可携式产品承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产品承座,尤其是涉及能插置可携式产品与主机电性连结的承座,承座具有退出装置分离可携式产品与承座。
背景技术
可携式产品功能设计相当简单有限,常需借助主机高效能的运算能力,进行大容量或较复杂资料处理。为了便于连结,主机常利用分开的承座,供可携式产品直接插置连结。
如图1所示,为美国公开第2006250764号专利案的背景技术承座1。该承座1上凹设一插槽2,插槽2底部固定一连接器3,连接器3利用一电线4电性连结至主机(图未示)。当可携式产品5需要借助主机时,将可携式产品5插入插槽2,并施加压力,使可携式产品5底部嵌入连接器3产生电性连结,让可携式产品5与主机连结,并通过承座1支撑可携式产品5。
然而,可携式产品5的体积不大,为了节省摆置的空间,承座1的体积相对较小。当需要拔出可携式产品5时,承座1的重量不足以让连结的连接器自动分离。必须通过一手按住承座1,再利用另一手施力脱离连结的连接器,才能顺利拔出可携式产品5,无法以单手操作,不仅使用上不方便,且常因错误的施力方向,造成承座1的连接器3松动受损。因此,现有可携式产品承座在退出可携式产品的结构上,仍有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产品承座,通过按键式退出装置,强制分离连结器,方便由承座取出可携式产品。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产品承座,利用按键推动滑块,让顶杆将可携式产品推离承座连结器,以分离连结器。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产品承座,让多个顶杆由连结器周围顶出,将可携式产品平衡推离承座连结器,避免连接器松动受损。
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可携式产品承座,在本体侧面设一开孔,底部上凸设限位块形成滑道,滑道对边设直导槽,插槽固定在本体,其内部凸设连接器,连接器周围设多个通孔,退出装置设于本体内部,将滑块设在滑道中滑动,滑块一端为一斜面,且在相对每一通孔位置,设由低端延伸至高端的斜导槽,按键插置于开孔,靠着滑块的斜面,顶块设在滑道中,在相对该斜导槽位置各凸设一滑销,滑销一端嵌入该斜导槽,另一端嵌入该直导槽,顶块的上端在相对每一通孔的位置各设置一顶杆,顶杆插进该通孔,弹簧一端顶于本体,另一端固定在滑块一端,使滑块靠向该斜面的一端,顶升按键,且让该滑销位于该斜导槽的低端。
本发明退出装置的滑道,在限位块同一边设置至少一支撑墙,其中该支撑墙为前后分散的两支撑墙,支撑墙垂直滑道设置,加强支撑滑块。滑道边间隔预定距离设至两直导槽。滑块间隔预定距离挖设两斜导槽,两斜导槽相同且相互平行。顶块设两滑销嵌入斜导槽,根据顶杆的数目,分割成相同数目的顶块。按键下端为一斜面,且周围形成凸缘,受制于开孔,无法退出本体。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承座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可携式产品承座承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可携式产品承座的零件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承座在连接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承座在脱离动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顶块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承座
11 本体
12 插槽
13 连接器
14 退出装置
15 上盖
16 下盖
17 开孔
18 通孔
19 限位块
20 滑道
21 支撑墙
22 直导槽
23 滑块
24 按键
25 弹簧
26 顶块
27 斜导槽
28 斜面
29 固定槽
30 滑销
31 顶杆
32 可携式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
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图2为本发明可携式产品承座10组合图,图3为本发明可携式产品承座10的零件分解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承座10适用于例如手机、MP3及外接式硬盘等可携式产品,承座10包含本体11、插槽12、连接器13及退出装置14等,主要是在本体11上设插槽12,插槽12内固定连接器13,退出装置14设于本体11内。
其中,本体11包含一上盖15及下盖16,上盖15与下盖16间形成一中空内部空间。本体11在侧面上设一开孔17。本体11上端的上盖15固定插槽12,插槽12内连接器13凸设在上盖15上,上盖15另在连接器13的周围挖设多个通孔18,提供平衡顶出力,本实施例以在靠近连接器13两侧各设一通孔18为例。本体11内部底面的下盖16上凸设至少一限位块19,以形成滑道20(请参图3),本实施例以排成一线分散的两限位块19为例。并沿着滑道20边,且位于限位块19同一边,设置至少一支撑墙21,本实施例以前后分散的两支撑墙21为例,支撑墙21可垂直滑道20设置,以提供较强的支撑力。在滑道20相对限位块19的另一边,间隔预定距离设至两直导槽22。
退出装置14位于本体11中空内部,包含滑块23、按键24、弹簧25及顶块26等,其中滑块23为L形条板,相对通孔18位置,滑块23上挖设两斜导槽27,每一斜导槽27由一低端延伸至一高端,两斜导槽27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滑块23的L形端为一斜面28,另一端形成一固定槽29,用以固定弹簧25。按键24下端为斜面,可靠在斜面28上滑动,且周围形成凸缘。顶块26基本上为平板,在相对斜导槽27的位置,各设一滑销30,且凸出顶块26的两面。顶块26的上端在相对每一通孔18的位置各设置一顶杆31,顶杆31可在通孔18中自由进出。
本发明可携式产品承座10组装时,将顶块26滑销30一端一一嵌入斜导槽27中,让顶块26贴着滑块23。再将滑块23与顶块26的下端置于滑道20中,让滑销30凸出顶块26的另一端嵌入直导槽22中,顶杆31插进通孔18。设在滑道20边的支撑墙21及直导槽22,从两侧支撑滑块23与顶块26,让滑块23与顶块26直立在滑道20中,且让滑块23在滑道20沿着下盖16滑动,而顶块26受限于直导槽22,仅能顺着直导槽22垂直下盖16上下移动,而无法跟着顶块26滑动。按键24插置于本体11的开孔17中,下端为斜面,压在在滑块23一端的斜面28,按键24下端的凸缘,受制于开孔17,无法退出本体11外。滑块23另一端以固定槽29固定的弹簧25。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可携式产品承座10位于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弹簧25顶压本体11,使滑块23靠向斜面28的一端,由斜面28顶压按键24向上升,且使滑销30位于斜导槽27较低的一端,让顶块26下降至最低的位置,带动顶杆31没入通孔18内,使承座10位于初始组合状态。当可携式产品32插入插槽12时,与槽内的连接器13形成电性连结,并受插槽12支撑站立于上盖15上。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可携式产品承座10位于脱离状态的剖视图。当需要拔出可携式产品32时,如按键24上的箭头所示方向,下压按键24,按键24下端推着斜面28,抵抗弹簧25地弹力,使滑块23如水平箭头所示方向,沿着下盖16的限位块19移动。由于顶块26受限于直导槽22无法跟着滑动,在滑销30一端沿着斜导槽27移动至高端,滑销30另一端仅能沿着直导槽22垂直上升,迫使顶块26跟着垂直上升,带动顶杆31如垂直箭头所示方向伸出通孔18,由连接器13的两端平衡顶起可携式产品32,脱离连接器13的连结,并停留在插槽12内。然后即可放开按键24,在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再轻易取出可携式产品32。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退出装置的顶块40,本实施例顶块40的基本架构与前实施例相同。前实施例的顶块虽以整块为例,但将顶块分成各自作动的顶块,也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本实施例是根据顶杆的数目,将顶块40分割为相同数目的顶块。本实施例两个顶杆为例,将顶块40由分开为顶块40a、40b,每一顶块40a、40b包含各自的滑销41a、41b与顶杆42a、42b。使每一顶块40a、40b各自垂直升降,同样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因此,本发明可携式产品承座,即可通过按键式的退出装置,推动滑块,迫使顶块上升,让多个顶杆由连结器周围伸出,将可携式产品平衡推离连结器,避免连接器松动受损,并让可携式产品可单手轻易取出,达到方便操作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些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变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皆属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