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用滑动叉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在升降托板的升降台和停车架之间移送的机械式停车设备中,防止托板从停车架上落下的防托板落下装置。
一般来说,机械式停车设备具有搭载装有车辆的托板的升降台,利用链子等带状部件使升降台沿升降路升降的升降装置,与上述升降台的升降路相邻、配置成层状的、分别同时容纳车辆和托板的多个停车架,设在上述升降台上的、在该升降台侧面和停车架之间沿水平方向移送上述托板的可伸缩滑动叉,在移送托板时利用升降装置使升降台上下变位或用起重器仅使滑动叉上下变位的上下变位装置。在升降台停在停车架侧面的状态下,从升降台上把托板移送到停车架上时,在升降台上的托板搭载高度高于停车架地载置高度的位置上,伸出滑动叉,把托板移送到停车架上之后,进行变位动作,使升降台上的托板装载高度变位到低于停车架的载置高度位置上,把托板放到停车架上。而从停车架上把托板移送到升降台上时,在升降台上的托板搭载高度低于停车架的载置高度的位置上,伸出滑动叉之后,进行变位动作,使升降台的托板装载高度高于停车架的载置高度,由滑动叉举起停车架上的托板之后,收缩该滑动叉,把托板移送到升降台上。
在这种机械式停车设备上装有防止托板从停车架上落下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在该防托板落下装置中,在停车架上设置朝与托板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起状挡板,同时在托板上设置朝与该托板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可与该挡板接合的凹部等、在托板移送结束时,即,使伸长的滑动叉(升降台的托板搭载高度)从高于停车架的载置高度下降到低于停车架的载置高度,把托板降到停车架上时,因该托板的凹部与停车架上的挡板接合,从而限制了托板朝移送方向的移动。
但是,如上所述,是利用滑动叉的上下变位动作来限制托板朝移动方向移动,在移送车辆时,因为必须使滑动叉的上下变位量很大才能不影响停车架上的挡板,所以,自然要增大上下停车架之间的间距,从而导致机械式停车设备整体的高度增高。
例如,实公平4-17728号公报揭示了一种防托板落下装置,这种装置的特点在于:在停车架上设限制托板朝升降路相反侧移动的第一限制片,对着与托板的移送方向正交的两端部的、限制托板朝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限制片和限制托板朝升降路侧移动的第三限制片,因上述第三限制片的高度比托板的厚度高度低,从而减小了滑动叉的上下变位量,可缩短上下停车架间的间距,降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高度。
然而,在上述的防托板落下装置中,通过限制托板朝移送方向(升降路侧及升降路相反侧)及朝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来防止托板落下,但是,不能限制托板上下方向的跳动,当从托板的上下方向在托板上作用振动载荷时,就会解除上述各限制片对托板的限制,该托板就可能会从停车架向上浮起。而且,考虑到下陷型地震等在托板上作用上下方向的极大的振动载荷时,托板很容易越过高度低的第三限制片而落下,因此,希望有一种改型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在上下方向即使作用很大的振动载荷,这种装置也能够可靠地在上下方向限制停车架上的托板。
基于上述的各种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能够限制托板朝移送方向及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之外,还能限制托板朝上下方向移动,减小停车架上下间距而且在托板上作用了水平方向(移送方向及与其正交的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振动载荷时能确实地防止托板落下的防托板落下装置。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其中机械式停车设备包括使载着车辆的托板沿升降路升降的升降台,与上述升降台的升降路相邻、配置成层状的、分别同时容纳车辆和托板的多个停车架,设在上述升降台上的、在该升降台侧面和停车架之间沿水平方向移送上述托板的可伸缩滑动叉,设在上述升降台和停车架之间的、在移送托板时使滑动叉上下变位的上下变位装置,在升降台停于停车架侧面的状态下,通过使滑动叉作伸缩动作及上下变位动作,在升降台和停车架之间移送车辆和托板;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在利用滑动叉将托板从升降台上移送到停车架上之后,限制该停车架上的托板朝上方跳动的上方限制装置,限制上述停车架上的托板朝移送方向移动的移送方向限制装置,和限制上述停车架上的托板朝与托板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正交方向限制装置。
权利要求2记载的本发明解决手段是把权利要求1记载的上方限制装置设在不影响托板移送的部位而且能够确实地限制托板向上方跳动的部位上;具体地说,上方限制装置是设在这样的位置,即,在托板的移送途中,从托板的移送方向看,与托板和停车架不重叠(即,不干扰),而且,在托板移送结束位置上,从上下方向看,与托板及停车架重叠(即干扰)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3记载的本发明解决手段是使权利要求2记载的上方限制装置的结构简单化。具体地说,为了支承与托板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托板两端下面,在停车架上设置架轨,该架轨具有沿托板整个移送方向延伸的支承托板两端下面的支承面。在上方限制装置上设从上述托板两端向下垂下的下垂部和从该下垂部的下端朝着上述架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从架轨支承面的上方看,上述水平部与架轨的支承面重叠。
权利要求4记载的本发明手段是利用权利要求3的构成要素,来构成限制托板朝正交方向移动的正交方向限制装置,具体地说,正交方向限制装置是这样设置,通过各架轨和下垂部的接触,来限制已移送到各架轨上的托板朝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权利要求5记载的本发明寻求的解决手段是以权利要求1、3或4记载的发明要素为基础,利用滑动叉的上下变位动作,使移送方向限制装置动作,具体地说,在移送方向限制装置上设带阻挡部件的第一限制装置和第二限制装置,上述阻挡部件在托架向停车架的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与设在托板上的接合件接触来限制托板朝升降路相反侧移动,第二限制装置在托架向停车架的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为了限制托板朝升降路侧移动,动作到与托板接合的接合位置上,在托板移送途中,解除与托板的接合并动作到退避的退避位置上。上述第二限制装置随着上下变位装置引起的滑动叉的上下变位动作,在退避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动作。
权利要求6记载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使权利要求5记载的移送方向限制装置价廉,具体地说,是用上方限制装置的水平部兼作为托板的接合件。
根据上述构成,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中,因为从升降台向停车架移送托板结束后的位置上,托板被上方限制装置限制了向上方的跳动,被移送方向限制装置限制了向移送方向的移动,又被正交方向限制装置限制了向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所以,在托板上作用水平方向的振动载荷时,移送方向限制装置和正交方向限制装置限制了停车架上的托板的水平移动,能够防止托板在来自水平方向的振动载荷作用时落下,同时,在托板上作用上下方向的振动载荷时,上方限制装置限制了停车架上的托板向上方的跳动,能够确实地防止托板从停车架上弹起,即使下陷型地震引起极大的上下方向的振动载荷作用,也能够确实把托板限制于停车架上,能防止托板在来自上下方向的载荷作用时落下。而且,由于用上方限制装置来限制托板向上方跳动,因此,在限制停车架上的水平方向(移送方向及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时,例如,在由挡头和凹部等构成的凹凸接合来限制托板朝水平方向移动时,即使降低必要的接合方向(上下方向)的所需高度,也能够完全避免解除相互的接合,能够降低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移送方向限制装置及正交方向限制装置)的限制部分的上下高度,即使减少由上下变位装置在托板移送时产生的滑动叉的上下变位量,也能够完全避免与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的限制部分的相互干扰。
在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因为上方限制装置是设在这样的位置,即,从托板的移送方向看,与托板和停车架不重叠,而且,在托板移送结束位置上,从上下方向看,与托板及停车架重叠的位置上,所以,在托板上作用上下方向的振动载荷时,因上方限制装置与托板或停车架接触,很容易限制托板向上方跳动,能够简化上方限制装置的结构,并防止了上方限制装置在移送托板时对停车架或托板的干扰,能够顺利地移送托板。
在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中,因为上方限制装置设置在从架轨的支承面的上方看,使下垂部下端的水平部与架轨的支承面重叠的位置上,所以,上方限制装置是具有下垂部和水平部的固定式简单结构,不必为限制托板的向上跳动而使用助动器或施力装置使上方限制装置动作,因仅设了上方限制装置,所以,降低了成本。
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中,因为正交方向限制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在托板向停车架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通过各停车架和下垂部的接触,来限制托板向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所以,正交方向限制装置兼用上方限制装置的下垂部,在设置正交方向限制装置时,不必另设其它部件。
在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中,在向停车架移送托板结束后的位置上,通过托板接合件和停车架的第一限制装置的阻挡部件的接触来限制托板向升降路相反侧的移动,在托板向停车架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因从退避位置动作到接合位置的停车架的第二限制装置与该托板的接合限制托板向升降路侧的移动。此时,因为第二限制装置,随着上下变位装置引起的滑动叉上下变位而动作,在向停车架移送途中,动作到退避位置,在向停车架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动作到接合位置,所以,在移送托板时,能够确实地防止第二限制装置与托板的接合,可顺利地移送托板,而在托板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能够确实保证与托板接合,因此,与第一限制装置对托板朝升降路相反侧的移动限制相结合,确实地限制托板向移送方向的移动。而且,由于第二限制装置的动作是随滑动叉的上下变位动作而进行的,因此,因使第二限制装置在二个位置之间动作,所以,不必另外设置别的助动器或施力装置,只设第二限制装置,降低了成本。
在权利要求6记载的发明中,因为上方限制装置的水平部兼作为托板的接合件,所以,不必另设接合件,可以减少部件数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从升降路相反侧看的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托板落下装置的主视图,是从托板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剖视的。
图2是从斜前方看停车架上的托板的防托板落下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从斜上方后侧看停车架上的托板的第二限制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图2的X-X线的截面图。
图5(a)-(e)是表示车辆入库时移送顺序的第二限制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6(a)-(e)是表示车辆出库时移送顺序的第二限制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7(a)-(f)是表示车辆入库时移送顺序的动作说明图。
图8(a)-(f)是表示车辆出库时移送顺序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10是升降台的侧视图。
图11是滑动叉的平面图。
图12是滑动叉的侧视图。图13表示滑动叉的伸缩机构的透视图。
图14是定位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局部剖视的定位装置的平面图。
图16是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的简要结构图。
图16表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下部驶入的升降式立体停车装置A。在该图中,1是建筑物,2是该建筑物内部的除了下端部及上端部以外的成层状设在空间的左右两侧的多层停车空间,在各停车空间2内设停车架3,在各停车架3内载置搭载车辆C的托板P。
上述左右两侧的停车空间2、2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升降路4相邻,在该升降路4内配置了构成升降机5的升降台6,升降台6的四角与缆绳7…的一端连接,并可被吊起,在入出库时,把上述升降台6吊起到目标停车架3的侧面,在升降台6与停车架3之间移送车辆C和托板P。另外,8…是从动皮带轮,9是由图中未示出的电机驱动的主动皮带轮,10是与缆绳7的另一端连接的平衡重,各从动皮带轮8和主动皮带轮9设置在建筑物1内部的上端部的空间内,该空间为机械室。
在上述建筑物1的下端,形成车辆C入出库的入出库口12,在该入出库口12的后部设置了与上述升降路4连通的车辆入出库空间13。上述升降路4下端的地面上设一凹坑14,在该凹坑14内设置车辆旋转装置17,在车辆旋转装置17的底座15上设转盘16。随着该车辆旋转装置17的旋转动作,在入出库空间13内改变驶在转盘16上的托板P上的车辆C的方向。由上述升降机5及车辆旋转装置17等装置构成使车辆入出库的升降式立体停车装置A。
如图1、图9至图12所示,上述建筑物1由通过埋入地面的四根立柱18…及水平架设在相邻立柱18之间多根横梁19等钢材组装而成的铁骨构件和设在铁骨构件外侧的外装饰板(图中未示出)构成。上述各停车架3由水平地设在各停放空间2两侧的二根架轨3a、3a构成,架轨3a支承与托板P的移送方向正交方向的托板P的前后两端下面。两架轨3a、3a彼此背对,其截面呈外侧开口的字状。各架轨3a的上面形成在托板P的移送方向沿托板P前后两端下面延伸的支承面3b。图9及图10中,20是安装各架轨3a一端的架柱。
上述升降台6具有用二根纵挡21、21和二根横挡22、22组成的升降台框架23。在该升降台框架23的中间安装了用二根纵挡24、24和二横挡25、25组成的支承框架26,支承框架26可相对于升降台框架23作上下移动。在该支承框架26的四个角上安装了在用上述车辆旋转装置17改变车辆C方向时在与车辆旋转装置17之间搭载支承托板P的承载部27…。在上述升降台框架23的前后两端上安装支承横梁28、28,上述各缆绳7的一端与各支承横梁28的两端连接,把升降台6悬吊地支承在升降路4内。导向辊29、29通过支架30支承在上述各支承横梁28、28的两端上。各导向辊29与作为上述架柱20的H型钢的翼缘20a配合,随着升降台6的升降动作,该翼缘20a沿上下转动。在上述升降台框架23的车辆驶入侧,即前侧(图9中为下端)设车辆C及人员乘降的乘降踏板31。
在上述升降台6(升降台框架23)的两支承框架28、28的内侧上分别配置沿水平方向可伸缩的一对滑动叉32、32,升降台6在两滑动叉32、32上装载车辆和托板P后沿上述升降路4升降。
上述各滑动叉32具有固定在升降台框架23的纵挡21、21上的底叉33,该底叉33是用板33b连接平行配置的二个底梁33a、33a构成的,在各底梁33a的内侧上按一定间隔安装着可转动的多个导向滚轮34、35。
中叉36可移动地支承在上述底叉33的上部,该中叉36是用板36b连接平行配置的截面呈I字形的二根中梁36a、36a构成的。上述底叉33上的各导向滚轮34、35对两中梁36a导向,使其相对于底叉33进退。
搭载了空托板P或载车托板P的顶叉37可移动地支承在上述中叉36上,该顶叉37是用支承板37c连接彼此相向平行配置的截面呈C字状的二根顶梁37a、37a的上面构成的。上述顶梁37两侧的外侧面上与上述底叉33一样,以一定间隔安装了多个可转动的导向滚轮34、35,由上述各导向滚轮34、35引导上述顶叉37相对于中叉作进退动作。另外,上述支承板37c的上面位于中叉36上面的上方,该支承板37c的上面抵接托板P的下面(后述车辙部分Pa的下面)以搭载状态支承托板P。
如图13所示,上述各底叉33的内侧配置了三个链轮38、39、40,链条41卷绕在各链轮38、39、40上。链条41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中叉36的前后两端连接。在上述中叉36的内侧配置二个链轮42、43,其中,前端侧的链轮42上绕着链条44,该链条44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底叉33及顶叉37的基端连接,而上述另一基端侧的链轮43上也绕着另一链条45,该链条45的一端与上述底叉33连接,另一端与顶叉37的前端连接。
轴46的两端与上述一对底叉33、33的两链轮38、38连接,从动链轮47安装在轴46上,在上述升降台6的升降台框架23上,安装有主动链轮49的驱动电机48设置在输出轴48a上,在该主动链轮49和上述从动链轮47上卷绕着环形链条50。送出送入车辆C(托板P)时,使升降台6停在停车架3的侧面,利用驱动电机48的正转反转,使三根链条41、44、45行走,使中叉36及顶叉37在其两侧的停车架3、3的一侧进退,由该进退动作,即滑动叉32的伸缩动作及由后述的上下移动机构(定位装置57)产生的上下动作,在上述升降台6和停车架3之间移动车辆C(托板P)。
在上述各停车架3的两架柱20、20上,通过安装支架52对应于各停车架3安装着多个可转动的滚子51,在上述升降台6的前后二根支承梁28、28的两端上各安装一滑动导向件53,液压缸54设置在各滑动导向件53的基端上。另外,如图14及图15放大所示,板状导向部件55通过连接件55a连接在沿该液压缸54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活塞杆54a的前端,上述液压缸54的伸缩动作,使得上述导向部件55沿滑动导向件53的上下的导槽53a、53a在水平方向进退。
在上述导向部件55的前端上形成有嵌合并导引上述滚子51的导向槽56,该导向槽56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56a和与该第一导向槽56a连通的朝槽的深部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二导向槽56b构成,在上述第一导向槽56a的开放端部上形成有槽宽度向外侧扩大的倾斜面56c。
由上述滚子51、导向部件55及液压缸54构成作为上下变位机构的定位装置57。在送出送入车辆C的停车架3上和另一侧的停车架3上按一定间隔各设置二个这种定位装置57。在升降台6停于停车架3的侧面的状态下,使上述升降台6的四个角上的4个导向部件55…通过各液压缸54同步的伸长动作而伸出,随着该伸出动作,导向槽56的倾斜面56c的导向作用使上述滚子51与第一导向槽56a嵌合,如图7所示,把两滑动叉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变位到低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的位置上,进一步地,从该定位状态通过上述各液压缸54的同步伸长动作,使上述导向部件55伸出,滚子51与导向部件55的第二导向槽56b嵌合,把两滑动叉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变位到高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这样,沿上下方向在二个高度上定位升降台6。
下面,根据图7及图8说明车辆C在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A中入出库时的动作要领。
首先,在图7中,说明车辆C入库时的情况。从入出库口12进入车辆入出库空间13的入库车辆C驶入下降等待中的升降机5的升降台6上的空托板P上,为了准备出库,即,为了能够前进退出,通过车辆旋转装置17的旋转动作改变车辆C的方向后,如图7(a)所示,把上述升降台6升到入库的目标停车架3的侧面。在此状态下,滑动叉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位于停车架3(架轨3a)的车辆载置高度Lt的下方。此时,升降台6的四角上的四个导向部件55…后退以便于不影响停车架3一侧的滚子51。
接着,如图7(b)所示,通过使4台液压缸54同步地作伸长动作,使4个导向部件55…伸向两侧停车架3、3,滚子51经各导向部件55的第一导向槽56a,一下子与第二导向槽56b嵌合。因此,各滑动叉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高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在该状态下,升降台6由四个定位装置57从四个方位稳定地定位于水平状态。在嵌合的初始阶段,因为滚子51受导向部件55的倾斜面56c的导向,所以,能够使滚子51经第一导向槽56a顺利且可靠地与第二导向槽56b嵌合。
之后,如图7(c)所示,驱动电机48起动,使两滑动叉32、32伸长把入库车辆连同托板P一起送到停放空间2内。此时,因为滑动叉32如上所述的那样,位于停车架3上方的一定距离处,所以,防止了移送托板P时,与停车架3的相互干扰。因两滑动叉32、32与载车的托板P一起伸出,至升降台6上虽然会产生翻转力矩,但如上所述,由于从升降台6的四个方位用定位装置57定位升降台6,该翻转力矩由各定位装置57承受,从而防止了升降台6的倾倒。因此,能够稳定地在升降台6和停车架3之间移送入库车辆C。
然后,如图7(d)所示,各液压缸54的收缩动作使上述各导向部件55后退,各滚子51从各导向部件55的第二导向槽56b内退出而与第一导向槽56a嵌合,因此,各滑动叉32、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低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入库车辆C与托板P一起移送到停车架3上。由于利用定位装置57的定位动作,进行移送入库车辆C时的滑动叉32的上下方向复位,因此,不必使用另外的起重器等升降设备,能降低设备费用。
之后,如图7(e)所示,驱动电机48起动,收缩上述两滑动叉32、32后,如图7(f)所示,上述各导向部件55因各液压缸54的收缩动作而后退,各滚子51从导各槽56中脱出,在接着有入库车辆时,把升降台6下降至车辆入出库空间13的侧面,而在有出库车辆时,把升降台6上升到停放目标出库车辆C的停车架3的侧面。
另一方面,在车辆出库时,如图8所示,首先,把空升降台6上升到停放出库车辆C的停车架3的侧面。在该状态下,滑动叉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位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的下方。此时,如图8(a)所示,升降台6的四角上的各导向部件55后退以便于不干扰停车架3的滚子51。
接着,如图8(b)所示,使四台液压缸54同步地作伸长动作,使四个导向部件55伸向两侧的停车架3、3,滚子51与各导向部件55的第一导向槽56a嵌合。由此,升降台6被四个定位装置57从四个方位稳定地定位在水平状态,。在该嵌合的初始阶段,因为滚子51受导向槽56的倾斜面56c的导向,所以,滚子51顺利且可靠地与第一导向槽56a嵌合。
之后,如图8(c)所示,驱动电机48起动,使两滑动叉32、32伸长。此时,因为滑动叉32如上所述那样位于停车架3下方的一定距离处,所以,在移送托板P时与停车架3互不干扰。
然后,如图8(d)所示,各液压缸54的进一步伸长动作使上述各导向部件55也进一步伸出,各滚子51从各导向部件55的第一导向槽56a进入第二导向槽56b并与之嵌合。因此,各滑动叉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高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出库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移送到了滑动叉32上。此时,虽然因滑动梁32装载了出库车辆C而在升降台6上产生翻转力矩,但由于上述的升降台6从其四个方位用定位装置定位着,所以,该翻转力矩由各定位装置57承受,而防止了升降台6的倾倒,在升降台6和停车架3之间能够稳定地移送出库车辆C。
之后,如图8(e)所示,通过驱动电机48的驱动,使上述两滑动叉收缩,把出库车辆移送到升降台6上之后,如图8(f)所示,上述各导向部件55因各液压缸54的收缩动作而后退,各滚子51从导向槽56的第二导向槽56b经第一导向槽56a而脱出,把升降台下降到车辆入出库空间13的侧面,从入出库口12退出。在接着有出库车辆时,把升降台6上升到停放着待出库车辆C的停车架3的侧面,按上述动作要领将车辆C出库,而有车辆入库时,继续保持已下降的状态,装载车辆C,按照上述入库时的动作要领进行入库。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是在上述托板P和停车架3之间设置了防止托板从停车架3上落下的防托板落下装置60。该防托板落下装置60具有在利用滑动叉32从升降台6上将托板P移送到停车架3上时,限制上述停车架3上的托板P向上方移动的上方限制装置61;限制上述停车架3上的该托板P向移送方向(升降路侧及升降路相反侧)移动的移送方向限制装置62;和限制上述停车架3上的该托板P朝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另外,上述托板P具有使该托板P上的车辆C的车轮转动的左右一对车辙部分Pa、Pa,与各车辙部分Pa、Pa的左右外侧连接的、在托板P的左右两端向上方翘起的左右翘起部Pb、Pb和与上述各车辙的左右内侧连接的位于托板P的略中间部位的基本呈台形的中间台状部Pd。
如图2及图4所示,在托板P向停车架3的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从上向方向看,托板P的前后两端和各架轨3a相互重叠,上述上方限制装置61就设在该重叠部分上。具体地说,由从托板P的中间台状部Pd的前后两端向下方下垂的下垂部61a和从该下垂部61a的下端向上述架轨3a(内方)沿水平延伸的水平部61b形成L形截面,从架轨3a的支承面3b的上方看,上述水平部61b与架轨3a的支承面3b重叠,把托板P移送到架轨3a上时,水平部61b就插入该架轨3a的支承面3b的下方,从而防止了托板P的移送途中对架轨3a的影响。
上述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兼用上述各架轨3a的支承面3b和上述上方限制装置61的下垂部61a构成,通过架轨3a的支承面3b外端和上述下垂部61a的接触来限制已移送到上述各架轨3a上的托板P朝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上述移送方向限制装置62具有带肋状挡板64的第一限制装置62a和第二限制装置62b;其中,第一限制装置62a设在各停车架3a的略中间位置处,在托板P向停车架3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肋状档板64与兼作上述托板P的接合件的上方限制装置61的水平部61b的升降路相反侧端部接触,来限制托板P向升降路相反侧移动;第二限制装置62b设在各停车架3a的内侧,在托板P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为限制托板P向升降路侧移动,动作到与托板P接合的接合位置。在托板P的移送途中,解除与托板P的接合并动作到退避的退避位置。仍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限制装置62b具有板65b、施力弹簧65c、突起部65d、抵接部65e。板65b在各架轨3a的竖壁3c内面的托板P移送方向略中间位置,重心处通过轴65a可转动地支承在纵向略中间位置并沿托板移送方向延伸,施力弹簧65c连接在该板65b的一端(升降路一侧端部)和位于比该端更靠近升降路相反侧的架轨之间、使板65b的另一端(升降路相反侧端部)向上方突出于支承面3b,也就是说,弹簧C使板65b从退避位置动作到接合位置,突起部65d突设在上述板65b的另一端,在上述施力弹簧65c的弹力作用下与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的下表面接触、把板65b定位在接合位置上。抵接部65e设在板65b的另一端、在上述施力弹簧65c的弹力作用下在把板65b定位在接合位置上时可与托板P的中间台状部Pd的升降路相反侧倾斜面抵接。随着由上述各定位装置57引起的滑动叉32的上下变位动作,即,使滑动叉的车辆装载高程Lf位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上方位置及位于其下方位置的上下变位动作,板65b在退避位置和接合位置间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板65b的一端可滑动地伸入到中叉36外侧的中梁36a和底叉33外侧的底叉33a之间的容纳导向滚轮34、35的中梁36a的外侧部内。
下面,根据图5及图6说明随着移送托板P时的滑动叉32的上下变位动作的板65b的动作。在图中,因为省略了顶叉37,所以,把比顶叉37低的中叉36的上面作为车辆搭载高度Lf’,即使滑动叉32向上方变位,使该中叉36的车辆搭载高度Lf’仍位于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相同的高度处。
首先,说明在图5中的车辆C入出库时,托板P(载车的托板p或空托板P)移出停车架3的情况,因车辆要入出库,托板p装载在升降台6上而不是装载在停车架3上时,如图5(a)所示,板65b在施力弹簧65c的弹力作用下与设在架轨3a上的挡片66接触,并被保持在超过接合位置的位置上。
接着,如图5(b)所示,由滑动叉32把托板p从距停车架3上方一定高度的上方位置移送到停放空间2,在移送托板P时,使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与板65b的另一端上面滑动接触,直到成为板65b的一端下面与中梁36a的外侧部下边可滑动接触的状态,使板65b倒伏在退避位置。此时,在定位装置57作用下,各滑动叉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位于比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高的位置上,即,中叉36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位于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一致的位置上。
之后,如图5(c)所示,因中梁36a在滑动叉32作用下进一步伸长,使板65b的一端下面与中梁36a的外侧部下边滑动接触,把板65b定位在退避位置上,而把托板P一直移送到向停车架3的移送方向输送结束的位置上。
然后,如图5(d)所示,定位装置57使各滑动叉32向下方变位,因定位装置57作用,各滑动叉32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位于比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低的位置上,即,中叉36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位于比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低的位置上,使板65b的一端向下方转动,板65b的另一端的突起65d与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下面接触,把板65b定位在接合位置上。在该状态下,托板P向停车架3的移送结束。此时,板65b的另一端的接触部65e与托板P的中间台状部Pd的升降路相反侧倾斜面可接触地相对着,通过两者的接触限制托板P向升降路侧移动。
之后,如图5(e)所示,一边使板65b的一端下面与中梁36a的外侧部下边滑动接触,一边收缩滑动叉32,托板P的移送操作结束。在该状态下,在上述上方限制装置61的水平部61b和架轨3a之间的间隔范围内(见图1和图3),即使托板P因振动载荷,向上方移动,板65b在施力弹簧65c的弹力作用下直到与挡片66接触之前的期间内,随托板P的移动而移动,其突起部65d总是与上述车辙部分Pa下面接触。因为,即使托板P稍稍上浮,板65b的另一端的抵接部65e与上述中间台状部Pd的升降路相反侧倾斜面可接触地相对着,所以,托板P不能向升降路侧移动。
如上所述,因为板65b用轴65a可旋转地支承着,而且大致在重心位置支承着,所以,假如在施力弹簧65c脱开或断裂的非常时期,即使有振动载荷,板65b上不会有异常转动力,因此,板65b和托板P的接合不会脱开。
下面,根据图6,说明在车辆C入出库时从停车架3上拉出托板P的情况。在托板P载置在停车架3上时,如图6(a)所示,板65b被定位于其另一端的突起部65d与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下面接触的接合位置上,通过板65b另一端的抵接部65e与托板P的中间台状部Pd的升降路相反侧倾斜面的接触来限制托板P向升降路侧移动。
接着,如图6(b)所示,定位装置57使各滑动叉32向下方变位,使中叉36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位于比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低的位置上,在该状态下,滑动叉32伸长,使板65b的一端下面与中梁36a的外侧部下边滑动接触。
之后,如图6(c)所示,定位装置57使各滑动叉32向上方变位,使中叉36的车辆搭载高度Lf’位于与停车架3的车辆载置高度Lt一致的位置上,使板65b的一端向上转动,板65的另一端的突起部65d与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的下面分离,把板65b定位在退避位置上。在此状态下,托板P转载在滑动叉32上。
然后,如图6(d)所示,通过一边使板65b的一端下面与中梁36a的外侧部下边滑动接触,一边收缩滑动叉32,板65b的一端下面从中梁36a的外侧部下边退出而落下,板65b的一端在施力弹簧65c的作用下向下转动,板65b的另一端与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下面接触。在该状态下,板65b被定位在不限制托板P向升降路4一侧移动的退避位置上。此时,顶叉37的拉入(收缩)速度大体上倍速于中叉36的拉入速度,在一端下面从中梁36a的外侧部下边退出并落下时,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下面位于板65b的另一端上方,在一端下面从中梁36a的外侧部下边退出并落下时,板65b不处于接合位置上。
其后,如图6(e)所示,通过收缩滑动叉32,把转载在滑动叉32上的托板P移出,从而结束了托板P的移出操作。通过移出托板P,解除了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下面和板65d的另一端的接触,板65b与停车架3a的挡片66接触,并被保持在超过接合位置的位置上。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因为,在从升降台6移送到停车架3上后的托板P被上方限定装置61限制了向上方的移动,被移送方向限制装置62限制了向移送方向的移动,又被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限制了向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所以,在托板P上作用水平方向的振动载荷等时,由移送方向限制装置62及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限制了停车架3上的托板P的水平移动,能够防止水平方向载荷作用时托板P落下,而在托板P上作用上下方向的振动载荷时,由上方限制装置61限制停车架3上的托板P向上移动,能够确实地防止托板P从停车架3上上弹,即使因下陷型地震而引起的巨大的上下方向的振动载荷作用,也能够可靠地限制托板P在停车架3上的上下跳动,防止了上下方向的载荷作用时该托板P落下。而且,因由上方限制装置61限制托板P向上跳动,在限制停车架3上的朝水平方向(移送方向及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即使降低接合方向(上下方向)的所需高度,也足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接合解除,因此,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移送方向限制装置62及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的限制部分的上下高度被压低,即使减少定位装置57在托板P移送时产生的滑动叉32的上下变位量,也能够确实地避免与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的限制部分干扰,可以缩短上下停车架3、3之间的配设间距,降低升降式立体停车设备A的整体高度。特别是,即使于托板P稍许上下跳动,上述实施例的移送方向限制装置62也跟随其跳动,维持板65b的抵接部65e与托板P的升降路相反侧的车辙部分Pa的接合,即使上方限制装置61有少许限制余量(间隙),对托板P的防落下功能也不会有任何破坏。
上述上方限制装置61因为设在托板P移送完毕时从上下方向看,与托板及架轨3a重叠的位置上,所以,在托板P上作用上下方向的振动载荷时,使上方限制装置61与架轨3a接触等,便很容易地限制托板P向上方跳动,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构成上方限制装置61。再者,上方限制装置61因为被设在从托板P的移送方向看能避免与托板P及架轨3a重叠的架轨3a的竖壁3c外侧处,所以,在移送托板P时,上方限制装置61与架轨3a不干扰,能够顺利地移送托板P。还有,上方限制装置61因为被设在从架轨3a的支承面3b的上方看,下垂部61a下端的水平部分61b和架轨3a的支承面3b重叠的位置上,所以,上方限制装置61是具有下垂部61a和水平部部分61b的简单结构,不必为限制托板P向上方跳动而采用助动器或施力装置使上方限制装置可动,仅设上方限制装置61,可以降低成本。
因为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是这样构成的:在托板P向停车架3移送结束位置上,通过各停车架3a和下垂部61a的接触,来限制托板P向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所以,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兼用上方限制装置61的下垂部61b,在设置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时,不必设其它部件,因仅设置正交方向限制装置63,所以,实现价格的低廉化。
而且,在托板P向停车架3的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通过使托板P的水平部61b与停车架3的第一限制装置62a的阻挡部件64接触,限制了托板P向升降路相反侧的移动。在托板P移送到停车架3上之后的位置上,从退避位置动作到接合位置的第二限制装置62b的板65b的另一端与该托板P的中间台状部Pd的接合,限制了托板部向升降路侧移动。在此情况下,因为第二限制装置62b随着由各定位装置57引起的滑动叉32的上下变位动作分别在向停车架3移送的途中动作到退避位置,在向停车架3移送结束后的位置上动作到接合位置,所以,在移送托板P时,确实地防止了第二限制装置62b与托板P的接合,能够顺利地移送托板P,在托板P移送结束位置上,能够可靠地保证与托板P的接合,能与第一限制装置62a限制托板P向升降路侧的移动相结合,能够确实地限制托板P向移送方向的移动。而且,因第二限制装置62b随滑动叉32的上下变位动作而动作,所以,不必另外设置助动器或施力装置来使第二限制装置62b在二个位置之间动作,因仅设第二限制装置62b,所以,能够降低成本。因为,上方限制装置61的水平部61b兼作为与第一限制装置62a的阻挡部件64接触的托板P的接合件,所以,不必另外设置接合件,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包括其它各种变形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使上方限制装置61的水平部61b与移送方向限制装置62的阻挡部件64接触而构成第一限制装置,不过,也可以另外在托板P的两端上设与移送方向限制装置的阻挡部件接触的接合件。
如上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因为在从升降台向停车架移送托板结束后的位置上,由上方限制装置限制了托板的向上方的跳动,由移送方向限制装置限制了托板向移送方向的移动,又由正交方向限制装置限制了托板向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所以,除了由移送方向限制装置和正交方向限制装置能够防止来自水平方向的载荷作用时该托板的落下,还能够用上方限制装置在来自上下方向的载荷作用时确实地防止托板的弹起,而且在下陷型地震引起极大的上下方向的振动载荷作用时,也能够确实把托板限制于停车架上,能防止来自上下方向的载荷作用时托板落下。而且,通过设置上方限制装置,能够降低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的限制部分的上下高度,通过减少由上下变位装置产生的滑动叉的上下变位量,能够缩短上下停车架之间的间距,降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整体高度。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因为上方限制装置是这样地设在托板和停车架之间的,即,从托板的移送方向看,与托板和停车架不重叠,而且,在托板移送结束位置上,从上下方向看,与托板及停车架重叠,所以,容易限制托板向上方的跳动,能够简化上方限制装置的结构,能够顺利地移送托板。
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因为使托板两端的下垂部下端的水平部在移送托板时从下方与架轨的支承面重叠,所以,用下垂部和水平部的固定式简单结构构成上方限制装置,不需助动器或施力装置等,使上方限制装置成本低廉。
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因为通过各架轨和下垂部的接触来构成限制托板向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正交方向限制装置,所以,通过兼用上方限制装置的下垂部,能够降低正交方向限制装置的成本。
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因为用第一限制装置限制托板朝移送方向的移动,使第二限制装置随由上下变位装置引起的滑动叉的上下变位动作,在顺利地进行托板移送的退避位置和与托板接合的接合位置间动作,所以,不需要使第二限制装置动作的助动器或施力装置,能够降低第二限制装置的成本。
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因为上方限制装置的水平部兼作为托板的接合件,所以,不必另设接合件,可以减少部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