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3623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2306.9

申请日:

2011.09.27

公开号:

CN102336598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5F 17/00申请日:20110927|||公开

IPC分类号:

C05F17/00; C05F9/04; C05G3/00

主分类号:

C05F17/00

申请人:

镇江培蕾基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立新; 朱忠贵; 蔡培元; 史振侠

地址:

212016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谏壁街道雩山社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代理人:

夏哲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建槽、投料、加菌、测温、翻堆、出料。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发酵槽发酵无土栽培基质,不会发生物料散落、余水四溢流淌现象,可以减少污染;发酵过程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可以显著缩短发酵时间;定时测温,可以及时掌握物料发酵进程;翻堆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可以不失时机,准确翻堆。同时还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及物料腐熟程度等情况灵活掌握发酵时间,该发酵方法可以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槽:在平地上建长50-150m,宽5-6m、高1.0-1.5m的发酵槽,槽底为10-20cm厚度的水泥地,槽墙为24-50cm厚度的砖墙; 2)投料:将醋渣、木薯渣、菇渣、中药渣、芦苇末、秸秆粉物料投放到发酵槽中; 3)加菌:步骤1)所述物料投放发酵槽2-3天后,须加入发酵剂进行发酵处理,并将发酵剂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没有天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 4)测温:按步骤2)加入发酵菌种后,每天须测温2次,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 5)翻堆:加入发酵菌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 6)出料:当物料颜色变为褐色,温度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并不再升高,无明显臭味,达到发酵终点后就可以出料,进入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工序,再与其他辅料进行混合配制和包装,形成成品无土栽培基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物料可以是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物料含水量60-70%,物料堆放高度0.9-1.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发酵剂是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高温腐熟剂或EM制剂;所述发酵处理是用高温速腐剂或EM制剂对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处理,每500m3物料加入75-100kg高温腐熟剂或者5-10kgEM原液,发酵堆制腐熟时间为30-180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测温,其时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即发酵一周内,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每2天必须翻堆一次,避免形成厌氧环境;一周后,温度就会稳定上升,通常情况下,每隔一天翻堆一次;一旦温度超过55℃,必须及时翻堆;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出料,其物料理化指标为pH值5-7.5,EC<4。

说明书

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质的发酵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属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者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主要应用在蔬菜或者花卉上,是一项省水、省肥又省工的高产优质先进技术,该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中,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荷兰、日本、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应用比较广泛,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年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目前世界各国大多数采用砾、沙、泥(草)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锯木屑等作为固定基质。在我国,现有无土栽培基质主要原料有草炭、草木灰、醋渣、木薯渣、中药渣、菇渣、芦苇末、农作物秸秆粉及动物粪便等,这些原料中大多数不能直接 用作基质进行农作物栽培,需要经过发酵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用于栽培农作物。而在什么地方发酵,怎么发酵,发酵到什么程度,发酵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问题是基质发酵中必须明确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水泥场作为发酵场所,采用人工堆制的方法进行发酵,普遍存在物料堆制高度难以控制,四周物料容易散落;发酵堆表面积大,外层物料温度上不去,容易发生物料发酵不均匀现象;还会出现发酵余水四溢流淌污染环境等弊病。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中目前没有检索到基质发酵方法方面的专利,发表的各类文章中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发酵方法介绍,但都不太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槽:在平地上建长50-150m,宽5-6m、高1.0-1.5m的发酵槽,槽底为10-20cm厚度的水泥地,槽墙为24-50cm厚度的砖墙; 

2)投料:将醋渣、木薯渣、菇渣、中药渣、芦苇末、秸秆粉物料投放到发酵槽中; 

3)加菌:步骤1)所述物料投放发酵槽2-3天后,须加入发酵剂进行发酵处理,并将发酵菌种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没有天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 

4)测温:按步骤2)加入发酵菌种后,每天须测温2次,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 

5)翻堆:加入发酵菌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采用“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 

6)出料:当物料颜色变为褐色,温度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并不再升高, 无明显臭味,达到发酵效终点就可以出料,进入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工序,再与其他物料进行混合配制和包装,形成成品无土栽培基质。 

步骤2)所述的物料可以是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物料含水量60-70%,物料堆放高度0.9-1.4m。 

步骤3)所述的发酵剂是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高温腐熟剂或EM制剂;所述高温速腐剂是固态粉状发酵速腐剂,主要由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组成,有效活性菌含量0.5-1亿个单位/克,其中放线菌占40-60%;所述EM制剂是日本硫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一种微生态活性菌液体制剂,通称EM原液或者原露。EM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10个种类80多种微生物结成的有效微生物活菌群。EM产品经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试验,证明其性质稳定、功能广泛、在种植、养殖、环境净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所述发酵处理是用高温速腐剂或EM制剂对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处理,发酵剂用量为每500m3物料加入75-100kg高温腐熟剂或者5-10kgEM原液,发酵堆制腐熟时间为30-180天,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及物料理化情况灵活掌握。 

步骤4)所述的测温,其时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 

步骤5)所述“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即发酵一周内,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每2天必须翻堆一次,避免形成厌氧环境;一周后,温度就会稳定上升,通常情况下,每隔一天翻堆一次;一旦温度超过55℃,必须及时翻堆;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 

步骤6)所述的出料,其物料理化指标为pH值5-7.5,EC<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发酵槽发酵无土栽培基质,不会发生物料散落、余水四溢流淌现象,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2、本发明在物料发酵过程中加入含有有益微生物的发酵剂,上温快、效果好,可以显著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槽的利用率。 

3、本发明的定时测温,可以及时掌握物料发酵进程;翻堆采用“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能够不失时机,准确翻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槽:在平地上建长100m,宽5.5m、高1.3m的发酵槽,槽底为15cm厚度的水泥地,槽墙为37cm厚度的砖墙。 

2)投料:将含水量65%左右的醋渣、木薯渣等物料投放到发酵槽中,物料堆放高度1.2m。 

3)加菌:物料投放发酵槽2-3天后,加入吉林延吉生产的“长天牌”CM-101高温速腐发酵剂对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处理,每槽加入发酵剂的数量为85kg,并将发酵菌种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堆制时间为90天左右,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及物料发酵程度、理化性状等情况灵活掌握,没有天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 

4)测温:加入发酵菌种后,每天须测温2次,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其时 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 

5)翻堆:加入发酵菌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2天后必须进行翻堆,避免形成厌氧环境;中后期,一旦温度超过55℃,必须及时翻堆;通常情况下,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 

6)出料:当物料颜色变为褐色,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相同不再升高,无明显臭味,达到发酵效果后就可以出料,进入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工序,再与蛭石、碳化谷糠等其他辅料进行混合配制和包装,形成成品无土栽培基质,成品基质的理化指标为pH值6.5左右,EC<4。 

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6598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6598ACN102336598A21申请号201110302306922申请日20110927C05F17/00200601C05F9/04200601C05G3/0020060171申请人镇江培蕾基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212016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谏壁街道雩山社区72发明人蔡立新朱忠贵蔡培元史振侠74专利代理机构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107代理人夏哲华54发明名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建槽、投料、加菌、测温、翻堆、出料。本发明的。

2、优点是利用发酵槽发酵无土栽培基质,不会发生物料散落、余水四溢流淌现象,可以减少污染;发酵过程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可以显著缩短发酵时间;定时测温,可以及时掌握物料发酵进程;翻堆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可以不失时机,准确翻堆。同时还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及物料腐熟程度等情况灵活掌握发酵时间,该发酵方法可以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CN102336608A1/1页21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建槽在平地上建长50150M,宽56M、高1015M的发酵槽,槽底为1020CM厚度的水泥。

3、地,槽墙为2450CM厚度的砖墙;2)投料将醋渣、木薯渣、菇渣、中药渣、芦苇末、秸秆粉物料投放到发酵槽中;3)加菌步骤1)所述物料投放发酵槽23天后,须加入发酵剂进行发酵处理,并将发酵剂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没有天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4)测温按步骤2)加入发酵菌种后,每天须测温2次,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5)翻堆加入发酵菌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6)出料当物料颜色变为褐色,温度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并不再升高,无明显臭味,达到发酵终点后就可以出料,进入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工序,再与其他辅料进行混合配制和包装,形成成品无土栽培基质。2根据权利要。

4、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物料可以是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物料含水量6070,物料堆放高度0914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发酵剂是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高温腐熟剂或EM制剂;所述发酵处理是用高温速腐剂或EM制剂对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处理,每500M物料加入75100KG高温腐熟剂或者510KGEM原液,发酵堆制腐熟时间为30180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测温,其时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5根。

5、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即发酵一周内,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每2天必须翻堆一次,避免形成厌氧环境;一周后,温度就会稳定上升,通常情况下,每隔一天翻堆一次;一旦温度超过55,必须及时翻堆;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出料,其物料理化指标为PH值575,EC4。权利要求书CN102336598ACN102336608A1/3页3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质的发酵方法,特别是涉。

6、及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属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者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主要应用在蔬菜或者花卉上,是一项省水、省肥又省工的高产优质先进技术,该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中,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荷兰、日本、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应用比较广泛,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0003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

7、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年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0004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目前世界各国大多数采用砾、沙、泥草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锯木屑等作为固定基质。在我国,现有无土栽培基质主要原料有草炭、草木灰、醋渣、木薯渣、中药渣、菇渣、芦苇末、农。

8、作物秸秆粉及动物粪便等,这些原料中大多数不能直接用作基质进行农作物栽培,需要经过发酵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用于栽培农作物。而在什么地方发酵,怎么发酵,发酵到什么程度,发酵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问题是基质发酵中必须明确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水泥场作为发酵场所,采用人工堆制的方法进行发酵,普遍存在物料堆制高度难以控制,四周物料容易散落;发酵堆表面积大,外层物料温度上不去,容易发生物料发酵不均匀现象;还会出现发酵余水四溢流淌污染环境等弊病。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中目前没有检索到基质发酵方法方面的专利,发表的各类文章中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发酵方法介绍,但都不太全面。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

9、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0007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00081建槽在平地上建长50150M,宽56M、高1015M的发酵槽,槽底为1020CM厚度的水泥地,槽墙为2450CM厚度的砖墙;00092投料将醋渣、木薯渣、菇渣、中药渣、芦苇末、秸秆粉物料投放到发酵槽中;00103加菌步骤1所述物料投放发酵槽23天后,须加入发酵剂进行发酵处理,并说明书CN102336598ACN102336608A2/3页4将发酵菌种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没有天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00114测温按步骤2加入发。

10、酵菌种后,每天须测温2次,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00125翻堆加入发酵菌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采用“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00136出料当物料颜色变为褐色,温度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并不再升高,无明显臭味,达到发酵效终点就可以出料,进入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工序,再与其他物料进行混合配制和包装,形成成品无土栽培基质。0014步骤2所述的物料可以是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物料含水量6070,物料堆放高度0914M。0015步骤3所述的发酵剂是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高温腐熟剂或EM制剂;所述高温速腐剂是固态粉状发酵速腐剂,主要由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组成,有效活性菌含量051。

11、亿个单位/克,其中放线菌占4060;所述EM制剂是日本硫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一种微生态活性菌液体制剂,通称EM原液或者原露。EM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10个种类80多种微生物结成的有效微生物活菌群。EM产品经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试验,证明其性质稳定、功能广泛、在种植、养殖、环境净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0016所述发酵处理是用高温速腐剂或EM制剂对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处理,发酵剂用量为每500M3物料加入75100KG高温腐熟剂或者510KGEM原液,发酵堆制腐熟时间为30180天,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及物料理化情况灵。

12、活掌握。0017步骤4所述的测温,其时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0018步骤5所述“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即发酵一周内,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每2天必须翻堆一次,避免形成厌氧环境;一周后,温度就会稳定上升,通常情况下,每隔一天翻堆一次;一旦温度超过55,必须及时翻堆;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0019步骤6所述的出料,其物料理化指标为PH值575,EC4。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00211、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发酵槽发酵无土栽培基质,不会发生物料散落、余水四溢流淌现。

13、象,可以减少环境污染。00222、本发明在物料发酵过程中加入含有有益微生物的发酵剂,上温快、效果好,可以显著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槽的利用率。00233、本发明的定时测温,可以及时掌握物料发酵进程;翻堆采用“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能够不失时机,准确翻堆。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0025实施例1说明书CN102336598ACN102336608A3/3页50026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发酵方法,该方法。

14、的具体步骤如下00271建槽在平地上建长100M,宽55M、高13M的发酵槽,槽底为15CM厚度的水泥地,槽墙为37CM厚度的砖墙。00282投料将含水量65左右的醋渣、木薯渣等物料投放到发酵槽中,物料堆放高度12M。00293加菌物料投放发酵槽23天后,加入吉林延吉生产的“长天牌”CM101高温速腐发酵剂对物料进行堆制腐熟处理,每槽加入发酵剂的数量为85KG,并将发酵菌种和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堆制时间为90天左右,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及物料发酵程度、理化性状等情况灵活掌握,没有天棚的发酵槽要盖上遮阳防雨材料。00304测温加入发酵菌种后,每天须测温2次,测温须在翻堆前进行;其时间分别于每天上午的9。

15、001030和下午15001630;每个发酵槽测35点,测温深度为3540CM。00315翻堆加入发酵菌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的翻堆频率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使不起温或起温缓慢,2天后必须进行翻堆,避免形成厌氧环境;中后期,一旦温度超过55,必须及时翻堆;通常情况下,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当温度在6870时或物料很湿或者物料很结实时,须增加翻堆频率,为每天翻堆13次。00326出料当物料颜色变为褐色,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相同不再升高,无明显臭味,达到发酵效果后就可以出料,进入干燥、粉碎、过筛处理工序,再与蛭石、碳化谷糠等其他辅料进行混合配制和包装,形成成品无土栽培基质,成品基质的理化指标为PH值65左右,EC4。说明书CN10233659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肥料;肥料制造〔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