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09032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23024.8

申请日:

2009.06.23

公开号:

CN101582362A

公开日:

2009.11.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J 9/236申请日:20090623授权公告日:20111214终止日期:2013062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J9/236; H01J29/76

主分类号:

H01J9/236

申请人:

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蔺泾丽; 李晓峰

地址:

712021陕西省咸阳市彩虹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贺建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采用控制线圈开口部与颈部外形直径、内腔直径比率、颈部与开口部外延曲率的方法,达到明显改善动态性能、解决静态调整矛盾的目的,解决了按照常规调法半点大、绿色掉角,横线枕形、纵线桶枕形反向等问题,在同等条件下,材料用量少,会聚品位高并在一定范围内可取代打销钉办法,大大提高了设备功效;同时把习惯上抽象的桶形场和枕形场转化为直观的尺寸数据比较,调整方便、快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量水平线圈的外腔颈部的直径(a),水平线圈的开口部直径(d),水平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水平线圈圈内腔开口部直径(c);
第二步,依据下式(1),(2),计算K1,K2:
a/d=K1(1)
K1是线圈外腔颈部和开口部直径比值,当一种模具设计完成后,为一定值,
b/c=K2(2)
K2是线圈内腔颈部和开口部直径的比值;
第三步,增大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至(b’),增大范围为720mm,让线圈整个画面出现枕形,开口部桶形区增加进线量,增加开口部桶形量,半点变小,G掉变小,行幅变大,纵线桶形量由枕变桶,符合会聚规格要求;同时增加开口部内腔直径(c)至(c’),避免上下枕形失真增大,增加范围0-5.0mm,增大的值能确保枕形失真满足规格,计算出K2’,K2’=b’/c’并使K1-K2’<K1-K2。

说明书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显像管偏转线圈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视机使用的显示器的结构设计中,偏转线圈水平线圈存在的问题为:颈部小驹设计一般在5-7mm之间,6.12点G掉,半点处的横线枕形、纵线桶枕形反向,影响动会聚品位。目前对此调整的方法为:一、增加线圈间隙;让横线枕形变小,造成纵线桶形变大,否则,反之;二、利用销钉分线,桶形区增加圈数,纵线桶形量变大,否则,反之;三、抬高成型模山部,半点变小,G掉变小,桶形量变大,同时上下枕形失真变大,否则,反之;四、焊接面板,会使纵线桶形变小,横线枕形变大,否则,反之。以上方法,会聚只能兼顾,取其中间,同时也不能解决行幅与电感调整时的矛盾,即行幅小、电感低的问题,导致线圈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虽然会聚问题最终靠校正材料通过调试作业来补正,但耗费材料、人工,影响产品竞争优势。总之,现有方法存在6.12点G掉,会聚品位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具有6.12点G不掉,会聚品位好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变大水平线圈颈部内腔直径b,让水平线圈整个画面出现枕形,开口部桶形区增加进线量,增加开口部桶形量,半点变小,G掉变小,行幅变大,纵线桶形量由枕变桶;同时增加水平线圈开口部内腔直径c,避免上下枕形失真增大。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量水平线圈的外腔颈部的直径a,水平线圈外腔开口部直径d,水平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水平线圈内腔开口部直径c。
第二步,依据下式(1),(2),计算K1,K2。
a/d=K1    (1)
K1是线圈外腔颈部和开口部直径比值,当一种模具设计完成后,为一定值。
b/c=K2    (2),
K2是线圈内腔颈部和开口部直径的比值。
第三步,增大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至b’,增大范围为7-20mm,让线圈整个画面出现枕形,开口部桶形区增加进线量,增加开口部桶形量,半点变小,G掉变小,行幅变大,纵线桶形量由枕变桶,符合会聚规格要求;同时增加开口部内腔直径c至c’,避免上下枕形失真增大,增加范围0-5.0mm,增大的值能确保枕形失真满足规格,计算出K2’,K2’=b’/c’并使K1-K2’<K1-K2。
由于增加了颈部内腔直径,在改善动态、静态性能的同时,使线圈线材使用量变少;同时又能使线圈完全和隔离器贴合,解决了G掉角、半点、横线反向问题,会聚品位得到大大改善。
附图说明
附图为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变大水平线圈颈部内腔直径b,让水平线圈整个画面出现枕形,开口部桶形区增加进线量,增加开口部桶形量,半点变小,G掉变小,行幅变大,纵线桶形量由枕变桶;同时增加水平线圈开口部内腔直径c,避免上下枕形失真增大。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量水平线圈的外腔颈部的直径a,水平线圈的开口部直径d,水平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水平线圈圈内腔开口部直径c。
第二步,依据下式(1),(2),计算K1,K2。
a/d=K1    (1)
K1是线圈外腔颈部和开口部直径比值,当一种模具设计完成后,为一定值。
b/c=K2    (2),
K2是线圈内腔颈部和开口部直径的比值。
第三步,增大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至b’,增大范围为7-20mm,让线圈整个画面出现枕形,开口部桶形区增加进线量,增加开口部桶形量,半点变小,G掉变小,行幅变大,纵线桶形量由枕变桶,符合会聚规格要求;同时增加开口部内腔直径c至c’,避免上下枕形失真增大,增加范围0-5.0mm,增大的值能确保枕形失真满足规格,计算出K2’,K2’=b’/c’并使K1-K2’<K1-K2。
附图中:a为偏转线圈水平线圈颈部外腔直径;b为偏转线圈水平线圈颈部内腔直径;c为偏转线圈水平线圈开口部内腔直径;d为偏转线圈水平线圈开口部外腔直径。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37cm15X的偏转线圈
第一步,测量水平线圈的外腔颈部直径a,水平线圈的开口部直径d,水平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水平线圈圈内腔开口部直径c,其中a=36mm,b=5mm,c=52mm,d=77mm;
第二步,依据下式(1),(2),计算K1,K2,
a/d=K1    (1)
b/c=K2    (2)
K1=a/d=36/77=0.4675为定值,
K2=b/c=5/52=0.096;
第三步,将b由5mm调整为b’=16mm,c由52mm调整为c’=57mm,计算出K2’
K2’=b’/c’=16/57=0.28那么
K1-K2’=0.1475    K1-K2=0.3695
K1-K2’<K1-K2
调整后的优点:①绿色掉角由0.8mm变为0.5mm;②半点会聚1.0mm,减少为0.5mm;③XH+会聚0.7mm,控制在0.4±0.1mm,满足了会聚的要求,品位得到大大改善,为后工序拓宽了调整裕度;④电感1.98mH(规格中心值),行幅390(规格中心值)mm。
实施例二54cmFS的偏转线圈
第一步,测量水平线圈的外腔颈部直径a,水平线圈的开口部直径d,水平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水平线圈圈内腔开口部直径c,其中a=31mm,b=4mm,c=52mm,d=72mm;
第二步,依据下式(1),(2),计算K1,K2,
a/d=K1    (1)
b/c=K2    (2)
K1=a/d=31/72=0.43为定值,
K2=b/c=4/52=0.076;
第三步,将b由4mm调整为b’=7mm;c由52mm调整为c’=57mm;计算K2’
K2’=b’/c’=7/57=0.1228那么
K1-K2’=0.3072    K1-K2=0.354
K1-K2’<K1-K2
调整后的优点:①去掉颈部和开口部销钉;②上下梯形失真由上+下=7mm,调整为上+下=3mm;③绿色掉角由0.8mm变为0.5mm;④角部横线由1.6mm,减小为1.mm,满足会聚要求,简化了线圈形状。
实施例三64cmPF的偏转线圈
第一步,测量水平线圈的外腔颈部直径a,水平线圈的开口部直径d,水平线圈内腔颈部直径b,水平线圈圈内腔开口部直径c,其中a=38mm,b=12mm,c=55mm,d=85mm;
第二步,依据下式(1),(2),计算K1,K2,
a/d=K1    (1)
b/c=K2    (2)
K1=a/d=38/85=0.447为定值,
K2=b/c=12/55=0.218;
第三步,将b由12mm调整为b’=18mm;c由55mm调整为c’=57mm;计算K2’:
K2’=b’/c’=18/57=0.315
K1-K2’=0.132    K1-K2=0.229
那么K1-K2’<K1-K2
调整后的优点:①半点横线枕形从1.0mm变为0.6mm;②4个角部枕形1.2mm变为1.0mm;③10点绿色掉角由0.7mm变为0.5mm。
综上所述,本发明解决了按照常规调法半点大、绿色掉角,横线枕形、纵线桶枕形反向等问题,在同等条件下,材料用量少,会聚品位高并在一定范围内可取代打销钉办法,大大提高了设备功效;同时把习惯上抽象的桶形场和枕形场转化为直观的尺寸数据比较,调整方便、快捷。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调整偏转线圈水平线圈的方法,采用控制线圈开口部与颈部外形直径、内腔直径比率、颈部与开口部外延曲率的方法,达到明显改善动态性能、解决静态调整矛盾的目的,解决了按照常规调法半点大、绿色掉角,横线枕形、纵线桶枕形反向等问题,在同等条件下,材料用量少,会聚品位高并在一定范围内可取代打销钉办法,大大提高了设备功效;同时把习惯上抽象的桶形场和枕形场转化为直观的尺寸数据比较,调整方便、快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