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变速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3164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8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34041.9

申请日:

2007.06.07

公开号:

CN101936370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H 3/62申请日:20070607授权公告日:20120523终止日期:2013060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H 3/62申请日:20070607|||公开

IPC分类号:

F16H3/62

主分类号:

F16H3/62

申请人:

黄庆培

发明人:

黄庆培

地址:

5103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叠彩园碧涛1-803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曾志洪;禹小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变速器,它包括与输入部件连接的具有两个中间旋转部件的前置变速部分,具有五个旋转部件的主变速部分,第一旋转部件由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并由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连接到变速器壳体,第二旋转部件连接到输出部件,第三旋转部件由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第四旋转部件由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第五旋转部件由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实现8级前进、1级倒车;增加连接第二中间旋转部件与第五旋转部件的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或(和)增加连接壳体与第五旋转部件的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或(和)增加连接壳体与第三旋转部件的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最多可实现12级前进、2级倒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级变速器, 包括输入部件 (1)、 前置变速部分 (2)、 主变速部分 (3)、 输出部件 (4) 以及至少三个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和至少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前置变速部分 (2) 有与输入部件 (1) 连接的旋转部件、 并具有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和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之 间有固定的、 且大于一的转速比 ; 所述主变速部分 (3) 由具有五个旋转部件的组合式行星 齿轮组构成, 按它们在转速共线图上的顺序排列关系分别为第一旋转部件 (RM1)、 第二旋转 部件 (RM2)、 第三旋转部件 (RM3)、 第四旋转部件 (RM4)、 第五旋转部件 (RM5) ; 所述第二旋 转部件 (RM2) 与所述输出部件 (4) 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可选择地将第 一旋转部件 (RM1) 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可选 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 (RM3)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接, 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接 ; 所述第一制动器 换档元件 (B1) 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RM1)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 ; 所述第四旋 转部件 (RM4) 通过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五旋转 部件 (RM5)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的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而建立第一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而建立第二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而建立第三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而建立第四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而建立第五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而建立第六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而建立第七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而建立第八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而建立第九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而建立第十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而建立倒车档 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三 旋转部件 (RM3)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的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 2 通过接合所述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而建立第一倒车 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和所述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而建立第二 倒车档位。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将所述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接的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置变速部分 (2) 由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构成 ;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太阳齿轮 (S1) 或者 齿圈 (R1) 与所述输入部件 (1) 固定地连接,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与 变速器壳体 (5) 固定地连接, 所述太阳齿轮 (S1) 构成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所述齿圈 (R1) 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置变速部分 (2) 由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构成 ;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太阳齿轮 (S1) 与 变速器壳体 (5) 固定地连接 ;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与所述输入部件 (1)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所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齿圈 (R1) 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置变速部分 (2) 由前、 后二级圆柱变速齿轮组 (STa、 STb) 构成 ; 前级圆柱齿轮组 (STa) 的从动齿轮 (Sa2) 与后级圆柱齿轮组 (STb) 的主动齿轮 (Sb1) 固定连接 ; 前级圆柱齿轮组 (STa) 的主动齿轮 (Sa1) 与后级圆柱齿轮组 (STb) 的从动齿轮 (Sb2) 之间的转速比大于一 ; 所述输入部件 (1) 与前级圆柱齿轮组 (STa) 或者后级圆柱齿轮组 (STb) 的主动齿轮 (Sa1 或 Sb1) 固定地连接 ; 前级圆柱齿轮组 (STa) 的主动齿轮 (Sa1) 构成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 后级圆柱齿轮组 (STb) 的从动齿轮 (Sb2) 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变速部分 (3) 由 均为单小齿轮型的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0、 PG11、 PG12) 组合构成 ; 所述第 十、 第十一、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0、 PG11、 PG12) 共用行星齿轮架 (CA10), 所述第十、 第 十一行星齿轮组 (PG10、 PG11) 共用太阳齿轮 (S10), 所述第十一、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1、 PG12) 共用塔式行星齿轮 (11), 所述塔式行星齿轮 (11) 具有小直径部分 (P11) 和大直径 部分 (P12), 所述小直径部分 (P11) 与所述共用太阳齿轮 (S10) 相齿合, 所述大直径部分 (P12) 与所述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2) 的太阳齿轮 (S12)、 齿圈 (R12) 相齿合 ; 所述第 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2) 的齿圈 (R12) 构成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RM1), 所述第十行星齿轮组 (PG10) 的齿圈 (R10) 构成所述第二旋转部件 (RM2), 所述共用行星齿轮架 (CA10) 构成所述 第三旋转部件 (RM3), 所述共用太阳齿轮 (S10) 构成所述第四旋转部件 (RM4), 所述第十二 行星齿轮组 (PG12) 的太阳齿轮 (S12) 构成所述第五旋转部件 (RM5)。
9: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变速部分 (3) 由 均为单小齿轮型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行星齿轮组 (PG13、 PG14、 PG15) 组合构成 ; 所述第 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行星齿轮组 (PG13、 PG14、 PG15) 共用行星齿轮架 (CA13), 所述第十四、 第十五行星齿轮组 (PG14、 PG15) 共用齿圈 (R15), 所述第十三、 第十四行星齿轮组 (PG13、 PG14) 共用塔式行星齿轮 (13), 所述塔式行星齿轮 (13) 具有大直径部分 (P13) 和小直径部 3 分 (P14), 所述大直径部分 (P13) 与所述第十三行星齿轮组 (PG13) 的太阳齿轮 (S13)、 齿圈 (R13) 相齿合, 所述小直径部分 (P14) 与所述共用齿圈 (R15) 相齿合 ; 所述第十三行星齿轮 组 (PG13) 的齿圈 (R13) 构成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RM1), 所述共用齿圈 (R15) 构成所述第二 旋转部件 (RM2), 所述共用行星齿轮架 (CA13) 构成所述第三旋转部件 (RM3), 所述第十五行 星齿轮组 (PG15) 的太阳齿轮 (S15) 构成所述第四旋转部件 (RM4), 所述第十三行星齿轮组 (PG13) 的太阳齿轮 (S13) 构成所述第五旋转部件 (RM5)。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变速部分 (3) 由双小齿 轮型的第十六行星齿轮组 (PG16) 和单小齿轮型的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7) 构成 ; 所述第 十六、 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6、 PG17) 共用行星齿轮架 (CA16) 和塔式行星齿轮 (16), 所述 塔式行星齿轮 (16) 具有小直径部分 (P16) 和大直径部分 (P17), 所述小直径部分 (P16) 与 所述第十六行星齿轮组 (PG16) 的太阳齿轮 (S16) 相齿合, 所述大直径部分 (P17) 与所述 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7) 的太阳齿轮 (S17)、 齿圈 (R17) 相齿合 ; 所述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7) 的齿圈 (R17) 构成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RM1), 所述共用行星齿轮架 (CA16) 构成所述 第二旋转部件 (RM2), 所述第十六行星齿轮组 (PG16) 的齿圈 (R16) 构成所述第三旋转部件 (RM3), 所述第十六行星齿轮组 (PG16) 的太阳齿轮 (S16) 构成所述第四旋转部件 (RM4), 所 述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7) 的太阳齿轮 (S17) 构成所述第五旋转部件 (RM5)。

说明书


多级变速器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 200710028475.1 的分案申请。 原案申请号 : 200710028475.1 原案申请日 : 2007 年 6 月 7 日 原案发明名称 : “多级变速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变速器, 特别是具有多个前进档的车载多级自动变速器。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六个前进档的自动变速器大多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行星齿轮 组 和 五 个 或 五 个 以 上 换 档 元 件 ( 离 合 器 和 制 动 器 )。 例 如 : 美 国 专 利 No.6,071,208、 No.6,422,968、 中国专利 CN200410103185.5 等所提出的六档自动变速器, 其中有的包括四 个行星齿轮组, 有的包括五个或六个换档元件。美国专利 No.6,623,397 提出的七档自动变 速器, 包括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而具有八个或更多前进档的自动变速器则大多包括 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行星齿轮组和六个或六个以上换档元件 ; 有些多级变速器在相邻的档位 之间切换时需要接合和分离超过两个的换档元件, 容易产生换档冲击, 为减小这种冲击需 要精密而复杂的控制系统。由于现有的六档以上的自动变速器大多具有较多行星齿轮组、 结构不够紧凑、 换档元件多, 导致其结构复杂, 体积和重量大, 制造成本高, 因此, 很少搭载 在普及型车辆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级变速器, 它具有等价于三组的行星齿轮 组、 四个离合器换档元件和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可实现 8 级前进档和 1 级倒车档的变速 ; 在 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 变速级数可扩展到 10 级前进、 1 级倒车档 ; 进一步, 在上述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离合器换档元件, 变速级数可扩展到 12 级前进、 1 级倒车档 ; 在上 述各方案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 则倒车档的级数可扩展到 2 级 ; 变速器具有 较大的总变速比, 同时各相邻档位之间的切换仅需要接合和分离两个换档元件, 换档冲击 小。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多级变速器, 包括输入部件、 前置变速部分、 主变 速部分、 输出部件以及至少四个离合器换档元件和至少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置变速部分与输入部件连接、 并具有旋转的第一中间旋转部件和第二中间旋转部 件, 第一中间旋转部件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之间有固定的、 且大于一的转速比 ; 所述主变 速部分由至少具有五个旋转部件的组合式行星齿轮组构成, 该四个旋转部件按照在转速共 线图中表示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第一旋转部件、 第二旋转部件、 第三旋转部件、 第四旋转部 件、 第五旋转部件 ; 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部件固定连接, 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 一旋转部件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 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与第一中间旋转 部件相连接 ; 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 ; 所述第 四旋转部件通过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五旋转部件 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 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一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而建立第二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三档 位; 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四档位 ; 通过接合 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五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 器换档元件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六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 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七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制动器换 档元件而建立第八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 第九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十档位 ; 通 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倒车档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三旋转部件 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或者, 本发明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将所述第 五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的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 通过接合所述第五或 四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一倒车档位 ; 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 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二倒车档位。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构造的多级变速器仅需要等价于三组的行星齿轮组, 仅需 5 ~ 8 个换档元件便可实现 8 ~ 12 级的变速, 从而减小了变速器的复杂度及制造成本。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多级变速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 1 的转速共线图 ; 图 2 是实施例 1 的构造图 ; 图 3 是实施例 1 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 ; 图 4 是实施例 2 的构造图 ; 图 5 是实施例 2 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 ; 图 6 是实施例 3 的构造图 ; 图 7 是实施例 3 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 ; 图 8 是实施例 4 的构造图 ; 图 9 是实施例 4 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 ; 图 10 是实施例 5 不包括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的转速共线图 ; 图 11 是实施例 5 的包括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的转速共线图 ; 图 12 是实施例 5 的构造图 ; 图 13 是实施例 5、 实施例 5 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 ; 图 14 是实施例 6 的构造图 ; 图 15 是实施例 6 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 ;图 16 是实施例 7 的构造图 ; 图 17 是实施例 7 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 ; 图 18 是实施例 8 的转速共线图 ; 图 19 是实施例 8 的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图 10、 图 11、 图 18 的共线图表示各旋转部件的转速、 档位切换关系, 各竖直线 分别标识各个旋转部件的转速, 图中的 “2” 表示前置变速部分 2 的共线图, 图中的 “3” 表示 主变速部分 3 的转速共线图, 最下的水平线表示转速为 “0” , 中间的水平线表示第二中间旋 转部件 PW2 的转速, 最上的水平线表示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的转速。
     实施例 1 :
     如附图 1 ~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2 个倒车档。如 附图 2 所示, 它的具体组成包括 : 输入部件 1、 双小齿轮型 (Ravigneaux 型 ) 第一行星齿轮 组 PG1、 两个均为单小齿轮型 (Simpson 型 ) 的第二、 第三行星齿轮组 PG2、 PG3、 输出部件 4、 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4 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B2、 B3。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构成前置变速部分 2。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太阳齿轮 S1 与 输入部件 1 固定连接, 它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与变速器壳体 5 固定地连接 ; 它的太阳齿轮 S1 构成所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它的齿圈 R1 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第二、 第三行星齿轮组 PG2、 PG3 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 3。第三行星齿轮组 PG3 的 齿圈 R3 构成第一旋转部件 RM1, 第二行星齿轮组 PG2 的齿圈 R2 与第三行星齿轮组 PG3 的 行星齿轮架 CA3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第二旋转部件 RM2, 第二行星齿轮组 PG2 的行星齿轮架 CA2 构成第三旋转部件 RM3, 第二行星齿轮组 PG2 的太阳齿轮 S2 与第三行星齿轮组 PG3 的 太阳齿轮 S3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第五旋转部件 RM5。
     行星齿轮组 PG2 的齿圈 R2( 即第二旋转部件 RM2) 与输出部件 4 固定地连接, 第一 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 RM1 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接, 第二离 合器换档元件 C2 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 RM3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接, 第三离合 器换档元件 C3 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 换档元件 B1 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 RM1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档元件 B2 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 RM3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 ; 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连接在第一 行星齿轮组 PG1 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上、 并通过行星齿轮架 CA1 桥接于变速器壳体 5、 并可选 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 ;
     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 可以取 ρ1 = (S1 齿数 /R1 齿数 ) = 0.5, ρ2 = (S2 齿数 /R2 齿数 ) 和 ρ3 = (S3 齿数 /R3 齿数 ) 均为 0.23 左右, 所得到的档位切 换、 变速比表如附图 3 所示。
     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可建立第一档位 ;
     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可建立第二档位 ;
     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可建立第三档位 ;
     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 可建立第四档位 ;
     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可建立第五档位 ;
     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可建立第六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可建立第七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可建立第八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可建立第九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可建立第十档位 ;
     接合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可建立第一倒车档位 ;
     接合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可建立第二倒车档位。
     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减少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仅使用 6 个换档元件以及 3 个 齿轮组, 根据附图 3 可以得出, 该多级变速器将减少第一档、 第五档、 第九档以及第一倒车 档, 从而具有 7 个前进档和 1 个后退档。
     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减少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B3, 仅使用 6 个换档元件以及 3 个 齿轮组, 根据附图 3 可以得出, 该多级变速器将减少第六档、 第八档, 从而具有 8 个前进档和 2 个后退档。
     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同时减少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B3, 仅使用 5 个换档元件以及 3 个齿轮组, 根据附图 3 可以得出, 该多级变速器将减少第一 档、 第五档、 第六档、 第八档、 第九档以及第一倒车档, 从而具有 5 个前进档和 1 个后退档。 在 此基础上, 进一步减少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B2, 仅使用 4 个换档元件以及 3 个齿轮组, 则可 获得第二档、 第三档、 第四档、 第七档和第十档共计 5 个前进档。 实施例 2 :
     如附图 4、 图 5 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2 个倒车档。它与 实施例 1 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变速部分 3 的连接关系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 由均为单小齿轮型 的第四行星齿轮组 PG4 和第五形星齿轮组 PG5 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 3 ; 第四行星齿轮组 PG4 的齿圈 R4 与第五行星齿轮组 PG5 的太阳齿轮 S5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第一旋转部件 RM1, 第 五行星齿轮组 PG5 的行星齿轮架 CA5 构成第二旋转部件 RM2, 第四行星齿轮组 PG4 的行星齿 轮架 CA4 与第五行星齿轮组 PG5 的齿圈 R5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所述第三旋转部件 RM3, 第四 行星齿轮组 PG4 的太阳齿轮 S4 构成第五旋转部件 RM5。
     第五行星齿轮组 PG5 的行星齿轮架 CA5( 即第二旋转部件 RM2) 与输出部件 4 固定 地连接 ; 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4 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B2、 B3 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 1 相同。
     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 可以取 ρ1 = (S1 齿数 /R1 齿数 )、 ρ4 = (S4 齿数 /R4 齿数 ) 和 ρ5 = (S5 齿数 /R5 齿数 ) 均为 0.5 左右, 所得到的档位切换、 变速 比表如附图 5 所示。
     实施例 3 :
     如附图 6、 图 7 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2 个倒车档。它与 实施例 1 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变速部分 3 的连接关系不同。在本实施例中, 由单小齿轮型的 第六行星齿轮组 PG6 和双小齿轮型的第七形星齿轮组 PG7 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 3 ; 第六行 星齿轮组 PG6 的齿圈 R6 与第七行星齿轮组 PG7 的行星齿轮架 CA7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第一 旋转部件 RM1, 第七行星齿轮组 PG7 的齿圈 R7 构成第二旋转部件 RM2, 第六行星齿轮组 PG6 的行星齿轮架 CA6 与第七行星齿轮组 PG7 的太阳齿轮 S7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第三旋转部件
     RM3, 第六行星齿轮组 PG6 的太阳齿轮 S6 构成所述第五旋转部件 RM5 ;
     第七行星齿轮组 PG7 的齿圈 R7( 即第二旋转部件 RM2) 与输出部件 4 固定地连接 ; 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4 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B2、 B3 的连接 方式与实施例 1 相同。
     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 可以取 ρ1 = (S1 齿数 /R1 齿数 )、 ρ6 = (S6 齿数 /R6 齿数 ) 和 ρ7 = (S7 齿数 /R7 齿数 ) 均为 0.5 左右, 所得到的档位切换、 变速 比表如附图 7 所示。
     实施例 4 :
     如附图 8、 图 9 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2 个倒车档。如附 图 8 所示, 它的具体组成包括 : 输入部件 1、 前、 后二级圆柱变速齿轮组 STa、 STb、 均为单小齿 轮型 (Simpson 型 ) 的第八行星齿轮组 PG8 和第九行星齿轮组 PG9、 输出部件 4、 第一至第四 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4 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 1、 B2、 B3。
     前、 后二级圆柱减速齿轮组 STa、 STb 构成前置变速部分 2。 前级圆柱齿轮组 STa 的 从动齿轮 Sa2 与后级圆柱齿轮组 STb 的主动齿轮 Sb1 固定地连接 ; 输入部件 1 与后级圆柱 齿轮组 STb 的主动齿轮 Sb1 固定地连接 ; 前级圆柱齿轮组 STa 的主动齿轮 Sa1 构成第一中 间旋转部件 PW1 ; 后级圆柱齿轮组 STb 的从动齿轮 Sb2 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第八行星齿轮组 PG8 和第九行星齿轮组 PG9 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 3。第九行星齿 轮组 PG9 的齿圈 R9 构成第一旋转部件 RM1, 第八行星齿轮组 PG8 的齿圈 R8 构成第二旋转 部件 RM2, 第八行星齿轮组 PG8 的行星齿轮架 CA8 与第九行星齿轮组 PG9 的行星齿轮架 CA9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第三旋转部件 RM3, 第八行星齿轮组 PG8 的太阳齿轮 S8 与第九行星齿轮 组 PG9 的太阳齿轮 S9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第五旋转部件 RM5。
     第八行星齿轮组 PG8 的齿圈 R8( 即第二旋转部件 RM2) 与输出部件 4 固定地连接 ; 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4 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B2、 B3 的连接 方式与实施例 1 相同。
     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 可以取 ρ1 = (Sa1 齿数 ×Sb1 齿数 )/(Sa2 齿数 ×Sb2 齿数 ) = 0.5, Sa1 齿数= Sb1 齿数, Sa2 齿数= Sb2 齿数, ρ8 = S8 齿数 /R8 齿 数= 0.25, ρ9 = S9 齿数 /R9 齿数= 0.5, 所得到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如附图 9 所示。
     实施例 5 :
     如附图 11、 图 12、 图 13 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 档。 它与实施例 1 相比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变速部分 3 多一个第四旋转部件 RM4, 少采用了第 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它的具体组成包括 : 输入部件 1、 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均为单小齿轮型的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0、 PG11、 PG12、 输出部件 4、 第一、 第 二、 第三、 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5 和第一、 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B3。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0、 PG11、 PG12 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 3。 三者有 共用的行星齿轮架 CA10, 其中第十、 第十一行星齿轮组 PG10、 PG11 有共用太阳齿轮 S10, 第 十一、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1、 PG12 有共用的塔式行星齿轮 11( 台阶式 : stepped pinion), 该塔式行星齿轮 11 具有小直径部分 P11 和大直径部分 P12, 小直径部分 P11 与共用太阳齿 轮 S10 相齿合, 大直径部分 P12 与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2 的太阳齿轮 S12、 齿圈 R12 相齿 合;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2 的齿圈 R12 构成第一旋转部件 RM1, 第十行星齿轮组 PG10 的齿圈 R10 构成第二旋转部件 RM2, 共用的行星齿轮架 CA10 构成第三旋转部件 RM3, 共用太阳齿 轮 S10 构成第四旋转部件 RM4,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2 的太阳齿轮 S12 构成第五旋转部件 RM5 ; 第十行星齿轮组 PG10 的行星齿轮 P10 与塔式行星齿轮 11 的小直径部分 P11 沿共用太 阳齿轮 S10 的外圆周交错地布置, 从而第十、 第十一行星齿轮组 PG10、 PG11 共同占用一个行 星齿轮组的空间。
     第十行星齿轮组 PG10 的齿圈 R10( 即第二旋转部件 RM2) 与输出部件 4 固定地连 接, 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 RM1 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 RM3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 接, 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可选择地将第四旋转部件 RM4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 接, 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 接, 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上、 并通过该行 星齿轮架 CA1 桥接于变速器壳体 5、 并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 接, 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 RM1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
     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 可以取 ρ1 = (S1 齿数 /R1 齿数 ) = 0.5、 ρ10 = (S10 齿数 /R10 齿数 ) = 0.5、 ρ11 = (S11 齿数 /R11 齿数 ) = 0.5、 Z11 = (P11 半径 /P12 半径 ) = 0.6, 所得到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如附图 13 所示。 以上实施例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档, 如果去除第 8 档, 直接由第 7 档跳到 第 9 档, 则形成如图 15 所示的具有 9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档的档位切换。在上述的实施例 中, 通过接合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还可建立一个比第 10 档变 速比更小的超速档。
     如附图 10 所示的转速共线图中, 比上述实施例少采用了一个第三制动器换档元 件 B3, 因此具有 8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档的档位切换。
     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增加一个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 RM3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 可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2 个倒车档。 前进档位的接合方式不变, 并且通过接合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建立第一倒车档位 ; 通过接合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 B2 建立第 二倒车档位。
     实施例 6 :
     如附图 14、 附图 15 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档。 实施例 6 与实施例 5 的区别在于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齿圈 R1 与输入部件 1 固定地连接, 以及主变速部分 3 的连接关系不同。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构成前置变速部分 2。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齿圈 R1 与输入 部件 1 固定地连接, 它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与变速器壳体 5 固定地连接, 它的太阳齿轮 S1 构 成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它的齿圈 R1 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在本实施例中, 由均为单小齿轮型 (Simpson 型 ) 的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行星齿 轮组 PG13、 PG14、 PG15 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 3。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行星齿轮组 PG13、 PG14、 PG15 有共用的行星齿轮架 CA13, 第十四、 第十五行星齿轮组 PG14、 PG15 有共用的齿 圈 R15, 第十三、 第十四行星齿轮组 PG13、 PG14 有共用的塔式行星齿轮 13( 台阶式 : stepped pinion), 该塔式行星齿轮 13 具有大直径部分 P13 和小直径部分 P14, 大直径部分 P13 与第
     十三行星齿轮组 PG13 的太阳齿轮 S13、 齿圈 R13 相齿合, 小直径部分 P14 与共用的齿圈 R15 相齿合 ; 第十三行星齿轮组 PG13 的齿圈 R13 构成第一旋转部件 RM1, 共用的齿圈 R15 构成 第二旋转部件 RM2, 共用的行星齿轮架 CA13 构成第三旋转部件 RM3, 所述行星齿轮组 PG15 的太阳齿轮 S15 构成所述第四旋转部件 RM4, 第十五行星齿轮组 PG13 的太阳齿轮 S13 构成 第五旋转部件 RM5 ; 第十五行星齿轮组 PG15 的行星齿轮 P15 与塔式行星齿轮 13 的小直径 部分 P14 沿共用的齿圈 R15 的内圆周交错地布置, 使第十四、 第十五行星齿轮组 PG14、 PG15 共同占用一个行星齿轮组的空间。
     共用的齿圈 R15( 即第二旋转部件 RM2) 与所述输出部件 4 固定地连接 ; 第一、 第 二、 第三、 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5 和第一、 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B3 的连接方 式与实施例 5 相同。
     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 可以取 ρ1 = (S1 齿数 /R1 齿数 ) = 0.5、 ρ13 = (S13 齿数 /R13 齿数 ) = 0.5、 ρ15 = (S15 齿数 /R15 齿数 ) = 0.5、 Z13 = (P14 半 径 /P13 半径 ) = 0.43, 所得到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如附图 13 所示。
     本实施方式具有 10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档, 如果去除图 13 中的第 8 档, 直接由第 7 档跳到第 9 档, 则形成如图 15 所示的具有 9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档的档位切换。本实施 方式中通过接合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还可建立一个比第 10 档变速比更小的超速档。 实施例 7 :
     如附图 16、 附图 17 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 8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档。 它的具体结构包括 : 输入部件 1、 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双小齿轮型的第十六 行星齿轮组 PG16、 单小齿轮型的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7、 输出部件 4、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 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4 和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构成前置变速部分 2。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与输入部件 1 固定地连接、 并构成所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太阳 齿轮 S1 与变速器壳体 5 固定地连接 ;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齿圈 R1 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 件 PW2。
     第十六、 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6、 PG17 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 3。第十六、 第十七 行星齿轮组 PG16、 PG17 有共用的行星齿轮架 CA16 和共用的塔式行星齿轮 16( 台阶式 : stepped pinion), 该塔式行星齿轮 16 具有小直径部分 P16 和大直径部分 P17, 小直径部分 P16 与第十六行星齿轮组 PG16 的太阳齿轮 S16 相齿合, 大直径部分 P17 与第十七行星齿轮 组 PG17 的太阳齿轮 S17、 齿圈 R17 相齿合 ; 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7 的齿圈 R17 构成第一旋 转部件 RM1, 共用的行星齿轮架 CA16 构成第二旋转部件 RM2, 第十六行星齿轮组 PG16 的齿 圈 R16 构成第三旋转部件 RM3, 第十六行星齿轮组 PG16 的太阳齿轮 S16 构成第四旋转部件 RM4, 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7 的太阳齿轮 S17 构成第五旋转部件 RM5。
     共用的行星齿轮架 CA16( 即第二旋转部件 RM2) 与输出部件 4 固定地连接, 第一离 合器换档元件 C1 连接在第十六行星齿轮组 PG1 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上、 并通过该行星齿轮架 CA1 桥接于输入部件 1( 即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并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 RM1 与第一 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接 ; 第二、 第三、 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C3、 C5 和第一制动器换档 元件 B1 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 5 相同。
     本实施方式只需五个换档元件、 三个行星齿轮组而实现具有 8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 车档 ; 还可以增加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可选择地将第十七行星齿轮组 PG17 的太阳齿轮 S17( 即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 从而形成如图 11 所示的具有 10 个前进 档和 1 个倒车档变速器。
     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 可以取 ρ1 = (S1 齿数 /R1 齿数 ) = 0.5、 ρ16 = (S16 齿数 /R16 齿数 ) = 0.33、 ρ17 = (S17 齿数 /R17 齿数 ) = 0.25、 Z16 = (P16 半径 /P17 半径 ) = 0.79, 所得到的档位切换、 变速比表如附图 17 所示。
     实施例 8 :
     如附图 18、 图 19 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 12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车档。它 与实施例 5 相比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一个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它的具体组成包括 : 输入部件 1、 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均为单小齿轮型的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行 星齿轮组 PG10、 PG11、 PG12、 输出部件 4、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C2、 C3、 C4、 C5 和第一、 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B3。
     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构成前置变速部分 2,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行星齿轮组 PG10、 PG11、 PG12 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 3, 它们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 5 相同。 第十行星齿轮组 PG10 的齿圈 R10( 即第二旋转部件 RM2) 与输出部件 4 固定地连 接, 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 RM1 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 RM3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 接, 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可选择地将第四旋转部件 RM4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 接, 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 PW1 相连 接, 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PW2 相连 接, 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组 PG1 的行星齿轮架 CA1 上、 并通过该行 星齿轮架 CA1 桥接于变速器壳体 5、 并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 RM5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 接, 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 RM1 与变速器壳体 5 相连接。
     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可建立第一档位 ;
     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可建立第二档位 ;
     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可建立第三档位 ;
     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 B1 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可建立第四档位 ;
     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可建立第五档位 ;
     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可建立第六档位 ;
     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可建立第七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 C2 可建立第八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 B3 可建立第九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 C5 可建立第十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 C4 可建立第十一档位 ;
     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 C1 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 C3 可建立第十二档位。
    

多级变速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多级变速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多级变速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级变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级变速器.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6370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6370ACN101936370A21申请号201010234041922申请日20070607200710028475120070607F16H3/6220060171申请人黄庆培地址510300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叠彩园碧涛1803房72发明人黄庆培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代理人曾志洪禹小明54发明名称多级变速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变速器,它包括与输入部件连接的具有两个中间旋转部件的前置变速部分,具有五个旋转部件的主变速部分,第一旋转部件由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一中。

2、间旋转部件、并由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连接到变速器壳体,第二旋转部件连接到输出部件,第三旋转部件由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第四旋转部件由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第五旋转部件由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连接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实现8级前进、1级倒车;增加连接第二中间旋转部件与第五旋转部件的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或和增加连接壳体与第五旋转部件的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或和增加连接壳体与第三旋转部件的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最多可实现12级前进、2级倒车。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8页附图10页CN101936370。

3、A1/3页21一种多级变速器,包括输入部件1、前置变速部分2、主变速部分3、输出部件4以及至少三个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和至少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B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变速部分2有与输入部件1连接的旋转部件、并具有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和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之间有固定的、且大于一的转速比;所述主变速部分3由具有五个旋转部件的组合式行星齿轮组构成,按它们在转速共线图上的顺序排列关系分别为第一旋转部件RM1、第二旋转部件RM2、第三旋转部件RM3、第四旋转部件RM4、第五旋转部件RM5;所述第二旋转部件RM2与所述输出部件4固定连接,所述第。

4、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RM1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RM3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相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旋转部件RM1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所述第四旋转部件RM4通过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五旋转部件RM5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的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而。

5、建立第一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而建立第二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而建立第三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而建立第四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而建立第五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而建立第六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而建立第七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而建立第八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而建立第九。

6、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而建立第十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而建立倒车档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三旋转部件RM3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的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权利要求书CN101936370A2/3页3通过接合所述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而建立第一倒车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和所述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而建立第二倒车档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五旋转部件RM5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相连接的。

7、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变速部分2由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PG1构成;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太阳齿轮S1或者齿圈R1与所述输入部件1固定地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行星齿轮架CA1与变速器壳体5固定地连接,所述太阳齿轮S1构成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所述齿圈R1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变速部分2由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PG1构成;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太阳齿轮S1与变速器壳体5固定地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行星齿轮架CA1与所述输入部件1固定地连接、并构。

8、成所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齿圈R1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变速部分2由前、后二级圆柱变速齿轮组STA、STB构成;前级圆柱齿轮组STA的从动齿轮SA2与后级圆柱齿轮组STB的主动齿轮SB1固定连接;前级圆柱齿轮组STA的主动齿轮SA1与后级圆柱齿轮组STB的从动齿轮SB2之间的转速比大于一;所述输入部件1与前级圆柱齿轮组STA或者后级圆柱齿轮组STB的主动齿轮SA1或SB1固定地连接;前级圆柱齿轮组STA的主动齿轮SA1构成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后级圆柱齿轮组STB的从动齿轮SB2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

9、PW2。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部分3由均为单小齿轮型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0、PG11、PG12组合构成;所述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0、PG11、PG12共用行星齿轮架CA10,所述第十、第十一行星齿轮组PG10、PG11共用太阳齿轮S10,所述第十一、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1、PG12共用塔式行星齿轮11,所述塔式行星齿轮11具有小直径部分P11和大直径部分P12,所述小直径部分P11与所述共用太阳齿轮S10相齿合,所述大直径部分P12与所述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2的太阳齿轮S12、齿圈R12相齿合;所述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

10、G12的齿圈R12构成所述第一旋转部件RM1,所述第十行星齿轮组PG10的齿圈R10构成所述第二旋转部件RM2,所述共用行星齿轮架CA10构成所述第三旋转部件RM3,所述共用太阳齿轮S10构成所述第四旋转部件RM4,所述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2的太阳齿轮S12构成所述第五旋转部件RM5。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部分3由均为单小齿轮型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3、PG14、PG15组合构成;所述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3、PG14、PG15共用行星齿轮架CA13,所述第十四、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4、PG15共用齿圈R15,所述第十。

11、三、第十四行星齿轮组PG13、PG14共用塔式行星齿轮13,所述塔式行星齿轮13具有大直径部分P13和小直径部权利要求书CN101936370A3/3页4分P14,所述大直径部分P13与所述第十三行星齿轮组PG13的太阳齿轮S13、齿圈R13相齿合,所述小直径部分P14与所述共用齿圈R15相齿合;所述第十三行星齿轮组PG13的齿圈R13构成所述第一旋转部件RM1,所述共用齿圈R15构成所述第二旋转部件RM2,所述共用行星齿轮架CA13构成所述第三旋转部件RM3,所述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5的太阳齿轮S15构成所述第四旋转部件RM4,所述第十三行星齿轮组PG13的太阳齿轮S13构成所述第五旋转部。

12、件RM5。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部分3由双小齿轮型的第十六行星齿轮组PG16和单小齿轮型的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构成;所述第十六、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6、PG17共用行星齿轮架CA16和塔式行星齿轮16,所述塔式行星齿轮16具有小直径部分P16和大直径部分P17,所述小直径部分P16与所述第十六行星齿轮组PG16的太阳齿轮S16相齿合,所述大直径部分P17与所述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的太阳齿轮S17、齿圈R17相齿合;所述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的齿圈R17构成所述第一旋转部件RM1,所述共用行星齿轮架CA16构成所述第二旋转部件RM2,所述第十六行星齿。

13、轮组PG16的齿圈R16构成所述第三旋转部件RM3,所述第十六行星齿轮组PG16的太阳齿轮S16构成所述第四旋转部件RM4,所述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的太阳齿轮S17构成所述第五旋转部件RM5。权利要求书CN101936370A1/8页5多级变速器0001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284751的分案申请。0002原案申请号20071002847510003原案申请日2007年6月7日0004原案发明名称“多级变速器”技术领域0005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变速器,特别是具有多个前进档的车载多级自动变速器。背景技术0006现有的具有六个前进档的自动变速器大多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行星齿轮组和五。

14、个或五个以上换档元件离合器和制动器。例如美国专利NO6,071,208、NO6,422,968、中国专利CN2004101031855等所提出的六档自动变速器,其中有的包括四个行星齿轮组,有的包括五个或六个换档元件。美国专利NO6,623,397提出的七档自动变速器,包括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而具有八个或更多前进档的自动变速器则大多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行星齿轮组和六个或六个以上换档元件;有些多级变速器在相邻的档位之间切换时需要接合和分离超过两个的换档元件,容易产生换档冲击,为减小这种冲击需要精密而复杂的控制系统。由于现有的六档以上的自动变速器大多具有较多行星齿轮组、结构不够紧凑、换档元件多,。

15、导致其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大,制造成本高,因此,很少搭载在普及型车辆上。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级变速器,它具有等价于三组的行星齿轮组、四个离合器换档元件和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可实现8级前进档和1级倒车档的变速;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变速级数可扩展到10级前进、1级倒车档;进一步,在上述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离合器换档元件,变速级数可扩展到12级前进、1级倒车档;在上述各方案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则倒车档的级数可扩展到2级;变速器具有较大的总变速比,同时各相邻档位之间的切换仅需要接合和分离两个换档元件,换档冲击小。0008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

16、变速器,包括输入部件、前置变速部分、主变速部分、输出部件以及至少四个离合器换档元件和至少一个制动器换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变速部分与输入部件连接、并具有旋转的第一中间旋转部件和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第一中间旋转部件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之间有固定的、且大于一的转速比;所述主变速部分由至少具有五个旋转部件的组合式行星齿轮组构成,该四个旋转部件按照在转速共线图中表示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第三旋转部件、第四旋转部件、第五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部件固定连接,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与说明书CN1。

17、01936370A2/8页6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所述第四旋转部件通过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五旋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一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二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三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离合器。

18、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四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五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六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七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八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九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十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而建立倒车档位。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三旋转部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第二制动器换档元。

19、件。或者,本发明的多级变速器还包括将所述第五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部件相连接的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通过接合所述第五或四离合器换档元件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一倒车档位;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和所述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而建立第二倒车档位。0011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构造的多级变速器仅需要等价于三组的行星齿轮组,仅需58个换档元件便可实现812级的变速,从而减小了变速器的复杂度及制造成本。附图说明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多级变速器作进一步的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转速共线图;0014图2是实施例1的构造图;0015图3是实施例1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0016。

20、图4是实施例2的构造图;0017图5是实施例2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0018图6是实施例3的构造图;0019图7是实施例3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0020图8是实施例4的构造图;0021图9是实施例4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0022图10是实施例5不包括制动器换档元件B3的转速共线图;0023图11是实施例5的包括制动器换档元件B3的转速共线图;0024图12是实施例5的构造图;0025图13是实施例5、实施例5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0026图14是实施例6的构造图;0027图15是实施例6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说明书CN101936370A3/8页70028图16是实施例7的构造图;0029图1。

21、7是实施例7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0030图18是实施例8的转速共线图;0031图19是实施例8的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0032图1、图10、图11、图18的共线图表示各旋转部件的转速、档位切换关系,各竖直线分别标识各个旋转部件的转速,图中的“2”表示前置变速部分2的共线图,图中的“3”表示主变速部分3的转速共线图,最下的水平线表示转速为“0”,中间的水平线表示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的转速,最上的水平线表示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的转速。0033实施例10034如附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10个前进档和2个倒车档。如附图2所示,它的具体组成包括输入部件1、双小齿轮型RAVIGNEAU。

22、X型第一行星齿轮组PG1、两个均为单小齿轮型SIMPSON型的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PG2、PG3、输出部件4、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C4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B2、B3。0035第一行星齿轮组PG1构成前置变速部分2。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太阳齿轮S1与输入部件1固定连接,它的行星齿轮架CA1与变速器壳体5固定地连接;它的太阳齿轮S1构成所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它的齿圈R1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0036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PG2、PG3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3。第三行星齿轮组PG3的齿圈R3构成第一旋转部件RM1,第二行星齿轮组PG2的齿圈R2与第三行星齿轮。

23、组PG3的行星齿轮架CA3固定地连接、并构成第二旋转部件RM2,第二行星齿轮组PG2的行星齿轮架CA2构成第三旋转部件RM3,第二行星齿轮组PG2的太阳齿轮S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PG3的太阳齿轮S3固定地连接、并构成第五旋转部件RM5。0037行星齿轮组PG2的齿圈R2即第二旋转部件RM2与输出部件4固定地连接,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RM1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RM3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相连接,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

24、件RM1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第二制动器档元件B2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RM3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行星齿轮架CA1上、并通过行星齿轮架CA1桥接于变速器壳体5、并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0038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可以取1S1齿数/R1齿数05,2S2齿数/R2齿数和3S3齿数/R3齿数均为023左右,所得到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如附图3所示。0039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可建立第一档位;0040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建立第二档位;0041接合第一。

25、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可建立第三档位;0042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可建立第四档位;0043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可建立第五档位;说明书CN101936370A4/8页80044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可建立第六档位;0045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可建立第七档位;0046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可建立第八档位;0047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可建立第九档位;0048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

26、建立第十档位;0049接合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可建立第一倒车档位;0050接合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可建立第二倒车档位。0051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减少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仅使用6个换档元件以及3个齿轮组,根据附图3可以得出,该多级变速器将减少第一档、第五档、第九档以及第一倒车档,从而具有7个前进档和1个后退档。0052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减少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B3,仅使用6个换档元件以及3个齿轮组,根据附图3可以得出,该多级变速器将减少第六档、第八档,从而具有8个前进档和2个后退档。0053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同时减少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和第。

27、三离合器换档元件B3,仅使用5个换档元件以及3个齿轮组,根据附图3可以得出,该多级变速器将减少第一档、第五档、第六档、第八档、第九档以及第一倒车档,从而具有5个前进档和1个后退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B2,仅使用4个换档元件以及3个齿轮组,则可获得第二档、第三档、第四档、第七档和第十档共计5个前进档。0054实施例20055如附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10个前进档和2个倒车档。它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变速部分3的连接关系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均为单小齿轮型的第四行星齿轮组PG4和第五形星齿轮组PG5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3;第四行星齿轮组PG4的齿圈R4与第。

28、五行星齿轮组PG5的太阳齿轮S5固定地连接、并构成第一旋转部件RM1,第五行星齿轮组PG5的行星齿轮架CA5构成第二旋转部件RM2,第四行星齿轮组PG4的行星齿轮架CA4与第五行星齿轮组PG5的齿圈R5固定地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三旋转部件RM3,第四行星齿轮组PG4的太阳齿轮S4构成第五旋转部件RM5。0056第五行星齿轮组PG5的行星齿轮架CA5即第二旋转部件RM2与输出部件4固定地连接;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C4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B2、B3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0057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可以取1S1齿数/R1齿数、4S4齿数/R4齿数和5。

29、S5齿数/R5齿数均为05左右,所得到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如附图5所示。0058实施例30059如附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10个前进档和2个倒车档。它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变速部分3的连接关系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单小齿轮型的第六行星齿轮组PG6和双小齿轮型的第七形星齿轮组PG7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3;第六行星齿轮组PG6的齿圈R6与第七行星齿轮组PG7的行星齿轮架CA7固定地连接、并构成第一旋转部件RM1,第七行星齿轮组PG7的齿圈R7构成第二旋转部件RM2,第六行星齿轮组PG6的行星齿轮架CA6与第七行星齿轮组PG7的太阳齿轮S7固定地连接、并构成第三旋转部件说明书CN。

30、101936370A5/8页9RM3,第六行星齿轮组PG6的太阳齿轮S6构成所述第五旋转部件RM5;0060第七行星齿轮组PG7的齿圈R7即第二旋转部件RM2与输出部件4固定地连接;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C4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B2、B3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0061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可以取1S1齿数/R1齿数、6S6齿数/R6齿数和7S7齿数/R7齿数均为05左右,所得到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如附图7所示。0062实施例40063如附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10个前进档和2个倒车档。如附图8所示,它的具体组成包括输入部件1、前。

31、、后二级圆柱变速齿轮组STA、STB、均为单小齿轮型SIMPSON型的第八行星齿轮组PG8和第九行星齿轮组PG9、输出部件4、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C4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B2、B3。0064前、后二级圆柱减速齿轮组STA、STB构成前置变速部分2。前级圆柱齿轮组STA的从动齿轮SA2与后级圆柱齿轮组STB的主动齿轮SB1固定地连接;输入部件1与后级圆柱齿轮组STB的主动齿轮SB1固定地连接;前级圆柱齿轮组STA的主动齿轮SA1构成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后级圆柱齿轮组STB的从动齿轮SB2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0065第八行星齿轮组PG8和第九行星齿轮组。

32、PG9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3。第九行星齿轮组PG9的齿圈R9构成第一旋转部件RM1,第八行星齿轮组PG8的齿圈R8构成第二旋转部件RM2,第八行星齿轮组PG8的行星齿轮架CA8与第九行星齿轮组PG9的行星齿轮架CA9固定地连接、并构成第三旋转部件RM3,第八行星齿轮组PG8的太阳齿轮S8与第九行星齿轮组PG9的太阳齿轮S9固定地连接、并构成第五旋转部件RM5。0066第八行星齿轮组PG8的齿圈R8即第二旋转部件RM2与输出部件4固定地连接;第一至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C4和第一至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B2、B3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0067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可。

33、以取1SA1齿数SB1齿数/SA2齿数SB2齿数05,SA1齿数SB1齿数,SA2齿数SB2齿数,8S8齿数/R8齿数025,9S9齿数/R9齿数05,所得到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如附图9所示。0068实施例50069如附图11、图12、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10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它与实施例1相比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变速部分3多一个第四旋转部件RM4,少采用了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它的具体组成包括输入部件1、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PG1、均为单小齿轮型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0、PG11、PG12、输出部件4、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

34、、C5和第一、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B3。0070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0、PG11、PG12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3。三者有共用的行星齿轮架CA10,其中第十、第十一行星齿轮组PG10、PG11有共用太阳齿轮S10,第十一、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1、PG12有共用的塔式行星齿轮11台阶式STEPPEDPINION,该塔式行星齿轮11具有小直径部分P11和大直径部分P12,小直径部分P11与共用太阳齿轮S10相齿合,大直径部分P12与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2的太阳齿轮S12、齿圈R12相齿合;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2的齿圈R12构成第一旋转部件RM1,第十行星齿轮组PG10的齿说明。

35、书CN101936370A6/8页10圈R10构成第二旋转部件RM2,共用的行星齿轮架CA10构成第三旋转部件RM3,共用太阳齿轮S10构成第四旋转部件RM4,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2的太阳齿轮S12构成第五旋转部件RM5;第十行星齿轮组PG10的行星齿轮P10与塔式行星齿轮11的小直径部分P11沿共用太阳齿轮S10的外圆周交错地布置,从而第十、第十一行星齿轮组PG10、PG11共同占用一个行星齿轮组的空间。0071第十行星齿轮组PG10的齿圈R10即第二旋转部件RM2与输出部件4固定地连接,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RM1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

36、2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RM3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相连接,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可选择地将第四旋转部件RM4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相连接,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行星齿轮架CA1上、并通过该行星齿轮架CA1桥接于变速器壳体5、并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RM1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0072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可以取1S1齿数/R1齿数05、10S10齿数/R10齿数05、11S11齿数/R11齿数05。

37、、Z11P11半径/P12半径06,所得到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如附图13所示。0073以上实施例具有10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如果去除第8档,直接由第7档跳到第9档,则形成如图15所示的具有9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的档位切换。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接合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还可建立一个比第10档变速比更小的超速档。0074如附图10所示的转速共线图中,比上述实施例少采用了一个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因此具有8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的档位切换。0075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增加一个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RM3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可具。

38、有10个前进档和2个倒车档。前进档位的接合方式不变,并且通过接合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建立第一倒车档位;通过接合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和第二制动器换档元件B2建立第二倒车档位。0076实施例60077如附图14、附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10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齿圈R1与输入部件1固定地连接,以及主变速部分3的连接关系不同。0078第一行星齿轮组PG1构成前置变速部分2。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齿圈R1与输入部件1固定地连接,它的行星齿轮架CA1与变速器壳体5固定地连接,它的太阳齿轮S1构成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

39、W1,它的齿圈R1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0079在本实施例中,由均为单小齿轮型SIMPSON型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3、PG14、PG15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3。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3、PG14、PG15有共用的行星齿轮架CA13,第十四、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4、PG15有共用的齿圈R15,第十三、第十四行星齿轮组PG13、PG14有共用的塔式行星齿轮13台阶式STEPPEDPINION,该塔式行星齿轮13具有大直径部分P13和小直径部分P14,大直径部分P13与第说明书CN101936370A7/8页11十三行星齿轮组PG13的太阳齿轮S13、齿圈R。

40、13相齿合,小直径部分P14与共用的齿圈R15相齿合;第十三行星齿轮组PG13的齿圈R13构成第一旋转部件RM1,共用的齿圈R15构成第二旋转部件RM2,共用的行星齿轮架CA13构成第三旋转部件RM3,所述行星齿轮组PG15的太阳齿轮S15构成所述第四旋转部件RM4,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3的太阳齿轮S13构成第五旋转部件RM5;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5的行星齿轮P15与塔式行星齿轮13的小直径部分P14沿共用的齿圈R15的内圆周交错地布置,使第十四、第十五行星齿轮组PG14、PG15共同占用一个行星齿轮组的空间。0080共用的齿圈R15即第二旋转部件RM2与所述输出部件4固定地连接;第一、第。

41、二、第三、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C5和第一、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B3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5相同。0081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可以取1S1齿数/R1齿数05、13S13齿数/R13齿数05、15S15齿数/R15齿数05、Z13P14半径/P13半径043,所得到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如附图13所示。0082本实施方式具有10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如果去除图13中的第8档,直接由第7档跳到第9档,则形成如图15所示的具有9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的档位切换。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接合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还可建立一个比第10档变速比更小的超速档。0083。

42、实施例70084如附图16、附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8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它的具体结构包括输入部件1、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PG1、双小齿轮型的第十六行星齿轮组PG16、单小齿轮型的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输出部件4、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C4和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0085第一行星齿轮组PG1构成前置变速部分2。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行星齿轮架CA1与输入部件1固定地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太阳齿轮S1与变速器壳体5固定地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齿圈R1构成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0086第十六。

43、、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6、PG17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3。第十六、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6、PG17有共用的行星齿轮架CA16和共用的塔式行星齿轮16台阶式STEPPEDPINION,该塔式行星齿轮16具有小直径部分P16和大直径部分P17,小直径部分P16与第十六行星齿轮组PG16的太阳齿轮S16相齿合,大直径部分P17与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的太阳齿轮S17、齿圈R17相齿合;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的齿圈R17构成第一旋转部件RM1,共用的行星齿轮架CA16构成第二旋转部件RM2,第十六行星齿轮组PG16的齿圈R16构成第三旋转部件RM3,第十六行星齿轮组PG16的太阳齿轮S16构成第。

44、四旋转部件RM4,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的太阳齿轮S17构成第五旋转部件RM5。0087共用的行星齿轮架CA16即第二旋转部件RM2与输出部件4固定地连接,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连接在第十六行星齿轮组PG1的行星齿轮架CA1上、并通过该行星齿轮架CA1桥接于输入部件1即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并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RM1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第二、第三、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2、C3、C5和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5相同。说明书CN101936370A8/8页120088本实施方式只需五个换档元件、三个行星齿轮组而实现具有8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还可以增加第三制动器。

45、换档元件B3可选择地将第十七行星齿轮组PG17的太阳齿轮S17即第五旋转部件RM5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从而形成如图11所示的具有10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变速器。0089为获得较好的变速比特性并容易制造,可以取1S1齿数/R1齿数05、16S16齿数/R16齿数033、17S17齿数/R17齿数025、Z16P16半径/P17半径079,所得到的档位切换、变速比表如附图17所示。0090实施例80091如附图18、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级变速器具有12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它与实施例5相比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一个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它的具体组成包括输入部件1、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P。

46、G1、均为单小齿轮型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0、PG11、PG12、输出部件4、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1、C2、C3、C4、C5和第一、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1、B3。0092第一行星齿轮组PG1构成前置变速部分2,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行星齿轮组PG10、PG11、PG12组合构成主变速部分3,它们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0093第十行星齿轮组PG10的齿圈R10即第二旋转部件RM2与输出部件4固定地连接,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RM1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可选择地将第三旋转部件RM3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

47、2相连接,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可选择地将第四旋转部件RM4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相连接,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第一中间旋转部件PW1相连接,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第二中间旋转部件PW2相连接,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连接在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的行星齿轮架CA1上、并通过该行星齿轮架CA1桥接于变速器壳体5、并可选择地将第五旋转部件RM5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可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RM1与变速器壳体5相连接。0094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可建立第一档位;0095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

48、1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可建立第二档位;0096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建立第三档位;0097接合第一制动器换档元件B1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可建立第四档位;0098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建立第五档位;0099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五离合器换档元件C5可建立第六档位;0100接合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可建立第七档位;0101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二离合器换档元件C2可建立第八档位;0102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三制动器换档元件B3可建立第九档位;0103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五。

49、离合器换档元件C5可建立第十档位;0104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四离合器换档元件C4可建立第十一档位;0105接合第一离合器换档元件C1和第三离合器换档元件C3可建立第十二档位。说明书CN101936370A1/10页13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2/10页14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3/10页15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4/10页16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5/10页17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6/10页18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7/10页19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8/10页20图15图16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9/10页21图17图18说明书附图CN101936370A10/10页22图19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