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03669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2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82734.2

申请日:

2011.07.01

公开号:

CN102324895A

公开日:

2012.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H03F 1/2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孵化园7号楼402室变更后: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33号A座9楼|||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3F 1/26申请日:20110701|||公开

IPC分类号:

H03F1/26

主分类号:

H03F1/26

申请人: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俊维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孵化园7号楼4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POP噪声抑制电路,包括一隔直电容、一与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一电流产生单元、一与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充电单元、一与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放电单元、一与充电单元及放电单元相连的开关单元及一连接于开关单元与隔直电容之间的功率放大单元,所述电流产生单元分别提供一缓慢上升的电流至充电单元及放电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切换充电单元与放电单元之间的工作,所述充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再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所述放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再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在音频系统开机时平滑的上升,在音频系统关机时平滑的下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POP噪声抑制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POP噪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 POP 噪声抑制电路, 用于一音频系统中, 所述 POP 噪声抑制电路包括一隔直电容 及一与所述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POP 噪声抑制电路还包括一电流 产生单元、 一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充电单元、 一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放电单 元、 一与所述充电单元及所述放电单元相连的开关单元及一连接于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隔 直电容之间的功率放大单元, 所述电流产生单元分别提供一缓慢上升的电流至所述充电单 元及所述放电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切换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放电单元之间的工作, 所述充 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 所述放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 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 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在所述音频系统开机时平滑的 上升, 在所述音频系统关机时平滑的下降。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POP 噪声抑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电流产生单元包括一第 三场效应管、 一第四场效应管、 一第五场效应管、 一第六场效应管、 一第七场效应管、 一第八 场效应管、 一第九场效应管、 一参考电流源、 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一电容,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 的栅极、 源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共同连接所述参考电流源的一端, 所述参考电流 源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第八场效 应管的栅极及所述第一电容的正端, 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 源极、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及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共同相连。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POP 噪声抑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与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一第一电压端, 所述第九场效应 管的源极、 所述第一电容的负端及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共同接地,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 漏极、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及所 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共同连接一电源端。
4: 如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 POP 噪声抑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充电单元包括一运算 放大器及一滤波电容, 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一电源控制端相连,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一正相输入端与一参考电压端相连,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一反相输入端与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一输出端相连。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 POP 噪声抑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一第一场 效应管及一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放电单元包括一第十场效应管及一第十一场效应管, 所述 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栅极、 漏极相连,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一第二电压端。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 POP 噪声抑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源极、 所 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及所述滤波电容的负端共同接地,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一第三电压端,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 POP 噪声抑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功率放大单元包括一功 率放大器、 一第二电阻、 一第三电阻及一第十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 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一正相输入端及所述滤波电容的正端共同相连,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一音频输入端, 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一静音控制端, 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 功率放大器的一反相输入端, 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 功率放大器的一输出端共同连接所述隔直电容的一端, 所述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 2 元件相连。
8: 一种 POP 噪声抑制方法, 用于一音频系统中, 所述 POP 噪声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在开机的时候, 一开关单元将一放电单元断开, 一充电单元开始工作 ; 将所述充电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元连接至一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 ; 一电流产生单元提供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至所述充电单元, 所述充电单元根据 所述第一电流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 输入电压随着所述充电电流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上升, 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输出一缓慢平滑上 升的电压至一隔直电容中 ; 及 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 一与所述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输出正常 的音频信号。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 POP 噪声抑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POP 噪声抑制方法还包 括以下步骤 : 在关机的时候, 所述开关单元将所述充电单元断开, 所述放电单元开始工作 ; 将所述放电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元连接至所述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 ; 所述电流产生单元提供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二电流至所述放电单元, 所述放电单元根 据所述第二电流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单元 的输入电压随着所述放电电流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下降, 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输出一缓慢平滑 下降的电压至所述隔直电容中 ; 及 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 所述输出元件输出正常的音频信号。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 POP 噪声抑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充电单元通过给一滤波 电容进行充电形成所述充电电流, 所述放电单元通过给所述滤波电容进行放电形成所述放 电电流。

说明书


POP 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处理电路及方法, 尤指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抑制 POP 噪声的 POP 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背景技术
     POP 噪声是指音频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在开机与关机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在音频系统中, 功率放大器驱动喇叭或耳机时常常要利用一个大电容作为隔直电 容, 在开机的时候需要将电容的电压冲至共模电平, 而在关机的时候又需要将电容中的电 压放至 0, 这样就容易在开机与关机的时候对喇叭或耳机造成冲击而形成 POP 噪声, 而让敏 感的耳朵很不舒服。因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 POP 噪声的 POP 噪声抑制电路及 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 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抑制 POP 噪声的 POP 噪声抑制电 路及方法。
     一种 POP 噪声抑制电路, 用于一音频系统中, 所述 POP 噪声抑制电路包括一隔直电 容及一与所述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 所述 POP 噪声抑制电路还包括一电流产生单元、 一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充电单元、 一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放电单元、 一与所 述充电单元及所述放电单元相连的开关单元及一连接于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隔直电容之 间的功率放大单元, 所述电流产生单元分别提供一缓慢上升的电流至所述充电单元及所述 放电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切换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放电单元之间的工作, 所述充电单元形 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 所述放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 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 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在所述音频系统开机时平滑的上升, 在 所述音频系统关机时平滑的下降。
     一种 POP 噪声抑制方法, 用于一音频系统中, 所述 POP 噪声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在开机的时候, 一开关单元将一放电单元断开, 一充电单元开始工作 ; 将所述充电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元连接至一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 ; 一电流产生单元提供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至所述充电单元, 所述充电单元根据 所述第一电流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 输入电压随着所述充电电流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上升, 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输出一缓慢平滑上 升的电压至一隔直电容中 ; 及 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 一与所述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输出正常 的音频信号。
     相对现有技术, 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在开机时可以使得隔直电容中的 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 在关机时使得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 结构简单且能够
     有效抑制音频系统在开关机的时候形成的 POP 噪声。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系统框图。 图 2 为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 3 为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中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 4 为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中充电电流及放电电流的波形图。 图 5 为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中隔直电容的电压波形图。 图 6 为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方法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 1, 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电流产生单元、 一与该 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充电单元、 一与该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放电单元、 一与该充电单元及 该放电单元相连的开关单元、 一与该开关单元相连的功率放大单元、 一与该功率放大单元 相连的隔直电容 CAC 及一与该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
     请同时参阅图 2, 在本实施方式中, 该开关单元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 M1 及一第二 场效应管 M2, 该输出元件为一喇叭 SPEAKER。 该电流产生单元包括一第三场效应管 M3、 一第 四场效应管 M4、 一第五场效应管 M5、 一第六场效应管 M6、 一第七场效应管 M7、 一第八场效应 管 M8、 一第九场效应管 M9、 一参考电流源 I 、 一第一电阻 R1 及一第一电容 C1。该充电单元包括一运算放大器 BUFFER 及一滤波电容 CVCM。该放电单元包括一第十场效应管 M10 及一第十一场效应管 M11, 该放电单元也包括该第二场效应管 M2 及该滤波电容 CVCM。该功 率放大单元包括一功率放大器 HP、 一第二电阻 R2、 一第三电阻 R3 及一第十二场效应管 M12。 该电流产生单元用于给该充电单元提供一个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 I1, 并给 该放电单元提供一个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二电流 I2 ; 该充电单元用于给该滤波电容 CVCM 进 行充电, 并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 ICH ; 该放电单元用于给该 滤波电容 CVCM 进行放电, 并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 IDIS ; 该 开关单元用于切换该充电单元与该放电单元之间的工作 ; 该功率放大单元用于驱动该喇叭 SPEAKER, 以使得该喇叭 SPEAKER 能够正常工作 ; 该隔直电容 CAC 用于隔离直流信号, 仅允许 音频信号通过。
     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如下 : 该电流产生单 元中的第三场效应管 M3 的栅极、 源极与该第四场效应管 M4 的栅极共同连接该参考电流源 的一端, 该参考电流源 I 的另一端接地。该第四场效应管 M4 的源极连接该第九I场效应管 M9 的漏极、 该第八场效应管 M8 的栅极及该第一电容 C1 的正端, 该第八场效应管 M8 的漏极、 该第五场效应管 M5 的栅极、 源极、 该第六场效应管 M6 的栅极及该第七场效应管 M7 的栅极共同相连。该第八场效应管 M8 的源极与该第一电阻 R1 的一端相连, 该第九场效 应管 M9 的栅极连接一第一电压端 C_DIS_F, 该第九场效应管 M9 的源极、 该第一电容 C1 的负 端及该第一电阻 R1 的另一端共同接地。该第三场效应管 M3 的漏极、 该第四场效应管 M4 的 漏极、 该第五场效应管 M5 的漏极、 该第六场效应管 M6 的漏极及该第七场效应管 M7 的漏极共同连接一电源端 AVD。该第七场效应管 M7 的源极与该充电单元中运算放大器 BUFFER 的 一电源控制端 IB 相连, 并输出第一电流 I1 至该充电单元, 该第六场效应管 M6 的源极与该 放电单元中第十场效应管 M10 的栅极、 漏极相连, 并输出第二电流 I2 至该放电单元。该运 算放大器 BUFFER 的一正相输入端 IP 与一参考电压端 V 相连, 该运算放大器 BUFFER 的一反相输入端 IN 与该运算放大器 BUFFER 的一输出端 OUT 相连。该运算放大器 BUFFER 的 输出端 OUT 与该第一场效应管 M1 的源极相连, 该第一场效应管 M1 的栅极连接一第二电压 端 UP, 该第一场效应管 M1 的漏极与该第二场效应管 M2 的漏极、 该功率放大器 HP 的一正相 输入端及该滤波电容 CVCM 的正端共同相连。该第十场效应管 M10 的源极、 该第十一场效应 管 M11 的源极及该滤波电容 CVCM 的负端共同接地。该第二场效应管 M2 的栅极连接一第三 电压端 DOWN, 该第二场效应管 M2 的源极与该第十一场效应管 M11 的漏极相连。该第二电 阻 R2 的一端连接一音频输入端 LINEIN, 该第十二场效应管 M12 的栅极连接一静音控制端 MUTE, 该第十二场效应管 M12 的源极、 该第三电阻 R3 的一端及该第二电阻 R2 的另一端共同 连接该功率放大器 HP 的一反相输入端, 该第十二场效应管 M12 的漏极、 该第三电阻 R3 的另 一端及该功率放大器 HP 的一输出端共同连接该隔直电容 CAC 的一端, 该隔直电容 CAC 的另 一端与该喇叭 SPEAKER 相连。 请参阅图 3, 图 3 为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中运算放大 器 BUFFER 内部的电路结构图, 其包括一第十三场效应管 M13、 一第十四场效应管 M14、 一第 十五场效应管 M15、 一第十六场效应管 M16、 一第十七场效应管 M17、 一第十八场效应管 M18、 一第十九场效应管 M19、 一第二十场效应管 M20、 一第二十一场效应管 M21 及一第二十二场 效应管 M22。其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 该第十三场效应管 M13 的栅极连接该反相输入端 IN, 该 第十四场效应管 M14 的栅极连接该正相输入端 IP, 该第十三场效应管 M13 与该第十四场效 应管 M14 的源极共同连接该电源控制端 IB。 该第十三场效应管 M13 的漏极与该第二十场效 应管 M20 的源极及该第二十二场效应管 M22 的漏极相连, 该第十四场效应管 M14 的漏极与 该第十九场效应管 M19 的源极及该第二十一场效应管 M21 的漏极相连。该第十五场效应管 M15 的栅极、 该第十六场效应管 M16 的栅极、 该第十七场效应管 M17 的漏极与该第十九场效 应管 M19 的漏极共同相连, 该第十五场效应管 M15 的源极与该第十六场效应管 M16 的源极 共同连接电源端 AVD, 该第十五场效应管 M15 的漏极与该第十七场效应管 M17 的源极相连, 该第十六场效应管 M16 的漏极与该第十八场效应管 M18 的源极相连, 该第十七场效应管 M17 的栅极与该第十八场效应管 M18 的栅极相连。该第十九场效应管 M19 的栅极与该第二十场 效应管 M20 的栅极相连, 该第二十一场效应管 M21 的栅极与该第二十二场效应管 M22 的栅 极相连, 该第二十一场效应管 M21 的源极与该第二十二场效应管 M22 的源极共同接地。该 第十八场效应管 M18 的漏极与该第二十场效应管 M20 的漏极共同连接该输出端 OUT。
     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 为了抑制 POP 噪声, 我们需要在开机时使得隔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 在 关机时使得隔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 即呈现如图 5 所示的 S 型和反 S 型。
     在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中, 当充电单元工作的时候, 该第一电压端 C_DIS_F 为 低电平, 该第九场效应管 M9 断开, 此时该第一电容 C1 的正端电压 VG 为低电平, 由该参考电
     流源 I对该第一电容 C1 进行充电使正端电压 VG 缓慢平滑上升, 从而在该第五场效应管 M5 与该第八场效应管 M8 之间形成一电流 I0, 其值为 (VG-) /R1, 由于电压 VG 是缓慢平滑上升的, 因此电流 I0 为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电流, 由于该第七场效应管 M7 为该第五 场效应管的镜像, 因此便产生了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 I1 ; 由于该第六场效应管 M6 也为 该第五场效应管的镜像, 因此便产生了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二电流 I2。
     当放电单元工作的时候, 该第一电压端 C_DIS_F 先设置为高电平, 该第九场效应 管 M9 将该第一电容 C1 的电压放为 0, 然后再将该第一电压端 C_DIS_F 设置为低电平, 关闭 该第九场效应管 M9, 同时该参考电流源 I 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 I1 和第二电流 I2。 开始对该第一电容 C1 进行充电, 同样产生缓在开机和关机的时候需要将该 POP 噪声抑制电路设置成静音模式, 即将该静音控 制端 MUTE 设置为高电平, 则此时该功率放大器 HP 为单位增益结构。
     在开机的时候, 该第二电压端 UP 为高电平, 该第一场效应管 M1 闭合, 该第三电压 端 DOWN 为低电平, 该第二场效应管 M2 断开, 则该充电单元开始工作, 放电单元断开。此时, 该运算放大器 BUFFER 为单位增益结构, 且输入至该充电单元的第一电流 I1 为一个缓慢而 平滑上升的电流。该运算放大器 BUFFER 的正相输入端 IP 输入一共模电压, 反相输入端 IN 的输入为该滤波电容 CVCM 的正端, 该滤波电容 CVCM 上的电压在开机之前已经为 0, 因而 此时该运算放大器 BUFFER 处于开路状态, 则 I3=I1, I4=0, 所以充电电流 ICH=I3-I4=I1, 即 ICH 开始为一缓慢而平滑上升的电流, 随着该滤波电容 CVCM 上的电压逐渐接近参考电压端
     V输入的共模电压, 此时 I4 逐渐建立, 这样 ICH 会逐渐减小而形成一缓慢而平滑下降的电流。因此形成如图 4 所示的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 由于该功率 放大器 HP 为单位增益结构, 即输出随着输入的变化而变化, 则该隔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变 化与该功率放大器 HP 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变化成正比例关系, 又因为该功率放大器 HP 的 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变化随着该充电电流的变化而缓慢的变化, 因此在开机的时候, 该隔直 电容 CAC 中的电压呈现上升的 S 型曲线。
     在关机的时候, 该第二电压端 UP 为低电平, 该第一场效应管 M1 断开, 该第三电压 端 DOWN 为高电平, 该第二场效应管 M2 闭合, 则该充电单元断开, 该放电单元开始工作。此 时, 该第二场效应管 M2 的栅极电压为高电平, 将该第十一场效应管 M11 镜像该第二电流 I2, 该第二电流 I2 为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电流, 由于该第十一场效应管 M11 的漏极电压为共模电 压, 处于饱和区, 因此该放电电流 IDIS 就等于该第二电流 I2。 随着该滤波电容 CVCM 上的电 压逐渐被放掉, 该第十一场效应管 M11 上漏极与源级之间的电压 VDS 也逐渐减小, 这也会使 得放电电流 IDIS 逐步减小, 因此也形成如图 4 所示的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 放电电流, 由于该功率放大器 HP 为单位增益结构, 即输出随着输入的变化而变化, 则该隔 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变化与该功率放大器 HP 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变化成正比例关系, 又因 为该功率放大器 HP 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变化随着该充电电流的变化而缓慢的变化, 因此 在关机的时候, 该隔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呈现下降的反 S 型曲线。
     请参阅图 6, 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方法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一, 在开机的时候, 开关单元将放电单元断开, 充电单元开始工作。
     步骤二, 将充电单元通过开关单元连接至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 使 得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入电压随着充电电流 ICH 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上升。步骤三, 电流产生单元提供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 I1 至充电单元, 充电单元给 滤波电容 CVCM 充电, 并根据第一电流 I1 形成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 流 ICH, 同时功率放大单元输出缓慢平滑上升的电压至隔直电容 CAC 中。
     步骤四, 隔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 使得输出元件输出正常的音频 信号。
     步骤五, 在关机的时候, 开关单元将充电单元断开, 放电单元开始工作。
     步骤六, 将放电单元通过开关单元连接至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 使 得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入电压随着放电电流 IDIS 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下降。
     步骤七, 电流产生单元提供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二电流 I2 至放电单元, 放电单元给 滤波电容 CVCM 放电, 并根据第二电流 I2 形成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 流 IDIS, 同时功率放大单元输出缓慢平滑下降的电压至隔直电容 CAC 中。
     步骤八, 隔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 使得输出元件输出正常的音频 信号。
     其中, 步骤一至步骤四为开机时执行的步骤, 步骤五至步骤八为关机时执行的步 骤, 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开机时执行的步骤与关机时执行的步骤做相应的对调。 本发明 POP 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在开机时可以使得隔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缓慢平 滑的上升, 在关机时使得隔直电容 CAC 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 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抑 制音频系统在开关机的时候形成的 POP 噪声。
    

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24895A43申请公布日20120118CN102324895ACN102324895A21申请号201110182734222申请日20110701H03F1/2620060171申请人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孵化园7号楼402室72发明人黄俊维54发明名称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57摘要一种POP噪声抑制电路,包括一隔直电容、一与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一电流产生单元、一与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充电单元、一与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放电单元、一与充电单元及放电单元相连的开关单元及一连接于开关单元与隔直电容之间的功率放大单元,所述电流产生。

2、单元分别提供一缓慢上升的电流至充电单元及放电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切换充电单元与放电单元之间的工作,所述充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再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所述放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再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在音频系统开机时平滑的上升,在音频系统关机时平滑的下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POP噪声抑制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POP噪声。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CN102324908A1/2页21一种POP噪声抑制电路,用于一音频系统中,所述POP噪声抑制电路包括一隔直电容及一与所述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其特。

3、征在于所述POP噪声抑制电路还包括一电流产生单元、一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充电单元、一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放电单元、一与所述充电单元及所述放电单元相连的开关单元及一连接于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隔直电容之间的功率放大单元,所述电流产生单元分别提供一缓慢上升的电流至所述充电单元及所述放电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切换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放电单元之间的工作,所述充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所述放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在所述音频系统开机时平滑的上升,在所述音频系统关机时平滑的下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OP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4、电流产生单元包括一第三场效应管、一第四场效应管、一第五场效应管、一第六场效应管、一第七场效应管、一第八场效应管、一第九场效应管、一参考电流源、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一电容,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共同连接所述参考电流源的一端,所述参考电流源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及所述第一电容的正端,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及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共同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OP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栅极。

5、连接一第一电压端,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的负端及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共同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共同连接一电源端。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POP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单元包括一运算放大器及一滤波电容,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一电源控制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一正相输入端与一参考电压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一反相输入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一输出端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OP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及一第二场效应管,所述放电单元。

6、包括一第十场效应管及一第十一场效应管,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栅极、漏极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一第二电压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OP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及所述滤波电容的负端共同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一第三电压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OP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单元包括一功率放大器、一第二电阻、一第三电阻及一第十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功率放大器的。

7、一正相输入端及所述滤波电容的正端共同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一音频输入端,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一静音控制端,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一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一输出端共同连接所述隔直电容的一端,所述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权利要求书CN102324895ACN102324908A2/2页3元件相连。8一种POP噪声抑制方法,用于一音频系统中,所述POP噪声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开机的时候,一开关单元将一放电单元断开,一充电单元开始工作;将所述充电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

8、元连接至一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一电流产生单元提供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至所述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电流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入电压随着所述充电电流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上升,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输出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电压至一隔直电容中;及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一与所述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输出正常的音频信号。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POP噪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OP噪声抑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关机的时候,所述开关单元将所述充电单元断开,所述放电单元开始工作;将所述放电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元连接至所述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

9、放大单元;所述电流产生单元提供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二电流至所述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电流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入电压随着所述放电电流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下降,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输出一缓慢平滑下降的电压至所述隔直电容中;及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所述输出元件输出正常的音频信号。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POP噪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单元通过给一滤波电容进行充电形成所述充电电流,所述放电单元通过给所述滤波电容进行放电形成所述放电电流。权利要求书CN102324895ACN102324908A1/5页4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技术领域。

10、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处理电路及方法,尤指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抑制POP噪声的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背景技术0002POP噪声是指音频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在开机与关机过程中产生的噪声。0003在音频系统中,功率放大器驱动喇叭或耳机时常常要利用一个大电容作为隔直电容,在开机的时候需要将电容的电压冲至共模电平,而在关机的时候又需要将电容中的电压放至0,这样就容易在开机与关机的时候对喇叭或耳机造成冲击而形成POP噪声,而让敏感的耳朵很不舒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POP噪声的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发明内容0004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抑制POP噪声的POP噪声抑制。

11、电路及方法。0005一种POP噪声抑制电路,用于一音频系统中,所述POP噪声抑制电路包括一隔直电容及一与所述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所述POP噪声抑制电路还包括一电流产生单元、一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充电单元、一与所述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放电单元、一与所述充电单元及所述放电单元相连的开关单元及一连接于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隔直电容之间的功率放大单元,所述电流产生单元分别提供一缓慢上升的电流至所述充电单元及所述放电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切换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放电单元之间的工作,所述充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所述放电单元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所述隔直电容。

12、中的电压在所述音频系统开机时平滑的上升,在所述音频系统关机时平滑的下降。0006一种POP噪声抑制方法,用于一音频系统中,所述POP噪声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开机的时候,一开关单元将一放电单元断开,一充电单元开始工作;将所述充电单元通过所述开关单元连接至一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一电流产生单元提供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至所述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电流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入电压随着所述充电电流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上升,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输出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电压至一隔直电容中;及所述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一与所述隔直电容相连。

13、的输出元件输出正常的音频信号。0007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在开机时可以使得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在关机时使得隔直电容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结构简单且能够说明书CN102324895ACN102324908A2/5页5有效抑制音频系统在开关机的时候形成的POP噪声。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系统框图。0009图2为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0010图3为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中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图。0011图4为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中充电电流及放电电流的波形图。0012图5为本发。

14、明POP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中隔直电容的电压波形图。0013图6为本发明POP噪声抑制方法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14请参阅图1,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电流产生单元、一与该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充电单元、一与该电流产生单元相连的放电单元、一与该充电单元及该放电单元相连的开关单元、一与该开关单元相连的功率放大单元、一与该功率放大单元相连的隔直电容CAC及一与该隔直电容相连的输出元件。0015请同时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开关单元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M1及一第二场效应管M2,该输出元件为一喇叭SPEAKER。该电流产生单元包括一第三场效应管M3、一第四场效应管M。

15、4、一第五场效应管M5、一第六场效应管M6、一第七场效应管M7、一第八场效应管M8、一第九场效应管M9、一参考电流源I、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一电容C1。该充电单元包括一运算放大器BUFFER及一滤波电容CVCM。该放电单元包括一第十场效应管M10及一第十一场效应管M11,该放电单元也包括该第二场效应管M2及该滤波电容CVCM。该功率放大单元包括一功率放大器HP、一第二电阻R2、一第三电阻R3及一第十二场效应管M12。0016该电流产生单元用于给该充电单元提供一个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I1,并给该放电单元提供一个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二电流I2;该充电单元用于给该滤波电容CVCM进行充电,并形成一先缓。

16、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ICH;该放电单元用于给该滤波电容CVCM进行放电,并形成一先缓慢平滑增大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IDIS;该开关单元用于切换该充电单元与该放电单元之间的工作;该功率放大单元用于驱动该喇叭SPEAKER,以使得该喇叭SPEAKER能够正常工作;该隔直电容CAC用于隔离直流信号,仅允许音频信号通过。0017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如下该电流产生单元中的第三场效应管M3的栅极、源极与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栅极共同连接该参考电流源I的一端,该参考电流源I的另一端接地。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源极连接该第九场效应管M9的漏极、该第八场效应管M8。

17、的栅极及该第一电容C1的正端,该第八场效应管M8的漏极、该第五场效应管M5的栅极、源极、该第六场效应管M6的栅极及该第七场效应管M7的栅极共同相连。该第八场效应管M8的源极与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该第九场效应管M9的栅极连接一第一电压端C_DIS_F,该第九场效应管M9的源极、该第一电容C1的负端及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共同接地。该第三场效应管M3的漏极、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漏极、该第五场效应管M5的漏极、该第六场效应管M6的漏极及该第七场效应管M7的漏极说明书CN102324895ACN102324908A3/5页6共同连接一电源端AVD。该第七场效应管M7的源极与该充电单元中运算放大器。

18、BUFFER的一电源控制端IB相连,并输出第一电流I1至该充电单元,该第六场效应管M6的源极与该放电单元中第十场效应管M10的栅极、漏极相连,并输出第二电流I2至该放电单元。该运算放大器BUFFER的一正相输入端IP与一参考电压端V相连,该运算放大器BUFFER的一反相输入端IN与该运算放大器BUFFER的一输出端OUT相连。该运算放大器BUFFER的输出端OUT与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源极相连,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栅极连接一第二电压端UP,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与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漏极、该功率放大器HP的一正相输入端及该滤波电容CVCM的正端共同相连。该第十场效应管M10的源极、该第十一场。

19、效应管M11的源极及该滤波电容CVCM的负端共同接地。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栅极连接一第三电压端DOWN,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源极与该第十一场效应管M11的漏极相连。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一音频输入端LINEIN,该第十二场效应管M12的栅极连接一静音控制端MUTE,该第十二场效应管M12的源极、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及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该功率放大器HP的一反相输入端,该第十二场效应管M12的漏极、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及该功率放大器HP的一输出端共同连接该隔直电容CAC的一端,该隔直电容CAC的另一端与该喇叭SPEAKER相连。0018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较佳。

20、实施方式的充电单元中运算放大器BUFFER内部的电路结构图,其包括一第十三场效应管M13、一第十四场效应管M14、一第十五场效应管M15、一第十六场效应管M16、一第十七场效应管M17、一第十八场效应管M18、一第十九场效应管M19、一第二十场效应管M20、一第二十一场效应管M21及一第二十二场效应管M22。其具体连接关系如下该第十三场效应管M13的栅极连接该反相输入端IN,该第十四场效应管M14的栅极连接该正相输入端IP,该第十三场效应管M13与该第十四场效应管M14的源极共同连接该电源控制端IB。该第十三场效应管M13的漏极与该第二十场效应管M20的源极及该第二十二场效应管M22的漏极相连。

21、,该第十四场效应管M14的漏极与该第十九场效应管M19的源极及该第二十一场效应管M21的漏极相连。该第十五场效应管M15的栅极、该第十六场效应管M16的栅极、该第十七场效应管M17的漏极与该第十九场效应管M19的漏极共同相连,该第十五场效应管M15的源极与该第十六场效应管M16的源极共同连接电源端AVD,该第十五场效应管M15的漏极与该第十七场效应管M17的源极相连,该第十六场效应管M16的漏极与该第十八场效应管M18的源极相连,该第十七场效应管M17的栅极与该第十八场效应管M18的栅极相连。该第十九场效应管M19的栅极与该第二十场效应管M20的栅极相连,该第二十一场效应管M21的栅极与该第二。

22、十二场效应管M22的栅极相连,该第二十一场效应管M21的源极与该第二十二场效应管M22的源极共同接地。该第十八场效应管M18的漏极与该第二十场效应管M20的漏极共同连接该输出端OUT。0019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为了抑制POP噪声,我们需要在开机时使得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在关机时使得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即呈现如图5所示的S型和反S型。0020在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中,当充电单元工作的时候,该第一电压端C_DIS_F为低电平,该第九场效应管M9断开,此时该第一电容C1的正端电压VG为低电平,由该参考电流源I对该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使正。

23、端电压VG缓慢平滑上升,从而在该第五场效应说明书CN102324895ACN102324908A4/5页7管M5与该第八场效应管M8之间形成一电流I0,其值为(VG)/R1,由于电压VG是缓慢平滑上升的,因此电流I0为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电流,由于该第七场效应管M7为该第五场效应管的镜像,因此便产生了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I1;由于该第六场效应管M6也为该第五场效应管的镜像,因此便产生了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二电流I2。0021当放电单元工作的时候,该第一电压端C_DIS_F先设置为高电平,该第九场效应管M9将该第一电容C1的电压放为0,然后再将该第一电压端C_DIS_F设置为低电平,关闭该第九场效应管。

24、M9,同时该参考电流源I开始对该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同样产生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0022在开机和关机的时候需要将该POP噪声抑制电路设置成静音模式,即将该静音控制端MUTE设置为高电平,则此时该功率放大器HP为单位增益结构。0023在开机的时候,该第二电压端UP为高电平,该第一场效应管M1闭合,该第三电压端DOWN为低电平,该第二场效应管M2断开,则该充电单元开始工作,放电单元断开。此时,该运算放大器BUFFER为单位增益结构,且输入至该充电单元的第一电流I1为一个缓慢而平滑上升的电流。该运算放大器BUFFER的正相输入端IP输入一共模电压,反相输入端IN的输入为该滤波。

25、电容CVCM的正端,该滤波电容CVCM上的电压在开机之前已经为0,因而此时该运算放大器BUFFER处于开路状态,则I3I1,I40,所以充电电流ICHI3I4I1,即ICH开始为一缓慢而平滑上升的电流,随着该滤波电容CVCM上的电压逐渐接近参考电压端V输入的共模电压,此时I4逐渐建立,这样ICH会逐渐减小而形成一缓慢而平滑下降的电流。因此形成如图4所示的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由于该功率放大器HP为单位增益结构,即输出随着输入的变化而变化,则该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变化与该功率放大器HP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变化成正比例关系,又因为该功率放大器HP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变化随着该充电。

26、电流的变化而缓慢的变化,因此在开机的时候,该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呈现上升的S型曲线。0024在关机的时候,该第二电压端UP为低电平,该第一场效应管M1断开,该第三电压端DOWN为高电平,该第二场效应管M2闭合,则该充电单元断开,该放电单元开始工作。此时,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栅极电压为高电平,将该第十一场效应管M11镜像该第二电流I2,该第二电流I2为一缓慢平滑上升的电流,由于该第十一场效应管M11的漏极电压为共模电压,处于饱和区,因此该放电电流IDIS就等于该第二电流I2。随着该滤波电容CVCM上的电压逐渐被放掉,该第十一场效应管M11上漏极与源级之间的电压VDS也逐渐减小,这也会使得放电电。

27、流IDIS逐步减小,因此也形成如图4所示的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由于该功率放大器HP为单位增益结构,即输出随着输入的变化而变化,则该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变化与该功率放大器HP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变化成正比例关系,又因为该功率放大器HP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变化随着该充电电流的变化而缓慢的变化,因此在关机的时候,该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呈现下降的反S型曲线。0025请参阅图6,本发明POP噪声抑制方法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开机的时候,开关单元将放电单元断开,充电单元开始工作。0026步骤二,将充电单元通过开关单元连接至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使得功率放大单元的。

28、输入电压随着充电电流ICH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上升。说明书CN102324895ACN102324908A5/5页80027步骤三,电流产生单元提供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一电流I1至充电单元,充电单元给滤波电容CVCM充电,并根据第一电流I1形成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充电电流ICH,同时功率放大单元输出缓慢平滑上升的电压至隔直电容CAC中。0028步骤四,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使得输出元件输出正常的音频信号。0029步骤五,在关机的时候,开关单元将充电单元断开,放电单元开始工作。0030步骤六,将放电单元通过开关单元连接至具有单位增益结构的功率放大单元,使得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入电。

29、压随着放电电流IDIS的变化缓慢平滑的下降。0031步骤七,电流产生单元提供缓慢平滑上升的第二电流I2至放电单元,放电单元给滤波电容CVCM放电,并根据第二电流I2形成先缓慢平滑增大而后缓慢平滑减小的放电电流IDIS,同时功率放大单元输出缓慢平滑下降的电压至隔直电容CAC中。0032步骤八,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使得输出元件输出正常的音频信号。0033其中,步骤一至步骤四为开机时执行的步骤,步骤五至步骤八为关机时执行的步骤,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开机时执行的步骤与关机时执行的步骤做相应的对调。0034本发明POP噪声抑制电路及方法在开机时可以使得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上升,在关机时使得隔直电容CAC中的电压缓慢平滑的下降,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抑制音频系统在开关机的时候形成的POP噪声。说明书CN102324895ACN102324908A1/5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24895ACN102324908A2/5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24895ACN102324908A3/5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24895ACN102324908A4/5页12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24895ACN102324908A5/5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2489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