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07385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3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6976.4

申请日:

2002.01.10

公开号:

CN1612964A

公开日:

2005.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C5/18

主分类号:

E01C5/18

申请人:

陆家龙; 陆家骏·爱丽克

发明人:

陆家龙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顺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施工步骤为:a.加热于建筑物版面之表面及其版面裂缝之表面上,使该建筑物版面及版面裂缝之表面快速脱水干燥及其毛细孔张开;b.涂布铺设适量的沥青合成剂于该被加热后的版面及其裂缝的表面上;c.再次加热于该涂布铺设后的沥青合成剂上,使其完全熔渗入该建筑物版面之表面及版面裂缝壁面之毛细孔中,并填满封闭该版面裂缝之缺口,而使该沥青合成剂于降温冷却后,能完全附着于该版面裂缝之缺口,并在该建筑物版面上形成一受热胀冷缩不会剥离脱落的软质接口,以完全阻绝水份无法经由该软质界面进入至建筑物版面内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a.加热于建筑物版面之表面及其版面裂缝之表面上,使该建筑物版面及版面裂缝之表面快速脱水干燥及其毛细孔张开;
b.涂布铺设适量的沥青合成剂于该被加热后该版面及其裂缝之表面上;及
c.再次加热于该涂布铺设后的沥青合成剂上,使其完全熔渗入该建筑物版面及版面裂缝壁面之毛细孔中,并覆盖版面之表面及封闭该版面裂缝缺口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中所述之裂缝系指该版面中的二次施工缝及表层裂缝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若施工于使用中的建筑物版面,其版面上原设有地砖、或泡沬混凝土、或面漆保护层、或隔热砖时应先打除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若施工于使用中的建筑物版面,且该版面上涂布一防水层及粉光层时,则需去除该防水层及粉光层,直至水泥混凝土版面为止者。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若施工于使用中的建筑物版面,且该版面上涂布一防水层及粉光层时,则需去除该防水层及粉光层,直至水泥混凝土版面为止者。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施工的版面上有显露之凹洞时,于步骤a之前更包括:加热该凹洞,再以一细砂、石粉等骨材与该沥青合成剂混制成的合成沥青混凝土补平该凹洞者。

7.
  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至第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c后,系可于该裂缝之沥青合成剂上,粘贴至少一宽度略较该裂缝为宽的防水胶布,再以该沥青合成剂加热封涂于该防水胶上者。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c后,系可于该凹洞之合成沥青混凝土上,粘贴至少一宽度适宽的防水胶布,再以该沥青合成剂加热封涂于该防水胶上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c之后,系可直接接粘贴人工草皮、或地砖、或隔热砖、或各种景观石等面层处理者。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系可于粘贴人工草板、或地砖、或隔热砖、或各种景观石等面层处理者。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系可于粘贴人工草板、或地砖、或隔热砖、或各种景观石等面层处理者。

12.
  一种两水泥混凝土版面之伸缩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a.研磨修平距该伸缩缝两侧的版面一适当距离;
b.涂布一适量的沥青合成剂于该研磨修平的版面上,并加热使该沥青合成剂熔渗入该版面之毛细孔中;
c.粘贴一防水胶布于该步骤b之沥青合青剂上,并预留伸缩空间;
d.涂布一高温熔融的沥青合成剂于该防水胶布上,令该防水胶布紧密结合于该两沥青合成剂间;
e.粘贴一防水胶布于该步骤d之沥青合成剂上后,再封涂一高温熔融的沥青合成剂,使该防水胶布结合于该两沥青合成剂之间,并预留伸缩空间;
f.延该伸缩缝之两侧粘贴一防水砖;及
g.填补砂砾、碎石等松散建材于该防水砖之空隙中,即完成整个楼顶之伸缩缝的防水施工者。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沥青合成剂是将一原镏地沥青(Straight Asphalt)及一吹制地沥青(Blown Asphalt)以适当比例熔合调制而成,并可视施工地区常温调整配比,使其高温时具可熔性、渗透性(可熔渗入版面之毛细孔内)、焊接性(可熔渗入版面之裂缝内予以焊接封闭)、接合性(可粘贴防水胶布加强封闭裂缝及粘接面层建材),而常温时表面层具有弹性(可稳定接合面层加铺之建材)、斥水性及抗腐性者。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之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沥青合成剂是将一原镏地沥青(Straight Asphalt)及一吹制地沥青(Blown Asphalt)以适当比例熔合调制而成,并可视施工地区常温调整配比,使其高温时具可熔性、渗透性(可熔渗入版面之毛细孔内)、焊接性(可熔渗入版面之裂缝内予以焊接封闭)、接合性(可粘贴防水胶布加强封闭裂缝及粘接面层建材),而常温时表面层具有弹性(可稳定接合面层加铺之建材)、斥水性及抗腐性。

说明书

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属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本发明系对新建造中的建筑物版面、或已建成正使用中的建筑物版面上,其所有裂缝的防水施工法;以现今建构一水泥混凝土材料建筑物的水平版面10及垂直版面10’,其施工步骤如下:
A.如图1所示,先于一水平模版11上架设一水平钢筋网架12;
B.如图2所示,再于该水平模版11上灌填筑铺一适厚的水泥混凝土13,
待该水泥混凝土13干硬后,拆离该水平模版11,即完成铺筑该水平版面10的施工;
C.如图3所示,另于预定建筑垂向版面10’的水平版面10上架设一垂向钢筋网架14,再于该垂向钢筋网架14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垂向模版11’;
D.如图4所示,灌填一水泥混凝土13于该两垂向模版11’之间,并待干硬后拆除该两垂向模版11’,即完成建筑该水平版面10及垂直版面10’的施工。
上述建筑物的水平版面10及垂直版面10’完成后,在防水性能上常会有下列缺失:
一.如图5所示,因步骤B中之水平版面10及步骤D中的垂直版面10’系分属二次不同时间施工完成,故完成灌填筑铺后的交接处上即会自然形成出一二次施工缝15,当遇有水份经过时,该水份即会沿着该二次施工缝15进入至任一版面中,此种情况经常发生于其它有分次施工建筑物版面的交接处上,例如增建之版面、隔墙或楼梯等。
二.续请参阅图5所示,在施工过程中常因水泥混凝土中之水份比例不正确或施工中产生之振动等因素,导致干硬后的水泥混凝土版面上产生许多表层裂缝16,同样地使水份也会经由该表层裂缝16进入至任一建筑物版面内,又,于步骤B及步骤D行拆除模版11与11’的过程中,该水平版面10及垂直版面10’上的水泥混凝土块亦会有局部之松脱掉落,而在其表面上显露出现许多凹洞17;
三.如图6所示,由于该水泥混凝土13与水平钢筋网架12系分属两种不同的材质,在日后受天候变化冷热温度不同影响之热胀冷缩作用后,该水平钢筋网架12与该水泥混凝土13之间会产生缝隙18,另,且该水平版面10内配置有各种管路P如落水管、避雷针导管、化粪池通气管等,该各管路P之间形成的空隙19无法被水泥混凝土13所完全填满,使经由该二次施工缝15及表层裂缝16进入至水平版面10内的水份,会沿着该缝隙18及空隙19流入至其它楼层的版面中,均是增加日后补捉漏水困难度之原因。
因此,目前建筑物之版面因施工中或日后的使用上所产生之二次施工缝及表层裂缝,不仅会造成版面的渗漏水,亦会加速版面表层混凝土的风化,且经由各裂缝进入至版面中的水份,易使钢筋锈蚀,并令水泥混凝土崩裂剥脱,不仅严重地缩短建筑物的寿命,且渗漏至屋内的水份亦会破坏室内各种装潢;故为了防止水份经由前述之裂缝进入至版面中,坊间对于建筑物水泥混凝土版面20之防水施工步骤为:
a.如图7所示,先于水泥混凝土版面20之表面上,施作铺设一混合水泥砂浆材质之粉光层21;
b.如图8所示,再于该粉光层21表面上铺筑并粘合一具抗拉强度、撕裂强度及伸长率的防水材料R(如聚合材料、防水毯、防水板、油毛毡、聚氯丁二烯防水膜等),以加铺形成一防水层22;
c.如图9所示,再于该防水层22表面上,用水泥砂浆粉平后铺筑地砖或采铺设隔热砖或涂刷面漆等不同方式,以完成最后一道之面层23处理。
惟,上述防水施工所完成之防水功能,其主要系利用防水层22作为阻隔水份进入至水泥混凝土版面20内,然由于粉光层21与水泥混凝土版面20两者材质之膨胀系数不同,在经过热膨冷缩作用后,该粉光层21即会自该水泥混凝土版面20上分离,而于粉光层21与水泥混凝土版面20之间自然产生一二次施工缝24(如图10所示);另,该水泥混凝土版面20在热膨冷缩的过程中会有移动现象,又会在该版面表层裂缝16上方的粉光层21中自然地产生一相对应位置之反射裂缝211;又,因该防水层22中的防水材料R与粉光层21两者之材质并不相同,其热膨胀系数更差异极大,故防水层22与该粉光层21经日后热涨冷缩作用后,即会使该防水材料R与该粉光层21相互分离,导致水份由四周墙脚上的剥离处D进入,再分别流动于该粉光层21与该防水层22之间,或该水泥混凝土版面20与粉光层21间的二次施工缝24中,进而经该版面表面裂缝16或反射裂缝211分别流入该水泥混凝土版面20中造成渗漏水之结果;换言之,习用的防水施工法仅能暂时地阻隔水份进入至各水泥混凝土版面20中,一旦该防水层22丧失防水功能,因进水源头未被阻绝下,致使每隔3-5年即需拆除旧的防水层,并再重新施作新的防水层,徒增建筑物的维修费用外,却仍无法解决建筑物版面水渗漏的根本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系直接先加热于建筑物版面的表面,使其快速脱水蒸发干燥,而使该建筑物版面的表面及其版面中所有裂缝表面的毛细孔张开,并以沥青合成剂直接熔渗入该建筑物版面的表面及版面裂缝壁面的毛细孔中,使熔融状态的沥青合成剂完全与建筑物版面的表面及版面裂缝壁面上的毛细孔相互紧密结合,待该沥青合成剂冷却后即可完全根植入该毛细孔中,且填满封闭该版面裂缝的缺口,并在该建筑物版面上形成一受热胀冷缩后不会剥离的软质接口,可完全阻止水份流动于该版面及软质界面间,根本解决无法阻绝进水源头等问题,又可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及同时避免版面表面与空气接触所产生风化现象的缺失。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由于本发明在建筑物版面上所施工完成的软质接口,不需再加铺施作粉光层,即可直接提供各种面层材料如粘贴人工草皮、或地砖、或隔热砖、或各种景观石等之铺设,具有省工、省材料的双重效果。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施工过程中于沥青合成剂所形成之软质界面上,更可加铺粘贴多层的防水胶布,且利用该防水胶布于各建筑物版面之表面裂缝的缺口上形成多层的防水封闭层,使水份根本无法进入该建筑物版面中,而完全阻绝水份在建筑物版面中的流动。
本发明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步骤如下:
a.加热于建筑物版面之表面及其版面裂缝之表面上,使该建筑物版面及版面裂缝之表面快速脱水干燥及其毛细孔张开;
b.涂布铺设适量的沥青合成剂于该被加热后该版面及其裂缝之表面上;及
c.再次加热于该涂布铺设后的沥青合成剂上,使其完全熔渗入该建筑物版面及版面裂缝壁面之毛细孔中,并覆盖版面的表面及封闭该版面裂缝缺口。
其中,该步骤a中所述之裂缝系指该版面中的二次施工缝及表层裂缝者。
其中,该步骤a若施工于使用中的建筑物版面,其版面上原设有地砖、或泡沫混凝土、或面漆保护层、或隔热砖时应先打除者。
其中,该步骤a若施工于使用中的建筑物版面,且该版面上涂布一防水层及粉光层时,则需去除该防水层及粉光层,直至水泥混凝土版面为止。
其中,该步骤a若施工于使用中的建筑物版面,且该版面上涂布一防水层及粉光层时,则需去除该防水层及粉光层,直至水泥混凝土版面为止。
其中,该步骤a所施工的版面上有显露之凹洞时,于步骤a之前更包括:加热该凹洞,再以一细砂、石粉等骨材与该沥青合成剂混制成的合成沥青混凝土补平该凹洞。
其中,该步骤c后,系可于该裂缝之沥青合成剂上,粘贴至少一宽度略较该裂缝为宽的防水胶布,再以该沥青合成剂加热封涂于该防水胶上。
其中,该步骤c后,系可于该凹洞之合成沥青混凝土上,粘贴至少一宽度适宽的防水胶布,再以该沥青合成剂加热封涂于该防水胶上。
其中,该步骤c之后,系可直接接粘贴人工草皮、或地砖、或隔热砖、或各种景观石等面层处理。
其中,系可于粘贴人工草板、或地砖、或隔热砖、或各种景观石等面层处理。
本发明一种两水泥混凝土版面之伸缩缝之防水施工法,其步骤如下:
a.研磨修平距该伸缩缝两侧的版面一适当距离;
b.涂布一适量的沥青合成剂于该研磨修平地版面上,并加热使该沥青合成剂熔渗入该版面之毛细孔中;
c.粘贴一防水胶布于该步骤b之沥青合青剂上,并预留伸缩空间;
d.涂布一高温熔融的沥青合成剂于该防水胶布上,令该防水胶布紧密结合于该两沥青合成剂间;
e.粘贴一防水胶布于该步骤d之沥青合成剂上后,再封涂一高温熔融的沥青合成剂,使该防水胶布结合于该两沥青合成剂之间,并预留伸缩空间;
f.延该伸缩缝之两侧粘贴一防水砖;及
g.填补砂砾、碎石等松散建材于该防水砖的空隙中,即完成整个楼顶之伸缩缝的防水施工。
其中,该沥青合成剂是将一原镏地沥青(Straight Asphalt)及一吹制地沥青(Blown Asphalt)以适当比例熔合调制而成,并可视施工地区常温调整配比,使其高温时具可熔性、渗透性(可熔渗入版面之毛细孔内)、焊接性(可熔渗入版面之裂缝内予以焊接封闭)、接合性(可粘贴防水胶布加强封闭裂缝及粘接面层建材),而常温时表面层具有弹性(可稳定接合面层加铺之建材)、斥水性及抗腐性。
其中,该沥青合成剂是将一原镏地沥青(Straight Asphalt)及一吹制地沥青(Blown Asphalt)以适当比例熔合调制而成,并可视施工地区常温调整配比,使其高温时具可熔性、渗透性(可熔渗入版面之毛细孔内)、焊接性(可熔渗入版面之裂缝内予以焊接封闭)、接合性(可粘贴防水胶布加强封闭裂缝及粘接面层建材),而常温时表面层具有弹性(可稳定接合面层加铺之建材)、斥水性及抗腐性。
本发明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优点是:它系直接先加热于建筑物版面的表面,使其快速脱水蒸发干燥,而使该建筑物版面的表面及其版面中所有裂缝表面的毛细孔张开,并以沥青合成剂直接熔渗入该建筑物版面的表面及版面裂缝壁面的毛细孔中,使熔融状态的沥青合成剂完全与建筑物版面的表面及版面裂缝壁面上的毛细孔相互紧密结合,待该沥青合成剂冷却后即可完全根植入该毛细孔中,且填满封闭该版面裂缝的缺口,并在该建筑物版面上形成一受热胀冷缩后不会剥离的软质接口,可完全阻止水份流动于该版面及软质界面间,根本解决无法阻绝进水源头等问题,又可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及同时避免版面表面与空气接触所产生风化现象的缺失。由于本发明在建筑物版面上所施工完成的软质接口,不需再加铺施作粉光层,即可直接提供各种面层材料如粘贴人工草皮、或地砖、或隔热砖、或各种景观石等的铺设,具有省工、省材料的双重效果。其施工过程中于沥青合成剂所形成之软质界面上,更可加铺粘贴多层的防水胶布,且利用该防水胶布于各建筑物版面之表面裂缝的缺口上形成多层的防水封闭层,使水份根本无法进入该建筑物版面中,而完全阻绝水份在建筑物版面中的流动。施工方法简便,容易推广使用。
<四>附图说明
图1:系习用建筑一水平版面之施工步骤示意图之一;
图2:系习用建筑一水平版面之施工步骤示意图之二;
图3:系于水平版面上建筑一垂直版面之施工步骤示意图之一;
图4:系于水平版面上建筑一垂直版面之施工步骤示意图之二;
图5:系水平版面及垂直版面上显现二次施工缝、表层裂缝及凹洞之示意图之一;
图6:系第五图中之A-A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系习用水泥混凝土版面之防水施工步骤示意图之一;
图8:系习用水泥混凝土版面之防水施工步骤示意图之二;
图9:系习用水泥混凝土版面之防水施工步骤示意图之三;
图10:系习用防水施工法中形成反射裂缝及二次施工缝之放大示意图;
图11:系本发明加热裂缝表面之示意图;
图12:系本发明中沥青合成填满封闭裂缝缺口之剖面示意图;
图13:系本发明加热凹洞表面之示意图;
图14:系本发明中沥青合成剂填满封闭凹洞之剖面示意图;
图15:系本发明于沥青合成剂及合成沥青混凝土上粘贴一防水胶布之剖面示意图;
图16:系本发明于沥青合成剂上粘贴加铺面层之示意图;
图17:系本发明实施例于楼顶版面伸缩缝上剖面。
图号说明:
10-水平版面           10’-垂向版面                          11、11’-模版
12、14-钢筋网架       13、13’-水泥混凝土                    14-模版
15-二次施工缝         16-表层裂缝           17、42-凹洞      18-缝隙
19-空隙               20、30、60-版面       21-粉光层        211-反射裂缝
22-防水层             23、44-面层           24-二次施工缝
30、30’-沥青合成剂
40-施工版面           41-裂缝               43、43’-防水胶布
50-合成沥青混凝土
61-伸缩缝             62-防水砖             63-松散建物
P-管路                R-防水材料
<五>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所使用的沥青合成剂30是将一原镏地沥青(StraightAsphalt)及一吹制地沥青(Blown Asphalt)以适当比例熔合调制而成,并可视施工地区常温调整配比,使其高温时具可熔性、渗透性(可熔渗入版面之毛细孔内)、焊接性(可熔渗入版面之裂缝内予以焊接封闭)、接合性(可粘贴防水胶布加强封闭裂缝及粘接面层建材),而常温时表面层具有弹性(可稳定接合面层加铺之建材)、斥水性及抗腐性。
本发明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施工步骤如下:
a.如图11所示,加热于建筑物版面40之表面及其版面裂缝41之表面上,使该建筑物版面40及版面裂缝41之表面快速脱水干燥及其毛细孔张开;
b.涂布铺设适量的沥青合成剂30于该被加热后该版面40及其裂缝41之表面上;及
c.再次加热于该涂布铺设后的沥青合成剂30上,使其完全熔渗入该建筑物版面40及版面裂缝41壁面之毛细孔中,并覆盖版面40之表面及封闭该版面裂缝41缺口(如图12所示)。
该步骤a中所述之版面裂缝41系指该建筑物版面40中的二次施工缝411及表层裂缝412;且该步骤a若施工于使用中的建筑物版面,其版面上原设有地砖、或泡沫混凝土、或面漆保护层、或隔热砖时应先给予打除;再者,若该版面40上涂布一习用之防水层及粉光层时,则需去除该防水层及粉光层,直至建筑物版面40为止;另,若施工于建筑物版面,其上有显露之凹洞42时,如图13及图14所示,于步骤a之前更包括:系加热该凹洞42,再以一细砂、石粉等骨材与该沥青合成剂30混制成的合成沥青混凝土50补平该凹洞42,即完成补平该凹洞42之防水处理;如图15所示,于该步骤c之后,系可于该版面裂缝41之沥青合成剂30及凹洞42之合成沥青混凝土50上,粘贴至少一宽度适宽的防水胶布43,再以该高温沥青合成剂30封涂于该防水胶布43上,除可再一次封闭该裂缝41及凹洞42外,亦可利用该防水胶布43形成一封闭防水层,使水份根本无法自该版面裂缝41及凹洞42渗漏进该版面40中,而将水份阻绝于建筑物版面40之表面外;如图16所示,该建筑物版面40上因铺设该沥青合成剂30后,该沥青合成剂降温所形成的软质界面上,不需再加铺施作粉光层,即可直接提供各种面层材料如粘贴人工草皮、或地砖、或隔热砖、或各种景观石等之铺设,具有省工、省材料的双重效果。
另,该步骤a中系以加热之方式,除使建筑物版面40及版面裂缝41中的水份快速脱水蒸发,亦令建筑物版面40及其版面裂缝41上的毛细孔张开,再配合沥青合成剂30直接熔渗入该建筑物版面40及其版面裂缝4 1表面之毛细孔中,使熔融状态的沥青合成剂30能完全与建筑物版面40之表面及版面裂缝41壁面上的毛细孔相互紧密结合,待该沥青合成剂冷30却后即可完全根植入该毛细孔中,且填满封闭该版面裂缝41之缺口,并在该沥青合成剂30降温冷却后于该建筑物版面40及版面裂缝41上,形成一受热胀冷缩后不会剥离的软质接口,可完全阻止水份流动于该版面40及软质界面间,根本解决无法阻绝进水源头等问题,又可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及同时避免建筑物版面40表面与空气接触所产生风化现象的缺失。
如图17所示,本发明之施工法用于两水泥混凝土版面60之间所形成60之伸缩缝61上,其步骤如下:
a.研磨修平距该伸缩缝61两侧的水泥混凝土版面60一适当距离;
b.涂布一适量的沥青合成剂30于该研磨修平的水泥混凝土版面60上,并加热使该沥青合成剂30熔渗入该版面60之毛细孔中;
c.粘贴一防水胶布43于该步骤b之沥青合青剂30上,并预留伸缩空间;
d.涂布一高温熔融的沥青合成剂30’于该防水胶布43上,令该防水胶布43紧密结合于该两沥青合成剂30及30’间;
e.粘贴一防水胶布43’于该步骤d之沥青合成剂30’上后,再封涂一高温熔融的沥青合成剂30’,使该防水胶布43’结合于该两沥青合成剂30’之间,并预留伸缩空间;
f.延该伸缩缝61之两侧粘贴一防水砖62;除可提供防水的功能外,亦能加强压实该防水胶布43及43’;
g.填补砂砾、碎石等松散建材63于该防水砖62之空隙中,即完成整个楼顶之伸缩缝的防水施工。
由上述之实施例得知,该伸缩缝61之两侧边上系分别熔渗有沥青合成剂30,且该沥青合成剂30上依序紧密粘贴结合有多层的防水胶布30(或30’),而使该伸缩缝61上形成多重的防水封闭层,且使水份不会由该伸缩缝61进入两水泥混凝土版面60中间。

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建筑物版面及其版面裂缝之防水施工法,其施工步骤为:a.加热于建筑物版面之表面及其版面裂缝之表面上,使该建筑物版面及版面裂缝之表面快速脱水干燥及其毛细孔张开;b.涂布铺设适量的沥青合成剂于该被加热后的版面及其裂缝的表面上;c.再次加热于该涂布铺设后的沥青合成剂上,使其完全熔渗入该建筑物版面之表面及版面裂缝壁面之毛细孔中,并填满封闭该版面裂缝之缺口,而使该沥青合成剂于降温冷却后,能完全附着于该版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