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发电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103901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11420.4

申请日:

2009.03.30

公开号:

CN101981801A

公开日:

2011.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N 2/00申请日:20090330|||公开

IPC分类号:

H02N2/00

主分类号:

H02N2/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发明人:

中村仁宗; 竹岛哲夫; 高桥贤一; 西川雅永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2008.04.01 JP 2008-094848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张宝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且机械耐久性优越的压电发电装置。压电发电装置(1)具有发电元件(20)和封装部件(10)。发电元件(20)具有板状的压电元件(22)和金属板(21)。压电元件(22)具有彼此相面对的一对主面。金属板(21)与压电元件(22)的一主面接合。封装部件(10)具有支承部(12)和限制部(11)。支承部(12)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发电元件(20)的端部。限制部(11)配置在金属板(21)的与压电元件(22)的相反侧。限制部(11)限制发电元件(20)向金属板(21)的外侧变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压电发电装置, 其具有 : 发电元件, 其具有 : 具有彼此相面对的一对主面的板状的压电元件、 与所述压电元件的 一主面接合的金属板 ; 封装部件, 其具有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所述发电元件的端部的支承部、 配置在所述金 属板的与所述压电元件的相反侧并限制所述发电元件向所述金属板的外侧变位的限制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 其中, 所述封装部件具有作为所述支承部的侧壁部、 作为所述限制部的底壁部、 隔着所述发 电元件与所述底壁部对置配置的顶板部, 所述发电元件和所述底壁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发电元件和所述顶板部之间的距离短。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 其中, 所述限制部具有抵接部, 该抵接部与所述金属板的与所述发电元件的相反侧的面抵 接。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 其中, 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发电元件的自由端侧的端部与所述金属板抵接。
5: 如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 其中, 所述抵接部对所述发电元件向所述压电元件侧施力。
6: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 其中,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封装部件和所述发电元件之间的缓冲部件。
7: 如权利要求 1 ~ 6 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 其中, 还具有与所述压电元件的另一主面接合的导电层。
8: 如权利要求 1 ~ 7 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 其中, 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实质上由压电陶瓷构成的压电体。
9: 如权利要求 1 ~ 8 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 其中, 所述压电发电装置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侧。

说明书


压电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发电装置,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以悬臂梁形式安装的、 具有单 压电晶片 (unimorph) 结构的压电元件的压电发电装置。背景技术
     以 往, 作 为 检 测 汽 车 轮 胎 等 空 气 压 力 的 系 统, 轮 胎 空 气 压 力 监 视 系 统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 TPMS) 广为人知。一般情况下, TPMS 安装在轮胎内部, 并具 备检测空气压力以及温度的传感器和向配置在车辆侧部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无线传送数据 的通信装置。因此, 在 TPMS 中需要配置用于向传感器等供给电力的电源。
     作为在 TPMS 等中使用的电源, 以往提出了各种发电装置。其中特别是利用了压电 效应的压电发电装置作为比较容易实现小型化的结构, 特别受到关注。
     例如, 作为在 TPMS 等中使用的压电发电装置, 在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利用随着轮 胎旋转而发生的轮胎的周期性变形进行发电的压电发电装置。图 12 是专利文献 1 所公开 的发电装置 - 传感器单元 110 的分解立体图。图 13 是静止时的发电装置 - 传感器单元 110 的纵向剖视图。如图 12 以及图 13 所示, 在发电装置 - 传感器单元 110 中, 压电元件 111 配 置在壳体 112 内。压电元件 111 具有压电陶瓷圆板 114。在压电陶瓷圆板 114 的上方配置 有致动器 136。若轮胎旋转, 离心力作用于致动器 136, 致动器 136 向压电陶瓷圆板 114 侧 施力。由此, 压电陶瓷圆板 114 弯曲。若轮胎的配置有发电装置 - 传感器单元 110 的部分 接地, 致动器 136 承受的离心力实质上为零。因此, 压电陶瓷圆板 114 从致动器 136 承受的 作用力变小。这样, 因轮胎的旋转而施加在致动器 136 上的离心力周期性地变化。其结果 是, 压电陶瓷圆板 114 发生振动, 在发电装置 - 传感器单元 110 中进行发电。
     另外, 在专利文献 2 中公开了图 14 所示的发电装置 200。如图 14 所示, 发电装置 200 具备压电元件 211a、 与压电元件 211a 接合且兼带取出电极的金属板 211b。压电元件 211a 和金属板 211b 通过固定部 213 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表 2006-50109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平 7-49388 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压电发电装置中结构复杂。因此, 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压 电发电装置不但制造困难, 而且制造成本高。
     另外, 专利文献 2 所记载的发电机的结构具有比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压电发电装 置简单。然而, 在专利文献 2 所记载的发电机中, 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机械强度的问题。因 此, 对于向压电元件施加较大的力的 TPMS 等用途, 无法获得充分的机械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的结构且机械耐久性优越的压电发电装置。
     本发明的压电发电装置具备发电元件和封装部件。 发电元件具有板状的压电元件 和金属板。压电元件具有彼此相面对的一对主面。金属板与压电元件的一主面接合。封装
     部件具有支承部和限制部。支承部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发电元件的端部。限制部配置在金 属板的与压电元件的相反侧。限制部限制发电元件向金属板的外侧变位。
     在本发明的一特定方面, 封装部件具有作为支承部的侧壁部、 作为限制部的底壁 部、 隔着发电元件与底壁部对置配置的顶板部, 发电元件和底壁部之间的距离比发电元件 和顶板部之间的距离短。
     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 限制部具有抵接部, 该抵接部与金属板的与发电元件 的相反侧的面抵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 抵接部在发电元件的自由端侧的端部与金属板抵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 抵接部对发电元件向压电元件侧施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 压电发电装置还具有配置在封装部件和发电元件之间 的缓冲部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 压电发电装置还具有与压电元件的另一主面接合的导 电层。
     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 压电元件具有实质上由压电陶瓷构成的压电体。
     本发明的压电发电装置也可以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侧。 ( 发明效果 )
     在本发明中, 由于设有限制发电元件向金属板的外侧变位的限制部以抑制对压电 元件施加大的拉伸应力, 因此, 能够实现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且机械耐久性优越的压电发电 装置。
     附图说明
     图 1 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 2 是压电元件的剖视图。
     图 3 是沿着图 1 的 III-III 向视图。
     图 4 是用于说明轮胎旋转时施加在压电发电装置的力的概略说明图。
     图 5 是用于说明轮胎旋转时施加在压电发电装置的力的概略说明图。
     图 6 是表示处于振动状态的压电元件的剖视图。
     图 7 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 8 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 9 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 10 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 11 是变形例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 12 是专利文献 1 所公开的发电装置 - 传感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 13 是静止时的发电装置 - 传感器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图 14 是表示专利文献 2 所公开的发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压电发电装置
     2 压电发电装置
     3 压电发电装置4 压电发电装置 5 压电发电装置 10 封装部件 11 底壁部 ( 限制部 ) 11b 抵接部 12 侧壁部 ( 支承部 ) 13 顶板部 ( 限制部 ) 20 发电元件 20b 自由端侧的端部 21 金属板 22 压电元件 23 压电体 24 电极 25 配重 30 轮胎 30a 轮胎的内周面 40 缓冲部件 41 导电层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通过边参照附图边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使本发明明确。
     ( 第一实施方式 )
     图 1 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 1 的剖视图。压电发电装置 1 安装在轮胎等 旋转体上并随着旋转体的旋转而发电。压电发电装置 1 例如用作 TPMS 的电源等。
     如图 1 所示, 压电发电装置 1 具有发电元件 20 和封装部件 10。发电元件 20 具有 单压电晶片结构的压电元件 22、 金属板 21、 配重 25。
     如图 1 以及图 2 所示, 压电元件 22 为板状, 并具有第一主面 22a 和第二主面 22b。 如图 3 所示, 压电元件 22 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但是, 对压电元件 22 的俯视下形状并无特 殊限制。
     如图 2 所示, 压电元件 22 具备板状的压电体 23 和电极 24a、 24b。需要说明的是, 在图 1 等中, 省略了对图 24a、 24b 的图示。
     压电体 23 例如也可以是由压电陶瓷构成的构件。作为压电陶瓷的具体例子, 例 如, 可列举出钛酸硅酸铅系陶瓷等。压电体 23 在厚度方向上被分极。
     压电体 23 具有彼此相面对的第一主面 23a 和第二主面 23b。在压电体 23 的第一 主面 23a 上设有电极 24a。另外, 在压电体 23 的第二主面 23b 上设有电极 24b。电极 24a、 24b 通过金属、 合金等导电材料形成。对电极 24a、 24b 的形成方法无特殊限制。电极 24 例 如能够通过导电膏的烧结、 或者蒸镀、 溅射或者镀敷等薄膜形成方法形成。
     金属板 21 与压电元件 22 的第二主面 22b 接合。具体而言, 金属板 21 与电极 24b 接合。金属板 21 和电极 24b 可以相互绝缘, 也可相互不绝缘。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压电元件 22 和金属板 21 的各自的厚度没有特殊的限制。压 电元件 22 和金属板 21 的各自的厚度优选为可使压电发电装置 1 随着旋转体的旋转而使发 电元件 20 产生振动的程度的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压电元件 22 的一侧的端部 20b 安装有配重 25。该配重 25 用 于促进发电元件 20 的振动。在本发明中, 也可不必设置该配置 25。
     发电元件 20 通过封装部件 10 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封装部件 10 由绝缘材料形 成。作为封装部件 10 的材料, 例如可以列举出绝缘性陶瓷等。
     封装部件 10 具备作为限制部的底壁部 11、 作为支承部的侧壁部 12、 与底壁部 11 对置的顶板部 13。通过这些底壁部 11、 侧壁部 12、 顶板部 13 形成配置发光元件 20 的空间 14。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 底壁部 11 和侧壁部 12 一体地形成。顶板部 13 与侧壁部 12 以及底壁部 11 分体地形成。
     作为支承部的侧壁部 12 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发电元件 20 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 端部 20a。由此, 在压电发电装置 1 静止的状态下, 发电元件 20 与底壁部 11 及顶板部 13 大 致并行地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发电元件 20 和底壁部 11 之间的距离 L2 设定为比发电元件 20 和顶板部 13 之间的距离 L1 短。需要说明的是, 距离 L2 也可以为零。
     以下, 主要参照图 4 以及图 5 说明压电发电装置 1 的发电。需要说明的是, 以压电 发电装置 1 安装在轮胎 30 的内周面 30a 上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 4 所示, 在轮胎 30 的设有压电发电装置 1 的部分未接地时, 随着轮胎 30 的旋 转向压电发电装置 1 施加离心力。与此相对, 如图 5 所示, 在轮胎 30 的设有压电发电装置 1 的部分接地时, 即使轮胎 30 旋转也不会向压电发电装置 1 施加离心力。因此, 随着轮胎 30 的旋转, 向压电发电装置 1 施加离心力的状态与不施加离心力的状态重复进行。其结果是, 发电装置 20 发生振动, 并能够利用压电效应从压缩元件 22 获取电力。
     但是, 与压缩应力相比, 压电元件 22 对于拉伸应力较弱。具体而言, 在施加了拉伸 应力时, 压电元件 22 表现为脆性。因此, 例如, 如图 6(a) 所示, 发电元件 20 以向金属板 21 侧凸出的方式变位, 即使向压电元件 22 施加压缩应力, 压电元件 22 也不容易破损, 与此相 对, 如图 6(b) 所示, 发电元件 20 以向压电元件 22 侧凸出的方式变位, 在向压电元件 22 施 加拉伸应力时, 压电元件 22 容易破损。这种倾向在压电体 23 实质上由压电陶瓷构成的情 况下尤为显著。
     例如, 在图 14 所示的发电装置 200 中, 压电元件 211a 和封装之间的距离和金属 板 211b 和封装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因此, 压电元件 211a 和金属板 211b 可在向压电元件 211a 施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和向压电元件 211a 施加压缩应力的方向的两个方向产生大幅变 位。因此, 在发电装置 200 中, 压电元件 211a 和金属板 211b 在向压电元件 211a 施加拉伸 应力的方向产生大幅变位, 从而可能导致向压电元件 211a 施加大的拉伸应力。
     与此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发电元件 20 和底壁部 11 间的距离 L2 设定得比发 电元件 20 和顶板部 13 间的距离 L1 短。因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底壁部 11 作为限制部发挥 功能, 以限制发电元件 20 在向压电元件 22 施加拉伸应力的金属板 21 侧产生较大变位。因 此, 可抑制向压电元件 22 施加大的拉伸应力。因此, 能够提高压电发电装置 1 的机械耐久
     性。 如上所述, 在压电体 23 实质上由压电陶瓷构成的情况下, 施加了拉伸应力时的压 电元件 22 的脆性特别高。因此, 在压电体 23 基本由压电陶瓷构成的情况下, 本实施方式尤 其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 作为抑制发电元件 20 向对压电元件 22 施加拉伸应力的金属板 22 侧变位的其他方法, 可以想到将发电元件 20 和底壁部 11 间的距离 L2 和发电元件 20 和顶 板部 13 间的距离 L1 双方减小的方法。然而, 若减小距离 L1、 L2 双方, 发电元件 20 的变位 量也将变小。因此, 出现发电量减少的倾向。
     对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虽然减小发电元件 20 和底壁部 11 间的距离 L2, 但是增大 了发电元件 20 和顶板部 13 间的距离 L1。因此, 发电元件 20 可向压电元件 22 侧产生大的 变位。因此, 与将距离 L1、 L2 双方都减小的情况下相比, 能够使发电元件 20 的发电量较大。 即, 根据本实施方式, 在提高压电发电装置 1 的机械耐久性的同时还能够获得较大的发电 量。
     另外, 在发电元件 20 向对压电元件 22 施加拉伸应力侧变位的情况下和在发电元 件 20 向对压电元件 22 施加压缩应力侧变位的情况下, 在压电体 23 发生的电场的方向变成 反向。因此, 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那样, 通过使发电元件 20 不容易向对压电元件 22 施加 拉伸应力侧变位, 能够抑制压电体 23 的反电场的产生。 因此, 能够抑制压电元件 22 的去极。
     从抑制去极的观点来看, 发电元件 20 和底壁部 11 间的距离 L2 小为比较优选的方 案。 另外, 从抑制发电元件 20 向对压电体 23 施加拉伸应力侧变位的观点来看也是, 距离 L2 小为优选方案。但是, 若距离 L2 减小, 将出现发电元件 20 的变位被抑制而发电效率降低的 倾向。因此, 从获得高的发电效率的观点来看, 距离 L2 在一定程度上长些为比较优选的方 案。
     以下, 主要参照图 7 至图 10 详细地说明实施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选方式的其 他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 在以下的说明中, 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为相同的功能的部 件赋予相同的符号, 并省略对其说明。
     ( 第二实施方式 )
     图 7 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 2 的剖视图。
     在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中, 对封装部件 10 以除底壁部 11 和侧壁部 12 还具有顶 板部 13 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封装部件 10 不必具有顶板部 13。
     另外, 发电元件 20 也可以与底壁部 11 抵接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 如图 7 所示, 发电元件 20 也可以金属板 21 与底壁部 11 的表面 11a 抵接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 能够可靠地禁止发电元件 20 向对压电元件 22 施加拉伸应力的金属 板 21 侧变位。因此, 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电发电装置 2 的机械耐久性。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 2 与以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压电发电装置 3 相比其结构更简单, 并能够容易且低价进行制造。
     ( 第三实施方式 )
     图 8 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 3 的剖视图。
     在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 以发电元件 20 整面抵接底壁部 11 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 是, 发电元件 20 可以在局部与底壁部 11 抵接。例如, 发电元件 20 也可以在自由端侧的端
     部 20b 与底壁部 11 抵接。
     在图 6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发电元件 20 配置在底壁部 11 的表面 11a 的上方。发 电元件 20 和表面 11a 之间隔着空气层。在底壁部 11 形成有凸状的抵接部 11b。该抵接部 11b 与发电元件 20 的自由端侧的端部 20b 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 在将与发电元件 20 抵接的抵接部设置在底壁部的情况下, 如本实 施方式那样, 抵接部优选以与发电元件的自由端侧的端部抵接的方式形成。这是因为能够 有效地抑制发电元件向对压电体施加拉伸应力侧的变位。
     ( 第四实施方式 )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 以发电元件 11 抵接底壁部 11 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 发 电元件 20 也可以如图 9 所示的压电发电元件 4 那样与顶板部 13 抵接。即, 既可以在底壁 部 11 中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 也可以在顶板部 13 中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
     另外, 如图 9 所示, 封装部件 10 的与发电元件 20 抵接的表面也可以不平坦。在本 实施方式中, 顶板部 13 的表面 13a 具有随着远离侧壁部 12 的安装有发电元件 20 的部分向 发电元件 20 弯曲的形状。因此, 利用作为抵接部的顶板部 13, 将发电元件 20 向压电元件 22 侧施力。因此, 成为始终对压电元件 22 施加压缩应力的状态。因此, 能够可靠地禁止向 压电元件 22 施加拉伸应力, 从而能够提高压电发电装置 4 的机械耐久性。 ( 第五实施方式 )
     图 10 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 5 的剖视图。如图 10 所示, 也可以在发电 元件 20 和封装部件 10 之间配置缓冲部件 40a、 40b。具体而言, 缓冲部件 40a 配置在作为限 制部的顶板部 13 和金属板 21 之间。缓冲部件 40b 配置在底壁部 11 的内侧的表面上。
     通过配置缓冲部件 40a、 40b, 能够抑制发电元件 20 和封装部件 10 间的直接碰撞。 因此, 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少施加在发电元件 20 上的力。因此, 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电发电 装置 5 的机械耐久性。
     需要说明的是, 作为缓冲部件 40, 例如可以列举硅橡胶等。
     另外, 如图 10 所示, 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与压电元件 22 的金属板 21 的相反侧的表 面接合的导电层 41。即, 也可以在电极 24a 的表面接合导电层 41。通过这样配置, 例如即 使在压电元件 22 上产生裂缝等情况下, 也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 对导电层 41 的材质无特殊限制。导电层 41 例如也可以是金属或 者合金。
     导电层 41 优选为比较厚的金属箔或合金箔。这是因为能够特别可靠地确保电连 接。
     ( 变形例 )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对压电元件 22 为矩形板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 对压电 元件 22 的平面形状并无特殊限制。如图 11 所示, 压电元件 22 的平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圆 形。
    

压电发电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压电发电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压电发电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电发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电发电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1801A43申请公布日20110223CN101981801ACN101981801A21申请号200980111420422申请日20090330200809484820080401JPH02N2/00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地址日本京都府72发明人中村仁宗竹岛哲夫高桥贤一西川雅永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张宝荣54发明名称压电发电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且机械耐久性优越的压电发电装置。压电发电装置1具有发电元件20和封装部件10。发电元件20具有板状的压电元件22和金属板21。压电元件22具有彼此。

2、相面对的一对主面。金属板21与压电元件22的一主面接合。封装部件10具有支承部12和限制部11。支承部12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发电元件20的端部。限制部11配置在金属板21的与压电元件22的相反侧。限制部11限制发电元件20向金属板21的外侧变位。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92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014372009033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22703JA20091008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7页CN101981810A1/1页21一种压电发电装置,其具。

3、有发电元件,其具有具有彼此相面对的一对主面的板状的压电元件、与所述压电元件的一主面接合的金属板;封装部件,其具有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所述发电元件的端部的支承部、配置在所述金属板的与所述压电元件的相反侧并限制所述发电元件向所述金属板的外侧变位的限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封装部件具有作为所述支承部的侧壁部、作为所述限制部的底壁部、隔着所述发电元件与所述底壁部对置配置的顶板部,所述发电元件和所述底壁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发电元件和所述顶板部之间的距离短。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与所述金属板的与所述发电元件的相反侧的面抵接。4如权利。

4、要求3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中,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发电元件的自由端侧的端部与所述金属板抵接。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中,所述抵接部对所述发电元件向所述压电元件侧施力。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中,还具有配置在所述封装部件和所述发电元件之间的缓冲部件。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中,还具有与所述压电元件的另一主面接合的导电层。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实质上由压电陶瓷构成的压电体。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压电发电装置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侧。权利要求书CN101981801ACN101。

5、981810A1/6页3压电发电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发电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以悬臂梁形式安装的、具有单压电晶片UNIMORPH结构的压电元件的压电发电装置。背景技术0002以往,作为检测汽车轮胎等空气压力的系统,轮胎空气压力监视系统TIREPRESSUREMONITORINGSYSTEMTPMS广为人知。一般情况下,TPMS安装在轮胎内部,并具备检测空气压力以及温度的传感器和向配置在车辆侧部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无线传送数据的通信装置。因此,在TPMS中需要配置用于向传感器等供给电力的电源。0003作为在TPMS等中使用的电源,以往提出了各种发电装置。其中特别是利用了压电效应的。

6、压电发电装置作为比较容易实现小型化的结构,特别受到关注。0004例如,作为在TPMS等中使用的压电发电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随着轮胎旋转而发生的轮胎的周期性变形进行发电的压电发电装置。图12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电装置传感器单元110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静止时的发电装置传感器单元110的纵向剖视图。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发电装置传感器单元110中,压电元件111配置在壳体112内。压电元件111具有压电陶瓷圆板114。在压电陶瓷圆板114的上方配置有致动器136。若轮胎旋转,离心力作用于致动器136,致动器136向压电陶瓷圆板114侧施力。由此,压电陶瓷圆板114弯曲。若轮胎的配。

7、置有发电装置传感器单元110的部分接地,致动器136承受的离心力实质上为零。因此,压电陶瓷圆板114从致动器136承受的作用力变小。这样,因轮胎的旋转而施加在致动器136上的离心力周期性地变化。其结果是,压电陶瓷圆板114发生振动,在发电装置传感器单元110中进行发电。0005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图14所示的发电装置200。如图14所示,发电装置200具备压电元件211A、与压电元件211A接合且兼带取出电极的金属板211B。压电元件211A和金属板211B通过固定部213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01098号公报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49388号公。

8、报0008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电发电装置中结构复杂。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电发电装置不但制造困难,而且制造成本高。0009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电机的结构具有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电发电装置简单。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电机中,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机械强度的问题。因此,对于向压电元件施加较大的力的TPMS等用途,无法获得充分的机械耐久性。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的结构且机械耐久性优越的压电发电装置。0011本发明的压电发电装置具备发电元件和封装部件。发电元件具有板状的压电元件和金属板。压电元件具有彼此相面对的一对主面。金属板与压电元件的一主面接合。封装说明书。

9、CN101981801ACN101981810A2/6页4部件具有支承部和限制部。支承部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发电元件的端部。限制部配置在金属板的与压电元件的相反侧。限制部限制发电元件向金属板的外侧变位。0012在本发明的一特定方面,封装部件具有作为支承部的侧壁部、作为限制部的底壁部、隔着发电元件与底壁部对置配置的顶板部,发电元件和底壁部之间的距离比发电元件和顶板部之间的距离短。0013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限制部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与金属板的与发电元件的相反侧的面抵接0014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抵接部在发电元件的自由端侧的端部与金属板抵接。0015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抵接部对发电元件向。

10、压电元件侧施力。0016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压电发电装置还具有配置在封装部件和发电元件之间的缓冲部件。0017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压电发电装置还具有与压电元件的另一主面接合的导电层。0018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方面,压电元件具有实质上由压电陶瓷构成的压电体。0019本发明的压电发电装置也可以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侧。0020发明效果0021在本发明中,由于设有限制发电元件向金属板的外侧变位的限制部以抑制对压电元件施加大的拉伸应力,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机械耐久性优越的压电发电装置。附图说明0022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0023图2是压电元件的剖视图。0024图。

11、3是沿着图1的IIIIII向视图。0025图4是用于说明轮胎旋转时施加在压电发电装置的力的概略说明图。0026图5是用于说明轮胎旋转时施加在压电发电装置的力的概略说明图。0027图6是表示处于振动状态的压电元件的剖视图。0028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0029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0030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0031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0032图11是变形例的压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0033图12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电装置传感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0034图13是静止时的发电装置传感器单元的纵向剖视图。0035图。

12、14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0036附图标记说明00371压电发电装置00382压电发电装置00393压电发电装置说明书CN101981801ACN101981810A3/6页500404压电发电装置00415压电发电装置004210封装部件004311底壁部限制部004411B抵接部004512侧壁部支承部004613顶板部限制部004720发电元件004820B自由端侧的端部004921金属板005022压电元件005123压电体005224电极005325配重005430轮胎005530A轮胎的内周面005640缓冲部件005741导电层具体实施方式0058以下。

13、,通过边参照附图边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发明明确。0059第一实施方式0060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1的剖视图。压电发电装置1安装在轮胎等旋转体上并随着旋转体的旋转而发电。压电发电装置1例如用作TPMS的电源等。0061如图1所示,压电发电装置1具有发电元件20和封装部件10。发电元件20具有单压电晶片结构的压电元件22、金属板21、配重25。0062如图1以及图2所示,压电元件22为板状,并具有第一主面22A和第二主面22B。如图3所示,压电元件22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但是,对压电元件22的俯视下形状并无特殊限制。0063如图2所示,压电元件22具备板状的压电体23和电极2。

14、4A、24B。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等中,省略了对图24A、24B的图示。0064压电体23例如也可以是由压电陶瓷构成的构件。作为压电陶瓷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钛酸硅酸铅系陶瓷等。压电体23在厚度方向上被分极。0065压电体23具有彼此相面对的第一主面23A和第二主面23B。在压电体23的第一主面23A上设有电极24A。另外,在压电体23的第二主面23B上设有电极24B。电极24A、24B通过金属、合金等导电材料形成。对电极24A、24B的形成方法无特殊限制。电极24例如能够通过导电膏的烧结、或者蒸镀、溅射或者镀敷等薄膜形成方法形成。0066金属板21与压电元件22的第二主面22B接合。具体。

15、而言,金属板21与电极24B接合。金属板21和电极24B可以相互绝缘,也可相互不绝缘。说明书CN101981801ACN101981810A4/6页60067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压电元件22和金属板21的各自的厚度没有特殊的限制。压电元件22和金属板21的各自的厚度优选为可使压电发电装置1随着旋转体的旋转而使发电元件20产生振动的程度的厚度。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电元件22的一侧的端部20B安装有配重25。该配重25用于促进发电元件20的振动。在本发明中,也可不必设置该配置25。0069发电元件20通过封装部件10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封装部件10由绝缘材料形成。作为封装部件10的材料,例如。

16、可以列举出绝缘性陶瓷等。0070封装部件10具备作为限制部的底壁部11、作为支承部的侧壁部12、与底壁部11对置的顶板部13。通过这些底壁部11、侧壁部12、顶板部13形成配置发光元件20的空间14。007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11和侧壁部12一体地形成。顶板部13与侧壁部12以及底壁部11分体地形成。0072作为支承部的侧壁部12以悬臂梁的形式支承发电元件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20A。由此,在压电发电装置1静止的状态下,发电元件20与底壁部11及顶板部13大致并行地设置。007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发电元件20和底壁部11之间的距离L2设定为比发电元件20和顶板部13之间。

17、的距离L1短。需要说明的是,距离L2也可以为零。0074以下,主要参照图4以及图5说明压电发电装置1的发电。需要说明的是,以压电发电装置1安装在轮胎30的内周面30A上为例进行说明。0075如图4所示,在轮胎30的设有压电发电装置1的部分未接地时,随着轮胎30的旋转向压电发电装置1施加离心力。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在轮胎30的设有压电发电装置1的部分接地时,即使轮胎30旋转也不会向压电发电装置1施加离心力。因此,随着轮胎30的旋转,向压电发电装置1施加离心力的状态与不施加离心力的状态重复进行。其结果是,发电装置20发生振动,并能够利用压电效应从压缩元件22获取电力。0076但是,与压缩应力相比。

18、,压电元件22对于拉伸应力较弱。具体而言,在施加了拉伸应力时,压电元件22表现为脆性。因此,例如,如图6A所示,发电元件20以向金属板21侧凸出的方式变位,即使向压电元件22施加压缩应力,压电元件22也不容易破损,与此相对,如图6B所示,发电元件20以向压电元件22侧凸出的方式变位,在向压电元件22施加拉伸应力时,压电元件22容易破损。这种倾向在压电体23实质上由压电陶瓷构成的情况下尤为显著。0077例如,在图14所示的发电装置200中,压电元件211A和封装之间的距离和金属板211B和封装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因此,压电元件211A和金属板211B可在向压电元件211A施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和向压。

19、电元件211A施加压缩应力的方向的两个方向产生大幅变位。因此,在发电装置200中,压电元件211A和金属板211B在向压电元件211A施加拉伸应力的方向产生大幅变位,从而可能导致向压电元件211A施加大的拉伸应力。0078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发电元件20和底壁部11间的距离L2设定得比发电元件20和顶板部13间的距离L1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11作为限制部发挥功能,以限制发电元件20在向压电元件22施加拉伸应力的金属板21侧产生较大变位。因此,可抑制向压电元件22施加大的拉伸应力。因此,能够提高压电发电装置1的机械耐久说明书CN101981801ACN101981810A5/。

20、6页7性。0079如上所述,在压电体23实质上由压电陶瓷构成的情况下,施加了拉伸应力时的压电元件22的脆性特别高。因此,在压电体23基本由压电陶瓷构成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尤其有效。0080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抑制发电元件20向对压电元件22施加拉伸应力的金属板22侧变位的其他方法,可以想到将发电元件20和底壁部11间的距离L2和发电元件20和顶板部13间的距离L1双方减小的方法。然而,若减小距离L1、L2双方,发电元件20的变位量也将变小。因此,出现发电量减少的倾向。0081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减小发电元件20和底壁部11间的距离L2,但是增大了发电元件20和顶板部13间的距离L1。因此,。

21、发电元件20可向压电元件22侧产生大的变位。因此,与将距离L1、L2双方都减小的情况下相比,能够使发电元件20的发电量较大。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提高压电发电装置1的机械耐久性的同时还能够获得较大的发电量。0082另外,在发电元件20向对压电元件22施加拉伸应力侧变位的情况下和在发电元件20向对压电元件22施加压缩应力侧变位的情况下,在压电体23发生的电场的方向变成反向。因此,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那样,通过使发电元件20不容易向对压电元件22施加拉伸应力侧变位,能够抑制压电体23的反电场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压电元件22的去极。0083从抑制去极的观点来看,发电元件20和底壁部11间的距离L2。

22、小为比较优选的方案。另外,从抑制发电元件20向对压电体23施加拉伸应力侧变位的观点来看也是,距离L2小为优选方案。但是,若距离L2减小,将出现发电元件20的变位被抑制而发电效率降低的倾向。因此,从获得高的发电效率的观点来看,距离L2在一定程度上长些为比较优选的方案。0084以下,主要参照图7至图10详细地说明实施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选方式的其他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为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0085第二实施方式0086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2的剖视图。0087在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封装部件10以除底壁部11和侧壁。

23、部12还具有顶板部13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封装部件10不必具有顶板部13。0088另外,发电元件20也可以与底壁部11抵接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发电元件20也可以金属板21与底壁部11的表面11A抵接的方式配置。0089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禁止发电元件20向对压电元件22施加拉伸应力的金属板21侧变位。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电发电装置2的机械耐久性。009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2与以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压电发电装置3相比其结构更简单,并能够容易且低价进行制造。0091第三实施方式0092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3的剖视图。0093在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发电元。

24、件20整面抵接底壁部1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发电元件20可以在局部与底壁部11抵接。例如,发电元件20也可以在自由端侧的端说明书CN101981801ACN101981810A6/6页8部20B与底壁部11抵接。0094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发电元件20配置在底壁部11的表面11A的上方。发电元件20和表面11A之间隔着空气层。在底壁部11形成有凸状的抵接部11B。该抵接部11B与发电元件20的自由端侧的端部20B抵接。0095需要说明的是,在将与发电元件20抵接的抵接部设置在底壁部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抵接部优选以与发电元件的自由端侧的端部抵接的方式形成。这是因为能够有效地抑制发电。

25、元件向对压电体施加拉伸应力侧的变位。0096第四实施方式0097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发电元件11抵接底壁部1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发电元件20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压电发电元件4那样与顶板部13抵接。即,既可以在底壁部11中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也可以在顶板部13中安装在轮胎的内周面。0098另外,如图9所示,封装部件10的与发电元件20抵接的表面也可以不平坦。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部13的表面13A具有随着远离侧壁部12的安装有发电元件20的部分向发电元件20弯曲的形状。因此,利用作为抵接部的顶板部13,将发电元件20向压电元件22侧施力。因此,成为始终对压电元件22施加压缩应力的状态。因此,。

26、能够可靠地禁止向压电元件22施加拉伸应力,从而能够提高压电发电装置4的机械耐久性。0099第五实施方式0100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5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发电元件20和封装部件10之间配置缓冲部件40A、40B。具体而言,缓冲部件40A配置在作为限制部的顶板部13和金属板21之间。缓冲部件40B配置在底壁部11的内侧的表面上。0101通过配置缓冲部件40A、40B,能够抑制发电元件20和封装部件10间的直接碰撞。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少施加在发电元件20上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电发电装置5的机械耐久性。0102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缓冲部件40,例如可以列举硅橡胶等。

27、。0103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与压电元件22的金属板21的相反侧的表面接合的导电层41。即,也可以在电极24A的表面接合导电层41。通过这样配置,例如即使在压电元件22上产生裂缝等情况下,也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电连接。0104需要说明的是,对导电层41的材质无特殊限制。导电层41例如也可以是金属或者合金。0105导电层41优选为比较厚的金属箔或合金箔。这是因为能够特别可靠地确保电连接。0106变形例0107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压电元件22为矩形板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压电元件22的平面形状并无特殊限制。如图11所示,压电元件22的平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圆形。说明书CN101981801ACN101981810A1/7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81801ACN101981810A2/7页10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81801ACN101981810A3/7页11图6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81801ACN101981810A4/7页12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1981801ACN101981810A5/7页13图11说明书附图CN101981801ACN101981810A6/7页14图12说明书附图CN101981801ACN101981810A7/7页15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198180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