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7429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74299A21申请号201410282880622申请日20140623E04B7/0020060171申请人湖州织里华樑门窗有限公司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洋西工业区72发明人欧阳应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发明名称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阳光房支架转角处的前大梁和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换梁和第二转换梁,所述前大梁靠近所述第一转换梁的一侧设有一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中心线与水。
2、平线呈一倾斜角度;所述第一转换梁靠近所述前大梁的一端设有一凹进所述第一转换梁内并与所述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弧形凸起转动搭接在一起。从而通过相互配合的弧形凸起和第一弧形凹槽,便于进行安装角度的调节,同时满足了坡屋顶阳光房支架转角处和圆屋顶阳光房支架转角处的需要,通用性强,便于安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装后连接件(螺钉)不会裸露在外,增强了美观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74299ACN104074299A1/1页21阳光房支架角度。
3、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阳光房支架转角处的前大梁和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换梁和第二转换梁,所述前大梁靠近所述第一转换梁的一侧设有一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中心线与水平线呈一倾斜角度;所述第一转换梁靠近所述前大梁的一端设有一凹进所述第一转换梁内并与所述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弧形凸起转动搭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梁与靠墙梁搭接在一起,所述靠墙梁为梯形靠墙梁,所述靠墙梁的大端固定在墙体上且所述靠墙梁的两侧面设为弧形侧面;所述第二转换梁上设有与所述弧形侧面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4、所述的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起凸出所述前大梁的侧面,所述弧形凸起的下方设有顶靠在所述前大梁上的中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大梁远离所述弧形凸起凸出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装有排水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上连接有排水管。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梁上远离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一侧均卡装有转换梁盖板,所述第二装换梁上远离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一侧卡装有转换梁盖板。权利要求书CN104074299A1/2页3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0001技术领域本。
5、发明属于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0002背景技术现阶段,由于阳光房的采光性和隔音隔热等众多优点在日常的家庭中应用越来越普遍,根据建设的面积和消费者的审美观不同,阳光房的造型一般分为坡屋顶(斜顶)和圆屋顶(拱顶),此两种结构的支架转角处由于斜度不同,因此在建设中需要通过普通建设型材进行安装,并通过裸露在外的连接件(螺钉)连接在一起,即无法同时满足坡屋顶支架转角处和圆屋顶支架转角处建设的需要,通用性差,从而导致安装复杂、工作效率低,而且强度差、不美观。0003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以实现,已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坡屋顶阳光房和圆屋顶阳光房的支。
6、架转角处通用性差,导致安装复杂、工作效率低且强度差的问题。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阳光房支架转角处的前大梁和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换梁和第二转换梁,所述前大梁靠近所述第一转换梁的一侧设有一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中心线与水平线呈一倾斜角度;所述第一转换梁靠近所述前大梁的一端设有一凹进所述第一转换梁内并与所述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弧形凸起转动搭接在一起。000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转换梁与靠墙梁搭接在一起,所述靠墙梁为梯形靠墙梁,所述靠墙梁的大端固定在墙体上且所述靠墙梁的两侧面设为弧形侧面;所述第二转换梁上设有与所。
7、述弧形侧面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槽。000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弧形凸起凸出所述前大梁的侧面,所述弧形凸起的下方设有顶靠在所述前大梁上的中柱。0007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大梁远离所述弧形凸起凸出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装有排水槽。0008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水槽上连接有排水管。0009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转换梁上远离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一侧均卡装有转换梁盖板,所述第二装换梁上远离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一侧卡装有转换梁盖板。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前大梁上设有一倾斜设置的弧形凸起,第一转换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且第一弧形凹槽与弧形凸。
8、起转动搭接在一起,从而通过相互配合的弧形凸起和第一弧形凹槽,便于进行安装角度的调节,同时满足了坡屋顶阳光房支架转角处和圆屋顶阳光房支架转角处的需要,通用性强,便于安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装后连接件(螺钉)不会裸露在外,增强了美观度。0011由于第二转换梁上设有与弧形侧面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槽,从而便于横梁靠近靠墙梁的一侧进行不同角度的调节,进一步增强了通用性。说明书CN104074299A2/2页40012由于弧形凸起凸出前大梁的侧面,从而通过凸出的弧形凸起对中柱进行限位,保证了安装效果。0013由于第一转换梁和第二装换梁上均卡装有转换梁盖板,不仅增加了强度,而且美观。0014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转换梁与靠墙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在圆屋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在坡屋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大梁,2中柱,3第一转换梁,4转换梁盖板,5第一弧形凹槽,6弧形凸起,7卡槽,8排水槽,9排水管,10横梁,11第二弧形凹槽,12弧形侧面,13第二转换梁,14靠墙梁。001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16如图1、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该阳光房支架角度调节机构。
10、包括设置在阳光房支架转角处的前大梁1和横梁10,该横梁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换梁3和第二转换梁13,该前大梁1靠近第一转换梁3的一侧设有一弧形凸起6,该弧形凸起6的中心线与水平线呈一倾斜角度,该弧形凸起6凸出前大梁1的侧面,该弧形凸起6的下方设有顶靠在前大梁1上的中柱2。0017该第一转换梁3靠近前大梁1的一端设有一凹进第一转换梁3内并与弧形凸起6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5,该第一弧形凹槽5与弧形凸起6转动搭接在一起,该第一转换梁3远离第一弧形凹槽5的一侧卡装有转换梁盖板4;该第二转换梁13与靠墙梁14搭接在一起,该靠墙梁14为梯形靠墙梁,该靠墙梁14的大端固定在墙体上且靠墙梁14的两侧面设为弧。
11、形侧面12;该第二转换梁13上设有与弧形侧面12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槽11;该第二转换梁13远离第二弧形凹槽11的一侧卡装有转换梁盖板4。0018该前大梁1远离弧形凸起6的一侧设有卡槽7,该卡槽7内卡装有排水槽8,该排水槽8上连接有排水管9。0019在实际应用中,在安装时,通过相互配合的弧形凸起6和第一弧形凹槽5,以及靠墙梁14上的弧形侧面12和与其配合第二弧形凹槽11,便于进行安装角度的调节,实现了任何角度的安装,同时满足了坡屋顶阳光房支架转角处和圆屋顶阳光房支架转角处的需要,通用性强,便于安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装后连接件(螺钉)不会裸露在外,增强了美观度。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074299A1/3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74299A2/3页6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74299A3/3页7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7429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