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02535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2010.8

申请日:

2009.05.27

公开号:

CN101592813A

公开日:

2009.12.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索尼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西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爱知县登记生效日:201211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 G02F1/1343; G02F1/1362

主分类号:

G02F1/133

申请人:

索尼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大直; 樱井芳亘; 奥野晴美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5.30 JP 142334/08; 2009.1.16 JP 007345/0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马高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横电场多区结构中,通过自然放置使指压不均消失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1a)在填充有液晶层(LC)的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排列有像素电极(19-1),像素电极(19-1)具备平行排列的多个电极部(19a)。各电极部(19a)具有在延伸设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曲的平面形状。尤其是各像素电极(19-1)具备在使各电极部(19a)弯曲的部分连接该各电极部(19a)的中央连接部(19b)、将该各电极部(19a)在端部连接的端部连接部(19c),还具备使端部连接部(19c)以从电极部(19a)的排列突出的状态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像素电极,其具备平行排列的多个电极部,该各电极部具有在延伸设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曲的平面形状,并且具备在该弯曲部分连接该各电极部的中央连接部、将该各电极部在端部连接的端部连接部以及使所述端部连接部以从所述电极部的排列突出的状态延伸设置的突出部;
排列有所述像素电极的基板;
配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像素电极的形成面侧的相对基板;
填充密封在所述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出部仅在构成所述像素电极的所述电极部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延伸设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由所述电极部和所述中央连接部及端部连接部围成的空间部分以平行四边形构成,并且,在构成所述像素电极的所述电极部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且由所述端部连接部构成的内角为90°以下。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极部和所述中央连接部及端部连接部大致垂直地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由所述电极部和所述中央连接部及端部连接部围成的空间部分以大致矩形的平面形状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由所述电极部和所述中央连接部及端部连接部围成的空间部分以平行四边形构成,并且,在构成所述像素电极的所述电极部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且由所述端部连接部构成的内角为小于90°的锐角。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由所述电极部和所述中央连接部及端部连接部围成的空间部分具有所有内角均以钝角构成的平面形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空间部分的平面形状以六边形构成。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中央连接部重合而设有遮光图案。

10、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设有所述像素电极的基板上具备以与该像素电极绝缘的状态设置的共用电极。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电极经由绝缘膜层叠在所述共用电极的所述液晶层侧。

12、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排列形成有所述像素电极的显示区域设有传感器部。

说明书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以横电场模式驱动液晶分子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横电场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可实现广视角、高对比度的液晶模式备受瞩目。其中尤其是边缘场转换技术(Fringe rield switching:FFS)模式,与平面转换(In-Pline-Switching:IPS)模式相比,可以实现开口率及透射率的改善。
图19是表示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如该图所示,就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在驱动侧的基板201上以行列状布置有多根扫描线203及信号线205,在这些扫描线、信号线的各交叉部设有像素电极209。各像素电极209构图成使多个电极部209a沿信号线205(或扫描线203)延伸设置的梳齿状。
另外,这里省略了图示,在基板201上的像素电极209的下方以利用绝缘膜对像素电极209绝缘的状态设有共用电极207。该共用电极207例如与扫描线设置于同一层或设于扫描线及信号线的上层,且至少设置于像素a内的整个面上。
在如上构成的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想进一步提高视角特性时,优选设定为使液晶分子m分割定向的多区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所示,使电极部209a在延伸设置方向的中央部向不同的方向弯曲,将各像素a内分割成电极部209a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区域。在光学特性上,理想的是以区域边界部为对称轴具有镜面对象。由此,在将一个像素a分割出的两个区域,液晶分子m被向不同的旋转方向驱动,中间色调、或者白显示时的视角特性(色差)得到改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US6809789
但是,如上所述的FFS多区结构的显示装置虽然确实可改善视角特性,但却发现了如下所述的新的不良情况。
即,在对像素电极以及共用电极施加电压而显示白色的状态下,对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施加外部压力(指压等)时,在像素内发生液晶分子向与电场方向反方向旋转的所谓反扭曲现象。该反扭曲现象为引起显示不均(以下称为指压不均)的主要原因,在自然放置下不能复原。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横电场多区结构中,能够使指压不均通过自然放置完全消失。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在填充有液晶层的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排列有像素电极,其中,像素电极具备平行排列的多个电极部。各电极部具有在延伸设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曲的平面形状。尤其是各像素电极具备在使各电极部弯曲的部分连接该各电极部的中央连接部、将该各电极部在端部连接的端部连接部,还具备使端部连接部以从电极部的排列突出的状态延伸设置的突出部。
上述构成的显示装置是具备平行排列的多个电极部的横电场模式的显示装置,各电极部还具有在延伸设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曲的平面形状,由此形成液晶分子向不同的旋转方向驱动的多区结构。在这样的构成中,尤其是具备在使各电极部弯曲的部分连接该各电极部的中央连接部,还具备将该各电极部在端部连接的端部连接部和使所述端部连接部以从所述电极部的排列突出的状态延伸设置的突出部。由此,如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述,在对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施加电压而使液晶层定向的状态下,即使对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施加外部压力(指压等)而产生反扭曲现象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然放置复原液晶层的定向状态。而且可完全消除反扭曲现象造成的显示不均。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横电场多区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通过自然放置完全消除由反扭曲现象造成的显示不均,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尤其是在具备触摸面板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施加有外部压力(指压等),所以通过采用本发明可以将外部压力的影响抑制到最低并持续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部即像素电极的平面图;
图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部即像素电极的平面图;
图6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部即像素电极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部即像素电极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9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相对于内角θ3的指压不均的消除时间f的曲线图;
图10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部即像素电极的平面图;
图12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电视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数码相机的图,(A)是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摄影机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携带终端装置例如携带电话机的图,(A)是展开状态的正面图,(B)是其侧面图,(C)是闭合状态下的正面图,(D)是左侧面图,E)是右侧面图,(F)是上面图,(G)是下面图;
图19是表示现有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d、1e显示装置
3基板
5a遮光图案
15共用电极
17绝缘膜
19-1、19-2、19-3、19-3’、19-4像素电极
19a电极部
19b中央连接部
19c端部连接部
19d突出部
LC液晶层
S、S’、S”空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以下的顺序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将像素电极的空间部设定为矩形并在两个方向上设有突出部的例子)
2.第二实施方式(将像素电极的空间部设定为矩形并在一个方向上设有突出部的例子)
3.第三实施方式(将像素电极的空间部设定为平行四边形并在两个方向上设有突出部的例子)
4.第四实施方式(仅以钝角构成像素电极的空间部且在两个方向上设有突出部的例子)
5.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追加了遮光膜的例子)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三像素的驱动基板侧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与图1中的A-A’截面相对应的剖面图。此外,在平面示意图中省略了绝缘膜及定向膜等的图示。
这些图所示的显示装置1a是FFS多区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的驱动侧基板3上的第一层,沿水平方向布置有多个扫描线5。另外,以覆盖这些扫描线5的状态在基板3上设有栅极绝缘膜7。
在栅极绝缘膜7上、与扫描线5重叠的位置构图形成有半导体层9。另外,在绝缘膜7上、在与扫描线5交叉的垂直方向上布置有多根信号线11,与这些扫描线5及信号线11的各交叉部相对应而设定有像素a。此外,上述半导体层9对应各个像素a而构图形成。
栅极绝缘膜7上的各像素a在夹着扫描线5的两侧设有层叠在半导体层9的两端上的源极/漏极电极11sd,构成以扫描线5为栅极电极的薄膜晶体管Tr。
这些源极/漏极电极11sd与信号线11同层构成,一源极/漏极电极11sd自信号线11延伸设置。另外,另一源极/漏极电极11sd构图形成岛状。
另外,以将这样的薄膜晶体管Tr覆盖的状态在栅极绝缘膜7上设有层间绝缘膜13。该层间绝缘膜13具备能够可靠地确保下层的信号线11及源极/漏极电极11sd与上层的绝缘性的膜厚。
在该层间绝缘膜13上设有由透明导电性材料(例如ITO、IZO等)构成的对各像素a通用的大致全覆盖膜状的共用电极15。这样,通过夹着厚的层间绝缘膜13与扫描线5及信号线11相对而配置共用电极15,避免扫描线5及信号线11的负荷容量的增大。并且通过将共用电极15设定为大致全覆盖膜状,可以提高像素的开口率。但是,在共用电极15设有使各像素a的源极/漏极电极11sd中不与信号线11连接一侧的源极/漏极电极11sd的上部露出的开口部15a。
而且,在这样的共用电极15上的各像素a,夹着绝缘膜17而设有本发明的特征性构成即像素电极19-1。该像素电极19-1由透明导电性材料(例如ITO、IZO等)构成。另外,各像素电极19-1经由在共用电极15的开口部15a内设于绝缘膜17及层间绝缘膜13的连接孔17a(仅在剖面图中图示)与源极/漏极电极11sd连接。
由此,根据向扫描线5输入的电信号选择薄膜晶体管Tr,自信号线11写入的映像信号经由所选择的薄膜晶体管Tr向像素电极19-1供给。
各像素电极19-1是所谓的梳齿形像素电极,具有沿信号线11平行延伸设置的多个电极部19a。另外,该显示装置1a为多区结构,各电极部19a具有在延伸设置方向的中央部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的平面形状,各像素a内被分割成使电极部19a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区域。而且,理想的是将连接各电极部19a的弯曲部的边界作为与扫描线5平行的对称轴,在两个区域向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电极部19a镜面对称。另外,优选各电极部19a与垂直于扫描线5的方向线x所成的角度θ1、θ2大致相同,例如θ1=θ2=0.5°~45°,更理想的是θ1=θ2=2°~30°的范围。
而且,尤其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性构成,是在像素电极19-1上设有在电极部19a的弯曲部分连接各电极部19a的中央连接部19b。该中央连接部19b以按照规定宽度进行构图的状态与扫描线5平行布置,且以将所有构成像素电极19-1的各电极部19a连接的状态设置。
另外,在该像素电极19-1的电极部19a延伸设置方向的两端部分设有连接各电极部19a的端部连接部19c。该端部连接部19c以按照规定宽度进行构图的状态与扫描线5平行布置,且以将所有构成像素电极19-1的各电极部19a连接的状态设置。
而且,该像素电极19-1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从电极部19a的排列突出的状态使端部连接部19c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该突出部19d从两条端部连接部19c的两侧向两方向即与扫描线5平行的方向突出而设于四处。
在此,图3表示图1中的像素电极19-1的放大平面图。
在这种构成中,优选电极部19a和中央连接部19b成型为电极部19a的一部分和中央连接部的一部分大致垂直而进行连接的平面形状。即,优选中央连接部19b的缘部和电极部19a的缘部大致垂直地连接的构成。
同样地,优选电极部19a和端部连接部19c成型为电极部19a的一部分和端部连接部19c的一部分大致垂直而进行连接的平面形状。即,优选端部连接部19c的缘部和电极部19a的缘部大致垂直地连接的构成。
由此,由电极部19a、中央连接部19b及端部连接部19c围成的像素电极19-1的各空间部分S(空白图案)优选大致矩形的平面形状的构成。
另外,优选电极部19a和突出部19d成型为电极部19a的一部分和突出部19d的一部分大致垂直而进行连接的平面形状。即,优选突出部19d的缘部和电极部19a的缘部大致垂直地连接的构成。但是,该突出部19d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宽度并向端部连接部19c的延伸设置方向突出设置。这种情况下,由位于电极部19a弯曲方向的内角侧的突出部19d的缘部和电极部19a的缘部构成的内角成为钝角。另一方面,由位于电极部19a弯曲方向的外角侧的突出部19d的缘部和电极部19a的缘部构成的内角成为锐角。
此外,信号线11如图所示与像素部19a一致地弯曲的结构在提高开口率上较理想。但是,在就开口率来说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信号线11的一部分配置成直线,以使其与像素电极19-1重合。
而且,在以上所述的设有像素电极19-1的基板3上设置仅在剖面图中进行了图示的定向膜21,构成驱动侧的基板3的上部。
另一方面,在以上所述的驱动侧基板3的形成像素电极19-1的一面侧,设有仅在剖面图中进行了图示的相对基板31。该相对基板31由透光性材料构成且在朝向像素电极19-1的面上,设有对应各个像素构图形成各色滤色片的滤色层33,以将该滤色层33覆盖的状态设有定向膜35。而且,在两个基板的定向膜21-35之间与衬垫(未图示)一起夹持有液晶层LC。
而且,在基板3、31的外侧配置偏光板41、43构成显示装置1a。
这种显示装置1a的光学构成如下。
即,构成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m具有正或负的介质各向异性,在此,以具有正的介质各向异性为例。另外,定向膜21及定向膜35的定向处理方向(例如研磨方向)设定为在对共用电极15及像素电极19-1无施加电场时与扫描线5大致垂直。
而且,设置在基板3、31外侧的两块偏光板41、43配置为交叉偏光(クロスニコル),且设置为使其中一偏光板的透射轴与定向膜21、35的定向处理方向一致。在此,作为一例表示了使作为射出侧(显示侧)的相对基板31侧的偏光板43的透射轴与定向膜21、35的定向处理方向一致的状态。
另外,在此省略了图示,在显示装置1a具备触摸面板功能时,对应各像素a设有受光传感器。另外,也可以在整个显示面上设置感压传感器。
如上所述构成的显示装置1a的动作与一般的FFS多区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一样。
即,在没有向共用电极15与像素电极19-1之间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构成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m的轴与入射侧的偏光板41的透射轴垂直且与射出侧的偏光板43的透射轴平行地定向。因此,自入射侧的偏光板41入射的光在液晶层LC不产生相位差而到达射出侧偏光板43,在此被吸收而成为黑显示(即常黑显示)。
另一方面,在向共用电极15与像素电极19-1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产生与基板3平行且与像素电极19-1的电极部19a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横电场,液晶分子m的定向方向在与基板3平行的面内旋转。由此,自入射侧的偏光板41入射的光由液晶层LC调制后成为旋转了90°的直线偏光,然后透过射出侧的偏光板43而成为白显示。
另外,在这种白显示中,在电极部19a在一个像素a内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各个区域内,成为液晶分子m被向不同的方向驱动的多区结构。由此,进行中间色调(中間調)或白显示时的视角特性(色差)被改善了的显示。
尤其是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中,像素电极19-1具备在使各电极部19a弯曲的部分连接各电极部19a的中央连接部19b、和自端部连接部19c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由此,电极部19a的弯曲部的电场形状稳定,能够使白显示时(常黑显示的情况)的弯曲部的液晶分子m的定向状态极其稳定。
因此,在上述的白显示中,即使是对显示装置1a的显示面施加外部压力(指压等)而发生反扭曲现象,也可以通过自然放置使构成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m的定向状态容易地复原到更加稳定的原始状态。因而,能够通过自然放置完全消除反扭曲现象造成的显示不均。
下表1中表示对于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评价指压不均的结果。另外,表1中还一同表示针对比较例的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中没有设置突出部19d的构成、现有例的采用图19说明的构成评价指压不均的结果。
表1

在此,通过从正面观察和从斜向观察来测定时间f,该时间f为对显示装置1a的表面进行指压,在将指压的压力释放后直至指压不均通过自然放置而消除的时间。另外,相对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像素电极19-1设有中央连接部19b和突出部19d的结构,比较例仅在没有设置突出部19d这一点上不同,现有例如采用图19所说明那样在像素电极未设置中央连接部和突出部这一点上不同。
如上述表1所示,通过形成在像素电极19-1设置中央连接部19b和突出部19d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不论从正面观察及从斜向观察的任何观察,都可确认指压不均在3秒钟左右即可自然消除。而在像素电极19-1设有中央连接部19b未设有突出部19d的比较例的构成中,虽然在从正面观察时指压不均在3秒钟左右基本上自然消除,但是在从斜向观察时,经过自然放置指压不均并未消除。进而,在像素电极19-1未设置中央连接部19b及突出部19d的现有例的构成中,不论是从正面观察及从斜向观察的任何观察中,指压不均通过自然放置均未消除。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在横电场多区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a中,能够通过自然放置完全消除反扭曲现象造成的显示不均,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特性。尤其是具备触摸面板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施加有外部压力(指压等),通过采用本发明能够持续进行将外部压力的影响抑制得很低的显示。
<2.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三像素的驱动基板侧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像素电极的放大图。
这些图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b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不同之处在于像素电极19-2的平面形状,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即第二实施方式的像素电极19-2的特征在于,仅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延伸设有突出部19d。也就是说其构成为,仅从两条端部连接部19c的各两端中的、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的端部向与扫描线5平行的方向延伸设有突出部19d。
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同样,为FFS多区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同样地进行动作。
而且,关于该显示装置1b,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一样,通过从正面观察和从斜向观察来测定时间f,该时间f为对显示装置1a的表面进行指压,从将指压的压力释放后直至指压不均通过自然放置而消除的时间。其结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显示装置(1a)同样,可确认不论是从正面观察及从斜向观察的任何观察中,指压不均在3秒钟左右完全被自然消除。
由此,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b的构成能够通过自然放置完全消除对显示装置1b的显示面施加外部压力(指压等)而产生的反扭曲现象。
而且,这种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b中的像素电极19-2的构成为,仅在端部连接部19c的一方向上设置有使端部连接部19c以从电极部19a的排列突出的状态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像素电极19-2的外形形状被缩小,可以在邻接间像素的像素电极之间设置更大的空间,能够减少短路等不良情况造成的危险。
<3.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三像素的驱动基板侧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像素电极的放大图。
这些图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的不同之处在于像素电极19-3的平面形状,其它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即,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三实施方式的像素电极19-3具备在延伸设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曲的多个电极部19a、在弯曲部分连接各电极部19a的中央连接部19b、在延伸设置方向的两端连接各电极部19a的端部连接部19c。而且,具备以从电极部19a的排列突出的状态使四处端部连接部19c向两个方向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另外,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突出部19d也可以仅设置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电极部19a和中央连接部19b及端部连接部19c围成的各空间部分S’(空白图案)以平行四边形构成。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与向构成像素电极19-3的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最接近的内角θ3、即在电极部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且由端部连接部19c构成的内角θ3为锐角。只要该内角θ3为锐角即可,例如θ3=85°~40°左右的角度。
由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成为同样的内角θ3。而在各空间部分S’(空白图案)与内角θ3相邻的内角θ4为钝角。
另外,设置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的突出部19d与电极部19a所成的角θ5也可以为与内角θ4相同的角度。另一方面,突出部19d中设置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外角侧的突出部19d与电极部19a所成的角θ6也可以为与内角θ3相同的角度。
此外,该突出部19d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宽度并向端部连接部19c的延伸设置方向突出设置。这种情况下,由位于电极部19a弯曲方向的内角侧的突出部19d的缘部和电极部19a的缘部构成的内角θ5成为钝角。另一方面,由位于电极部19a弯曲方向的外角侧的突出部19d的缘部和电极部19a的缘部构成的内角θ6成为锐角。
作为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像素电极19-3的一例,也包含图8所示的像素电极19-3’。即,图8所示的像素电极19-3’分别以一定的宽度构成电极部19a、中央连接部19b、端部连接部19c以及突出部19d。
因此,由电极部19a和中央连接部19b及端部连接部19c围成的象素电极19-3的各空间部分S(空白图案)成为平行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另外,该平行四边形中,与向构成像素电极19-3’的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最接近的内角θ3、即在电极部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且由端部连接部19c构成的内角θ3为锐角。
由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成为相同的内角θ3。另外,与此相反,在各空间部分S’(空白图案)中与内角θ3相邻的内角θ4为钝角。
另外,设置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的突出部19d与电极部19a所成的角θ5也可以为与内角θ4相同的角度。另一方面,突出部19d中设置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外角侧的突出部19d与电极部19a所成的角θ6也可以为与内角θ3相同的角度。
具备如上所述的像素电极19-3、19-3’的构成的显示装置1c也构成为像素电极19-3、19-3’具备在使各电极部19a弯曲的部分连接各电极部19a的中央连接部19b、和自端部连接部19c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由此,能够使电极部19a的弯曲部的电场形状稳定,从而可以使在白显示时(常黑显示的情况)的弯曲部的液晶分子m的定向状态稳定在一定的程度。
因而,即使是对显示装置1c的显示面施加外部压力(指压等)而产生反扭曲现象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然放置而使构成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m的定向状态容易地复原到更加稳定的原始状态。因而,能够通过自然放置完全消除反扭曲现象造成的显示不均。
而且,对于在该显示装置1c中将内角θ3设定为40.0°、62.5°、85.0°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同样进行了指压不均的评价。在此,通过从正面观察和从斜向观察来测定时间f,该时间f为对显示装置1c的表面进行指压,从将指压的压力释放后到指压不均通过自然放置而消除的时间。下表2中表示对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评价指压不均的结果。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在表2中同时表示了表1的结果。另外,图9表示对内角θ3的指压不均的消除时间f的曲线图。
表2

由表2可确认,将内角θ3形成锐角的本第三实施方式构成的显示装置(1c)相比于将内角形成直角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不论从正面及斜向的任何观察,都可以缩短指压不均的消除时间。
由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构成,能够通过自然放置用更短的时间完全消除对显示装置1c的显示面施加外部压力(指压等)而产生的反扭曲现象。
另外,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组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使端部连接部19c以从电极部19a的排列突出的状态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为仅在端部连接部19c一方向上设置的构成。因此,像素电极19-3、19-3’的外形形状缩小,可以在邻接间像素的像素电极之间设置更大的空间,能够减少短路等不良情况造成的危险。
<4.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三像素的驱动基板侧的平面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像素电极的放大图。
这些图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d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的不同之处在于像素电极19-4的平面形状,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即,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四实施方式的像素电极19-4具备在延伸设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曲的多个电极部19a、在弯曲部分连接各电极部19a的中央连接部19b、在延伸设置方向的两端连接各电极部19a的端部连接部19c。而且,具备以从电极部19a的排列突出的状态使四处端部连接部19c向两个方向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另外,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突出部19d也可以仅设置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
这样的构成的特征在于,由电极部19a和中央连接部19b及端部连接部19c围成的各空间部分S”(空白图案)是所有内角均为钝角而构成的平行四边形。
在此,例如空间部分S”是由三组平行直线构成的六边形,图示为包括由邻接的两条电极部19a构成的平行的两边、由中央连接部19b的缘部构成的相邻的两边、以及由端部连接部19c的缘部构成的相邻的两边的情况。这样的空间部分S”成为相等角度的三组内角θ11、θ12、θ13相对配置的构成。
这样的六边形的空间部分S”优选端部连接部19c的缘部构成的相邻的两边即位于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的边m1和位于外角侧的边m2为m1∶m2=1∶4左右。另外,优选端部连接部19c延伸设置的方向y与边m1所成的角θ14=2°~10°,端部连接部19c延伸设置的方向y与边m2所成的角θ15=10°~45°左右。
此外,这样的由三组平行直线构成的六边形空间部分S”成为由中央连接部19b构成的相邻两边也与由端部连接部19c构成的两边相对应的构成。
另外,设置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内角侧的突出部19d与电极部19a所成的角θ5也可以为和边m2与电极部19a所成的内角θ13相同的角度。另一方面,突出部19d中设置在电极部19a的弯曲方向的外角侧的突出部19d与电极部19a所成的角θ6也可以为和边m1与电极部19a所成的内角θ11相同的角度。
此外,该突出部19d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宽度并向端部连接部19c的延伸设置方向突出设置。这种情况下,由位于电极部19a弯曲方向的内角侧的突出部19d的缘部与电极部19a的缘部构成的内角θ5成为钝角。另一方面,由位于电极部19a弯曲方向的外角侧的突出部19d的缘部与电极部19a的缘部构成的内角θ6成为锐角。
具备如上所述的像素电极19-4的构成的显示装置19d也构成为像素电极19-4具备在使各电极部19a弯曲的部分连接各电极部19a的中央连接部19d、和自端部连接部19c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突出部19d。由此,能够使电极部19a的弯曲部分的电场形状稳定,可以使在白显示时(常黑显示的情况)的弯曲部的液晶分子m的定向状态稳定在一定的程度。
另外,设置在像素电极19-4的空间部分S”的所有内角均为钝角,因此,不易产生像素电极19-4与共用电极15之间的电场方向急剧变化的地方即液晶分子m的定向方向急剧变化的地方。因而,容易使液晶分子的定向状态更加稳定。
因而,即使是对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施加外部压力(指压等)而产生反扭曲现象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然放置使构成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m的定向状态容易地复原到更加稳定的原始状态。因而,能够通过自然放置消除反扭曲现象造成的显示不均。
<5.第五实施方式>
图12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三像素的驱动基板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e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的不同之处在于与像素电极19-1的中央连接部19b重合而设置遮光图案5a,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即,该遮光图案5a是例如与扫描线5在同一工序中形成的图案,且与扫描线5平行地配置。另外,遮光图案并不限定于设置在驱动侧的基板3上,也可以作为黑色矩阵设置于相对基板侧。
这种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e通过与中央连接部19b重合配置遮光图案而能够防止对比度的降低。即,在中央连接部19b附近不会形成与电极部19a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电场形状。因此,不能正常驱动液晶分子m、显示对比度降低。因而,通过将遮光图案重合配置在中央连接部19b而使配置有中央连接部19b的部分为非透射区域,由此可以防止显示对比度的降低。
这种第五实施方式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组合起来,且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对在扫描线5及信号线11的上层配置共用电极15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共用电极15和扫描线5或信号线11设置于同一层的FFS多区结构的显示装置,且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例如,如图13所示,共用电极15也可以与扫描线5设置在同一层。这种情况下,由透明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共用电极15以在像素a内覆盖尽可能广范围的状态来构图。这时,连接各像素a间的共用电极15彼此的共用配线6也可以采用导电性更强的材料并与扫描线5在同一工序中形成,且与扫描线5平行配线。
<应用例>
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图14~图18所示的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例如将向数码相机、笔记本型个人电脑、携带电话等携带终端装置、摄像机等电子设备输入的映像信号或在电子设备内生成的映像信号作为图像或映像进行显示的所有领域的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下面,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电视的立体图。本应用例的电视包括由前面板102及滤光玻璃103等构成的映像显示画面部101,且采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作为其映像显示画面部101,由此制作而成。
图15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数码相机的图,(A)是从正面侧看到的立体图,(B)是从背侧看到的立体图。本应用例的数码相机是包括闪光用的发光部111、显示部112、菜单开关113、快门键114等,且采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作为其显示部112,由此制作而成。
图16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的立体图。本应用例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在主体121设有输入文字等时操作的键盘122、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23等,且采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作为其显示部123,由此制作而成。
图17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摄像机的立体图。本应用例的摄像机在主体部131的朝向前方的侧面设有被照体摄像用的镜头132、摄像时的起动/停止开关133、显示部134等,且采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作为其显示部134,由此制作而成。
图1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携带终端装置例如携带电话机的图,(A)是展开状态的正面图,(B)是其侧面图,(C)是闭合状态下的正面图,(D)是左侧面图,(E)是右侧面图,(F)是俯视图,(G)是仰视图。本应用例的携带电话机包括上侧框体141、下侧框体142、连接部(在此为铰链部)143、显示器144、副显示器145、图形灯146、摄像头147等,且采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作为其显示器144及副显示器145,由此制作而成。

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装置.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横电场多区结构中,通过自然放置使指压不均消失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1a)在填充有液晶层(LC)的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排列有像素电极(19-1),像素电极(19-1)具备平行排列的多个电极部(19a)。各电极部(19a)具有在延伸设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曲的平面形状。尤其是各像素电极(19-1)具备在使各电极部(19a)弯曲的部分连接该各电极部(19a)的中央连接部(19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