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018452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4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76178.X

申请日:

2006.04.26

公开号:

CN1854861A

公开日:

2006.11.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7合同备案号:2013990000688让与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受让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明名称:显示装置申请日:20060426申请公布日:20061101授权公告日:20090520许可种类:普通许可备案日期:20131016|||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G02F 1/1335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东变更后: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千叶县变更后:日本东京都港区西新桥三丁目7番1号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变更后: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G02F 1/1335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变更后: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东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千叶县变更后:日本千叶县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变更后: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G02F 1/1335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变更后: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千叶县变更后:日本千叶县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后:株式会社IPS先驱支援会社|||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G02F 1/1335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变更后: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千叶县变更后:日本千叶县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株式会社IPS先驱支援会社变更后: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2006.01); G02F1/1333(2006.01); G09F9/35(2006.01)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发明人:

坪仓正树; 板仓史门

地址:

日本千叶县

优先权:

2005.04.27 JP 130006/200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季向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使用底面平坦的反射板,使支撑光散射板的支撑构件的脚部穿过设置于上述反射板和框体的贯通孔,从而将上述支撑构件立设在上述反射板上。另外,在上述框体的背面侧固定印刷电路板时,当在固定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区域内存在上述脚部的情况下,在上述印刷电路板的与上述脚部重叠的区域设置贯通孔,使上述脚部穿过上述贯通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反射板、配置在上述反射板上方的多个光源、配置在上述多个光源上方的光学部件、以及配置在上述光学部件上方的显示板,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反射板具有在多个光源的范围内连续的平坦底面,
具有支撑构件,其一端从上述平坦底面向下方突出地配置,另一端与上述光学部件相对配置,
在上述反射板的下方配置有电路板,
上述电路板,在与上述支撑构件的上述突出出来的一端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板和上述反射板的距离,小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从上述反射板向下方突出的高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构件的从上述反射板向下方突出的位置,限于比上述电路板的最厚的零件更靠上方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板,形成有多个与上述支撑构件对应的孔,并且,上述孔相对于上述电路板中心不对称。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构件的上述突出出来的一端是固定用的脚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在从上述反射板向下方突出出来的部分设置有防脱卡爪(倒钩)。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是板簧形状的。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板是液晶显示板。

说明书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应用于具有直下式背光源组件的显示装置有效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显示装置中,例如有像液晶显示装置那样利用来自光源的光来显示图像或影像的装置。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设置有光源(背光源组件),所述液晶面板是在将TFT元件设置成阵列状的TFT面板和对置基板之间填充了液晶材料后构成的。
上述背光源组件,例如是将来自冷阴极荧光管等线状光源的光转换成面状,再对上述液晶面板的整个面照射光的组件(构件),主要分为直下式和边光式。
上述直下式背光源组件,例如在上述液晶面板的正下方配置有上述荧光管。在这样的背光源组件中,例如在箱形的框体(frame)的内部设置有反射板,在上述反射板上设置有1根或多根荧光管。并且,在上述荧光管上设置有光学板或光散射板。
上述直下式背光源组件,一般在要求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例如,被用作面向PC(Personal Computer)的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显示装置的光源。
另外,近年来,上述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随着显示板的日益大型化,设置于上述背光源组件的光散射板等也已经大型化。因此,如果仅以与上述框体连接的端部来支撑上述光散射板,则上述光散射板将弯曲,从而亮度的匀照系数降低。因此,近年来,例如提出了这样一种背光源组件,即,在上述框体内部设置支撑构件,用上述支撑构件支撑上述光散射板,从而防止上述光散射板的弯曲,提高亮度的匀照系数(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64084)。
在上述文献所记载的背光源(照明装置)中,在相当于上述框体的反射板的内底面上,立设有从其内面支撑光控制用板(散射版)等光学部件的透明的支撑构件。
发明内容
上述文献所记载的背光源(照明装置),一体地连成上述反射板底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即,在一对荧光灯之间向内突出成山形的辅助反射部。并且,使上述辅助反射部的一部分为平坦面,并在上述平坦面上立设有上述支撑构件。
当将上述支撑构件立设于上述反射板时,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通常是使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固定部)穿过设置于上述反射板的贯通孔,从而固定上述支撑构件,上述脚部在上述反射板的背面突出出来。由此,当像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背光源那样,使山形的辅助反射部的一部分为平坦面,来立设上述支撑构件时,能够防止上述背光源的厚度按上述脚部的突出程度变厚。
但是,像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背光源的反射部那样,在上述反射部的底面设置上述山形的辅助反射部和上述平坦面时,例如可以考虑有上述反射部易于发生扭曲或弯曲、从而反射光的匀照系数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反射部的底面设置了上述山形的辅助反射部和上述平坦面后,除了扭曲和弯曲,还会在从上述底面到上述平坦面的距离(高度)上产生误差。结果,可以考虑有这样的问题,即,用立设于上述平坦面的支撑构件支撑的扩散板弯曲,按弯曲的程度,亮度的匀照系数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显示装置的亮度的匀照系数降低的技术,所述显示装置采用了用设置于框体内部的支撑构件支撑光散射板的直下式背光源组件。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新的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来明确。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框体的背面固定着印刷电路板(电路板)的显示装置,具有在上述框体(下框)上设置具有平坦底面的反射板,在上述反射板上设置有支撑光散射板的支撑构件的直下式背光源组件,所述显示装置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构件具有脚部,该脚部穿过设置于上述反射部的底面和上述框体的底面的贯通孔,从而在上述框体的背面侧突出,在固定着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区域内,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突出出来,上述印刷电路板,在与上述脚部重叠的区域设置有上述脚部穿过地贯通孔。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例如有以下这些。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反射板、配置在上述反射板上方的多个光源、配置在上述多个光源上方的光学部件、以及配置在上述光学部件上方的显示板,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板具有在多个光源的范围内连续的平坦底面,具有支撑构件,其一端从上述平坦底面向下方突出地配置,另一端与上述光学部件相对配置,在上述反射板的下方配置有电路板,上述电路板,在与上述支撑构件的上述突出出来的一端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孔。
(2)以上述例(1)为前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电路板和上述反射板的距离,小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从上述反射板向下方突出的高度。
(3)以上述例(1)为前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从上述反射板向下方突出的位置,限于比上述电路板的最厚的零件更靠上方的位置。
(4)以上述例(1)为前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电路板,形成有多个与上述支撑构件对应的孔,并且,上述孔相对于上述电路板中心不对称。
(5)以上述例(1)至例(4)中的任意1例为前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上述突出出来的一端是固定用的脚部。
(6)以上述例(5)为前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在从上述反射板向下方突出出来的部分设置有防脱卡爪(倒钩)
(7)以上述例(5)为前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是板簧形状的。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使用具有上述平坦底面的反射板,能够减少上述反射板的扭曲、弯曲及变形,从而提高由上述背光源组件照射的光的亮度的匀照系数。
此时,当在上述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上预先设置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穿过的孔时,使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孔的开口中、靠近上述框体的开口端到上述框体的底面的距离,小于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的从上述框体的背面突出的高度。此时,通过使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的从上述框体的背面突出的高度小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厚度,能够防止由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从上述框体的背面突出导致上述显示装置变厚。
此时,通过在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的、从上述框体的底面突出出来的部分设置卡爪(倒钩),能够防止上述支撑构件脱落。另外,也可以使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为板簧形状,以取代设置上述卡爪(倒钩)。
另外,上述显示板,只要是控制由上述背光源组件所照射的光的透射和遮断来显示图像或影像的显示板,则无论什么样显示板都可以,例如,能够使用具有TFT面板的液晶显示板,所述TFT面板在透明基板上呈阵列状地设置了TFT元件。
以下,参照附图与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起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记相同标号,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说明显示装置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从光的照射面侧观察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背光源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图2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图3的印刷电路板的外围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使用具有上述平坦底面的反射板,来减少上述反射板的扭曲、弯曲及变形,提高由上述背光源组件照射的光的亮度的匀照系数。此时,使设于上述反射板上、支撑光散射板等光学部件的支撑构件的脚部,穿过在上述反射板的底面和设置上述反射板的框体的底面设置的贯通孔,在上述框体的背面侧突出。并且,当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在上述框体背面的、固定印刷电路板(电路板)的区域内突出时,通过在上述印刷电路板的与上述脚部重叠的区域设置上述脚部穿过的贯通孔,来防止显示装置变厚。
[实施例]
图1至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1是说明显示装置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从光的照射面侧观察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背光源组件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后视图,图4是图3的印刷电路板的外围的放大图,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在图1中,1是显示板,2是直下式背光源组件,3是框构件,4是印刷布线板,5是液晶驱动IC。此外,在图2至图5中,201是框体(下框),202是反射板,203是荧光灯,204是光散射板,205是支撑构件,205A是支撑构件的脚部,6是印刷电路板(电路板),6A是印刷电路板的贯通孔。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是具有直下式背光源组件的显示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板1,具有控制光的透射或遮断的元件;上述直下式背光源组件2;框构件3,使上述显示板1和上述直下式背光源组件2重叠并一体地保持。
这时,上述显示板1,例如是在TFT基板和设于上述TFT基板上的对置基板之间填充了液晶材料的液晶显示板,上述TFT基板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上呈阵列状地设有TFT元件。此时,在上述显示板的外围部设置有印刷布线板(电路板)4,上述印刷布线板4上的布线和上述显示板1上的布线,通过液晶驱动IC 5连接。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板1不限于上述液晶显示板,只要是在现有的需要背光源组件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板,无论哪种结构均可。
此外,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上述印刷布线板4与其它印刷电路板连接。
另外,上述直下式背光源组件2,例如,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框体(下框)201;设置于上述框体201内、具有平坦底面的反射板202;设置于上述反射板202上的荧光灯203;设置于上述荧光灯203上的光散射板204;设置于上述反射板202上的支撑构件205。
上述反射板202,将从上述荧光灯203发出的光反射到上述光散射板204,如图5所示,具有在多个光源的范围内连续的平坦底面,端部呈向上述光散射板204所在的方向弯折的形状。这样的底面平坦的反射板202,例如与如上述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64084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山形的辅助反射部的反射板相比,难以发生扭曲、弯曲及变形。由此,能够提高反射光的匀照系数。
上述荧光灯203,例如是冷阴极荧光管(CFL)等线状光源,如图2或图3所示,平行地设置有多根荧光管。这时,上述荧光管不限于如图2或图3所示的结构、配置,例如也可以配置1根或多根U字形或W字形的荧光管。另外,上述荧光灯203不限于上述冷阴极荧光管,例如也可以是热阴极荧光管。
上述光散射板204,将从上述荧光灯203发出的线状的光转换成面状,只要是在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源组件中使用的光散射板,无论哪种材料、结构均可。另外,虽然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上述光散射板204的内面、即与上述反射板202相对的面上设置调光板。
上述支撑构件205,是用于防止上述光散射板204、或上述光散射板204和上述调光板弯曲的构件,例如,如图5所示,在上述支撑构件205的一端设置有脚部205A。并且,上述支撑构件205,预先将上述脚部205A插入设置于上述反射板202的底面和上述框体201的底面的贯通孔(未图示),从而立设在上述反射板202上,用上述支撑构件205的顶端(另一端)支撑上述光散射板204或调光板。这时,只要上述反射板202的底面平坦,就难以发生上述反射板202的扭曲、弯曲及变形,因此,上述支撑构件205的高度的偏差变小。由此,在用上述支撑构件205支撑住上述光散射板204或调光板时,能够使上述光散射板204或调光板的弯曲难以发生。由此,能够提高照射在上述显示板1上的光的亮度的匀照系数。
此时,上述支撑构件205的脚部205A,也可以是圆柱状或棱柱状等棒状的形状,如图5所示,当在从上述反射板202和上述框体201的底面突出的部分预先设置卡爪(倒钩)时,能够防止上述支撑构件205的脱落。另外,也可以使上述脚部205A呈板簧形状,利用斥力防止上述支撑构件205的脱落,以取代设置上述卡爪(倒钩)。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一般地,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上述背光源组件的上述框体(下框)201的背面,例如固定着具有定时控制器等控制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电路板)6。上述印刷电路板6,例如与控制上述荧光灯的点亮、熄灭的电路及配置在上述显示板1的外围部的印刷布线板4相连接。
一般地,上述印刷电路板6可以固定在上述框体201背面的任何位置,但通过将其配置在上述框体201的某个边的中心附近,能够向该边的左右均等地传送信号。另外,为了防止上述光散射板204或调光板的弯曲,优选设置多个上述支撑构件205,但设置多个上述支撑构件205,将造成重量增加,或因光通过上述支撑构件205导致光的匀照系数下降,因此,一般以较少的个数高效地支撑。由此,上述支撑构件205优选设置在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
但是,从上述观点来看,当确定设置上述支撑构件205的位置和固定上述印刷电路板6的区域时,例如,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支撑构件205的脚部205A在固定上述印刷电路板6的区域内突出。这时,如果是固定现有的印刷电路板,则上述印刷电路板必须固定成不与上述支撑构件205的脚部205A接触的高度,由此,上述显示装置将变厚。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印刷电路板等的电路板6的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例如与脚部205A重叠的区域,预先设置上述脚部205A穿过的贯通孔6A。这样,能够使上述印刷电路板6的贯通孔6A的开口端的、从上述反射板202或上述框体201到上述印刷电路板6的距离小于上述支撑构件205的脚部205A从上述反射板202或框体201的背面突出的高度LH。此时,如图5所示,如果上述支撑构件的脚部205A从上述框体201的背面突出的高度LH,小于上述印刷电路板6的厚度PH(包括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下方的零件的厚度)和上述印刷电路板6的安装高度H,则上述脚部205A就不会从上述印刷电路板6突出。由此,能够防止上述显示装置变厚。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使用具有在多个光源的范围内连续的平坦底面的反射板202,能够使反射板202的扭曲、弯曲及变形难以发生,从而能够提高反射光的匀照系数。
另外,因为能够使上述反射板202的扭曲、弯曲及变形难以发生,所以,以立设于上述反射板202上的支撑构件205支撑的上述光散射板204或调光板的弯曲也难以发生,从而能够提高照射在显示板1上的光的亮度的匀照系数。此外,采用以上述支撑构件205支撑的光学部件,例如散射板、聚光板或透明板等的任何器件,都能实现上述效果。
另外,当使上述支撑构件205的脚部205A穿过上述反射板202和框体201的贯通孔,从而在上述框体201的背面侧突出出来时,通过使上述突出部通过设置于上述印刷电路板6的贯通孔6A,能够防止上述显示装置变厚。进而,例如在按先将上述支撑构件205固定在反射板202上、然后在上述反射板202的下方固定上述印刷电路板(电路板)6的顺序进行组装时,上述支撑构件205的一部分(脚部205A)在上述反射板202的下方突出出来。由此,易于判断上述印刷电路板6的固定位置。并且,由于具有与上述印刷电路板6对应的贯通孔6A,因而可以按照突出出来的上述支撑构件205的脚部205A配置上述印刷电路板6,由此,成为组装的操作效率高的构造。另外,在上述印刷电路板(电路板)6上配置多个孔时,通过相对于电路板中心不对称地配置,使得在组装时电路板6的配置方向是唯一确定的,由此能够预先避免安装错误。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使用底面平坦的反射板,使支撑光散射板的支撑构件的脚部穿过设置于上述反射板和框体的贯通孔,从而将上述支撑构件立设在上述反射板上。另外,在上述框体的背面侧固定印刷电路板时,当在固定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区域内存在上述脚部的情况下,在上述印刷电路板的与上述脚部重叠的区域设置贯通孔,使上述脚部穿过上述贯通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