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脑切换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427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0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81282.7

申请日:

2008.02.26

公开号:

CN101520673A

公开日:

2009.09.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16; H05K7/02

主分类号:

G06F1/16

申请人: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怡成; 张国麟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陈小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KVMSwitch),包括一本体、多个连接端口与一整线元件。这些连接端口设置于本体上,用以供多个传输线的接头插置。整线元件则连接至本体,用以收敛这些传输线以使传输线成串摆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KVM Switch),可供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其包括:
本体;
多个连接端口,设置于该本体,用以供该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以及
整线元件,连接至该本体,用以收敛该多条传输线,以使该多条传输线成串摆设。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本体包括一凹部,且该多个连接端口设置于该凹部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本体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局部地向该本体内的方向凹入以形成该凹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整线元件包括一盖壳,该盖壳的壳壁边界具有一开口,该盖壳用以覆盖该凹部以隐藏该多个连接端口以及该多条传输线的接头,并由该开口收敛该多条传输线。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盖壳的截面为一实质上L形的截面。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盖壳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本体上,使得该盖壳可相对于该本体翻转以呈现一闭合状态或一开启状态。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整线元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与弯折结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用以连接至该本体的底部,该弯折结构用以形成一开口以收敛该些传输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弯折结构向上翘起。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弯折结构的形状是一ㄇ字形。

10.
  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可供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其包括:
本体;
多个连接端口,设置于该本体上,用以供该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以及
整线元件,连接至该本体并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大小实质上小于该些连接端口的一分布区域大小,由此使该多条传输线由该开口收敛以成串摆设。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本体包括一凹部,且该多个连接端口设置于该凹部中。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本体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局部地向该本体内的方向凹入以形成该凹部。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整线元件包括盖壳,该盖壳用以覆盖该凹部以隐藏该多个连接端口以及该多条传输线的接头。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盖壳的截面为一实质上L形的截面。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盖壳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本体上,使得该盖壳可相对于该本体翻转以呈现一闭合状态或一开启状态。

16.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开口位于该整线元件的边界。

17.
  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可供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其包括:
本体;
多个连接端口,设置于该本体上,用以供该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以及
整线元件,由该本体的一端延伸至该本体的另一端并形成一开口,该开口用以收敛该多条传输线,以使该多条传输线成串摆设。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整线元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与弯折结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用以连接至该本体的底部,该弯折结构用以形成该开口。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弯折结构向上翘起。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电脑切换装置,其中该弯折结构的形状是一ㄇ字形。

说明书

多电脑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传输线收纳整齐的多电脑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项电脑及其周边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或企业当中,以提供大众更为便利及人性化的家居、休闲以及工作环境。尤其是,大多企业会架设多部伺服器以及为数众多的电脑或其周边设备,是以如何将这些装置之间有系统地整合起来,着实影响企业内部的系统管理。
多电脑切换装置则为因应此趋势下所产生的产品。多电脑切换装置可同时连接至多台不同的电脑或输入/输出装置。并且,只需要一组键盘、鼠标与屏幕,即可选择对其他连接到这台多电脑切换装置的电脑做控制。一般多是以传输线将这些电脑或输入/输出装置连接到多电脑切换装置上。然而,当连接的传输线数量较多时,多电脑切换装置的周边会显得非常凌乱,影响整体环境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其可使凌乱的传输线整齐收纳。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此装置包括一本体、多个连接端口以及一整线元件。连接端口设置于本体上,用以供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整线元件连接至本体,用以收敛该些传输线,以使传输线成串摆设。
本发明再提出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此装置包括一本体、多个连接端口以及一整线元件。连接端口设置于本体上,用以供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整线元件连接至本体,且具有一开口,其中,开口的大小实质上小于连接端口的一分布区域大小,由此使传输线由开口收敛以成串摆设。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此装置包括一本体、多个连接端口以及一整线元件。连接端口设置于本体上,用以供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整线元件由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本体的另一端并形成一开口,其中,此开口用以收敛传输线,以使传输线成串摆设。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多电脑切换装置的前侧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多电脑切换装置的背侧示意图;
图2A至图2C绘示图1A的整线元件其盖壳由开启状态变换至闭合状态的连续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多电脑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3B绘示图3A多电脑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多电脑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300、500:多电脑切换装置
110、310、510:本体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12、512:凹部
112A:壁面
121~125、321:连接端口
130、330、530:整线元件
132:盖壳
134、334:开口
210~230、410~430、610~630:传输线
330A:第一端
330B:第二端
330C:弯折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A、图1B,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多电脑切换装置的前侧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多电脑切换装置的背侧示意图。多电脑切换装置100包括一本体110、多个连接端口,例如是连接端口121~125,以及一整线元件130。连接端口121~125设置于本体110上,用以供多条传输线的接头插置。传输线例如是用以连接至一电脑或一输入/输出装置例如是键盘、屏幕或鼠标等。整线元件130连接至本体110,用以收敛该些传输线,以使传输线成串摆设。
如图1A所示,在多电脑切换装置100的前侧例如设置有具有切换功能的控制介面(未标示),其连接至多电脑切换装置100内的控制器。在控制介面上可设置多个开关或切换按键以切换控制不同的电脑,如此可以将当前在使用的电脑切换成所选择到的他台电脑的信号。如图1B所示,多电脑切换装置100后侧的传输线,例如是传输线210~230,则例如是连接至其他电脑。
本实施例的本体110具有一凹部112,而连接端口121~125设置于凹部112内的一壁面112A上。此凹部112是由本体110上相连接的第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110B局部地向本体110内的方向凹入而形成,其中,第一表面110A为本体110外部的一上表面,而第二表面110B为本体110外部的一侧表面。
至于整线元件130,其至少包括一可转动的盖壳132,如此,整线元件130可相对于本体110翻转以呈现一闭合状态或一开启状态。为搭配本体110的凹部112形状,较佳地,可使整线元件130的盖壳132具有弧形或弯折曲面,以使盖壳132由本体110的第一表面(上表面)110A延伸至本体的第二表面(侧表面)110B。本实施例中,是以盖壳132具有一实质上为L形的截面做说明。盖壳132的壳壁具有一开口134,其例如是位于盖壳132边缘的半圆形开口。此开口134的大小实质上小于所有连接端口121~125的分布区域大小,如此,使这些传输线可通过开口134集中成一束。
整线元件130的材质可视外观需求以选择使用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此外,整线元件130的材质也可为塑胶材料或是金属材料。
请参照图2A至图2C,其绘示图1A的整线元件其盖壳由开启状态变换至闭合状态的连续示意图。当欲将数台电脑或是输入/输出装置等以多电脑切换装置100连接时,是先将多电脑切换装置100的盖壳132打开,如图2A所示,再将传输线的接头插置到多电脑切换装置100上。然而,当多条传输线的接头同时插置于连接端口时,传输线会显得较为凌乱。是以,如图2B、图2C所示,当将盖壳132闭合于本体110上时,盖壳132除了会覆盖于凹部112上以隐藏连接端口以及传输线的接头,盖壳132上的开口134也可将传输线收敛成一束,使传输线的摆设更为整齐美观。
虽然本实施例的凹部112是从本体110的上表面与侧表面向内凹入而形成,而盖壳132是搭配此种凹部112形状设计而具有L形截面,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部也可仅从本体110的一表面向内凹入本体110,而盖壳132可为搭配此凹部外形的一板状结构。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A、图3B,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多电脑切换装置的示意图,图3B绘示图3A多电脑切换装置的侧视图。多电脑切换装置300包括一本体310、多个连接端口321(见图3B)以及一整线元件330。连接端口321设置于本体310上,用以供传输线,例如是传输线410~430,的接头插置。整线元件330连接至本体310,并由本体310的一端延伸至本体310的另一端以形成一开口334。开口334用以收敛传输线410~430,以使传输线410~430成串摆设。
如图3A所示,整线元件330包括第一端330A、第二端330B与弯折结构330C,其中,第一端330A与第二端330B是连接至本体310。弯折结构330C形成开口334,并呈一ㄇ字形,且如图3B所示,弯折结构330C向上翘起的结构。使用整线元件330时,可以是在传输线410~430已连接到本体310上之后,再将整线元件330装设到本体310上,并使传输线410~430收集于整线元件330的开口334中,由此使传输线410~430整齐地摆设且连接至本体310上。较佳地,整线元件330的材质包括一金属材料。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多电脑切换装置的示意图。多电脑切换装置500包括一本体510以及多个连接端口(未绘示)。连接端口设置于本体510上,用以供多条传输线,例如是传输线610~630的接头插置。
本体510具有一凹部512,而连接端口设置于凹部512内。凹部512是由本体510上相连接的一侧表面与一下表面局部地向本体510内的方向凹入所形成。如此,当传输线610~630连接至本体510上时,传输线610~630的接头会位在凹部512中而被本体510隐藏起来。
此外,实施例三的多电脑切换装置500更包括一整线元件530,其装设于凹部512附近,以将传输线610~630收敛整齐。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多电脑切换装置,是将连接至切换装置上的传输线集中设置于整线元件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使原本凌乱的传输线摆放整齐,也可隐藏传输线的接头以维持切换装置外观的简洁。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多电脑切换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多电脑切换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多电脑切换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电脑切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电脑切换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电脑切换装置(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KVMSwitch),包括一本体、多个连接端口与一整线元件。这些连接端口设置于本体上,用以供多个传输线的接头插置。整线元件则连接至本体,用以收敛这些传输线以使传输线成串摆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