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的放大器.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01772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3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9507.2

申请日:

1995.08.02

公开号:

CN1119334A

公开日:

1996.03.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3.7|||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H01J3/26

主分类号:

H01J3/26

申请人:

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D·F·格里彭特洛

地址:

美国印第安纳州

优先权:

1994.08.03 US 28556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江雄;王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子束偏转装置包括具有扫描电子束的阴极射线管。用于辅助电子束偏转的线圈(L)安装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在电源和返回电路之间连接有一个放大器(Q5,Q6),它的输入端与代表视频信号边缘过渡的信号相连,输出端与线圈(L)相连,用于产生脉冲电流(11,16),根据该信号使电子束偏转。放大器(Q5,Q6)和线圈(L)的配置使得脉冲电流主要在线圈(L)和放大器(Q5,Q6)输出中循环,而在电源和返回电路中基本没有脉冲电流流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束偏转装置,包括: 具有扫描电子束的阴极射线管; 安装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的用于辅助电子束偏转的线圈(L); 代表视频信号边缘过渡的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电源和返回电路之间连接的一个放大器(Q5,Q6),该放大器 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信号相连,并且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线圈(L)相 连,用于产生脉冲电流(I1,I6),根据所述信号使电子束偏转; 所述放大器(Q5,Q6)和所述线圈(L)的配置使得所述脉冲电 流(I1,I6)主要在所述线圈(L)和所述放大器(Q5,Q6)输出中 循环,而在所述电源和所述返回电路中基本没有脉冲电流流动。
2: 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Q5,Q6)和所述 线圈(L)具有对称的结构。
3: 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结构是一个桥(R,S, Q,T)。
4: 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流(I1,I6)包括 第一分量(I2,I7)和第二分量(I3,I8)。
5: 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量(I2,I7)和所 述第二分量(I3,I8)是由第一电阻器(R17,R19)的值和第二电阻 器(R21,R22)的值确定的,针对预定的灵敏度和为了最大限度地减 小所述第二分量选择所述值。
6: 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脉冲电流分量(I2, I7)在所述放大器(Q5,Q6)和所述线圈(L)中流动,并且所述第 二脉冲电流分量(I3,I8)在所述放大器(Q5,Q6)、所述线圈(L) 和所述电源回路中流动。
7: 一种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SVM)信号的放大器,包括: 对所述放大器供电的电源; 所述放大器的电源回路;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S)、第二(R)、第三(T)和第四(Q)节点的桥结 构; 向桥的所述第一(S)、第二(R)节点提供第一SVM输入信号的 第一装置(Q5); 向桥的所述第二(R)、第三(T)节点提供第二SVM输入信号的 第二装置(Q6); 桥的所述第一(S)和第四(Q)节点的第一反馈通路(C7,R17) ; 桥的所述第三(T)和第四(Q)节点的第二反馈通路(C9,R19) ; 桥的所述第二(R)和第四(Q)节点的SVM线圈(L),构成SVM 脉冲电流(I1,I6)的通路,该电流基本局限在所述桥中循环,并基 本从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源回路中排除。
8: 权利要求7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Q5,Q6)包 括作为互补射极跟随器配置的放大器(Q2,Q3,Q4)。
9: 权利要求7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Q5,Q6)包 括去除低幅噪声放大器(Q2,Q3,Q4)。
10: 权利要求7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式结构包括具有公共 集电极端点(R)和基本相等的发射极端反馈通路(C7,R17,C9, R19)的互补晶体管(Q5,Q6)。
11: 权利要求7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C7,R17) 和所述第二反馈(C9,R19)包括电阻—电容反馈通路。
12: 一种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SVM)信号的放大器,包括: 对所述放大器供电的电源; 所述放大器的电源回路;其特征在于: 与SVM输入信号相连的装置(Q1,Q2,Q3,Q4,Q5),用于对信 号放大和去除低幅噪声; 具有桥式结构的驱动放大器(Q5,Q6),从所述装置(Q1,Q2, Q3,Q4,Q5)接收经放大和去除低幅噪声的信号,并产生对应于该信 号的电流(I1,I6); 与所述桥相连的SVM线圈(L),用于根据所述电流(I1,I6)进 行扫描束速度调制,所述电流(I1,I6)基本局限在所述桥和所述线 圈(L)中循环,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源回路中所述电流不显著。
13: 权利要求12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与互补晶体 管对(Q3,Q4)相连的晶体管放大器(Q1,Q2),晶体管对(Q3,Q4) 构成射极跟随放大器,并偏置提供去除低幅噪声功能。
14: 权利要求12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放大器包括构成 具有公共集电极端点的共发射极放大器并加有偏置的互补晶体管对( Q5,Q6),因此所述经放大和去除低幅噪声的信号的正偏移产生在所 述对的一个(Q6)中的具有第一流动方向的所述电流(I6),所述经 放大和去除低幅噪声的信号的负偏移产生在所述对的另一个(Q5)中 的具有第二流动方向的所述电流(I1)。
15: 权利要求14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偏置所述互补晶体管对( Q5,Q6),因此所述经放大和去除低幅噪声的信号进一步去除低幅噪 声。
16: 权利要求14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VM线圈(L)连接在 所述公共集电极端点(R)和零信号基准电势(Q,VC)之间。
17: 权利要求14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信号基准电势(VC) 对应于大约电源电势的一半。
18: 权利要求7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和所述第二反 馈通路包括电容反馈通路(C7,C9)。

说明书


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的放大器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扫描束速度调制(SVM),更具体地说涉及其中采用的放大器电路。

    已经知道通过根据导出视频显示信号调制扫描束速度,可以提高可见图像的清晰度。导出信号或SVM信号可以从视频显示信号的亮度分量得到,并用来产生扫描束速度的改变。减慢电子束速度导致显示变亮,而使速度增加则使显示变暗。于是,通过改变关于边缘过渡的显示亮度,可以看到提高了行频边缘。这种提高清晰度的方法比起视频频率高频补偿有各种优点,例如,避免了峰化高亮度图像单元的模糊,此外没有增强出现在视频加重高频设备的带宽中的视频噪声。

    扫描束速度可以由产生辅助偏转场的SVM线圈调制。SVM场连同主偏转场根据SVM线圈中电流的极性使得电子束加速或减速。电子束加速或减速的量与SVM电流量成比例。典型的SVM线圈的偏转灵敏度例如可以在1安培电流使屏幕中央的电子束偏转1至3毫米的范围内。

    由于SVM信号一般代表高频视频内容,所以可以理解SVM线圈具有容易耦合产生不希望地无关的串扰分量的幅度谱和频谱。这种串扰可以由通过电源和/或返回电路的耦合产生。因此,最好是使SVM线圈电流在没有明显的地或电源传导条件下产生和循环。

    电子束偏转装置包括具有扫描电子束的阴极射线管。用于辅助电子束偏转的线圈安装在阴极射线管上。在电源和返回电路之间连接有一个放大器,该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与代表视频信号边缘过渡的信号相连。放大器具有一个输出端,它与线圈相连,用于产生脉冲电流,根据该信号使电子束偏转。配置放大器和线圈使得脉冲电流主要在线圈和放大器输出中循环,而在电源和返回电路中基本没有脉冲电流流动。

    图1表示本发明的扫描束速度调制驱动放大器和辅助偏转线圈。

    图2表示图1的SVM线圈驱动器,以对称桥式配置画出。

    图3表示SVM信号和由此产生的电流。

    图4表示图1电路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以桥式配置画出。

    在图1中,在端点A和B之间输入扫描束速度调制信号或SVM信号。为了说明的目的,将端点A的SVM信号表示为脉冲波形,具有对称的峰峰值,为1.5伏。获取SVM信号和对它进行处理的过程不构成本申请部分。下部或来自SVM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地导体通过一个电阻器与驱动放大器信号地相连,以防止不希望的瞬态干扰或噪声等。图1和2所示的信号地导体全都与偏转地导体相连。

    图1所示本发明的驱动放大器可以考虑包括一个电压增益大约为5的放大器和去除低幅噪声(coring)部分100,以及辅助偏转线圈驱动放大器200,它基本是关于在电源和驱动器地之间的中点建立的电压Vc对称的。在N和P的交流耦合输入信号也是关于电压Vc对称偏置的,以便耦合到补偿驱动晶体管。辅助偏转或SVM线圈连接在Q点的电压Vc和驱动晶体管的集电极的连接点R之间。驱动晶体管是以B类偏置的,因此SVM信号的负跳变使PNP晶体管导通,而正信号跳变使NPN晶体管导通。于是通过从集电极到电路Q点的SVM线圈驱动双向偏转电流,只有相当小的电流分量在各个集电极至发射极电路的外面循环。为了控制功耗,特别是控制驱动器级的功耗,从发射极电流取样提供反馈。这一被衰减和滤波的信号SVM CTL与SVM信号处理电路相连,该电路不构成本申请部分。

    峰峰值为标称值1.5伏的SVM信号在端点A输入,SVM处理器信号地与端点B相连,以便减小寄生的不希望的瞬态地电流串扰和噪声。在端点A的信号经电阻器R1连接到NPN晶体管Q1的基极,该晶体管构成共发射极放大器,增益大约为5。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接地的串联电阻器R3和R4相连,这两个电阻器的连接点即端点B与SVM处理器地相连。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器R2与例如26伏的电源相连,该电源通过串联电阻器R7和去耦电容器C1去耦。Q1晶体管的集电极还与NPN晶体Q2的基极相连,晶体管Q2构成一个射极跟随放大器。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去耦的26伏电源相连,而发射极直接与NPN晶体管Q3的基极端相连。晶体管Q2的发射极也与串联的电阻器R5和电阻器R6相连,电阻器R6与地相连。这两个电阻器的连接点与PNP晶体管Q4的基极端相连。晶体管Q3和Q4构成射极跟随放大器,由于电流流经电阻器R5,晶体管Q4的基极处的SVM信号相对于晶体管Q3的基极有一个直流偏移。这一直流偏移引起去除低幅噪声或SVM信号的小信号幅度衰减。Q3的发射级通过电阻器R8与交流耦合电容器C2相连,类似地,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器R10与交流耦合电容器C3相连。晶体管Q3和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器R9连在一起,电阻器R9控制RFI的产生。电容器C2处的SVM信号被与地相连的电容器C4滤波,减小RFI。电容器C3处的信号被与地相连的电容器C5进行RFI滤波。PNP驱动晶体管Q5的基极端与电容器C2和C4的连接点以及电阻器R11和R12的连接点相连。类似地,NPN驱动晶体管Q6的基极端与电容器C3和C5的连接点以及电阻器R13和R14的连接点相连。

    电阻器R11、R12、R13和R14形成一个串联分压器,连接在电源电压+V和地之间。例如大约135伏的电源电压+V由串联电阻器R20和旁路电容器C6去耦,电容器C6接地。由于由电阻器R11、R12、R13和R14构成的分压器是对称的,所以在电阻器R12和R13连接的中点Q产生具有电压+V的一半值的电压Vc,例如大约67伏,该电压由接地的电容器C8去耦。PNP晶体管Q5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电容器C7和电阻器R17与中点Q相连。类似地,NPN晶体管Q6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电容器C9和电阻器R19与电阻器R12和R13的连接点相连。这两个串联耦合反馈通路有效地减小了中点Q的交流阻抗。PNP晶体管Q5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电阻器R22和R20与135伏电源相连。如上所述,电阻器R20对电源去耦。在Q5发射极的电阻器R22提供直流负反馈控制直流工作点。类似地,NPN晶体管Q6的发射极通过控制直流工作点的电阻器R21接地。

    SVM线圈L位于CRT管颈上,可以非常接近信号地或一个低阻抗导体,例如主偏转线圈LX。如此接近导体将产生用电容器CS表示的杂散耦合电容,它不仅通过降低线圈电流的上升时间来削弱SVM性能,而且还可能为高频脉冲SVM线圈电流提供干扰或串扰耦合通路。SVM电流的特性是辐射和容性耦合到相邻的导体。此外,非常需要从电源和返回电流通路如地导体中排除脉冲SVM电流。不希望的SVM干扰可能引入其中信号分量超前从中产生SVM驱动信号的视频信号的电路。于是不希望的串扰信号或低频干扰不是隐藏的,而是可见的,预先考虑了SVM电路的清晰度提高作用。因此,由于SVM工作频率的提高和驱动电流增大,将脉冲SVM驱动电流局限于驱动放大器和辅助偏转或SVM线圈就越来越重要。

    图2表示图1的本发明SVM放大器,重新画出以表示拓朴对称桥式电路200。桥用节点S和T、R和Q表示,对应于图1所示的相同节点,其中节点S和T分别连接在135伏电源和地之间。晶体管Q5的发射极即节点S通过电阻器R22和R20与电源相连,并经电容器C6对地去耦。晶体管Q6发射极处的节点T通过电阻器R21与地相连。晶体管Q5和Q6的集电极连在一起,形成桥的驱动节点R,辅助偏转或SVM线圈连接在桥的中央和节点Q之间。为清楚起见已经省略了与SVM线圈L并联的调谐和阻尼元件。节点Q经电容器C8对地去耦,并通过串联电阻器R11、R12、R13和R14构成的电阻分压器被直流偏置到大约一半电源电压,例如67伏。在晶体管Q5的发射极电路中,串联连接着电容器C7和电阻器R17,电容器C7与节点Q相连。由电阻器R19和电容器C9构成的相同的串联网络连接在晶体管Q6的发射极和节点Q之间。于是,晶体管Q5和Q6构成桥的一侧,而串联连接的电容器和电阻器网络构成另一侧。

    一般在桥式电路中,电流可以在相对节点例如R和Q之间流动,不会与另一相对节点例如S和T之间流动的电流产生显著的相互影响。这样,在节点R和T之间流动的SVM线圈电流被主要局限在桥式电路中循环,而在电源和地之间基本无该电流。因此,避免了高频脉冲SVM电流通过电源或回路潜在干扰传导。

    经处理和放大的SVM信号分别经电容器C2和C3交流耦合到桥式驱动器晶体管Q5和Q6。晶体管Q5和Q6作为B类放大器工作,基极由电阻分压器R11、R12、R13和R14作截止偏置。如果需要信号进一步去除低幅噪声,通过适当控制电阻器的阻值可以进一步偏置截止晶体管Q5和Q6。在N点的负SVM信号脉冲使得晶体管Q5导通,并使得脉冲电流I1通过SVM线圈到节点Q,和电容器C7、C8、C9和CS循环。电流I1基本包括两部分,其中I1=I2+I3,I2在桥内循环,而I3通过电容器CS和C8流经线圈,并通过电容器C6和电阻器R22返回。当晶体管Q5导通时,形成低阻抗电路,使得C7引起的电流通过SVM线圈L和串联电阻器R17循环。由于电阻器R17的阻值3.3欧小于电阻器R22的阻值51欧,所以电流I2大于电流I3。例如,采用图1所示的数值,电流I3大约是电流I2的1/15。晶体管Q5的导通持续时间由SVM脉冲的宽度决定,例如可以是150纳秒。这样,当晶体管Q5导通时,形成了一个放电通路,忽略晶体管Q5的饱和电阻,由于电阻器R17和电容器C7的作用,该放电电路具有大约75微秒的放电时间常数。因此,由于电容器C7引起SVM电流只达大约150纳秒,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并没有显著变化或放电。电容器C8还引起流经SVM线圈、晶体管Q5、电阻器R22和电容器C6的150纳秒的脉冲电流,该电流表现为串行的电流I3。杂散电容器CS也通过一个电流通路经地和电容器C6和C8放电。然而,由于杂散电容器的值与电容器C6、C7和C8相比非常小,大约为25微微法,所以杂散导通的SVM电流与在桥内循环的电流相比也非常小。一般电流I1的峰值大约为600毫安,而I3一般为40毫安。

    在P点的正SVM信号脉冲使得晶体管Q6导通,脉冲电流I6从节点Q经SVM线圈L流动,该电流基本是由电容器C9引起的。由晶体管Q6到SVM线圈L流动的电流基本包括两个分量,即I6=I7+I8,I7在桥内循环,而I8通过电容器CS和电阻器R21流经线圈,并通过电容器C8返回。由于电阻器R19的阻值3.3欧小于电阻器R22的阻值51欧,所以电流I7大于电流I8,电流I8大约是电流I7的1/15。流经杂散电容CS的SVM电流通过地和C8循环。杂散电容CS的任何减小都将直接减小流经地的电流I3和I8的幅度。由电阻器R19和电容器C9形成的放电时间常数的功能与对晶体管Q5的说明一样。由于晶体管Q6导通大约150纳秒,它对应于放电时间常数的1/500,所以电容器C9两端的电压没有显著变化。

    图3A表示出现在一TV行的水平周期的“脉冲和条”视频信号。图3B表示在图1的端点A的SVM信号,基本包括边缘或水平过渡,它是从图3A所示的信号得出的,但是是用扩展的时间标度表示的。图3C表示出现在时间t1和t2的电压和电流脉冲,但是是用扩展的时间标度表示的。波形P表示出现在P点的SVM电压波形,用它来使SVM电流在晶体管Q6中流过。在P表示的信号波形与施加在图1的电路N点的信号相同,并对负信号值引起SVM电流流通。波形16表示在桥部件,SVM线圈L、电阻器R19和电容器C9中循环的晶体管Q6的集电极电流。波形I8表示在晶体管Q6导通期间流出桥电路的电流,它大约是集电极电流I6的1/15。

    图4表示对图2的桥式SVM放大器的一种发明改进。在图4中,节点S和T再次分别位于包括电阻器R17和电容器C7以及电阻器R19和电容器C9的串联反馈网络的连接点。电路的运行大部分与图2所示的相同。然而,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于输入信号的适当极性,或者晶体管Q5导通,或者晶体管Q6导通,使得由电容器C7或C9引起脉冲电流。例如,负的输入脉冲,一般具有大约150纳秒的持续时间,使得晶体管Q5导通,电流从电容器C7流经电阻器R17和SVM线圈。脉冲电流I1和I2基本相等,而脉冲电流I3实际上减小,基本包括由于杂散电容CS引起的电流。当晶体管Q5不导通时,由电容器C7引起的脉冲电流经电阻器R22再充电。对晶体管Q6来说情况类似,正的输入脉冲使晶体管Q6导通,电流从电容器C9流经电阻器R19和SVM线圈。放电电流I6和I7基本相等,电流I8基本是由于杂散电容CS引起的。在晶体管Q6的非导通期间,电容器C9经电阻器R21再充电。这样,图4的实施例产生在桥内循环的脉冲或SVM电流,并且基本不存在于电源和回路中。

    本发明的桥式SVM线圈驱动放大器将脉冲电流主要局限在桥式电路中循环,因此极大地避免了高频SVM电流通过电源或回路的潜在干扰传导。

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的放大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的放大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的放大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的放大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扫描束速度调制的放大器.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子束偏转装置包括具有扫描电子束的阴极射线管。用于辅助电子束偏转的线圈(L)安装在所述阴极射线管上。在电源和返回电路之间连接有一个放大器(Q5,Q6),它的输入端与代表视频信号边缘过渡的信号相连,输出端与线圈(L)相连,用于产生脉冲电流(11,16),根据该信号使电子束偏转。放大器(Q5,Q6)和线圈(L)的配置使得脉冲电流主要在线圈(L)和放大器(Q5,Q6)输出中循环,而在电源和返回电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