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025807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79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59565.3

申请日:

2009.06.10

公开号:

CN101609354A

公开日:

2009.12.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6F 1/16申请日:20090610授权公告日:20110928终止日期:201606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16

主分类号:

G06F1/16

申请人:

索尼株式会社;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中村裕二; 周文臣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6.10 JP 151834/0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马高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不损害设计性,从正面操作电子设备的用户能够确认发光状态。电源开关单元(10)具有设置在与按钮(13)的外周面对应的区域中的遮光部(18)和设置在与保持部件(1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应的区域中的环形透光部(17)。从发光元件(36)射出的光射入到保持部件(14)的第二面(27)且在散射膜(26)散射后透过按钮(13),同时,被第一面(24)的散射膜(26)反射且辐射状扩展,透过环形透光部(17)。结果,从发光元件(36)发出的光从环形透光部(17)辐射状射出。因此,在保留了镀层(18b)并确保了设计性的状态下,在观察显示面(6)的姿势下能够确认电子设备(1)的电源开关单元(10)的发光状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子设备主体,其在一侧面具有按钮配置部;
按钮,其配置在上述按钮配置部,由透光的材料构成,形成第一半径的圆板形状;
保持部件,其将第一面同心圆状地与上述按钮邻接,上述保持部件由使光散射的材料构成,形成大于上述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圆板形状,在上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偏离中心的第一位置设有突起部;
支承部件,其在隔着上述保持部件的中心与上述第一位置相反侧的第二位置,从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侧弹性地支承上述保持部件;
开关元件,其与上述突起部相对而配置在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侧,与上述突起部抵接并进行切换;
发光元件,其配置在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侧,能够朝向上述保持部件的第二面的大致中心发光,对应于上述开关元件的切换进行发光;
包围部件,其固定在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侧,覆盖上述按钮的外周面和上述保持部件,使与上述按钮的外周面对应的第一区域不透光,使与上述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对应的第二区域中的至少环形的一部分区域透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围部件中,与上述第二区域中的至少环形的一部分区域对应的第一部分由在镀敷工序中镀层不附着的材料构成,至少与上述第一区域对应的第二部分由在上述镀敷工序中镀层附着的材料构成,
上述包围部件还具有镀层,上述镀层至少附着在上述第二部分的表面上,并且不透光。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镀敷工序中不对上述包围部件进行遮蔽,使上述镀层附着在上述第二部分的表面。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置在上述按钮与上述保持部件之间的漫射片。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设备主体具有:第一框体,其具有设有操作部的第一面;第二框体,其能够与上述第一面相对,具有设有显示部的第二面;圆筒形状的铰链,其在上述电子设备主体的背面侧将上述第一框体和上述第二框体可旋转地连接,在一端设有上述按钮配置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钮是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关。

说明书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记本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要求既提高设计性又不妨碍小型薄型化地配置电源开关等按钮类。根据专利文献1,在将设有键盘等的框体和设有显示部的框体可旋转地连接的铰链的一端,设置有电源开关。例如在电源接通时,电源开关通过发光元件使开关发光。由此,能够可视且非常容易地知道例如电源已接通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8805号公报(段落[0135]、图2、图25等)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由于电源开关在铰链的一端露出,因此具有用户等误接触电源开关而意外地接通电源等的问题。因此,考虑包围这样的电源开关的周围,配置具有比电源开关的按压面突出的突出部的遮光部。主要从设计性观点出发,对遮光部实施镀敷处理等。
但是,若设置这样的遮光部,从正面操作电子设备的用户会被遮光部遮挡而不能够确认电源开关的发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害设计性、从正面操作电子设备的用户能够确认发光状态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电子设备主体、按钮、保持部件、支承部件、开关元件、发光元件和包围部件。上述电子设备主体在一侧面具有按钮配置部。上述按钮配置在上述按钮配置部,由透过光的材料构成,形成第一半径的圆板形状。上述保持部件中,其第一面同心圆状地与上述按钮邻接,由使光散射的材料构成,形成大于上述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圆板形状,在上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偏离中心的第一位置设有突起部。上述支承部件在隔着上述保持部件的中心与上述第一位置相反侧的第二位置上,从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侧弹性地支承上述保持部件。上述开关元件与上述突起部相对而配置在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侧,与上述突起部抵接而进行切换。上述发光元件配置在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侧,能够朝着上述保持部件的第二面的大致中心发光,对应于上述开关元件的切换而进行发光。上述包围部件固定在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侧,覆盖上述按钮的外周面和上述保持部件,使与上述按钮的外周面对应的第一区域不透光,使与上述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对应的第二区域中的至少环形的一部分区域透光。
在本发明中,用户一按下按钮,突起部就按压开关元件,发光元件发出光。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射入到保持部件的第二面,通过保持部件的第一面的使光散射的材料而发生散射,并透过按钮。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被第一面的使光散射的材料反射,透过包围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至少环形的一部分区域。因此,来自发光元件的光,从包围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至少环形的一部分区域辐射状地均匀透过。因此,不损害设计性,从正面操作电子设备的用户能够确认发光状态。
上述包围部件中,与上述第二区域中的至少环形的一部分区域对应的第一部分由在镀敷工序中镀层不附着的材料构成,至少与上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第二部分由在上述镀敷工序中镀层附着的材料构成,上述包围部件还具有镀层,上述镀层至少附着在上述第二部分的表面,并且不透光。
由此,在上述镀敷工序中不对上述包围部件进行遮蔽,能够使上述镀层附着在上述第二部分的表面上。
也可以具有配置在上述按钮与上述保持部件之间的漫射片。
这样,就能隐藏按钮内侧的结构。此外,还能从按钮表面均匀地放射光。
上述电子设备主体也可以具有:第一框体,其具有设有操作部的第一面;第二框体,其能够与上述第一面相对,具有设有显示部的第二面;圆筒形状的铰链,其在上述电子设备主体的背面侧将上述第一框体和上述第二框体可旋转地连接,在一端设有上述按钮配置部。
这样,从正面操作电子设备的用户就能够确认例如电源开关的发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不损害设计性,从正面操作电子设备的用户能够确认发光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源开关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电源开关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A-A剖面图;
图6(A)~(E)是第一包围部件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以及底面图;
图7(A)~(E)是第二包围部件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以及底面图;
图8(A)~(E)是按钮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以及底面图;
图9(A)~(E)是保持部件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以及底面图;
图10(A)~(E)是支承部件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以及底面图;
图11是表示电子设备的系统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从电源开关单元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光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子设备
2       显示部
3       主体部
4       铰链
4a、4b  连接部
5       显示侧框体
6       显示面
7       主体侧框体
10      电源开关单元
11      第一包围部件
12      第二包围部件
13     按钮
14     保持部件
15     支承部件
16     基板
17     环形透光部
18     遮光部
18a    遮光部基材
18b    镀层
26     漫射片
28     突起部
35     开关元件
36     发光元件
r1     第一半径
r2     第二半径
P1     第一位置
P2     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以笔记本式计算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电子设备1具有显示部2、主体部3以及将这些显示部2和主体部3连接的铰链4。
显示部2可以通过铰链4相对于主体部3开闭。显示部2具有显示侧框体5、显示面6和设置在显示侧框体5内的进行显示处理的未图示的显示处理单元。
显示侧框体5是收纳未图示的显示处理单元的显示部2的框体。显示面6是用于显示信息的画面,在闭合的状态下与主体部3相对。
主体部3具有主体侧框体7、键盘单元8、未图示的中央处理装置、未图示的硬盘装置和接插件9等部件。
主体侧框体7是主体部3的框体,具有两个圆筒形的连接部4b。键盘单元8例如具有多个键等,作为电子设备1的输入部而起作用。中央处理装置安装在主体侧框体7内的多层印刷线路板上。中央处理装置接收来自键盘单元8的输入信号后进行运算处理、控制处理、图像处理、向显示部2的输出处理等各种处理,作为该电子设备1的实际功能上的主体而起作用。接插件9与外部连接用接插件连接。
通过自由转动地连接固定在显示部2的连接部4a和形成在主体部3的连接部4b而构成铰链4。在铰链4的轴向(图1的Y方向)右端的连接部4a配置有电源开关单元10。
图3是电源开关单元10的立体图,图4是电源开关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的电源开关单元10的A-A剖面图。
如图4所示,电源开关单元10具有第一包围部件11、第二包围部件12、按钮13、保持部件14、支承部件15以及基板16。如图3所示地组合这些部件而构成电源开关单元10。
图6(A)、(B)、(C)、(D)和(E)是第一包围部件11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以及底面图。
如图4所示,第一包围部件11具有环形透光部17、遮光部18和脚部19。环形透光部17、遮光部18和脚部19一体地构成。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包围部件11包围按钮13和保持部件14等。
如图5所示,环形透光部17(第一部分)在第二包围部件12与遮光部18(第二部分)之间露出。环形透光部17由在制造时的镀敷工序(例如镀铬)中镀层不附着的材料构成。在镀敷工序中镀层不附着的材料例如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Clear PC:透明聚碳酸酯等)。环形透光部17可透过光。
如图5所示,遮光部18在遮光部基材18a的表面附着形成有不透光的镀层18b。遮光部基材18a由在该镀敷工序中能镀层18b附着的例如ABS树脂等材料构成。与按钮13的外周面对应的遮光部18因为镀层18b而不透光。遮光部18的遮光部基材18a形成有使按钮13露出的开口20。开口20设置在自遮光部18的端21向下凹陷的位置。遮光部18的端21向按钮13的外侧(图5的Y方向)突出。如图5所示,遮光部18具有随着从外周侧接近中心而凹陷的斜面21a。
对第一包围部件11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在镀敷工序中镀层18b不附着的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Clear PC)和在镀敷工序中镀层18b附着的例如ABS树脂等材料进行双色成形。之后,通过对该双色成形件实施镀敷处理,不使镀层18b附着在环形透光部17和脚部19上,而在遮光部基材18a上附着镀层18b,从而制造出第一包围部件11。即,在镀敷工序中不对第二包围部件12进行遮蔽,而在遮光部基材18a的表面附着镀层18b。
如图5所示,脚部19插入到第二包围部件12内,固定在第二包围部件12上。
图7(A)、(B)、(C)、(D)和(E)是第二包围部件12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以及底面图。
第二包围部件12具有圆筒状的第二筒状部主体12a、第一支承部12b以及第二支承部12c。第二筒状部主体12a包围支承部件15和基板16等。第一支承部12b和第二支承部12c从第二筒状部主体12a的侧面突出设置。第一支承部12b和第二支承部12c例如用于在显示侧框体5侧固定第二包围部件12。
图8(A)、(B)、(C)、(D)和(E)是按钮13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和底面图。
按钮13是在对电子设备1接通电源时、由用户按压的电源开关的按钮。按钮13是圆筒形状,圆板的半径是第一半径r1(参照图8(A))。按钮13由透光的例如ABS树脂等透明材料构成。按钮13具有基部22和凸状部23。在基部22上形成有例如直径不同的一对孔22a,用于进行与保持部件14的定位。如图5所示,凸状部23嵌入到第一包围部件11的开口20中。
图9(A)、(B)、(C)、(D)和(E)是保持部件14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和底面图。
保持部件14是大于第一半径r1的第二半径r2的圆板形状。在保持部件14的按钮13侧的第一面24上突出有直径不同的一对凸部25,其插入到按钮13的一对孔22a中。如图5所示,该一对凸部25插入到按钮13的一对孔22a中。
在第一面24上设有由使透过第一面24的光进行散射的材料构成的漫射片26。如图9(E)所示,保持部件14在第一面24相反侧的第二面27的偏离中心的第一位置P1突设有突起部28。在保持部件14的第二面27突出有直径不同的一对凸部29,用于进行与支承部件15的定位。支承部件14使用具有透光性的例如乳白色的树脂材料等。
如图5所示,在按钮13与保持部件14之间配置有漫射片26。通过配置漫射片26,能够从按钮13表面均匀地放射光。另外,可以隐藏按钮13的内侧结构、例如基板16的表面状态。
图10(A)、(B)、(C)、(D)和(E)是支承部件15的平面、左侧面、正面、右侧面和底面图。
支承部件15具有环状部30、弹性部31、基板保持部32以及固定部33等。
如图4所示,环状部30形成有保持部件14的一对凸部29插入的一对孔34。
弹性部31如图10(B)和(D)所示为弯曲形状,与环状部30等相连而一体地形成。弹性部31在隔着保持部件14中心而与第一位置P1相反侧的第二位置P2(参照图5)上,弹性地支承保持部件14。
如图4所示,基板保持部32大致为U形框形状,对基板16进行保持。如图5所示,在基板保持部32保持基板16的状态下,开关元件(间歇式开关)35与突起部28对应,并且发光元件36与保持部件14的大致中心对应。如图5所示,与突起部28相对而配置有开关元件35。开关元件35与突起部28抵接而进行切换。发光元件36朝向保持部件14的第二面27的大致中心发出光。发光元件36使用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固定部33用于例如在显示侧框体5侧等固定支承部件15。支承部件15具有底板部37,如图5所示,底板部37被第二包围部件12的内周面包围并定位。
图11是表示电子设备1的系统结构的方框图。
电子设备1的系统60具有基板16、电源电路46和系统控制器50。
基板16具有安装用基板45和安装在安装用基板45上的开关元件35、开关控制器51、电源转换电路52、驱动器53、发光元件36、驱动器54和发光元件55。
电源电路46由工业AC电源和来自电池的直流DC电源生成在电子设备1内的各电路中使用的直流电源。
系统控制器50进行电子设备1的系统控制。例如,在输入了来自开关控制器51的系统起动命令时,进行起动系统的处理。此外,系统控制器50管理系统的状态(status),向开关控制器51通知系统的状态(系统打开/关闭/等待)。
由突起部28按压开关元件35,则开关元件35就进行接通、断开的转换。
开关控制器51基于开关元件35的导通、关断状态和来自系统控制器50的状态,向电源转换电路52输出例如二进制信号。例如在状态为系统打开、开关元件35导通时,开关控制器51向电源转换电路52输出“1”,在状态为等待、开关元件35导通时,向电源转换电路52输出“0”。
电源转换电路52基于来自开关控制器51的二进制信号,向驱动器53、54输出二进制信号。
驱动器53基于来自电源转换电路52的信号,向发光元件36供给在电源电路46中生成的直流电源。驱动器54基于来自电源转换电路52的信号,向发光元件55供给在电源电路46中生成的直流电源。
下面说明从电源开关单元10的发光元件36发出的光的光程。
图12是从电源开关单元10的发光元件36发出的光的光程图。
从发光元件36发出的光,从第二面27射入保持部件14,光的一部分在漫射片26散射后,透过透明按钮13,向按钮13的外部射出。从第二面27射入到保持部件14中的光的一部分在漫射片26反射。其结果,该反射后的光从例如保持部件14的中心附近朝向环形透光部17的内周面辐射状地均匀反射。该辐射状地反射后的光射入到环形透光部17的内周面,透过环形透光部17后,向环形透光部17之外环状地均匀扩散。
这样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源开关单元10具有设置在与按钮13的外周面对应的区域中的遮光部18和设置在与保持部件1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应的区域中的环形透光部17。用户按下按钮13,则突起部28按压开关元件35,在开关元件35成为导通状态时,发光元件36发光。从发光元件36射出的光射入到保持部件14的第二面27,透过保持部件14,在漫射片26散射,然后透过按钮13,同时,在第一面24的漫射片26反射。该反射光辐射状地扩散后均匀地透过环形透光部17。其结果,从发光元件36发出的光在透过按钮13的同时,从环形透光部17辐射状透过。因此,在保留了镀层18b并确保了设计性的状态下,不观察电子设备1的一侧面,观察显示面6的姿势下,能够确认电子设备1的电源开关单元10的发光状态。
电子设备1在例如电源接通时,使发光元件36发出红色(橙色)的光,或者,在省电待机状态时,使发光元件55闪绿色的光,能够使用户确认这些状态。
电源开关单元10的环形透光部17与电子设备1的开闭状态无关,总是处于在外部露出可见的状态。因此,即使接通电源的状态下将显示部2闭合,不观察电子设备1的按钮13也能够识别来自该环形透光部17的光。
环形透光部17由在镀敷工序中镀层18b不附着的透光性树脂材料(Clear PC:透明聚碳酸酯等)构成,遮光部18的基材由在该镀敷工序中镀层18b附着的遮光部基材18a构成。因此,例如能够在同一镀敷工序中形成具有环形透光部17和遮光部18的第一包围部件11。因此,能够缩短制造工序,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在未利用空间的铰链的连接部上配置电源开关单元10,相应地,使主体部3和显示部2的各部件的配置具有自由度,通过在这些部件的配置上想办法,促进主体部3和显示部2的薄型化。此外,电源开关单元10设置在与键盘单元8分离的位置上,并且包围按钮13的周围,使按钮13的外周突出。从而,防止在使用中误导通电源等。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在其技术思想范围内实施各种各样的变形。其实施范围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电子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子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子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设备.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子设备,不损害设计性,从正面操作电子设备的用户能够确认发光状态。电源开关单元(10)具有设置在与按钮(13)的外周面对应的区域中的遮光部(18)和设置在与保持部件(1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对应的区域中的环形透光部(17)。从发光元件(36)射出的光射入到保持部件(14)的第二面(27)且在散射膜(26)散射后透过按钮(13),同时,被第一面(24)的散射膜(26)反射且辐射状扩展,透过环形透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