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气阀、脱气袋以及脱气袋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07046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4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4389.6

申请日:

2003.10.28

公开号:

CN1511765A

公开日:

2004.07.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5D30/24; B65D33/01; B65B47/00; B65B63/02

主分类号:

B65D30/24; B65D33/01; B65B47/00; B65B63/02

申请人:

株式会社柏原制袋;

发明人:

小柳美奉

地址:

日本大阪

优先权:

2002.12.27 JP 378780/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何腾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脱气阀,其不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并且从脱气袋突出的部分小,在制造脱气袋时体积也不增大,容易保管。相对于倾斜形成的阀体搭接面32a,确实能够密合阀体5,由此确实能够关闭阀体5覆盖的空气通路33,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此外,不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另外,提供一种脱气阀,在脱气阀1的表侧的凹部7,由于至少能够收纳内侧的阀座部32a的一部分,所以能够重叠放置多个脱气阀1,并且在制造脱气袋时体积也不增大,容易保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脱气阀(1),具有: 具有从表侧向内侧贯通的空气通路(33)的本体部件(2)、 以可关闭上述空气通路(33)的方式配置的薄膜状阀体(5),其 特征在于: 在本体部件(2)上具有用于安装阀体(5)的阀座部(32); 阀座部(32)具有伴随着从中心部朝向周围的方向而向表侧方向 倾斜的阀体搭接面(32a); 在阀座部(32)上形成平面视图呈放射状的空气通路(33); 在阀座部(32)的中央部(32b)固定阀体(5); 该阀体(5),其按上述方式固定的部分之外,通过弯曲,相对于 阀体搭接面(32a)可接近或分离; 在阀体(5)相对于阀体搭接面(32a)密合时,关闭空气通路(33)。
2: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脱气阀,其特征在于: 在脱气阀(1)的表侧具有凹部(7); 这样,在一个脱气阀(1)的凹部(7)可至少收纳另一个脱气阀 (1)的阀座部(32)的一部分; 一个脱气阀(1)的表侧可与另一个脱气阀(1)的内侧相符合地 重叠多个脱气阀(1)。
3: 一种脱气袋,由软质树脂制薄膜构成,具有可封闭内部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 以通过形成在脱气阀(1)的阀座部(32)的空气通路(33)连通 袋的内外的方式,安装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脱气阀(1); 由此,使袋的内部脱气,并保持该状态。
4: 一种脱气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在软质树脂制薄膜(81)开设阀安装孔(83)的工序; 在叠层放置状态下,从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脱气阀(1)中取 下1个脱气阀(1)的工序; 使脱气阀(1)和阀安装孔(83)的位置一致的工序; 相对于薄膜(81),接合脱气阀(1)的工序。

说明书


脱气阀、脱气袋以及脱气袋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阀体可开关空气通路的脱气阀及安装有该脱气阀的脱气袋。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5-44837号公报

    以往,在收纳衣服及铺盖等因含空气而体积膨胀的收纳物时,采用一种脱气袋,通过排出内部的空气,能够压缩衣物,紧凑收纳。

    该脱气袋用于装取上述收纳物,具有通过夹头等能封闭袋内使其呈气密性状态的开口部。此外,在多种脱气袋上都安装有排出袋内部的空气的具有空气通路的脱气阀。

    在此种脱气袋的使用中,通过将吸尘器靠接在脱气阀上,启动吸尘器吸引,排出袋内部的空气。

    作为脱气阀的一例,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铺盖等收纳袋用脱气阀:该脱气阀具有整体安装在脱气袋上并借助空气通路连通袋内外的基体,以及相对于基体可螺旋接合地配置的盖体。

    在基体上形成阀体。该阀体,在相对于基体松动盖体时,可关闭形成在盖体上的空气通路。

    具体是,利用弹簧等的弹性装置,向阀体施加弹性力,关闭空气通路,这样,只在用吸尘器吸引时开放空气通路,能向外部排放袋内的空气。

    然后,通过相对于基体拧紧盖体,最终在关闭阀体地状态下固定,使脱气袋的内部维持在脱气状态。

    在上述以往的脱气阀中,为了防止脱气袋内部的空气漏气,另外需要盖体等封闭空气通路的部件。此外,由于基体和盖体从脱气袋突出地安装,在保管时等难于重叠放置。另外,即使在制造脱气袋时,由于体积增大,也不容易保管脱气阀单体。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气阀,其不像以往那样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并且从脱气袋突出的部分小。

    另外,提供一种即使在制造脱气袋时体积也不增大、容易保管的脱气阀。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脱气阀1,具有:从表侧向内侧贯通的空气通路33的本体部件2、以可关闭上述空气通路33的方式配置的薄膜状阀体5,其特征在于:在本体部件2上具有用于安装阀体5的阀座部32;阀座部32具有伴随着从中心部朝向周围的方向而向表侧方向倾斜的阀体搭接面32a;在阀座部32上形成平面视图呈放射状的空气通路33;在阀座部32的中央部32b固定阀体5;该阀体5,其按上述方式固定的部分之外,通过弯曲,相对于阀体搭接面32a可接近或分离;在阀体5相对于阀体搭接面32a密合时,关闭空气通路33。

    此外,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脱气阀,其特征在于:在脱气阀1的表侧具有凹部7;这样,在一个脱气阀1的凹部7可至少收纳另一个脱气阀1的阀座部32的一部分;可使一个脱气阀1的表侧可与另一个脱气阀1的内侧相符合地重叠多个脱气阀1。

    此外,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脱气袋,由软质树脂制薄膜构成,具有可封闭内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以通过形成在脱气阀1的阀座部32的空气通路33连通袋的内外的方式,安装如上述第1或2技术方案记载的脱气阀1;由此,使袋的内部脱气,并保持该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脱气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在软质树脂制薄膜81开设阀安装孔83的工序;在叠层放置状态下,从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脱气阀1中取下1个脱气阀1的工序;使脱气阀1和阀安装孔83的位置一致的工序;相对于薄膜81,接合脱气阀1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中,相对于倾斜的阀体搭接面32a,确实能够密合阀体5,由此,确实关闭空气通路33,能够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此外,也不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由于能够在凹部可至少收纳另一脱气阀1的阀座部32的一部分,因此,脱气阀1相互间能够重叠放置。另外,提供一种在制造脱气袋8时体积也不增大并容易保管的脱气阀1。

    另外,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脱气袋8,其不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并能够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的脱气袋8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脱气阀,(A)是平面图,(B)是底面图。

    图2是图1(A)的I-I截面图。

    图3中(A)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脱气阀中各部件构成的截面说明图,(B)是阀体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安装有本实施例的脱气阀的脱气袋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重叠放置多个本实施例的脱气阀的状态截面视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脱气阀的说明图,(A)表示凸条作为间隔层所起的作用,(B)表示气流的方向。

    图7中(A)是表示一例本实施例的脱气袋的制造装置的说明图,(B)是表示制造时袋片与脱气阀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主要参照附图1并适宜参照其他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及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脱气阀,图3表示各部件的构成,图4表示安装本实施例的脱气阀的脱气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本体部件2上,将安装阀体5的一侧(图1(A)中所示),作为表面,其相反的一侧(图1(B)中所示)作为里面,这样作为表里面的方向,如此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脱气阀1为合成树脂制造,由本体部件2、阀体5、阀体盖6组装而成。

    本体部件2的外观为板状结构,通过形成空气通路33,在表侧和内侧间流通空气。

    该本体部件2由具有空气通路33的阀部3,以及以脱气袋8的支架等的目的形成在阀部3的周围的基部4构成。

    阀部3,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侧壁31及位于侧壁31的里侧方向的阀座部32。

    侧壁31,在本实施例中,在平面视图下为圆环状,在截面视图下,如图2所示,为从基部4向表里两方向突出的壁状。

    在此,关于侧壁31与基部4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基部4垂直地形成侧壁3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倾斜地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侧壁31的内侧面,形成嵌合地安装阀体盖6的嵌合用突起32e(参照图3(A))。

    阀座部32以共有侧壁31的内侧端部31b的方式形成为面状,在从表侧看时,中央部32b形成最凹进去的“研钵”状。在本实施例中,关于阀座部32的形状,以水平的平面形成中央部32b,以锥状的斜面形成其周围的阀体搭接面32a,但也可以以抛物面等的曲线状面形成阀座部32的整体。

    在阀座部32的表侧的面上,如上所述,形成锥状斜面的部分为阀体搭接面32a。相对于该阀体搭接面32a,通过密合薄膜状的阀体5,能够关闭在平面视时形成在被阀体5覆盖的位置上的空气通路3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中央部32b突出地设有阀体固定用突起32c,在该阀体固定用突起32c上,如图3(B)所示,通过嵌入形成在阀体5上的安装孔51a,将阀体5安装在阀座部32上。

    在本实施例的脱气阀1中,如图5所示,在两个以上的脱气阀1…1中,能够使在一方的脱气阀1中的侧壁31的表侧端部31a和在另一方的脱气阀1中的里侧端部(阀座部的外周部分)31b接近,进行重合。

    此外,如后述,在阀部3上安装阀体5和阀体盖6,通过侧壁31和阀体盖6形成作为空间的凹部7。在该凹部7收纳有阀座部32的一部分及形成在阀座部32的里侧的阀部凸条32d。因此,能够压缩重叠放置多个脱气阀1,即使在制造脱气袋8时,如图7(A)所示,由于能够重叠放置多个脱气阀1,所以能够紧凑设计制造装置100。

    空气通路33形成在该阀座部32,从表侧贯通里侧。该空气通路33,如图1(B)所示,在平面视图下,从阀座部的中心开始形成为放射状。具体地说,后述的由阀体5覆盖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每隔90°的角度,向4个方向形成平面看为扇形的空气通路33。

    此外,在空气通路33中,形成分别向径向和圆周方向形成线状的增强骨架33a、33b,各空气通路33被分隔成平面看“田”字形。该增强骨架33a、33b的表面侧相对于阀体搭接面32a无级差,构成为同一平面。这样,通过利用增强骨架33a、33b分隔空气通路33,在阀体5关闭空气通路33时,在大气压的影响下,阀体5被吸入空气通路33而挠曲,在阀体5和阀体搭接面32a之间不产生间隙、不漏气,能够确实关闭空气通路33。

    此外,在上述增强骨架33a、33b中,径向形成的径向增强骨架33a兼作后述的阀部凸条32d。

    关于该空气通路33的平面视图时的形态,不局限于本实施例那样的形态,可以形成长条及圆孔等多种形式。此外,关于增强骨架部,也可以形成网状等,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

    如上所述,通过倾斜形成阀座部32,以及平面看放射状配位空气通路33,可通过空气通路33,流畅地进行从脱气阀1的内侧向表侧的空气流通。即,如图4所示,当在脱气袋8上安装本实施例的脱气阀1时,对于在袋的内部沿基部4流动的气流F,由于通过存在于阀座部32的内侧的倾斜和阀部凸条32d,由空气通路33导向,如此流动,因此能够快速进行脱气(参照图6(B))。

    如图3(A)、(B)所示,阀体5是薄膜状的。在本实施例中,为4等分平面视图为圆形的平板,通过从外周部向径向切入的长条切口52,形成共有中央部51的4个阀片53,成为平面视图呈“4叶苜蓿(clover)”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5的中央部51成为相对于阀座部32的安装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十字形的安装孔51a。并且,在设于阀座部32的中央部32b的、平面视图同样为十字形的阀体固定用突起32c上,通过嵌入该安装孔51a,将阀体5安装在阀座部32。如此固定阀体5的中央部51,但由于不是相对于阀座部32固定阀片53,阀片53通过弯曲,可相对于阀体搭接面32a接近或分离。

    此外,如上所述,阀体5也可形成能够覆盖放射状形成在阀座部32的空气通路33的平面形状。除此之外,阀体5可以与阀座部32的表面上的阀体搭接面32a密合。由此,阀体5能够关闭空气通路33。

    如上所述,与空气通路33的形状一致地形成阀体5的形状。这样,也可以根据空气通路33的形状,将阀片53形成2片、3片或5片以上。此外,也可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各阀片53也可以是不共有中央部51而完全独立的。

    此外,关于相对于阀座部32的阀体5的固定方法,如本实施例所述,不局限于组合阀体5的安装孔51a和阀座部32的阀体固定用突起32c的方式,也可以用粘合剂或热熔接的方法固定,也可以利用小螺钉或铆钉等固定。另外,关于固定阀体5的位置,不局限于阀体5的中央部51,只要与阀体5的形状相符,可以在外周部分及侧边等多处固定。

    如上所述,阀体5是薄膜状的,关于其性状,最好是柔软的,并且具有优良的形态复原性。具体是,采用比较软质的树脂薄膜及含浸树脂的纸等。此外,在阀体5中,在搭接在阀体搭接面32a的面即里面侧,为提高在关闭空气通路33时与阀体搭接面32a的密合性,也可以涂布粘合性物质。

    通过按上述方法形成阀体5,在脱气时,空气通路33只被从里侧向表侧流动的气流开放,在其它时间,阀体5与阀体搭接面32a密合,这样就能够保持关闭空气通路33的状态。这样,即使不像以往那样另设拧入式的盖体等,在脱气以外时,也不会突然开放空气通路33,即使在将脱气阀1安装在脱气袋8上使用时,也能够长时间使脱气袋8的内部保持气密状态。

    此外,对于本实施例的阀体5,目的是给顾客一种安心感,如图3(A)所示,是通过与本体部件2的侧壁31嵌合安装的,也可以是安装覆盖阀部3的罩9的方式。

    如上所述,在形成于阀座部32的阀体固定用突起32c上,与阀体5一同安装阀体盖6。阀体盖6,如图1(A)及图3(A)所示,在平面视图中为圆板状,在中央形成圆形的空气孔61。此外,在阀体盖6的里侧,从四方朝中心地形成阀体护套62。该阀体护套62,如图3(A)所示,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里面侧的形状为与阀体搭接面32a的倾斜一致的直线状。

    因此,当在阀部3上安装阀体盖6时,能够在阀体搭接面32a和阀体护套62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此外,如图2所示,在该间隙中配位阀体5。

    另外,当在阀部3上安装阀体盖6时,阀体护套62位于阀体5的各阀片53的中央,从中央部51向外周方向进行配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向4方向形成阀片53时,与之相符地形成4根阀体护套62,在阀体5的形状与本实施例不同时,也要与之相符地形成阀体护套62。

    确定上述的间隙与阀体5的关系,如后述,目的是防止阀体5的整体过多地上浮。

    所以,即使在配位好阀体5的状态,在残余间隙的状态下,即在阀体搭接面32a和阀体护套62之间,允许阀体5有稍微的上浮,或在完全无间隙的状态下,即在阀体搭接面32a和阀体护套62之间,可以完全夹住阀体5。

    对于上述内容,如后述,阀体5最好是在阀体搭接面32a和阀体护套62之间呈接触且被夹住状态。

    此时,越较大地形成空气通路33,越能够顺畅地进行脱气,但随之要增大阀体5,阀体5的阀片53容易弯曲,也会增大引起漏气的可能性。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阀体搭接面32a和阀体护套62之间呈接触且被夹住状态,由于阀体护套62起到分割阀片53的作用,所以能够减少因阀体5弯曲而引起漏气的可能性。

    此外,在阀体盖6的空气孔61的中心部分,形成由各阀体护套62从四方支承的圆筒状安装部63,该安装部63嵌合在如上所述形成在阀座部32的阀体固定用突起32c上。因此,阀体5的中央部51被阀座部32的中央部32b和该安装部63夹住,从而固定阀体5。

    此外,阀体盖6的外周部分与形成在侧壁31的内侧面的嵌合用突起32e(参照图3(A))嵌合,由此将阀体盖6固定在阀部3。

    按上述方法,通过在阀部3上安装阀体盖6,即使在空气通过空气通路33时,如上所述,由于在加设阀体护套62的位置限制阀体5活动,阀体5不被过多地揭开,从而能够稳定工作,可确实关闭空气通路33。

    基部4是形成在阀部3的周围的平板状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A)、(B)所示,平面视图大致形成长方形状。

    在该基部4的表侧,形成平滑的平面,相对于该面,利用热熔接的手段安装袋薄膜81。另外,在里侧形成基部凸条4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在与基部4的长边平行的方向,按规定的间隔并列地形成基部凸条41。

    该基部凸条41,在形成如图4所示的脱气袋8时,具有在安装脱气阀1侧的袋薄膜81和另一侧的袋薄膜81之间空出间隔的隔片的作用(参照图6(A)),以及向脱气阀1的空气通路33导入袋内空气的作用(参照图6(B)),通过该基部凸条41,能够确实排出脱气袋8内部的空气。

    此外,在重视上述的基部凸条41的作用时,如本实施例,优选形成基部4,但在不是这种情况时,也可以不形成基部4,形成只由阀部3构成的脱气阀1,将其直接安装在脱气袋8上。

    此外,关于基部4的形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平面视图时的大致长方形状,能够以圆形及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形成。

    如上所述,在基部4的里面,沿长边方向平行形成基部凸条41,但在阀部3,在阀座部32的内侧,如图1(B)所示,也可以放射状形成阀部凸条32d。

    通过这些各凸条41、32d,如图6(B)所示,在安装脱气阀1的脱气袋8中,袋内的空气首先被基部凸条41导向阀座部32的位置。然后,被阀部凸条32d导向空气通路33。由此,容易将脱气袋8内部的空气导入空气通路33。

    此外,如图6(A)所示,各凸条41、32d起到隔片的作用,可以不密合安装有脱气阀1侧的袋薄膜81和另一侧的袋薄膜81地保持间隙。因此,在脱气中途的状态下,上述各袋薄膜81、81之间不相互密合。不会出现在中途吸不出空气的现象,能够完全使袋内脱气。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脱气阀1,如图4所示,被安装在脱气袋8上进行使用。

    用作脱气袋8的袋是由软质树脂薄膜等构成的袋薄膜81形成的,采用通过安装在开口部82的夹头等封闭手段82a可封闭内部的袋。后面具体介绍脱气袋8的制造方法。

    作为该脱气袋8的使用方法,首先,将吸尘器的吸引管的前端接靠在脱气阀1的阀体盖6上。然后,操作吸尘器,从至此一直密合的阀体搭接面32a拉开阀体5,通过由此开通的空气通路33和阀体盖6的空气孔61,排出袋内的空气。然后,结束空气的排出,将吸尘器的吸引管的前端从脱气阀1分离,阀体5再次密合在阀体搭接面32a,关闭空气通路33。此时,由于阀体5被外界的大气压紧紧密合在阀体搭接面32a上,空气通路33不会突然打开,所以,能够使袋内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

    下面,介绍脱气袋8的制造方法。

    首先,作为袋的材料,采用由聚乙烯等构成的软质树脂制造的薄膜。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卷在滚筒上的长的袋薄膜81,进行纵向顺次输送加工。

    在该袋薄膜81上的安装脱气阀1的位置,如图7(B)所示,开一个尺寸比阀体3的尺寸,具体是比侧壁31的平面视图的外径尺寸稍大的安装孔83。

    此外,在实施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100中,如图7(A)所示,用工具(サ一バ一)102已组合本体部件2、阀体5、阀体盖6的脱气阀1,如图5所示,在重叠放置的状态下配位在薄膜81的横向。从该重叠放置的脱气阀1中,取出最下方的一个脱气阀1,并使其滑向与袋薄膜81重叠的方向,脱气阀1的阀部3与上述的安装孔83一致地重合。此时,通过沿后述的传送轨道101运动的促动器(未图示),移动脱气阀1。然后,利用热熔接固定脱气阀1的基部4和薄膜81。

    之后,利用热压接等手段贴合安装脱气阀1的薄膜81和另一侧的薄膜81,形成袋状。此外,安装可与之对合地关闭开口部82的夹头82a,如此完成脱气袋8。

    上述说明的各工序只是一例,也可以变换轮次实施,或增添其他的工序。

    如上述说明,在脱气阀1的基部4的内侧,形成沿长边方向形成的基部凸条41。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制造装置100中,与薄膜81的纵方向垂直地形成直线状的传送轨道101。对于该传送轨道101,详细情况未图示,中空地配位由2根以上的棒状体等构成的导轨101a,或固定在平板上,这些导轨101a相互平行,当在传送轨道101上放置脱气阀1时,在导轨101a上,基部凸条41相互间的部分保持与各导轨101a一致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按与基部4中靠最外部的凸条间42相互间的距离L一致的间隔,配位2根导轨101a、101a,如此构成传送轨道101。

    此外,通过在传送轨道101的导轨101a上放置脱气阀1,能使脱气阀1沿传送轨道101滑动。因此,能够将基部凸条41用作滑动时的导轨,能够高效率地制造脱气阀。

    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中,相对于倾斜的阀体搭接面能够确实密合阀体,由此能够确实关闭空气通路,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此外,不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中,除第1技术方案的效果外,在凹部7,由于至少能够收纳阀座部32a的一部分,所以能够相互重叠放置多个脱气阀。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在制造脱气袋时体积也不增大并且容易保管的脱气阀。

    此外,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并能够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的脱气袋。

    此外,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的脱气袋的制造方法。

脱气阀、脱气袋以及脱气袋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脱气阀、脱气袋以及脱气袋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脱气阀、脱气袋以及脱气袋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气阀、脱气袋以及脱气袋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气阀、脱气袋以及脱气袋的制造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脱气阀,其不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并且从脱气袋突出的部分小,在制造脱气袋时体积也不增大,容易保管。相对于倾斜形成的阀体搭接面32a,确实能够密合阀体5,由此确实能够关闭阀体5覆盖的空气通路33,长时间保持脱气状态。此外,不需要另外设置盖体等关闭空气通路的部件。另外,提供一种脱气阀,在脱气阀1的表侧的凹部7,由于至少能够收纳内侧的阀座部32a的一部分,所以能够重叠放置多个脱气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