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藏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注聚井的井
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试井分析是油气藏动态监测比较重要的手段,试井资料对于确定
油气藏类型、进行油气藏描述、制定油田开发方案以及预测油田动态
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普遍采用的测试方法是关井测压法,该
测试方法需要在井底安装压力计,而安装压力计的花费巨大,且有时
因管柱结构的影响无法将压力计下入井底,因此提出了通过测试井口
压力再换算成井底压力的方法。但是对于一些高渗储层,井口测压又
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关井后液面下降较快,这将导致在井口监测
不到压力数据,从而造成测压数据不完整。
聚合物驱油藏试井可以监测驱替动态,但其试井分析方法与水驱
油藏试井分析方法存在很大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水是牛顿流
体,在孔隙介质中渗流,其粘度不会发生变化,而聚合物是非牛顿流
体,在地层中渗流时由于剪切、扩散、对流等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
使得聚合物的浓度和粘度在地层中不断发生变化。现有的聚合物驱油
藏试井模型都是将聚合物溶液描述成幂律型流体,其幂指数恒定,聚
合物粘度模型不能准确描述聚合物溶液在复杂地层中的渗流特征。此
外聚合物驱油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分布情
况,而聚合物驱地下情况复杂,因此对粘度分布规律的研究比较困难,
且无法监测粘度的实际变化情况。
基于上述问题,急需开发一种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
其方法,以同时监测井口压力和液面,再通过压力监测试井模型解释,
并利用解释结果反求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分布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注聚井的井
口组合测试装置,包括高精度压力监测仪、连续液面监测仪和三通阀
门,所述高精度压力监测仪和所述连续液面监测仪与所述三通阀门组
合连接;每一个注聚层的相应管路上均安装所述井口组合测试装置。
本发明的注入井有三个注聚层,分别为注聚层Ⅰ、注聚层Ⅱ和注
聚层Ⅲ,每个注聚层的相应管路上分别安装一个井口组合测试装置,
分别为井口组合测试装置Ⅰ、井口组合测试装置Ⅱ和井口组合测试装
置Ⅲ。注入井自内向外设置油管Ⅰ、油管Ⅱ和套管,注聚层Ⅰ在油管
Ⅰ内,注聚层Ⅱ在油管Ⅱ内,注聚层Ⅲ在套管内。注入井自下而上设
置封隔器Ⅰ和封隔器Ⅱ,在两个封隔器之间设置配注阀。三个井口组
合测试装置的连接丝扣分别与相应管路连接,相应管路上又分别安装
压力表Ⅰ、压力表Ⅱ和压力表Ⅲ。一次性将聚合物溶液注入井中,聚
合物溶液进入不同的注聚层,与不同注聚层对应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
同时监测相应层的井口压力和液面深度。
优选的是,所述三通阀门的一个端口设置连接丝扣,另两个端口
分别设置所述高精度压力监测仪和所述连续液面监测仪。高精度压力
监测仪的精度高、密度大,用于精准地测试井口压力;连续液面监测
仪用于监测液面的深度。压力表用于日常观测油井在工作时是否出现
异常情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丝扣与管路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方法,其按照先后
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检查井口组合测试装置的密封性,并将其分别安装到每一个
注聚层的相应管路上;
步骤二:关闭注入井,同时测试每一个注聚层的井口压力和液面;
步骤三:分别根据每一个注聚层的井口压力和液面的测试值计算相应
注聚层的井底压力;
步骤四:分别根据每一个注聚层的井底压力选择相应的压力监测试井
模型;
步骤五:分别将每一个注聚层的井底压力与相应的压力监测试井模型
进行拟合,得到试井解释参数,并通过试井解释参数反求该注聚层的
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的分布情况。
优选的是,所述井口组合测试装置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用于注聚
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三中,井底压力的计算模
型为
pwf=ph+ρpg(H-h)
其中,pwf——井底压力,Pa;
ph——井口压力,Pa;
ρp——聚合物溶液的密度,kg/m3;
H——注入层中部的深度,m;
h——液面的深度,m。
在刚关井的那一刻,井口压力较大,液面也未下降,即h=0,
当液面下降以后,就测不到井口压力,即ph=0。若仅在井口测压,
则导致压力数据缺失,若在井口测压的同时采用连续液面监测仪监测
液面,则避免了压力数据缺失,进而通过计算得到相应注聚层的井底
压力,使测压数据更完整,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关井的那一刻,井口压力较大,可能超过
8MPa,该数据通过相应注聚层的压力表显示,而连续液面监测仪的
最大量程为8MPa,因此在关井的同时,需关闭相应注聚层的连续液
面监测仪的阀门。当相应注聚层的压力表读数低于8MPa时,便可打
开阀门,此时连续液面监测仪开始工作。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五中,聚合物溶液地下粘
度的计算模型为
μ
p
=
μ
w
+
μ
p
0
-
μ
w
1
+
(
γ
/
γ
1
/
2
)
p
a
-
1
]]>
其中,μp——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mPa·s;
μw——水相粘度,mPa·s;
γ1/2——粘度为
时对应的剪切速率,s-1;
——剪切速率为零时的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mPa·s;
pa——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幂律指数,1.0﹤pa﹤1.8。
式中,
μ
p
0
=
μ
w
[
1
+
(
A
1
C
p
+
A
2
C
p
2
+
A
3
C
p
3
)
c
s
e
p
s
p
]
]]>
其中,A1——聚合物溶液的参数,(g/l)-1;
A2——聚合物溶液的参数,(g/l)-2;
A3——聚合物溶液的参数,(g/l)-3;
csep——水相中有效阳离子的浓度;
sp——实验资料确定的参数。
通过实验数据作出井底压力的变化曲线,处理后得到:
p
a
=
1.163
(
μ
p
0
)
0.0311
]]>
γ
1
/
2
=
375.1
(
μ
p
0
)
-
1.378
+
0.0356
]]>
建立剪切速率关系式:
γ
=
3
n
+
1
n
+
1
10
4
v
8
C
′
K
p
φ
p
]]>
式中,
v
=
Q
2
π
r
h
]]>
φp=φ(1-IPV)
其中,C′——与迂曲度有关的系数;
Kp——有效渗透率,μm2;
φp——有效孔隙度;
IPV——不可及孔隙体积;
φ——原始孔隙度;
Q——流量,m3/d;
h——注入层厚度,m;
r——注入井周围某一点到注入井中心的距离,m。
C
p
(
r
,
t
)
=
C
p
0
2
-
C
p
0
2
e
r
f
[
r
-
V
t
/
θ
D
t
/
θ
]
]]>
其中,Cp——聚合物溶液的浓度,mg/l;
Cp0——聚合物溶液的初始浓度,mg/l;
V——渗流速率,m/s;
t——时间,s;
θ——吸附系数;
D——扩散系数,cm2/s。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五中,得到的试井解释参
数包括有效渗透率和驱替前缘。
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其装置结构
简单,操作方法便捷,实用性强,解决了因关井下入井下压力计耗资
过大的难题。通过同时监测井口压力和液面深度计算井底压力,避免
了因液面下降导致压力数据缺失的问题。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解决
单独井口测压导致测压数据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压力监测
试井模型得到试井解释参数,并利用试井解释参数反求聚合物溶液地
下粘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储层进行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测试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注聚层Ⅰ的井底压力与相应的压力监测试井模
型的拟合曲线;
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注聚层Ⅱ的井底压力与相应的压力监测试井模
型的拟合曲线;
图6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注聚层Ⅲ的井底压力与相应的压力监测试井模
型的拟合曲线;
图7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注聚层Ⅰ的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的分布情况;
图8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注聚层Ⅱ的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的分布情况;
图9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注聚层Ⅲ的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的分布情况。
图中标注说明:
1-井口组合测试装置,11-高精度压力监测仪,12-连续液面监测
仪,13-三通阀门,14-连接丝扣;
2-注入井,21-注聚层Ⅰ,22-注聚层Ⅱ,23-注聚层Ⅲ,24-油管Ⅰ,
25-油管Ⅱ,26-套管,27-封隔器Ⅰ,28-封隔器Ⅱ,29-配注阀;
3-井口组合测试装置Ⅰ,4-井口组合测试装置Ⅱ,5-井口组合测
试装置Ⅲ,6-压力表Ⅰ,7压力表Ⅱ,8-压力表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
细阐述本发明。
本实施例取自某油田的一口注入井,2009年12月开始注入水,
2011年4月开始注入聚合物溶液,注入的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为
2000mg/l,从下至上各层厚度分别为8m、8m和10m。2012年4月
22日停注,并测压力降落,测压时间2.5天。
如图1所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1的
一实施例,包括高精度压力监测仪11、连续液面监测仪12和三通阀
门13,所述高精度压力监测仪11和所述连续液面监测仪12与所述
三通阀门13组合连接;每一个注聚层的相应管路上均安装所述井口
组合测试装置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注入井2有三个注聚层,分别为注聚层
Ⅰ21、注聚层Ⅱ22和注聚层Ⅲ23,每个注聚层的相应管路上分别安
装一个井口组合测试装置1,分别为井口组合测试装置Ⅰ3、井口组
合测试装置Ⅱ4和井口组合测试装置Ⅲ5。注入井2自内向外设置油
管Ⅰ24、油管Ⅱ25和套管26,注聚层Ⅰ21在油管Ⅰ24内,注聚层Ⅱ
22在油管Ⅱ25内,注聚层Ⅲ23在套管26内。注入井2自下而上设
置封隔器Ⅰ27和封隔器Ⅱ28,在两个封隔器之间设置配注阀29。三
个井口组合测试装置的连接丝扣14分别与相应管路连接,相应管路
上又分别安装压力表Ⅰ6、压力表Ⅱ7和压力表Ⅲ8。一次性将聚合物
溶液注入井中,聚合物溶液进入不同的注聚层,与不同注聚层对应的
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同时监测相应层的井口压力和液面深度。
所述三通阀门13的一个端口设置连接丝扣14,另两个端口分别
设置所述高精度压力监测仪11和所述连续液面监测仪12。高精度压
力监测仪的精度高、密度大,用于精准地测试井口压力;连续液面监
测仪用于监测液面的深度。所述连接丝扣与相应管路连接。
如图3所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方法的一
实施例,使用了本实施例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一:检查井口组合测试装置的密封性,并将其分别安装到每一个
注聚层的相应管路上;
步骤二:关闭注入井,同时测试每一个注聚层的井口压力和液面;
步骤三:分别根据每一个注聚层的井口压力和液面的测试值计算相应
注聚层的井底压力;
步骤四:分别根据每一个注聚层的井底压力选择相应的压力监测试井
模型;
步骤五:分别将每一个注聚层的井底压力与相应的压力监测试井模型
进行拟合,得到试井解释参数,并通过试井解释参数反求该注聚层的
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的分布情况。
相关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三个注聚层的试井解释参数如表2-4
所示。
表1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
单位
数值
流量
m3/d
100
孔隙度
-
0.3
水相粘度
mPa·s
1
原油粘度
mPa·s
53.8
总压缩系数
1/MPa
0.0014
体积系数
-
1.1
聚合物驱前的注聚层Ⅰ的渗透率
μm2
1.72
聚合物驱前的注聚层Ⅱ的渗透率
μm2
1.32
聚合物驱前的注聚层Ⅲ的渗透率
μm2
1.23
聚合物驱前的表皮
-
0.23
注入井半径
m
0.1
表2注聚层Ⅰ的试井解释参数
试井解释参数
单位
数值
地层平均压力
MPa
18.58
一区渗透率
μm2
1.68
二区渗透率
μm2
1.43
内区半径
m
133.94
表皮
-
2.02
井筒储集系数
m3/MPa
2.71
表3注聚层Ⅱ的试井解释参数
试井解释参数
单位
数值
地层平均压力
MPa
17.78
一区渗透率
μm2
1.15
二区渗透率
μm2
0.98
内区半径
m
99.23
表皮
-
8.18
井筒储集系数
m3/MPa
0.1
表4注聚层Ⅲ的试井解释参数
试井解释参数
单位
数值
地层平均压力
MPa
17.58
一区渗透率
μm2
1.03
二区渗透率
μm2
1.35
三区渗透率
μm2
1.21
一区半径
m
65.51
二区半径
m
109.66
表皮
-
3.79
井筒储集系数
m3/MPa
1.73
所述步骤三中,井底压力的计算模型为
pwf=ph+ρpg(H-h)
其中,pwf——井底压力,Pa;
ph——井口压力,Pa;
ρp——聚合物溶液的密度,kg/m3;
H——注入层中部的深度,m;
h——液面的深度,m。
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关井的那一刻,井口压力较大,可能超过
8MPa,该数据通过相应注聚层的压力表显示,而连续液面监测仪的
最大量程为8MPa,因此在关井的同时,需关闭相应注聚层的连续液
面监测仪的阀门。当相应注聚层的压力表读数低于8MPa时,便可打
开阀门,此时连续液面监测仪开始工作。
所述步骤五中,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的计算模型为
μ
p
=
μ
w
+
μ
p
0
-
μ
w
1
+
(
γ
/
γ
1
/
2
)
p
a
-
1
]]>
其中,μp——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mPa·s;
μw——水相粘度,mPa·s;
γ1/2——粘度为
时对应的剪切速率,s-1;
——剪切速率为零时的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mPa·s;
pa——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幂律指数,1.0﹤pa﹤1.8。
式中,
μ
p
0
=
μ
w
[
1
+
(
A
1
C
p
+
A
2
C
p
2
+
A
3
C
p
3
)
c
s
e
p
s
p
]
]]>
其中,A1——聚合物溶液的参数,(g/l)-1;
A2——聚合物溶液的参数,(g/l)-2;
A3——聚合物溶液的参数,(g/l)-3;
csep——水相中有效阳离子的浓度;
sp——实验资料确定的参数。
通过实验数据作出井底压力的变化曲线,处理后得到:
p
a
=
1.163
(
μ
p
0
)
0.0311
]]>
γ
1
/
2
=
375.1
(
μ
p
0
)
-
1.378
+
0.0356
]]>
建立剪切速率关系式:
γ
=
3
n
+
1
n
+
1
10
4
v
8
C
′
K
p
φ
p
]]>
式中,
v
=
Q
2
π
r
h
]]>
φp=φ(1-IPV)
其中,C′——与迂曲度有关的系数;
Kp——有效渗透率,μm2;
φp——有效孔隙度;
IPV——不可及孔隙体积;
φ——原始孔隙度;
Q——流量,m3/d;
h——注入层厚度,m;
r——注入井周围某一点到注入井中心的距离,m。
C
p
(
r
,
t
)
=
C
p
0
2
-
C
p
0
2
e
r
f
[
r
-
V
t
/
θ
D
t
/
θ
]
]]>
其中,Cp——聚合物溶液的浓度,mg/l;
Cp0——聚合物溶液的初始浓度,mg/l;
V——渗流速率,m/s;
t——时间,s;
θ——吸附系数;
D——扩散系数,cm2/s。
所述步骤五中,得到的试井解释参数包括有效渗透率和驱替前
缘。
本实施例注聚层Ⅰ、注聚层Ⅱ和注聚层Ⅲ的井底压力与相应的压
力监测试井模型的拟合曲线以及相应的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的分布
情况分别如图4-6和图7-9所示。图4-6中,横坐标为无因次时间与
无因次井筒储集系数比值的对数,纵坐标为无因次压力和无因次压力
导数的对数。图7-9中,横坐标为注入井周围某一点到注入井中心的
距离,纵坐标为聚合物溶液地下粘度。
本实施例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装置及其方法,其装置结
构简单,操作方法便捷,实用性强,解决了因关井下入井下压力计耗
资过大的难题。通过同时监测井口压力和液面深度计算井底压力,避
免了因液面下降导致压力数据缺失的问题。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解
决单独井口测压导致测压数据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压力监
测试井模型得到试井解释参数,并利用试井解释参数反求聚合物溶液
地下粘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储层进行评价。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发明的用于注聚井的井口组合测试
装置及其方法包括上述本发明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
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
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