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104901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78685.8

申请日:

2010.09.01

公开号:

CN101945534A

公开日:

2011.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K 1/02申请日:20100901|||公开

IPC分类号:

H05K1/02; G01R31/02; H04M1/02

主分类号:

H05K1/02

申请人: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金华; 王亚辉

地址: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凯高新技术开发区23号小区TCL移动通信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代理人:

刘文求;韩金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连接电池的正极,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检测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移动终端的供电路径上。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对于移动终端进水的硬件检测,然后,同样使用硬件的方式快速切断电池对移动终端的供电,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利用水的导电性, 在易于进水 的对外接口处设置专用的硬件短路检测电路, 实现对于移动终端进水的硬件检测, 并利用 硬件开关电路快速切断电池对移动终端的供电, 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件 检测电路设置在耳机插孔内的一对金属片, 其中一个作为检测弹片连接硬件开关电路, 另 一个作为接地弹片接地。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件 检测电路设置在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处, 利用接口的管脚实现对进水的检测。
4: 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三极管、 第一场效应 管、 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第一 电阻连接电池的正极, 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检测引脚 ;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 效应管的栅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移 动终端的供电路径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分别是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设置在耳机插孔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场效 应管为 P 型场效应管。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三电阻。
9: 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 4-8 所述的保护电路。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 终端为手机。

说明书


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可靠性保护领域,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 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以及一种利用所述保护电路的手机。
     背景技术 在移动终端进水的情况下, 为了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 需要快速有效的 切断电池与移动终端电路板的连接, 目前, 一般采用严密的结构设计以达到防止进水的目 的, 但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 与外设连接的接口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 移动终 端防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例如, 手机的 Micro USB(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微型通 用数据总线 ) 接口, 3.5mm 标准耳机插孔等等。 现有的移动终端防水措施已经不能有效的解 决防水问题。
     因此, 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 旨在解决 现有的移动终端因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导致的难以有效解决的防水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 其原理在于 : 利用水的导电性, 在易于进 水的对外接口处设置专用的硬件短路检测电路, 实现对于移动终端进水的硬件检测, 并利 用硬件开关电路快速切断电池对移动终端的供电, 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 其中, 所述硬件检测电路设置在耳机 插孔内的一对金属片, 其中一个作为检测弹片连接硬件开关电路, 另一个作为接地弹片接 地。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 其中, 所述硬件检测电路设置在微型 通用数据总线接口处, 利用接口的管脚实现对进水的检测。
     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包括第一三极管、 第一场效应管、 第一 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第一电阻连 接电池的正极, 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检测引脚 ;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 的栅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移动终端 的供电路径上。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 引脚分别是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 引脚设置在耳机插孔内。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中, 所述场效应管为 P 型场效应管。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中,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栅
     极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三电阻。
     一种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保护电路。
     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通过利用水的导电性能使电路短路的特性, 在易于进 水的接口处设置专用的硬件短路检测电路, 实现对于移动终端进水的硬件检测, 然后, 同样 使用硬件的方式快速切断电池对移动终端的供电, 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设置在手机的 Micro USB 接口处的防水保护电 路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的防水保护电路和手机充电电路相结合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 明确, 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 其具体设计原理 为: 利用水的导电性, 在易于进水的对外接口处设置专用的硬件短路检测电路, 实现对于手 机进水的硬件检测, 并利用硬件开关电路快速切断手机电池对手机的供电, 有效的保护手 机电路板。
     所述硬件检测电路设置在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处, 利用接口的管脚实现对进水 的检测。所述硬件检测电路也可同时设置在耳机插孔内的一对金属片, 其中一个作为检测 弹片连接硬件开关电路, 另一个作为接地弹片接地。 为了更好的实现进水保护, 所述检测电 路可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任何容易进水的位置。
     参见图 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在手机的 Micro USB 接口处的防水保护电路, 其 包括第一三极管 Q2、 第一场效应管 Q1、 第一检测引脚为 Micro USB 接口的第四管脚 ID 和第 二检测引脚为 Micro USB 接口的第五管脚 GND, 所述第一三极管 Q2 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 R1 和第二电阻 R2, 第一电阻 R1 连接电池的正极, 第二电阻 R2 连接第一检测引脚 ; 所述第一三 极管 Q2 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栅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接地 ; 所述第 一场效应管 Q1 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移动终端的供电路径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源极 和栅极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三电阻 R3, 用于给栅极加电压。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 Q1 为一个 P 型场效应管即 PMOS 管, 所述 PMOS 管要求过电流能 力大于 2A, 保证手机正常工作状态的电池供电能力。
     图 1 中接口为标准 5 管脚的 Micro USB 连接器, 对于一般手机不具备 OTG 功能 (On The Go, 具有此功能的设备, 可以作为 USB host 主设备 ), 因而第四管脚 ID 没有使用, 在本 发明中刚好用来作为检测手机进水短路的检测脚。还能节省检测引脚的设置, 使设计更简 便。
     在手机未进水状态下, ID 管脚与 GND 管脚或者手机的其他地信号绝缘, 保持开路 状态, 这时 ID 管脚处于悬空状态, 第一三极管 Q2 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 R1 与电池正极相连 接, 为高电平, 第一三极管 Q2 处于导通状态, Q2 的集电极及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栅极被拉到
     低电平, 导致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栅极与源极的压差 VGS 为负值且小于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 导通门限, 第一场效应管 Q1 导通。
     对于 PMOS 管, 导通门限 VGS(th) 为负值, 这里也可以表达为 : VGS 为负值, 且 VGS 的 绝对值大于导通门限 VGS(th) 的绝对值, 也即是满足导通条件。电流通过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源极和漏极向手机供电 ; 如果手机进水, ID 管脚会与 GND 管脚短路, 第一三极管 Q2 的基 极通过第二电阻 R2 被下拉到低电平。此时基极电压为第二电阻 R2 上的电压 VR2, 且其值 为:
     VR2 = V*R2/(R1+R2)........................ 公式 (1)
     上式中, V 为电池电压, 第一电阻 R1 选择比较大的阻值以减少流过第一电阻 R1 的 电流, 减小手机的功耗, 一般第一电阻 R1 为 100K 的电阻, 第二电阻 R2 的选择必须使 VR2 的 值小于第一三极管 Q2 的导通电压。(R1 和 R2 要选用合适的阻值以保证不同状态下能达到 所需求的电平 )
     根据公式 (1) 可知, 如果手机进水, 则第一三极管 Q2 截止。则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 栅极为高电平, 其值为电池电压也等于源极电压, 导致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栅极与源极的电 压为零不能满足导通条件, 则第一场效应管 Q1 截止, 电池与手机电路板的连接被切断。由 于这些都是硬件保护动作, 速度非常快, 能有效保护手机电路板不被损坏。
     所述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还可设置在耳机插孔内, 比如将检测引脚焊接 在 PCB 板上的耳机插座容易进水的地方, 焊接在 PCB 板上的第一检测引脚通过 PCB 走线连 接到第二电阻 R2, 第二检测引脚焊接在第一检测引脚的附近, 间距为 0.5mm 左右, 焊接在 PCB 上的第二检测引脚通过 PCB 走线与手机的地连接。 当手机进水, 导致第一检测引脚和第 二检测引脚短路, 保护原理与上面所述一样。一般手机最容易进水的地方就是一些插座的 位置, 所以检测点都放置在插座位置比较有效。
     另外, 手机的充电电路可以避开所述的保护电路。 当手机充电时, 充电电路要与包 含所述保护电路的供电电路分开, 即充电电流直接从充电器经过充电管理单元到电池的正 极, 而不是充电电流通过 PMOS 管反向回到电池。参见图 2 所示 : 充电器连接手机充电模块, 所述手机充电模块直接连接电池的正极。手机充电时, 电流通过充电器流经手机充电模块 然后进入电池的正极, 给电池充电。
     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保护电路。 所述移动终端为 手机、 移动电视等。
     应当理解的是, 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 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45534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2CN101945534ACN101945534A21申请号201010278685822申请日20100901H05K1/02200601G01R31/02200601H04M1/0220060171申请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地址516006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凯高新技术开发区23号小区TCL移动通信公司72发明人杨金华王亚辉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68代理人刘文求韩金明54发明名称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

2、动终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连接电池的正极,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检测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移动终端的供电路径上。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对于移动终端进水的硬件检测,然后,同样使用硬件的方式快速切断电池对移动终端的供电,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1945542A1/1页21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水。

3、的导电性,在易于进水的对外接口处设置专用的硬件短路检测电路,实现对于移动终端进水的硬件检测,并利用硬件开关电路快速切断电池对移动终端的供电,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检测电路设置在耳机插孔内的一对金属片,其中一个作为检测弹片连接硬件开关电路,另一个作为接地弹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检测电路设置在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处,利用接口的管脚实现对进水的检测。4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所述第。

4、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连接电池的正极,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检测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移动终端的供电路径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分别是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设置在耳机插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为P型场效应管。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

5、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三电阻。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48所述的保护电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权利要求书CN101945534ACN101945542A1/3页3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可靠性保护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以及一种利用所述保护电路的手机。背景技术0002在移动终端进水的情况下,为了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需要快速有效的切断电池与。

6、移动终端电路板的连接,目前,一般采用严密的结构设计以达到防止进水的目的,但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与外设连接的接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移动终端防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例如,手机的MICROUSBMICROUNIVERSALSERIALBUS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35MM标准耳机插孔等等。现有的移动终端防水措施已经不能有效的解决防水问题。000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及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因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导致的难以有效解决的防水问题。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06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

7、护方法,其原理在于利用水的导电性,在易于进水的对外接口处设置专用的硬件短路检测电路,实现对于移动终端进水的硬件检测,并利用硬件开关电路快速切断电池对移动终端的供电,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0007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其中,所述硬件检测电路设置在耳机插孔内的一对金属片,其中一个作为检测弹片连接硬件开关电路,另一个作为接地弹片接地。0008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其中,所述硬件检测电路设置在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处,利用接口的管脚实现对进水的检测。0009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

8、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连接电池的正极,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检测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移动终端的供电路径上。0010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分别是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0011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设置在耳机插孔内。0012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中,所述场效应管为P型场效应管。0013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栅说。

9、明书CN101945534ACN101945542A2/3页4极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三电阻。0014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保护电路。0015所述的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利用水的导电性能使电路短路的特性,在易于进水的接口处设置专用的硬件短路检测电路,实现对于移动终端进水的硬件检测,然后,同样使用硬件的方式快速切断电池对移动终端的供电,有效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电路板。附图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设置在手机的MICROUSB接口处的防水保护电路示意图;0018图2是图1的防水保护电路和手机充电电路相结。

10、合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00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进水后电路板的保护方法,其具体设计原理为利用水的导电性,在易于进水的对外接口处设置专用的硬件短路检测电路,实现对于手机进水的硬件检测,并利用硬件开关电路快速切断手机电池对手机的供电,有效的保护手机电路板。0021所述硬件检测电路设置在微型通用数据总线接口处,利用接口的管脚实现对进水的检测。所述硬件检测电路也可同时设置在耳机插孔内的一对金属片,其中一个作为检测弹片连接硬件开关电路,另一个作为接地弹片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进水保护,所。

11、述检测电路可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任何容易进水的位置。0022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在手机的MICROUSB接口处的防水保护电路,其包括第一三极管Q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一检测引脚为MICROUSB接口的第四管脚ID和第二检测引脚为MICROUSB接口的第五管脚GND,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连接电池的正极,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检测引脚;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移动终端的供电路径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还设置有一第三电阻R3,用于给。

12、栅极加电压。0023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为一个P型场效应管即PMOS管,所述PMOS管要求过电流能力大于2A,保证手机正常工作状态的电池供电能力。0024图1中接口为标准5管脚的MICROUSB连接器,对于一般手机不具备OTG功能ONTHEGO,具有此功能的设备,可以作为USBHOST主设备,因而第四管脚ID没有使用,在本发明中刚好用来作为检测手机进水短路的检测脚。还能节省检测引脚的设置,使设计更简便。0025在手机未进水状态下,ID管脚与GND管脚或者手机的其他地信号绝缘,保持开路状态,这时ID管脚处于悬空状态,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池正极相连接,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2处。

13、于导通状态,Q2的集电极及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被拉到说明书CN101945534ACN101945542A3/3页5低电平,导致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的压差VGS为负值且小于第一场效应管Q1的导通门限,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0026对于PMOS管,导通门限VGSTH为负值,这里也可以表达为VGS为负值,且VGS的绝对值大于导通门限VGSTH的绝对值,也即是满足导通条件。电流通过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漏极向手机供电;如果手机进水,ID管脚会与GND管脚短路,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被下拉到低电平。此时基极电压为第二电阻R2上的电压VR2,且其值为0027VR2VR2/R1R。

14、2公式10028上式中,V为电池电压,第一电阻R1选择比较大的阻值以减少流过第一电阻R1的电流,减小手机的功耗,一般第一电阻R1为100K的电阻,第二电阻R2的选择必须使VR2的值小于第一三极管Q2的导通电压。R1和R2要选用合适的阻值以保证不同状态下能达到所需求的电平0029根据公式1可知,如果手机进水,则第一三极管Q2截止。则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其值为电池电压也等于源极电压,导致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的电压为零不能满足导通条件,则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电池与手机电路板的连接被切断。由于这些都是硬件保护动作,速度非常快,能有效保护手机电路板不被损坏。0030所述第一检测引脚。

15、和第二检测引脚还可设置在耳机插孔内,比如将检测引脚焊接在PCB板上的耳机插座容易进水的地方,焊接在PCB板上的第一检测引脚通过PCB走线连接到第二电阻R2,第二检测引脚焊接在第一检测引脚的附近,间距为05MM左右,焊接在PCB上的第二检测引脚通过PCB走线与手机的地连接。当手机进水,导致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短路,保护原理与上面所述一样。一般手机最容易进水的地方就是一些插座的位置,所以检测点都放置在插座位置比较有效。0031另外,手机的充电电路可以避开所述的保护电路。当手机充电时,充电电路要与包含所述保护电路的供电电路分开,即充电电流直接从充电器经过充电管理单元到电池的正极,而不是充电电流。

16、通过PMOS管反向回到电池。参见图2所示充电器连接手机充电模块,所述手机充电模块直接连接电池的正极。手机充电时,电流通过充电器流经手机充电模块然后进入电池的正极,给电池充电。003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保护电路。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移动电视等。0033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1945534ACN101945542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45534ACN101945542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4553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