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传动装置及其接合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034732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9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31333.9

申请日:

2007.08.23

公开号:

CN101506546A

公开日:

2009.08.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H 41/24申请日:20070823授权公告日:20130206终止日期:2016082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H41/24; F16H41/28; F16H45/02

主分类号:

F16H41/24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下俊哉; 服部勇仁; 柳田朋亮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6.8.24 JP 228195/200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马江立;常殿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将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焊接的流体传动装置中,伴随着扭矩传递,涡轮壳体向泵叶片侧变位,所以需要考虑焊接部分的强度。本发明的流体传动装置(10),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A),其包含泵叶片(18),并与输入部件连接;输出侧旋转元件(B),其包含安装有与泵叶片(18)相对的涡轮叶片(21)的涡轮壳体(22)及连结输出构件(1)的涡轮轮毂(15);并将涡轮壳体(22)的内周端部与涡轮轮毂(15)焊接;其中:涡轮壳体(22)及涡轮轮毂(15)分别具有沿着该流体传动装置(10)的旋转轴线(10a)延伸的触接面(23、24);在这些触接面(23、24)的接近泵叶片(18)一侧形成有由焊接形成的接合部(14)。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流体传动装置,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其包含泵叶片,并且与输入部件连接;输出侧旋转元件,其包含安装有与泵叶片相对的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以及连结输出构件的涡轮轮毂;并将所述涡轮壳体的内周端部与所述涡轮轮毂焊接起来;其中:
所述涡轮壳体以及所述涡轮轮毂分别具有沿着该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延伸的触接面;
在这些触接面的接近所述泵叶片一侧形成有由焊接形成的接合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内周面成为所述触接面的突出部,所述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该突出部所要插入的环状的槽部,该槽部的内周侧成为所述触接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内周面成为所述触接面的突出部,所述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该肋部的外周面成为所述触接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相对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向径方向内侧倾斜的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的内周侧成为所述触接面,所述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相对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向径方向外侧倾斜的肋部,并且该肋部的外周侧成为所述触接面。

5.
  一种流体传动装置,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其包含泵叶片,并且与输入部件连接;输出侧旋转元件,其包含安装有与所述泵叶片相对的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以及连结输出构件的涡轮轮毂;并通过接合部将所述涡轮壳体与所述涡轮轮毂接合;其中:
所述涡轮壳体与所述涡轮轮毂焊接在一起,使得在伴随着该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所述涡轮壳体向所述泵叶片侧变位时,所述接合部受到压缩应力。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内周面成为所述触接面,所述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该突出部所要插入的环状槽部,该槽部的内周侧成为所述触接面。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内周面成为所述触接面,所述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该肋部的外周面成为所述触接面。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相对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向径方向内侧倾斜的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的内周侧成为所述触接面,所述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相对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向径方向外侧倾斜的肋部并且,该肋部的外周侧成为所述触接面。

9.
  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涡轮壳体从所述突出部的接近所述泵叶片的一侧向径方向外侧延伸。

10.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进而具备锁止离合装置,其包含连结于所述输出侧旋转元件的锁止活塞,能够不夹着流体地将该锁止活塞一体地连接于所述输入侧旋转元件。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进而具备锁止离合装置,其包含连结在所述输出侧旋转元件上的锁止活塞,能够以不隔着流体的方式将该锁止活塞与所述输入侧旋转元件一体地连接。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进而具备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具有:连结于所述涡轮轮毂的第1旋转元件;能够相对于该第1旋转元件旋转地连结于所述锁止活塞的第2旋转元件;和跨过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地组装、允许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伴随着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构件。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传动装置,其中,进而具备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具有:连结于所述涡轮轮毂的第1旋转元件;能够相对于该第1旋转元件旋转地连结于所述锁止活塞的第2旋转元件;和跨过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地组装、允许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伴随着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构件。

14.
  一种将流体传动装置中的涡轮壳体的内周端部与涡轮轮毂的外周端部接合的方法,所述流体传动装置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其包含泵叶片,并且与输入部件连接;输出侧旋转元件,其包含安装有与泵叶片相对的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以及连结输出构件的涡轮轮毂;其中:
将所述涡轮壳体与所述涡轮轮毂焊接,使得在伴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所述涡轮壳体向所述泵叶片侧变位时,涡轮壳体的内周端部与涡轮轮毂的外周端部的接合部受到压缩应力。

说明书

流体传动装置及其接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涡轮壳体的内周端部与涡轮轮毂焊接的流体传动装置(液力偶合器,液力传动装置)以及这些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在要实现车辆用变矩器(torque converter)的紧凑化以及轻型化时,有效的是将经由铆钉等紧固构件连结的变矩器内的结构元件改变为通过钎焊(brazing)、焊接(welding)等连结的方法。例如,在特开2001-311460号公报中公开了将涡轮壳体(turbine shell)与涡轮轮毂(turbine hub)焊接固定的流体传动装置,将其焊接部分抽出放大表示在图5中。由此,在将内周端部花键嵌合在未图示的变速机的输入轴上的涡轮轮毂101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在外周面上突出设置有环状的挡圈(stopper)102的突出部(boss)103。在外周侧安装有未图示的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104,其内周端部触接挡圈102而嵌合在突出部103上,在挡圈102的外周面与涡轮壳体104的端面之间形成了角壁(fillet)焊接部105。
在包含变矩器的流体传动装置中,伴随着扭矩传递,产生使涡轮壳体靠近泵叶片侧的流体压力。因此,具有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传递扭矩的增大、安装有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向涡轮叶片侧弹性变形的特性。即,在图5所示的以往的流体传动装置中,伴随着该扭矩传递而在涡轮壳体104上施加使涡轮壳体104向未图示的泵叶片侧(图中左侧)变位的力。通常,流体传动装置中的涡轮轮毂101通过未图示的止推轴承而限制图中左右方向的变位,所以在涡轮壳体104上作用以与涡轮轮毂101的接合部分为中心而向图中左侧倾倒的弯曲力矩。其结果,在涡轮轮毂101与涡轮壳体104的角壁焊接部105作用有拉伸应力,具有引起其接合强度的下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涡轮壳体伴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而向泵叶片侧变位时、不会产生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接合部分的强度下降的问题的流体传动装置以及这样的流体传动装置中的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接合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传动装置,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部件,element),其包含泵叶片,并且与输入部件连接;输出侧旋转元件,其包含安装有与泵叶片相对的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以及连结输出构件的涡轮轮毂;并将所述涡轮壳体的内周端部与所述涡轮轮毂焊接起来;其中:所述涡轮壳体以及所述涡轮轮毂分别具有沿着该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延伸的触接面;在这些触接面的接近所述泵叶片一侧形成有由焊接形成的接合部。
在本发明中,伴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在流体传动装置内产生使涡轮壳体靠近泵叶片侧的流体压力。伴随于此,在安装有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上,相对于被接合在涡轮轮毂上的内周端部,作用有使其外周侧靠近泵叶片的弯曲力矩。此时,在由涡轮轮毂与涡轮壳体的焊接形成的接合部上施加有压缩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流体传动装置,在伴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即使是在涡轮壳体上作用使涡轮壳体靠近涡轮叶片的弯曲力矩时,在由涡轮轮毂与涡轮壳体的焊接形成的接合部上施加压缩应力,能够阻止其接合强度的下降。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传动装置,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其包含泵叶片,并且与输入部件连接;输出侧旋转元件,其包含安装有与所述泵叶片相对的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以及连结输出构件的涡轮轮毂;并通过接合部将所述涡轮壳体与所述涡轮轮毂接合;其中:所述涡轮壳体与所述涡轮轮毂焊接在一起,使得在伴随着该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所述涡轮壳体向所述泵叶片侧变位时,所述接合部受到压缩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流体传动装置,由于将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焊接,使得在伴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涡轮壳体向泵叶片侧变位时,接合部受到压缩应力,所以能够阻止其接合强度的下降。
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流体传动装置中,也可以设为: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内周面成为触接面的突出部,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该突出部所要插入的环状的槽部,该槽部的内周侧成为触接面。或者,也可以设为: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内周面成为触接面的突出部,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在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该肋部的外周面成为触接面。同样,也可以设为:涡轮壳体在其内周端部具有相对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向径方向内侧倾斜的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的内周侧成为触接面,涡轮轮毂在其外周端部具有相对于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向径方向外侧倾斜的肋部,并且该肋部的外周侧成为触接面。在任何情况下,都优选为:涡轮壳体从突出部的接近泵叶片的一侧向径方向外侧延伸。
也可以设为:进而具备锁止离合装置,其包含连结于输出侧旋转元件的锁止活塞,能够不夹着流体地将该锁止活塞相对于输入侧旋转元件一体地进行连接。此时,能够不夹着(介由)工作流体地将输入侧旋转元件与输出侧旋转元件机械性地连结。可以进而具备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具有:连结于涡轮轮毂的第1旋转元件;能够相对于该第1旋转元件旋转地连结于所述锁止活塞的第2旋转元件;和跨过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地组装、允许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伴随着所述第1旋转元件和第2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构件。此时,在锁止离合装置的接合状态下,通过减震装置吸收来自输入构件的扭矩变动,能够向输出构件侧传递更平滑的旋转驱动力。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是一种将流体传动装置中的涡轮壳体的内周端部与涡轮轮毂的外周端部接合的方法,所述流体传动装置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其包含泵叶片,并且与输入部件连接;输出侧旋转元件,其包含安装有与泵叶片相对的涡轮叶片的涡轮壳体以及连结输出构件的涡轮轮毂;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涡轮壳体与所述涡轮轮毂焊接,使得在伴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旋转速度的上升,涡轮叶片向泵叶片侧变位时,涡轮壳体的内周端部与涡轮轮毂的外周端部的接合部受到压缩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接合方法,由于将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焊接,使得在伴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涡轮壳体向泵叶片侧变位时,涡轮壳体的内周端部与涡轮轮毂的外周端部的接合部受到压缩应力,所以即使在伴随着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传递,在涡轮壳体上作用使涡轮壳体靠近涡轮叶片的弯曲力矩时,也能够阻止其接合强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流体传动装置与输出构件的连接构造应用于车辆用变矩器与自动变速机的连结部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以其旋转轴线为边界仅仅显示单侧(在图中为上半部分);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焊接部的抽出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流体传动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焊接部的抽出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流体传动装置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的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焊接部的抽出放大剖视图;
图5是以往的变矩器中的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焊接部的抽出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将本发明的流体传动装置应用于组装有锁止离合装置的车辆用变矩器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表示其剖面构造(上半部分)的图1以及将其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的接合部抽出放大的图2,一边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概念所包含的所有的变更、修正,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归属于本发明的精神的其他的任意的技术。
本实施方式中的变矩器10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A,其包含泵叶轮11(pump impeller)以及前部壳体12(front cover);输出侧旋转元件B,其包含涡轮转子(turbine runner)13以及经由接合部14而一体地连结于该涡轮转子13的涡轮轮毂15;锁止离合装置C,其包含将被推到前部壳体12上的摩擦板16接合在外周端部的锁止活塞17(lockup piston);和减震装置D,其跨过该锁止离合装置C的锁止活塞17与输出侧旋转元件B的涡轮轮毂15地配置。
上述的泵叶轮11具有叶片18和将该叶片18安装在内侧的环状的泵壳体19。输入侧旋转元件A除了该泵叶轮11以外,进而包含:前部壳体12,其在外周缘部接合有泵壳体19,将被连结在作为输入构件的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曲轴上的驱动板螺纹紧固;和延伸套筒(extension sleeve)20,其外周缘部接合在泵壳体19的内周缘部。
输出侧旋转元件B的涡轮转子13具有:与泵叶轮11相对的叶片21,和保持这些叶片21的涡轮壳体22。在该涡轮壳体22的内周端部,形成有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平行地向涡轮轮毂15侧突出、内周面成为本发明中的触接面23的突出部22a。在涡轮轮毂15的外周端部,形成有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平行地向泵叶片18侧即定子25侧突出的肋部15a。进而,在该肋部15a的泵叶片18侧即定子25侧的端面上,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平行地形成有保持涡轮壳体22的突出部22a的环状的槽部15b,其内周壁成为本发明中的触接面24。涡轮壳体22的突出部22a被插入涡轮轮毂15的槽部15b,在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涡轮轮毂15以及涡轮壳体22的触接面24、23相互触接的状态下经由接合部14一体地连结。接合部14通过激光焊接或者金属焊条惰性气体保护(ミグ)焊等适当的方法形成在槽部15b的开口端部侧,即接近后述的定子25侧的触接面23、24的一端部。槽部15b的宽度尺寸不需要形成为突出部22a相对于槽部15b紧密地嵌合的尺寸,也可以在突出部22a的外周壁与槽部15b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间隙。
在伴随着变矩器10的扭矩传递、突出部22a的外周侧向泵叶轮11的叶片18侧弹性变形时,通过上述的接合部14的结构,压缩应力作用于接合部14。由此,即使在涡轮壳体22的外周侧向泵叶轮11的叶片18侧弹性变形时,也能够阻止接合部14的强度低下于未然。
关于涡轮轮毂15与涡轮壳体22的接合构造,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可以根据流体传动装置本身的内部构造如图3、4所示那样适当变更。图3、4是表示涡轮轮毂15与涡轮壳体22的接合部14的部分的抽出放大剖视构造的图,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构件上标以相同的符号。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使触接面23、24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平行地延伸。此时,在涡轮轮毂15的外周端部,沿着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在叶片18侧即向定子25突出的肋部15a的外周面上形成触接面24,通过焊接形成接合部14。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触接面23、24设定成相对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倾斜的状态,通过角壁焊接形成接合部14。更具体地说,在涡轮壳体22的内周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向径方向内侧倾斜并且内周侧成为触接面23的突出部22a。在涡轮轮毂15的外周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向径方向外侧倾斜并且外周侧成为触接面24的肋部15d。而且,在接近泵叶片18侧即定子25侧(图中左侧)的这些突出部22a以及肋部15d的端部形成有接合部1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压将涡轮壳体22的内周端部弯折而形成突出部22a,但也能够采用涡轮壳体22从沿着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的突出部22a的中间位置向径方向外侧直立的T字状剖面构造。在此时,也能够通过使涡轮壳体22的直立部分的位置接近泵叶片18侧即定子25侧(图中左侧),从而通过接合部14作用大的压缩应力。
在任何实施方式中都设定为:在伴随着变矩器的扭矩传递、涡轮壳体22的外周侧向泵叶轮11的叶片18侧(图中左侧)弹性变形时,压缩应力作用于这些接合部14。
在输出侧旋转元件B上,连结有作为输出构件的未图示的变速机、例如使用了多个行星齿轮装置的自动变速机(AT),或者使用了能够改变槽宽的一对带轮与卷绕在这些带轮上的无接头(环形)带的无级变速机(CVT)的输入轴1。
具有锁止活塞17的锁止离合装置C控制:向在锁止活塞17与泵壳体19之间划分出的接合侧油室26供给的工作油的油压(液压),和在前部壳体12与锁止活塞17之间划分出的接合解除侧油室27供给的工作油的油压。由此,能够将锁止活塞17的摩擦板16一体地推压到前部壳体12上而将前部壳体12与锁止活塞17保持为直接接合状态,或者保持为使前部壳体12与锁止活塞17的摩擦板16滑动的半离合状态。更具体地说,能够使用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操作从延伸套筒20与输入轴1之间向接合侧油室26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与从形成在呈筒状的输入轴1的内侧的中央油路2向接合解除侧油室27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的压差,使锁止活塞17沿着与前部壳体12相对的方向即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平行的方向变位。
在车速比较低的区域,使锁止活塞17向涡轮轮毂15侧变位,将前部壳体12与锁止活塞17的摩擦板16设为不接触状态,即将锁止离合装置C设为不接合(非接合)状态。其结果,来自输入侧旋转元件A的动力经由工作油以将扭矩增强的状态向输出侧旋转元件B传递。通常,这样的锁止离合装置C的不接合状态在不产生后述的定子25的旋转的变矩器区域进行。
在车速为预定车速以上的区域,使用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操作作用于锁止活塞17的两面的工作油的压差。由此,使锁止活塞17向前部壳体12侧变位,将锁止活塞17的摩擦板16与前部壳体12设为紧密触接状态。其结果,输入侧旋转元件A与输出侧旋转元件B经由锁止离合装置C而结合为一体,输入侧旋转元件A的驱动力经由锁止离合装置C以及减震装置D向输出侧旋转元件B传递。通常,这样的锁止离合装置C的接合状态形成于输入侧旋转元件A和输出侧旋转元件B的旋转速度变得大致相等而定子25的空转开始的液力偶合(フル—ドカップリング:fluidiccoupling)区域。
进而,使锁止活塞17的摩擦板16相对于前部壳体12打滑(slip)的打滑控制在上述的锁止离合装置C的不接合运转区域与接合运转区域中间的运转(运行)区域进行。
在输出比较大的发动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前部壳体12与锁止活塞17之间组装多块离合盘而使作用于摩擦板16的负荷分散。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组装有这样的结构的离合器装置的流体传动装置。
在内部作为自动变速机油或者CVT油(下面,将它们总称为工作油)的通路即中央油路2的呈筒状的输入轴1的轴端部,滑动自如地嵌合支撑有形成在锁止活塞17的径方向内侧端而向前部壳体12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突出部17a。在输入轴1上,形成有滑动自如地嵌合支撑形成在涡轮轮毂15的内周面上的雌花键15c的雄花键3。
配置在涡轮轮毂15与锁止活塞17之间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减震装置D包括:呈环状的一对驱动板(drive plate)29、30,它们经由铆钉28一体地连结在锁止离合装置C的锁止活塞17上;环状的从动板(driven plate)32,其在突出部32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相对于形成在涡轮轮毂15的外周面上的雄花键15d花键嵌合的雌花键31;和多个螺旋弹簧单元33,它们跨着这些驱动板29、30和从动板32地配置。该减震装置D形成为能够沿着与旋转轴线10a平行的方向与锁止活塞17一体地变位。此时,从动板32的突出部32a和与其相对的涡轮壳体22触接,向涡轮壳体22侧的变位受到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的螺旋弹簧单元33包括:弹性力较大的线径较粗的外侧螺旋弹簧33a,和弹性力较小的线径较细的内侧螺旋弹簧33b。
在一对驱动板29、30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从动板32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收纳螺旋弹簧单元33的切口部34、35。这些切口部34、35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宽度大致与外侧螺旋弹簧33a的自由长度相对应,成为外侧螺旋弹簧33a的两端面与沿着驱动板29、30以及从动板32的旋转方向互相相对的各切口部34、35的侧端面触接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内侧螺旋弹簧33b的自由长度设定得比外侧螺旋弹簧33a的自由长度短而得到非线性的弹性特性的方式进行配置。
锁止活塞17能够相对于涡轮轮毂15以及变速机输入轴1,与驱动板29、30、从动板32和螺旋弹簧单元33一起沿着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平行的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变位(移动)。驱动板29、30与从动板32之间的动力传递经由螺旋弹簧单元33进行。即,在驱动板29、30侧产生的扭矩变动将引起驱动板29、30与从动板32的相对旋转,但此时螺旋弹簧单元33被压缩而吸收急剧的扭矩变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非线性的特性,其中:最开始外侧螺旋弹簧33a被压缩而使驱动板29、30与从动板32能够相对旋转,进而在产生较大的扭矩变动时内侧螺旋弹簧33b也被压缩。
在远离锁止活塞17的驱动板29的切口部34上,形成有防止螺旋弹簧单元33从该切口部34脱出的弹簧座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锁止活塞17的端面具有同样的功能。即,螺旋弹簧单元33变为通过锁止活塞17与内侧的驱动板29的弹簧座部36相对于与变矩器10的旋转轴线10a平行的方向被夹持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的变矩器10进而包括:存在于涡轮转子13与泵叶轮11之间的定子25,和只允许该定子25在与涡轮转子13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旋转的单向离合器37等。
经由单向离合器37而保持在未图示的变速机壳体侧的定子25,用于将通过输入侧旋转元件A的泵叶轮11向输出侧旋转元件B的涡轮转子13流入的工作油再次导到泵叶轮11侧,由此进行众所周知的扭矩增大。
本实施方式中的单向离合器37包括:内圈38,其在内周面上形成有相对于在构成未图示的变速机壳体的一部分的支撑筒4的前端部形成的雄花键5嵌合的雌花键38a;外圈40,其与被压入定子25的内周侧的环状的支架39(holder)形成为一体;楔式单向离合器(スプラグ)41,其被保持在这些内圈38和外圈40之间;和保持板42,其将外周缘部连结于支架39而夹持内圈38、楔式单向离合器41、外圈40。在涡轮轮毂15以及延伸套筒20与单向离合器37之间分别安装有止推轴承43,使单向离合器37能够进行相对于延伸套筒20以及涡轮轮毂15的相对旋转。
上述的单向离合器37除了使用楔式单向离合器41的类型以外,也能够适当采用其他的众所周知的构造类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传动装置应用于车辆用的变矩器10,但当然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使驱动扭矩增大的功能的流体传动装置。此时,流体传动装置也可以不具有锁止离合装置、减震装置。

流体传动装置及其接合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流体传动装置及其接合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流体传动装置及其接合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体传动装置及其接合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传动装置及其接合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将涡轮壳体与涡轮轮毂焊接的流体传动装置中,伴随着扭矩传递,涡轮壳体向泵叶片侧变位,所以需要考虑焊接部分的强度。本发明的流体传动装置(10),包括:输入侧旋转元件(A),其包含泵叶片(18),并与输入部件连接;输出侧旋转元件(B),其包含安装有与泵叶片(18)相对的涡轮叶片(21)的涡轮壳体(22)及连结输出构件(1)的涡轮轮毂(15);并将涡轮壳体(22)的内周端部与涡轮轮毂(15)焊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