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建筑耐侯性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顶防水、止漏及隔热等耐候性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应用防水隔热粉末为施工底层,再加设阻隔布、荷重板及凝固层,并在凝固层上有伸缩缝,内填置有填缝材料,以达长期耐候性全功效的目的。背景技术
按以往屋顶防水、止漏及隔热的已知技术可分为硬质及软质材料施工法,硬质施工法如用1∶2水泥砂浆粉刷、七厘石砂浆粉刷;软质施工法则是将屋顶清除整平后,全面喷或刷数层PU或环氧树酯,另有在中间再加一层不织布。旧的软质施工法为刷柏油、铺油毛毯或刷粘剂、铺红泥毯等止水毯。另为隔热常在防水施工上再加一层泡沫水泥或轻质隔热砖。不过在利用上述施工法施工的屋顶,在完工初期可能有效果,可是经过一段时间都会再发生漏水,有些施工完成不到半年就发生,经研究其原因如下:
1、硬质防水施工部份:铺设的防水粉刷与旧底层混凝土会有工作接缝,常使上下两层分开,一旦表层龟裂,水就会渗入,漏水就会再次发生;铺设的防水粉刷为减轻数板荷重,常使用三公分上下厚度,因此砂浆干缩,裂缝就会容易发展到旧层而产生漏水;
2、软质防水施工部份:旧底层混凝土面敲除整平不完全,使上层聚合树酯膜与下层混凝土之间夹气泡,屋顶受热气泡膨胀,在反副作用下膜表层一旦龟裂,水就会渗入,漏水就会再次发生;铺设的防水树酯为减轻成本常使用溶剂,不论水性溶剂或油性溶剂都会因溶剂挥发产生细孔,因此水份进入膜内与尚未聚合分子作用使模破坏而产生漏水;铺设的防水树酯为减轻成本常使用添加石粉等增厚材料,但添加物只占空间,不会与树酯原料产生聚合作用,反而阻挡聚合作用发生,如异氰酸酯等硬化剂就会与水产生作用,使防水膜在一场大雨后失去作用;旧底层混凝土面未能完全干燥,使上层油毛毯或红泥毯等防水毯与下层混凝土之间受热水气膨胀而使防水毯鼓起,在反副作用下毯变成脆性极易龟裂,水就会渗入发生漏水;铺设的防水树酯虽然伸长量可以到达5 00%,可是混凝土面上微缝刚开始可能仅0.001公分,等裂缝发展到0.01公分时,虽然缝宽在数字上很小,但伸长量则已到达的1000%,已超过允许量,因此膜拉破而水份进入膜内发生漏水。
由以上所述的目前防水方法部份的缺点,使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都觉得必须寻找更好的材料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利用具有拒水性非常强的微细粉末形成底层,将水排拒在层面,使水无法渗入粉内,从而可以阻止水流入下层以达到止漏防水目的的屋顶建筑耐侯性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屋顶建筑耐侯性处理方法包括:在处理施工前,先对屋顶施工处进行施工缝补强,再以边角防水层、定高条对施工范围界定,然后进行下述的处理施工步骤:
步骤1:铺设防水隔热粉末层及阻隔布,即以拒水性、低导热性的防水隔热粉铺设在屋顶施工处表面,做为施工底层,其上方铺上一层防水性的阻隔布,以防止防水隔热粉末层飞扬及阻挡排水作用;
步骤2:铺荷重板,即将数块荷重板予以并接粘固或交叠钉接在一起,将其镇压在阻隔布上方,使防水隔热粉末层受到平压并限定范围,同时也使屋顶能间接、均匀荷重;
步骤3:灌注形成凝固层,即在荷重板的上方灌入水泥浆体或细级配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凝固层;
步骤4:在凝固层上形成伸缩缝,可在上述凝固层上直接切设形成伸缩缝,或在凝固层灌注时,先预置入伸缩缝定位条,在凝固层未完全产生全部强度时,将伸缩缝定位条取出,而形成伸缩缝;
步骤5:在伸缩缝内填置填缝材料,使凝固层填平无缝,避免因凝固层干缩、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
其中,所述的防水隔热粉地成品中含有99%的碳酸钙,以及0.02%的氧化铁、0.2%的二氧化硒贺。1%的表面处理剂,外观为90度白色粉末,细度为1000μ,密度为2.7g/cm3,真比重为2.63,单位体积重(CNS8904方法)为580.6T/M3,透水系数(7天)为0,油量为1.5cc/g,水份为0.17Hax,热传导率为0.0676kcal/m.hr℃,产地为台湾英德企业有限公司。
由以上所述方法步骤可以明确看出,本发明有一最大优点就是不需敲除任何已失败防水构造,这是因为粉末具有流动性,可以补进任何孔洞内,而且粉末在铺得一定厚度后,不论底层如何都可以获得平整面,因此不需要敲除整平等过程,也就是不会因振动敲除而产生噪音,妨碍邻居安宁,或伤害主结构,而且不会因此而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再者,粉末除具有拒水性,可以将水排留在层面不产生漏水外,另外粉末单位体积重约在每立方550-650公斤左右,但其真比重为2.63,因此在粉末层中应包容有许多微小独立不连续孔隙,其中空气不易发生对流作用,因而使粉末层上的热无法传递,其导热系数值经测试仅为0.0676Kcal/m.hr℃,再加上粉末层上方所铺荷重板及灌筑水泥浆体或细级配混凝土共同都能产生隔热作用,所以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隔热作用;而且也已试做在屋顶上,确实验证能具有良好的防水、止漏及隔热的效果
依据以上所述,本方法与以往防漏方法完全不同,在底层的拒水性粉末不仅没有老化问题,就是旧混凝土板产生新小裂缝,粉末也会自动补注,不会产生漏水,尤其重要的是粉末不怕水气,不会产生气泡造成鼓起问题。因此不必像已知方法一样,一定要等连续三个晴天后才能施工,如此本方法不仅缩短工期,更可以配合工期在任何状况施工,尤其在雨季就更显得这项特点的重要性。
下面配合附图就本发明的处理方法详加说明其步骤及功效。附图说明
图1为已完成的本发明中所述的部分处理方法后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处理施工在进一步灌注形成凝固层的剖面图。
图3为图2的处理施工在凝固层预先加入伸缩缝定位条的剖面图。
图4为凝固层具有伸缩缝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完成耐候性处理施工的剖面图。
图6为当屋顶施工处产生新裂缝时的自补状态放大剖面图。
其中,附图中所述各符号分别表示为:
1、屋顶施工处, 4、凝固层,
11、边角, 5、伸缩缝定位条,
12、新裂缝, 6、伸缩缝,
2、防水隔热粉末层, 7、填缝材料,
21、阻隔布, 8、边角防水层,
3、荷重板, 9、定高条,
31、接触性压条。
请参阅图1,在正式就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施工前,应先对屋顶施工处1施工缝补强,即对所有接缝处,包括落水管及电线管路与楼地板接合处都喷刷一层柔性防水膜,以免水沿楼板这些突出物的壁面流下,而从使水在接缝未密合处漏入屋内。之后,对施工面积进行界定,如屋顶施工处1的施工范围有边角11,则在该边角11先进行边角防水层8施工(PU防水层或防水毯层);如屋顶施工处1的施工边界无边角11,则钉固架设定高条9。完成上述施工后,即可正式进行本发明的处理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铺设防水隔热粉末层2及阻隔布21,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以拒水性、低导热性的防水隔热粉铺设在屋顶施工处1表面,作为施工底层,并凭借粉末的流动渗透性,使之渗入屋顶施工处1及填补缝隙。按一般效果需求而言,该防水隔热粉末层2的厚度约为1公分。当然,就本发明的精神而言,附件1的材质仅供参考用途,而铺设厚度亦可酌量增减。再者,为防止防水隔热粉末层2的粉末飞扬,在防水隔热粉末层2的上方铺上一层阻隔布21,该阻隔布21以防止性不织布制成,具有将粉末阻挡的水排出的作用。
步骤2:铺荷重板3,如图1所示,在阻隔布21上方铺设有数块以厚夹板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的镇压荷重板3,该荷重板3的厚度约为0.4公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使防水隔热粉末层2能间接、均匀的荷重并减小应力(详如后述),及对防水隔热粉末层2起到良好的平压、限定范围的作用。在铺设荷重板3之后,需进一步将荷重板3予以拼接,并以事先上胶的接触性压条31予以粘接,或使两荷重板3交叠钉固,以及将荷重板3与定高条9为固接。
步骤3:灌注形成凝固层4,请参阅图2及图3,在完成上述处理施工后,在荷重板3上方灌筑水泥浆体或细级配混凝土,以形成一凝固层4,参考厚度为5公分。上述的荷重板3即可做为防止该水泥浆体或细级配混凝土在灌注过程时,直接加压在防水隔热粉末层2,造成防水隔热粉末层2的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再者,上述水泥浆体或细级配混凝土在灌注时,亦可预先置入伸缩缝定位条5(请参阅图3),并在砂浆尚未完全产生全部强度时,将伸缩缝定位条5取出。
步骤4:在凝固层4形成伸缩缝6,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在图2的实施例中,在凝固层4上直接切割形成伸缩缝6,在图3的实施例中,则在伸缩缝定位条5取出后,形成伸缩缝6。
步骤5:在伸缩缝6内填置填缝材料7,请参阅图5,在上述伸缩缝6的内部,挤压入伸缩条或注入填缝胶,填平无缝。上述形成伸缩缝6及在其内填有材料7的目的是防止凝固层4干缩裂缝,或因热胀冷缩的作用而产生龟裂。
在完成上述处理施工步骤后,即可谓完工,但也可以再在凝固层4上方铺设磁砖或其它美化屋顶材料。
请参阅图6,由于本发明的处理施工底层为采用具渗透流动的防水隔热粉,因此当完成施工后,若屋顶施工处1受地震或其它因素而产生新裂缝12,则防水隔热粉末将会自动填补入该新裂缝12中,进而达到自动抓漏补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