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棋 本发明属于一种棋,与象棋、围棋、军棋等同属于棋类,属于生活日用品领域。由于四方棋的攻防招式与中国武术(散打)非常相象,再加上四方棋的胜负裁定与拳击,摔跤,柔道等搏击运动的胜负裁定非常相似,所以四方棋又称为“搏击棋”,在本说明书中,“四方棋”和“搏击棋”的含意是一样的。
据申请人所知,目前还没有与本申请相类似的技术。
制作一种全新的四方棋,并使之在大众中广泛推广和普及,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的、有趣的、可以锻炼智力的娱乐活动,以配合国家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本发明的优点以及推广普及四方棋的积极效果
四方棋的优点:
①规则少。
四方棋不象围棋、象棋等有许多规则,它的规则极少,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行棋规则。
②易懂易下,容易在群众中推广和普及。
四方棋的关键在于掌握其计分方法,只要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解计分方法,就可进行对弈,所以极容易在群众中推广和普及。
③四方棋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变化无穷而又深奥莫测的内容。
四方棋初看起来有些简单,但接触过它的人一定会发现,四方棋就象其别名“搏击棋”一样,从一开盘到结束,就象一对武林高手在对打,那种一开棋双方便进行惊心动魄的绞杀的激烈场面非常具有吸引力,而那些深奥莫测又变化无穷的着法又具有独特地魅力。
④可自动计步、计谱。
四方棋的棋子的一面(副面)有数码,采用“计步着法”时,这些数码棋子可以起到计步的作用,对弈结束时,整盘棋的棋谱一目了然。
推广普及数码棋的积极效果:
我国政府正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身应该包括身体锻炼和智力锻炼,四方棋的发明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种健康的、有趣的娱乐活动,从这一点上说,本发明对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包括四方棋的实物设计和四方棋的对弈说明二大部分。
一、四方棋的实物设计:
分棋子、棋盘、棋盒三部分。
1.棋子。
四方棋的棋子分为“黑子”和“白子”二种,每一种为128枚,它们除了物理规格相同外,其作用也等同。在对弈过程中,所用的棋子数视双方搏杀的激烈程度而定,但每一方最多只能用128枚。
棋子为矮园柱体(高度小于底园的直径),无数码的一面称为正面,有数码的一面称为副面,正面和副面的距离是该园柱体的高,实际上就是棋子的厚度。
黑子的正面、副面、柱面(侧面)颜色为黑色,副面有编号为1~128的数码,数码的颜色为白色,即黑底白字。
白子的正面、副面、柱面(侧面)颜色为白色,副面有编号为1~128的数码,数码的颜色为黑色,即白底黑字。
棋子的正面用于普通着法,落子时,正面朝天,有数码的副面贴在棋盘上;棋子的副面用于计步着法,落子时,有数码的副面朝天,没有数码的正面贴在棋盘上。在计步着法中,棋子中的数码具有自动计步和计谱的作用。
棋子的物理外形和尺寸见《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本说明书中《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部分。
2.棋盘。
四方棋的棋盘由16条横线和16条纵线交织而成,其中横线称为“排”,纵线称为“列”,排和列分别用十六进制数1、2、3、4、5、6、7、8、9、A、B、C、D、E、F、0(0表示进位)标记,分别称为1排、2排......F排、0排和1列、2列......F列、0列。
棋盘四周边线简称为“边”,边是特殊的排和列,边附近的区域称为“边缘”,边缘是一个大概范围。
边与边的连接点称为“角”,角是一个特殊的点,角附近的区域称为“角部”,角部也是一个大概的范围。
排与列的交叉处或连接处称为“点”,四方棋共有16×16=256个点。
点是四方棋落子的地方。
棋盘中央的四个小黑点统称为“中心点”,它们的据中度是一样的,四个中心点的作用有二:一是起到标示棋盘中心的作用;二是这四个中心点构成的图形就是四方棋最高级别的棋形——四方形棋。
由四个中心点构成的那个小地方叫“四方台”,一般来说双方的搏击从四方台或四方台附近开始。
棋盘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用排和列作坐标标定其位置,坐标值由二位十六进制数组成,第一位表示排,第二位表示列。例如:四个中心点的坐标值分别是88;89;98和99,用坐标值可以确定落子的实际位置。
棋盘的样式及尺寸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和本说明书的《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部分。
3.棋盒。
棋盒由下半部和上半部组成,二者用合页连接,上半部起到盒盖的作用,也可以在盒盖内侧画上棋盘,供对弈用。盒盖的平面尺寸与盒座相同,厚度可适当灵活。
盒座内每一方有128个小格,每一小格都编有一个从1~128的号码。见图3.。
盒座内每一小格放一枚棋子。
对于普通着法,正面朝天时棋子可不分编号随意存放。见图4.。
对于计步着法,有数码的棋子副面必须朝天,这时,棋子的号码与盒座内小格的号码应一一对应。见图5.。
棋盒的主要作用是装棋子,也可以把盒盖的内面画上棋盘供对弈用,对于普通着法,棋盒可有可无,对于计步着法,棋盒是必需的。
棋盒(下半部)样式和尺寸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和本说明书的《附图图面说明》的图3.部分。
四方棋的棋子、棋盘、棋盒都分为标准型和非标准型,采用标准尺寸制作的称为标准型,用非标准尺寸制作(或因地制宜临时制作)的属于非标准型,非标准型的四方棋虽然也可对弈,但正式比赛场合应使用标准型棋。
标准型棋又分为小棋和大棋二种,大棋尺寸与小棋尺寸比是4∶3,小棋的优点是便于携带,大棋的优点是便于对弈,各有长处。对于大棋也可不制作棋盒,但这样一来,只能采用普通着法了。
二、四方棋的对弈说明:
包括基本规则、计分说明、胜负裁定、常用术语及重要棋形说明四部分。
1.基本规则。
基本规则是指技术上的规则,一些道德上、行政上的规定如悔棋、干扰对方、比赛迟到等等不在此说明。
四方棋的着法分为普通着法和计步着法。基本规则如下:
(1).四方棋供二人对弈,一方执黑子,一方执白子。
(2).普通着法使用棋子的正面;计步着法使用有数码的副面,顺序是从1号子开始逐一递增,至128号子结束。
每一方最多可下128手,下完128手的棋称为“满盘”或“满棋”。
(3).执黑子的一方为先手方首先落子,执白子的一方为后手方紧接着落子,双方你来我往直至对弈结束。
(4).棋子落在棋盘的点上(落定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移动),双方分别抢占棋盘上的有利点,对弈结束后,根据计分方法分出胜负(或和棋)。
(5).一方弈出四方形棋时即视为获胜而中止对弈,如果双方直至结束都没能弈出四方形棋,则用排列分或连接分分出胜负。
(6).在对弈过程中,当一方感到自己的劣势已经无法挽回时,可以主动提出停止对弈,这时应判对方为胜方,己方为负方,这种情形称为“中盘认负”。
2.计分说明。
在了解计分规则之前,必须了解以下四种棋子组合:
孤子:
孤子是指那些在排上和列上前后左右与己方棋子失去联系的单个棋子,简单地说就是前后左右被对方隔断的棋子。互相隔断的棋子也属于孤子。见附图中的图6.。
连接子:
在排上或列上前后左右与己方一个以上棋子有联系的棋子,实际上就是除了孤子以外的棋子。见附图中的图7.。
排列子:
在排上或列上,三个以上连成一线的棋子叫排列子,这种棋形称为排列棋。其中三个棋子连成的称为三排列;四个棋子连成的称为四排列;五个棋子连成的称为五排列;六个棋子连成的称为六排列;依次类推。见附图中的图8.。
排列子是一种特殊连接子,参加连接分的计算。
四方形棋:
一方的四枚棋子构成了一个四方形,这种棋形称为四方形棋。见附图中的图9.。
各种组合的计分方法:
(1).四方形棋:
在四方棋(搏击棋)中,四方形棋是最重要的棋形,如果有一方弈出四方形棋时对弈便结束,形成四方形棋的一方获胜。四方形棋只判胜负,不计分。
所以在对弈中,必须努力促进己方四方形棋的形成和严防对方四方形棋的形成。
(2).排列棋的计分方法:
三排列的分值是3,n个三排列的分数是:n×3;
四排列的分值是4,n个四排列的分数是:n×4;
五排列的分值是5,n个五排列的分数是:n×5;
六排列的分值是6,n个六排列的分数是:n×6;
其它依次类推。
排列棋的总分=三排列分数+四排列分数+五排列分数+六排列分数+……
排列棋是四方棋(搏击棋)中第二重要的棋形,在没有四方形棋形成的情况下,就要以排列棋分数的高低决出胜负。
(3).连接分的计分方法:
连接分的计分比较简单,计分公式如下:
连接分=128-孤子数
连接棋是搏击棋中最普通的棋形,大多数的对局用排列分就可以决出胜负,一般情况下无需用连接分决出胜负,只有在排列分不能决出胜负时才用连接分裁定。
计分注意事项:
①已经参加过一次排列组合的棋子不能再参加其它排列组合,也不能重复参加其它排列分的计算。
②对于有二种以上的计分方式时,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选择一种最高分的计分。
③孤子不计分,其作用是破坏对方得分。
3.胜负裁定。
对弈结束后进行胜负裁定。裁定顺序是:首先用四方形棋裁定,没有出现四方形棋再用排列分裁定,排列分也无法分出胜负时最后用连接分裁定。
(1).如果出现四方形棋,弈成四方形棋的一方为胜方,另一方为负方。
(2).如果没有出现四方形棋,则比较双方的排列分,排列分高者为胜方,排列分低者为负方。
(3).如果排列分也无法决出胜负,则比较双方的连接分,连接分高者为胜方,连接分低者为负方。
(4).如果连接分还是无法决出胜负,则判双方为和棋。
(5).在对弈过程中,如果有一方中盘认负,则判另一方为胜方。
(6).违规、违例、违纪、异权等行为的处罚属于行政处罚,不属本裁定范围。
4.常用术语和重要棋形说明。
常用术语:
(1).站台——黑棋第一步落子在中间的四方台上。动词。
(2).站位——黑棋第一步落子在四方台以外的点上。动词。
(3).连环——四方棋的一种棋形或一种着法,即己方二子相连,也简称“连”。
(4).挂角——四方棋的一种棋形或一种着法,即己方二子在“口”字对角上,简称“挂”。
(5).跟——与对方棋子贴身落子。
(6).对——在对方棋子的对角落子。
(7).冲——以己方棋子为基础,以连接的方式向开阔地域前进。
(8).拦——阻止对方向前“冲”的着法。
(9).封——对方“冲”,己方“拦”住了一头,对方又在另一头“冲”,己方又在另一头“拦”。
(10).跳——四方棋的一种棋形或一种着法,以己方棋子为基础,在排或列上隔一至二个位置向开阔地域前进。
(11).断——对方“跳”时,在空位上落子,阻止其形成排列棋。
(12).挡——阻止对方连“跳”的着法。
(13).隔——以对方棋子为基础,在排上或列上隔一个位置落子。
(14).补——“跳”以后,对方不“断”,己方填一手形成排列棋。
(15).飞——四方棋的一种棋形或一种着法,以己方棋子为基础,落子在“日”字的对角上。
(16).离——以对方棋子为基础,落子在“日”字的对角上。
(17).点——方形成“单刃剑”时,另一方落子在中间防止“双叫”的着法。
(18).压——方形成“单刃剑”时,另一方落子在两端防止“双叫”的着法。
(19).打——方形成“双连环”时,另一方阻止其形成“五子连环”的着法。
(20).叫杀——差一步就形成四方形棋的棋形称为“叫杀”,简称“叫”。
(21).双叫——走一步形成两个“叫”。双叫棋是绝杀,因为对方无法全应。
(22).应——当一方叫杀后,另一方采用阻止其成杀的着法。
(23).杀——当一方叫杀后,另一方不应或无法全应,叫杀方形成了四方形棋,双方结束战斗。
重要棋形:
二子棋形:
(1).连环。最重要的棋形,由连环演变的三子棋形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0.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0.部分。
(2).挂角。常用棋形,由挂角演变的三子棋形都具有比较强的杀伤力。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1.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1.部分。
(3).跳。常见棋形,“跳”是常用的战术,暗藏杀机。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2.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2.部分。
(4).飞。初看起来,“飞”比较松散,但具有后方支援作用。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3.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3.部分。
三子棋形:
剑形:
剑形的布子特点是三个棋子都在同一排(或列)上,形状象一把剑。剑形是常见的棋形,具有比较强的威慑力。
(5).单刃剑——一侧已有对方棋子的三子排列,是一种杀伤力较强的棋形。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4.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4.部分。
(6).双刃剑——一种两侧无对方棋子影响的三子排列。双刃剑是绝杀,必须严加防范。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5.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5.部分。
(7).短剑——在排或列上,二子连环后再跳一位的棋形,是杀伤力较强的棋形。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6.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6.部分。
(8).长剑——在排或列上,二子连环后再跳二位的棋形。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7.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7.部分。
刀形:
刀形的布子特点是有二子连环,另有一子在附近配合。刀形是最常用棋形之一,不论是刀形本身,还是其演变形,都有很好的隐蔽性和极强的杀伤力。
(9).三角刀——“叫杀”棋形。如果周边无对方棋子影响,三角刀是绝杀,必须严加防范。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8.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8.部分。
(10).短刀——三角刀的姐妹棋。具有极强的杀伤力,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双叫”。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9.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19.部分。
(11).立刀——与短刀相似的姐妹棋。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0.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0.部分。
(12).大刀——与立刀相似的姐妹棋。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1.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1.部分。
(13).长刀——与立刀相似的姐妹棋。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2.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2.部分。
枪形:
枪形的布子特点是三子构成等腰三角形,底边二子相隔一位同在一排(列)上,整个棋形就象一把枪头,是常用的棋形之一。枪形暗藏杀机,需对应得当。
(14).短枪——矮的枪形,如不注意,就形成“双叫”。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3.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3.部分。
(15).长枪——高的枪形,威慑力较强,对应需正确。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4.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4.部分。
棍形:
棍形的布子特点是三子不连环,但又相互配合。棍形的威慑力不及其它棋形,是一种攻防兼备的棋形。
(16).直棍——三子同在一排(列)上。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5.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5.部分。
(17).短棍——三子在对角上成一线。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6.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6.部分。
(18).角棍——短棍的端子平移一步,前二子在“口”角上,后二子在“日”角上。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7.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7.部分。
(19).斜棍——角棍的姐妹棋。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8.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8.部分。
(20).曲棍——角棍的姐妹棋。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9.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29.部分。
(21).折棍——三子构成九十度角。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0.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30.部分。
飞镖:
(22).飞镖——三子都不在同一排(列)的具有联系的等腰三角形。飞镖暗藏绝杀,对方需对应得当。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1.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31.部分。
四子棋形:
双连环:
(23).双连环——两个在排上和列上准备连接的连环棋形。双连环可以演变成五子连环,暗藏绝杀棋形,需正确应对。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2.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32.部分。
五子棋形:
五子连环:
(24).五子连环——一种排上和列上三子排列(单刃剑或双刃剑)的连接。五子连环暗藏绝杀,需提前预防。
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3.及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中的图33.部分。
附图图面说明
单位:mm
图1.棋子。
每一方共有棋子128枚,正面(普通面)供普通着法使用,副面(数码面)供计步着法使用。
分小棋和大棋二种。
小棋: 大棋:
直径:13.5 直径:18
厚度:4.5 厚度:6
图与实物线比例大约1∶1.5 图与实物线比例大约1∶2
图2.棋盘。
棋盘共有16排和16列256个点。
分小棋和大棋二种。
小棋: 大棋:
棋盘规格:225×225 棋盘规格:300×300
其中: 其中:
排间距离:15 排间距离:20
列间距离:15 列间距离:20
图与实物线比例大约1∶1.5 图与实物线比例大约1∶2
图3.四方棋盒子图(下半部)。
小格内的数码表示计步着法时存放同号码的棋子。
分小棋和大棋二种。
小棋: 大棋:
棋盒规格:312×265.5 棋盒规格:416×354
其中: 其中:
小格内空:15×15 小格内空:20×20
隔墙宽度:1.5 隔墙宽度:2
隔墙净高:3 隔墙净高:4.5
四边净高:4.5 四边净高:6
图与实物线比例大约1∶1.5 图与实物线比例大约1∶2
图4.棋盒装子(普通)示意图。
本图是图3用正面装子后的示意图,适合于普通着法。
棋盒规格与图3相同;棋子规格见图1图面说明。
图5.棋盒装子(计步)示意图。
本图是图3用副面装子后的示意图,适合于计步着法。
棋盒规格与图3相同;棋子规格见图1图面说明。
图6.孤子示意图。
(1)图中的黑子被白子包围,在排上和列上与己方棋子无法联系,处于孤立状态,这种棋子属于孤子。
(2)图中间的黑子和白子处于孤立状态,这种相互隔断的棋子也属于孤子。
(3)图中角上和边上处于孤立状态的子也是孤子。
图7.连接子示意图。
(1)图中的黑子在排上已经连接,属于连接子。
(2)图中的黑子在排和列上都已连接,也是连接子。
(3)图中的黑子属于多子连接。
图8.排列子示意图。
(1)图中的黑子属于三排列。
(2)图中的黑子属于四排列。
(3)黑子也是排列子,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种棋形属于一个横向三排列和一个纵向的三排列。
排列子是一种特殊的连接子。
图9.四方形棋示意图。
(1)黑子准备形成四方形棋的情形,黑棋的这种情况称“叫杀”,也简称“叫”。
(2)黑棋“叫”,白棋不理会,黑棋就可下出四方形棋,这种情形称“成杀”,简称“杀”,成杀后便结束战斗。
(3)除非无可奈何,白棋是不会让黑棋成杀的,这是白棋下出的棋形,这种情况称为“应”。
图10.四方棋棋形——连环。
(1)图中黑子形成了排连环。
(2)图中黑子形成了列连环。
(3)图中“×”处是黑子连环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11.四方棋棋形——挂角。
(1)图和(2)图中白子形成挂角棋形。
(3)图中“×”处是白子挂角后的关键点,黑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12.四方棋棋形——跳。
(1)图是黑子在排上跳一步。
(2)图是黑子在列上跳二步。
(3)图中“×”处是黑子在排上跳一步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13.四方棋棋形——飞。
(1)图是黑子在纵向上飞。
(2)图是黑子在横向上飞。
(3)图中“×”处是黑子横向飞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14.四方棋棋形——单刃剑。
(1)图是黑子在排上形成的单刃剑棋形。
(2)图是黑子在列上形成的单刃剑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单刃剑棋形后时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15.四方棋棋形——双刃剑。
(1)图是黑子在排上形成的双刃剑棋形。
(2)图是黑子在列上形成的双刃剑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双刃剑棋形后的绝杀点,白子无法两面对应,所以在对弈中必须严防对方弈成双刃剑棋形。
图16.四方棋棋形——短剑。
(1)图是黑子在排上形成的短剑棋形。
(2)图是黑子在列上形成的短剑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短剑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17.四方棋棋形——长剑。
(1)图是黑子在排上形成的长剑棋形。
(2)图是黑子在列上形成的长剑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长剑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18.四方棋棋形——三角刀。
(1)图是黑子形成的三角刀棋形,由于白子前二步对应有误,实际上黑棋已成绝杀。
(2)图是黑子形成的三角刀棋形,“×”处是关键点。
(3)图是(1)图的演变过程:白1占“?”处;黑1 ;白2;黑2形成双叫棋,绝杀。
图19.四方棋棋形——短刀。
(1)图是黑子在横向上形成的短刀棋形。
(2)图是黑子在纵向上形成的短刀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短刀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0.四方棋棋形——立刀。
(1)图是黑子在横向上形成的立刀棋形。
(2)图是黑子在纵向上形成的立刀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立刀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1.四方棋棋形——大刀。
(1)图是黑子在横向上形成的大刀棋形。
(2)图是黑子在纵向上形成的大刀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大刀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2.四方棋棋形——长刀。
(1)图是黑子在横向上形成的长刀棋形。
(2)图是黑子在纵向上形成的长刀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长刀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3.四方棋棋形——短枪。
(1)图是黑子在纵向上形成的短枪棋形。
(2)图是黑子在横向上形成的短枪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短枪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4.四方棋棋形——长枪。
(1)图是黑子在纵向上形成的长枪棋形。
(2)图是黑子在横向上形成的长枪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长枪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5.四方棋棋形——直棍。
(1)图是黑子在排上形成的直棍棋形。
(2)图是黑子在列上形成的直棍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直棍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6.四方棋棋形——短棍。
(1)图和(2)图是黑子形成的短棍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短棍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7.四方棋棋形——角棍。
(1)图和(2)图是黑子形成的角棍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角棍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8.四方棋棋形——斜棍。
(1)图是黑子在横向上形成的斜棍棋形。
(2)图是黑子在纵向上形成的斜棍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斜棍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29.四方棋棋形——曲棍。
(1)图是黑子在横向上形成的曲棍棋形。
(2)图是黑子在纵向上形成的曲棍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曲棍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30.四方棋棋形——折棍。
(1)图和(2)图是黑子形成的折棍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折棍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31.四方棋棋形——飞镖。
(1)图和(2)图是黑子形成的飞镖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飞镖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32.四方棋棋形——双连环。
(1)图和(2)图是黑子形成的双连环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双连环棋形后时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图33.四方棋棋形——五子连环。
(1)图和(2)图是黑子形成的五子连环棋形。
(3)图中“×”处是黑子形成五子连环棋形后的关键点,白子必须认真对应。
实现本发明的最好方式
本发明很容易实现,普通的棋类生产厂家只需要进行生产工艺的小改动就可生产四方棋(搏击棋),一般的工艺厂、玩具厂和一般人进行小规模投资也可生产。
生产四方棋可用以下原材料和方法:
棋子:可用塑料、金属等压模;陶瓷煅烧;木材雕刻等等。
棋盘:可用塑料、纸等印刷;木板雕刻等等。也可刻(或印)在棋盒盖内侧。
棋盒:标准装可用塑料压模或木板组装,普通装也可用一般的硬纸盒。
对弈说明书:可浓缩成一页印在一张纸上,也可印在棋盘的两边或棋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