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680040917.8
2006.10.17
CN101300439A
2008.11.05
授权
有权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16H 55/3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三电有限公司变更后:三电控股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群马县伊势崎市寿町20番地变更后:日本群马县伊势崎市寿町20番地|||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F16H55/36
三电有限公司
山口知己; 吉田元昭; 一之濑启一; 小泽笃史
日本群马县
2005.11.4 JP 320877/2005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温大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必增大延伸部的厚度便能充分获得螺纹孔的轴向长度的带轮。本发明的带轮在固定于带轮主体(10)上的平板状部件(20)上设置有各螺纹孔(20c)。因此,不需要在带轮主体(10)上设置螺纹孔,所以不增加延伸部(12)的厚度,便可充分地获得各螺纹孔(20c)的轴向长度。即,可实现由延伸部(12)的变薄带来的轻量化及轻量化带来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1. 一种带轮,利用卷挂在外周面上的动力传递用带而旋转,其特征在于,具有带轮主体(10)和螺纹部件,所述带轮主体(10)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部(11),卷挂前述动力传递用带;延伸部(12),设置成从外周部(11)的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圆筒状的内周部(13),设置成从延伸部(12)的内周面侧沿着轴向延伸;轴承(14),可旋转地支承内周部(13);多个贯通孔(12a),在延伸部(12)上沿着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且分别沿轴向贯通延伸部(12);所述螺纹部件固定在带轮主体(10)上,在与带轮主体(10)的各螺纹孔(12a)对应的各位置上,具有沿带轮主体(10)的轴向延伸的螺纹孔(20c)。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其特征在于,前述螺纹部件是平板状部件(20),平板状部件(20)具有:翻边部(20b),分别配置在与带轮主体(10)的各贯通孔(12a)对应的位置上,且被设置成沿带轮主体(10)的轴向延伸;和多个螺纹孔(20c),分别设置在翻边部(20b)上。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轮,其特征在于,前述螺纹部件通过紧固部件(30)被固定在带轮主体(10)的延伸部(12)上。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其特征在于,前述螺纹部件是通过熔接分别固定在与带轮主体(40)的各贯通孔(42a)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螺母(50)。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各螺母(50)通过凸焊被固定在带轮主体(40)上。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各螺母(50)是熔接螺母。
带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安装在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压缩机中、且利用卷挂在外周面上的动力传递用带而旋转的带轮。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的带轮如图8所示,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部101,卷挂动力传递用带;延伸部102,设置成从外周部101的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圆筒状的内周部103,设置成从延伸部102的内周面侧沿着轴向延伸;多个螺纹孔102a,沿带轮的轴向贯通延伸部102;轴承104,将内周部103可旋转地支承到从动机器110上。各螺纹孔102a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通过分别螺纹接合在各螺纹孔102a中的多个螺栓105,将动力传递板106固定到延伸部102上。动力传递板106经由轮毂107连接在从动机器110的从动轴111上。即,从带传递来的动力被传递到动力传递板106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21619号公报 但是,前述带轮中,是通过各螺栓105向各螺纹孔102a的螺纹接合,将动力传递板106固定到延伸部102上。因此,为了利用各螺栓105将动力传递板106可靠地固定,需要使各螺纹孔102a的轴向长度足够长。即,需要有厚度与各螺纹孔102a的轴向长度对应的延伸部102。因此,带轮的轻量化及轻量化带来的制造成本降低都难以实现。此外,在对延伸部102进行切削加工以使各螺纹孔102以外的部分变薄的情况下,可确保各螺纹孔102a的轴向长度,且能实现轻量化。但是,进行切削加工相应地会使制造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增加延伸部厚度的情况下充分获得螺纹孔的轴向长度的带轮。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带轮利用卷挂在外周面上的动力传递用带而旋转,其中,具有带轮主体和螺纹部件,所述带轮主体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部,卷挂前述动力传递用带;延伸部,设置成从外周部的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圆筒状的内周部,设置成从延伸部的内周面侧沿着轴向延伸;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内周部;多个贯通孔,在延伸部上沿着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且分别沿轴向贯通延伸部;所述螺纹部件固定在带轮主体上,在与带轮主体的各螺纹孔对应的各位置上,具有沿带轮主体的轴向延伸的螺纹孔。 由此,螺纹孔设置在固定于带轮主体上的螺纹部件上,所以不需要在带轮主体上设置螺纹孔。即,不需要增加延伸部的厚度便可充分获得螺纹孔的轴向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带轮,不需要增加延伸部的厚度便可充分获得螺纹孔的轴向长度。因此,可实现由延伸部的变薄带来的轻量化及轻量化带来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的前述目的和这以外的目的、特征、优点通过以下的说明和附图将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带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方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方向视图。 图4是表示带轮的组装方法的侧剖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带轮的侧剖视图。 图6是图5的C方向视图。 图7是图5的D方向视图。 图8是具有现有的带轮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轮主体,11外周部,12延伸部,12a贯通孔,12b安装孔,13内周部,14轴承,20平板状部件,20a贯通孔,20b翻边部,20c螺纹孔,20d安装孔,30铆钉,40带轮主体,41外周部,42延伸部,42a贯通孔,43内周部,44轴承,50螺母,50a突起,50b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带轮的侧剖视图,图2是图1的A方向视图,图3是图1的B方向视图,图4是表示带轮的组装方法的侧剖视图。 第1实施方式的带轮具有带轮主体10、和固定在延伸部12上的平板状部件20,所述带轮主体10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部11,在外周面上卷挂未图示的动力传递用带;延伸部12,设置成从外周部11的轴向一端侧的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圆筒状的内周部13,设置成从延伸部12的内周面侧沿着轴向延伸;轴承14,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内周部13的内周面。 在外周部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带槽11a,该带槽11a形成为沿着周向延伸。 在延伸部12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2a,各贯通孔12a沿着轴向贯通延伸部12。此外,各贯通孔12a沿着周向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在延伸部1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2b,各安装孔12b沿着轴向贯通延伸部12。此外,各安装孔12b沿着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各贯通孔12a和各安装孔12b沿周向相互交替配置。 在内周部13的轴向一端侧,设置有抵接部13a,抵接部13a沿轴向抵接在轴承14的轴向一端面上。在内周部13的轴向另一端侧设置有多个铆接部13b,各铆接部13b沿轴向抵接在轴承14的轴向另一端面上。各铆接部13b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 平板状部件20是通过对冷轧钢板或热轧钢板等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形的,被成形为圆板状。在平板状部件20的径向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孔20a。贯通孔20a沿带轮主体10的轴向贯通平板状部件20,贯通孔20a的内径比带轮主体10的内周部13的外径稍大。在平板状部件20上设置有多个翻边部20b。各翻边部20b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各翻边部20b配置在与带轮主体10的各贯通孔12a对应的各位置上。通过在平板状部件20上设置多个预制孔,并且进行将各预制孔的附近向带轮主体10的轴向翻起的翻边加工,而成形各翻边部20b。此外,在各翻边部20b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孔20c。在平板状部件2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0d。各安装孔20d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各安装孔20d沿带轮主体10的轴向贯通平板状部件20。此外,各安装孔20d配置在与带轮主体10的各安装孔12d对应的各位置上。平板状部件20被多个铆钉30固定在带轮主体10的延伸部12上(参照图4)。各铆钉30被插入到各安装孔12b、20d中而沿轴向进行铆接。各铆钉30相当于技术方案中记载的紧固部件。 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带轮中,插入在带轮主体10的各贯通孔12a中的未图示的多个螺栓被螺纹接合在平板状部件20的各螺纹孔20c中,通过各螺栓将未图示的被固定部件固定在带轮上。此外,由于在各翻边部20b中设置有各螺纹孔20c,所以与平板状部件20的板厚无关,能充分获得各螺纹孔20c的轴向长度。进而,在进行用于成形平板状部件20的成形加工时,进行用于成形各翻边部20b的翻边加工。因此,能利用廉价的加工确保各螺纹孔20c的轴向长度。而且,在各翻边部20b中设置各螺纹孔20c。因此,与各螺纹孔20c的轴向长度无关,能实现平板状部件20的轻量化。进而,平板状部件20被各铆钉30固定在带轮主体10上。因此,可通过廉价的加工可靠地将平板状部件20固定在带轮主体10上。 这样,第1实施方式的带轮中,在固定于带轮主体10上的平板状部件20上,设置有各螺纹孔20c。因此,不需要在带轮主体10上设置螺纹孔,所以不使延伸部12变厚,便能充分获得各螺纹孔20c的轴向长度。即,可实现延伸部12的厚度减薄带来的轻量化及轻量化带来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此外,通过翻边加工在平板状部件20上设置各翻边部20b,在各翻边部20b上设置各螺纹孔20c。因此,可通过廉价的加工,确保各螺纹孔20c的轴向长度。此外,与各螺纹孔20c的轴向长度无关,可实现平板状部件20的轻量化。即,在实现带轮的轻量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方面是极有利的。 进而,通过各铆钉30将平板状部件20固定在带轮主体10的延伸部12上。因此,可通过廉价的加工,可靠地将平板状部件20固定在带轮主体10上。即,在实现带轮的制造成本降低方面是极有利的。 图5至图7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图5是带轮的侧剖视图,图6是图5的C方向视图,图7是图5的D方向视图。 第2实施方式的带轮具有带轮主体40、和通过凸焊固定在延伸部42上的多个螺母50,所述带轮主体40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部41,在外周面上卷挂未图示的动力传递用带;延伸部42,设置成从外周部41的轴向一端侧的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圆筒状的内周部43,设置成从延伸部42的内周面侧沿着轴向延伸;轴承44,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内周部43的内周面。 在外周部4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带槽41a,该带槽41a被形成为沿着周向延伸。 在延伸部42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42a,各贯通孔42a沿着轴向贯通延伸部42。此外,各贯通孔42a沿着周向相互隔开间隔配置。 在内周部43的轴向一端侧,设置有抵接部43a,抵接部43a沿轴向抵接在轴承44的轴向一端面上。在内周部43的轴向另一端侧设置有多个铆接部43b,各铆接部43b沿轴向抵接在轴承44的轴向另一端面上。各铆接部43b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 各螺母50是具有熔接用的多个突起50a的公知的熔接螺母,各突起50a设置在螺母50的带轮主体40侧。此外,各螺母50被熔接在与延伸部42的各贯通孔42a对应的各位置上。在各螺母50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孔50b,该螺纹孔50b被形成为沿着带轮主体40的轴向延伸。 前述第2实施方式的带轮中,插入在带轮主体40的各贯通孔42a中的未图示的多个螺栓被螺纹接合在各螺母50的螺纹孔50b中,通过各螺栓将未图示的被固定部件固定在带轮上。此外,由于在各螺母50上设置有各螺纹孔50b,所以与各带轮主体40的延伸部42的厚度无关,能充分获得各螺纹孔50b的轴向长度。进而,通过凸焊将各螺母50固定在带轮主体40的延伸部42上。因此,可通过廉价的加工可靠地将各螺母50固定在带轮主体40上。此外,各螺母50为熔接螺母。因此,容易进行各螺母50向带轮主体40上的熔接。 这样,第2实施方式的带轮中,在通过熔接固定于带轮主体40上的各螺母50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孔50b。因此,不需要在带轮主体40上设置螺纹孔,所以不使延伸部42变厚,便能充分获得各螺纹孔50b的轴向长度。即,可实现延伸部42的厚度减薄带来的带轮的轻量化及轻量化带来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此外,通过熔接将各螺母50固定在带轮主体40上,在各螺母50上设置有各螺纹孔50b。因此,当改变各螺母50的轴向长度时,各螺纹孔50b的轴向长度改变。即,在确保各螺纹孔50b的轴向长度方面是有利的。 进而,通过凸焊将各螺母50固定在带轮主体40上。因此,可通过廉价的加工可靠地将各螺母50固定在带轮主体40上。因此,在实现带轮的制造成本降低方面是有利的。 此外,各螺母50是熔接螺母。因此,可容易进行各螺母50向带轮主体40的熔接。因此,在实现带轮的制造成本降低方面是有利的。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各螺母50通过凸焊被固定在带轮主体40上。对此,也可通过其他公知的熔接方法将各螺母50熔接到带轮主体40上。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优选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发明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表示,进入到该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中的所有的变形例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带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必增大延伸部的厚度便能充分获得螺纹孔的轴向长度的带轮。本发明的带轮在固定于带轮主体(10)上的平板状部件(20)上设置有各螺纹孔(20c)。因此,不需要在带轮主体(10)上设置螺纹孔,所以不增加延伸部(12)的厚度,便可充分地获得各螺纹孔(20c)的轴向长度。即,可实现由延伸部(12)的变薄带来的轻量化及轻量化带来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