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02768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5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0805.1

申请日:

1997.02.28

公开号:

CN1191927A

公开日:

1998.09.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5F 11/54申请日:19970228授权公告日:200112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7.2.28|||公开

IPC分类号:

E05F11/54

主分类号:

E05F11/54

申请人:

东伸技术株式会社;

发明人:

佐桥万由; 东孝一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何培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设置有将前端侧与解除杆一端相配合的配合突片可自由摆动地配置在解除杆的摆动区域内、外之间,同时,将配合突片向摆动区域内侧施压的施压部件,另外,在后门上配置有车门开闭时其前端与中心柱的一侧相接触而朝后门内部方向进行挤压的挤压销,该挤压销与配合突片相连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所述车门开闭装置带有可 自由摆动的解除杆,该解除杆将连接在操作杆上且一端沿车辆前后方向 移动的连杆的另一端上的配合销可自由滑动地连接在设置于后门里面的 连接板的长孔中,另外,该解除杆的一端与连接在门锁装置上的缆索相 连接,同时,另一端与连杆端部相接触,并且被向非作动方向施压,其 特征在于: 它还设置有将前端侧与解除杆一端相配合的配合突片可自由摆动地 配置在解除杆的摆动区域内、外之间,同时,将配合突片向摆动区域内 侧施压的施压部件,另外,在后门上配置有车门开闭时其前端与中心柱 的一侧相接触而朝后门内部方向进行挤压的挤压销,该挤压销与配合突 片相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中心柱上的后门连接结构中,将长条状表面非凹 凸的控制杆的一端枢装在中心柱上,另一方面,将控制杆的另一端可自 由伸缩地贯穿插入后门的内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其特征在 于:在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中心柱上的后门连接结构中,将长条状控制杆 的一端枢装在中心柱上,另一方面,将控制杆的另一端可自由伸缩地贯 穿插入后门的内部,在控制杆表面上设置有比预定高度低至少一半的表 面凹凸,在后门的内部设置有对控制杆施加压力的挟持体。

说明书


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驾驶席近傍的操作杆传递操作力,由连杆连接,实现向安装在后门上的解锁装置中传递操作力的圆滑化性,同时,实现对自由摆动地安装在中心柱上的后门开闭限度进行调整的车门控制杆的动作轻量化的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

    以往,作为这种车门开闭装置中的解锁装置,如图7所示,人们所知的是,在基端与接操作杆连接并可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连杆a的另一端上所设置的配合销g,可自由滑动地连接在后门内表面上所设置的连接板c的长孔d中,缆索e与门锁装置连接,可自由摆动地解除杆f的一端与缆索e相连、另一端与连杆a的端部相接触,并设置成向非作动方向施压结构。

    在这样的车门开闭装置中,连杆a的配合销g在连接板c的长孔d内移动进行锁定,之后后门b开启,但是,由于在锁定后连杆a的配合销g也可以在长孔d内自由移动,因而,在打开后门b的状态下进行随后的操作时会出现下述问题:

    ①在进一步的开启操作途中,当从开启后门b向锁定操作变更时,直到连杆a的配合销g在长孔d内进行后退移动时,才进行后门b的锁定动作。

    ②在锁定途中停止操作时,由于锁定途中的后门b存在着朝锁定方向的惯性力,使具有长孔g的连接板c相对于连杆a的配合销g前进地移动,之后后退地移动,使后门b处于停止状态。

    ③在全部打开时,全开的反作用力引起后门b锁定方向的惯性力发生,与上述②的情况一样,也会引起后门b的只有长孔d部分的连接板c相对于连杆a往复运动。

    其结果是,后门b的动作与操作杆的操作动作不完全一致,从而出现损害开闭操作的感觉并使后门b的动作稳定性恶化的缺点。

    另外,关于中心柱k与后门b的连接结构,如图10所示,在长条状的控制杆i预定部位的上下位置突出地形成有配合突起j、j’,将长条状的控制杆i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装在中心柱k上,同时在其另一端固定有挡块m,将该控制杆i可自由进退地贯通插入安装于后门b内部的盖体n的内部中央,在该盖体n内可上下自由滑动地配设着枢装有位于控制杆i上下侧的滚子o、o’的挟持体p、p’。在该上下一对挟持体p、p’与盖体n的上下面之间分别压入弹簧q、q’。

    这种控制机构的作用是通过操作杆(图中未示)来开闭门,由此使控制杆i穿过前后方向(与中心柱k相对的方向)移动,例如,门开启时,控制杆i的配合突起j、j’在盖体n内移动,同时分别从下、下挤压挟持体p、p’。

    其结果是形成了对应于配合突起j、j’的高度h(突出量)的扩大的插通路r,该插通路r在配合突起j、j’朝盖体n的外方移动时,因弹簧q、q’的弹力而变小,由挟持体p、p’将控制杆i挟持固定,维持住后门b的开启状态。

    结果是,在后门b开闭时,由于控制杆i的配合突起j、j’在盖体n内朝外侧移动,必须用比弹簧q、q’的弹力要大的力并用手来操作操作杆,因而必须要有很大的操作力,而且由于操作杆上传递了强弱不同的操作力,使得后门b的开闭操作不能平稳地进行,对于坐在驾驶席上的驾驶者来说不得不经常用别扭的姿势并用手动进行后门b的开启和锁定两种操作。

    在上述解锁装置的缺点与门控制杆机构的缺点重复时,就会使由驾驶者对操作杆操作的操作性进一步恶化。

    例如,在从开启操作向锁定操作进行操作变更时,直到长孔部分移动结束都不能进行锁定操作,因而存在着瞬时的不响应,另一方面,在控制机构中,根据相对于配合销g的配合突起j、j’的位置,即,根据配合突起j、j’顶部通过的前后进行操作变更,必须有更大的操作力,这会引起响应性进一步恶化。

    此外,在停止锁定操作,因后门b的惯性力而损害稳定性时,在控制机构中的配合突起j、j’的顶部前后产生了锁定方向或开启方向的作用,两者相争时在操作杆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反作用力,该力增大时,操作者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而具有使稳定性大幅度降低的缺点。

    另外,在开启停止,后门上产生反作用力(锁定力)时,在控制机构中配合突起j、j’的位置相对于配合销g处于大幅度倾斜的位置时,配合销g对控制杆i的作用朝着锁定方向,两者的作用重复,从而具有更进一步损害后门b稳定性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开闭装置的开闭稳定机构,它带有让后门按照操作杆的运动而动作、使操作感觉良好并能提高操作稳定性的门晃动防止机构,以及减轻操作杆的操作力并减小该操作力的强弱变化的控制机构,通过两者协同动作能够确保操作杆整体的追踪稳定性。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技术中存在的操作感觉和操作稳定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在门锁定状态时能解除解除杆与配合突片的配合状态,使解除杆通过连杆自由操作,在锁定后开闭门时,使配合片与朝非作动方向施压的解除杆相配合并使解除杆和连杆处于固定状态的门晃动防止机构。

    另外,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技术中存在的必须使操作力很大且不同的问题,提供一种将控制杆的表面做成非凹凸形式,并形成预定尺寸一半以下的凹凸状态,从而使操作杆的操作性良好的控制机构。

    这样,本发明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车门开闭装置的开闭稳定机构,在操作杆的操作力直接传递的解锁装置中,可以让操作力平稳传递,并且让后门的操作动作稳定圆滑,使操作感觉良好并提高了操作稳定性。

    图1是本发明车门开闭装置中开闭稳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门全闭时稳定机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3是解除锁定时开闭稳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4是门开闭时稳定机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5是开闭稳定机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开闭稳定机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以往车门开闭装置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控制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第二控制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以往控制机构的剖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1是车门开闭装置,车辆的中心柱SP与后门RD通过图中未示的摆动支撑部件连接,后门RD的最大开启位置由安装于车辆中心柱SP与后门RD之间的控制机构2来限制。

    这样,在车辆前座席FS下部的车地板3上配置有两端自由转动地支撑的曲柄杆4,在该曲柄杆4的一端立设有从驾驶席FSR一侧操作的操作杆5。

    另外,立设在曲柄杆4另一端的臂杆6与旋转变换机构7相连,另一方面,水平地配设在助手席FSL一侧的连接杆8的一端连接在旋转变换机构7上,通过操作杆5的摆动使连接杆8在前后方向联动。

    9是设置在车辆助手席FSL一侧的中心柱SP下方的直线导轨,配合销11可自由滑动地配置在沿前后水平方向形成于该直线导轨9上的滑动孔10中,同时,在该配合销11上枢装着连杆12的一端及连接杆8的另一端,连接杆8及连杆12通过直线导轨9的配合销11相连。

    如图1至图5所示,13是固定在车辆后门RD里面下方的安装基板,在设置于该安装基板13上的连接板14朝车内部方向水平突出的板片15上,形成有前后方向具有一定长度的长孔16,设置于连杆12另一端的配合销17贯穿插入该长孔16中,连杆12与后门RD的连接板14可自由滑动地相连。

    如图1至图5所示,18是锁定用解除杆,该解除杆18的一端形成缆索连接片19,另一端形成承压片20,在垂直面内通过枢支在后门RD里面的销21可自由摆动地枢装着解除杆18。

    这样,如图1所示,解除杆18的缆索连接片19与缆索23的另一端相连,缆索23连接在安装于后门RD的门锁装置22上,通过解除杆18的摆动对门锁装置22进行解锁(锁定)操作。

    另外,如图2至图6所示,解除杆18由螺旋弹簧、螺旋形板簧等施压部件25朝非作动方向施压,解除杆18上的承压片20与挤压片24相接触,该挤压片24安装于在连接片14的长孔16内前后移动的连杆12的端部上。

    如图2至图6所示,26是限制解除杆18摆动、防止后门RD晃动的机构的挡杆,该挡杆26通过枢轴销30将L形的杆本体29的弯曲部位置于后门RD内部,该L形的杆本体一端形成了配合突片27,另一端形成连接突片28,并且,该档杆26枢装在解除杆18的上方位置,可在垂直面内自由摆动,通过螺旋弹簧、螺旋形板簧等施压部件31对配合片27朝下方施压、对连接突片28朝中心柱SP一侧施压。

    此外,如图2至图6所示,挤压销32的一端枢装在挡杆26的连接突片28端部上,该挤压销32贯穿插入从后门RD里面向车内方向突出设置的杆33的贯通孔34中,做成从后门RD的侧面向中心柱SP一侧自由进出的形式,后门RD全闭时该挤压销32的前端与中心柱SP的侧面相接触,使挡杆26的配合突片27保持在上方摆动位置。

    这个上方摆动位置如图2、3所示,设定在解除杆18摆动区域之外,使挡杆26的配合突片27与解除杆18的缆索连接片19不发生干涉。

    另外,如图4、5所示,在解除杆18的缆索连接片19朝非作动方向摆动(通常位置)、后门RD打开、中心柱SP的侧面与后门RD的侧面之间的间隔扩大、通过施压部件31的弹簧力使挤压销32的前端从中心柱SP的侧面脱离而向下方摆动时,挡杆26的配合突片27进入解除杆18的摆动区域,与解除杆18一端的缆索连接片19的端部配合,在配合突片27的前端下侧形成用于限制解除杆18朝锁定方向摆动的配合切口部35。

    此外,本实施例的车门开闭装置1是以与驾驶席FSR一侧操作杆5相联动而开闭的情况来说明的,并不对该结构有任何限定,用例如在连杆12上连接空压或者液压缸等驱动源(图中未示)也是可以的,需要的话让连杆12的一端沿前后水平方向滑动也是可行的。

    下面对安装于中心柱SP与后门RD之间的控制机构2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长条状的控制杆40的一端设置有轴贯通孔41,在中心柱SP上安装有带预定间隔的贯通部42的由上下一对安装板43、43a构成的安装部44,该安装部44的安装板43、43a上贯穿设置有轴贯通孔45、45a,在贯通部42上配置有控制杆40的轴贯通孔41,将枢轴46贯穿插入安装部44的轴贯通孔45、45a与控制杆40的轴贯通孔41中,同时,还安装有防脱落销47,控制杆40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中心柱SP的安装部44上,同时,控制杆40的另一端(后门RD内)固定有挡块48。

    这种控制杆40穿过后门RD的侧面开口部49,可自由进退地贯通安装于后门RD内部的基板50的中部中央,通过后门RD的开启使控制杆40经侧面开口部49进退运动。

    如上文所述,除了将控制杆40的表面做成非凹凸的结构之外,可以使用与以往的类似结构,如图9所示,采用带有配合突起51、51a……的结构,而以往的配合突起j、j’通过手动直接开闭后门b时,由于把后门b的开启度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因而考虑到坡道、风力,需要有预定的力,而本发明表面凹凸的配合突起51、51a……的高度H与以往配合突起的离度h相比至少降低了一半。

    另外,控制杆40的支撑结构与以往的结构相同,例如,将控制杆40可自由进退地贯通安装于后门RD内的盖体52内部中央,在该盖体52内可上下自由滑动地配置有挟持体54、54a,该挟持体54、54a带有在控制杆40上侧及下侧枢装的滚子53、53a,在上下一对挟持体54、54a与盖体52的上下面之间压入各弹簧55、55a。

    下面对本发明车门开闭装置的开闭稳定机构中防止一扇门晃动的防止机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行走中等基本状态下后门RD全闭时,如图2所示,通过从后门RD侧面伸出的挤压销32前端与中心柱SP的侧面相接触,该挤压销32朝后门RD的内部方向后退,挡杆26克服施压部件31的弹力摆动,解除配合突片27上的配合切口部35与解除杆18的配合状态,摆动到摆动区域以外的上方摆动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

    接着,当后门RD开启时,如图3所示,一旦操作操作杆5使连杆12向后方移动,设置在该连杆12端部的配合销17沿着连接板14的长孔16朝后方移动,连杆12的挤压片24挤压解除杆18的承压片20,克服施压部件25的弹力使解除杆18的缆索连接片19朝锁定方向摆动,借助于缆索23的张力使门锁装置22锁定。

    然后,锁定结束时,连杆12端部的配合销17处于与连接板14的长孔16后端部接触的状态,以从这种状态施加到连杆12上的操作力作为后门RD的开启力进行作用,使后门RD开启。

    另外,在锁定之后开启后门RD时,如图4所示,通过开启后门RD,在端部与中心柱SP侧面接触的挤压销32上没有施加轴向的挤压力。

    于是,直到后门RD开启到所希望的位置,解除连杆12的操作力时,如图4所示,解除杆18通过施压部件25的弹力朝与锁定方向相反的非作动的通常位置摆动。

    结果,配合突片27通过施压部件31的弹力向下方摆动,进入解除杆18的摆动区域内,解除杆18的缆索连接片19的端部与挡杆26上的配合突片27的配合切口部35相配合,限制了解除杆18朝锁定方向的摆动,由此通过解除杆18的承压片20与挤压片24的接触,由连杆12端部的配合销17限制了其在长孔16中的移动。    

    因此,在后门RD开启状态下,由于连杆12与连接板14处于连接固定状态,因而之后的连杆12的操作力直接传递给后门RD。

    下面对开闭稳定机构中另一方的控制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利用门晃动防止机构的作用进行锁定及后门RD的开闭时,由于在控制机构中控制杆40的一端与中心柱SP相连,因而后门RD开启时,控制杆40从后门RD伸出,如图8所示,挡块48与基板50接触时后门RD成为全开状态。

    另外,在图9所示的控制机构2的情况下,在控制杆40从后门RD伸出的途中,由于控制杆40上设置有配合突起51、51a……,因而在控制杆40出入时由弹簧55、55a产生阻力,例如当滚子53、53a位于两个配合突起51、51a内时,后门RD动作处于在预定范围内(对应两个间隔的)、预定压力下(与配合突起51、51a……的高度H相对应)的稳定状态。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前端侧与解除杆18一端相配合的配合突片27可自由摆动地配置在解除杆18的摆动区域内、外之间,同时设置有对配合突片27朝摆动区域内侧施压的施压部件31,后门锁定时通过挤压销32使配合突片27位于解除杆18的摆动区域之外,由此连杆12可经过长孔16移动,从而可将门锁装置22锁定,使后门RD开启。

    又因为后门RD锁定时前端侧与中心柱SP侧面接触并被压向后门RD内部方向的挤压销32设置在后门RD上,该挤压销32与配合突片27相连,因而后门RD在开启状态下开闭时,没有该挤压销32的挤压力作用,由此,配合突片27通过施压部件31的弹力进入解除杆18的摆动区域内,朝非作动方向摆动,与解除杆18的缆索连接片19配合,从而限制了解除杆18朝锁定方向的摆动,同时,限制了解除杆18在连杆12长孔16内的移动,结果,后门RD可随着操作杆5对其进行开闭操作,操作感觉好并可以提高操作稳定性。

    此外,在后门RD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中心柱SP上的连接结构中,由于长条状的表面非凹凸的控制杆40的一端枢装在中心柱SP上,而控制杆40的另一端可自由出入地贯穿插入后门RD的内部,因而可以对后门RD全开时的最大开启位置进行特定的限制。另外,通过将控制杆40的表面做成非凹凸形式,可以防止增大后门RD开闭时操作力,同时能够改善操作杆5的操作感觉。

    再有,由于在控制杆40的表面上设置有高度为预定高度H一半以下的表面凹凸的配合突起51、51a,同时,在后门RD的内部设置对控制杆40施加压力的挟持体5 、54a,因而即使设有在控制杆40的进退运动中产生阻力、将后门RD的开启状态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的功能,由于配合突起51、51a的高度H较低,因而可以防止操作杆5的过大的操作力,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车门开闭装置中的开闭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设置有将前端侧与解除杆一端相配合的配合突片可自由摆动地配置在解除杆的摆动区域内、外之间,同时,将配合突片向摆动区域内侧施压的施压部件,另外,在后门上配置有车门开闭时其前端与中心柱的一侧相接触而朝后门内部方向进行挤压的挤压销,该挤压销与配合突片相连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