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780031033.0
2007.08.10
CN101506555A
2009.08.12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16K 3/26申请公布日:2009081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F16K3/26; F16K11/044
F16K3/26
费希尔控制产品国际有限公司
威廉姆·埃弗雷特·维尔瑞斯
美国密苏里州
2006.9.5 US 11/470,029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罗正云;王诚华
一种流动控制装置包括阀体、控制构件和一件式阀帽。所述阀体限定出流体的流动路径。所述控制构件被布置在所述阀体中,并适于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所述一件式阀帽连接到所述阀体并限定有突起。该突起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流动路径中,并被布置为当所述控制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引导沿所述流动路径流动的所述流体的至少一部分。
1、 一种用于流体控制装置的阀帽,包括:基本圆筒形内表面,其限定用于容纳控制构件的通孔;法兰,其适于被连接在致动器与阀体之间;以及突起,其用于引导通过所述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流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帽,其中所述突起与所述通孔基本同轴地延伸。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帽,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基本抛物线形截面部分。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帽,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基本截头圆锥形截面部分。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帽,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适于接纳与所述控制构件相连的阀塞以提供密封。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帽,其中所述突起适于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阀体中。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帽,其中所述基本圆筒形表面进一步限定填料腔,该填料腔用于容纳填料以密封所述控制构件。8、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阀体,其限定流体的流动路径;控制构件,其布置在所述阀体中并适于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阀帽,其连接到所述阀体并延伸到所述流动路径中,并且被设置为当所述控制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引导沿所述流动路径流动的所述流体的至少一部分。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帽限定能滑动地容纳所述控制构件一部分的通孔。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帽中的所述通孔包括填料腔,该填料腔容纳填料以密封所述控制构件。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帽限定一坐落表面,所述坐落表面适于当所述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被所述控制构件密封地邻接。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帽包括限定所述坐落表面的突起,该突起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阀体中。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基本抛物线形截面部分。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基本截头圆锥形截面部分。15、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被布置在所述阀体中能滑动的阀塞,该阀塞适于当所述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密封地邻接所述阀帽的所述坐落表面。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固定地布置在所述阀体内并能滑动地引导所述阀塞的罩。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罩包括至少一个罩窗口,所述罩窗口用于当所述控制构件处于至少所述第二位置时使流体流动通过所述阀体。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塞包括限定阀塞开口的连接板状阀塞,所述阀塞开口用于当所述控制构件处于至少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流体流动通过所述阀塞。19、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阀体,其限定流体的流动路径;控制构件,其布置在所述阀体中并适于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以及一件式阀帽,其连接到所述阀体并限定有突起,该突起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流动路径中,并被布置为当所述控制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引导沿所述流动路径流动的所述流体的至少一部分。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基本抛物线形截面部分。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基本截头圆锥形截面部分。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帽限定能滑动地容纳所述控制构件一部分的通孔。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帽中的所述通孔包括填料腔,该填料腔容纳填料以密封所述控制构件。24、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限定一坐落表面,所述坐落表面适于当所述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被所述控制构件密封地邻接。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阀体中能滑动的阀塞,该阀塞适于当所述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密封地邻接所述突起的所述坐落表面。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固定地布置在所述阀体内并能滑动地引导所述阀塞的罩。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罩包括至少一个罩窗口,所述至少一个罩窗口用于当所述控制构件处于至少所述第二位置时使流体流动通过所述阀体。
用于三通阀的阀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括控制构件的流体控制装置,该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流体流动并被可滑动地布置为穿过阀帽。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某些过程应用中,有时会有超过两个的管线被连接用于汇流或分流应用。例如,三个管线可被连接以提供一般的汇聚(汇流)或分开(分流)服务。在这种应用中,可使用三通阀。一般而言,三通阀具有三个流动连接端口。例如,两个流动连接端口可作为入口而另一个作为出口用于混合入口的流体流动,或者也可以是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用于分离出口流体流动。 参见图1,其描述出用于分流应用的传统的三通控制阀10的示例。三通控制阀10包括阀体12、控制构件14和致动器16(示出部分截面)。阀体12限定有流体的流动路径18。如所述的那样,该流动路径18包括单个入口18a和两个分开出口18b、18c。在可替换的三通控制阀(未示出)中,该流动路径也可包括单个出口和两个汇聚入口。在以上任一种配置中,控制构件14都被布置在阀体12内,并适于竖直移位以便选择性地控制通过流动路径18的流体流动。致动器16(示出部分截面)被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构件14,以响应一些信号或条件来定位控制构件14。除了这些一般元件,图1所示的传统的三通控制阀10包括布置在致动器16与阀体12之间的阀帽20。阀帽20用于将致动器16连接到阀体12,并在控制构件14周围提供支撑和密封。传统上,阀帽20包括用于容纳填料组件22的填料孔22以密封控制构件14的周围。 控制构件14包括连接到阀塞28的杆26。杆26被可滑动地布置为穿过阀帽20并可操作地连接到致动器16。阀塞28被布置在阀体12的流动路径18内,以使其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流动通过流动路径18的流体量。阀塞28包括上坐落表面28a和下坐落表面28b。不管是在上安置位置或下安置位置,阀塞28必须能够关闭出口18b或18c以阻止流体流动至出口18b或18c。为了实现此目的,图1所示的传统的三通阀组件10还包括布置在阀体12内的罩30,阀体12具有形成为与罩30内的上窗口12a相邻的上阀座32a,以及形成在与入口18a相邻的夹紧支座31内部的下阀座32b。罩30被固定地布置在阀体12的流动路径18中,并且当阀塞28沿着由阀杆26所限定的轴线移动时,对通过上罩窗口12a到达上出口18c的流体和通过下罩窗口12b到达下出口18b的流体进行控制。为了限制图1所示的来自下出口18b的流动,当处于下安置位置时,阀塞28的下坐落表面28b密封地接合夹紧支座31的坐落表面32b。类似地,为了限制图1所示的来自上出口18c的流动,当处于上安置位置时,阀塞28的上坐落表面28a密封地接合阀罩30的上坐落表面32a。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致动器16适于使阀塞28在下安置位置与上安置位置之间移动,以使当阀塞28分别处于罩30的上、下阀座32a、32b与夹紧支座31之间的中间位置时,使通过下出口和上出口18b、18c的流动具有不同的比例。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包括一种用于流体控制装置的阀帽。该阀帽包括基本圆筒形内表面、法兰和突起。所述基本圆筒形内表面限定用于容纳控制构件的通孔。所述法兰适于连接在致动器与阀体之间。所述突起引导通过所述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流动。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突起与所述通孔基本同轴地延伸。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突起包括基本抛物线形截面部分。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突起包括基本截头圆锥形截面部分。 根据又一方面,所述突起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适于被与所述控制构件相连的阀塞抵靠支持,以提供密封。 根据再一方面,所述突起适于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阀体中。 根据再一方面,所述基本圆筒形表面进一步限定填料腔,该填料腔用于容纳填料以密封所述控制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三通阀组件的剖视侧视图,其中阀塞布置在中间位置; 图2为包括根据本公开原理构成的阀帽和处于底部安置位置的阀塞的三通阀组件的剖视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三通阀组件的剖视侧视图,其中阀塞处于中间位置; 图4为图1的三通阀组件的剖视侧视图,其中阀塞处于顶部安置位置; 图5为包括根据本公开原理构成的阀帽的三通阀组件的剖视侧视图,所述阀帽包括可替换的罩结构;以及 图6为根据本公开原理构成的三通阀的局部剖视侧视图,该三通阀包括可替换的阀帽和阀塞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2至图4描绘出根据本公开原理构造的流体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分流应用的三通控制阀组件100。通常,三通控制阀组件100包括阀体110、调节(trim)组件112和致动器114(示出局部截面)。阀体110限定有入口110a、第一出口110b和第二出口110c。致动器114被可操作地连接,以驱动调节组件112的控制构件113使之处于阀体110内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之间,从而选择性地引导可由箭头116所示的在入口110a和任一个出口110b、110c之间或者在入口110a和两个出口110b、110c之间的流体流动,如将在下文更为详细地描述的那样。 继续参见图2至图4,将详细描述一种形式的三通控制阀组件100。如所述的那样,阀体110包括入口110a、第一出口110b和第二出口110c。另外,阀体110包括下通道118和上通道120。下通道118被居中地布置在阀体112内,并提供入口110a、第一出口110b与第二出口110c彼此之间的流体连通。下通道118包括在阀体110中的大致圆筒形开口,其限定上圆筒表面118a和下圆筒表面118b。在图2至图4的所示形式中,下圆筒表面118b包括内螺纹。上通道120被布置为直接正对从入口110a开始的下通道118。上通道120包括大致圆筒形开口124和台阶肩部126。开口124和肩部126被结合到驱动调节组件112的控制构件113的致动器114。 如所述的那样,调节组件112包括控制构件113,还包括罩115和阀帽117。罩115用于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控制构件113被适当的定位。控制构件113包括杆128、连接板部130和阀塞132。杆128包括基本圆柱形杆,其可操作地连接到致动器114以相对于阀体110竖直移位。尽管未详细描绘,致动器114通常可包括能够通过杆128使控制构件113移位的任何类型的致动器。例如,致动器114可包括螺钉驱动致动器、齿条和齿轮致动器、隔膜致动器,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致动器。在致动器114下方,杆128延伸穿过阀体110的上通道120,并终止在连接板部130处。连接板部130包括毂136和多个连接板138。连接板138从毂136径向地向外延伸,并限定有多个开口140,如图4最为清晰所示。开口140允许流体116通过阀塞132,如图2和图3的箭头所示。连接板138终止在阀塞132处。 如在图3中更为清晰地标示的那样,阀塞132包括中空的基本圆柱形构件,其具有内表面142、外表面144、顶凸缘146和底凸缘148。顶凸缘146和底凸缘148限定出阀塞132的打开的顶端和底端。如图3所标示的那样,顶凸缘146包括顶表面146a和截头圆锥面146b。顶凸缘146的截头圆锥面146b布置在外表面144内部,并从顶表面146a向内收敛到内表面142。底凸缘148类似地包括底表面148a和截头圆锥面148b。底凸缘148的截头圆锥面148b布置在内表面142外部,并从外表面144向内收敛到底表面148a。 罩115包括中空的大致圆筒形构件,如上所述的那样,其可滑动地容纳控制构件113,更具体地指容纳阀塞132。罩115包括上部150、下部152和多个罩窗口154。罩窗口154被限定在上部150与下部152之间。罩窗口154使流体能够根据阀塞132相对于第一出口110b和第二出口110c的位置而流动通过阀塞132,如将在下文更为详细描述的那样。罩115的上部150包括外表面150a和内表面150b。外表面150a密封接合阀体110的下通道118的上圆筒表面118a。上部150的内表面150b与控制构件113的阀塞132成滑动关系,以助于保持其轴向定位(alignment)。罩115的下部152包括外表面152a和内表面152b。内表面152b包括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seating surface)153。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153适于邻接阀塞132的底凸缘148的截头圆锥面148b,如将在下文更为详细描述的那样。外表面152a包括外螺纹以接合阀体110的下通道118的下圆筒表面118a的内螺纹121。这种螺纹接合将罩115紧固在阀体110内,从而使控制构件114能够相对于调节组件112的包括阀帽117的其余部分移动。 如图4更为清晰地标示的那样,阀帽117为一件式构件,其包括上圆柱部158、下波形部160和径向法兰部162。阀帽117限定出彼此连通的螺纹腔164、填料腔166和通孔168。螺纹腔164被布置在上圆柱部158中。填料腔166和通孔168布置在下波形部160中。控制构件113的杆128从连接板部130延伸穿过阀帽117到达致动器114。填料腔166容纳用于对杆128周围进行密封的填料170,以使阀体110中的流体116不会通过阀帽117泄漏至致动器114。螺纹腔166容纳填料螺母172,填料螺母172螺纹地接合螺纹腔166以将填料170保持在填料腔168中。 阀帽117的下波形部160包括突起形主体,其具有由外坐落表面174限定的抛物线形截面。下波形部160延伸超过上通道120进入阀体100中。外坐落表面174适于邻接阀塞132的顶凸缘146上的截头圆锥面146b,如图4所示,这将参照控制阀组件100的操作更为详细地描述。 具体而言,在操作过程中,致动器114可操作地使包括杆128和阀塞132的控制构件112相对于阀体110、罩115和阀帽117移位,以控制流体116的流动。致动器114可操作地使控制构件113在图2所示的下安置位置(seatedposition)、图3所示的中间位置和图4所示的上安置位置之间移动。当在图2所示的下安置位置时,阀塞132的下凸缘148上的截头圆锥面148b密封地接合罩115的下部152上的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153。在所示的形式中,阀塞132的下凸缘148的截头圆锥面148b和罩115上的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153被布置为彼此基本平行。凸缘148和罩115因而提供基本二维的流体密封。因此,在该位置,阀塞132防止流体116流动进入第一出口110b。因此,流体116流入入口110a,向上通过中空的阀塞132,包括通过连接板部130中的开口140,超过顶凸缘146,并流出第二出口110c,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当流体116通过顶凸缘146,流体偏转离开阀帽117的下波形部160,并流体地分散进入第二出口110c中。阀帽117的下波形部160因此用于控制流体116沿其流动路径流动至第二出口110c中。 可替换地,如图4所示,当控制构件114处于上安置位置时,阀塞132的上凸缘146上的截头圆锥面146b密封地接合阀帽117的下波形部160的外坐落表面174。下波形部160的抛物线形截面形状使外坐落表面174与凸缘146之间的密封接合为最优。在所示的形式中,外坐落表面174被布置为在接合处基本平行于上凸缘146上的截头圆锥面146b。凸缘146和阀帽117因而提供了基本二维的流体紧密封。因此,在该位置,阀塞132与阀帽117密封,并防止流体116流动进入第二出口110c中。另外,阀塞132至少部分地上升到罩窗口154上方,从而引导流体116向上通过罩115的下部152,通过至少一个罩窗口154,并进入第一出口110b中。 尽管这里公开的阀塞132的底凸缘148包括适于密封地接合罩115上的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153的截头圆锥面148b,且顶凸缘146包括适于密封地接合阀帽117的外坐落表面174的截头圆锥面146b,但可替换形式的阀组件100可以不包括截头圆锥面。例如,一种可替换形式可包括仅具有轴向端面146a、148a的凸缘146、148。这样布置的话,凸缘146、148可分别提供与阀帽117和罩115的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153的环形密封。这种环形密封可以是基本上一维的。在另一可替换形式中,凸缘146、148可包括圆角面,其适于密封地接合阀帽117和罩115或者任何其它的形状,只要其能够提供前述部件之间的一维或二维密封以跟据给定应用的需要来引导流体流动。 图3描绘出处于图4所示的上安置位置与图2所示的下安置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控制构件113。当处于该中间安置位置时,顶凸缘146和底凸缘148分别与阀帽117的外坐落表面174和罩115的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153分离。因此,在流体116流动进入入口110a之后,一部分流体向上行进通过中空的阀塞132,包括通过连接板部130中的开口140,超过顶凸缘146,并流出第二出口110c。与以上对图2进行的描述相同,当流体116穿过顶凸缘146时,其偏转离开阀帽117的下波形部160,并流体分散进入第二出口110c中。流体116的剩余部分向上行进通过罩115的下部152,通过至少一个罩窗口154,并进入第一出口110b中。阀塞132的位置,更具体地指阀塞132的顶凸缘146相对于阀帽117的位置,控制流体116流动进入第二出口110c的流体量。类似地,阀塞132的位置,更具体地指阀塞132的底凸缘148相对于罩115的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153的位置,控制流体116流动通过罩窗口115进入第一出口110b的流体量。 图5描绘出根据本公开原理构造的可替换形式三通阀组件200。三通阀组件200基本与以上参见图2至图4所述的三通阀组件100相同,因而相似的部件由增加了100的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三通阀组件200包括阀体210、调节组件212和致动器214。图5所示的三通阀组件200的形式与图2至图4所示的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调节组件212和阀体210的协作和设置,因此将仅对这些部件进行阐述。 阀体210包括入口210a、第一出口210b和第二出口210c。另外,阀体210包括下通道218和上通道220。下通道218被居中布置在阀体212内并提供入口210a、第一出口210b与第二出口210c彼此之间的流体连通。下通道218包括在阀体210中的大致圆筒形开口,该圆筒形开口限定上圆筒表面218a和下圆筒表面218b。在图5所示的形式中,上圆筒表面218a包括内螺纹。 调节组件212包括控制构件213、罩215和阀帽217。控制构件213和阀帽217与上述的控制构件113和阀帽117相同。罩215包括中空的大致圆筒形构件,其可滑动地容纳控制构件213。罩215包括上部250、下部252和多个罩窗口254。罩窗口254被限定在上部250与下部252之间。罩窗口254使流体的流动能够在入口210a与第一出口210b之间流通。罩215的下部252包括外表面252a和内表面252b。内表面252b包括与图2至图4所描述的相同的截头圆锥形坐落表面253。罩215的上部250包括外表面250a和内表面250b。内表面250b与控制构件214成滑动关系,以助于保持其轴向定位。外表面250a包括外螺纹,以接合阀体210的下通道218的上圆筒表面218b的内螺纹。这种螺纹接合将罩215紧固在阀体210内,从而使控制构件214能够相对于调节组件212的包括阀帽217的剩余部分移动。因此应该理解的是,组装之后,三通阀组件200基本上等同于上述三通阀组件100那样操作,因此不再另外对其进行阐释。 图6描绘出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另一可替换形式三通阀组件300的局部截面图。三通阀组件300包括阀体310和调节组件312。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图6所示的三通阀组件300没有被明显地描述为包括致动器,但其可适于被连接到大部分任何类型的致动器,以用于任何希望的应用。 如所述的那样,三通阀组件300包括阀体310和调节组件312。阀体310包括入口310a、第一出口310b和第二出口310c。另外,阀体310包括下通道318和上通道320。下通道318被居中布置在阀体312内并提供入口310a、第一出口310b与第二出口310c彼此之间的流体连通。下通道318包括在阀体310中的大致的圆筒形开口,该开口限定上圆筒表面318a和下圆筒表面318b。在图6所示的形式中,下圆筒表面318b包括唇部319和肩部321。唇部319径向延伸到下通道318的下圆筒表面318b之内。 类似于上面所述的,调节组件312包括控制构件313、罩315和阀帽317。控制构件313包括一件整体式主体,其具有杆323、连接板部330和阀塞332。杆323为细长的基本圆柱形杆,其适于被驱动地连接到致动器(未示出)。连接板部330包括限定多个开口340的多个连接板338。连接板338在杆323与阀塞323之间径向地延伸。阀塞323被滑动地布置在罩315中,以通过以上参见图2至图4所述的类似方式来控制通过三通阀组件300的流体流动。更具体而言,阀塞332与连接板部330的连接板338之间的开口340结合控制流体的流动。阀塞332包括具有顶凸缘346和底凸缘348的基本圆柱形主体。类似于以上参见图2至图5所述的阀塞132、232,阀塞323的顶凸缘346包括内部截头圆锥面346b,而底凸缘348包括外部截头圆锥面348b。与上述类似,内、外截头圆锥面346b、348b适于分别密封地接合阀帽317和罩315。 如图6中的截面所示,连接板338具有相当复杂的几何结构,从而限定出具有相当复杂几何结构的开口340。在所示的形式中,这些几何结构适于控制通过其的流体流动。具体而言,连接板338以及继而开口340适于将流体的流动流线化,从而提供了高效的三通阀组件300。每个连接板338包括内径向部338a和外径向部338b。内径向部338a被整体式连接到杆323。外径向部338b被整体式连接到阀塞323。内径向部338a的轴向尺寸基本小于外径向部338b的轴向尺寸。这样,如图6所示,每个连接板338具有大致三角形竖直截面,其部分地由上表面341和下表面343限定。上表面341包括在相邻连接板338之间沿圆周延伸的凹面。下表面343包括在相邻连接板338之间延伸的局部截头圆锥面。因此,连接板338将开口340限定为具有大致三角形竖直截面,该大致三角形竖直截面被限定在杆323、阀塞332和连接板338的上、下表面341、343之间。这样,应该理解的是,所述凹形分别与截头圆锥形上、下表面341、343的角度,通过减小干扰和促进层流来促进流体流动通过控制构件313。 类似地,阀帽317被构造为控制通过阀体310的流体流动。阀帽317为一件式构件,包括上圆柱部358、下波形部360和径向法兰部362。控制构件313的杆323从连接板部330延伸通过阀帽317到达与上圆柱部358相对定位的致动器(未示出)。尽管以不完全截面示出,上圆柱部368与上面所述的上圆柱部相同的是,其适于螺纹地接纳填料螺母,以将填料保持在阀帽317内。 阀帽317的下波形部360包括突起形主体,其包括外坐落表面374。外坐落表面374包括上部374a、中间部374b、端部374c和端面374d。上部374a基本为圆柱形。中间部374b基本为截头圆锥形,并从上部374a朝向端部374c收敛。端部374c也基本为截头圆锥形,并从中间部374b朝向端面374d收敛。中间部374b收敛的角度小于端面374c收敛的角度。因此,由刚才所述的外坐落表面374的形状所限定的下波形部360的截面大致呈现为抛物线;然而,其是由大致的线性收敛部构成。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阀塞323的顶凸缘346上的内截头圆锥面346b可选择性地密封接合阀帽317的坐落表面374。更具体而言,图6描绘出内截头圆锥面346b密封地接合坐落表面374的中间部374b,以在它们之间提供基本的二维密封。 然而,当阀塞332与阀帽317分离时,流体流入入口310a并经过控制构件313的连接板部330到达第二出口310c。在穿过阀塞332的顶凸缘346时,流体偏转离开坐落表面374。阀帽317的大致波形坐落表面374通过提供大致平行于流动的偏转表面而帮助流体的流动流线化。这减小干扰并促进层流,并提供高效的三通阀组件300。 类似于上面所述的阀组件100、200,图6所示的三通阀组件300的罩315可滑动地容纳阀塞323,以帮助维持控制构件313的轴向定位。更具体而言,罩315包括中空的大致圆筒形构件,其具有上部350、下部352和多个罩窗口354。罩窗口354被限定在上、下部350、352之间。罩窗口354能够使流体在入口310a与第一出口310b之间流动。罩315的下部352包括外表面352a和内表面352b。内表面352b包括坐落表面353。外表面352a包括环形槽355和法兰357。环形槽355容纳阀体310的下通道318的下圆筒表面318b上的唇部319。法兰357轴向接合阀体310的下通道318的下圆筒表面318b上的肩部321。环形槽355与唇部319之间的接合以及肩部321与法兰357之间的接合将罩315紧固在下通道318内。 罩315的上部350包括外表面350a和内表面350b。内表面350b与控制构件313成滑动关系,以助于保持其轴向定位。外表面350a与下通道318的上圆筒表面318a密封接合。因而,应该理解的是,组装之后,图6所示的三通阀组件300基本等同于以上所述的三通阀组件100、200,因而不再另外对其进行阐释。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对各种形式的阀组件的详细描述仅为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包括其它变型。例如,尽管上述形式的三通阀组件被描述为包括大致抛物线形阀帽,但可替换形式的三通阀组件可包括半球形阀帽、不规则形阀帽或能够满足本公开原理的任何其它几何结构的阀帽。此外,尽管图2至图5所示公开的形式描述了罩115、215螺纹地连接到各自的阀体110、210,但可替换形式的这些阀组件100、200可包括罩115、215,其可通过类似于参见图6所示和所述那样的卡合接合,或者通过粘合、静配合,或者任何其它能够满足本公开原理的装置而连接到阀体110、210。
《用于三通阀的阀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三通阀的阀帽.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流动控制装置包括阀体、控制构件和一件式阀帽。所述阀体限定出流体的流动路径。所述控制构件被布置在所述阀体中,并适于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所述一件式阀帽连接到所述阀体并限定有突起。该突起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流动路径中,并被布置为当所述控制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引导沿所述流动路径流动的所述流体的至少一部分。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