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房间空调机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窗式房间空调装置的装配。
诸如所谓的“窗式房间空调机”之类的空调装置被普遍用于住宅及类似的场合,它通常包括具有一蒸发器和一冷凝器的闭合致冷回路。该装置一般由一分隔部分分成蒸发区和冷凝区。蒸发区与要调温的室内空气相通,而冷凝区则与诸如室外空气之类的外界空气相通。致冷剂流过在蒸发器处吸收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量并在冷凝器处向外界空气排出热能的一致冷回路。传统的致冷回路是通过添加一压缩机、一膨胀装置以及诸器件之间适当的连接件所构成的。
这种空调装置通常具有支承所有器件的一底座和包裹着整台装置的一外壳。蒸发器或室内部分的前侧具有一室内格栅,它具有用于温热的室内空气流入到蒸发器中的开口和用于该空气流回到房间内的排出口。外壳的室外部分在其诸侧面及顶端具有许多开口,它们用作为流入到室外部分、并在流经冷凝盘管之后从那儿流出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口,冷凝盘管垂直安装在室外部分的背侧。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器件,室外部分通常还包括一室外风扇和风扇口、以及一电机,该电机通常还驱动一室内风扇。室内部分通常也包括上述的室内风扇、一室内风扇口、一控制盒以及一用于将由蒸发器冷却地空气导回入待冷却房间的风扇蜗壳结构。上述每个部件都需要有将其连接于底座和/或空调装置其它结构的装置。目前,所述装置部件的装配有许多方法。然而,需要设计一种装置,其装配方式可以使装置各部件的总数量达到最少。较少的部件和较少数量的连接装置可降低材料成本和劳动力,因此也降低装置价格。
一种具有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类型的改进的房间空调机,这两个部分由一底座支承,并由一隔板分开。室内部分包括一室内风扇和一蒸发器盘管,室外部分包括一冷凝器盘管、一室外风扇和一压缩机。该空调机由两个分组件制成,第一分组件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靠近底座前部的室内区和一靠近底座后部的室外区。压缩机支承于室外区中,室外区中在压缩机的后面还支承有冷凝器盘管。蒸发器盘管支承于室内区中,一致冷剂流动管道将冷凝器、蒸发器盘管和压缩机互相连接于一起。第二分组件包括一竖直延伸的隔板,该隔板具有一室内侧、一室外侧和一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孔。隔板构制成与底座相配合而将室内区与室外区隔开。隔板的室外侧上安装有一电机。该电机具有一垂直于隔板延伸的驱动轴,其第一端延伸通过该孔而位于隔板的室内侧,其第二端位于隔板的室外侧。驱动轴的第一端安装有一室内风扇,驱动轴的第二端安装有一室外风扇。第二分组件构制成:通过将其定位于一竖直位于第一分组件上方的位置,并将其降低到与第一分组件对齐的位置,使室外风扇位于室外热交换器的前面并与其相邻,室内风扇位于室内热交换器的后面并与其隔开,从而可将其装配于第一分组件。隔板与底座相配合并在结构上与之相连接。
参照附图,本发明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并且其目的和优点也将为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了解,附图中:
图1是实施本发明诸特征的一房间空调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空调机的分解图;
图3-8表示图1所示空调装置一个分组件的装配步骤顺序;
图9是表示图3-8所完成的分组件及其与室内蜗壳部件之间关系的分解图;
图10是图9所示诸部件的装配图;
图11表示图3-9的分组件在装配到本发明第二分组件之前的状态;
图12表示彼此装配于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分组件。
图1表示一房间空调装置10,它总的包括一室内部分12和一室外部分14。该空调机封装于一基本呈矩形的外壳16中,并适于设置在待冷却房间外墙中的一矩形开口中或窗户中,与传统的方式一样,其室内部分12面朝房间内部。室内部分12具有一室内格栅部分18,该格栅部分包括一进气百叶窗19和一排气组件20。前格栅18在其右上角还具有一门21,它覆盖该装置的控制面板22,该控制面板在其它图中可以看到。
下面参见图2和12,室内部分12和室外部分14的诸部件均支承于一矩形底座24中。室内和室外部分由一竖直延伸的金属隔板26隔开,该隔板详细地示于图3-9中。室内部分大体包括一竖直设置在其前端的蒸发器盘管28、一位于蒸发器28后面的蒸发器或室内风扇30、和一导气蜗壳29。
室外部分14具有一相邻于其后端竖直设置的冷凝器盘管32、一相邻于冷凝器盘管的冷凝器风扇34、和一风扇孔板35。装置的压缩机36也设置在室外部分14中。冷凝器盘管32与压缩机36和蒸发器28以传统的方式流体连通,从而为该装置所安装的房间提供冷却。
在工作过程中,待由空调装置进行调节的空间中的空气在蒸发器风扇30作用下通过进气百叶窗19被吸入,并被引导通过蒸发器盘管28,在那里空气被冷却。而后,冷却的空气被蜗壳29通过排气组件20导回入待冷却的房间中。同时,外界空气因冷凝器风扇34的作用而通过入口37被吸入外壳16的外侧部分和通过孔板35,并被引导通过冷凝器盘管32,然后从冷凝器盘管的背侧排出。
按照本发明,容纳于外壳16和室内格栅18内的空调装置10的所有部件装配成两个主要的分组件,它们可很容易地彼此装配于一起,然后安装外壳16和室内格栅18而完成装置的装配。图11示出了两个主要的分组件,下面将参照它们如图11所示的相对位置对它们进行取名,该相对位置是它们彼此装配于一起之前的位置。因此,标号38是指上分组件,标号40是指下分组件,如图11所示。可以看到,图12表示上分组件38与下分组件40的装配结果。
先参见图11,然后参见图2,下分组件40包括上述的底座24,该底座具有一靠近其前部的室内区42和一靠近其后部的室外区44。安装于底座室内区42中的第一个部件是蜗壳29的下部46。蜗壳下部46由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制成,它具有一冷凝物排水盘部分48和一竖直延伸部分50,构成蜗壳组件的下部。该部件详细地示于图9中。然后设置蒸发器盘管28,使其下端由冷凝物排水盘48支承。随后,将冷凝器盘管32设置在底座室外区44的后侧,如图所示。而后,如图所示,用合适的连接件将压缩机36适当地连接于底座的室外区44中,这些连接件包括安装螺栓和隔震衬圈54。之后,通过总的由标号56表示的致冷剂管道56将冷凝器盘管32、压缩机36和蒸发器盘管28适当地互连于一起,与传统的一样,该致冷剂管道包括毛细管膨胀装置58。在如此装配后,便可以抽空致冷系统和充入致冷剂,并且如图11所示,可以对其安装上分组件38。
如图3所示,上分组件38的装配从金属隔板26开始,上分组件的其它所有部件均连接于它。该隔板由电镀钢板制成,它包括一主平面部分60,该部分形成有一位于中心的圆形凹槽62,一位于中心的圆形孔64延伸通过该凹槽。从平面部分60的右边向前延伸有一中间部分66,一较小的平面部分68从该中间部分上延伸出来。两个平面部分60和68的底边均具有垂直延伸的安装凸缘70,其上有孔72,以便用合适的固定件(未图示出)将隔板安装于底座24,从而将分组件38连接于最后的装置。
下面参见图4,电机74具有一从其前端延伸出来的驱动轴部分76和一从其后侧延伸出来的驱动轴部分78,通过将前端轴部分76插设通过孔64,并将与电机形成一体的四个安装螺栓80穿过凹槽62中的配合孔82,便可将电机装配于隔板26上。如图5所示,四个安装螺栓80上装配有适当的螺母84。这样装配后,安装螺栓80的端部及其所带的螺母就延伸入凹槽62中,而不会延伸到平面部分60的平面之外,因此在装配时就不会与紧靠该平面部分装配的室内蜗壳部分发生干涉,这在后面可以看出。
室外风扇孔板35包括一个一体式的塑料构件,它最好由含20%云母的聚丙烯材料模塑而成。孔板35包括一主体部分86,该主体部分形成有一风扇通孔88。主体部分的顶部向后突出有一水平延伸的凸缘87。该凸缘构制成可覆盖和保持冷凝器盘管,这在后面可以看出。主体部分具有左边89和右边91,它们具有竖直延伸的槽,适于与冷凝器盘管的管片结合,这在下面将详细描述。从主体部分的顶部向后延伸有一对管状间隔件90,它们从与主体部分形成一体的大直径部分延伸到小直径端部92,这两个小直径端部中具有孔94,其结构上适于接纳螺纹固定件。间隔件的端部92和其中的孔94适于与隔板大平面部分60中的通孔96轴向对齐,合适的螺纹固定件98穿过轴向通孔并与间隔件中的孔94结合,从而将风扇孔板35连接于隔板,如图6所示。
继续参见图6,上分组件38装配中的下一步是连接室外风扇34,该风扇包括一推进式风扇,它具有一沿周向延伸的外箍环100。该风扇具有一中央轮毂102,其中有一轴向孔104,该孔适于接纳电机轴7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轴孔104是一盲孔,轴插入该盲孔中直到接触其末端,并安装有一合适的外连接夹105,用以将风扇34可旋转地和轴向地连接于电机轴。
下面参见图7,室内风扇30是一离心式风扇,它具有多个由一封闭的背部108支承的沿周向设置的径向延伸叶片106以及一个前部的周向延伸环110。风扇轮毂112中形成有一中心延伸的轴向孔(未图示出),它适于以盲孔的方式接纳前端电机轴76的端部,并通过一夹持机构113轴向地和可旋转地固定于该轴。
再参见图8,标号114总的表示一个一体式部件,它用于形成室内风扇孔板和一部分室内蜗壳组件28。该部件114称作“蒸发器孔板114”,它与冷凝器的一样是由含云母的聚丙烯塑料模塑而成。蒸发器通孔114包括一基本呈平面状的主体部分116,该主体部分中具有一孔118,该孔基本与室内风扇30的圆周环110的直径相同。主体部分具有左边120和右边122,它们具有竖直延伸的槽,适于与蒸发腔盘管相结合,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主体部分116的上端向前突出有一水平延伸的凸缘124。该凸缘适于覆盖和保持蒸发器盘管,这在后面可以看到。标号126表示位于主体部分左侧的一弧形壁部分,它过渡到主体部分左侧的一竖直延伸的壁部分128,它们一起构成室内风扇蜗壳的一弧形部分。从图8中可清楚地看到,从主体部分116的上端向后延伸有一水平延伸的壁部分130。该水平壁部分130形成室内风扇30的部分涡旋分隔壁。从水平壁部分的左边134有一弧形壁132向下延伸到左侧,并弯曲到弧形壁部分126,从而构成室内风扇蜗壳的下部。
从主体部分116的后部向后延伸有两个中空的管状安装间隔件136和138。第一个间隔件136从主体部分116的右上角延伸出来,而第二个间隔件138从其左上角延伸出来。间隔件136可从图8中清楚地看到,每个间隔件是中空的,并在其后端具有一个孔137,该孔适于接纳一螺纹固定件,该螺纹固定件进而适于容纳于金属隔板26的孔140(相对于间隔件136)和142(相对于间隔件138)中。
控制盒144是完成上分组件38装配的最后一个部件。控制盒包括一大致呈倒L形的外壳146,它具有一从其上端延伸出来的安装凸耳147和一从其下端延伸出来的第二安装凸耳(未图示出)。一合适的螺纹固定件延伸通过安装凸耳147和下安装凸耳,并伸入隔板26的第二平面部分68中合适的孔145,从而将该控制连接于隔板。
而后,将上分组件38相对于下分组件40定位,如图11所示,便可很容易地完成空调装置10的装配。如连接两个分组件的虚线所表明的,蒸发孔板114左、右边120和122所带的槽分别相对于蒸发器盘管28左、右管片150和152的左、右边146和148以竖直叠置的关系定位。同样,冷凝器孔板35的主体部分86的左、右边上的引导槽89和91相对于冷凝器盘管32的左、右管片158和160的左、右内角154和156以竖直隔开的叠置关系定位。
可以想象,在一条装配线上,下分组件40将位于一诸如传送带等之类的支承表面上,上分组件38将由装配线工作人员夹持装置的左、右侧而使其如图11所示那样定位,并将组件38放低,使上述槽滑入与诸管片角的结合状态。随此,上分组件38的主要部件将移入它们相对于下分组件40诸部件的最终装配位置,如下所述。一体式部件114及其主体部分116将直接设置在蒸发器盘管28的后面,并且水平延伸的凸缘124直接与蒸发器成叠置关系,如图12所示。下分组件中的蜗壳50的竖直延伸部分将容纳于室内风扇30后面和隔板壁26前面的空间中。隔板壁26将移入图12所示的位置,其下端处的安装凸缘70移入直接与底座上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凸缘上的孔与底座上的孔对齐,从而将隔板永久性地连接于底座。
同时,室外风扇孔板35的主体部分86下移,凸缘87覆盖冷凝器盘管,槽与管片边相配合。冷凝器风扇将移入位于冷凝器盘管32前面并与其相邻的最终位置。
随后,将上蜗壳部分29插入室内风扇30和隔板26前部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如图9所清楚示出的,从而完成空调装置的装配。而且,从图9中可清楚地看到,该部件具有一个下边166,它构制成与下蜗壳部件46的竖直壁部分50的上边168互补。这样装配后,将底座24和所完成的组件滑入外壳16,并将室内格栅部分18装配于其上,便可完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