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新的铂(II)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97316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39295.4

申请日:

2011.08.19

公开号:

CN102372748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F 19/00申请公布日:201203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F 19/00申请日:20110819|||公开

IPC分类号:

C07F19/00; C09K9/02; C09K11/06; G01L1/24; G01N21/78

主分类号:

C07F19/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发明人:

施林熙; 陈忠宁; 倪钧; 张续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杨桥西路155号

优先权:

2010.08.20 CN 201010258574.0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三种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铂(II)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Pt(Me3SibpyC≡CSiMe3)(C≡CC6H4F-2)2(C36H32F2N2PtSi2,1),Pt(Me3SibpyC≡CSiMe3)(C≡CC6H4F-3)2(C39H42N2PtSi,2)和Pt(Me3SibpyC≡CSiMe3)(C≡CC6H4F-4)2(C36H32F2N2PtSi2,3),其中Me3SibpyC≡CSiMe3为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C≡CC6H4F-2为脱质

权利要求书

1: 三 种 5,5’ -二 (三 甲 基 硅 乙 炔) -2,2’ - 联吡啶铂 (II)化 合 物, 其特征在于 : 该 三 种 材 料 的 化 学 式 分 别 为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2)2 即 C36H32F2N2PtSi2,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3)2 即 C39H42N2PtSi 和 Pt(Me3SibpyC ≡ CSiMe3) (C ≡ CC6H4F-4)2 即 C36H32F2N2PtSi2, 其 中 Me3SibpyC ≡ CSiMe3 为 5,5’ -二 (三 甲 基 硅 乙 炔) -2,2’ - 联吡啶, C ≡ CC6H4F-2 为脱质子的 2- 氟苯乙炔, C ≡ CC6H4F-3 为脱质子的 3- 氟 苯乙炔, C ≡ CC6H4F-4 为脱质子的 2- 氟苯乙炔。
2: 一种权利要求 1 的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5,5’ -二 (三 甲 基 硅 乙 炔 -2,2’ - 联 吡 啶 (Me3SibpyC ≡ CSiMe3) 与 二 甲 亚 砜 氯 化 铂 Pt(DMSO)2Cl2 反 应 生 成 中 间 产 物 Pt(Me3SibpyC ≡ CSiMe3)2Cl2, 该 中 间 产 物 再 与 2.3 当 量 的 2- 或 3 或 4- 氟苯乙炔在碘化亚铜和二异丙胺的存在下, 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反应, 得到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2)2,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3)2 和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4)2 。
3: 一种权利要求 1 的材料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 这三种固体材料具有显著的机械发 光变色效应, 通过机械研磨可以使这三种固体样品的黄光发射转变为红光发射, 反过来, 加热或在有机蒸汽的作用下, 红光发射又可以回复到黄光发射 ; 这种机械发光变色效应 可应用于对机械力的检测并制作成机械压力传感器 ; 另一方面, Pt(Me3SibpyC ≡ CSiMe3) (C ≡ CC6H4F-3)2 对三氯甲烷蒸汽具有 140–180 nm 磷光变色响应, 可用于特定检测大气及 环境中三氯甲烷蒸汽 ; 化合物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4)2 对二氯甲烷和三氯 甲烷蒸汽具有 150–200 nm 磷光变色响应, 可用于大气及环境中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蒸汽 的检测。

说明书


三种新的铂 (II) 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 色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中的机械发光和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研究体系。背景技术 机械发光变色是指物质在摩擦或研磨等机械力的作用下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发 生变化, 导致颜色改变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利用这种发光变色现象有可能用于制作压力 传感器或机械力发光变色传感装置, 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机械压 力或摩擦力的作用下, 分子间的某些弱作用包括金属 – 金属相互作用、 有机芳香环 π-π 堆积作用、 分子间氢键作用、 金属 - 配体配位键作用等发生变化, 致使金属 – 金属间电子跃 迁、 金属 - 配体间电荷传递跃迁、 有机配体 - 配体间电荷跃迁能级发生改变, 导致吸收光谱 和发射光谱发生红移或蓝移, 发光强度提高或降低, 宏观上表现为物质的颜色和发光亮度 产生显著变化。
     另一方面,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尤其是低分子量挥发性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 有毒空气污染物。随着人类对环保的日益重视, 对有毒、 有害卤代烃气体的探测, 以及对大 气污染、 工业废气的监测和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因此对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也越来越重要。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敏感材 料以及智能气体传感器是该领域正在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利用这三种固体化合物显著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 通过机械 摩擦可以使这三种固体样品的发光波长和发光颜色产生显著变化, 呈现可逆的机械发光变 色效应。 通过机械碾磨, 这三种固体样品的发光颜色由明亮的黄色变成亮红色或暗红色 ; 发 过来亮红色或暗红色固体在有机蒸汽或溶剂的作用又可以变回明亮的黄色发光。 本发明的 另一个目的是利用 5,5’ -二 (三甲基硅乙炔) -2,2’ - 联吡啶铂 (II) 化合物提供对二氯甲 烷或三氯甲烷蒸汽敏感的发光变色材料, 用于识别并检测大气或室内环境中的二氯甲烷或 三氯甲烷蒸汽。
     这三种发光变色材料的作用机理在于机械研磨或有机蒸汽的作用影响了 5,5’ -二 (三甲基硅乙炔) -2,2’ - 联吡啶铂 (II) 化合物中铂 - 铂之间弱相互作用力或分子 间芳香环之间的 π-π 堆积作用, 导致发光激发态由金属→配体间电荷跃迁激发态变成金 属 - 金属→配体间电荷传递跃迁激发态。使发射能量降低, 发光颜色发生显著红移。
     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 1. 三 种 5,5’ -二 (三 甲 基 硅 乙 炔) -2,2’ - 联吡啶铂 (II)化 合 物, 该三种材料 的 化 学 式 分 别 为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2)2 (C36H32F2N2PtSi2, 1),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3)2 (C39H42N2PtSi, 2) 和 Pt(Me3SibpyC ≡ CSiMe3) (C ≡ CC6H4F-4)2 (C36H32F2N2PtSi2, 3) , 其中 Me3SibpyC ≡ CSiMe3 为 5,5’ -二 (三甲基硅乙 炔) -2,2’ - 联吡啶, C ≡ CC6H4F-2 为脱质子的 2- 氟苯乙炔, C ≡ CC6H4F-3 为脱质子的 3- 氟 苯乙炔, C ≡ CC6H4F-4 为脱质子的 2- 氟苯乙炔。
     2. 一种项 1 所述的机械发光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5,5’ -二 (三 甲 基 硅 乙 炔 -2,2’ - 联 吡 啶 (Me3SibpyC ≡ CSiMe3) 与 二 甲 亚 砜 氯 化 铂 Pt(DMSO)2Cl2 反应生成中间产物 Pt(Me3SibpyC ≡ CSiMe3)2Cl2, 该中间产物再与 2.3 当量的 2- 或 3 或 4- 氟苯乙炔在碘化亚铜和二异丙胺的存在下, 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反应, 得到最终产物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2)2 (1),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3)2 (2) 和 Pt(Me3SibpyC ≡ CSiMe3)(C ≡ CC6H4F-4)2 (3)。
     3. 一种项 1 所述的机械发光变色材料的用途, 这三种化合物固体样品具有显著的 机械发光变色效应, 通过机械摩擦可以使这三种固体样品的发射波长和发光颜色产生显著 变化, 这种机械发光变色效应可应用于对机械力的检测并制作成压力传感器。
     4. 一种项 1 所述的蒸汽发光变色材料的用途, 化合物 2 可用于三氯甲烷的识别和 检测 ; 化合物 3 可用于三氯甲烷河二氯甲烷蒸汽的识别和检测。 对化合物 1–3 固体样品进行研磨, 粉末样品的发光颜色由研磨前明亮的黄色变 成亮红色或暗红色, 其中化合物 1 的发光波长由具有振动结构的 553 和 598 nm 发射谱带变 为 708 (610 肩峰 ) nm, 化合物 2 的发光波长由 556 和 603 nm 变为 735 (553 肩峰 , 603 肩 峰 ) nm, 化合物 3 的发光波长由 562 和 608 nm 变为 703 (562 肩峰 , 610 肩峰 ) nm。三种 材料研磨前后的发光变色效应高达 100–160 nm nm. 在三氯甲烷蒸汽的作用下, 化合物 2 的的发光波长由 556 和 603 nm 变为 740 nm, 具有 140–180 nm 磷光变色响应 ; 化合物 3 的发光波长由 562 和 608 nm 在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 的作用下分别变为 765 nm 和 760 nm, 具有 150–200 nm 磷光变色响应。
     本发明发现了固体材料 1–3 具有显著的机械发光变色现象, 充分利用这种机械 发光变色效应可对机械力的大小进行检测并有望制作成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还发现了这种 化合物 2 对三氯甲烷、 化合物 3 对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蒸汽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快速检测作 用, 并且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 1 : 5,5’ -二 ( 三甲基硅乙炔 ) - 2,2’ - 联吡啶的制备。取等当量的三甲基 硅乙炔与 5,5’ -二溴- 2,2’ -联吡啶, 二 ( 三苯基膦 ) 氯化钯 (II) (5%- 10% mol) , 碘化亚铜 (5%- 10% mol), 在 100 mL 四氢呋喃和三乙胺混合溶剂中搅拌一天。再用硅胶 柱分离得到产物。产率 80%。
     步骤 2 : {5,5’ -二 ( 三甲基硅乙炔 ) - 2,2’ - 联吡啶 } 二氯化铂 (II) 的制备。 取等当量的步骤 1 的产物与二甲亚砜氯化铂 (II) 在乙腈中加热回流数小时。再用硅胶柱 分离得到产物。产率 75%。
     步骤 3 : 目标化合物的制备。取步骤 2 产物与 2.3 当量的 2- 或 3 或 4- 氟苯乙炔, 3%- 5% mol 的碘化亚铜, 在二异丙胺与二氯甲烷 (体积比 1 : 20) 溶液中搅拌反应。再用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产率 70-85%。
     化 合 物 Pt(Me3SiC ≡ CbpyC ≡ CSiMe3)(C ≡ CC6H4F-2)2 (1)。 元 素 分 析 (C36H32F2N2PtSi2) 计算值 (%) : C, 55.30; H, 4.13; N, 3.58.. 测量值 : C, 55.37; H, 4.18; N, 3.52. 电喷雾质谱 (m /z ):782 [M+H] +. 核磁共振氢谱 (400 MHz, CDCl3, ppm): 9.94(d, 2H, J = 2.8 Hz,bpy), 8.04 (dd, 2H, J = 1.6 Hz, J = 8.4 Hz, bpy), 7.99 (d, 2H, J = 8.4 Hz,bpy), 7.57 (dt, 2H, J = 1.6 Hz, J = 7.6 Hz, C6H 4), 7.12-7.17 (m, 2H,C6H 4), 7.00-7.08 (m, 4H, C6H 4), 0.30 (s, 18H, CH 3). IR (KBr disk, cm-1): 2113s (C ≡ CPt), 2164m (C ≡ CSiMe3), 1252m (Si-C).. 红外光谱 (KBr disk, cm-1): 2113s (C ≡ CPt), 2164m (C ≡ CSiMe3), 1252m (Si-C). 化合物 Pt(Me3SiC ≡ CbpyC ≡ CSiMe3)(C ≡ CC6H4F-3)2 (2)。元素分析 (C36H32F2N2PtSi2) 计算值 (%) : C, 55.30; H, 4.13; N, 3.58. 测量值 : C, 55.38; H, 4.16; N, 3.49. 电 喷雾质谱 (m/z ): 782 [M+H] +. 核磁共振氢谱 (400 MHz, CDCl3, ppm): 9.85 (d, 2H, J = 1.6 Hz, bpy), 8.09 (dd, 2H, J 1 = 1.6 Hz, J2 = 8.0 Hz, bpy), 7.95 (d, 2H, J = 8.0 Hz, bpy), 7.32 (d, 2H, J = 8.4 Hz, C6H 4), 7.18-7.25 (m, 4H, C6H 4), 6.86 (dt, 2H, J1 = 2.0 Hz, J2 = 8.4 Hz, C6H 4), 0.29 (s, 18H, CH 3). 红外光谱 (KBr disk, cm-1): 2116s (C ≡ CPt), 2161m (C ≡ CSiMe3), 1250m (Si-C). 化合物 Pt(Me3SiC ≡ CbpyC ≡ CSiMe3)(C ≡ CC6H4F-4)2 (3)。 . 元素分析 (C36H32F2N2PtSi2) 计算值 : C, 55.30; H, 4.13; N, 3.58. 测量值 : C, 55.52; H, 4.25; N, 3.29. ESI-MS (m /z ): 782 [M+H] +. 核磁共振氢谱 (400 MHz, d6-DMSO, ppm): 9.88 (d, 2H, J = 1.6 Hz, bpy), 8.07 (d, 2H, J = 1.6 Hz, bpy), 7.97 (s, 1H, bpy), 7.95 (s, 1H, bpy), 7.50-7.54 (m, 4H, C6H 4), 6.93-6.98 (m, 4H, C6H 4), 0.29 (s, 18H, CH 3). 红外光谱 (KBr disk, cm-1): 2115s (C ≡ CPt), 2162m (C ≡ CSiMe3), 1251m (Si-C). 步骤 4 : 在 365 nm 紫外线的照射下, 固体产物 1–3 呈现明亮的黄色发光 ; 将步骤 3 产 物 1–3 进行机械研磨, 研磨后的产物由明亮黄色发光变成暗红色发光。另一方面, 若将研 磨后的样品放置在有机蒸汽中或滴少量有机溶剂, 则样品 1–3 又能恢复到研磨前的明亮 黄色发光。表明固体样品 1–3 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呈现良好的可逆性。
     步骤 5 : 将步骤 3 产物 1–3 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 它们的发射峰出现在 553 和 598 nm ( 产物 1), 556 和 603 nm ( 产物 2), 562 和 608 nm ( 产物 3); 将步骤 3 产 物 1–3 进行机械研磨, 研磨后样品进行发光测试, 发现它们的发射峰出现在 708 nm ( 产 物 1), 735 nm ( 产物 2), 703 nm ( 产物 3)。显然, 研磨后产物 1–3 的发射光谱产生了 100–160 nm 的红移和发光变色效应。若将研磨后的样品放置在有机蒸汽中或滴少量有机 溶剂, 则样品 1–3 又能恢复到研磨前的明亮黄色发光。另一方面, 若将研磨后的样品放置 在有机蒸汽中或滴少量有机溶剂, 则样品 1–3 发射光谱和发光波长又能恢复到研磨前的 位置, 即样品 1–3 的发射峰波长恢复到 553 和 598 nm ( 产物 1), 556 和 603 nm ( 产物 2), 562 和 608 nm ( 产物 3)。表明固体样品 1–3 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是完全可逆的。
     步骤 6 : 将步骤 3 产物 2 和 3 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化合物固体样品 2 的 发射峰出现在 556 和 603 nm, 若把它再置于三氯甲烷蒸汽中数分钟, 则该样品发射峰迅速 红移到 740 nm, 产生 140–180 nm 红移的发光变色响应 ; 若将该样品置于其它有机蒸汽中 数分钟或者在 120° C 的氮气气氛中放置数小时, 则发射光谱有会回复到 556 和 603 nm, 表明化合物 2 对三氯甲烷蒸汽的 发光变色响应是完全可逆的。化合物固体样品 3 的发射峰 出现在 562 和 608 nm, 若把它再置于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蒸汽中数分钟, 则该样品发射峰 迅速红移到 740–745 nm, 产生 150–200 nm nm 红移的发光变色响应 ; 若将该样品置于其 它有机蒸汽中数分钟或者在 120° C 的氮气气氛中放置数小时, 则发射光谱有会回复到 562 和 608 nm, 表明化合物 3 对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蒸汽的发光变色响应是完全可逆的。
     本发明所描述的机械摩擦发光变色材料 1–3 可以应用于制作压力或机械力发光 变色传感装置, 可以快速简单地测定机械作用力强度和大小, 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 所描述的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 2 或 3 可以运用于识别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蒸汽, 可以快 速简单有效地用于室内外空气, 环境污染源, 以及工业生产中这两种有毒卤代烃蒸汽的鉴 定和快速检测。6

三种新的铂(II)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种新的铂(II)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种新的铂(II)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种新的铂(II)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种新的铂(II)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2748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2748ACN102372748A21申请号201110239295422申请日20110819201010258574020100820CNC07F19/00200601C09K9/02200601C09K11/06200601G01L1/24200601G01N21/78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地址350002福建省福州市杨桥西路155号72发明人施林熙陈忠宁倪钧张续54发明名称三种新的铂(II)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57摘要三种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

2、铂(II)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PTME3SIBPYCCSIME3CCC6H4F22C36H32F2N2PTSI2,1,PTME3SIBPYCCSIME3CCC6H4F32C39H42N2PTSI,2和PTME3SIBPYCCSIME3CCC6H4F42(C36H32F2N2PTSI2,3),其中ME3SIBPYCCSIME3为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CCC6H4F2为脱质子的2氟苯乙炔,CCC6H4F3为脱质子的3氟苯乙炔,CCC6H4F4为脱质子的2氟苯乙炔。一方面,这三种固体化合物具有显著可逆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通过机械研磨,这三种固体样品的发光颜色由明亮的黄色变成暗红。

3、色;反过来,暗红色固体在加热或在有机蒸汽作用又可以变回明亮的黄色发光。另一方面,化合物2对三氯甲烷蒸汽呈现显著的磷光变色响应,可用于特定检测大气及环境中三氯甲烷蒸汽;化合物3对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蒸汽具有显著的磷光变色响应,可用于大气及环境中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蒸汽的检测。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CN102372751A1/1页21三种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铂(I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三种材料的化学式分别为PTME3SIBPYCCSIME3CCC6H4F22即C36H32F2N2PTSI2,PTME3S。

4、IBPYCCSIME3CCC6H4F32即C39H42N2PTSI和PTME3SIBPYCCSIME3CCC6H4F42即C36H32F2N2PTSI2,其中ME3SIBPYCCSIME3为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CCC6H4F2为脱质子的2氟苯乙炔,CCC6H4F3为脱质子的3氟苯乙炔,CCC6H4F4为脱质子的2氟苯乙炔。2一种权利要求1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ME3SIBPYCCSIME3与二甲亚砜氯化铂PTDMSO2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TME3SIBPYCCSIME32CL2,该中间产物再与23当量的2或3或4氟。

5、苯乙炔在碘化亚铜和二异丙胺的存在下,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PTME3SIBPYCCSIME3CCC6H4F22,PTME3SIBPYCCSIME3CCC6H4F32和PTME3SIBPYCCSIME3CCC6H4F42。3一种权利要求1的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这三种固体材料具有显著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通过机械研磨可以使这三种固体样品的黄光发射转变为红光发射,反过来,加热或在有机蒸汽的作用下,红光发射又可以回复到黄光发射这种机械发光变色效应可应用于对机械力的检测并制作成机械压力传感器另一方面,PTME3SIBPYCCSIME3CCC6H4F32对三氯甲烷蒸汽具有140180NM磷光变色响。

6、应,可用于特定检测大气及环境中三氯甲烷蒸汽;化合物PTME3SIBPYCCSIME3CCC6H4F42对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蒸汽具有150200NM磷光变色响应,可用于大气及环境中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蒸汽的检测。权利要求书CN102372748ACN102372751A1/4页3三种新的铂(II)化合物机械发光变色及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中的机械发光和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研究体系。背景技术0003机械发光变色是指物质在摩擦或研磨等机械力的作用下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发生变化,导致颜色改变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利用这种发光变色现象有可能用于制作压力传感器或机械力发光。

7、变色传感装置,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机械压力或摩擦力的作用下,分子间的某些弱作用包括金属金属相互作用、有机芳香环堆积作用、分子间氢键作用、金属配体配位键作用等发生变化,致使金属金属间电子跃迁、金属配体间电荷传递跃迁、有机配体配体间电荷跃迁能级发生改变,导致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发生红移或蓝移,发光强度提高或降低,宏观上表现为物质的颜色和发光亮度产生显著变化。0004另一方面,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尤其是低分子量挥发性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毒空气污染物。随着人类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有毒、有害卤代烃气体的探测,以及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和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

8、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也越来越重要。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敏感材料以及智能气体传感器是该领域正在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利用这三种固体化合物显著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通过机械摩擦可以使这三种固体样品的发光波长和发光颜色产生显著变化,呈现可逆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通过机械碾磨,这三种固体样品的发光颜色由明亮的黄色变成亮红色或暗红色;发过来亮红色或暗红色固体在有机蒸汽或溶剂的作用又可以变回明亮的黄色发光。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利用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铂(II)化合物提供对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蒸汽敏感的发光变色材料,用于识别并检测大。

9、气或室内环境中的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蒸汽。0006这三种发光变色材料的作用机理在于机械研磨或有机蒸汽的作用影响了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铂(II)化合物中铂铂之间弱相互作用力或分子间芳香环之间的堆积作用,导致发光激发态由金属配体间电荷跃迁激发态变成金属金属配体间电荷传递跃迁激发态。使发射能量降低,发光颜色发生显著红移。0007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1三种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铂(II)化合物,该三种材料的化学式分别为PTME3SIBPYCCSIME3CCC6H4F22C36H32F2N2PTSI2,1,说明书CN102372748ACN102372751A2/4页4PT。

10、ME3SIBPYCCSIME3CCC6H4F32C39H42N2PTSI,2和PTME3SIBPYCCSIME3CCC6H4F42(C36H32F2N2PTSI2,3),其中ME3SIBPYCCSIME3为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CCC6H4F2为脱质子的2氟苯乙炔,CCC6H4F3为脱质子的3氟苯乙炔,CCC6H4F4为脱质子的2氟苯乙炔。00082一种项1所述的机械发光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ME3SIBPYCCSIME3与二甲亚砜氯化铂PTDMSO2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TME3SIBPYCCSIME32CL2,该中间产物再。

11、与23当量的2或3或4氟苯乙炔在碘化亚铜和二异丙胺的存在下,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最终产物PTME3SIBPYCCSIME3CCC6H4F221,PTME3SIBPYCCSIME3CCC6H4F322和PTME3SIBPYCCSIME3CCC6H4F423。00093一种项1所述的机械发光变色材料的用途,这三种化合物固体样品具有显著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通过机械摩擦可以使这三种固体样品的发射波长和发光颜色产生显著变化,这种机械发光变色效应可应用于对机械力的检测并制作成压力传感器。00104一种项1所述的蒸汽发光变色材料的用途,化合物2可用于三氯甲烷的识别和检测;化合物3可用于三氯甲烷河二。

12、氯甲烷蒸汽的识别和检测。0011对化合物13固体样品进行研磨,粉末样品的发光颜色由研磨前明亮的黄色变成亮红色或暗红色,其中化合物1的发光波长由具有振动结构的553和598NM发射谱带变为708610肩峰NM,化合物2的发光波长由556和603NM变为735553肩峰,603肩峰NM,化合物3的发光波长由562和608NM变为703562肩峰,610肩峰NM。三种材料研磨前后的发光变色效应高达100160NMNM在三氯甲烷蒸汽的作用下,化合物2的的发光波长由556和603NM变为740NM,具有140180NM磷光变色响应;化合物3的发光波长由562和608NM在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的作用下分别变。

13、为765NM和760NM,具有150200NM磷光变色响应。0012本发明发现了固体材料13具有显著的机械发光变色现象,充分利用这种机械发光变色效应可对机械力的大小进行检测并有望制作成压力传感器。本发明还发现了这种化合物2对三氯甲烷、化合物3对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蒸汽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快速检测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0013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具体实施方式0014步骤1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的制备。取等当量的三甲基硅乙炔与5,5二溴2,2联吡啶,二三苯基膦氯化钯II(510MOL),碘化亚铜(510MOL,在100ML四氢呋喃和三乙胺混合溶剂中搅拌一天。。

14、再用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产率80。0015步骤25,5二三甲基硅乙炔2,2联吡啶二氯化铂(II)的制备。取等当量的步骤1的产物与二甲亚砜氯化铂(II)在乙腈中加热回流数小时。再用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产率75。0016步骤3目标化合物的制备。取步骤2产物与23当量的2或3或4氟苯乙炔,35MOL的碘化亚铜,在二异丙胺与二氯甲烷(体积比120)溶液中搅拌反应。再用说明书CN102372748ACN102372751A3/4页5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产率7085。0017化合物PTME3SICCBPYCCSIME3CCC6H4F221。元素分析C36H32F2N2PTSI2计算值()C,5530H,4。

15、13N,358测量值C,5537H,418N,352电喷雾质谱M/Z782MH核磁共振氢谱400MHZ,CDCL3,PPM994D,2H,J28HZ,BPY,804DD,2H,J16HZ,J84HZ,BPY,799D,2H,J84HZ,BPY,757DT,2H,J16HZ,J76HZ,C6H4,712717M,2H,C6H4,700708M,4H,C6H4,030S,18H,CH3IRKBRDISK,CM12113SCCPT,2164MCCSIME3,1252MSIC红外光谱KBRDISK,CM12113SCCPT,2164MCCSIME3,1252MSIC化合物PTME3SICCBPYCCS。

16、IME3CCC6H4F322。元素分析C36H32F2N2PTSI2计算值()C,5530H,413N,358测量值C,5538H,416N,349电喷雾质谱M/Z782MH核磁共振氢谱400MHZ,CDCL3,PPM985D,2H,J16HZ,BPY,809DD,2H,J116HZ,J280HZ,BPY,795D,2H,J80HZ,BPY,732D,2H,J84HZ,C6H4,718725M,4H,C6H4,686DT,2H,J120HZ,J284HZ,C6H4,029S,18H,CH3红外光谱KBRDISK,CM12116SCCPT,2161MCCSIME3,1250MSIC化合物PTME。

17、3SICCBPYCCSIME3CCC6H4F423。元素分析C36H32F2N2PTSI2计算值C,5530H,413N,358测量值C,5552H,425N,329ESIMSM/Z782MH核磁共振氢谱400MHZ,D6DMSO,PPM988D,2H,J16HZ,BPY,807D,2H,J16HZ,BPY,797S,1H,BPY,795S,1H,BPY,750754M,4H,C6H4,693698M,4H,C6H4,029S,18H,CH3红外光谱KBRDISK,CM12115SCCPT,2162MCCSIME3,1251MSIC步骤4在365NM紫外线的照射下,固体产物13呈现明亮的黄色发。

18、光;将步骤3产物13进行机械研磨,研磨后的产物由明亮黄色发光变成暗红色发光。另一方面,若将研磨后的样品放置在有机蒸汽中或滴少量有机溶剂,则样品13又能恢复到研磨前的明亮黄色发光。表明固体样品13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呈现良好的可逆性。0018步骤5将步骤3产物13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它们的发射峰出现在553和598NM产物1,556和603NM产物2,562和608NM产物3将步骤3产物13进行机械研磨,研磨后样品进行发光测试,发现它们的发射峰出现在708NM产物1,735NM产物2,703NM产物3。显然,研磨后产物13的发射光谱产生了100160NM的红移和发光变色效应。若将研磨后的样。

19、品放置在有机蒸汽中或滴少量有机溶剂,则样品13又能恢复到研磨前的明亮黄色发光。另一方面,若将研磨后的样品放置在有机蒸汽中或滴少量有机溶剂,则样品13发射光谱和发光波长又能恢复到研磨前的位置,即样品13的发射峰波长恢复到553和598NM产物1,556和603NM产物2,562和608NM产物3。表明固体样品13的机械发光变色效应是完全可逆的。0019步骤6将步骤3产物2和3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化合物固体样品2的发射峰出现在556和603NM,若把它再置于三氯甲烷蒸汽中数分钟,则该样品发射峰迅速红移到740NM,产生140180NM红移的发光变色响应;若将该样品置于其它有机蒸汽中数分钟或。

20、者在120C的氮气气氛中放置数小时,则发射光谱有会回复到556和603NM,表说明书CN102372748ACN102372751A4/4页6明化合物2对三氯甲烷蒸汽的发光变色响应是完全可逆的。化合物固体样品3的发射峰出现在562和608NM,若把它再置于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蒸汽中数分钟,则该样品发射峰迅速红移到740745NM,产生150200NMNM红移的发光变色响应;若将该样品置于其它有机蒸汽中数分钟或者在120C的氮气气氛中放置数小时,则发射光谱有会回复到562和608NM,表明化合物3对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蒸汽的发光变色响应是完全可逆的。0020本发明所描述的机械摩擦发光变色材料13可以应用于制作压力或机械力发光变色传感装置,可以快速简单地测定机械作用力强度和大小,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所描述的有机蒸汽发光变色材料2或3可以运用于识别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蒸汽,可以快速简单有效地用于室内外空气,环境污染源,以及工业生产中这两种有毒卤代烃蒸汽的鉴定和快速检测。说明书CN10237274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