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牵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的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的纱线引导可以被单个指定。
背景技术
对于环锭细纱机来说,大多数情况下使用3排的牵伸系统,即具有3个下罗拉的牵伸系统,对应该下罗拉分配相应的上罗拉。在主牵伸区中,通常设置了由一对皮圈构成的皮圈导向装置,其中该主牵伸区形成在包括一输出下罗拉和与其相连的上罗拉构成的一输出罗拉对和由下罗拉和与其相连的上罗拉构成的上游罗拉对之间,因为在这个区域中待牵伸和传送的纤维条子包括越来越少的纤维并且因此必须被较好地引导。这些类似于压力支架的皮圈,导向装置或者尘笼长度和纤维引导元件之间的距离在获得最好可能的牵伸效果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该对皮圈应该尽可能近地达到该输出罗拉对的夹持线,以便避免浮游纤维并且因此还避免了纤维损失,而且另一方面在中间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间的夹持距离不必太短,以便不在两端夹持纤维并且因此避免了损坏的危险。在大多数情况下,输出罗拉对设置成静止的,而上游皮圈罗拉对可以移动以便可以调整主牵伸区的长度并且根据纤维材料进行调整。主牵伸区的装置的参数例如为尘笼长度和附件,皮圈地组成,偏转元件的设计,在中间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中的夹持线限定的该主牵伸区的绝对长度,在导向元件上的压力,在上皮圈和下皮圈之间的间隔距离和从皮圈排出边缘到输出罗拉对的夹持线的距离。
如果人造纤维被纺制形成环锭纺纱线,作为连续纤维生产的纤维束首先被切割成单个的纤维,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加工。通常用于切割该人造纤维的长度为两英寸,对应大约51mm。对于这样的纤维长度,例如在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尘笼的长度大致为43mm或者大致59mm,该尘笼长度在运转的表现方面受到限制,因此也损害了纱线的质量,因为纤维条子不再被优选地引导。
本发明建立在优化对这样的人造纤维的牵伸从而改进纱线质量的课题上。
这个课题被这样解决,即在输出罗拉对的夹持线和上游罗拉对的夹持线之间的距离被根据这些元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进行改变,这些元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如今通常是常规的并且已经称为半标准化。为了进一步优化纤维条子的引导,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提出了在该下皮圈中的称作引导桥件的待改进的引导元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势和特征从下面的示出在附图中的实施例的说明书中得出,这些实施例很明显是作为示例给出的并且决不用来作限定。附图包括:
图1简示示出通过具有常规双皮圈牵伸装置的环锭细纱机的截面;
图2简示示出通过具有双皮圈牵伸装置的环锭纺纱位置的截面,该牵伸装置设有气动集束装置;和
图3简示示出一引导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用于环锭细纱机的常规的双皮圈牵伸装置。该双皮圈牵伸装置具有一喂入罗拉对50,该罗拉对50包括一沿机器的纵向方向运转的下罗拉51和一上罗拉52。上罗拉52通常与相邻的上罗拉组合以便形成称作双上罗拉的装置。在供给罗拉对前面设置一喂入漏斗53。沿称作粗纱或者头道粗纱的纤维材料54运转方向在喂入罗拉对50后面跟有一中间罗拉对55。中间罗拉对55含有一沿机器的纵向方向运转的下罗拉56和一上罗拉57,在这种情况下上罗拉57也结合有一相邻的上罗拉作为一双上罗拉。类似地在中间罗拉对55的上游设置一喂入漏斗53。该下罗拉56悬挂有一下皮圈58,该下皮圈58围绕一引导元件59,59’引导。上罗拉57悬挂有一上皮圈60,该上皮圈60类似地由一引导元件61引导。该下皮圈58和上皮圈60彼此平行地在该下罗拉56和引导元件59之间以及上罗拉57和引导元件61之间运转。
在中间罗拉对55之后跟随有一输出罗拉对62,该输出罗拉对62包括一下罗拉63和上罗拉64,上罗拉64类似地结合有相邻的上罗拉以形成一双上罗拉。
下罗拉56比下罗拉51运转快,下罗拉63比下罗拉56运转快,以至于在每个情况中在喂入罗拉对50和中间罗拉对55之间以及在中间罗拉对55和输出罗拉对62之间将进入的纤维材料分开地牵伸,即牵伸或者伸展。在这个情况中,主牵伸效应发生在中间罗拉对55和输出罗拉对62之间。
牵伸成期望的纱线细度的纤维材料被纱线引导装置65引导到钢丝圈67上,钢丝圈67受一锭子驱动并且围绕钢领68运转。从这个钢丝圈起,在这个点上受到纺纱加捻的纤维材料传递到一纱管69上,在该纱管上卷绕该纱线。
纤维材料54可以完全包括天然纤维或者混合的人造纤维。这些人造纤维由最初纺制的连续的长丝生产,这些无端长丝然后切成单个的较短的纤维,称作短纤维。从而纤维的优选长度为2英寸,即约51mm。为了有利地纺制这些人造纤维,通常规定利用长度分别为43mm或者59mm的尘笼在中间罗拉对55的夹持线和输出罗拉对62的夹持线之间引导纤维。根据本发明,在输出罗拉前面开放纤维传递区域的优选的距离通过改进的尘笼而提供一为44-50mm的长度,最好为47mm,以便确保尽可能长的受控的纤维引导。
在图2中示出的牵伸装置与根据图1的牵伸装置的区别在于设置一气动集束装置。因此,代替包括了下罗拉63和上罗拉64的输出罗拉对,而提供例如一更大直径的穿孔罗拉70,该穿孔罗拉70与一上罗拉72一起首先形成了输出罗拉对71。另一个上罗拉73压靠在该穿孔罗拉70上,该穿孔罗拉70形成用于纤维材料的夹持线,通过该夹持线,防止了加捻方向的反向运动,通过钢丝圈和旋转锭子将该方向应用于纤维材料。
上罗拉72和73限定了称作牵伸区的位置,其中已经伸展成其最终细度的纤维材料被沿横向方向压缩或者集束。在旋转驱动的穿孔罗拉70内部设置一抽吸元件74,该抽吸元件74具有一抽吸孔75,该抽吸孔75朝向牵伸区打开并且优选为直线的。该抽吸元件74设置在抽吸管76上,该抽吸管76朝向抽吸孔75打开,并且连接到一未示出的负压源或者真空源。
通过这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改进,最好通过改变间隔距离L本身,并且相应地利用长度为44-55mm最好47mm的较大的尘笼在该输出罗拉对71的夹持线即穿孔罗拉70和上罗拉72之间的夹持线和在罗拉56和罗拉57之间的夹持线之间缩短开放的纤维区域Z。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用于生产比目前为止的质量更高的纱线的可能是通过一新的引导桥件59的结构获得的,如图所示,在图3中为示例表示并不限定。
关于引导桥59以及该牵伸装置的每个参数可以获得大量的参考文献。我们的申请DE344319例如给出按照该引导桥和尘笼结构的形状该纤维条子最好按照一基本的成形路径,而我们的申请DE19807895.1接着给出该引导桥具有至少3个不同曲率的弯曲区域,我们的EP说明书450361描述一种具有一台阶的引导桥。这些实施例的优势在于描述了它们的长度;而至少它们中的两个的组合到目前为止还未曾考虑过。
甚至这些有利的实施例还没有给出满意的结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尽力的方法在已知的方法之间;通过一桥件59给出了最好的结果,在纤维输送路径57的入口处该桥件59具有由至少一个曲率限定的形状,但是最好由多个曲率半径限定的形状,在纤维条子引导的出口,该桥件59最好具有一台阶78。这样具有如下的效应:即纤维很好地保持在到导向桥件59的入口,紧固地但是柔和地以皮圈速度引导到该桥件59的弯曲部分70,80,81,平行地伸展和携带,最后由于固定引导系统的中断,纤维被柔和且均匀地从纤维条子拉出并且柔和地被加速。因此这提供了优选的防止不可控的牵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