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绿化系统.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01896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7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1780.9

申请日:

2003.10.08

公开号:

CN1529020A

公开日:

2004.09.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D 13/00申请日:20031008授权公告日:20060301终止日期:200911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D13/00; A01G9/00

主分类号:

E04D13/00; A01G9/00

申请人:

深圳市金晖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林东; 钟晓

地址:

518001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北路3146号永通大厦1412-141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睿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志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楼顶绿化系统,该绿化系统建立在建筑物楼顶的楼顶板(1)上,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叠放的防水层(2)、蓄水疏水层(4)、隔土层(5)、营养土层(6)以及栽种在营养土层(6)上的绿化植物(7);所述蓄水疏水层(4)某一蓄水疏水单元包括面积较大的疏水窗(41)以及分布在疏水窗(41)周边、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42)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蓄水槽(43)以及第三蓄水槽(44),所述疏水窗(41)中填充有陶粒(45);浇洒在绿化植物(7)上的水经营养土层(6)、隔土层(5)渗入蓄水疏水层(4)中,一部分经过疏水窗(41)继续渗入保湿层(3)或排走,一部分储存于蓄水槽(42)或(43)和(44)中,以备营养土层(6)缺水时为其提供水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楼顶绿化系统,该绿化系统建立在建筑物楼顶的楼板(1) 上,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叠放的防水层(2)、蓄水疏水层(4)、隔土层(5)、 营养土层(6)以及栽种在营养土层(6)上的绿化植物(7);其特征在 于: 所述蓄水疏水层(4)为有一定厚度且在平面上呈槽窗相间分布的结 构,其中某一蓄水疏水单元包括面积较大的疏水窗(41)以及分布在疏 水窗(41)周边、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42)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 蓄水槽(43)以及第三蓄水槽(44),所述疏水窗(41)中填充有陶粒(45); 所述蓄水疏水层(4)可根据需要正面或反面放置; 浇洒在绿化植物(7)上的水经营养土层(6)、隔土层(5)渗入蓄 水疏水层(4)中,一部分经过疏水窗(41)被排走,一部分被储存于蓄 水槽(42)或(43)和(44)中,以备营养土层(6)缺水时为其提供水 分。
2: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水层 (2)与蓄水疏水层(4)之间加设保湿层(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疏 水层(4)正面放置时,其疏水窗(41)周边蓄水槽的断面形状呈“M” 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42)的开口向上,用于蓄水;第二蓄水槽(43) 和第三蓄水槽(44)的开口向下,用于容纳空气而不能蓄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疏 水层(4)反向放置时,其疏水窗(41)周边蓄水槽的断面形状呈“W” 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42)的开口向下,用于容纳空气而不能蓄水; 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开口向上,用于蓄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 水槽(42)、第二蓄水槽(43)以及第三蓄水槽(44)开口处的边沿分别 开有通孔(46),上述三个蓄水槽(42)、(43)或(44)通过该通孔(46) 与相邻的疏水窗(41)连通,处于蓄水疏水层(4)边缘的通孔(46)将 上述三个蓄水槽(42)、(43)或(44)与楼顶排水系统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 (2)使用的是防渗漏土工布。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层 (3)采用保湿毡。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顶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疏 水层(4)上具有多个分布均匀的蓄水疏水单元。

说明书


楼顶绿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艺技术,特别针对建筑物屋顶花园而设计的楼顶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逐渐密集,留给城市绿化的面积越来越小,所以,建筑物屋顶花园(即空中花园)应运而生,并且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屋顶花园如何很好地解决并保证符合屋顶荷载要求,同时又能保证植物的水分充足以及根部土底疏水的技术问题,就成为成败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楼顶绿化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蓄水和疏水两重功能、同时可以根据各地雨水量的不同而改变蓄水量的楼顶绿化系统。

    本发明的楼顶绿化系统建立在建筑物楼顶的楼顶板上,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叠放的防水层、蓄水疏水层、隔土层、营养土层以及栽种在营养土层上的绿化植物;所述蓄水疏水层为有一定厚度且在平面上呈槽窗相间分布的结构,其中某一蓄水疏水单元包括面积较大的疏水窗以及分布在疏水窗周边、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蓄水槽以及第三蓄水槽,所述疏水窗中填充有陶粒;浇洒在绿化植物上的水经营养土层、隔土层渗入蓄水疏水层中,一部分经过疏水窗继续渗入保湿层或排走,一部分储存于蓄水槽,以备营养土层缺水时为其提供水分。

    根据所使用地区雨水量的不同,本系统可以在所述防水层与蓄水疏水层之间加设保湿层,对于多雨地区,不加设保湿层,而对于缺水少雨地区则加设保湿层,保持营养土层中的水分。

    本系统中蓄水疏水层的放置方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所述蓄水疏水层正向放置时,其疏水窗周边蓄水槽的断面形状呈“M”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的开口向上;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的开口向下。此时,水地一部分通过疏水窗进入保湿层或排走,另一部分则储存于第一蓄水槽内。由于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的开口向下,所以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内不能储存水,而是储存了一部分空气,可以保持营养土层以及绿色植物根部的通风良好和充分吸收氧气。

    另一种放置方法是所述蓄水疏水层反向放置时,其疏水窗一侧的断面形状呈“W”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的开口向下,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的开口向上。此时,水的一部分通过疏水窗进入保湿层或排走,另一部分则储存于第二蓄水槽和第三蓄水槽内,而第一蓄水槽则储存空气。此种状态下,蓄水疏水层的蓄水能力增加,而储存的空气量减少。

    所述三个蓄水槽的上沿分别开有通孔,该三个蓄水槽通过该通孔与相邻的疏水窗连通,处于蓄水疏水层边缘的通孔将所述三个蓄水槽与楼顶排水系统连通。当所述三个蓄水槽内储存水的水位超过位于上部的通孔时,水由上部的通孔溢出,流入保湿层或直接排走,而处于下方的通孔则可以将空气输入疏水窗,并且可以通过保湿层进入绿色植物的根部,保持一定的土壤通气性。

    本发明的楼顶绿化系统可以将多余的水分疏走,保证植物的根部的水分适合,不会出现全部土底蓄水烂根现象,同时也使楼顶具有隔热功能,减轻楼板的负担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楼顶绿化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蓄水疏水层4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楼顶绿化系统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楼顶绿化系统蓄水疏水层4反向放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述蓄水疏水层4俯视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述蓄水疏水层4仰视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由图1至图6可知,该绿化系统建立在建筑物楼顶的楼顶板1上,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叠放的防水层2、蓄水疏水层4、隔土层5、营养土层6以及栽种在营养土层6上的绿化植物7;所述蓄水疏水层4为有一定厚度且在平面上呈槽窗相间分布的结构,其中某一蓄水疏水单元包括面积较大的疏水窗41以及分布在疏水窗41周边、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42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蓄水槽43、第三蓄水槽44,所述疏水窗41中填充有陶粒45;所述浇洒在绿化植物7上的水经营养土层6、隔土层5渗入蓄水疏水层4中,一部分经过疏水窗41继续渗入保湿层3或排走,一部分储存于蓄水槽42或43和44中,以备营养土层6缺水时为其提供水分。

    由图2中可知,根据所使用地区降雨量的不同,本系统可以在所述防水层2与蓄水疏水层4之间加设保湿层3,对于多雨地区,不加设保湿层3,而对于缺水少雨地区则加设保湿层3,这样可保持营养土层6中的水分。

    由图2和图6可知,本系统中蓄水疏水层4的放置方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所述蓄水疏水层4正向放置时,其疏水窗41周边蓄水槽的断面形状呈“M”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42的开口向上,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开口向下。此时,水的一部分通过疏水窗41进入保湿层3或排走,另一部分则储存于第一蓄水槽42内。由于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开口向下,所以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内不能储存水,而是储存了一部分空气,可以保持营养土层6以及绿色植物7根部的通风良好和充分吸收氧气。另一种放置方法是所述蓄水疏水层4反向放置时,其疏水窗41周边蓄水槽的断面形状呈“W”形,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槽42的开口向下,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的开口向上。此时,水的一部分通过疏水窗41进入保湿层3或排走,另一部分则储存于第二蓄水槽43和第三蓄水槽44内,而第一蓄水槽42则储存空气。此种状态下,蓄水疏水层4的蓄水能力增加,而储存的空气量减少。所述三个蓄水槽42、43以及44的上沿分别开有通孔46,该三个蓄水槽42、43或44通过该通孔46与相邻的疏水窗41连通,处于蓄水疏水层4边缘的通孔46将所述三个蓄水槽42、43或44与楼顶排水系统连通。当所述三个蓄水槽42、43或44内储存水的水位超过位于上部的通孔46时,水由上部的通孔46溢出,流入保湿层3或直接排走,而处于下方的通孔46则可以将空气输入疏水窗41,并且可以通过保湿层3进入绿色植物7的根部,保持一定的土壤通气性。

    所述防水层2使用的是防渗漏土工布,其作用是防液体水和植物根接触楼面,达到保护楼顶不受侵触、损坏。土工布一般用于山塘、水库等防渗漏的场合,其防渗漏效果好、耐用时间达30年以上。

    所述保湿层3采用保湿毡,保湿毡每平方米可蓄水4-5公斤,可增加土壤抗旱功能。但在雨量较多的地区,可以省去不用;在雨量少的地区可应用。

    所述蓄水疏水层4由多个分布均匀的蓄水疏水单元所组成。根据绿化面积的大小来确定蓄水疏水单元的数量。

楼顶绿化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楼顶绿化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楼顶绿化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顶绿化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顶绿化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楼顶绿化系统,该绿化系统建立在建筑物楼顶的楼顶板(1)上,包括自下而上顺序叠放的防水层(2)、蓄水疏水层(4)、隔土层(5)、营养土层(6)以及栽种在营养土层(6)上的绿化植物(7);所述蓄水疏水层(4)某一蓄水疏水单元包括面积较大的疏水窗(41)以及分布在疏水窗(41)周边、槽口朝正面的第一蓄水槽(42)和槽口朝反面的第二蓄水槽(43)以及第三蓄水槽(44),所述疏水窗(41)中填充有陶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