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09096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0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50362.8

申请日:

2009.06.16

公开号:

CN101609938A

公开日:

2009.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10申请日:20090616|||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10; H01R13/20; H01R13/639

主分类号:

H01R13/10

申请人: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喆燮; 李相熙

地址:

韩国庆山市

优先权:

2008.6.16 DE 10-2008-005640.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严志军;谭祐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端子与壳体之间的连接以及与其它连接器的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布置于其中的各自具有配合凹部的插座端子,以及在第一连接器外表面上在对应于配合凹部的位置处形成的锁定孔;第二连接器以接收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具有形成于外侧的弹性件以及形成于该弹性件的端部处以便与所述配合凹部配合的保持件。因此,可通过一次性组装步骤牢固地实现第一连接器与插座端子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因此,可减少步骤数并可提高生产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第一连接器,其包括布置于其中的各自具有配合凹部的插座端子,以及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外表面上在对应于所述配合凹部的位置处形成的锁定孔;及
第二连接器,其以接收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具有形成于外侧处的弹性件以及形成于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处以便与所述配合凹部配合的保持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的下端处形成了朝向所述弹性件以便与所述锁定孔的内表面接合的突出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弹性地扩宽且由此与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内部上的止动件接合并由所述止动件支撑。

说明书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确保端子与壳体之间的连接以及与其它连接器的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连接器是用来互连电气设备中多个电线的装置。当存在一个包括多个电端子并且各个电端子都与电线连接的连接器以及同样包括电端子的对应连接器时,可通过联接端子的壳体使这两个连接器的端子相互电连接。
此处,当连接一个连接器的电端子和壳体时,需将该连接实现为使得当拔出与电端子连接的电线时,该电端子不与壳体分离。例如,如韩国实用新型公开案No.20-2008-0000867中所公开的,可将从壳体突出的弹性矛状部(lance)插入形成于电端子处的凹部内,以由此防止电端子的分离。韩国专利公开案No.10-2000-0011776示出以如下方式防止电端子分离的另一实例:电端子和壳体两者在一侧处都设有凹部,且专用固定部件从外侧插入电端子和壳体的凹部中。
与此同时,按照常规以如下方式实施连接器的互连。通常,连接器形成为具有逐渐增大的截面积,以便通过配合进行互连。一个连接器的内部空间可逐渐减小,使得对应连接器通过压入配合紧密地接收在该内部空间内。此外,可通过在一个连接器处形成凹部,同时在另一连接器处形成弹性联接件并且使凹部与弹性联接件联接,来互连连接器。
所有以上常规方法都有效地使连接器牢固地连接。然而,如果在频繁产生震动的环境(例如,车辆)中使用弹性矛状部,则矛状部会由于来自震动的疲劳而逐渐失去其弹性。在此情况下,矛状部可能无法支撑电端子的凹部,而最后电端子可能脱离连接器,从而切断电连接。
尽管常规的固定部件能牢固地固定电端子和壳体,但在此情况下,各个连接器都需要专门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件,从而增加了组装壳体和固定部件的时间并且降低了大规模生产的生产率。
更具体来说,这是因为连接器在一定程度上是小零件,且因为电气设备有着复杂的结构而必需有更多的连接器。
另外,当使连接器相互连接时,需为连接器中的每个提供专用的固定部件。此外,由于固定部件根据连接器的类型而构造成不同的形式,所以组装变得复杂。
此外,由于当使连接器相互连接时会导致摩擦接触,所以在震动频繁发生的环境中连接可能变松,即,可能无法稳定地维持连接。
在其中应用凹部和联接件以便进行联接或进一步提供了专用紧固部件(例如,夹子)的情况下,壳体外观会复杂化并且产品价格会因专用零件而升高。
另外,由于外观变复杂且添加了专用紧固部件,连接器可占用更大的空间。因此就变得难以获得大小紧凑的产品,而这是不符合潮流的。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而作出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通过防分离部件的一次性组装来防止插入该连接器内的电端子分离,并且同时还防止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另一连接器分离。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防分离部件容易地分离的连接器。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电端子与连接器之间实现更加牢固的连接的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提供包括如下连接器的连接器来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第一连接器,其包括:布置于其中的插座端子,各个插座端子都具有配合凹部;及锁定孔,其在第一连接器的外表面上在对应于配合凹部的位置处形成;以及第二连接器,其以接收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具有形成于外侧的弹性件以及形成于弹性件端部处以便与配合凹部配合的保持件。
可在保持件下端处形成朝向弹性件的突出部,以与锁定孔的内表面接合。
插座端子可包括弹性支撑件,该弹性支撑件弹性地扩宽,由此与第一连接器内部形成的止动件接合并由该止动件支撑。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连接器中采用的第一连接器的剖面侧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连接器中采用的插座端子的部分剖面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图1连接器中采用的第二连接器的剖面侧的透视图;
图5是完全组装之前图1连接器的保持件的透视图;及
图6是完全组装之后图1连接器的保持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30;第一连接器10包括布置于其中的各自具有配合凹部21的插座端子20,以及在第一连接器10外表面上在对应于配合凹部21的位置处形成的锁定孔11;第二连接器30以接收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器10连接,具有形成于外侧的弹性件32以及形成于弹性件32端部处以便与配合凹部21配合的保持件31。
图2是示出了图1连接器1中采用的第一连接器10的剖面侧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连接器1中采用的插座端子20的部分剖面的透视图。
插座端子20是通过折叠或辗轧导电板部件以具有基本矩形或圆形剖面表面的方式来形成的。插座端子20的后端与连接至另一电子器件或电器的电线W导电连接。
对一侧敞开的配合凹部21形成为基本处于插座端子20的中间,使得保持件31插入凹部21内。
插座端子20的前端具有将分接端子40引向内部的入口22。另外,连接件23形成于插座端子20中并且通过具有弹性与分接端子40电连接。
弹性支撑件24在插座端子20的主体上形成为朝向其后端而弹性地敞开。因此,当插座端子20插入第一连接器10中时,弹性支撑件24由形成于第一连接器10内部上的突出止动件12阻挡,由此主要防止了插座端子20从第一连接器10上分离。
此处,如上所述,弹性支撑件24防止插座端子20与第一连接器10分离,且更具体来说,防止插座端子20与第一连接器10分离,直至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30相互联接并且保持件31被插入并固定在配合凹部21内。
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插座端子20的主体可以具有凹部,而在第一连接器10内部形成矛状部,以便插入凹部中,从而增强了插座端子20与第一连接器10之间的连接。
在形成第一连接器10外观的壳体上线性地布置了插入孔13,以从其后端接收并固定相应的插座端子20。
另外,在连接器1壳体的外侧上,锁定孔11形成于与插座端子20的配合凹部21相对应的位置处。
此处,锁定孔11对应于线性地布置在第一连接器10上的插座端子20的配合孔21而沿着与插入孔13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换言之,由于第一连接器10的锁定孔11设置在插座端子20的配合凹部21的敞开上部处,所以提供了用于插入保持件31的凹部。
图4是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中所采用的第二连接器30的剖面侧的透视图。图5和图6分别是显示了完全组装之前和之后的图1连接器的保持件31的透视图。
第二连接器30具有对一侧敞开的入口33,以便将第一连接器10插入其中。分接端子40布置并固定在第二连接器30的内部,以与第一连接器10的相应插座端子20连接。
此处,当分接端子40穿过插座端子20的入口22从而使连接件23张开且然后形成配合时,便实现了分接端子40的电连接。
以类似于插座端子20的方式,分接端子40可通过其后端与电线连接,并可使用如上所述的弹性支撑件或矛状部固定到第二连接器30上。
第二连接器30的外部构造成使得当第一连接器10插入至适当程度时,第二连接器30的上侧具有对应于第一连接器10的锁定孔11的敞开部分。
更具体来说,弹性件32形成为从第二连接器30的入口33升高至插入第二连接器30中的第一连接器10的锁定孔11的上部。保持件31与配合凹部21配合,且锁定孔11形成在弹性件32的端部处。
此处,在制造第二连接器30时,示例性的是使弹性件32形成为在第二连接器30的入口33的周围较薄,且朝向相对端逐渐地变厚,以便具有弹性。
弹性件32可形成为沿着锁定孔11的长度方向较长,且在该种情况下,弹性件32可通过第二连接器30的侧面来支撑入口33的边缘。
同时,保持件31可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以插入锁定孔11和配合凹部31中,以便由此加强插座端子20与第一连接器1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30之间的连接。
换言之,保持件31的下端通过穿过锁定孔11而配合至配合凹部21上,从而防止插座端子20与第一连接器10分离。同时防止了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30的分离。
也就是说,保持件31同时紧固了第一连接器10与插座端子2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30之间的连接。考虑到保持件31是通过一次性操作来组装的,所以可将两个单独的组装步骤减为一个步骤。
由于减少了操作者的组装负荷,所以提高了组装速度,由此也提高了生产率。
另外,可通过保持件31的插入长度来判断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30是否以适当的长度相连接、以及插座端子20是否全部连接在第一连接器10中的正确位置处。因此,可防止组装误差。
由于保持件31自弹性件32的端部整体地延伸,所以第二连接器和保持件31可一次性制造,而无需单独地形成。换言之,保持件31和第二连接器30不必作为套件的单独部件进行制造和储存。
此外,也无需根据不同类型的第二连接器30来选择待组装的保持件31。
此外,操作者可通过在连接连接器1之后直接按压来组装保持件31。因此可迅速完成连接器1的组装,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同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二连接器30可包括分配(例如)来自车辆的电信号或电功率的叠接连接器或拼接连接器。
此处,叠接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10连接,使得插座端子20中的一部分输入电信号或供给功率。由于形成于第二连接器30中的分接端子40相互导电连接,所以可为其它插座端子20应用等效的电信号,或可为多个设备供给功率。
例如,在其中第一连接器10的任何一个插座端子连接至车辆的电池且其它插座端子20连接至其它需要电功率的设备(例如,电灯)的情况下,当包括叠接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30与第一连接器10相互连接时,可通过导电地互连的分接端子40为所有的插座端子20供应电功率。
此处,提供给第二连接器30的分接端子40可全部电连接。备选地,仅部分分接端子40可相互电连接,以用作用于分别分配不同电信号的多用分配器。
叠接连接器(即第二连接器30)的分接端子40以相互连接的方式插入并固定在第二连接器30的入口33内。因此,通过第二连接器30的后端,可防止分接端子40脱离第二连接器30。因此,无需任何专用部件(例如,保持件)来紧固第二连接器30与分接端子40之间的连接。
因此,在第二连接器30包括叠接连接器的情况下,第二连接器30的保持件31可仅用来加强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3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连接器10与插座端子20之间的连接。因此,可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最佳连接。
另外,举例来说,在保持件31的下端处形成了朝向第二连接器30的入口33的突出部31a,且锁定孔11具有渐缩部分11a,使得具有突出部31a的保持件31更容易插入。
更具体来说,尽管保持件31可通过压入配合与锁定孔11和配合凹部21接合,但是形成于保持件31下端处的突出部31a才将会使连接固定。
此处,在锁定孔11的与突出部31a接触的一个表面形成为渐缩部分11a的同时,当突出部31a沿弹性件32的延伸方向形成时,可有助于保持件31的插入。
此处,当突出部31a与保持件31一同插入锁定孔11和配合凹部21时,突出部31a与形成于锁定孔11内表面上的台阶接合,从而被更加牢固地固定。
在以上说明中,插座端子20和分接端子40仅仅是固定在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30中并且通过相互接触而电连接的电端子的一个实例。因此,应注意的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实施例。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第一保持件的一次性组装,可使第一连接器与插座端子牢固地连接,而同时牢固地连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因此,传统上需要两个步骤的组装可通过一次步骤来完成。因此,可迅速地进行组装,从而提高生产率。
另外,可通过保持件的插入长度来辨别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以及第一连接器与插座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因此,可确定是否正常地完成了连接。
根据该实施例,保持件与第二连接器形成一体,换言之,第二连接器和保持件无需单独地进行制造和保存。因此方便了部件的储存和管理。此外,尽管第二连接器具有相应地不同的类型,但保持件无需根据第二连接器的类型进行选择性的组装。此外,在连接器连接之后,通过直接按压来组装保持件。也就是说,连接器可迅速地组装。
当保持件具有突出部时,该突出部与第二连接器锁定孔的内表面接合,从而加强了保持件的连接。
当插座端子具有弹性支撑件时,可在第一连接器与插座端子之间实现更加牢固的连接。
虽然已经出于说明的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存在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而不背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器.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端子与壳体之间的连接以及与其它连接器的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布置于其中的各自具有配合凹部的插座端子,以及在第一连接器外表面上在对应于配合凹部的位置处形成的锁定孔;第二连接器以接收的方式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具有形成于外侧的弹性件以及形成于该弹性件的端部处以便与所述配合凹部配合的保持件。因此,可通过一次性组装步骤牢固地实现第一连接器与插座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