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用具 发明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儿手推车、车载儿童座椅、婴儿多功能椅、婴儿背带及其它育儿用具。
发明背景描述
在育儿用具开发方面,需要考虑的是能够给座椅中坐着的孩子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够让推着婴儿手推车等育儿用具的母亲感到安心。
透气性是为孩子提供舒适环境的一个要素。在闷热潮湿的夏天,为了让座椅中的孩子感到凉爽,要选用透气性良好的座椅。但是在寒风呼啸的冬天,就需要即能防止寒风入侵,又具有保温性能的座椅。
此外,象婴儿背带这样的其它育儿用具,包括穿在大人身上的大人穿着背带和婴儿托。为了在闷热潮湿的夏天感到凉爽,两者最好都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在寒风呼啸的冬天,则最好具有一定的保温性。
另一方面,对于带车篷的婴儿手推车,例如当大人从背后推着这样的婴儿手推车往前走时,由于车篷遮挡了视线看不到座位中孩子地姿态,因此母亲会感到不踏实。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调节透气性程度的育儿用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座椅的育儿用具,该育儿用具配备了根据需要可确认孩子姿态的车篷。
本发明的第一种情况是以带有形成儿童容纳空间的壁的带座椅的育儿用具为前提,它具有以下的特征。即:壁设有互相重叠设置的第1及第2板件。在第1板件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1开孔。在第2板件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2开孔,而且,第1及第2开孔可以在对齐的第1位置和第1及第2开孔互相错位的第2位置之间相对进行位置变换。
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若使第2板件保持在第1位置,风便可以通过对齐的第1及第2开孔进入座椅中,从而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另一方面,若使第2板件保持在第2位置,则第1及第2开孔被遮挡,从而可防止风通过开孔中侵入,从而维持良好的保温性。
在一种理想的实施例中,使第1及第2板件设置在座椅的坐面、背面或侧面。第1及第2板件可以设置在坐面、背面及侧面中任一个面上,也可以沿所有的面设置。
对于设有沿座椅的坐面或背面设置的芯材的育儿用具而言,其芯材可以如上所述设有第1及第2板件。在这类育儿用具中,带有沿座椅的坐面及背面设置的布层和安装在所述布层背面的背后的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可取出地将芯材装在袋内。
在另一种理想的实施例中,育儿用具在座椅的上部设有车篷。在这种情况下,构成车篷的壁设有上述第1及第2板件。采取这样的结构,当第2板件保持在第1位置时,由于可以通过对齐的第1及第2开孔观察座椅中的孩子,从而使推着该育儿用具的母亲们感到放心。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型式中,带座椅的育儿用具带有形成儿童容纳空间的壁,该壁具有通气孔及开闭所述通气孔的开闭装置。若操作开闭装置而打开通气孔,则可以使座椅通风。另一方面,若操作开闭装置关闭通气孔,则可以防止寒风侵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型式,在作为婴儿背带的育儿用具中,设有大人穿着用具和与大人穿着用具连接、用于托住婴儿的婴儿托。所述婴儿托带有支撑婴儿后背的婴儿背部支撑件,在所述婴儿背部支撑件中,设有通气孔及开闭所述通气孔的第1开闭装置。若操作该第1开闭装置打开通气孔,则可以让婴儿后背通风。另一方面,若操作开闭装置关闭通气孔,则可以防止寒风侵入。
在另一理想的实施例中,大人穿着用具设有支撑大人背部的大人背部支撑件。在大人背部支撑件中,设有通气孔及开闭所述通气孔的第2开闭装置。与婴儿背部支撑件一样,若操作第2开闭装置打开通气孔,则可以使大人后背通风。另一方面,若操作第2开闭装置关闭通气孔,则可以防止寒风侵入。
附图简述
图1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婴儿手推车的斜视图。
图2为显示互相重叠的第1与第2板件的正面图。
图3为沿图2中III-III线所示的剖面图。
图4为上板的正面图。
图5为操作把手的正面图。
图6显示为操作把手的嵌入凸起部插入上板的导向通孔内的状态的附图。
图7为显示板件的另一例子的正面图。
图8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另一种婴儿手推车的侧面图。
图9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婴儿背带的斜视图。
图10为显示大人穿着部件结构的平面图。
图11为儿童背部支撑件101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2为大人背部支撑件201的结构的剖面图。
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为显示作为带座椅的育儿用具的一个例子的婴儿手推车的附图。图中所示的婴儿手推车1设有沿座席的正反面延伸的布层2和安装在该布层2背面部分背后的网状袋3。袋3的上部开口处设有盖子4,通过钮扣5可以将上部开口关闭。在袋3内可取出地放有用以增加布层2背面部分刚性的芯材6。
图2及图3是芯材6的详细示意图。如图所示,芯材6带有互相重叠设置的第1板件7和第2板件8。重叠在第1板件7背后的第2板件8其表面宽度及厚度均比第1板件7小。
上板9通过固定销10固定在第1板件7的上部。如图3所示,在上板9与第1板件7之间,存在尺寸与第2板件8厚度相当的缝隙。第2板件8的上端部分夹在上板9与第1板件7之间,且第2板件在第1板件7上可沿上下方向改变位置。
下面参照图4对上板9进行详细说明。上板9的中央部分具有厚度减小的具有高度差的凹部11及沿厚度方向贯通的上下纵向延伸的导向贯通孔12。此外,沿导向贯通孔12上下纵向放置的板簧15被固定在分离的2个销13、14之间。板簧15带有向导向贯通孔12突出的2个卡合凸起26、27。
如图2及图3所示,操作把手16通过连接销19固定在第2板件8上。如图5详细所示,操作把手16的中央部分带有用作手指抓住的中央凸片17。在该中央凸片17的下方位置处,设有插入连接销19的孔18。此外,在操作把手16的底面设有沿上下方向稍稍延伸的嵌入凸部24。
操作把手16位于上板9的具有高度差的凹部11内,操作把手16的嵌入凸部24位于上板9的导向贯通孔12内。操作把手16的嵌入凸部24带有与板簧15的卡合凸起26或27卡合的卡合凹部25。操作把手16可在上板9的具有高度差的凹部11内沿上下方向变换位置。在图2及图3所示的状态中,操作把手16位于具有高度差的凹部11的最上方,操作把手16的嵌入凸部24也位于上板9的导向贯通孔12内的最上方。
下面我门来观察第1及第2板件7、8的下方部分。在第2板件8中形成了纵向延伸的导向贯通孔20,在第1板件7中设有插入导向贯通孔20中的立设销21。在图2及图3所示的状态下,立设销21位于导向贯通孔20的最下方。
在第1板件7及第2板件8中,分别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22、23。在图2及图3所示的状态下,第1板件7的开孔22与第2板件8的开孔23形成对齐的位置关系,为方便起见,将该位置关系作为第1位置。在此状态下,在板簧15的2个卡合凸起26和27中,位于上方的卡合凸起26与操作把手16的嵌入凸部24的卡合凹部25卡合,使第1及第2板件7、8不会产生相互错位。
在图2及图3所示的状态下,若用手指抓住操作把手16的中央凸片17向下方移动,则第2板件8在第1板件7上向下方滑动。在这种状态下,第1板件7的开孔22与第2板件8的开孔23形成错位的位置关系,从而形成闭塞两个开孔22及23的状态。为方便起见,将该位置关系作为第2位置。在此状态下,如图6所示,在板簧15的2个卡合凸起26和27中,位于下方的卡合凸起27与操作把手16的嵌入凸部24的卡合凹部25卡合,使第1及第2板件7、8不会产生相互错位。
在闷热潮湿的夏天,可将第2板件8保持在图2及图3所示的第1位置。在该状态下,由于第1板件7的第1开孔22与第2板件8的第2开孔23是对齐的,因此,风可以通过位于背面的芯材6的开孔22、23吹入座椅中,从而让孩子感到背部凉爽。
在寒风呼啸的冬天,可将第2板件8向下方移动并保持在图6所示的第2位置。在该状态下,由于第1板件7的第1开孔22与第2板件8的第2开孔23形成错位的位置关系,从而遮住两个开孔22、23,因此,风不可能通过开孔侵入,从而可维持良好的保温性。
在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第1板件7及第2板件8的开孔22、23均为贯通孔的形式,但是也可采用其它的形式。例如,如图7所示,在板件28上的两侧设置向中央延伸的缺口29。
虽然图1-图7对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其只是实施例。对于所述实施例,在与本发明相同及等同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改进或改型。下面列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沿座椅的背面设置第1及第2板件。作为另一例子,第1及第2板件也可以沿座椅的坐面或沿座椅的侧面设置。如果在座椅的坐面、背面及侧面的所有面上均设有第1及第2板件,那么透气性将更理想。
(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芯材设有第1及第2板件。作为另一例子,也可以在构成育儿用具座椅的车体壁本身设置第1及第2板件。
(3)作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带座椅的育儿用具,不应局限于婴儿手推车,也可用于车载儿童座椅或婴儿多功能椅等。
(4)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1板件是静止的,第2板件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相反,也可以设计成第1板件的位置可以改变,第2板件是静止的,或者设计成两者都可以改变位置。此外,也可以设计成用两板件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代替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
(5)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1及第2板件处于第1位置关系时两者的开孔是对齐的,处于第2位置关系时两者的开孔错位因而形成闭塞状态。作为一个修正的例子,也可以设置一个中间位置,使两板件的开孔形成半对齐的状态。
(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虽然两板件处于第1及第2位置关系时,为防止两板件的移动错位使用了板簧,但事实上也可以采用代替板簧的其它方式。
(7)对于带有车篷的育儿用具而言,车篷也形成了儿童的容纳空间。当从背后推着带车篷的婴儿手推车往前走时,由于车篷的存在会遮挡看不到孩子的姿态。因此,如果构成车篷的壁上设有上述第1及第2板件,那么就可以根据需要透过对齐的第1及第2板件的开孔观察座椅中的孩子,从而让推着婴儿手推车的母亲们感到安心。
(8)形成儿童容纳空间的壁,也可以不带有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第1及第2板件。这时,壁要设置通气孔及开关通气孔的开闭装置。若通过操作开闭装置打开通气孔,则可以使风通入座椅内。另一方面,若操作开闭装置关闭通气孔,则可以防止寒风侵入。作为开闭装置,例如可以采用关闭通气孔的盖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壁上的板件、安装在壁上的柔软的布层。
图8显示了带车篷的婴儿手推车300。该婴儿手推车300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婴儿手推车1相同。其设有座位部302和可相对于该座位部302向后放倒的靠背部303。图中所示的是通过座位部302及靠背部303形成作为床面的儿童容纳空间的状态。在座位部302及靠背部303的上部,设有车篷307以罩住儿童容纳空间。
靠背部303设有保护婴儿头顶部的头部安全装置301。头部安全装置301及靠背部303中分别设有与上述图2至图5所说明的装置相同的透气装置(通风装置)310、311。
车篷307由前侧篷304、中间篷305及后侧篷306连接组成并可以折叠。在前侧篷304中设有由网格材料等构成的透气窗304,可以看清婴儿的脸。此外,在后侧篷306中也设有由网格材料组成的透气窗306a,还设有控制该透气窗306a开闭的开闭罩308。
这样,如图8所示,由于在车篷307上也设置了透气区域,因此,即使婴儿手推车300被车篷307完合覆盖,也可以确保以箭头F所示的通风路线,从而在儿童容纳空间中获得良好的透气性。
(实施例2)
图9显示了作为育儿用具的一个例子的婴儿背带。图中所示的婴儿背带50包括装配在大人1000身上的大人穿着背带200和与大人穿着背带200连接的用于托住婴儿2000的婴儿托100。
如图所示,婴儿托100带有支撑婴儿2000后背的婴儿背部支撑件101。同样,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大人1000侧也设有支撑大人1000背部的大人背部支撑件201。
在婴儿背部支撑件101中,设有通气孔及开闭所述通气孔的第1开闭装置。详细结构见图11。
所述婴儿背部支撑件101带有互相重叠设置的第1板件102及第2板件104。在所述第1板件102中,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1开孔102a。此外,在第2板件104中,也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2开孔104a。
如图11所示,第1开孔102a与第2开孔104a可以在所有开孔的位置是一致对齐的第1位置和通过使第2板件104滑动移动而使所有开孔的位置错位的第2位置之间相对变换位置。
第1板件102中面向婴儿的一侧设有软垫103,该软垫103中设有与第1板件102的第1开孔102a对应的第3开孔103a。此外,第2板件104设置在相对于第1板件102、与软垫103相反侧的外侧。
在第1板件102、第2板件104及软垫103的下端,分别设有开口区102b、103b、104b。利用这些开口区102b、103b、104b,装配有连接第1板件102、第2板件104及软垫103的橡胶等弹性件108。这样,第2板件104相对于第1板件102可以滑动。在一般情况下,所有开孔的位置均处于一致对齐的第1位置。
第1板件102、第2板件104及软垫103由网格材料等透气性优良的外罩构件107覆盖。此外,在第2板件104的上端设有钩扣等扣合用具105,在该扣合用具105上方的罩部107上,设有可拆卸地与所述扣合用具105结合的钩扣等扣合用具106。使第2板件104向上方滑动,在使扣合用具105与扣合用具106互相扣合的状态下,选择所有开孔的位置形成错位的第2位置。
在大人背部支撑件201中,也和婴儿背部支撑件101一样,设有通气孔及使所述通气孔开闭的第2开闭装置。详细结构见图12。
该大人背部支撑件201带有互相重叠设置的第1板件202及第2板件204。在所述第1板件202中,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1开孔202a。此外,在第2板件204中,也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2开孔204a。
如图12所示,第1开孔202a与第2开孔204a可以在所有开孔的位置一致对齐的第1位置和通过使第2板件204滑动以使所有开孔的位置错位的第2位置之间相对变换位置。
在第1板件202中面向大人背部的一侧设有软垫203,在该软垫203中设有与第1板件202的第1开孔202a对应的第3开孔203a。此外,第2板件204中面向婴儿的一侧设有软垫209,在该软垫209中设有与第2板件204的第2开孔202a对应的第4开孔209a。
在第1板件202、第2板件204及软垫209的下端,分别设有开口区202b、203b、204b、209b。利用这些开口区202b、203b、204b、209b设置连接第1板件202、第2板件204、软垫203及软垫209的橡胶等弹性件108。这样,第2板件204相对于第1板件202可以滑动。在一般情况下,所有开孔的位置构处于一致对齐的第1位置。
第1板件202、第2板件204、软垫203及软垫209由网格材料等透气性优良的外罩构件207覆盖。此外,在第2板件204的上端设有钩扣等扣合用具205,在该扣合用具205上方的罩部207上,设有可拆卸地与扣合用具205结合的扣合用具206。使第2板件204向上方滑动,在扣合用具205与扣合用具206互相扣合的状态下,选择所有开孔的位置均处于错位的第2位置。
在闷热潮湿的夏天,让第2板件104、204保持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第1位置。在此状态下,由于在第1板件102、202的第1开孔102a、202a与第2板件104、204的第2开孔104a、204a是对齐的,因此,风可以从开孔中进入,从而使孩子及大人的背部感到凉爽。
在寒风呼啸的冬天,使第2板件104、204向上方滑动并固定。在此状态下,由于第1板件102、202的第1开孔102a、202a与第2板件104、204的第2开孔104a、204a形成错位的位置关系,两者的开孔被遮挡,因此,可防止风从开孔中进入,从而维持良好的保温性。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2中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其仅是一个举例。对于这些实施例,也可以象上述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各个例子那样进行修正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