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方舱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扩展活动空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展方舱。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扩展方舱技术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如野战医院、通信指挥、野外宿营、以及房车的制造都应用扩展方舱技术,其扩展方式有水平方向双侧扩展和垂直方向扩展两种。但是,这两种扩展方式存在两方面不足。其一是水平方向扩展的方舱不能同时实现垂直方向方向的扩展,垂直方向扩展的方舱不能实现水平方向扩展。其二就是扩展比较小。无法满足人们对大扩展比、舒适性和高效率的要求。人们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面积狭小、舱内高度较低的环境下,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消除上述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即能够水平方向扩展,也能够垂直方向扩展的大扩展比扩展方舱,满足人们对大扩展比、舒适性和高效率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是由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扩展方舱,包括主舱、扩展舱,所述的主舱由主舱升降立柱的上方与主舱顶板连接、下方与主舱底板连接构成,主舱顶板沿主舱升降立柱上下升降;主舱的两端设置有折叠侧板;所述的扩展舱设置在主舱的两侧,由扩展舱立柱、扩展舱折叠立柱、折叠顶板、折叠底板、移动立柱、折叠立柱、折叠侧板构成。扩展方舱在扩展和折叠时,要想同时获得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展,主舱和扩展舱周边的侧板的扩展和折叠是最大的难题。本发明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在主舱顶板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主舱折叠时,可以将主舱周边的折叠侧板推送至存储轨道中存储,存储在存储轨道中的折叠侧板,可以随主舱顶板展开或折叠;在折叠顶板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折叠顶板折叠时,可将扩展舱周边的折叠侧板推送至存储轨道中存储,存储在存储轨道中的折叠侧板,可以随折叠顶板展开或折叠。这样不仅解决了主舱和扩展舱周边侧板的折叠问题,而且节省空间。
理论上扩展方舱的水平方向扩展的宽度取决于折叠顶板和折叠底板的宽度和数量;扩展方舱的垂直方向扩展的高度取决于折叠侧板的长度和存储轨道的数量;所以,我们在扩展方舱外型尺寸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折叠顶板和折叠底板的宽度合理、数量最大化;另外,可以在主舱顶板的内侧面或折叠顶板的内侧面设置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存储轨道重叠设置,每层存储轨道相互平行且轨道的延长线不相交;通过增加存储轨道的数量,不仅可以存储主舱顶板或折叠顶板周边不共面的折叠侧板,也保证了存储在每一层存储轨道中的折叠侧板的长度,来满足扩展方舱垂直方向扩展高度的需要。
扩展方舱在扩展时,分别将存储在上述的存储轨道中的折叠侧板,沿存储轨道抽拉至,主舱立柱和主舱折叠立柱的侧面设置的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中、扩展舱立柱和扩展舱折叠立柱的侧面设置的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中、移动立柱和移动折叠立柱的侧面设置的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中,与主舱底板、折叠底板结合。
为了使折叠侧板更容易的从存储轨道中抽拉至上述的立柱轨道中,还在存储轨道的端口处均设置有上折叠弯轨,主舱立柱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下折叠弯轨,扩展舱立柱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下折叠弯轨,移动立柱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下折叠弯轨;以上所述的上折叠弯轨向下展开、下折叠弯轨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和上述的立柱轨道构成组合轨道,折叠侧板可以在该组合轨道中滑动。
折叠顶板由一块或两块以上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折叠底板由一块或两块以上依次连接构成。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扩展方舱能够水平方向扩展的同时,也能够垂直方向扩展。满足人们对大扩展比、舒适性和高效率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该扩展方舱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第一种实施方式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第一种实施方式扩展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1中II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4中III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4中IV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第二种实施方式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第二种实施方式扩展状态的主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第三种实施方式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第三种实施方式扩展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5的左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0所示的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扩展方舱由主舱和扩展舱两部分组成,主舱由主舱立柱17与上方的主舱顶板3连接,主舱立柱17内部的主舱导向柱18的下方与主舱底板16连接构成;主舱顶板3的上方设置有上伸缩横梁1,主舱底板16的下方设置有下伸缩横梁14,主舱立柱17内部的主舱导向柱18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带动主舱立柱17、上伸缩横梁1以及主舱顶板3,沿主舱导向柱18上升或下降。
主舱的两端设置有翻板式折叠侧板19;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存储轨道22中可以存储翻板式折叠侧板19;存储在存储轨道22中的翻板式折叠侧板19,可以随主舱顶板3展开或折叠;存储轨道22的端口处设置有上折叠弯轨34,由弯轨折页42与存储轨道22连接;主舱立柱17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下折叠弯轨41,由弯轨折页42与主舱立柱17内侧的上方连接;主舱立柱17的下方由立柱折页43连接主舱折叠立柱7,主舱立柱17和主舱折叠立柱7的侧面均设置有供翻板式折叠侧板19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所示的上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主舱立柱17以及主舱折叠立柱7构成组合轨道,翻板式折叠侧板19可以在该组合轨道中滑动;主舱折叠时,翻板式折叠侧板19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存储轨道22中。
所示主舱两端上方的外侧设置有上固定挡风板2,其两端下方的内侧设置有下固定挡风板6,用于防风防水。
扩展舱设置在主舱的两侧,由扩展舱立柱13、折叠顶板11、折叠底板12、移动立轨24、翻板式折叠侧板19、活动侧板8、固定侧板10组成。
扩展舱立柱13的内部设置有扩展舱导向柱9和升降装置4,扩展舱立柱13的下方与下伸缩横梁14连接,扩展舱导向柱9的上方与上伸缩横梁1连接,扩展舱导向柱9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4。
活动侧板8、以及侧挡风板32与上伸缩横梁1连接,固定侧板10的下方与下伸缩横梁14连接,其两端与扩展舱立柱13连接,固定侧板10上设置有门36、窗35。
活动侧板8与固定侧板1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31,该密封件31与活动侧板8之间为固定连接,并随之移动。侧挡风板32与固定侧板10之间设置有卷帘式密封件30,卷帘式密封件30的一个边与侧挡风板32连接,另一个边与固定侧板10连接,当侧挡风板32上下移动时,卷帘式密封件30也随之翻卷或展开,起到防风防水的作用。
扩展舱的顶板是由六块折叠顶板11连接而成,每两两相邻的折叠顶板11由折页20依次连接,并由软索5将折页20与上伸缩横梁1连接,这样可以使上伸缩横梁1承载折叠顶板11在折叠或展开时的重量。靠近主舱顶板3一侧的折叠顶板11的一个边由折页20与主舱顶板3连接,靠近扩展舱活动侧板8一侧的折叠顶板11由折页20与扩展舱活动侧板8连接。这样就组成一个可以折叠或展开的扩展舱顶板。折叠顶板11的密封处均设置有密封件25,用于防风防水。
所示的折叠顶板11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储轨道22中可以存储翻板式折叠侧板19;存储在存储轨道22中翻板式折叠侧板19,可以随折叠顶板11展开或折叠。
所示的存储轨道22的端口处设置有上折叠弯轨34,由弯轨折页42与存储轨道22连接;扩展舱立柱13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下折叠弯轨41,由弯轨折页42与扩展舱立柱13内侧的上方连接;扩展舱立柱13的上方由立柱折页43连接主舱折叠立柱7,扩展舱立柱13和扩展舱折叠立柱26的侧面均设置有供翻板式折叠侧板19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所示的上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扩展舱立柱13以及扩展舱折叠立柱26构成组合轨道,翻板式折叠侧板19可以在该组合轨道中滑动。
所示的移动立柱24的下方由立柱折页28连接移动折叠立柱21,移动立柱24的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下折叠弯轨41,由弯轨折页42与移动立柱24内侧的上方连接,移动立柱24和移动折叠立柱21的侧面均设置有供翻板式折叠侧板19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所示的上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移动立柱24和移动折叠立柱21构成组合轨道,翻板式折叠侧板19可以在该组合轨道中滑动。
折叠顶板11的两端设置有上滑道27,移动立轨24在该滑道中移动。上折叠挡风板33由挡板折页44与上滑道27连接,上折叠挡风板33可沿挡板折页44向内折叠、向外展开,用于防风防水。
扩展舱的底板是由六块折叠底板12连接而成,每两两相邻的折叠底板12由折页20依次连接,靠近主舱底板16一侧的折叠底板12的一个边由折页20与主舱底板16连接,靠近扩展舱固定侧板10一侧的折叠底板12的一个边由折页20与扩展舱固定侧板10连接,这样就组成一个可以折叠或展开的扩展舱底板。折叠底板12的密封处均设置有密封件25,用于防风防水。
折叠底板12的两端设置有下滑道38,折叠立轨21在该滑道中移动。下折叠挡风板37由挡板折页44与折叠底板12连接,下挡风板37可沿挡板折页44向外折叠、向内展开,下挡风板37的侧面设置有密封件25,用于防风防水。折叠底板12的两端设置有下锁定装置39,用于锁定折叠立轨21。
移动立轨24的上方设置有滑轮23和上锁定装置40,滑轮23安装在上轨道27内部,带动移动立轨24沿上滑道27移动。上锁定装置40用于将移动立轨24与折叠顶板11固定。移动立轨24的下方由立轨折页28连接折叠立轨21,折叠立轨21在扩展舱扩展时展开,在扩展舱折叠时折叠。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的侧面均设置有供翻板式折叠侧板19抽拉滑动的轨道,其轨道的外侧均设置有密封件25,用于防风防水。
每两个相邻的移动立轨24之间连接有拉杆29,用于移动立轨24之间的支撑和加固。
翻板式折叠侧板19是由多块翻板连接而成,每两两相邻的翻板由翻板折页45依次连接,所有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件25,用于防风防水。翻板式折叠侧板19的两侧设置有滑轮23。翻板式折叠侧板19的底部设置有密封件25,并与下滑道38结合。
扩展方舱在扩展时,主舱立柱17和扩展舱立柱13内部的升降装置4同时工作,将上伸缩横梁1、主舱顶板3、活动侧板8以及折叠顶板11举升至规定高度,分别将主舱折叠立柱7展开与主舱立柱17合拢并固定、扩展舱折叠立柱26展开与扩展舱立柱13合拢并固定。然后,上伸缩横梁1和下伸缩横梁14同时向两侧伸展,带动折叠顶板11和折叠底板12展开。将折叠立轨21展开与移动立轨24合拢并固定,使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沿上滑道27和下滑道38,分别向两侧展开并固定。再将上折叠挡风板33向外展开,下折叠挡风板37向内展开。
再依次将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的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主舱立柱17内侧的上方设置的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主舱立柱17和主舱折叠立柱7构成组合轨道,翻板式折叠侧板19沿组合轨道从存储轨道22中,滑动至主舱立柱17和主舱折叠立柱7侧面的立柱轨道中,与主舱底板16结合并锁定。
折叠顶板11的内侧面设置的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扩展舱立柱13内侧的上方设置的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扩展舱立柱13和扩展舱折叠立柱26构成组合轨道;翻板式折叠侧板19沿组合轨道从存储轨道22中,滑动至扩展舱立柱13和扩展舱折叠立柱26侧面的立柱轨道中,与折叠底板12上的下滑轨38结合并锁定。
折叠顶板11的内侧面设置的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移动轨道24内侧的上方设置的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构成组合轨道,翻板式折叠侧板19沿组合轨道从存储轨道22中,滑动至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侧面的立柱轨道中,与折叠底板12上的下滑轨38结合并锁定。
上折叠弯轨34向上推至靠近翻板式侧板19的边缘处,紧顶翻板式折叠侧板19的上端,使之与上挡风板33紧密贴合,以达到防风防水的目的。再下弯轨41向外推,使之与移动立轨24贴合,以保证安全和美观。
扩展方舱在折叠时,分别将翻板式折叠侧板19沿上述的组合轨道,推送至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和折叠顶板11侧面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存储。再将上折叠弯轨34向上折叠收起,上挡风板33向内折叠收起,下折叠弯轨41折叠收起,打开上锁定装置40和下锁定装置39,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沿上滑道27和下滑道38分别向主舱方向滑动收拢,并将折叠立轨21处于折叠状态。然后将上伸缩横梁1和下伸缩横梁14同时向内收缩,带动上折叠顶板11和下折叠底板12进行折叠。将主舱折叠立柱7和扩展舱折叠立柱26处于折叠状态,主舱立柱17和扩展舱立柱13内部的升降装置4同时下降,将上伸缩横梁1、主舱顶板3、活动侧板8以及折叠顶板11下降至规定高度,完成扩展方舱的折叠。
图11至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扩展方舱由主舱和扩展舱两部分组成。主舱由主舱立柱17内部的主舱导向柱18与上方的主舱顶板3连接,主舱立柱17的下方与主舱底板16连接构成,主舱立柱17内部的主舱导向柱18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带动主舱立柱17、以及主舱顶板3,沿主舱导向柱18上升或下降。
主舱的两端设置有卷帘式折叠侧板19;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存储轨道22中可以存卷帘式折叠侧板19;存储在存储轨道22中的卷帘式侧折叠板19,可以随主舱顶板3展开或折叠;存储轨道22的端口处设置有上折叠弯轨34,由弯轨折页42与存储轨道22连接;主舱立柱17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下折叠弯轨41,由弯轨折页42与主舱立柱17内侧的上方连接;所述的主舱立柱17的下方由立柱折页43连接主舱折叠立柱7,主舱立柱17和主舱折叠立柱7的侧面均设置有供卷帘式折叠侧板19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上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主舱立柱17以及主舱折叠立柱7构成组合轨道,卷帘式折叠侧板19可以在组合轨道中滑动;主舱折叠时,卷帘式折叠侧板19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存储轨道22中。
扩展舱设置在主舱的两侧,由扩展舱立柱13、折叠顶板11、折叠底板12、卷帘式折叠侧板19、活动侧板8、固定侧板10组成。
扩展舱立柱13的内部设置有扩展舱导向柱9和升降装置4,扩展舱立柱13的下方与折叠底板12连接,扩展舱导向柱9的上方与折叠顶板11连接,扩展舱导向柱9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4。
所示的折叠顶板11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所述的储轨道22中可以存储卷帘式折叠侧板19;存储在存储轨道22中卷帘式折叠侧板19,可以随折叠顶板11展开或折叠;
存储轨道22的端口处设置有上折叠弯轨34,由弯轨折页42与存储轨道22连接;扩展舱立柱13内侧的上方设置有下折叠弯轨41,由弯轨折页42与扩展舱立柱13内侧的上方连接;扩展舱立柱13的上方由立柱折页43连接扩展舱折叠立柱26,扩展舱立柱13和扩展舱折叠立柱26的侧面均设置有供卷帘式折叠侧板19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所述的上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扩展舱立柱13以及扩展舱折叠立柱26构成组合轨道,卷帘式折叠侧板19可以在组合轨道中滑动。
活动侧板8的上方与折叠顶板11连接,固定侧板10下方与折叠底板12连接。
扩展方舱在扩展时,主舱立柱17和扩展舱立柱13内部的升降装置4同时工作,将主舱顶板3、折叠顶板11以及与折叠顶板11连接的活动侧板8,举升至规定高度,分别将主舱折叠立柱7展开与主舱立柱17合拢并固定、扩展舱折叠立柱26展开与扩展舱立柱13合拢并固定。然后将折叠在主舱内部的扩展舱分别向主舱两侧抽拉扩展。再分别将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端口处连接的上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主舱立柱17内侧的上方连接的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主舱立柱17以及主舱折叠立柱7构成组合轨道,存储在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中的卷帘式折叠侧板19;沿上述的组合轨道从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中滑动至主舱立柱17和主舱折叠立柱7侧面设置的立柱轨道中,与主舱底板16结合并锁定。将上折叠弯轨34向上折叠收起,再下弯轨41折叠收起以保证安全和美观。
将折叠顶板11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端口处连接的上折叠弯轨34向下展开、扩展舱立柱13内侧的上方连接的下折叠弯轨41向内侧展开构成弧型轨道,该弧型轨道连接存储轨道22和扩展舱立柱13和扩展舱舱折叠立柱26构成组合轨道,存储在折叠顶板11内侧面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的卷帘式折叠侧板19;沿上述的组合轨道从折叠顶板11内侧面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滑动至扩展舱立柱13和扩展舱舱折叠立柱26侧面设置的立柱轨道中,与折叠底板12结合并锁定。将上折叠弯轨34向上折叠收起,再下弯轨41折叠收起,以保证安全和美观。
扩展方舱在折叠时,分别将主舱两端的卷帘式折叠侧板19,沿上述的组合轨道全部或部分推送至主舱顶板3内侧面的存储轨道22中存储,上折叠弯轨34向上折叠收起,下折叠弯轨41折叠收起。扩展舱两端的卷帘式折叠侧板19,沿上述的组合轨道全部或部分推送至折叠顶板11内侧面的存储轨道22中存储,上折叠弯轨34向上折叠收起,下折叠弯轨41折叠收起。再将主舱两侧的扩展舱向主舱内收拢折叠。然后,主舱立柱17和扩展舱立柱13内部的升降装置4同时工作,将主舱顶板3、折叠顶板11以及与折叠顶板11连接的活动侧板8,下降至规定高度,完成扩展方舱的折叠。
图15至图16所示的是本发明扩展方舱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扩展方舱由主舱和扩展舱两部分组成。主舱由主舱立柱17与上方的主舱顶板3连接,主舱立柱17内部的主舱导向柱18的下方与主舱底板16连接构成,主舱立柱17内部的导向柱18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带动主舱立柱17、以及主舱顶板3,沿主舱导向柱18上升或下降。
主舱的两端设置有柔性折叠侧板19;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存储轨道22中可以存储柔性折叠侧板19;存储在存储轨道22中的柔性折叠侧板19,可以随主舱顶板3展开或折叠;主舱立柱17的下方由立柱折页43连接主舱折叠立柱7,主舱立柱17和主舱折叠立柱7的侧面均设置有供柔性折叠侧板19抽拉滑动的立柱轨道;所示的存储轨道22和主舱立柱17以及主舱折叠立柱7构成组合轨道,柔性折叠侧板19可以在该组合轨道中滑动;主舱折叠时,柔性折叠侧板19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存储轨道22中。所示的柔性折叠侧板19中设置有支撑架52,来增加柔性折叠侧板19的强度,提高柔性折叠侧板19的抗风性能。该支撑架52可以随柔性折叠侧板19展开或折叠。
主舱设置在车身51上,车身51下方设置有车轮50、前方设置有驾驶室53。
扩展舱设置在主舱的两侧,由折叠顶板11、折叠底板12、移动立轨24、扩展舱升降装置54、柔性折叠侧板19组成。
折叠顶板11由折页20与主舱顶板3连接,扩展舱升降装置54的一端与折叠顶板11连接,另一端与主舱立柱17连接。在扩展舱升降装置54的作用下,折叠顶板11可以向上展开或向下折叠。
折叠顶板11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所示的存储轨道22为多层重叠设置,每层存储轨道相互平行且轨道的延长线不相交;通过增加存储轨道22的数量,可以存储折叠顶板11周边不共面的柔性折叠侧板19,折叠顶板11两端面的柔性折叠侧板19存储在纵向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折叠顶板11侧面的柔性折叠侧板19存储在横向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存储在纵向设置的存储轨道22和横向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的柔性折叠侧板19,可以随折叠顶板11展开或折叠。
移动立轨24的下方由立轨折页28连接有可以展开或折叠的折叠立轨21;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供柔性折叠侧板19滑动的立柱轨道。
折叠底板12由折页20与主舱底板16连接,扩展舱升降装置54的一端与折叠底板12连接,另一端与主舱立柱17连接,在扩展舱升降装置54的作用下,折叠底板12可以向下展开或向内折叠。
折叠顶板11和主舱顶板3的两端均设置有上滑道27,折叠底板12和主舱底板16的两端均设置有下滑道38。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在上滑道27和下滑道38中移动。
扩展舱扩展时,主舱立柱17内部的升降装置4将主舱顶板3,以及与主舱顶板3连接的折叠顶板11举升至规定的高度,将主舱折叠立柱7展开并固定。扩展舱升降装置54将折叠顶板11和折叠底板12分别向上、下展开。将折叠立轨21展开,与移动立轨24一起沿上滑道27和下滑道38向两侧展开并固定。将存储在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存储轨道22中的柔性折叠侧板19拉出,沿主舱立柱17和主舱折叠立柱7的侧面设置的立柱轨道向下滑动,与主舱底板16结合并固定;再将存储在折叠顶板11的内侧面纵向设置的存储轨道22和横向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的柔性折叠侧板19分别拉出,沿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的两侧面设置的的立柱轨道向下滑动,分别与折叠底板12的两端和折叠底板12的侧面结合并固定。扩展完毕。
扩展舱折叠时,将柔性折叠侧板19沿移动立轨24和折叠立轨21的两侧面设置的立柱轨道向上滑动,分别推送至折叠顶板11的内侧面纵向设置的存储轨道22和横向设置的存储轨道22中存储,将主舱两端的柔性折叠侧板19,沿主舱立柱17和主舱折叠立柱7的侧面设置的立柱轨道向上滑动,推送至主舱顶板3的内侧面设置的存储轨道22存储。将折叠立轨21折叠,与移动立轨24一起沿上滑道27和下滑道38向主舱方向滑动并折叠。这是扩展舱升降装置54收缩,将折叠顶板11和折叠底板12分别向内折叠。再将主舱折叠立柱7折叠,主舱立柱17内部的升降装置4将主舱顶板3,以及与主舱顶板3连接的折叠顶板11降落至规定高度,完成扩展方舱的折叠。
上述的实施例中所示的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状和式样,如存储轨道22也可以设置在主舱顶板3和折叠顶板11的外侧面,存储轨道22的截面也可以设计为凸起的形状,只要能满足折叠侧板在该轨道在抽拉滑动和存储即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该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