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应力锥.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09152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25552.2

申请日:

2008.05.08

公开号:

CN101577410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2G 15/02公开日:2009111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2G15/02; H02G15/064

主分类号:

H02G15/02

申请人:

江苏安靠超高压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晓鸣; 杭裕保; 陈晓凌; 陈晓晖

地址:

213333江苏省溧阳市经济开发区天目湖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侯 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超高压电力连接系统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应力锥。所述的双向应力锥由两个单向应力锥连接而成,并且是以这两个单向应力锥底面为结合面结合为一体的整体结构,包括内导体(1)和绝缘体(2),内导体(1)设置于绝缘体(2)内部。本发明好处是:(1)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方便、产品质量好。本发明设计巧妙;(2)安装方便。本发明安装时不需象电容锥要经过多层缠绕,安装十分方便、简单,安装质量可靠;(3)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电容锥适用的场合,是电容锥理想的替代产品,而且电容锥不能适用的固体绝缘物等场合本发明也能适用,本发明在使用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没有电容锥要求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向应力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应力锥由两个单向应力锥连接而成,并且是以这两个单向应力锥底面为结合面结合为一体的整体结构,包括内导体(1)和绝缘体(2),内导体(1)设置于绝缘体(2)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应力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体(1)为导体材料或半导体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应力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体(1)为导体材料铝材或铜材。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应力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体(1)为半导体材料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

说明书

双向应力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超高压电力连接系统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应力锥。
背景技术
66kV及66kV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超高压电力连接系统中,电能传送的连接件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场控制元件又是这些连接件中的主要零部件,电场控制元件主要起到控制电场畸变、均匀电场的作用,它能避免因电场畸变给电力产品带来故障,从而避免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安全隐患。目前,使用的电场控制元件主要有单向应力锥和电容锥两种,但二者的结构、应用场合和技术领域不同:(1)单向应力锥结构(如图2、图4所示),单向应力锥包括内导体1’和绝缘体2’,内导体1’设置于绝缘体2’内部。单向应力锥主要存在的缺陷是适用范围比较窄,单向应力锥主要应用于电缆终端;(2)电容锥结构(如图5所示),电容锥是在导体3’外面经多层缠绕绝缘纸4’和金属薄膜5’而成,电容锥适用范围较广,电容锥主要应用于电力线路连接中穿越障碍物时容易导致电场畸变的场合,是变压器出线套管、变电站穿墙套管等连接件中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电容锥的套管内部需要注绝缘油。电容锥主要存在的缺陷是制作工艺复杂,对技术工人要求高,由人工产生的偏差大,并对生产环境要求特别高,环境中的粉尘和潮气都会大大降低产品的绝缘性能,给产品带来安全隐患,产品质量不易保证。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适用范围广、制作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能替代电容锥的电场控制元件,但这一问题一直是人们长期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方便、产品质量好、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双向应力锥。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应力锥,所述的双向应力锥由两个单向应力锥连接而成,并且是以这两个单向应力锥底面为结合面结合为一体的整体结构,包括内导体和绝缘体,内导体设置于绝缘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的内导体为导体材料或半导体材料。
进一步,所述的内导体为导体材料铝材或铜材。
进一步,所述的内导体为半导体材料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很多好处:(1)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方便、产品质量好。本发明设计巧妙,本发明由两个单向应力锥连接而成,并且是以这两个单向应力锥底面为结合面结合为一体的整体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时在工厂预制成形,现场安装,不需要现场制作,因而制作十分方便;并且不需要象电容锥那么复杂的缠绕,大大降低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制造加工十分方便,成本低廉,产品质量好,产品安全性好,性能好;(2)安装方便。本发明安装时不需象电容锥要经过多层缠绕,安装十分方便、简单,安装质量可靠;(3)适用范围广。本发明适用于电容锥适用的场合,是电容锥理想的替代产品,而且电容锥不能适用的固体绝缘物等场合本发明也能适用,本发明在使用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没有电容锥要求高,因而其适用范围更广。本发明在现有电场控制元件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新型的应力锥,使电场控制元件控制装置和方法更加丰富。本发明解决了人们长期不能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电场控制元件单向应力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内中导体件1的剖面外轮廓线形状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内导体件1’的剖面外轮廓线形状示意图。
图5为现有电场控制元件电容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双向应力锥,包括内导体1和绝缘体2,内导体1设置于绝缘体2内部,所述的双向应力锥由两个相同的单向应力锥连接而成,并且是以这两个单向应力锥底面a面为对称结合面结合为一体的整体结构。即两个单向应力锥底面处内导体1相连接。内导体1剖面外轮廓线是由一部分直线和一部分曲线组成,曲线是由多条圆弧模拟的双曲线。所述的内导体1采用导体材料铝材制作。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内导体1采用导体材料铜材制作。
实施例三
如图1、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内导体1采用半导体材料硅橡胶制作。
实施例四
如图1、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内导体1采用半导体材料三元乙丙橡胶制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的内导体1还可以采用其它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作。连接成双向应力锥的两个单向应力锥可以如上述实施例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双向应力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向应力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向应力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向应力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向应力锥.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超高压电力连接系统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应力锥。所述的双向应力锥由两个单向应力锥连接而成,并且是以这两个单向应力锥底面为结合面结合为一体的整体结构,包括内导体(1)和绝缘体(2),内导体(1)设置于绝缘体(2)内部。本发明好处是:(1)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方便、产品质量好。本发明设计巧妙;(2)安装方便。本发明安装时不需象电容锥要经过多层缠绕,安装十分方便、简单,安装质量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