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户外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一种新兴的第三代光源,虽然现在还不能大规模取代传统的白炽灯,但是其具有工作寿命长、节能、环保等优点,而普遍被市场看好。而且,目前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模块能产生大功率、高亮度的光源,因此将广泛地、革命性地取代传统的白炽灯等现有的光源,进而成为符合节能环保主题的主要光源。
然而,随着发光二极管或其模组的功率、亮度的增大,其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大,若不能妥善解决发光二极管的发热问题,则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工作寿命将受到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装置及与散热装置连接的若干发光二极管模组,该散热装置包括一基座、一置于基座底部的散热器、设置在散热器周向上的并同时与基座连接的若干导热板,所述若干发光二极管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若干导热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灯具内设置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板与发光二极管模组连接,并通过导热板将发光二极管模组产生的热量同时传递至散热面积较大的基座和散热器进行散发,可有效地保证发光二极管模组正常的工作温度,延长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中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散热装置的部分组装图。
图4为图3中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2,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装置(未标号)及与该散热装置连接的三个发光二极管模组50。该散热装置包括一基座10、置于基座10底部的一散热器20、设置于散热器20周向上并同时连接基座10的三个导热板30及设置在每一导热板30下并同时连接基座10和散热器20的两根热管40。发光二极管模组50设置在导热板30上。一第一反射体60及一第二反射体70设置在发光二极管模组50上用于反射发光二极管模组50发出的光。该灯具还包括一盖体80及设置在盖体80上的三个透光板85。一连接件90设置在基座10上。
基座10包括一圆形的基板11及设置在基板11顶部的若干散热鳍片12。基板11的中心处形成三个通孔14,所述三个通孔14沿基板11的圆心对称。所述散热鳍片12在通孔14的外围向外径向延伸呈辐射状排列。
请同时参考图3‑4,散热器20包括一呈圆柱状的导热体22及由导热体22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的三个对称排列的导热分枝24。导热体22的周向上于每两导热分枝24之间形成一凸缘222,每一凸缘222上对应基板11的通孔14形成一固定孔224。该通孔14与固定孔224供螺丝或其它固定连接件通过从而将散热器20与基座10固定连接在一起。导热体22中心形成一通孔,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体22也可为实心的柱体,且其形状不限于圆柱形,例如可为方柱形或棱柱形等规则的对称形状。每一导热分枝24包括沿导热体22外壁径向延伸而出的第一分枝241及与第一分枝241交错的若干第二分枝242。这些第二分枝242互相间隔排列,其中远离导热体22的位于最外层的一个第二分枝242呈平板状且与第一分枝241垂直,靠近导热体22的其他第二分枝242呈弧面状并与导热体22同圆心设置。
导热板30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其包括一呈长方形块状的吸热部31及由吸热部31上下两端弯折延伸而出的两个接合部32。接合部32的宽度比吸热部31的宽度小。位于吸热部31下端的一接合部32用于与导热分枝24的最外层的第二分枝242相贴设。位于吸热部31上端的一接合部32用于与基板11的底部相贴设。导热板30与散热器20相对的一面上设有两个用于容置热管40的弯曲的凹槽24。
热管40包括一吸热段41及由吸热段41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形成的放热段42。吸热段41与导热板30的吸热部31对应设置。放热段42分别与导热板30的接合部32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一导热板30上对应设置有两根热管4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热管40的数量可视实际需要而作相应变更。
发光二极管模组50包括一平板状的电路板51及设置在电路板51上的若干发光二极管52。电路板51对应贴设在导热板30的吸热部31上,发光二极管模组50产生的热量即可由导热板30吸收并导出。
第一反射体60呈平板状,其盖设在发光二极管模组50上,并对应发光二极管52设置有若干透孔62。第二反射体70由首尾相连的四侧壁围设形成,且四侧壁向外倾斜,从而第二反射体70的一端口径小,另一端口径大。第二反射体70围设在发光二极管模组50的周围,且其口径小的一端靠近发光二极管模组50。
盖体80大致呈半球体形状,其开口端与基座10相接合并将散热器20与发光二极管模组50等盖设在其内。盖体80的侧面上对应发光二极管模组50开设有三个窗口82,三个透光板85对应设置在该窗口82上。发光二极管模组50发出的光可经透光板85透射出盖体80。
连接件90与基座10的基板11连接,并用于将该发光二极管灯具固定连接至某一物体(如灯杆)上。本实施例中,连接件90为对称设置在基板11上的三根链条。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90也可为杆件或其他形式的连接体。
该发光二极管灯具组装时,将散热器20固定至基座10的基板11的底部中心处。热管40容置在导热板30的凹槽34中。导热板30的两个接合部32分别与基板11及散热器20的第二分枝242固定连接。其中,导热板30的位于上端的接合部32与基板11的底部接合,其接合部位远离基板11的中心。导热板30位于下端的接合部32与散热器20的最外层的第二分枝242接合,其接合部位靠近第二分枝242(也即散热器20)的末端。因而导热板30的吸热部31与散热器20的导热体22及基座10的基板11均倾斜设置。与此同时,热管40的两个放热段42也分别与基板11的底部及散热器20的第二分枝242相接合。发光二极管模组50分别贴设至导热板30的吸热部31上。第一反射体60盖设在发光二极管模组50上,第二反射体70围设在发光二极管模组50的周围。最后,盖体80与结合在其上的透光板85与基板11相结合,从而将散热器20、导热板30、热管40、发光二极管模组50及第一、第二反射体60、70盖设于其内。
该发光二极管灯具工作时,发光二极管模组50产生的光线经第一、第二反射体60、70调节后再经透光板85透射出盖体80。三个发光二极管模组50对称设置在散热器20的周向上,从而使该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照射方向较广,面积较大。与此同时,发光二极管模组5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先由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板30吸收并同时传递至散热面积较大的散热器20与基座10上进行散发。另外还借助热管40的高效热传递性能,可更快速地移走导热板30所吸收的热量,加大传热力度,从而保证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正常工作温度,延长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的散热器20的导热分枝24、导热板30、发光二极管模组50及盖体80的窗口82数量均为三,在其它实施例中其数量当然可视实际需要而作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