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开关.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08196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4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305832.9

申请日:

2008.11.28

公开号:

CN101752121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13/52申请日:20081128|||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3/52; H01H13/26

主分类号:

H01H13/52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彭鑫云

地址:

215316 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北门路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常开接点及位于常开接点上方的可动触片,按压时,可动触片向下弹性变形与常开接点接触,松开时,可动触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所述常开接点围绕与可动触片接触区域的中心设有线状凸部。所述常开接点上围绕可动触片接触区域的中心设置的线状凸部结构,使得接触区域相对线状凸部周围形成了凹陷,当有杂物进入时,可以更容易地落入或在按压过程中落入较低的凹陷,而不会影响开关的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按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常开接点及位于常开接点上方的可动触片,当按压时,可动触片向下弹性变形与常开接点接触,当松开时,可动触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接点围绕与可动触片接触区域的中心设有线状凸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呈封闭或非封闭环状设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触片呈穹顶状,所述常开接点上与可动触片接触的部分为中央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收容前述可动触片的第一凹陷部以及将前述中央接触部显露于第一凹陷部的第二凹陷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成圆形凹陷并与中央接触部的中心吻合,所述线状凸部围绕第二凹陷部的边缘设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点还包括设有传导电连接的邻接部,所述中央接触部与邻接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凸部冲压出前述中央接触部与邻接部所在的平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接点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所述中央接触部上与邻接部相对的另一侧还设有嵌入绝缘本体的固持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还一体成型有显露于第一凹陷部的常闭接点,该常闭触点与前述穹顶状可动触片的周缘接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开关设有两个常闭接点且位于可动触片同一径向的相对两端。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开关还设有包覆于第一凹陷部上方的薄膜。

说明书

按压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开关,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设备上的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公告第CN2708476号揭示的一种按压开关,其中揭示了成型有固定接点的绝缘本体以及装设于绝缘本体的圆盘状可动触点,固定接点上设有显露出绝缘本体收容孔的中央固定接点,在工作时,操作者可通过按压可动触点使之与中央固定接点形成接触导通,从而实现开关动作。
然而,由于此类按压开关的微型化结构以及人工操作的特性,当外部环境或开关自身有灰尘或杂物进入接触区域时,则带来无法导通的隐患,生活中操作者遇到此类接触不良,往往会通过增大按压力以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来解决,殊不知对弹性的可动触点来说,这样的动作对开关寿命和性能的影响是致命的。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按压开关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可靠电性连接的按压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常开接点及位于常开接点上方的可动触片,按压时,可动触片向下弹性变形与常开接点接触,松开时,可动触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所述常开接点围绕与可动触片接触区域的中心设有线状凸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按压开关常开接点上设置的围绕与可动触片接触区域的中心的线状凸部结构,使得接触区域相对线状凸部周围形成了凹陷,当有杂物进入时,可以更容易地落入或在按压过程中落入较低的凹陷,而不会影响开关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按压开关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按压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按压开关去除薄膜和可动触片后的组合图;
图4为图1所示按压开关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按压开关受力按压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按压开关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按压开关受力按压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按压开关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按压开关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100,包括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的常开接点2和常闭触点3、组设于绝缘本体1的穹顶状可动触片4以及组装于可动触片4上方的薄膜5。
请参阅图2,绝缘本体1上设有收容前述可动触片4的第一凹陷部11及在第一凹陷部11中心位置继续下凹的圆形第二凹陷部13,所述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之常开接点2则设有圆形的中央接触部21,所述中央接触部21收容于前述第二凹陷部13并显露于第一凹陷部11。所述圆形的第二凹陷部13与中央接触部21的中心吻合,所述可动触片4通过向下的弹性变形与常开接点2对应的接触区域,即中央接触部21接触,所述常开接点2围绕中央接触部21的中心设有封闭的线状凸部211。
所述常开接点2还包括与设置于前述中央接触部21相对两侧的邻接部23和固持部25,所述邻接部23与中央固定接点21相连以传递电连接,所述固持部则设置于中央接触部2的自由末端并嵌设于绝缘本体1内,以增加对中央接触部21的固持。所述中央接触部21与邻接部23及固持部25相连的部分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线状的凸部211则冲压出前述中央接触部21、邻接部25和固持部25所在的平面,即除线状凸部211外,中央接触部21主体是未经过冲压凸起的。
所述按压开关111一体成型有两个常闭接点3显露于第一凹陷部11中,该两个常闭接点3位于可动触片4同一径向的相对两端,在可动触片4装入第一凹陷部11时与前述穹顶状可动触片4的周缘常态接触。
在操作时,按压开关100的薄膜7受到一向下的压力,设于薄膜7下方的可动触片4被按压产生弹性反转,从而实现可动触片4与中央接触部21的接触;松开时,可动触片4则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述凸部211呈封闭的环状并与前述可动触片4的穹顶对应设置,所述围绕中央接触部21冲压成型的线状凸部211本身即可借助类似肋条的结构,加强按压接触区域的强度。同时,由于具备了相较于中央接触部21主体高的线状凸起,亦使得产生的灰尘和杂物较容易落入或在按压过程中落入相对线状凸部211低的区域,而不致影响正常的电连接。
请参阅图6和图7,下面介绍在前述发明的基础上改进的第二实施例,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中的线状凸部211’围绕第二凹陷部13’的内侧边缘设置,而因为除线状凸部211’外,中央接触部21’的主体是未经过冲压凸起的,则留下了相对于线状凸部211’内环部分一段可动触片4’穹顶可以进入的收容空间213’。需要补充的是,由于按压开关(未标示)的微型化结构以及人工操作的特性,操作者需要准确地从手感上判断电连接动作是否完成,而合适的手感需要可动触片4’提供一定的作动距离来加以保证,本实施例围设于第二凹陷部13’内的线状凸部211’,为可动触片4’多出了适当的按压行程,也为按压开关100’的薄形化努力提供了帮助。
应该指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于中心接触部21’上的凸部211’呈封闭的圆环状,藉以实现与可动触片4的接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凸部211’也可以非封闭地,分段式近似环状地分布于可动触片4’相对穹顶的四周,此亦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请结合对前述实施例的理解并参阅第8图,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按压开关100”具有若干间断设置的线状凸部211”,所述若干凸部211”相对于中央接触部21”的中心总体呈环状围设,在操作时,可动触片4”被按压产生弹性反转,通过可动触片4”与所述分段的若干凸部211”的接触,以及形成于若干凸部211”周围的相对凹陷,以达成需要的稳定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按压开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按压开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按压开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压开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压开关.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常开接点及位于常开接点上方的可动触片,按压时,可动触片向下弹性变形与常开接点接触,松开时,可动触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所述常开接点围绕与可动触片接触区域的中心设有线状凸部。所述常开接点上围绕可动触片接触区域的中心设置的线状凸部结构,使得接触区域相对线状凸部周围形成了凹陷,当有杂物进入时,可以更容易地落入或在按压过程中落入较低的凹陷,而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