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及流体喷射式织机.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09285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1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56121.4

申请日:

2002.12.10

公开号:

CN1506511A

公开日:

2004.06.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3D 47/32申请日:20021210授权公告日:20070613终止日期:2010011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3D47/32

主分类号:

D03D47/32

申请人: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服部恒一

地址:

日本石川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徐申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投纬喷嘴,将中空的针插入喷嘴本体,两者共同形成一个环状流路,使喷嘴本体与连通于高压流体源的喷嘴接头贯通。喷嘴本体及喷嘴接头分别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且互相连通的内侧及外侧槽空间。连通环状流路和内侧槽空间的导入孔在内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开口。能抑制高压流体通过流路时的乱流状态,求得喷射流体的高速化。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包括:中空的针;插入该针的喷嘴本体即在其外周面 具有沿该喷嘴轴线方向延伸的内侧槽底面、同时与前述针共同形成高压流体环状流路的喷嘴 本体;以及该喷嘴本体贯通的喷嘴接头即在前述喷嘴本体贯通的贯通面上具有沿前述轴线方 向延伸的外侧槽底面、高压流体的供给流路在前述外侧槽底面开口的喷嘴接头,其特征在于, 前述内侧槽底面由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共同形成内侧槽空间, 前述外侧槽底面由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共同形成与前述内侧槽空间 连通的外侧槽空间, 前述喷嘴本体具有连通前述内侧槽空间和前述环状流路的复数个导入孔即分别在前述内 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开口的复数个导入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纬喷嘴,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轴线方向上,前述外侧槽空间的喷 嘴前端侧端部面的位置处于与前述内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一致的地方或较其更向反 喷嘴前端侧的地方。
3: 一种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包括:中空的针;插入该针的喷嘴本体即、在其外周 面具有沿该喷嘴轴线方向延伸的内侧槽底面、同时与前述针共同形成高压流体环状流路的喷 嘴本体;以及该喷嘴本体贯通的喷嘴接头即、在前述喷嘴本体贯通的贯通面上具有沿前述轴 线方向延伸的外侧槽底面、高压流体的供给流路在前述外侧槽底面开口的喷嘴接头,其特征 在于, 前述内侧槽底面由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共同形成与前述环状流路连 通的内侧槽空间, 前述外侧槽底面由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共同形成与前述内侧槽空间 连通的外侧槽空间,同时相对前述内侧槽底面向前述供给流路侧偏心。
4: 一种流体喷射式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复数个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纬喷嘴。

说明书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及流体喷射式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使用于如喷水织机的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及流体喷射式织机。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投纬喷嘴,有这样的一种喷嘴即、在其外周面具有沿喷嘴轴线方向延伸的环状槽的喷嘴本体上,插入具有让纬纱贯通的贯通孔的针,两者形成环状流路,使喷嘴本体的外周面与具有高压流体供给流路的喷嘴接头嵌合,在喷嘴本体形成将环状槽内的高压流体导向环状流路的复数个导入孔(特公平4-18053号)。

    在这种现有技术中,高压流体从供给流路与环状槽的槽底面冲突,在此直角转向沿环状槽内向喷嘴前端侧移动,通过导入孔被导入环状流路,形成的乱流状态由配置于环状流路的整流子抑制而流下,从形成于下游端的喷射口向经纱开口喷射。

    环状流路下游侧(喷嘴前端侧)的流路领域,被做成越向下游侧其流路截面积越减小。由此,在环状流路下游铡的流路领域,越向下游侧流动其流钵越被压缩而加速,在喷射口从压缩中得到解放,向经纱开口喷射。从针地前端突出的纬纱与自喷射口喷射的喷射流体接触,由喷射流体搬送,被投纬至经纱开口内。

    然而,以往的投纬喷嘴,由于在喷嘴本体的内周面形成环状流路,不得不将形成于喷嘴本体外周面的环状槽的槽底面直径做大,外周面及槽底面半径方向的尺寸差减小,从而减小环状槽的流路截面积,环状槽的流路阻抗不得不变大,高压流体不能高速通过。又、从供给流路流入环状槽的高压流体与环状槽的槽底面冲突,反弹回喷嘴接头一侧,同时在此直角转向,成为向喷嘴前端侧的流体,向导入孔前进。其结果,以往的投纬喷嘴中,高压流体在环状槽内变成乱流,在乱流状态下自导入孔进入环状流路。

    如上所述,如果高压流体在乱流状态下进入环状流路,即使在环状流路配置整流子,也不能充分解消乱流状态。因此,以往的投纬喷嘴中,高压流体在环状流路内不能得到充分的加速,同时来自喷射口的喷射流体发生扩散,与经纱冲突而使其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高压流体在乱流状态下通过流路,求得喷射流体的高速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投纬喷嘴包括:中空的针;插入该针的喷嘴本体即、在其外周面具有沿该喷嘴轴线方向延伸的内侧槽底面、同时与前述针共同形成高压流体环状流路的喷嘴本体;以及该喷嘴本体贯通的喷嘴接头即、在前述喷嘴本体贯通的贯通面上具有沿前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外侧槽底面、高压流体的供给流路在前述外侧槽底面开口的喷嘴接头。前述内侧槽底面由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共同形成内侧槽空间,又由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共同形成与前述内侧槽空间连通的外侧槽空间。前述喷嘴本体具有连通前述内侧槽空间与前述环状流路的复数个导入孔即、分别在前述内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开口的复数个导入孔。

    高压流体从供给流路进入内外槽空间。内外槽空间与以往技术相比,因为共同形成具有较大流路截面积的槽流路,其槽流路的流路阻抗减少,从而在其槽流路上的压力损失减少,其结果高压流体高速通过槽流路。

    从供给流路流入内外槽空间的高压流体,与内侧槽空间的内侧槽底面冲突,反弹回喷嘴接头一侧。但是,由于形成有外侧槽底面,反弹回来的高压流体与喷嘴接头轻微接触,从而不会再次反弹回内侧槽底面。因此,高压流体不会在内外槽空间内成为乱流状态。与内侧槽底面冲突的来自供给流路的高压流体,全体上向喷嘴前端侧直角转向,沿轴线方向前进,在内外槽空间内向导入孔前进。由于导入孔开口于内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高压流体被引导至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很容易地引导至导入孔。

    在前述轴线方向上,前述外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部面的位置可设置于与前述内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部面一致的地方或者较其反喷嘴前端侧的地方。

    高压流体的一部分与外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冲突。但是,由于轴线方向上的内外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的位置关系和相对内侧槽空间的导入孔的开口位置,使与外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冲突后的高压流体不会流向喷嘴的反前端侧,而能够马上流向导入孔。因此,可防止因外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近旁的流向喷嘴前端侧的流体与流向反前端侧的流体冲突而发生的乱流。

    高压流体从内侧槽空间,经导入孔导入至环状流路,在环状流路中被压缩而加速,在喷射口处得到解放,与纬纱一起向经纱开口喷射。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投纬喷嘴,相比现有技术,高压流体能不发生乱流状态而高速进入环状流路,得到高速且具有良好收束性的喷射流体。

    本发明的另一种投纬喷嘴包括:中空的针;插入该针的喷嘴本体即、在其外周面具有沿该喷嘴轴线方向延伸的内侧槽底面、同时与前述针共同形成高压流体环状流路的喷嘴本体;以及该喷嘴本体贯通的喷嘴接头即、在前述喷嘴本体贯通的贯通面上具有沿前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外侧槽底面、高压流体的供给流路向前述外侧槽底面开口的喷嘴接头。前述内侧槽底面由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共同形成与前述环状流路连通的内侧槽空间。前述外侧槽底面由喷嘴前端侧端部面及反喷嘴前端侧部面共同形成与前述内侧槽空间连通的外侧槽空间,同时相对前述内侧槽底面向前述供给流路侧偏心。

    在本发明的这一投纬喷嘴中,高压流体也是从供给流路进入内外槽空间。但是,内外槽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因为共同形成具有较大流路截面积的槽流路,其槽流路的流路阻抗减少,从而在其槽流路上的压力损失减少,其结果高压流体高速通过槽流路。

    从喷嘴接头的供给流路流入内外槽空间的高压流体与内侧槽空间的内侧槽底面冲突,反弹回喷嘴接头一侧。但是,由于外侧槽底面相对内侧槽底面,向供给流路侧偏心,内外槽底面间在供给流路侧分离较大距离,反弹回来的高压流体与外侧槽底面轻微接触,从而不会再次反弹回内侧槽底面。因此,高压流体不会在内外槽空间成为乱流,而在内外槽空间之间前进。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另一种投纬喷嘴,相比现有技术,高压流体能不发生乱流状态而高速进入环状流路,得到高速且具有良好收束性的喷射流体。

    本发明的流体喷射式织机,具有复数个外侧槽底面相对内侧槽底面、向供给流路侧偏心的另外的投纬喷嘴。

    在流体喷射式织机上,为了将外侧槽底面设置于喷嘴接头上,必须将喷嘴接头在半径方向上做大。因此,在具有复数个投纬喷嘴的流体喷射式织机上,有必要使各个喷嘴互相分离,因此很难将各投纬喷嘴配置成纬纱面向经纱开口内的适当位置的形态。

    然而,外侧槽底面相对内侧槽底面向供给流路一侧偏心的投纬喷嘴,除了供给流路以外,喷嘴接头的喷嘴轴线的半径尺寸不大,通过由邻接的喷嘴相互间使供给流路侧的位置配置为不同方向,能够将喷嘴接头上具有外侧槽空间的复数个投纬喷嘴互相接近状地配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投纬喷嘴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表示图1中沿2-2线所得的剖面图。

    图3表示图1中沿3-3线所得的剖面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投纬喷嘴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流体喷射式织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图、是显示投纬喷嘴近旁的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织机的投纬喷嘴近旁的扩大图。

    图7表示外侧槽底面相对内侧槽底面向供给路侧、加大偏心后的投纬喷嘴及具有该投纬喷嘴的织机的实施例的与图6同样的扩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及图3,投纬喷嘴10包括:针12、同轴地收纳针12的筒状喷嘴本体14、同轴地配置于喷嘴本体14内的环状整流子16、组装成喷嘴本体14贯通状态的喷嘴接头18。

    针12同轴地具有纬纱20通过的贯通孔22,又由与喷嘴本体14螺合的卡子24,从反流体喷出侧固定于喷嘴本体14上。

    针12的前端部外周面,具有较后端部外周面直径小的直径尺寸,又与喷嘴本体14的内周面共同形成环状的第1流路26。

    喷嘴本体14由从流体喷出侧螺合的螺母28,在将其贯通状态下组装于喷嘴接头18。喷嘴本体14在外周面具有环状的内侧槽空间30,同时在喷嘴10轴线周围,等角度间隔地具有复数个连通于内侧槽空间30和第1流路26的导入孔32。

    整流子16配置于第1流路26的下游端部,又在内侧的喷嘴10轴线方向周围,等角度间隔地具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复数个尾翼即整流壁23。由此,整流槽36形成于轴线方向的周向相邻的整流壁34之间。

    整流子16的内周面和针12的前端部外周面共同形成流路截面积越往下游侧越减小的第2流路38,以使高压流体压缩加速。第2流路38在下游端,具有使高压流体从第2流路38的压缩中得到解放并喷射的喷射口40。

    各整流壁34形成于轴线方向的第2流路38的上游侧。针12的前端自喷射口40向下游侧突出。第1、第2流路26及38具有作为压缩高压流体使其加速、并从喷射口40喷射的环状流路42的作用。

    喷嘴接头18具有与高压流体源连通的供给流路44,同时在喷嘴本体14贯通的贯通面上具有与供给流路44连通的外侧槽空间46。在针12与喷嘴本体14之间、及喷嘴本体14与喷嘴接头18之间,分别配置有1个以上的O型环48。

    内侧槽空间30及外侧槽空间46分别处于喷嘴轴线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不偏心且同轴地在喷嘴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在连续状态下相互连通。

    内侧槽空间30由在喷嘴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内侧槽底面50、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以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4形成。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倾斜成向喷嘴轴线收敛至反喷嘴前端部形态。

    外侧槽空间46由在喷嘴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外侧槽底面56、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8、以及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60共同形成。供给流路44在外侧槽底面56开口。

    图示例中,两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及58在喷嘴轴线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两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4及60在喷嘴轴线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各导入孔32伸展至与内侧槽空间30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直交的状态,在内侧槽空间30的喷嘴前端侧端部开口。

    在轴线方向上,两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及58形成的位置关系应当为:外侧槽空间46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8处于与内侧槽空间30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一致的地方或较其更向反喷嘴前端侧的地方。

    在投纬喷嘴10中,高压流体从高压流体源经喷嘴接头18的供给流路44,进入外侧槽空间46及内侧槽空间30。投纬喷嘴10中,内外两槽空间30、46形成具有较大流路截面积的槽流路。与以往的投纬喷嘴相比,这样的具有较大流路截面积的槽流路,流路阻抗小,在其槽流路上的压力损失减小。因此,进入此槽流路的高压流体高速通过槽流路。

    又,从供给流路44进入两槽空间30、46的高压流体,与内侧槽空间30的内侧槽底面50冲突,反弹回喷嘴接头一侧。然而,由于在投纬喷嘴10中,形成有外侧槽底面56,两面间隔开一段距离,因此反弹回的高压流体与喷嘴接头18轻微接触,从而不会再次反弹回内侧槽底面50。因此,高压流体不会在内外槽空间30、46内成为乱流。与内侧槽底面50冲突的高压流体从供给流路44进入,全体上向喷嘴前端侧直角转向,沿轴线方向前进,在内外槽空间30、46内向导入孔32一侧前进。由于导入孔32开口形成于内侧槽空间30喷嘴前端侧端部的一部分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高压流体被引导至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容易地被引导至导入孔32。

    高压流体的一部分与外侧槽空间46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8冲突。然而,在投纬喷嘴10中,因为在轴线方向上的两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及58的位置关系配置为:使外侧槽空间46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8处于与内侧槽空间30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2一致的地方或较其更向反喷嘴前端侧的地方,加上导入孔32开口于内侧槽空间30的喷嘴前端侧端部,与外侧槽空间46的喷嘴前端侧端部面58冲突后的高压流体,不会流向喷嘴的反前端侧,而能够马上流向导入孔32。因此,可防止因在外侧槽空间46喷嘴前端侧端部近旁、流向喷嘴前端侧的流体与流向反前端侧的流流冲突而发生的乱流。

    进入外侧槽空间46及内侧槽空间30的高压流体,从内侧槽空间30经复数个导入口34进入环状流路42,被导入第1流路26,从第1流路26被导入第2流路38。导入第2流路38的高压流体,在流路截面积越往下游侧越减小的第2流路38中被压缩而加速,在形成于下游端的喷射口40处,从第2流路38的压缩中得到解放,并作为喷射流体从喷射口40喷射。

    如上所述的结果,采用投纬喷嘴10,相比以往的技术,高压流体能不发生乱流状态而高速进入环状流路42,在环状流路42中成为高速且具有良好收束性的喷射流体。

    参照图4,投纬喷嘴60中,喷嘴本体14被组装于喷嘴接头62,使喷嘴接头62的外侧槽空间64相对喷嘴本体14的内侧槽空间30向供给流路44侧偏心。

    外侧槽空间46由向喷嘴轴线方向延伸的外侧槽底面66和喷嘴前端侧端部面68和反喷嘴前端侧端部面70共同形成。

    外侧槽空间46,在喷嘴轴线方向上与内侧槽空间30处于同一位置,对内侧槽空间30向供给流路44侧偏心,沿喷嘴轴线方向延伸,与内侧槽空间30连通。

    在另一投纬喷嘴60中,高压流体从供给流路44进入内外槽空间30、64。内外槽空间30、64与以往技术相比,因为共同形成具有较大流路截面积的槽流路,其槽流路的流路阻抗减少从而在其槽流路上的压力损失减少。其结果高压流体高速通过内外槽空间30、64。

    从供给流路44进入内外槽空间30、46的高压流体,与内侧槽空间30的内侧槽底面50冲突,反弹回喷嘴接头62侧。然而,因为在投纬喷嘴60中,外侧槽底面66相对内侧槽空间50向供给流路44侧偏心,内外槽底面30、66在供给流路侧隔开较大一段距离,所以反弹回的高压流体与外侧槽底面66轻微接触,从而不会再次反弹回内侧槽底面50。因此,高压流体不会在内外槽空间30、46内成为乱流,通过内外槽空间30、64内,进入环状流路42。

    其结果,采用投纬喷嘴10,相比以往的技术,高压流体也能不发生乱流状态而高速进入环状流路42,成为高速且具有良好收束性的喷射流体。

    参照图5及图6,流体喷射式织机80是由喷嘴支架82、共通的喷嘴托架84及螺丝部件86将复数个投纬喷嘴60组装于织机的机架(未图示)。各投纬喷嘴60是一种外侧槽底面66相对内侧槽空间50向供给流路44侧偏心的图4所示的喷嘴。各供给流路44由软管88接续于高压流体源。

    两投纬喷嘴60没有使外侧槽底面66相对内侧槽空间50的偏心方向一致,而是将其配置成喷嘴轴线互相接近的状态,使其中之一的投纬喷嘴60的供给流路44沿上下方向伸展,而使另一投纬喷嘴60的供给流路44沿左右(即、织机的前后)方向伸展。

    如上所述,在具有使外侧槽底面66相对内侧槽空间50向供给流路44侧偏心的复数个喷嘴60的织机80中,除了供给流路44侧以外,喷嘴接头82因喷嘴轴线周围假想的圆的半径方向尺寸不大,通过邻接的投纬喷嘴60相互间使供给流路44侧的位置形成不同方向,能将喷嘴接头62上具有外侧槽空间64的复数个投纬喷嘴60配置为互相接近的状态。

    如图7所示的投纬喷嘴90,也可不在反供给流路一侧形成外侧槽底面66,而将喷嘴本体14组装于喷嘴接头62,使外侧槽底面66相对内侧槽空间50向供给流路44侧较大地偏心。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可作种种变更。

                                     符号说明

    10,60,90    投纬喷嘴

    12            针

    14            喷嘴本体

    16            整流子

    18,62        喷嘴接头

    20            纬纱

    22            贯通孔

    26            第1流路

    30            内侧槽空间

    32            导入孔

    34            整流壁

    36            整流槽

    38            第2流路

    40            喷射口

    42            环状流路

    44            供给流路

    46,64                外侧槽空间

    50                    内侧槽底面

    52,58,68            喷嘴前端侧端面

    54,60,70            反喷嘴前端侧端面

    56,66                外侧槽底面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及流体喷射式织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及流体喷射式织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及流体喷射式织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及流体喷射式织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及流体喷射式织机.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投纬喷嘴,将中空的针插入喷嘴本体,两者共同形成一个环状流路,使喷嘴本体与连通于高压流体源的喷嘴接头贯通。喷嘴本体及喷嘴接头分别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且互相连通的内侧及外侧槽空间。连通环状流路和内侧槽空间的导入孔在内侧槽空间的喷嘴前端侧端部开口。能抑制高压流体通过流路时的乱流状态,求得喷射流体的高速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