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055010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1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801353.3

申请日:

1998.09.21

公开号:

CN1239542A

公开日:

1999.12.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4F 1/00申请日:19980921授权公告日:20050105终止日期:2013092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00

主分类号:

F24F1/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发明人:

佐藤雄彦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

优先权:

1997.09.22 JP 256985/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天安;温大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包括邻接在室内热交换器(11a)前面设置的过滤器保持框(5);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过滤器保持框(5)前面一侧上的过滤器箱(7)。在过滤器箱(7)的底部上设置有其内侧为向热交换器(11a)一侧贯通的开口(34a)的把手部(34)。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设置有阻挡壁部(50),该阻挡壁部(50)在安装了上述过滤器箱(7)的状态下,位于上述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和上述热交换器(11a)之间。通过该过滤器保持框(5)的阻挡壁部(50),在装卸过滤器箱(7)时,指尖不会接触到室内热交换器(11a),并且易于抓住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气调节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邻接在该室内热交换器 前面设置的过滤器保持框;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过滤器保持框前面一侧 上,其内部容纳过滤器的过滤器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器箱的底部上设置其内侧为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的把 手部, 同时,在上述过滤器保持框上设置阻挡壁部,该阻挡壁部在安装了 上述过滤器箱的状态下,位于上述过滤器箱的把手部和上述热交换器之 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挡壁 部大致为平板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挡壁 部由形成数个开口的格子所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挡壁 部由数个横档所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格子的 各开口的大小为人的手指不会接触到上述热交换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数个 横档之间形成的各开口的大小为人的手指不会接触到上述热交换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挡壁 部与上述过滤器保持框一体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器 箱中容纳的过滤器构成电气集尘式空气清洁器的集尘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器 箱中还容纳有电气集尘式空气清洁器的放电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箱的把手部,在其内侧上形成有波状的凹凸部。

说明书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邻接在室内热交换器前面设置的过滤器保持框,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过滤器保持框前面一侧的过滤器箱,以及在该过滤器箱上安装有装卸用把手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图12所示的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有过滤器箱107,该过滤器箱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与室内热交换器110的前面一侧相邻接的位置上。过滤器箱107中内装有电气集尘式空气清洁器的放电部170和集尘部172。因此,由吸入格栅102吸入的室内空气首先通过粗过滤器130,然后通过过滤器箱107,此时,对该室内空气中包含的尘埃等进行电气集尘。

    在这种空气调节机中,每隔一定时期就要将过滤器箱107卸下整洗。因此,过滤器箱107通常是由过滤器保持框(图中未示出)所固定保持,在清洗时将该保持框取下。而且,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过滤器箱107的底部上设置有用于装卸时用手抓住的把手部134。

    该把手部134如图13和图14所示,具有框状的把手主体135和在该把手主体135的热交换器110一侧设置地阻挡壁部136,137。这些阻挡壁部136,137由数根横档构成,用于在用手抓住把手主体135时,不会因热交换器110的散热片而伤及手指,分为在把手主体135的外侧上形成的外侧阻挡壁部136和在内侧上形成的内侧阻挡壁部137。

    上述的以往空气调节机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如图14所示,上述把手部134中,把手主体135的用手可抓住的部分的进深相对于整个进深H而言,只浅了阻挡壁部136,137的厚度h。因此,在取下过滤器箱107时,难以用手抓住把手主体135。

    而且,由于在把手主体135的内侧有阻挡壁部137,所以不能用手完全地握住把手主体135。因此,取下的过滤器箱107不易搬运,另外在上述整洗时也存在连同过滤器箱107一起浸入水中摆动等操作不易进行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装卸过滤器箱时手指不会触到热交换器,并且易于抓住过滤器箱的把手部的空气调节机。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为一种空气调节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过滤器保持框和过滤器箱,该过滤器保持框设置在与该热交换器的前面邻接的位置上,该过滤器箱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过滤器保持框的前面一侧,其内部容纳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过滤器箱的底部上设置其内侧为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的把手部,同时在上述过滤器保持框上设置了阻挡壁部,在安装了上述过滤器箱的状态下,该阻挡壁部位于上述过滤器箱的把手部和上述热交换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由于过滤器箱上设置的把手部的内侧为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所以可用手完全地握住把手部。而且,由于在过滤器保持框上设置了在安装了过滤器箱的状态下位于过滤器箱的把手部和热交换器之间的阻挡壁部,所以,通过该阻挡壁部,可使在装卸过滤器箱时手指尖不会触到热交换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阻挡壁部是设置在过滤器保持框而不是把手部上,所以可将把手部的进深留得足够大,同时手指可通过把手部的开口并伸到更靠里的位置上。

    因此,在装卸过滤器箱时,手指尖不会触到热交换器,并且易于抓住过滤器箱的把手部,从而过滤器箱的装卸很容易进行。而且,由于可用手完全地握住过滤器箱的把手部,所以易于过滤器箱的搬运,同时在整洗时也易于进行将过滤器箱浸入水中摆动等操作。

    本发明中,可将上述阻挡壁部制成大致为平板状。

    本发明中,上述阻挡壁部也可以是由形成多数开口的格子所构成,而且也可以是由数个横档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室内空气可通过阻挡壁部流向热交换器,所以有利于确保空调能力。

    本发明中,在上述阻挡壁部是由形成多数开口的格子或数个横档所构成的情况下,上述格子的各开口或上述数个横档之间形成的各开口最好具有人的指尖不会触到热交换器的尺寸。这样,可确保室内空气向阻挡壁部的热交换器流通,并可靠地防止指尖触到热交换器。

    本发明中,上述阻挡壁部可以是与上述过滤器保持框一体形成。

    本发明中,可将容纳在上述过滤器箱中的过滤器作为构成电气集尘式空气清洁器的集尘部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过滤器箱还可以是容纳有电气集尘式空气清洁器的放电部的装置。

    本发明中,上述过滤器箱的把手部最好在其内侧形成有波状的凹凸部。这样,操作者可将手指与把手部内侧的波状凹凸部紧密接触,从而可靠地握住把手部。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一实施例中,室内机过滤器箱的安装状态(打开吸入格栅,卸下粗过滤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过滤器箱的俯视图。

    图3表示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取下过滤器箱的状态。

    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状态从斜下方所视部分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吸入格栅为关闭状态的横向剖视图。

    图6表示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打开吸入格栅的状态。

    图7为表示说明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将室内面板打开取下空气清洁用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8表示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过滤器箱,过滤器保持框,前面板及室内热交换器在过滤器保持框的过滤器保持板部分的横截面上的关系。

    图9表示从过滤器保持框上取下过滤器箱的顺序,与图8相同。

    图10a和图10b分别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过滤器保持框的阻挡壁部的其它形式。

    图11为表示整洗图2所示的过滤器箱时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清洁用过滤器周边的横向剖视图。

    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过滤器箱的立体图。

    图14放大表示图12的过滤器箱的把手部分。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加以说明。图1至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实施形式。

    首先,图7表示下述状态,打开位于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前面侧1a的吸入格栅2,卸下粗过滤器3,再从安装在室内机1主体上的过滤器保持框5上取下过滤器箱7和除臭过滤器9。

    而且,图5和图6为表示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图5表示吸入格栅2为关闭状态,图6表示吸入格栅2为打开状态。

    图5中,在室内机1的内部,其前方上部上设置有集尘过滤器部10,在集尘过滤器部10的后方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1a,11b和11c,在中央部设置有风扇12。在室内热交换器11a,11b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13,13a,在接水盘13的下方设置有具备可移动通风窗的排出口14。前面板30覆盖着整个室内机1的主体,在该前面板30的顶面上设置有顶部格栅2a。

    通过风扇12的旋转将室内空气经吸入格栅2和顶部格栅2a向室内机1内吸引。受吸引的空气首先通过粗过滤器3而将较大的尘埃预先除去,然后在集尘过滤器部10进行进一步的除尘,同时通过除臭过滤器9进行除臭,在室内热交换器11a,11b和11c中接受热交换。

    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室外机将制冷剂送入室内热交换器11a,11b和11c的制冷剂配管中。制冷剂以与制冷方式和制暖方式的各方式相对应的流动方向在制冷剂配管中循环。在室内热交换器11a,11b和11c中被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排出口14返回到室内。在室内热交换器11a,11b和11c中结露的空气中的水分被引导到接水盘13,13a,然后排出到室外。

    以下,对集尘过滤器部10进行详细说明。集尘过滤器部10具备安装在室内机1主体上的面板状过滤器保持框5,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的过滤器箱7。而且,如图1或图7所示,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位于过滤器箱7的左侧,装卸自如地安装有除臭过滤器9。

    如图2所示,上述过滤器箱7为横长的矩形,在其底部上设置有把手部34。该把手部34的内侧如图1和图5所示,沿前后方向,即在过滤器箱7安装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的状态下,向热交换器11a一侧贯通的开口34a。另外,如图2所示,在把手部34的内侧上形成有波状的凹凸部36,以便在用手摸住时易于确定手指的位置。而且,如图5所示,过滤器箱7的结构为在其内部容纳电气集尘式空气清洁器的放电部70及集尘部(过滤器)72,对通过上述粗过滤器3的尘埃等进行电气集尘。

    如图3所示,上述过滤器保持框5,通过其端部固定部15上的螺钉安装在室内机1主体内的室内热交换器11a的前面一侧端板上。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过滤器保持框5的外周框部5a由位于集尘过滤器部10的前面一侧的前面板30的格子部分30a从室内机1的前面一侧所覆盖,并向后面一侧推紧(参照图3中斜线部分)。

    因此,过滤器保持框5通过其端部固定部15固定在室内机1主体上的同时外周框部5a由前面板格子部分30a所覆盖,从而防止外周框部5a翘起,同时通过推紧而防止工作中的振动等。

    如图3至图5所示,在过滤器保持框5的底部上设置有通过合成树脂与过滤器保持框5整体模制的阻挡壁部50。如图1、图5和图8所示,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安装了过滤器箱7的状态下,该阻挡壁部50存在于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和热交换器11a之间。另外,前面板30中,在与安装于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的阻挡壁部50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切口。

    而且,该阻挡壁部50最好如图8所示,形成有与过滤器保持框5的外周框部5a大致相同的厚度,这样做是为了可有效地利用过滤器箱7和热交换器11a之间原有的过滤器保持框5的厚度部分的间隙,而不会在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的位置上对各部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尺寸产生影响(参照图5)。

    另外,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将前面板30延长到阻挡壁部50的位置上,以取代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设置阻挡壁部50。但是,前面板30与过滤器保持框5不同,必须要远离热交换器11a设置。这是因为如图5所示,由于前面板30向下方延伸到排出口14附近,所以必须要使由热交换器11a的冷却而结露的水分不会顺着前面板30从排出口14流出。因此,在将离开热交换器11a的前面板30延长到阻挡壁部50的位置的结构中,不能有效地利用上述的间隙,而且,手指通过把手部34的开口34a而可伸到的深度变浅。

    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确保室内空气向热交换器11a流通,阻挡壁部50的结构为在数条横档52之间分别形成有开口54。另外,也可设置图10a所示的由形成数个开口56的格子所构成的阻挡壁部50A来取代这种阻挡壁部50。在这种情况下,阻挡壁部50或50A的开口部54或56的大小为使人的指尖不会接触到热交换器11a。

    在此,虽然也可设置如图10b所示的大致为平板状的阻挡壁部50B,但从确保空气调节机的空调能力的观点来看,最好设置上述阻挡壁部50,50A那样的,具有可确保室内空气向热交换器11a流通的开口部的装置。

    以下,对过滤器箱7向过滤器保持框5上安装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安装过滤器箱7的过滤器保持框5的两侧上垂直设置有过滤器保持板20。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过滤器箱7两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合部31和位于卡合部31上方一指定长度位置上的导向突起部32。如图8或图9所示,卡合部31为圆筒形状,导向突起部32在里侧(上侧)具有圆筒状的圆筒部32a,在前面一侧具有板状的板状部32b。

    如图4所示,在过滤器保持板20上形成有卡止部22和导向部24。在卡止部22上形成有开口部22a和卡止槽部22b,该开口部22a是朝向室内机1的前面一侧1a开口的,该卡止槽部22b从由室内机1的前面一侧1a朝向后面一侧的开口部22a延伸出来。

    在卡止槽部22b的顶部上设置有爪22c,在底部上设置有保持部22d。过滤器保持框5和过滤器保持板20都是由合成树脂一体化制成,爪22c具有弹性,在施加力的情况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微小弯曲。另一方面,保持部22d为高强度形成而几乎不变形。过滤器箱7的卡合部31如图8所示,是从开口部22a嵌入,由爪22c和保持部22d所夹持而保持在卡止槽部22b的上端部。

    此处,在打开吸入格栅2的状态下,由于卡止部22的开口部22a面对着室内机1主体的前面,所以易于从外部确认其位置。另外,在导向部24上形成有开口部24a和切槽24b,该开口部24a向相对于室内机1主体的前面一侧1a的斜下方开口,并位于开口部22a的附近,该切槽24b从开口部24a向斜后部上方延伸。切槽24b的内端部24c形成半圆状,如图8所示,导向突起部32的圆筒部32a的顶端部可无间隙地与内端部24c相接触。

    以下,参照图8和图9,对卡合部31向卡止部22上的安装及拆卸,导向突起部32向导向部24上的安装及拆卸进行说明。

    图8表示过滤器箱7安装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的状态。在图8中,导向突起部32的圆筒部32a从开口部24a插入,沿切槽24b被引导到与内端部24c相接触。导向突起部32的板状部32b,其插入方向靠近操作者一侧的端部与形成切槽24b的顶面相接触,并被引导向切槽24b的里面。圆筒部32a在与内端部24c相接触的位置上,通过从前面一侧向后面一侧推入过滤器箱7,卡合部31的圆筒形突起向上方推压爪22c使其弯曲,扩张切槽22b的入口。

    然后,当进一步施加力时,突起31越过爪22c的前端而嵌入切槽22b的内部。在这一位置上,突起31的上方由爪22c的根基部,下方由保持部22d所夹持而固定。即卡合部31嵌入在卡止部22中,与此同时,解除与板状部32b端部向切槽24b顶面的接触,而成为与切槽24b平行的位置关系。

    图9表示从过滤器保持框5上取下过滤器箱7的顺序。在图9中,开始时,过滤器箱7和过滤器保持框5为如图8所示的状态。首先,用手握住把手部34的波形凹凸部34a,向C方向,即向室外机1主体的前面部1a的靠近操作者一侧,或向操作者一侧的斜上方拉把手部34。

    此时,导向突起部32的圆筒部32a与内端部24c相接触地旋转,导向突起部32的板状部32b移动到与形成切槽24b的顶面相接触。同时,卡合部31的圆筒状突起向上方推压爪22c并使其弯曲,扩张卡止槽部22b的入口,最终越过爪22c的前端,脱落到卡止槽部22b的外面,从前面部1a向操作者一侧移动,在板状部32b与切槽24b的顶面相接触的同时停止移动。

    接着,向D方向,即室外机1主体的下方或斜下方拉把手部34。导向突起部32的圆筒部32a从切槽24b的内端部24c离开,导向突起部32的板状部32b与形成切槽24b的顶面相接触,同时被引导向下方,导向突起部32的圆筒部32a从开口部24a拔出,从而将导向突起部32从导向部24上取下。

    以下,对由以上结构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过滤器箱7上设置的把手部34的内侧为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34a,所以可用手完全地握住把手部34。而且,由于过滤器保持框5上设置有在安装了过滤器箱7的状态下,存在于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和热交换器11a之间的阻挡壁部50,所以可通过该阻挡壁部50,使在装卸过滤器箱7时,指尖不会接触到热交换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阻挡壁部50是设置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而不是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上,所以可将把手部34的进深留得足够大,而且,与前面板30延长到阻挡壁部50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可通过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的开口34a将手指伸到更靠里的位置上。

    因此,在装卸过滤器箱7时,手指尖不会接触到热交换器11a,并且易于抓住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从而过滤器箱7的装卸很容易进行。而且,由于可用手完全地握住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所以易于过滤器箱7的搬运,同时如图11所示,在整洗时也易于进行将过滤器箱7浸入水中摆动等操作。

    另外,由于在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上形成有波状的凹凸部34a,操作者将手指与把手部内侧的波状凹凸部紧密接触,从而能够可靠地握住把手部。

    而且,由于在过滤器箱7上设置的卡合部31具有下述结构,即:通过从室内机1的前面一侧1a向后面一侧方向压紧,卡合部31卡止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形成的卡止部22中,通过从室内机1的后面一侧向前面一侧1a拉动,卡合部31从卡止部22上脱落,所以过滤器箱7向过滤器保持框5上的安装和取下都很安全可靠并简单易行。

    在过滤器箱7上设置有导向突起部32,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形成有导向部24,在卡合部31从卡止部22上卸下的状态下,导向突起部32受导向部24所引导,由于这种结构,过滤器箱7向过滤器保持框5上的安装和取下更加安全可靠并简单易行。

    导向部24上形成有卡止槽部24b,导向突起部32的插入方向靠近操作者一侧的端部沿形成卡止槽部24b的顶面被引导,由于这种结构,可使导向突起部32在卡止槽部24b内的移动方向为单向,过滤器箱7向过滤器保持框5上的安装和取下都很安全可靠并简单易行。

    在打开吸入格栅2的状态下,由于卡止部22的开口部22a面对室内机1主体的前面,所以很容易从外部确定其位置,从而可以可靠地进行过滤器箱7的安装拆卸操作,而不是靠手的摸索进行操作。

    由于导向突起部32的圆筒部32a在位于与卡止槽部24b的内端部24c相接触的位置上时,卡合部31位于可嵌入卡止部22的开口部22a中的位置上,所以,由于圆筒部32a等待与内端部24c相接触,很容易将卡合部31嵌入卡止部22中。

    由于过滤器保持框5的外周框部5a是由位于集尘过滤器部10的前面一侧的前面板30的格子部分30a从室内机1主体的前面一侧1a向后面一侧所覆盖并压紧,所以过滤器保持框5只通过螺钉固定在端部固定部15上就可有效地防止工作时的振动等。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虽然表示了卡止部22形成有开口部24a而成为凹状,卡合部31为凸状,但也可是卡止部为凸状,卡合部形成有开口部而成为凹状。

空气调节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调节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调节机.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包括邻接在室内热交换器(11a)前面设置的过滤器保持框(5);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过滤器保持框(5)前面一侧上的过滤器箱(7)。在过滤器箱(7)的底部上设置有其内侧为向热交换器(11a)一侧贯通的开口(34a)的把手部(34)。在过滤器保持框(5)上设置有阻挡壁部(50),该阻挡壁部(50)在安装了上述过滤器箱(7)的状态下,位于上述过滤器箱(7)的把手部(34)和上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