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018223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02193.5

申请日:

2005.01.14

公开号:

CN1641445A

公开日:

2005.07.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2F 1/1335申请日:20050114授权公告日:20080206终止日期:201401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 F21V8/00

主分类号:

G02F1/1335; F21V8/00

申请人:

夏普株式会社;

发明人:

胜田恭敏; 尾上正人; 岩井孝之; 久多里龙也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4.01.14 JP 2004-00679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龙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更换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的维护时,防止向光学片组混入尘埃等。本发明具有:液晶面板(21);配置在液晶面板(21)的背面侧的光学片组(32);配置在光学片组(32)的背面侧的光源(28);至少配置在光学片组(32)的前面侧的框状的前面底板(23)(前面侧框架);配置在光源(28)的背面侧,同时相对前面底板(23)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固定的后面底板(31);即使解开后面底板(31)和前面底板(23)之间的固定,也一体地保持光学片组(32)的片保持用底板(27)。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晶面板;
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光学片组;
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的光源;
至少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前面侧的框状的前面侧框架;
配置在所述光源的背面侧,同时相对所述前面侧框架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固定的后面底板;以及
保持部件,即使解除所述后面底板和所述前面侧框架之间的固定,仍一体地保持所述光学片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从载置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周缘的大致平坦部的外周缘突出有大致垂直部的片保持用底板;和将该片保持用底板固定到所述前面侧框架的止动机构,
构成为即使解除所述前面侧框架和所述后面底板的固定,所述光学片组也固定到所述前面侧框架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定位保持所述光源的光源保持部件,
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和所述后面底板通过止动机构一体地连接,或者,
将通过止动机构连接到所述前面侧框架上的所述光源保持部件通过其它止动机构与所述后面底板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片保持用底板、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选择的至少两个部件从前面侧通过止动机构互相贯通固定,
所述止动机构通过在非固定对象部件上所穿过设置的开口来安装,该非固定对象部件配置在比成为固定对象的部件更前面侧。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由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构成,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从其下端对光源插通部切口,将所述线状光源定位在该光源插通部,通过所述后面底板闭锁该光源插通部的下端开口。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具有:
具有设置有线状光源的端部的槽的背侧承接板;
安装在该背侧承接板的前面侧的前侧压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压板通过止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同时,所述背侧承接板固定在所述后面底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压板设置扣合部,同时所述背侧承接板设置被扣合部,通过将所述扣合部扣合到所述被扣合部,将所述前侧压板固定到所述背侧承接板。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面底板和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上,设置互相进行位置匹配的定位部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的下面设置凸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后面底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凹部或者嵌合孔,互相卡合定位,或者,
构成为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的下面设置凹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后面底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凸部,互相卡合定位。

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和所述后面底板从背面侧通过止动机构来固定。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侧框架形成为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面侧周缘的框状的聚光圈,或者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周缘的框状的前面底板。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光学片组的片是从扩散板、棱镜片、扩散片、ITO片、PET、导光板、选择反射片中选择的。

14.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晶面板;
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光学片组;
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的光源;
至少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前面侧的框状的前面侧框架;
后面底板,配置在所述光源的背面侧,同时,相对所述前面侧框架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固定;
止动机构,将叠加的多个所述光学片组中的至少最后面的片固定到所述前面侧框架上,
即使解除所述后面底板和前面侧框架的固定,所述光学片组也还一体地保持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定位保持所述光源的光源保持部件,
将所述光源保持部件通过止动机构固定到所述光学片组的最后面的片上。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由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构成,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从其下端对光源插通部切口,将所述线状光源定位在该光源插通部,通过所述后面底板闭锁该光源插通部的下端开口。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具有:
具有设置有线状光源的端部的槽的背侧承接板;
安装在该背侧承接板的前面侧的前侧压板。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压板通过止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同时,所述背侧承接板固定在所述后面底板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压板设置扣合部,同时所述背侧承接板上设置被扣合部,通过将所述扣合部扣合到所述被扣合部,将所述前侧压板固定到所述背侧承接板。

20.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面底板和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上,设置互相进行位置匹配的定位部件。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的下面设置凸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后面底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凹部或者嵌合孔,互相卡合定位,或者,
构成为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的下面设置凹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后面底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凸部,互相卡合定位。

22.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和所述后面底板从背面侧通过止动机构固定。

23.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侧框架形成为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面侧周缘的框状的聚光圈,或者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周缘的框状的前面底板。

24.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光学片组的片是从扩散板、棱镜片、扩散片、ITO片、PET、导光板、选择反射片中选择的。

25.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光学片组的最后面的片、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所选择的至少两个的部件从前面侧通过止动机构互相贯通固定,
所述止动机构通过在非固定对象部件上穿设的开口来安装,该非固定对象部件配置在比成为固定对象的部件更前面侧。

26.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
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光学片组;
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的光源;
至少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前面侧的框状的前面侧框架;
后面底板,配置在所述光源的背面侧,同时,相对所述前面侧框架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固定;    
光源保持部件,定位保持所述光源,同时在上面支持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周缘;
将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固定到所述前面侧框架上的止动机构,
即使解除所述后面底板和前面侧框架的固定,所述光学片组仍一体地保持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面侧框架形成为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面侧周缘的框状的聚光圈,或者
形成为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周缘的框状的前面底板。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由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构成,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从其下端对光源插通部进行切口,将所述线状光源定位在该光源插通部,通过所述后面底板闭锁该光源插通部的下端开口。

29.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具有:
具有设置有线状光源的端部的槽的背侧承接板;和
安装在该背侧承接板的前面侧的前侧压板。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压板通过止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同时,所述背侧承接板固定在所述后面底板上。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压板设置扣合部,同时所述背侧承接板设置被扣合部,通过将所述扣合部扣合到所述被扣合部,将所述前侧压板固定到所述背侧承接板。

32.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面底板和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上,设置互相进行位置匹配的定位部件。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的下面设置凸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后面底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凹部或者嵌合孔,互相卡合定位,或者,  
构成为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的下面设置凹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后面底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凸部,互相卡合定位。

34.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光学片组的片是从扩散板、棱镜片、扩散片、ITO片、PET、导光板、选择反射片中选择的。

35.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选择的至少两个部件从前面侧通过止动机构互相贯通固定,
所述止动机构通过非固定对象部件上所穿设的开口来安装,该非固定对象部件配置在比成为固定对象的部件更前面侧处。

36.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和所述后面底板通过止动机构从背面侧来固定。

说明书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配置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配置平面状的作为光源装置的背光,该背光具有将多个光源配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正下型、将光源设置在侧面通过导光板平面状地发光的边缘光型。特别是,由于正下型背光的厚度大而光的利用效率高,所以通常使用于监视器或者液晶电视等那样的要求亮度的情况。
但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寿命基本上依赖背光的光源的寿命,如果能进行将有故障的光源更换为新品光源的维护,就具有液晶显示装置可半永久性使用的优点。
关于更换光源的操作考虑两种方法。一种是分解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为了一个个去除液晶面板和光学片等,可拆掉插在液晶面板和光源之间的光学片组,从而存在着这种担心,即在更换光源后,在叠加的光学片之间混入灰尘或者尘埃,使显示品质恶化。
为此,就需要液晶显示装置发生故障后时背光光源的更换操作在洁净室等特别的环境状态下来进行,修理工或者用户自己不能简单地进行更换操作。
其次,具有对整个背光单元进行更换的方法,但它们具有更换大部分的合格品部件这样地缺点,从而有高额的成本负担。
另外,在利用所述两种方法来更换的情况下,也具有还容易发生二次损害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在更换操作时打开液晶面板,所以作为用于向液晶面板发送图像信息的部件的、对于外力非常弱的带状的、称为TCP(Tape Carrier Package)或SOF(System On Film)的驱动器容易发生接触不良或断线等,发生甚至必须对高价的未坏的液晶面板进行更换这样的问题。
在特开2001-21869号公报中,如图32所示那样,液晶面板2、背光3和电路基板4以在壳体5内叠加收容的状态从上方覆盖金属制成的框架1,将壳体5的弯钩5a与金属制成的框架1的卡合槽1a卡合固定。但是,如果形成该构造,在将背光3与新产品更换时,解除弯钩5a和卡合槽1a的卡合,由此全部分解,背光3和液晶面板2等就会附着尘埃。
此外,在特开平7-56164号公报中,如图33所示那样,在上侧框体6和面板固定板7之间夹持液晶面板8,在面板固定板7的下面侧配置扩散板9,同时,在扩散板9的下面侧配置固定在支持部件10上的背光11,通过螺钉13固定到上侧框体6上,闭锁下侧框体12。但是,在该公报中,背光11和支持部件10之间的固定方法与扩散板9的固定方法没有全部公开,另外,在更换背光11时,如果卸下螺钉13,就具有了向扩散板9等混入尘埃等的担心。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1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7-561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做出的,其课题在于,在更换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的光源的维护时,即使进行卸下光源的操作也能不向光学片组中混入尘埃等,而且,更换操作时不损伤其它合格品部件且容易进行更换,结果不会引起二次损坏。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晶面板;
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光学片组;
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的光源;
至少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前面侧的框状的前面侧框架;
配置在所述光源的背面侧的同时相对所述前面侧框架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固定的底板(chassis);
保持部件,即使解除所述底板和所述前面侧框架之间的固定,也还一体地保持所述光学片组;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更换发生了故障的光源的维护时,即使卸下底板进行露出的光源的更换操作,由于光学片组仍然一体地保持而没有分解,所以在光源的更换操作时能够防止光学片组拆散混入尘埃等。此外,由于不必要在洁净室等特别的环境下进行光源更换操作,所以提高了维护的操作性。另外,在光源更换时不分解光学片组,由此在再次装配复原时也不需要光学片组的组合操作,操作工序数也能够降低。
优选地,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从载置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周缘的大致平坦部的外周缘突出有大致垂直部的片保持用底板;将该片保持用底板固定到所述前面侧框架的止动机构,
构成为即使解除所述前面侧框架和所述后面底板的固定,所述光学片组也还固定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
如形成所述构成,利用固定在前面侧框架上的片保持用底板的大致平坦部支持光学片组的周缘,光学片组就离开卸下的后面底板侧。另外,所述大致垂直部完成了定位光学片组的侧端部的框的任务,同时,也能够完成确保光学片组的厚度方向的设置空间的隔板的任务,另外,由于能够将液晶面板和光学片组的间隙在前面保持一定,所以能够稳定(防止不均)液晶显示画面的品质。而且,作为所述止动机构也可以使用小螺钉或者螺栓等。
具有定位保持所述光源的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前面侧框架和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和所述后面底板通过止动机构一体地连接,或者,
将通过止动机构连接到所述前面侧框架上的所述光源保持部件通过其它止动机构与所述后面底板连接。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通过止动机构一体地固定前面侧框架、光源保持部件、和后面底板的情况下,通过从一个方向安装止动机构,在分解时从一个方向进行作业,所以,在作业时不需要反转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减轻作业负荷,同时没有由于反转作业导致的装置损伤。
或者,光源保持部件和前面侧框架的固定以及光源保持部件和后面底板的固定分别由其它止动机构来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将固定后面底板的止动机构从背面侧安装,维护环境在为从背面侧作业的环境情况下作业性良好。即,本发明中如果液晶显示装置中卸下的部件处于显示装置的前面侧,就从前面侧更换。另一方面,如果卸下的部件处于显示装置的背面侧,就从背面侧进行更换,等等,与其目的、状况配合的方法能够自由选择。
优选地,从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片保持用底板、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选择的至少两个部件从前面侧通过止动机构互相贯通固定,
所述止动机构通过在非固定对象部件上所穿设的开口来安装,该非固定对象部件配置在比成为固定对象的部件还前面侧。
如形成所述构成,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片保持用底板、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不处于最前面的部件彼此通过止动机构贯通固定的情况下,不卸下配置在比固定对象还前面侧的部件,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装卸止动机构。而且,由于仅从前面侧进行维护时的分解作业,所以不必要反转装置,能够降低作业工序数。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晶面板;
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光学片组;
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的光源;
至少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前面侧的框状的前面侧框架;
后面底板,配置在所述光源的背面侧,同时,相对所述前面侧框架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固定;
止动机构,将叠加的多个所述光学片组中的至少最背面的片固定到所述前面侧框架上,
即使解除所述后面底板和前面侧框架的固定,所述光学片组也还一体地保持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更换有故障的光源的维护时,即使卸下后面底板来进行露出的光源的更换作业,由于最背面的光学片仍然固定在前面侧框架上没有分解,所以,叠加的光学片组的整体没有拆散,能够防止灰尘或者尘埃混入光学片间。而且,由于最背面的光学片本身固定到前面侧框架上,所以还具有能够抑制光学片支持用的特别部件不必要的部件数量增大的优点。此外,由于不必要在洁净室中进行光源的更换作业,所以还提高了维护作业性。另外,由于在光源更换时不分解光学片组,所以在光源更换后再次进行装配复原时,能够不需要进行光学片组的安装作业,能够降低作业工序数。
优选地,具有定位保持所述光源的光源保持部件,
将所述光源保持部件通过止动机构固定到所述光学片组的最背面的片上。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将固定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的所述最背面的片通过止动机构安装到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上,由此能够固定光源保持部件。
优选地,从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光学片组的最背面的片、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所选择的至少两个的部件从前面侧通过止动机构互相贯通固定,
所述止动机构通过在非固定对象部件上所穿过设置的开口来安装,该非固定对象部件配置在比成为固定对象的部件还前面侧。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光学片组的最背面的片、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不处于最前面的部件彼此通过止动机构来贯通固定的情况下,能够不卸下配置在比固定对象还前面侧的部件,通过所述开口装卸止动机构。而且,由于利用仅从前面侧的作业来进行维护时的分解作业,所以不必要反转装置,能够降低作业工序数。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
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光学片组;
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的光源;
至少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前面侧的框状的前面侧框架;
后面底板,配置在所述光源的背面侧,同时,相对所述前面侧框架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固定;
光源保持部件,定位保持所述光源,同时在上面支持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周缘;
将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固定到所述前面侧框架上的止动机构;
即使解除所述后面底板和前面侧框架的固定,所述光学片组还一体地保持到所述前面侧框架上。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更换有故障的光源的维护时,即使卸下后面底板进行露出的光源的更换作业,由于维持了固定在前面侧框架上的光源保持部件的上面的光学片组的支持状态,所以能够防止在光源的更换作业时拆散光学片组混入灰尘或者尘埃等。而且,由于将光源保持部件的上面用于光学片组的支持用,所以不必要新追加光学片支持用的特别的部件,具有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大的优点。
此外,由于不必要在洁净室等中进行光源的更换操作,所以提高了维护的作业性。另外,在光源更换时不分解光学片组,由此在再次装配复原时不需要光学片组的定位安装作业,作业工序数也能够降低。
优选地,所述前面侧框架形成为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面侧周缘的框状的聚光圈,或者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周缘的框状的前面底板。
作为所述前面侧框架,如果使用框状的聚光圈和框状的前面底板,能够夹持液晶面板的周缘。而且,如果在聚光圈(和前面底板)和液晶面板之间插入隔板,能够防止液晶面板的玻璃基板和聚光圈与前面底板干涉而发生杂音。特别是,在随着声音使用AV机器等的情况下,具有用于防止声波的振动所发生的干涉声音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光源由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构成,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从其下端对光源插通部进行切口,将所述线状光源定位在该光源插通部,通过所述后面底板闭锁该光源插通部的下端开口。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将多个线状光源(例如冷阴极管、热阴极管、Xe灯等)并列配置在所述光学片组的背面侧,构成面光源,而且,能够通过光源保持部件定位各个线状光源的并列状态。另外,如果从液晶显示装置卸下后面底板,就从光源保持部件的光源插通部的下端开口向下方仅滑动线状光源的两端部,可简单地卸下线状光源。
此外,作为所述线状光源在使用包含水银的冷阴极管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所述那样的进行高效率光源更换的构造,能够不破损冷阴极管地安全地更换作业,而且,由于能够完全回收来自脱离的不需要的冷阴极管的作为有害物质的水银,所以对于考虑环境的再循环是有贡献的。
优选地,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具有:具有设置线状光源的端部的槽的背侧承接板;安装在该背侧承接板的前面侧的前侧压板。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将线状光源的端部配置在背侧承接板的设置槽中的状态覆盖所述压板进行固定,由于线状光源保持在光源保持部件上,所以提高了安装时的操作性。另外,在线状光源的更换时,如果在从所述前面侧框架分解光源保持部件的状态在上方卸下前侧压板,就能够在前面侧卸下配置在设置槽中的线状光源,所以能够不反转装置地从前面侧进行作业。
优选地,所述前侧压板通过止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前面侧框架上,同时,所述背侧承接板固定在所述后面底板上。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如果卸下止动机构并分解前面侧框架和前侧压板,就只从背侧承接板卸下前侧压板,就能够进行线状光源的更换。
优选地,在所述前侧压板设置扣合部,同时所述背侧承接板设置被扣合部,通过将所述扣合部扣合到所述被扣合部,将所述前侧压板固定到所述背侧承接板。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通过形成将前侧压板扣合固定到背侧承接板的构造,与通过螺丝钉等固定的情况相比,固定作业和卸下作业等能够一次(one touch)进行,提高了作业性。
优选地,在所述后面底板和所述光源保持部件上,设置互相进行位置匹配的定位部件。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将光源保持部件设置后面底板的规定位置时,能够简单容易地进行定位,提高作业性。
具体地说,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件为这样的构成,即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的下面设置凸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后面底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凹部或者嵌合孔,互相卡合定位,或者,
为这样的构成,即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的下面设置凹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后面底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凸部,互相卡合定位。
即,通过互相凹凸卡合光源保持部件和后面底板,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且单触地确实进行定位。
构成所述光学片组的片是从扩散板、棱镜片、扩散片、ITO片、PET、导光板、选择反射片中选择的。
优选地,从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选择的至少两个部件从前面侧通过止动机构互相贯通固定,
所述止动机构通过非固定对象部件上所穿设的开口来安装,该非固定对象部件配置在比成为固定对象的部件还前面侧处。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所述前面侧框架、所述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后面底板中不处于最前面的部件彼此通过止动机构贯通固定的情况下,能够不卸下配置在比固定对象还前面侧的部件,通过所述开口装卸止动机构。而且,由于利用仅从前面侧的作业来进行维护时的分解作业,所以反转装置不是必要的,可降低作业工序数。
优选地,从背面侧通过止动机构来固定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和所述后面底板。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从背面侧容易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仅卸下所述背面侧的止动机构,能够使后面底板脱离并露出光源保持部件所保持的光源,能够提高维护作业性。
发明效果
从上面的说明中可明白那样,如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形成这样的构造,即一面通过所述片保持用底板支持光学片组,一面将光学片组本身固定在前面侧框架上,或者,即使取下后面底板也通过光源保持部件的上面支持光学片组,由此在更换光源的维护时,即使卸下后面底板进行光源的更换作业,光学片组还原样被支持而不拆散,所以,能够防止光源的更换作业时向光学片组混入灰尘或者尘埃。另外,由于不必要在洁净室等中来进行光源的更换作业,所以还提高了不选择作业场所的作业性。此外,由于不分解光学片组,在再次装配恢复时也不需要光学片组的安装作业,降低了作业工序数。另外,作为光源使用冷阴极管的情况下,再循环时能够安全且确实地取出包含有害物质的水银。
另外,不需要向洁净室等的输送带,更换部件仅是次品光源就可以,更换时间是短时间,降低了作业工钱,所以光源的更换成本是便宜的。此外,仅卸下多个位置的止动机构来进行光源的更换作业,所以作业是容易的。而且,结果,仅简单地更换光源,即恢复受到喜爱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液晶TV等)成新产品同样的功能,能够提高一般用户的满足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3(A)是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4(A)是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5(A)是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6(A)是第5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7(A)是第6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8(A)是第7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9(A)是第8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0(A)是第9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1(A)是第10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2(A)是第1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3(A)是第1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4(A)是第1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5(A)是第1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6(A)是第15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7(A)是第16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8(A)是第17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19(A)是第18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0(A)是第19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1(A)是第20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2(A)是第2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3(A)是第2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4(A)是第2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5(A)是第2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6(A)是表示第2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侧的截面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7(A)是第25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8(A)是第26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29(A)是第27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30(A)是第28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31(A)是第29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光源更换时的分解截面图。
图32是表示现有例子的图。
图33是表示其它现有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20液晶显示装置;21聚光圈(bezel);22液晶面板;23前面底板;24棱镜片;25扩散片;26、44、86、90扩散板;27、59片保持用底板;28线状光源;29光源保持部件;29a光源插通部;29c凹部;30反射复合部件;31后面底板;31a凸部;32光学片组;33金属板;34反射片;35、36隔板;63、75背侧承接板;63d、75d设置槽;64、76前侧压板;76a卡合部;75a被卡合部;92安装片;102c凸部;103d嵌合孔;B1~B5小螺钉(止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A)所示那样,液晶显示装置20由框状的前面底板23和聚光圈21通过隔板35、36来夹持液晶面板22的周缘,由前面底板23和聚光圈21形成前面侧框架。另外,在液晶面板22的下方由框状的片保持用底板27支持配置光学片组32。而且,在光学片组32的下方平行配置多个线状光源28,在由光源保持部件29保持各个线状光源28的两端28a的状态,从下方由反射复合部件30闭锁的同时由后面底板31闭锁。而且,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显示图像的前面侧设为上侧,同时将背面侧设为下侧。
如图2(A)所示那样,液晶面板22通过在相对配置的透明基板37之间封入液晶,形成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象素,同时,在其两面侧设置用于协调入射光和出射光的偏振面方向的偏振片38、39。
光学片组32分别是进行透过光的扩散、汇聚等的树脂片,从上层开始叠层配置棱镜片24、扩散片25、扩散板26。光学片组的个数和组合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为从上层开始叠加DBEF-D、棱镜片、扩散片、扩散板的构成,也可以包括ITO片或者PET片或者导光板或者选择反射片等。
片保持用底板27截面L字地形成框形状,具有支持光学片组32的最下层的扩散板26的下面周缘的平坦部27a、由平坦部27a的外周垂直向上地立设的垂直部27b,在平坦部27a中设置螺丝孔27c和贯通孔27d。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光源28使用冷阴极管,但也可以使用热阴极管或者Xe灯、非线状LED灯。而且,在线状光源28的两端28a安装未图示的橡胶支持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装置20的短边侧设为垂直方向、长边侧设为水平方向那样来使用的情况下,线状光源28为水平方向,内部水银灯不向一个方向汇集,使得光源特性最佳,但是也可以根据线状光源28的性能来配置使得光源配置方向为垂直方向。这种情况下具有与水平配置相比为短的线状光源的优点。
光源保持部件29是树脂成形品,设置一对使得一起定位保持多个线状光源28的两端28a,从其相对面的下端侧以需要的间隔切开光源插通部29a,同时,在其下端侧设置定位反射复合部件30的切口部29b。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31的定位用的凹部29c,同时,设置从凹部29c到上面贯通的插通孔29e。另外,在光源保持部件29的上面设置与前面底板2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29g,同时,设置与小螺钉B1有空隙防止干涉的凹部29d。
反射复合部件30使用在铝等金属板33的上面贴附粘合树脂制成的反射片34的反射率90%以上的Alset(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
后面底板31是金属制成的,实现提高装置强度的任务和放热的任务,在光源保持部件29的下面与凹部29c对应的位置设置凸部31a,实现定位,同时在凸部31a上穿设螺丝孔31b。而且,从维持强度的观点来看,利用强化纤维树脂等这样的具有刚性的树脂来代替也没有关系。
另外,也可以使用具有这些反射复合部件30和后面底板31的功能的一体的复合部件,如果这样,在从背面侧更换线状光源28时,所述复合部件是一体的而不拆散,所以,仅分解多个止动机构和所述复合部件的两种部件,就能够进行简单的更换操作。
聚光圈21是截面倒L字的框形状,在其上面穿设小螺钉B2的插通用的开口部21a,同时设置螺丝孔21b。前面底板23是截面倒L字的框形状,在其上面设置用于安装小螺钉B1、B2、B3的螺丝孔23a、23b、23c。
前面底板23和片保持用底板27,以互相夹持光学片组32的状态从上方开始由小螺钉B1通过螺丝孔23a、27c螺接固定,在光源保持部件29的与小螺钉B1干涉的部位设置凹部29d,避免干涉。
聚光圈21和前面底板23,以互相夹持液晶面板22的状态从上方开始由小螺钉B3通过螺丝孔21b、23c螺接固定。
前面底板23和光源保持部件29和后面底板31,贯通片保持用底板27的贯通孔27d,从上方开始由小螺钉B2通过螺丝孔23b、31b和插通孔29e,螺接固定。
而且,后面底板31在未图示的位置固定到前面底板23或聚光圈21上,不通过小螺钉B2固定也可以。
接着,说明线状光源28有故障时的维护顺序。
如图2(B)所示那样,如果通过开口部21a从液晶显示装置20的前面侧(图中上侧)卸下小螺钉B2,就能够卸下后面底板31、反射复合部件30和光源保持部件29,能够从光源保持部件29的光源插通部29a的下侧开口在下方取出线状光源28。此时,片保持用底板27通过小螺钉B1固定到前面底板23上,光学片组32保持由片保持用底板27仍然一体地支持的状态,所以,光学片组32没有拆散,确实地防止了在各个片24~26之间混入灰尘或者尘埃。
另外,在将新产品线状光源插通到光源插通部29a的状态,将凹部29c定位到后面底板31的凸部31a,安装光源保持部件29、反射复合部件30和后面底板31,仅通过再次螺接固定小螺钉B2,就简单地结束维护作业。即,线状光源28的更换作业能够以从前面侧开始的一个方向的作业来进行,能够没有翻转装置的麻烦。此外,由于全部的小螺钉B1~B3从前面侧安装,所以其它分解作业也同样仅从前面侧一个方向来进行,提高了作业性。
图3(A)(B)表示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反射复合部件30,在后面底板31的上面设置反射片42,同时,在聚光圈41上在小螺钉B1的上方也设置小螺钉插通用的开口部41c。
聚光圈41在与小螺钉B1、B2对应的位置穿设开口部41a、41c,同时,在与小螺钉B3对应的位置设置螺丝孔41b。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想分解片保持用底板27的情况下,通过聚光圈41的开口部41a卸下小螺钉B2,卸下光源保持部件29、反射片42和后面底板31,同时,通过聚光圈41的开口部41c卸下小螺钉B1,由此,能够不分解聚光圈41和前面底板23,所以,能够维持液晶面板22的固定状态,所以能够实现维护性的提高。
另外,由于全部小螺钉B1~B3从前面侧安装,所以能够仅从前面侧一个方向来进行分解作业,提高了作业性。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4(A)(B)表示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废除片保持用底板27,将光学片组45的最下层的扩散板44的端部向侧向延伸,设置小螺钉孔44a、44b。
前面底板43在螺接小螺钉B1的位置设置凹部43b,同时,在凹部43b处设置螺丝孔43d,另外,在与小螺钉B2对应的位置设置开口部43a,在与小螺钉B3对应的位置设置螺丝孔44c。
前面底板43和最下层的扩散板44由小螺钉B1通过螺丝孔43d和小螺钉孔44b螺接,由此,在固定扩散板44的同时,支持上层的棱镜片24和扩散片25。
这里,由于在前面底板43上设置凹部43b,所以,使得形成叠加棱镜片24和扩散片25的空间。另外,扩散板44和光源保持部件29和后面底板31,由小螺钉B2通过小螺钉孔44a、插通孔29e和螺丝孔31b螺接固定。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卸下小螺钉B2,卸下后面底板31、反射复合部件30和光源保持部件29的情况下,最下层的扩散板44还通过小螺钉B1固定到前面底板43上,而且,由此上层的棱镜片24和扩散片25保持仍然被支持的状态,所以,光学片组45不拆散,能够确实地防止在各个片之间混入尘埃等。
另外,全部的小螺钉B1~B3从前面侧安装,线状光源28的更换作业能够利用从前面侧的一个方向的作业来进行,所以没有翻转装置的作业,提高了作业性。
而且,代替在扩散板44上穿设小螺钉孔44a、44b,也可以在扩散板44上插入螺母而成形。另外,利用小螺钉B1不仅固定最下层的扩散板44,而且还通过小螺钉B1来固定上层的棱镜片24或/和扩散片25也没有关系。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5(A)(B)表示第四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固定前面底板48和光源保持部件50的小螺钉B2从侧面安装,同时,从背面通过小螺钉B4将后面底板31固定到光源保持部件50上。
聚光圈47在其上面设置小螺钉B3安装用的螺丝孔47a,同时,在侧面穿设小螺钉插通用的开口部47b。
前面底板48在其上面设置小螺钉B1、B3安装用的螺丝孔48a、48b,同时在侧面设置小螺钉B2安装用的螺丝孔48c。
光源保持部件50从其相对面的下端对光源插通部50a进行切口,同时,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31定位用的凹部50c,在凹部50c上设置螺丝孔50h。另外,在光源插通部50a的下端侧设置定位反射复合部件30的端部的切口部50b,在光源保持部件50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50d,在侧面设置用于固定小螺钉B2的螺丝孔50f。
光源保持部件50和后面底板31,以凹部50c和凸部31a互相卡合定位的状态从下方由小螺钉B4通过螺丝部31b、50h螺接固定。
在更换线状光源28的情况下,从背面卸下小螺钉B4,能够不分解光学片组32,而取下后面底板31和复合反射材料30。另外,在想取下光源保持部件50的情况下,通过聚光圈47的开口部47b卸下小螺钉B2,由此能够仍然维持光学片组32和液晶面板22的固定状态,利用从侧面的作业来进行。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6(A)(B)表示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小螺钉B3将片保持用底板54固定到聚光圈52上。
聚光圈52在其上面设置小螺钉B3安装用的螺丝孔52a,同时,在侧面穿设小螺钉插通用的开口部52b。
前面底板53在其上面设置小螺钉B1安装用的螺丝孔53a、小螺钉B3通过用的开口部53b,同时,在侧面设置小螺钉B2安装用的螺丝孔53c。
片保持用底板54设置小螺钉B1、B3安装用的螺丝孔54a、54b。
光源保持部件55从其相对面的下端对光源插通部55a切口,同时,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31定位用的凹部55c,在凹部55c上设置螺丝孔55h。另外,在光源插通部55a的下端侧设置定位反射复合部件30的端部的切口部55b,在光源保持部件55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B2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55d、55i,在侧面设置用于固定小螺钉B2的螺丝孔55g。
在更换线状光源28的情况下,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从侧向卸下小螺钉B4,能够不分解光学片组32地取下后面底板31和复合反射材料30,进行向线状光源28的新产品的更换。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7(A)(B)表示第六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片保持用底板59具有:支持扩散板26的平坦部59a;从平坦部59a的外侧缘向上方突出的垂直部59b;从垂直部59b的上端向外侧突出的水平部59c;从水平部59c的外侧缘向下方突出的垂下部59d。另外,平坦部59a设置安装小螺钉B2、B3的螺丝孔59e、59f,同时,在垂下部59d上设置安装小螺钉B1的螺丝孔59g。
聚光圈57在其上面设置小螺钉B3安装用的螺丝孔57b和插通用的开口部57a,同时,在侧面穿设小螺钉插通用的开口部57c。
前面底板58在其上面设置小螺钉B2安装用的螺丝孔58a和小螺钉B3贯通用的开口部58b,同时,在侧面设置小螺钉B1安装用的螺丝孔58c。
光源保持部件60从其相对面的下端对光源插通部60a切口,同时,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31定位用的凹部60c,设置从凹部60c到上面贯通的插通孔60e。另外,在光源插通部60a的下端侧设置定位反射片42的端部的切口部60b。在光源保持部件60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3留有空隙防止干涉的凹部60d。
在更换线状光源28的情况下,通过聚光圈57的开口部57a卸下小螺钉B2,不分解光学片组32且从前面侧一个方向作业,由此取下后面底板31、反射片42、光源保持部件60,来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8(A)(B)表示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光源保持部件62由背侧承接板63和前侧压板64两个部件构成,形成为夹持线状光源28的两端28a的构成。
背侧承接板63在上面设置与前侧压板64的下面嵌合的凹部63a,从内侧面的上端侧对搭载线状光源28的端部28a的设置槽63d进行切口,同时,从下端侧设置反射复合部件30的按压用的切口部63e。另外,在背侧承接板63的下面设置定位用的凹部63b,在凹部63b上设置贯通到上面的插通孔63c。
前侧压板64在下面设置与背侧承接板63的凹部63a嵌合的凸部64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63d一致的切口部64c。另外,在前侧压板64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64d、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64e、与前面底板2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64f,同时,在前侧压板64的上面外侧设置台阶,将螺丝孔64b贯通到下面。
而且,在背侧承接板63的设置槽63d上搭载线状光源28的端部28a的状态,覆盖前侧压板64,将凸部64a与凹部63a嵌合,从上方将小螺钉B4插通到一致的插通孔63c、64b中,螺接固定到后面底板31的螺丝孔31b中。另外,前面底板23和光源保持部件62贯通片保持用底板27的开口部27d,由小螺钉B2从上方通过螺丝孔23b、64e螺接固定。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安装到前面底板23等之前的时刻,通过安装小螺钉B4,线状光源28保持到光源保持部件62上,所以提高了安装作业的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线状光源28的更换时,在取下小螺钉B2后卸下小螺钉`B4,如果在上方卸下前侧压板64,就能够在前面侧取出配置在设置槽63d中的线状光源28。即,由于是从前面侧的作业,所以不必翻转装置,减轻作业负荷,同时,能够没有由于翻转作业导致的装置的损伤。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9(A)(B)表示第八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聚光圈41上,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在小螺钉B1的上方也设置小螺钉插通用开口部41c。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0(A)(B)表示第九实施方式。
与第八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废除了片保持用底板27,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将光学片组45的最下层的扩散板44的端部向侧向延伸,设置小螺钉孔44a、44b。
前面底板43和最下层的扩散板44,由小螺钉B1通过螺丝孔43d和小螺钉孔44b螺接,在固定扩散板44的同时,支持上层的棱镜片24和扩散片25。
因此,即使卸下小螺钉B2、B4来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光学片组45也不拆散,能够防止在各个片24、25、44之间混入尘埃等。另外,线状光源28的更换作业能够仅在从前面侧开始的一个方向来进行,提高了作业性。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1(A)(B)表示第十实施方式。
与第九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小螺钉B3从侧向螺接固定前面底板48和前侧压板67。
光源保持部件66的前侧压板67在下面设置与背侧承接板63的凹部63a嵌合的凸部67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63d一致的切口部67c。在前侧压板67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67d、与前面底板2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67f,同时,在前侧压板67的上面外侧设置台阶,将螺丝孔67b贯通到下面,在外侧面具有安装小螺钉B3的螺丝孔67e。
在更换线状光源28时,如果在从侧向取下小螺钉B3后,从前面侧取下小螺钉B4,在上方取下前侧压板67,就能够在前面侧取出配置在设置槽63d中的线状光源28。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同样,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2(A)(B)表示第1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利用小螺钉B2从上方螺接聚光圈52和片保持用底板54。
光源保持部件69的前侧压板70在下面设置与背侧承接板63的凹部63a嵌合的凸部70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63d一致的切口部70c。在前侧压板70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B2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70d、70i、与前面底板2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70f,同时,在前侧压板70的上面外侧设置台阶,将螺丝孔70b贯通到下面,在外侧面上具有安装小螺钉B3的螺丝孔70e。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3(A)(B)表示第12实施方式。
与第1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片保持用底板59。
光源保持部件72的前侧压板73在下面设置与背侧承接板63嵌合的凸部73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63d一致的切口部73c。另外,在前侧压板73的上面设置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73d、与小螺钉3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73e,同时,在前侧压板73的上面外侧设置台阶,将螺丝孔73b贯通到下面。
在更换线状光源28的情况下,通过聚光圈57的开口部57c卸下小螺钉B2之后,取下小螺钉B4进行分解,仍然将光学片组32由片保持用底板59支持,能够利用从前面侧的作业来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4(A)(B)表示第1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光源保持部件74具有由背侧承接板75和前侧压板76两个部件构成的、互相装卸自由地扣合的构造。
背侧承接板75在上面设置与前侧压板76扣合的截面L字形状的凹设的被扣合部75a,从内侧面的上端侧对搭载线状光源28的端部28a的设置槽75d进行切口,同时,从下端侧设置按压反射复合部件30的切口部75e。另外,在背侧承接板75的下面设置定位用的凹部75b,在凹部75b处设置螺丝孔75c。
前侧压板76在下面设置向与背侧承接板75的被扣合部75a滑动扣合的截面L字形状突出的扣合部76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75d一致的切口部76c。另外,在前侧压板76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76d、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76e、与前面底板2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76f。
在背侧承接板75的设置槽75d中搭载线状光源28的端部28a的状态,将前侧压板76的扣合部76a与背侧承接板75的凹部75a滑动嵌合而扣合,由此,线状光源28保持在光源保持部件74中,提高了安装作业时的操作性。
另外,在将背侧承接板75的凹部75b定位到后面底板31的凸部31a的状态,从下方利用小螺钉B4螺接固定到螺丝孔31b、75c中。前面底板23和前侧压板76,贯通片保持用底板27的贯通孔27d,从上方由小螺钉B2通过螺丝孔23b、76e螺接固定。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更换线状光源28时,如果在取下小螺钉B2后,滑动前侧压板76,一面解除扣合部76a和被扣合部75a的扣合,一面在上方取下,就能够取出配置在设置槽75d中的线状光源28进行更换。即,形成将前侧压板76扣合固定在背侧承接板75上的构造,与通过螺接等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固定作业和取下作业能够单触式进行,具有提高作业性的优点。
另外,线状光源28的更换作业能够象所述那样仅在从前面侧的一个方向来进行,而且,作为其它方法,在取下小螺钉B4后解除背侧承接板75的扣合从而取下,从背面侧也能够进行更换作业。即,能够根据作业状况选择容易作业的方向来进行作业,所以提高了作业的灵活性。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5(A)(B)表示第14实施方式。
与第13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聚光圈41上,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也在小螺钉B1的上方设置小螺钉插通用开口部41c。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6(A)(B)表示第15实施方式。
与第14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废除片保持用底板27,与第3实施方式和第9实施方式同样,将光学片组45的最下层的扩散板44的端部向侧向延伸,设置小螺钉孔44a、44b。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能够在卸下小螺钉B2后一面滑动前侧压板76一面向上方解除扣合,来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而且,利用小螺钉B1维持扩散板44的固定状态,由此支持上层的棱镜片24和扩散片25,光学片组45不拆散而能够防止光学片组45之间混入灰尘或者尘埃。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7(A)(B)表示第16实施方式。
与第13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与第10实施方式同样,利用小螺钉B3从侧向螺接固定前面底板48和前侧压板78。
前侧压板78在下面设置向与背侧承接板75的被扣合部75a滑动扣合的截面L字形状突出的扣合部78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75d一致的切口部78c。另外,在前侧压板78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78d、与前面底板2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78f,在外侧面具有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78e。
在更换线状光源28时,如果在取下小螺钉B3后,滑动前侧压板78,解除扣合从上方取出,就能够在前面侧取出配置在设置槽75d中的线状光源28。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8(A)(B)表示第17实施方式。
与第16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与第11实施方式一样利用小螺钉B2从上方螺接固定聚光圈52和片保持用底板54。
前侧压板80在下面设置向与背侧承接板75的被扣合部75a滑动扣合的截面L字形状突出的扣合部80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75d一致的切口部80c。在前侧压板80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B2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80d、80i,与前面底板5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80f,在外侧面具有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80e。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19(A)(B)表示第18实施方式。
与第17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与第6实施方式和第12实施方式同样的片保持用底板59。
前侧压板82在下面设置向与背侧承接板75的被扣合部75a滑动扣合的截面L字形状突出的扣合部82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75d一致的切口部82c。在前侧压板82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2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82d,同时,将螺接小螺钉B3的螺丝孔82e贯通到下面。
线状光源28的更换作业可以在取下小螺钉B3后,滑动前侧压板82,解除扣合,仅在上方取出。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0(A)(B)表示第19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废除片保持用底板,将光学片组87的最下层的扩散板86的端部向侧向延伸,与前面底板85螺接,同时,设置将扩散板86的端部向下方弯曲的垂直部86b,从侧向与前侧压板88螺接。
聚光圈84在其上面设置小螺钉B2安装用的螺丝孔84b和小螺钉插通用的开口部84a,同时,在侧面穿设小螺钉插通用的开口部84c。
前面底板85在其上面在螺接小螺钉B1的位置设置凹部85a,在凹部85a处设置螺丝孔85d,同时,在与小螺钉B2对应的位置设置螺丝孔85b,在侧面设置小螺钉B3插通用的开口部85c。
最下层的扩散板86在平面部86a的端部设置向下方弯曲的垂直部86b,在平面部86a的需要位置设置小螺钉B1安装用的螺丝孔86c,同时,在垂直部86b上设置小螺钉B3安装用的螺丝孔86d。
前侧压板88在下面设置向与背侧承接板75的被扣合部75a滑动扣合的截面L字形状突出的扣合部88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75d一致的切口部88c。在前侧压板88的上面设置与小螺钉B1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88d,同时,设置突出部88e,在上面外侧设置台阶,在该台阶的侧面设置螺丝孔88f。
扩散板86和前侧压板88从侧向由小螺钉B3螺接到螺丝孔86d、88f上而固定。前面底板85和扩散板86由小螺钉B1通过螺丝孔85d和小螺钉孔86c而螺接,从而在固定扩散板86的同时支持上层棱镜片24和扩散片25。
如果形成所述构成,在从侧向卸下小螺钉B3后解除前侧压板88和背侧承接板75的卡合,由此能够不分解光学片组87地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1(A)(B)表示第20实施方式。
与第19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光学片组91的最下层的扩散板90的端部,向下方突出固定异体的安装片92。
扩散板90将小螺钉B1安装用的小螺钉孔90a设置在需要位置,同时,在其端部卡合安装片92,通过粘结或者焊接等来固定,在安装片92上设置从侧向贯通的螺丝孔92a。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2(A)(B)表示第2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光源保持部件95的上面95d支持光学片组32,而且,能够不分解光源保持部件95地分解线状光源28。
光源保持部件95从内侧面的下端侧对光源插通部95a进行切口,同时,在其下端侧还设置定位反射复合部件30的端部的切口部95b,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31定位用的凹部95c,同时,在凹部95c设置安装小螺钉B4的螺丝孔95g。光源保持部件95的上面95d配置在能够支持光学片组32的最下层的扩散板26的下面周缘的位置。另外,在上面95d的需要位置设置与前面底板94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95e,同时,设置安装小螺钉B1的螺丝孔95f。
前面底板94在其上面设置用于安装小螺钉B1、B3的螺丝孔94a、94b。
在更换线状光源28的情况下,从背面侧卸下小螺钉B4,取下后面底板31和反射复合部件30,能够不分解光学片组32地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操作。另外,线状光源28的更换操作能够利用仅从背面侧的一个方向的作业来进行,提高了作业性。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3(A)(B)表示第2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将光学片组45的最下层扩散板44利用小螺钉B1、B2固定到前面底板43和光源保持部件97上,同时,将后面底板31和光源保持部件97从后面利用小螺钉B4螺接固定。
光源保持部件97从内侧面的下端侧对光源插通部97a进行切口,同时,在其下端侧还设置定位反射复合部件30的端部的切口部97b。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31定位用的凹部97c,同时,在凹部97c中设置安装小螺钉B4的螺丝孔97g。在光源保持部件97的上面设置与前面底板4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97e,同时,设置为了不与小螺钉B1干涉的空隙的凹部97d、小螺钉B2安装用的螺丝孔97f。
线状光源28的更换操作能够通过从后面取下小螺钉B4,原样保持光学片组45的支持状态地来进行。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4(A)(B)表示第23实施方式。
与第2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从侧向安装固定前面底板99和光源保持部件100的小螺钉B1。
前面底板99在其上面设置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99a的同时,在侧面设置安装小螺钉B1的螺丝孔99b。
光源保持部件100从内侧面的下端侧对光源插通部100a进行切口,同时,在其下端侧还设置定位反射复合部件30的端部的切口部100b。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31定位用的凹部100c,同时,在凹部100c中设置安装小螺钉B4的螺丝孔100g。光源保持部件100的上面100d配置在能够支持光学片组32的最下层扩散板26的下面周缘的位置。另外,在上面100d的需要位置设置与前面底板99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100e,同时,在外侧面设置安装小螺钉B1的螺丝孔100f。
在更换线状光源28时,从背面卸下小螺钉B4,从而能够取下后面底板31和复合反射材料30,可不分解光学片组32地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操作。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5和图26表示第24实施方式。
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长边侧从上方利用小螺钉B5固定后面底板103和反射复合部件104和前面底板23。
光源保持部件102从内侧面的下端侧对光源插通部102a切口,同时,在其下端侧设置定位反射复合部件104的切口部102b,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103定位用的凸部102c。另外,在光源保持部件102的上面具有:与前面底板23的下面接触的突出部102g;与小螺钉B1留有空隙而防止干涉的凹部102d;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102e。
反射复合部件104使用在铝等金属板105的上面贴附粘合树脂制成的反射片106的反射率90%以上的Alset(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在图26(A)所示的长边侧的截面视图中,具有:底面部104a;从底面部104a的端部倾斜地向上方突出的侧面部104b;从侧面部104b的上端向侧向突出的缘部(flange portion)104c,在缘部104c上穿设螺丝孔104d。
在图26(A)所示的长边侧的截面视图中,后面底板103具有:底面部103a;从底面部103a的端部向上方突出的侧面部103b;从侧面部103b的上端向侧向突出的缘部103c,在缘部103c上穿设螺丝孔103e,同时,在图25(A)所示的短边侧的截面视图中,在与底面部103a的光源保持部件102的下面的凸部102c对应的位置,穿设定位用的嵌合孔103d。
在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操作的情况下,如图25(B)和图26(B)所示那样,取出小螺钉B5,能够不分解片保持用底板27而从上方取出后面底板103和反射复合部件104,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另外,由于全部小螺钉B1、B2、B3、B5从前面侧安装,所以能够仅从一个方向进行分解作业,提高了作业性。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7(A)(B)表示第25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废除了前面底板,小螺钉B3固定到聚光圈21的螺丝孔21b和光源保持部件29的螺丝孔29h中,小螺钉B2一体地贯通固定片保持用底板49和光源保持部件29和后面底板31。
在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操作的情况下,如图27(B)所示那样,通过聚光圈21的开口21a从上方取出小螺钉B2,由此后面底板31和反射复合部件30脱离,线状光源28能够装卸,另一方面,光源保持部件29仍然由小螺钉B3固定,光学片组32保持在片保持用底板49上,不分解。另外,通过设置框状的片保持用底板49,光学片组32由4个边支持,防止了弯曲或者位置偏差,能够很好地维持显示品质。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8(A)(B)表示第26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废除了前面底板,同时,通过光源保持部件29的上面支持光学片组32。
即,利用小螺钉B3固定聚光圈21和光源保持部件29,利用小螺钉B2固定光源保持部件29和后面底板31。
在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操作的情况下,如图28(B)所示那样,通过聚光圈21的开口21a从上方取出小螺钉B2,后面底板31和反射复合部件30脱离,能够装卸线状光源28,另一方面,光源保持部件29仍然利用小螺钉B3固定,光学片组32支持在光源保持部件29上,不分解。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29(A)(B)表示第27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废除了前面底板,同时,从背面侧利用小螺钉B4将后面底板31固定到光源保持部件109上。
光源保持部件109从内面侧的下端对光源插通部109a切口,同时,在其下端侧设置定位反射复合部件30的端部的切口部109b。在下面设置向后面底板31定位用的凹部109c,同时,在凹部109c设置螺丝孔109g。另外,在光源保持部件109的上面109d设置突出部109e,同时,设置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109f。
聚光圈108是截面倒L字的框形状,在其上面设置螺接小螺钉B2的螺丝孔108a。
在进行线状光源28的更换操作的情况下,如图29(B)所示那样,向背面侧取出小螺钉B4,后面底板31和反射复合部件30脱离,线状光源28能够装卸,另一方面,光源保持部件109仍然由小螺钉B2固定,光学片组32支持在光源保持部件109的上面109d上,不分解。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30(A)(B)表示第28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废除了前面底板,同时,光源保持部件112由背侧承接板63和前侧压板111所构成。
聚光圈110是截面倒L字的框形状,在其上面设置螺接小螺钉B1的螺丝孔110b,同时,穿设通过小螺钉B4的开口110a。
前侧压板111在下面设置与背侧承接板63的凹部63a嵌合的凸部111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63d一致的切口部111c。另外,在前侧压板111的上面设置螺接小螺钉B1的螺钉部111e、突出部111f,同时,在前侧压板111的上面外侧设置台阶,将螺丝孔111b贯通到下面。
而且,在将线状光源28的端部28a搭载到背侧承接板63的设置槽63d中的状态,覆盖前侧压板111,将凸部111a与凹部63a嵌合,从上方将小螺钉B4插通到一致的插通孔63c、111b中,与后面底板31的螺丝孔31b螺接固定。另外,聚光圈110和光源保持部件112,利用小螺钉B1从上方通过螺丝孔110b和螺钉部111e螺接固定。
在更换线状光源28时,如图30(B)所示那样,仅通过开口110a在上方取出小螺钉B4来分解,能够在前面侧卸下配置在设置槽63d中的线状光源28,另一方面,前侧压板111仍然由小螺钉B2固定,光学片组32支持在光源保持部件111的上面111a,不分解。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图31(A)(B)表示第29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废除了前面底板,将后面底板31从背面侧利用小螺钉B4固定到背侧承接板115上。
背侧承接板115在上面设置与前侧压板114的下面嵌合的凹部115a、安装小螺钉B2的螺丝孔115f,从内侧面的上端侧对搭载线状光源28的端部28a的设置槽115d进行切口,同时,从下端侧设置按压反射复合部件30的切口部115e。另外,在背侧承接板115的下面设置定位用的凹部115b,在凹部115b设置螺丝孔115c。
前侧压板114在下面设置与背侧承接板115的凹部115a嵌合的凸部114a,在内侧面的下端侧设置与设置槽115d一致的切口部114c。另外,在前侧压板114的上面114a上设置突出部114f、螺接小螺钉B1的螺钉部114e、贯通到下面的螺丝孔114b。
在更换线状光源28的维护时,如图31(B)所示那样,仅通过开口110a在上方取出小螺钉B2,能够将配置在设置槽115d中的线状光源28在前面侧卸下,另一方面,前侧压板114仍然由小螺钉B1固定到聚光圈110上,光学片组32支持在前侧压板114的上面114a上,不分解。而且,其它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装置.pdf(7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更换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的维护时,防止向光学片组混入尘埃等。本发明具有:液晶面板(21);配置在液晶面板(21)的背面侧的光学片组(32);配置在光学片组(32)的背面侧的光源(28);至少配置在光学片组(32)的前面侧的框状的前面底板(23)(前面侧框架);配置在光源(28)的背面侧,同时相对前面底板(23)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固定的后面底板(31);即使解开后面底板(31)和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