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09228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44709.8

申请日:

2002.12.06

公开号:

CN1506362A

公开日:

2004.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7D311/62; C07D493/18

主分类号:

C07D311/62; C07D493/18

申请人:

沈阳中科药业公司

发明人:

王世成; 傅星; 朱丹

地址:

110016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许宗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植物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具体地说是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水和/或醇为溶剂,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提取,提取液过滤后,回收溶剂醇浓缩,加水过滤,滤液上处理过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饱和后,用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干燥后得产品,产品的收率为3%-10%,原花青素含量为38%-90%。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产品纯度高,产品原花青素含量达到90%;成本低,原料易得;环境友好,不存在溶剂残留问题;活宜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葡萄籽为原 料,采用水和/或醇为溶剂,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提取,提取液过滤后,回收溶剂 醇浓缩,加水过滤,将滤液上处理过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饱和后,用醇水溶液洗 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干燥后得产品。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醇为甲醇、乙醇、丙醇或丁醇。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醇为乙醇。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提取时间为0.5~5小时。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的醇浓度可以为20~100%。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除杂质洗脱液的醇浓度为0~10%。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葡萄籽原料在处理前先粉碎。
8: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蒸干或喷雾干燥。
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提取过程中葡萄籽与溶剂间用量比为1g葡萄籽:3~5ml溶剂。

说明书


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具体地说是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花青素类化合物(proanthocyanidins)是黄烷-3,4二醇及黄烷醇等黄酮类化合物的聚合体,大多数植物都含有原花青素。但以松树皮、葡萄籽、柠檬树皮等植物中含量较多;该类化合物,特别是寡聚原花青素(opc)可通过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显著提高机体抗衰老能力,改善心脏功能,增强人体抗变反应的能力;药理实验表明:其对动脉硬化、胃溃疡、肠癌、白内障、糖尿病合并症等疾病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200倍,维生素E的50倍,是目前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对这类化合物的生产工艺或制备过程、应用途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外已经开发出各种功能食品和药品,如:法国教授Jacques Masquelier于1951年首次发现OPC的抗氧化活性并于1969年在美国申请了专利(US3436407),原料为海松树皮,沸水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粗提液,三氯甲烷沉淀产物。日本的有贺敏明以树皮为原料,用水提取,石油醚洗涤,得产物。美国ARIGA从松树皮以甲醇提取,石油醚洗涤,乙酸乙酯萃取,液相色谱柱分离得产品,并于1989年申请专利[US 4797421(1989)]。波兰OSZMIANSKI JAN于1996年申请专利[POL 69082(1996)],以丙酮为溶剂,采用超声波从葡萄籽中提取OPC,以乙酸乙酯在-18℃萃取三氯甲烷沉淀产物。美国HENKEL公司于1997年申请专利,从葡萄籽中,以沸水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粗提物,三氯甲烷沉淀产品。国外专利人都存在原料不易得,生产中采川有毒(氯仿)、易燃(乙酸乙酯、石油迷)、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或在低温条件下生产,最后产品得自三氯甲烷溶液中,溶剂残留高,很难达到标准,相应生产成本提高。或采用液项色谱柱(波兰),很难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国内对原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才刚刚起步。合成的自由基清除剂近年来发现有毒副作用,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氧化剂成为一种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环境友好的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水和/或醇为溶剂(即醇的浓度可以为0~100%),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提取(即提取温度可以为室温~沸腾),提取液过滤后,回收溶剂醇浓缩,加水过滤,滤液上处理过地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饱和后,用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干燥后得产品,产品的收率为3%-10%,原花青素含量为38%-90%;

    其中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常采用的型号为D101或D201;所述的醇常采用的有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最好选用乙醇;葡萄籽原料在处理前可先粉碎后提取,也可直接提取;提取时间一般为0.5~5小时即可;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的醇浓度可以为20~100%;除杂质洗脱液的醇浓度可以为0~10%;干燥方法常采用的可以为真空干燥、蒸干或喷雾干燥等;提取过程中葡萄籽与溶剂间用量最好为1(g)葡萄籽:3~5(ml)溶剂;

    其中所述大孔吸附树脂的处理方法为:首先采用丙酮洗脱树脂至洗脱液无色,水洗脱至无丙酮,85%乙醇洗脱至洗脱液无色,用水洗至无醇味,备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产品纯度高。本发明首次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水或醇为溶剂,通过过大孔树脂的方法提取原花青素,并可使产品原花青素含量达到90%

    2.成本低。原料易得,本发明的实施,同目前国外及国内的生产方法相比,每吨产品可节省生产成本50%以上,其效益是相当可观。

    3.环境友好。本发明只采用食品级的醇为溶剂,不存在溶剂残留问题,生产过程不采川有毒的有机溶剂,同时降低了生产的危险性和毒害性。

    4.适宜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好,无溶剂残留,产品符合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葡萄籽100g,80℃采用50%乙醇分别提取三次,每次使用溶剂量为500ml,时间2小时,过滤回收滤液,滤液蒸馏(即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溶液加入1倍水过滤除杂质,滤液上经过处理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并用水洗至近无色,用60%乙醇洗脱,洗脱液蒸馏回收乙醇,得母液,干燥得成品6g,原花青素含量为78%。

    实施例2

    取葡萄籽100g,50℃水提三次,每次使用水量为500ml,时间2小时,过滤回收滤液,滤液上经过处理的D201大孔吸附树脂,并用水洗至近无色,用85%乙醇洗脱,洗脱液蒸馏回收乙醇,得母液,干燥得成品4.2g,原花青素含量为85.6%。

    实施例3~7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见下表1,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表1.序号 提取醇浓  度(%)   提取时  间(小时)   温度   (℃)  洗脱醇  浓度(%)    收率    (%)   含量   (%)  3    0    2    100    60    4.5    81  4    50    2    80    80    6    78  5    50    2.5    50    60    5.5    75.6  6    50    6    室温    80    3.5    68.3  7    70    2    沸腾    85    6    81.6

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植物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具体地说是一种树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方法,其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水和/或醇为溶剂,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提取,提取液过滤后,回收溶剂醇浓缩,加水过滤,滤液上处理过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饱和后,用醇水溶液洗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干燥后得产品,产品的收率为310,原花青素含量为3890。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产品纯度高,产品原花青素含量达到90;成本低,原料易得;环境友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