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08269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81614.9

申请日:

2008.11.27

公开号:

CN101742881A

公开日:

2010.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5K 7/20公开日:201006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K 7/20申请日:20081127|||公开

IPC分类号:

H05K7/20; H01L23/34; H01L23/367

主分类号:

H05K7/20

申请人: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金莲; 徐明杰; 周雅琪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50号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郭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一第一散热单元及一第二散热单元。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散热单元具有一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紧配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散热单元,具有第一连接部;以及 第二散热单元,具有与上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且上述第二连接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紧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二连接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相互嵌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连接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一者为凹槽,上述第一连接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者为凸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胶体,配置于上述第二连接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散热单元包括散热板件与鳍片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二散热单元包括第一子鳍片、第二子鳍片及第三子鳍片,上述第二连接部设于上述第一子鳍片,上述第二子鳍片设置于上述第一子鳍片相对于上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上述第三子鳍片设置于上述第二子鳍片与上述第一子鳍片相接的另一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散热单元是散热板件,上述第二散热单元是散热鳍片。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散热单元的颜色与上述第二散热单元的颜色不同。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的材质为相同的金属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是,其中上述金属为铝金属。

说明书


散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以多个散热单元组合而成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的散热模块,例如是应用于芯片的散热鳍片,通常具有数个片状结构以便于散热。因挤制(extrusion)方式具有快速、适于量产的特性,所以大多数的散热模块均是以模具进行挤制方式以制成散热模块。

    然而,当散热器的两相邻鳍片间距较小时,容易导致散热器的制作良率降低,甚至无法量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较易以挤制模具制作的数个态样的散热单元,例如是具有不同材质或不同颜色变化的散热单元。并经由这些散热单元的连接部固接各散热单元以形成一较复杂或多变化的散热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散热单元具有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紧配合以形成本发明的散热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散热单元具有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互嵌合以形成本发明的散热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散热单元具有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更可藉由一胶体相互黏合以形成本发明的散热模块。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散热模块的侧视图。

    图3所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的散热模块的侧视图。

    图5A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B所示为图5A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所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散热模块100包括第一散热单元102及第二散热单元104,散热模块100可应用于发热体,以对发热体进行散热。发热体例如是主板上的芯片。第一散热单元102及第二散热单元104的材质一般为金属,例如是铝。本实施例的第一散热单元102例如是一散热板件,第二散热单元104例如是散热鳍片。

    如图1所示,第一散热单元102具有第一连接部106。第二散热单元104具有与第一连接部106对应的第二连接部108。此处的第一连接部106可设计为一凹槽,而第二连接部108可设计为与第一连接部106对应的凸块。第二连接部108用以与第一连接部106紧配合。第二散热单元104即可藉由第二连接部108来固定于第一散热单元102。

    第一散热单元102与第二散热单元104的材质可设计为分属不同种类的金属,亦可设计为具有不同颜色或态样,以组合出多种变化的散热模块100。

    第一散热单元102与第二散热单元104可藉由嵌合方式固接。例如,将第二连接部108嵌入于第一连接部106,且此嵌入的方式亦可以藉由简单的治具完成。此时,仅需将第一连接部106的内径设计成略小于第二连接部108的外径,第一连接部106与第二连接部108结合时,即可达到紧配合的效果,进而使得第二散热单元104稳固地组装在第一散热单元102上。

    虽然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06与第二连接部108是分别设计为凹槽与凸块的对应结构为例作说明,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6亦可以是凸块,而第二连接部108亦可以是凹槽。

    请参照图2,其所示为图1的散热模块的侧视图。虽然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6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在实际应用上第一连接部106的截面形状可设计为圆弧形或多边形等。第二连接部108的截面形状则设计为与第一连接部106对应的形状,可使得第二连接部108与第一连接部106的接触面积最大,结合效果更佳。

    另外,亦可在第一连接部106与第二连接部108的接合填入黏性胶体(未示),以增强第一散热单元102与第二散热单元104的结合效果。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其所示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散热单元202是一散热板件210与一鳍片组212的结合。散热板件210与鳍片组212可藉由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出。

    第二散热单元204例如包括第一子鳍片214、第二子鳍片216及第三子鳍片218。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板件210设有与图1相似的第一连接部206,第一子鳍片214设有与图1相似地第二连接部208,而第一子鳍片214同样是藉由第一连接部206与第二连接部208的结合来固定于第一散热单元202的散热板件210。第二子鳍片216则是设置于第一子鳍片214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08的另一端,第三子鳍片218则是设置于第二子鳍片216与第一子鳍片214相接的另一端。当然,依据本实施例所揭露的特征,鳍片组212中最外侧的一鳍片上亦可设置一连接部,而第一子鳍片214的第二连接部208同样可固定于此连接部。本发明在此对第一散热单元202与第二散热单元204的接合位置并不作任何限制。

    更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200的外型较为复杂,但是应用本实施例的方式,可将复杂的散热模块拆成多个部分,本实施例是将散热模块200拆成第一散热单元202与第二散热单元204二个部分为例作说明。如此,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200的挤制模具的设计相对简单许多,避免了模具上有局部区域较薄,导致此部分结构强度较差等问题出现,进而使得挤制出来的散热模块的不良率降低。

    再进一步地说,请参照图4,其所示为图3的散热模块的侧视图。若是将散热模块200以一个挤制模具来成型,则区域A成为模具上第二子鳍片216成型处与鳍片组212成型处之间较相近的区域,此处的间隔最薄。因此挤制出的散热模块的品质不佳且良率低。反观本实施例利用嵌合或胶合等适当方式来将第一散热单元与第二散热单元接合在一起,其可避免两相邻鳍片间距较小时,容易导致散热器的制作良率降低,甚至无法量产的问题,所以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200有制程良率高及品质佳之外的优点,且用以挤制模的寿命亦相对提高、维护费用相对变低,使得可挤制出的产品数量也跟着提高,具有大幅降低成本的效果。

    利用本实施例所揭露的特征,可将散热模块拆成多个散热单元再分别制作,所以散热模块的设计者不须担心具有创意外型或功能性考量的散热模块会制造不出来,例如散热模块也可以是一标识或商标(logo),应用本实施例还是可以轻易地完成。

    此外,本发明的散热模块的固接方式并不限于嵌合方式。举例来说,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所揭露以嵌合来固接第一散热单元102与第二散热单元104的方式,亦可以黏合的方式固接第一散热单元102与第二散热单元104。请同时参照图5A及图5B,图5A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B所示为图5A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5A所示,散热模块300包括一第一散热单元302及一第二散热单元304。第一散热单元302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例如是一凹槽306。第二散热单元304具有一第二连接部,例如是一对应于凹槽306的槽底面的连接面308。如图5B所示,直接使用一黏结胶310将连接面308结合于凹槽306内,以达到固定第一散热单元302与第二散热单元304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说,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法并不受上述实施例所限制,只要是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连接而达到固定第一散热单元与第二散热单元的方式,皆属本发明所揭露的固定接合的特征。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散热模块,具有多项优点,以下仅列举部分优点说明如下:

    (1)第一散热单元与第二散热单元可设计为具有不同的材质或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以组合出各种态样的散热模块。

    (2)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紧配合方式容易达成,例如嵌合的方式藉由简单的冶具即可完成。

    (3)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不只是具有结合第一散热单元与第二散热单元的效果,也同时提供了散热效果。

    (4)散热模块可设计为具有多个散热单元,且各散热单元均可分别挤制制作,不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二个散热单元。因而,本发明的散热模块可以设计为具有一较复杂的外观,例如是产品标识或商标,皆可应用挤制模具还是能制作得出来。

    (5)制作本实施例散热模块的挤制模具,不会出现因散热器的两相邻鳍片间距较小所导致散热器的制作良率降低,甚至无法量产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有制程良率高及品质佳之外的优点,且用以挤制模的寿命亦相对提高、维护费用相对变低,使得可挤制出的产品数量也跟着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散热模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散热模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散热模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热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热模块.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一第一散热单元及一第二散热单元。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散热单元具有一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紧配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