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可倾斜式转向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07851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07225.1

申请日:

2002.12.25

公开号:

CN1500047A

公开日:

2004.05.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D1/18

主分类号:

B62D1/18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佐藤健司; 涉谷康弘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1.12.27 JP 398485/2001; 2002.10.25 JP 311522/20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陈海红;段承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在使方向盘大角度弹起时,作为故障保护装置,可以将变速档锁定在泊车档(P)使车辆不能行驶,可防止方向盘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在行驶过程中弹起。在前部柱状部件4的后端支持座部21(弹起限位器)上,设有检测与后部柱状部件5的前端支持座部22(弹起限位器)触碰的情况的弹起检测传感器24(弹起检测装置)。在后部柱状部件5返回到正常的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后,在检测到使车辆行驶的状态,例如,在检测到侧闸的解除,变速档的移动等情况下,设在后部柱状部件5上的电磁线圈25(倾斜调整杆用锁定装置)的销25a进入倾斜调整杆12的锁定用孔12b中,锁定倾斜调整杆12。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在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用 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将 后部柱状部件固定于倾斜位置时,使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 中的一方上的可动齿轮啮合到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另 一方上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的固 定时,使可动齿轮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 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倾斜了规定角度的 情况的检测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当从前述检测装置接收后部柱状部件超过了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 情况的检测信号时,发出阻止车辆行驶的车辆行驶阻止信号的控制装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装置,根据车辆行驶阻止信号,发出将变速杆锁定以使其不从泊 车档(P)移出的信号。
4: 一种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在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用 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将 后部柱状部件固定于倾斜位置时,使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 中的一方上的可动齿轮啮合到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另 一方上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的固 定时,使可动齿轮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 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后部柱状部件到达了弹起端位置的情况的弹起检测装置。
5: 一种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在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用 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将 后部柱状部件固定于倾斜位置时,使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 中的一方上的可动齿轮啮合到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另 一方上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的固 定时,使可动齿轮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 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气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根据规定信号切换锁定、非锁定,在 锁定时,将后部柱状部件保持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阻止超过驾驶 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弹起,另一方面,在非锁定时,允许后部柱状部件的 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弹起。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锁定装置具备根据规定信号切换锁定、非锁定的电气式致动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电气式的致动器是电磁线圈。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当接收到车辆准备行驶或开始行驶的车辆行驶准备、开始信号时,将 前述锁定装置从非锁定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的控制装置。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前述锁定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成非锁定状态的开关。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只有在收到车辆处于停车、泊车状态的车辆停车、泊车信号时,才允 许前述开关将前述锁定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成非锁定状态的控制装置。
11: 一种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在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 用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 操作倾斜调整杆,将后部柱状部件紧固到倾斜位置时,对后部柱状部件的 可动齿轮加载使之啮合到前部柱状部件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 了向倾斜位置的紧固时,使可动齿轮克服加载力摆动将两个齿轮的啮合解 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具备锁定倾斜调整杆的倾斜调整杆用锁定装置。
12: 一种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在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 用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 将后部柱状部件固定于倾斜位置时,使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 当中的一方上的可动齿轮啮合到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 另一方上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了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 的固定时,使可动齿轮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 式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允许前述后部柱状部件超过前述驾驶时倾斜调整范围向上方倾斜规定 大角度的装置,和 在解除了前述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的固定时,使前述柱状部件只弹 起前述规定大角度的弹起装置。
13: 一种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在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 用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 将后部柱状部件固定到倾斜位置时,使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 当中的一方上的可动齿轮啮合到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 另一方上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了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 的固定时,使可动齿轮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 式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具备允许前述后部柱状部件超过前述驾驶时倾斜调整范围向上方倾斜 规定大角度的装置。

说明书


车辆用可倾斜式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使方向盘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进行倾斜调整,而且,可以超过该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使其大角度倾斜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可以根据驾驶者的体形、驾驶姿势等调整方向盘的倾斜角度的可倾斜式转向装置,例如,如特开平11-198821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在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的后端摆动自如地连接有后部柱状部件(所谓摇头倾斜)。

    在将后部柱状部件锁紧固定于倾斜位置时,对后部柱状部件的可动齿轮加载使之啮合于前部柱状部件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的锁紧固定时,使可动齿轮克服加载力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

    此外,在调整倾斜时,后部柱状部件地摆动范围,在适于车辆驾驶的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一般来说为大约±10°。

    可是,最近,休闲车(RV)的需求增加,车辆的使用方式也多样化起来。例如,有时一家人在车内进餐,或在野营中代替帐篷等。

    此时,希望能够使方向盘向上方大角度抬起避让,使驾驶席座旋转朝后,在驾驶席座上创造出比较大的有效利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方向盘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倾斜也可以安全地动作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使方向盘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倾斜后,作为故障保护装置,例如,可以将变速档锁定在泊车档(P)使车辆不能行驶,另外,可以防止方向盘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在行驶过程中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倾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是一种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将后部柱状部件锁紧固定于倾斜位置时,使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一方上的可动齿轮啮合到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另一方上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的锁紧固定时,使可动齿轮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后部柱状部件超过了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情况的检测装置。

    如此,根据第1发明,因为设置有检测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倾斜了规定大角度的情况的检测装置,故在后部柱状部件向上方倾斜了规定大角度时,即向上翘起时,例如,可以将变速档锁定在泊车档(P)使车辆不能行驶。

    此外,第1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优选为具备当从前述弹起检测装置接收到显示后部柱状部件已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检测信号时,发出阻止车辆的行驶的车辆行驶阻止信号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以确保在后部柱状部件倾斜了规定大角度时车辆不能行驶。

    进而,在第1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中,前述控制装置优选构成为,基于车辆行驶阻止信号,发出将变速杆锁定以使其不从泊车档(P)移出的信号,由此,控制装置可以确保在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向上方倾斜了规定大角度时车辆不能行驶。

    根据用于实现前述目的的第2发明,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是一种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将后部柱状部件锁紧固定于倾斜位置时,使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一方上的可动齿轮啮合到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另一方上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的锁紧固定时,使可动齿轮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后部柱状部件到达规定大角度倾斜的位置的情况的检测装置。

    如此,根据第2发明,因为设置有在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向上方倾斜了规定大角度时,检测后部柱状部件到达倾斜规定大角度的位置的情况的检测装置,故可以在使后部柱状部件倾斜到规定大角度时,将变速档锁定在泊车档(P)使车辆不能行驶。

    用于实现前述目的的第3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是一种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将后部柱状部件固定于倾斜位置时,使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一方上的可动齿轮啮合到设在前部柱状部件与后部柱状部件当中的另一方上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的向倾斜位置的锁紧固定时,使可动齿轮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电气锁定装置,该装置根据规定信号切换锁定、非锁定,且在锁定时,将后部柱状部件保持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阻止规定的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的倾斜,另一方面,在非锁定时,允许后部柱状部件的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规定大角度的倾斜。

    根据第3发明,因为具备在锁定时,将后部柱状部件保持于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阻止超过了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规定大角度的倾斜,另一方面,在非锁定时,允许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倾斜规定大角度的电气式锁定装置,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在行驶过程中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向上倾斜,另一方面,可以在非驾驶时,允许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倾斜。

    进而,在第3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中,优选为前述锁定装置具备根据预定信号来切换锁定、非锁定的电气式致动器。

    进而,在第3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中,优选前述电气式致动器为电磁线圈(SOLENOID)。

    进而,在第3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中,优选为具备当接收到车辆准备行驶或开始行驶的车辆行驶准备、开始信号时,将前述锁定装置从非锁定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行驶过程中的后部柱状部件的弹起。

    进而,第3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优选为具备将前述锁定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至非锁定状态的开关,因为可以通过开关将锁定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成非锁定状态,所以能够仅根据驾驶者的意图来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弹起,没有不根据驾驶者的意图意外地大角度弹起的危险。

    进而,在第3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中,优选为具备仅在接收到车辆处于停车、泊车状态的车辆停车、泊车信号时,才允许前述开关将前述锁定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至非锁定状态的控制装置,由此可以仅在能够确认到车辆处于停车、泊车状态时,将开关切换到非锁定状态,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弹起。

    进而,实现上述目的的第4发明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是一种将后部柱状部件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摆动自如地连接到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上,且在操作倾斜调整杆,后部柱状部件向倾斜位置紧固时,对后部柱状部件的可动齿轮加载使之啮合到前部柱状部件的固定齿轮上,另一方面,在后部柱状部件从倾斜位置解除时,使可动齿轮克服加载力摆动而使两个齿轮的啮合解除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锁定倾斜调整杆的倾斜调整杆用锁定装置。根据第4发明,因为设有锁定倾斜调整杆的倾斜调整杆用锁定装置,故可以防止例如行驶过程中的方向盘的弹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表示出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弹起后的状态。

    图4是沿图1的A-A线的横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5的A-A线的横剖视图。

    图8是沿图5的B-B线的横剖视图,表示出非锁定状态。

    图9是沿图5的B-B线的横剖视图,表示出锁定状态。

    图10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1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表示出倾斜调整区的最上段的位置。

    图12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表示出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弹起后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的实施例1的控制方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的实施例2的控制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案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仰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表示出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弹起后的状态。图4是沿图1的A-A线的横剖视图。

    转向轴分割成在车辆前方经由中间联轴器等连接到车辆的转向器装置(图未示)的前部转向轴1、和固定设有方向盘(图未示)的后部转向轴2,并由万向节3连接。前部转向轴1和后部转向轴2分别旋转自如地收容于前部柱状部件4和后部柱状部件5中。

    后部柱状部件5摆动自如地连接在固定于车身的前部柱状部件4的后部,后部柱状部件5可以以倾斜中心C为中心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内摆动。再者,倾斜中心C与万向节3是同心的。

    在前部柱状部件4的下面,固定有具有齿部6a的固定齿轮6。在设置于后部柱状部件5上的枢轴7上,摆动自如地轴支有具有啮合到固定齿轮6的齿部6a上的齿部8a的可动齿轮8。另外,各齿部6a、8a呈圆弧状地排列于倾斜中心C的周围。

    在可动齿轮8的下方,沿车宽方向架设有与后部柱状部件5成一体的反作用力部件9(参照图2),在可动齿轮8与反力部件9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地配置有具有接触推压到可动齿轮8的背面斜面上的推压斜面10a的楔状部件10。

    在楔状部件10的后端和从可动齿轮8向后方延伸出的延伸片8b之间,夹装有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经由楔状部件10始终朝使可动齿轮8的齿部8a与固定齿轮6的齿部6a相互啮合的方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加载。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5的在倾斜位置的固定时,还起到经由延长片8b朝解除方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对可动齿轮8加载的作用。

    如图2中所示,在楔状部件10的后部两侧,与楔状部件10一体形成地延伸有倾斜调整杆12。倾斜调整杆12可绕着设在后部柱状部件5上的调整杆旋转中心销12a自由摆动。

    还如图2中所示,在前部柱状部件4与后部柱状部件5之间,夹装有第1支持弹簧13(压缩弹簧)。由此,防止在两个齿轮6、8的脱开啮合之际,后部柱状部件5、方向盘等的下降。此外,可动齿轮8的端面8d,在后部柱状部件处于最下倾斜位置时,可以起到与固定齿轮6的端面6c触接的限位器的作用。

    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可倾斜式转向装置中,在进行倾斜调整时,使倾斜调整杆12克服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的加载力向车辆的后方(图2)摆动,使楔状部件10向后方(图1)退出。

    结果,可动齿轮8通过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的加载力的辅助,以图1的枢轴7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而解除与固定齿轮6的啮合。由此,可以解除后部柱状部件5的向倾斜位置的固定。

    倾斜调整,是在适于车辆驾驶的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内使后部柱状部件5倾斜转动而进行的。

    在倾斜调整后,当松开倾斜调整杆12时,倾斜调整杆12,借助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的加载力,向车辆的前方(图2)摆动,使楔状部件10向前方(图1)移动。

    结果,可动齿轮8,通过被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加载的楔状部件10,将其齿部8a推压到固定齿轮6的齿部6a上而牢固啮合。由此,可以将后部柱状部件5固定于倾斜位置。

    接下来,就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地大角度弹起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3中所示,绕着倾斜中心C摆动自如地连接前部转向轴1与后部转向轴2的万向节3,例如使万向节叉的臂部比以往的长,和/或使后部柱状部件5的前端变短,可以使后部柱状部件5折曲到例如大约60°。

    借此,在车辆泊车时,后部柱状部件5,可以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大角度(例如50°)弹起。

    当用手将倾斜控制杆12向车辆后方拉动,解除后部柱状部件5的向倾斜位置的固定时,后部柱状部件5借助第1支持弹簧13开始弹起。

    如图3中所示,在使后部柱状部件5大角度弹起完成之际,形成在后部柱状部件5上的前端支持座部22(弹起限位器)触碰到形成在前部柱状部件4上的后端支持座部21(弹起限位器)上。

    固定齿轮6邻接其齿部6a具有未形成齿的非齿部区域6b。可动齿轮8,借助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的加载力,使其端面8c卡固锁定于固定齿轮6的端面6c上。

    借此,后部柱状部件5的弹起开始到结束之间,可动齿轮8一边使其齿部8a与固定齿轮6的非齿部区域6b滑动接触一边移动。然后,如图3中所示,在大角度弹起结束后,可动齿轮8借助推压弹簧11的加载力,使其齿部8a从非齿部区域6b脱开,使其端面8c卡固锁定于固定齿轮6的端面6c上。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形成于前部柱状部件4上的支持片4a和形成于后部柱状部件5上的支持片5a之间,夹装有大角度弹起用的第2支持弹簧23(拉伸弹簧)。

    如图1中所示,第2支持弹簧23(拉伸弹簧)这样设置,以使当将后部柱状部件5设定于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的前部柱体轴线与后部柱体轴线一致的中立位置时,该支撑弹簧23的中心线大致平行于转向轴1、2的轴线,且从后方看中心线通过倾斜中心C或其附近。

    借此,第2支持弹簧23(拉伸弹簧)在正常的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不发挥弹性的牵拉力,如图3中所示,仅在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角度弹起时,使其中心线从倾斜中心偏离,(沿逆时针方向,也就是抬起后部柱状部件5的方向)弹性地牵拉后部柱状部件5使其弹起,并可以将其保持在完全弹起位置。因而,可以使方向盘大角度弹起,并将方向盘可靠地保持在该位置。

    另外,因为后部柱状部件的移动量大,故第1支持弹簧13(压缩弹簧)难以保持弹起力直到后部柱状部件的最上位置,但是在上方位置第2支持弹簧23的牵拉力进行作用而完成弹起。

    在前部柱状部件4的后端支持座部21(弹起限位器)上,设有检测与后部柱状部件5的前端支持座部22(弹起限位器)触碰的情况的弹起检测传感器24(弹起检测装置)。

    当弹起检测传感器24工作时,变速档在泊车档(P)锁定,车辆不能行驶。但是,发动机继续工作。

    再者,在将大角度弹起用传感器24(大角度弹起用检测装置)设置在其他位置等情况下,也可以在该传感器24的位置上,配置缓冲部件,用来在后部柱状部件5的前端支持座部22(弹起限位器)触碰到前部柱状部件4的后端支持座部21(弹起限位器)之际,缓冲由该触碰引起的冲击。

    在后部柱状部件5返回到正常的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后,在检测到使车辆行驶的状态,例如,在检测到侧闸的解除,变速档的移动等情况下,如图4中所示,设在后部柱状部件5上的电磁线圈25(倾斜调整杆用锁定装置)的销25a进入倾斜调整杆12的锁定用孔12b中,锁定倾斜调整杆12。

    由此,可以防止除了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行驶过程中的后部柱状部件5的弹起。

    因为像以上这样构成,故如图3中所示,在车辆泊车时,在使后部柱状部件5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大角度(例如50°)弹起的情况下,当可以确认例如变速档进入泊车档(P)时,电磁线圈25的销25a从倾斜调整杆12的锁定用孔12b退出,解除倾斜调整杆12的锁定。

    使倾斜调整杆12克服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的加载力向车辆的后方摆动,使楔状部件10向后退动,使可动齿轮8逆时针方向转动解除与固定齿轮6的啮合,从而解除后部柱状部件5的在倾斜位置的固定。

    接着,在倾斜固定解除的状态下保持倾斜调整杆12不动,使后部柱状部件5大角度(例如50°)弹起。

    此时,后部柱状部件5的弹起开始直到结束之间,可动齿轮8移动时,其齿部8a在固定齿轮6的非齿部区域6b上滑动。

    然后,在大角度弹起结束之际,可动齿轮8通过推压弹簧11的加载力,使其齿部8a离开非齿部区域6b,使其端面8c卡固锁定于固定齿轮6的端面6c上。因而,方向盘即使是让驾驶者等吊在上面,也可以可靠地在其位置上保持不动。

    在大角度弹起结束之际,通过弹起检测传感器24,检测后部柱状部件5的前端支持座部22(弹起限位器)接触到了前部柱状部件4的后端支持座部21(弹起限位器)的情况。由此,可以将变速档锁定在泊车档(P),使车辆不能行驶。

    仅在大角度弹起后部柱状部件5时,第2支持弹簧23(拉伸弹簧)才使其中心线从倾斜中心偏离,从而可以(沿逆时针方向,也就是抬起后部柱状部件5的方向)弹性地牵拉并保持后部柱状部件5。因而,在使方向盘大角度弹起后,可以将方向盘可靠地保持在该位置。

    另一方面,在使部柱状部件5从大角度弹起后的状态返回到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的情况下,使倾斜调整杆12克服推压弹簧11(压缩弹簧)的加载力向车辆的后方(图2)摆动,使可动齿轮8借助推压弹簧11的加载力的帮助朝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解除可动齿轮8的端面8c与固定齿轮6的端面6c的锁定。在该状态下,使后部柱状部件5返回,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内的倾斜调整后,将后部柱状部件锁紧固定于倾斜位置。

    然后,在检测到使车辆行驶的状态,例如,在检测到泊车制动的解除,变速档的移动等情况下,如图4中所示,使设在后部柱状部件5上的电磁线圈25的销25a进入倾斜调整杆12的锁定用孔12b,锁定倾斜调整杆12。由此,可以防止除了泊车时以外的后部柱状部件5的弹起。

    第2实施方案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5的A-A线的横剖视图。图8是沿图5的B-B线的横剖视图,表示出非锁定状态。图9是沿图5的B-B线的横剖视图,示出锁定状态。

    图10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1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表示出倾斜调整区的最上位置。图12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表示出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规定大角度弹起后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的实施例1的控制方框图。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的实施例2的控制方框图。

    在本第2实施方案中,如图6至图9中所示,设有电气式锁定装置30,该锁定装置根据规定信号来切换锁定、非锁定,在锁定时,将后部柱状部件5保持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阻止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弹起,另一方面,在非锁定时,允许后部柱状部件5的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弹起。

    也就是说,锁定装置30具备形成于前部柱状部件4上的锁定用长孔31、进退动作于该锁定用长孔31内的锁定用销32以及用于使该锁定用销32进退动作的电磁线圈33(电气式的致动器)。电磁线圈33如图8和图9所示安装于后部柱状部件5上,随着后部柱状部件5的倾斜动作电磁线圈33也动作。

    在倾斜调整时,如图10及图11中所示,锁定用销32可以一边配合到锁定用长孔31内,一边与进行倾斜调整的后部柱状部件5一起在锁定用长孔31的范围(也就是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移动。

    此外,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在锁定用销32配合到锁定用长孔31上锁定的状态下,可以将后部柱状部件5保持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阻止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弹起,由此,可以防止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在行驶过程中的后部柱状部件5的弹起。

    进而,如图8和图12中所示,当锁定用销32退出,解除与锁定用长孔32的配合,形成非锁定状态时,后部柱状部件5的弹起成为可能。

    电磁线圈33只要是电气式的致动器即可,即使是电动机等也可以。此外电磁线圈33带有永磁体,在图9中使其向右移动的场合,锁定用销32吸附在永磁体上,即使不通电,也可以保持锁定”导通”状态,没有必要持续通电,不用担心发热。

    在本第2实施方案中,如图10至图12中所示,在前部柱状部件4的后方部,设有检测后部柱状部件超过了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情况的弹起检测传感器40(弹起检测装置)。

    如图11中虚线所示,当后部柱状部件5超过倾斜调整区的最上位置时,弹起检测传感器40的探头41触接到后部柱状部件5的前端支持座部22(弹起限位器),切换成”导通”。

    如图12中所示,在使后部柱状部件5弹起规定大角度的状态下,探头41当然处于”导通”状态。

    进而,在本第2实施方案中,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为弹起检测传感器40、锁定装置30而设有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的详细情况,用以下的实施例1、2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案: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1中,锁定装置30通常处于非锁定状态,后部柱状部件5通常能够弹起。

    但是,如图13中所示,在车辆准备行驶的情况下,或者车辆开始行驶的情况下,锁定装置30从非锁定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

    也就是说,如图13中所示,在变速杆从泊车档(P)移动开、手动换档车中踏下离合器、泊车制动器被解除、车辆速度被检测到等情况下,车辆准备行驶或者开始行驶的车辆行驶准备、开始信号作为车辆信息被输入控制装置50。

    另外,作为车辆行驶准备、开始信号,可以是上述的例子当中的全部或其中至少一个。

    控制装置50,如图13中所示,接收该车辆行驶准备、开始信号后,向锁定装置30发生将锁定装置30从非锁定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的驱动信号。

    锁定装置30,根据该驱动信号,驱动电磁线圈33,如图9和图10中所示,使锁定用销32进入锁定用长孔31中,锁定后部柱状部件5。

    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在行驶过程中的后部柱状部件的弹起。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中,在要使后部柱状部件5弹起的情况下,因为在通常时后部柱状部件5总是能够弹起,所以如图11中虚线所示,当后部柱状部件5超过倾斜调整区的最上位置时,弹起检测传感器40的探头41与后部柱状部件5的前端支持座部22触接而切换成”导通”。

    此时,如图13中所示,装置被构成为可靠地阻止车辆的行驶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图13中所示,当弹起检测传感器40接收到”导通”的信号时,控制装置50发出阻止车辆行驶的车辆行驶阻止信号。

    接收车辆行驶阻止信号后,例如,锁定变速杆以使其不从泊车档(P)移出,锁定泊车制动器以使其不被解除,并锁定传动。

    另外,作为车辆行驶阻止信号,可以是上述的例子当中的全部或其中至少一个。

    由此,在弹起时,可以可靠地使车辆不能行驶。

    第2实施方案: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2中,锁定装置30在正常时处于锁定状态,后部柱状部件5通常不可能弹起。

    但是,如图14中所示,可以通过开关51,将锁定装置30从锁定状态切换成非锁定状态,从而使后部柱状部件5弹起。

    开关51是设在转向柱或者仪表板的容易操作的位置上的手动开关,如果车辆停止,驾驶员下车之前切断该开关51,切换倾斜调整杆12,则锁定装置30变成非锁定状态,在该状态下倾斜调整杆12能够向弹起位置的移动。

    但是,即使开关51为”导通”,也只有在确认到车辆处于停车、泊车状态的情况下,才能够将锁定装置30从锁定状态切换成非锁定状态。

    也就是说,如图14中所示,在变速杆被保持在泊车档(P)、泊车制动器被锁定、或车辆速度为零状态等情况下,车辆处于停车、泊车状态的车辆停车、泊车信号被作为车辆信息输入到控制装置50。

    再者,作为车辆停车、泊车信号,可以是上述的例子当中的全部或其中至少一个。

    如图14中所示,控制装置50从开关51收到将锁定装置30从锁定状态切换成非锁定状态的”导通”信号,而且,只有在收到作为车辆信息的车辆停车、泊车信号的情况下,才向锁定装置30发出将锁定装置30从锁定状态切换成非锁定状态的驱动信号。

    锁定装置30根据该驱动信号驱动电磁线圈33,如图8中所示,使锁定用销32从锁定用长孔退出,解除后部柱状部件5的锁定。

    这样一来,只有在确认到车辆处于停车、泊车状态的情况下,后部柱状部件5才能够弹起。

    此外,此时,如图14中所示,被构成为可靠地阻止车辆行驶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图14中所示,当开关51收到”导通”的信号时,控制装置50发出阻止车辆行驶的车辆行驶阻止信号。

    另外,在本第2实施例中,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控制装置50也可以在弹起检测传感器40收到”导通”的信号后,发出阻止车辆行驶的车辆行驶阻止信号。

    收到该车辆行驶阻止信号后,例如,锁定变速杆以使其不从泊车档(P)移出,锁定泊车制动器以使其不被解除,并锁定传动。

    再者,作为车辆行驶阻止信号,可以是上述的例子当中的全部或其中至少一个。

    由此,在弹起时,可以确保使车辆不能行驶。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案,可以进行种种变形。例如,虽然本发明就在倾斜式中,使方向盘大角度弹起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对在倾斜-套筒伸缩式中大角度弹起的情况也能够适用。

    像以上说明的这样,根据第1发明,因为设有检测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情况的检测装置,故在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倾斜了规定大角度之际,例如,可以将变速杆锁定在泊车档(P)而使车辆不能行驶。

    此外,根据第1发明的优选方案,控制装置构成为当从检测装置接收到显示后部柱状部件超过了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情况的检测信号时,发出阻止车辆行驶的车辆行驶阻止信号,可以确保在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倾斜了规定大角度时,使车辆不能行驶。

    进而,根据第1发明的优选方案,因为控制装置,根据车辆行驶阻止信号发出将变速杆锁定以使其不从泊车档(P)移出的信号,所以可以确保在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倾斜了规定大角度时,使车辆不能行驶。

    进而,根据第2发明,因为设有在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倾斜了规定大角度之际,检测后部柱状部件到达了大角度倾斜位置的情况的检测装置,故可以将变速杆锁定在泊车档(P)而使车辆不能行驶。

    进而,根据第3发明,因为具有在锁定时,将后部柱状部件保持在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内,阻止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弹起,另一方面,在非锁定时,允许后部柱状部件的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弹起的电气式的锁定装置,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在行驶过程中的后部柱状部件的弹起,另一方面,在弹起时,可以允许后部柱状部件的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的弹起。

    进而,根据第3发明的优选方案,因为控制装置构成为当接收到车辆准备行驶或开始行驶的车辆行驶准备、开始信号时,将锁定装置从非锁定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故可以可靠地防止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在行驶过程中的后部柱状部件的弹起。

    进而,根据第3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因为可以通过开关将锁定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成非锁定状态,故能够仅按照驾驶者的意图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弹起,而没有不按驾驶者的意图意外地大角度弹起的危险。

    进而,根据第3发明的上述另一个优选方案,因为控制装置构成为只有在接收到车辆处于停车、泊车状态的车辆停车、泊车信号时,才允许开关将锁定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到非锁定状态,故可以仅在确认到车辆处于停车、泊车状态时,才能够使开关切换到非锁定状态,使后部柱状部件超过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弹起。

    进而,根据第4发明,因为设有锁定倾斜调整杆的倾斜调整杆用锁定装置,故可以防止例如在行驶过程中的方向盘的弹起。

车辆用可倾斜式转向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车辆用可倾斜式转向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车辆用可倾斜式转向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用可倾斜式转向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可倾斜式转向装置.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车辆用可倾斜调整式转向装置在使方向盘大角度弹起时,作为故障保护装置,可以将变速档锁定在泊车档(P)使车辆不能行驶,可防止方向盘在车辆泊车时以外,例如在行驶过程中弹起。在前部柱状部件4的后端支持座部21(弹起限位器)上,设有检测与后部柱状部件5的前端支持座部22(弹起限位器)触碰的情况的弹起检测传感器24(弹起检测装置)。在后部柱状部件5返回到正常的驾驶时用倾斜调整范围(大约10)后,在检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