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立体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035004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47720.2

申请日:

2009.03.17

公开号:

CN101511035A

公开日:

2009.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4N 13/0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757号三楼变更后权利人: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谊路9号登记生效日:2011061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4N13/04; H04N13/00; H04N15/00; G02F1/133

主分类号:

H04N13/04

申请人: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修剑; 叶 訢

地址:

200233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757号三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白璧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由三个RGB子像素组成;一柱透镜光栅,贴附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面,所述柱透镜光栅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垂直法线的角度为a,0<a<90,所述柱透镜光栅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柱透镜;其中,所述子像素单元为平行四边形状且依次排列成多条斜线,每条柱透镜的左右边缘分别与所述子像素单元边缘平行重合,每条柱透镜在水平方向上完整覆盖n个子像素单元,n大于等于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两侧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内填充有黑矩阵。本发明提供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解决了光栅边缘对单个子像素分割造成的锯齿状不良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三维立体显示装置,包括:
一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由三个RGB子像素组成;
一柱透镜光栅,贴附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面,所述柱透镜光栅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垂直法线的角度为a,0<a<90,所述柱透镜光栅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柱透镜;
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单元为平行四边形状且依次排列成多条斜线,每条柱透镜的左右边缘分别与所述子像素单元边缘平行重合,每条柱透镜在水平方向上完整覆盖n个子像素单元,n大于等于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两侧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内填充有黑矩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为等边平行四边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单元的短边长度为0.1mm,长边长度为0.3mm。

说明书

三维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柱透镜光栅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裸眼可视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主要包括柱透镜光栅立体显示、狭缝光栅立体显示和全息立体显示等,其中,基于柱透镜光栅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因柱透镜光栅可加工性强、立体视觉效果较好的特点成为当前较为常见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常见的柱透镜光栅显示器的构造一般为柱透镜光栅帖附在液晶显示装置(LCD)的外面,如图1所示,主要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而用裸眼看到立体图像。柱透镜光栅的成像原理为凸透镜成像原理,其光栅由一条条的柱透镜排列而成。为了降低多视点立体显示在水平方向上的损失,柱透镜光栅12的光栅边缘13与液晶显示面板11的垂直法线方向有一定的角度,如图1中的角度a,其中,柱透镜光栅12由一条条平行的柱透镜排列而成。
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夹在液晶分子上电场强度的变化,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透光的强弱来显示图像,其一个像素单元由三个RGB子像素组成,像素单元为正方形构形。由于现有像素单元为正方形构形,在图1中,当柱透镜光栅12的光栅边缘13与液晶显示面板11的垂直法线方向形成a角度时,必然造成光栅边缘13对单个子像素RGB形成分割。这种分割效应导致透过光栅边缘13下方的单个子像素的光的出射方向相反,并且在光栅边缘13的图像出现锯齿状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柱透镜光栅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解决了光栅边缘对单个子像素分割造成的锯齿状不良效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维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由三个RGB子像素组成;一柱透镜光栅,贴附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面,所述柱透镜光栅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垂直法线的角度为a,0<a<90,所述柱透镜光栅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柱透镜;其中,所述子像素单元为平行四边形状且依次排列成多条斜线,每条柱透镜的左右边缘分别与所述子像素单元边缘平行重合,每条柱透镜在水平方向上完整覆盖n个子像素单元,n大于等于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两侧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内填充有黑矩阵。
上述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所述像素单元为等边平行四边形状。
上述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所述子像素单元的短边长度为0.1mm,长边长度为0.3mm。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所述子像素单元为平行四边形状且与所述柱透镜光栅都和液晶显示面板的垂直法线的角度为a,使得每条柱透镜在水平方向上完整覆盖n个子像素单元,避免光栅边缘对单个子像素分割造成的锯齿状不良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三维立体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柱透镜光栅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LCD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柱透镜光栅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柱透镜光栅显示装置的多视点图像编码示意图。
图中:
11 液晶显示面板       12 柱透镜光栅
13 光栅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LCD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该液晶显示面板11包括多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由三个RGB子像素组成;一柱透镜光栅12,贴附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的外面,所述柱透镜光栅12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的垂直法线的角度为a,0<a<90,所述柱透镜光栅12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柱透镜;其中,所述子像素单元R、G、B为平行四边形状且依次排列成多条斜线,所述斜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垂直法线的角度也为a,每条柱透镜的左右边缘分别与所述子像素单元边缘平行重合,每条柱透镜在水平方向上完整覆盖n个子像素单元,n大于等于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两侧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内填充有黑矩阵。
图3是本发明的柱透镜光栅显示装置示意图。
请参见图3,液晶显示面板11采用平行四边形状子像素构形,每个子像素单元R、G、B形状大小相同,由三个RGB子像素构成的像素单元也为平行四边形。具体来说,子像素R、G、B的短边长度为0.1mm,长边长度为0.3mm,因此,RGB子像素构成的像素单元为等边平行四边形;子像素R的长边与下一行子像素G的同侧长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子像素G的长边与下一行子像素B的同侧长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子像素B的长边与下一行子像素R的同侧长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R、G、B子像素的长边与液晶显示面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法线方向的角度为a,a等于actg(1/3)度;由于液晶显示面板11的外形为长方形,上述显示面板的两侧的直角三角形区域用黑矩阵进行填充。
图4是本发明的柱透镜光栅显示装置的多视点图像编码示意图。
请继续参见图4,本发明显示装置的每条柱透镜的光栅边缘13与液晶显示面板11的垂直法线方向的角度同样为actg(1/3)度,每条柱透镜在其平面的水平方向上完整覆盖4个子像素;每条柱透镜的光栅边缘13与子像素的长边位置重合;。对应4个视点的4幅图像来构成三维立体图像时,上述显示装置的采用的编码方式如下,对应每条光栅完整覆盖的4个子像素,4个子像素的数据分别来源于4个视点的图像;在图4中,对应水平方向上每条光栅完整覆盖的4个子像素,其子像素的数据从左到右分别来源于4个视点的图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所述子像素单元RGB为平行四边形状且与所述柱透镜光栅12都和液晶显示面板11的垂直法线的角度为a,使得每条柱透镜在水平方向上完整覆盖n个子像素单元,避免光栅边缘13对单个子像素分割造成的锯齿状不良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三维立体显示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三维立体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维立体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维立体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立体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立体显示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由三个RGB子像素组成;一柱透镜光栅,贴附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面,所述柱透镜光栅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垂直法线的角度为a,0a90,所述柱透镜光栅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柱透镜;其中,所述子像素单元为平行四边形状且依次排列成多条斜线,每条柱透镜的左右边缘分别与所述子像素单元边缘平行重合,每条柱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