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097101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8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88675.0

申请日:

2008.04.10

公开号:

CN101557005A

公开日:

2009.10.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M 8/24公开日:2009101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M8/24; H01M8/04

主分类号:

H01M8/24

申请人:

南亚电路板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志彦; 陈薪州; 赖将文; 柯友俊; 窦悦菁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培坤;郑特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燃料电池以及一流体控制装置。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一分流器以及一合流器,燃料电池以堆栈的方式设置于分流器以及合流器之间,其中分流器或合流器包括至少一入口、至少一出口、至少一流道以及至少一流量缓冲区,且流量缓冲区设置于流道中的任一位置,其中流量缓冲区与该入口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燃料电池与流体控制装置直接卡合,不需通过另外的管路连通,不但减少漏液的机会,组装时亦更为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
多个燃料电池;以及
一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一分流器以及一合流器,所述燃料电池以堆栈的方式设置于该分流器以及该合流器之间,其中该分流器或该合流器包括:
至少一入口;
至少一出口;
至少一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和
至少一流量缓冲区,设置于所述流道中的任一位置,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与该入口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该分流器包括一个入口、多个流道以及多个出口,且所述燃料电池分别与所述出口连通。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该合流器包括多个入口、多个流道以及一个出口,且所述燃料电池分别与所述入口连通。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邻近所述入口或者所述出口。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为多个,分别邻近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位于不同水平面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为弯折所述流道而形成。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一泵,该泵与该分流器连通。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每一所述燃料电池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该分流器具有至少一第一相对连接部,且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相对连接部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每一所述燃料电池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该合流器具有至少一第二相对连接部,且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二相对连接部连接。

11.
  一流体控制装置,包括:
一分流器以及一合流器,该分流器或该合流器包括:
至少一入口;
至少一出口;
至少一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以及
至少一流量缓冲区,设置于该流道中的任一位置,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与所述入口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该分流器包括一个入口、多个流道以及多个出口,且所述燃料电池分别与所述出口连通。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该合流器包括多个入口、多个流道以及一个出口,且所述燃料电池分别与所述入口连通。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该流量缓冲区邻近所述入口或者所述出口。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为多个,分别邻近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位于不同水平面上。

17.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流量缓冲区为弯折该流道所形成。

18.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还包括一泵,该泵与该分流器连通。

19.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燃料电池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该分流器具有至少一第一相对连接部,且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相对连接部连接。

20.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燃料电池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该合流器具有至少一第二相对连接部,且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二相对连接部连接。

说明书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特别涉及这样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利用该流体控制装置使燃料可均匀分配至燃料电池中。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公知的燃料电池系统利用一混合槽11将燃料(例如:水与甲醇)混合后,再通过管件输送至每一燃料电池中。
如图1中所示,混合槽11包括两个输入口111、多个流道112以及与流道112连通的多个输出口113,其中每一输出口113分别通过一管件(未图示)与一燃料电池(未图示)连通。输入口111分别输送水及甲醇进入流道112中,水与甲醇在流道112中混合成燃料,由输出口113分别输出,并通过管件送至燃料电池中。
应注意的是,上述混合槽11的输入口111、流道112以及输出口113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混合槽11必须水平置放,避免因角度倾斜而造成燃料分配不均。另外,当大量燃料电池堆栈成电池单元时,管件与电池连接不易,不但在大量生产时具有困难性,亦容易发生漏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由此解决大量燃料电池堆栈成电池单元时,管件与电池不易连接,而且在大量生产时具有困难且容易发生漏液的问题。
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燃料电池以及一流体控制装置。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一分流器以及一合流器,燃料电池以堆栈的方式设置于分流器以及合流器之间,其中该分流器或该合流器包括至少一入口、至少一出口、至少一流道以及至少一流量缓冲区,且流量缓冲区设置于流道中的任一位置,其中该流量缓冲区与该入口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燃料电池与流体控制装置直接卡合,不需通过另外的管路连通,不但减少漏液的机会,组装时亦更为方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混合槽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分流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分流器的流道分布侧视图;以及
图6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系统的一变化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燃料电池系统        101~燃料电池
101C~第一连接部         101C’~第二连接部
101i~燃料入口           101o~燃料出口
102~流体控制装置        1021~分流器;
1021i~入口              1021o~出口
102C~第一相对连接部     102C’~第二相对连接部
1022~合流器             11~混合槽
111~输入口              112~流道
113~输出口              B1~第一流量缓冲区
B2~第二流量缓冲区       P~泵
P1~第一流道             P2~第二流道
R~容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2为显示本发明燃料电池系统100的示意图,燃料电池系统100包括三个燃料电池101以及一流体控制装置102,其中流体控制装置102包括一分流器1021以及一合流器1022,且三个燃料电池101分别与分流器1021以及合流器1022连通,并以堆栈的方式设置于分流器1021以及合流器1022之间。应注意的是,燃料电池101的数量视需求而定,在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为三个,但不限于此。
配合参见图3、图4以及图5,图3为本发明分流器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分流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分流器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分流器1021具有一入口1021i、一出口1021o、一第一流道P1、三个第二流道P2、一第一流量缓冲区B1以及三个第二流量缓冲区B2,其中分流器1021通过出口1021o与燃料电池101的燃料入口101i连通(如图2中所示);第一流道P1与入口1021i连通,弯折并在与入口1021i不同的水平面上形成第一流量缓冲区B1,三个第二流道P2的一端与第一流量缓冲区B1连通,三个第二流道P2的另一端则分别弯折,并形成一第二流量缓冲区B2后与出口1021o连通,且第二流量缓冲区B2与入口1021i及第一流量缓冲区B1皆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由于第一流量缓冲区B1与入口1021i形成于不同水平面上,燃料在通过第一流道P1进入分流器1021后,随即进入位于与入口1021i不同水平面上的第一流量缓冲区B1进行缓冲,燃料在缓冲后可同时进入第二流道P2,使每一燃料电池皆可均匀地分配到燃料。
第二流量缓冲区B2与第一流量缓冲区B1形成于不同水平面上,且第二流量缓冲区B2的直径大于第二流道P2的直径,燃料在由出口1021o进入燃料电池101前,会积蓄于邻近出口1021o的第二流量缓冲区B2,可增加流入燃料电池101的燃料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021与合流器1022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合流器1022的结构将不再赘述。分流器1021与合流器1022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分流器1021与合流器1022分别对称设置于燃料电池101的两端,因此合流器1022的出入口设置成正好与分流器1021的出入口1021o、1021i相反,合流器1022的入口用以连通燃料电池101的燃料出口101o(如图2中所示),且合流器1022的出口则是用以将燃料排出。另外,除了出入口相反之外,分流器1021与合流器1022具有相同的内部结构,但不限于此,分流器1021与合流器1022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有不同数量的流道以及流量缓冲区,且流量缓冲区可设置于流道中的任一位置。
通过燃料电池101的燃料入口101i与分流器1021的出口连通、而燃料电池101的燃料出口101o与合流器1022的入口连通(如图2中所示),使燃料可由燃料槽(未图示)流入分流器1021,并分流进每一燃料电池101中,燃料电池101所产生的反应物(例如:水及二氧化碳)分别流入合流器1022中汇集后再流回燃料槽中。
再次参见图2以及图3,每一燃料电池101的燃料入口101i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01C、燃料电池101的燃料出口101o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二连接部101C’,分流器1021具有三对第一相对连接部102C,合流器1022具有三对第二相对连接部102C’,其中每一对第一相对连接部102C之间具有相等的距离,且每一对第二相对连接部102C’之间亦具有相等的距离。每一燃料电池101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01C分别与一对第一相对连接部102C卡合,可使燃料电池101的一端与分流器1021连接并固定,且每一燃料电池101的两个第二连接部101C’分别与一对第二相对连接部102C’卡合,可使燃料电池101的另一端与合流器1022连接并固定,进而使燃料电池101固定于分流器1021与合流器1022之间,并且每一燃料电池101之间可维持相同的距离。
如图2中所示,第一连接部101C与第二连接部101C’为突出部,而第一相对连接部102C与第二相对连接部102C’为凹槽,但不限于此,上述连接部与相对连接部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可使燃料电池101固定于分流器1021与合流器1022之间即可。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系统的一变化例的示意图。在此变化例中,燃料电池模块还可包括一泵P,而分流器1021还包括一容纳部R;泵P与分流器1021连通,燃料由一进料口E进入分流器1021后流入泵P,再通过泵P加压由入口1021i进入分流器1021,容纳部R中可设置用以监测燃料电池性能的电子装置,例如温度检测器、流量检测器、浓度检测器等等;当容纳部R置入温度检测器时,可立即作流体(燃料)温度的检测;当容纳部R置入流量检测器或浓度检测器时,泵P将燃料加压经过容纳部R后,再流入第一流量缓冲区B 1中,当燃料经过容纳部R的同时,设置于容纳部R中的流量检测器或浓度检测器便可计算出流体(燃料)的流量或浓度。
本发明燃料电池系统100的流体控制装置102通过流量缓冲区来控制燃料的流量,使燃料在进入分流器1021后,可均匀并快速地被分配至每一个燃料电池101中,并且还由于流量缓冲区B1、B2位于与入口1021i不同的水平面上,流体控制装置102可以任意水平或倾斜地放置,不会因为倾斜而导致燃料分配不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燃料电池101与流体控制装置102直接卡合,不需通过另外的管路连通,不但减少漏液的机会,组装时亦更为方便。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流体控制装置。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燃料电池以及一流体控制装置。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一分流器以及一合流器,燃料电池以堆栈的方式设置于分流器以及合流器之间,其中分流器或合流器包括至少一入口、至少一出口、至少一流道以及至少一流量缓冲区,且流量缓冲区设置于流道中的任一位置,其中流量缓冲区与该入口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燃料电池与流体控制装置直接卡合,不需通过另外的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