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轴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润滑轴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4235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4235ACN102374235A21申请号201010263905X22申请日20100826F16C33/1020060171申请人俞恒庆地址21510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五峰村3西蔚村63号72发明人俞恒庆54发明名称一种自润滑轴承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润滑轴承,其为一中空圆柱体,包括位于中央的一轴孔,以及若干个吸附及容置润滑油的金属颗粒体,所述金属颗粒体彼此连接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间隙,使其含油量较高,可充份提供润滑及降温效果,所述轴承周缘形成至少二导油槽,形成润滑油的冷却循环效。51INTCL1。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74240A1/1页21一种自动润滑的轴承,其特征在于其为一中空圆柱体,包括位于中央的一圆形轴孔,以及若干个能吸附及容置润滑油的金属颗粒体,所述金属颗粒体彼此连接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轴承周缘形成至少二导油槽;所述金属颗粒体的粒径为002MM至004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润滑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系为V形。权利要求书CN102374235ACN102374240A1/2页3一种自润滑轴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润滑的轴承,属于传动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
3、2现有技术的轴承与转轴配合时,由于两者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在旋转时会产生高温,使得轴承与转轴之间的润滑油劣化,润滑效果大大下降,灰尘及摩擦所产生的杂屑也会逐渐积累下来,使得轴承与转轴之间因润滑不足,以及受热膨胀的影响,最终将导致卡死现象。0003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先进的轴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发明内容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便于集装箱装运的包装箱。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润滑轴承,其为一中空圆柱体,包括位于中央的一轴孔,以及若干个能吸附及容置润滑油的金属颗粒体,所述金属颗粒体彼此连接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
4、间隙,所述轴承周缘形成至少二导油槽;所述金属颗粒体的粒径为002MM至004MM。0006本发明的自润滑轴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油槽系为V形。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自润滑轴承包括有若干金属颗粒体,颗粒体彼此间具有相当量的间隙,使其含油量较高,可充份提供润滑及降温效果。且轴承周缘设有导油槽,可形成润滑油的冷却循环效。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的自润滑轴承的立体图;0010图2是本发明的自润滑轴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0012如附图1、2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轴承4,其为一中空圆柱体,其。
5、由若干个金属颗粒体1彼此烧结而成之结构,所述金属颗粒体1彼此连接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间隙5,以便容置润滑油,中央具有一圆形轴孔41,以便安装转轴未图示,且周缘则形成至少二V形的导油槽42,以利于润滑油冷却循环。其中,所述金属颗粒体的粒径为002MM至004MM,其成分为青铜合金。0013本发明的自润滑轴承4最大改良之处在于自润滑轴承4包括若干个吸附及容置说明书CN102374235ACN102374240A2/2页4润滑油的金属颗粒体1,颗粒体彼此间具有一定的间隙5,使其吸附的油量较高,可充份提供润滑及降温效果。再者,当本发明的轴承和转轴配合时,金属颗粒体1与转轴之间为点接触,从而使摩擦系数小,可减少磨损。此外,本发明的自润滑轴承4的周缘设有导油槽,可使润滑油冷却循环,除可避免润滑油劣化外,并可快速降温度。001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374235ACN102374240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7423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