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03806672.6
2003.02.19
CN1642510A
2005.07.20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F13/58申请日:20030219授权公告日:20070509终止日期:201402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61F13/5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下江成明
日本爱媛县
2002.03.22 JP 080795/2002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易咏梅
一种一次性穿着制品(1),其在贴靠着穿着者的衣物的一侧上具有带式紧固件(30)。构成带式紧固件(30)的条带具有沿纵向彼此面对的固定的端部(41)和紧压的自由端部(37)。自由端部(37)至少部分地从穿着制品(1)的侧边缘(13)向外延伸。
1. 一次性穿着制品,其具有将要面对穿着者身体的表面和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所述制品的外形轮廓由沿横向彼此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前、后端部和一对沿着与所述横向正交的纵向彼此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侧边缘围成,在所述纵向上,所述制品由如下的几个区域构成:胯部区域,离开所述胯部区域向所述前端部延伸的前腰部区域,以及离开所述胯部区域向所述后端部延伸的后腰部区域,在所述侧边缘的附近,所述前腰部区域或后腰部区域在所述的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表面上设置有带式紧固件,每一所述带式紧固件都包括一条带构件,该构件具有牢固地粘结到所述的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表面上的固定端部以及在纵向上与所述固定端部相对且适于被抓夹在手指之间的自由端部,从而所述条带构件可在所述自由端部被抓夹在手指之间且受到牵拉时从所述固定端部向所述自由端部展开,而且所述的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条带构件的下表面至少部分地涂覆有自粘剂,所述一次性穿着制品还包括:连接到其上的所述条带构件,从而所述自由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向外延伸出所述侧边缘之外,而且所述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不具有粘结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构件处于折叠状态,从而所述条带构件可从所述固定端部向所述自由端部展开,并且在该折叠状态中,所述条带构件包括:第一带段,其限定所述条带构件的顶层并具有所述自由端部和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在纵向上与所述自由端部相对;以及第二带段,其位于所述第一带段的下面,以便面对所述的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物的表面,该带段具有所述固定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在纵向上与所述固定端部相对并与所述第一带段的所述第一端部相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自由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一带段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一延长部分,其相对于所述制品向内延伸出所述第二带段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且所述延长部分被临时性地粘结到所述制品的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所述表面上。4. 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一第三带段被夹置在所述第一带段与所述第二带段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带段相互连接起来,所述第三带段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带段的所述第一端部相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对且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带段的所述第二端部上,而且在所述一个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形成一中间部分,其被临时性地粘结到所述第一带段和/或所述第二带段上,从而当折叠所述条带构件时,这些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带段可呈现Z形或倒Z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段的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横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三带段的所述一个端部,并且被临时性地粘结到沿所述横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三带段的所述一个端部的所述第二带段的所述固定端部上。6. 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穿着制品是一种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由前腰部区域、后腰部区域以及在所述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组成,所述前腰部区域与所述后腰部区域在其侧边缘附近相互连接,以便形成一腰部孔和一对腿部孔,在各所述侧边缘的附近,所述带式紧固件被连接到所述前或后腰部区域上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所述表面上,从而所述带式紧固件的所述纵向可与所述尿布的环绕腰部的方向相一致,各个所述带式紧固件的所述自由端部可在所述的环绕腰部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超出所述前或后腰部区域的所述侧边缘。7. 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腰部区域、所述后腰部区域以及所述胯部区域中,一次性穿着制品包括具有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身体的表面的吸液芯部以及由从所述芯部的周向边缘向外延伸的片材构件形成的搭片,其中,所述带式紧固件被连接到所述搭片上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所述表面上。8. 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弹性构件在受拉伸的状态下被连接到设置有所述带式紧固件的所述前或后腰部区域上,以便沿所述横向在所述腰部区域的所述侧边缘之间延伸,所述带式紧固件被连接到所述前或后腰部区域上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所述表面上,以便从外侧覆盖所述弹性构件。9. 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上连接着所述带式紧固件的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所述表面由可沿所述横向被弹性拉伸的片材制成。10. 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部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超出所述侧边缘0.7mm或更多。11. 一种用于制造一次性穿着制品的方法,所述一次性穿着制品具有将要面对穿着者身体的表面以及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所述制品的外形轮廓由沿横向彼此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前、后端部和沿着与所述横向正交的纵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侧边缘围成,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穿着制品由如下的几个区域构成:胯部区域,离开所述胯部区域向所述前端部延伸的前腰部区域,以及离开所述胯部区域向所述后端部延伸的后腰部区域,在所述侧边缘的附近,所述前或后腰部区域在所述的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物的表面上设置有带式紧固件,所述带式紧固件适于从所述前或后腰部区域沿所述横向向外展开且超出所述侧边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供送片材,该片材形成所述的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且其上连接着所述带式紧固件的表面,所述片材包括将要形成所述穿着制品的所述侧边缘的区域,从而沿着所述的用于形成所述侧边缘的区域将多块所述片材相互连接起来,由此形成所述片材的连续体,其在所述的用于沿所述横向形成所述侧边缘的区域附近可沿所述横向被弹性拉伸;在除一纵向中间部分之外的纵向相对的端部处,向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单个条带构件的所述下表面上涂敷第一粘合剂,以将所述端部牢固地粘结到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所述表面上;向在所述中间部分与相应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的区域涂敷第二粘合剂,以将所述区域临时性地粘结到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所述表面上,以便形成一粘接带单元;将所述粘接带单元输送到所述片材的所述连续体的一侧上,从而所述粘接带单元的纵向可与所述横向一致,而且所述中间部分可延伸跨过将要形成所述侧边缘的所述区域;利用所述第一粘合剂将所述粘接带单元粘结到所述一侧上;然后,沿着将要形成所述侧边缘的所述区域对所述片材的所述连续体以及所述粘接带单元一起进行切割,以获得单块的片材,每一单块片材都形成将要面对所述穿着者衣服的所述表面,该表面沿所述横向的收缩在所述侧边缘附近显著地大于所述粘接带单元;以及,在所述侧边缘的附近,将所述带式紧固件粘结到所述片材上,以获得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超出所述侧边缘的所述带式紧固件。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沿所述横向可弹性拉伸,并沿所述横向在处于弹性拉伸的状态下供料。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包括不可拉伸的片层以及线状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粘结到所述片层上,同时,所述线状弹性构件在所述横向上受到拉伸。14. 根据权利要求11-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紧固件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超出所述侧边缘0.7mm或更多。
一次性穿着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带式紧固件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No.1994-77719A中公开了一种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包括透液的顶层(topsheet)、不透液的底层(backsheet)以及介于这两层之间的吸液构件,其中,该尿布的前腰部区域与后腰部区域被连接到一起以形成腰部孔和腿部孔。这种公知的短衬裤型尿布在位于腰部孔与腿部孔之间的中间区域处设置有弹性构件,该构件适于沿环绕腰部的方向收缩,并由此在环绕腰部的方向上形成皱褶。分别具有末端的带式紧固件固定在底层的外表面上,从而使末端沿环绕腰部的方向取向。 在上述专利申请所公开的短衬裤型尿布中,带式紧固件固定在其中未设置吸液构件的侧搭片上。该带式紧固件通常由低劲度的条带材料制成,而且,如果环绕腰部的弹性构件的收缩力相对较大,则这些带式紧固件易于发生变形,从而很难将两末端迅速地抓夹在指间。另外,带式紧固件位于尿布的横向相对的侧边缘内侧,因而很难在侧搭片上找到该带式紧固件的末端,并且不容易一看就能将这些末端抓在指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对这样的穿着制品进行改进,从而可以容易而迅速地将连接到该穿着制品上的各带式紧固件的末端抓夹在手指之间。 根据本发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穿着制品,其具有一个将要面对穿着者身体的表面以及一个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该制品地轮廓由沿横向彼此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前、后端部和一对沿着与横向正交的纵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侧边缘形成,在纵向上,所述穿着制品由如下的几个区域构成:胯部区域,离开胯部区域向所述前端部延伸的前腰部区域,以及离开胯部区域向所述后端部延伸的后腰部区域,在带有带式紧固件的侧边缘附近,前腰部区域或后腰部区域分别设置在将要面对穿着者的衣服的那个表面上,每一带式紧固件都包括一条带构件,该构件具有一固定端部,其被牢固地粘结到将要面对穿着者的衣服的表面上;该构件还具有一自由端部,其在纵向上与固定端部相对且适于被抓夹在手指之间,从而使条带构件能在自由端部被抓夹在手指之间并受到牵拉时从固定端部向自由端部打开,条带构件的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下表面至少部分地涂覆有自粘剂。 该一次性穿着制品还包括连接于其上的条带构件,从而自由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向外延伸到侧边缘之外,并且这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不具有粘结性。 本发明包括如下的实施方案。 (1)条带构件处于折叠状态,从而当实际使用该制品时,条带构件可从固定端部朝自由端部打开,而且在该折叠状态中,条带构件包括:第一带段,其构成了折叠的条带构件的上层并具有所述的自由端部和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在纵向上与自由端部相对;以及第二带段,其位于第一带段的下面,以便面对将要面对穿着者的衣服的表面,并具有所述固定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在纵向上与固定端部相对且与第一带段的第一端部相连接。 (2)从自由端延伸至第一端部的第一带段的第一端部包括一延长部分,其相对于穿着制品向内延伸超出第二带段的第二端部,而且该延长部分被临时性地粘结到制品的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那一表面上。 (3)第三带段夹置在第一带段与第二带段之间,用于将第一、第二带段相互连接起来,该第三带段具有与第一带段的第一端部相连接的一个端部,与上述一个端部相对且被连接到第二带段的第二端部上的另一端部,以及在所述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之间形成的中间部分,后者被临时性地粘结到第一带段和/或第二带段上,从而当折叠条带构件时,这些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带段可呈现为Z字形或倒Z字形。 (4)第一带段的第一端部沿横向延伸超出第三带段的所述一个端部且被临时性地粘结到第二带段的沿横向延伸超出第三带段的所述一个端部之外的固定端部上。 (5)该一次性穿着制品是一种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由前腰部区域、后腰部区域以及在这两个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组成,前腰部区域与后腰部区域在其侧边缘附近相互连接,以便形成一腰部孔和一对腿部孔,在各侧边缘的附近,带式紧固件被连接到前腰部区域或后腰部区域的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上,从而带式紧固件的纵向可与尿布的环绕腰部的方向相一致,并且各带式紧固件的自由端部可在环绕腰部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而超过前或后腰部区域的侧边缘。 (6)在前腰部区域、后腰部区域以及胯部区域上,一次性穿着制品还包括:其表面将要面对穿着者的身体的吸液芯部和由从芯部的周向边缘向外延伸的片材构件形成的搭片,其中,带式紧固件被连接到搭片上将要面对穿着者的衣服的表面上。 (7)弹性构件在受拉伸的状态下被连接到设置有带式紧固件的前腰部区域或后腰部区域上,以便沿横向在该腰部区域的侧边缘之间延伸,而且,带式紧固件被连接到前腰部区域或后腰部区域上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上,以便从外侧将弹性构件遮住。 (8)其上固定着带式紧固件的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是由可沿横向被弹性拉伸的片材制成的。 (9)所述自由端部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出侧边缘0.7mm或更多。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一次性穿着制品的方法,该一次性穿着制品具有一个将要面对穿着者身体的表面以及一个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该制品的轮廓由沿横向彼此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前、后端部和一对沿着与横向正交的纵向彼此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侧边缘围成,在纵向上,所述穿着制品由如下的几个区域构成:胯部区域,离开胯部区域向所述前端部延伸的前腰部区域,以及离开胯部区域向所述后端部延伸的后腰部区域,在将要面对穿着者衣物的表面上,前或后腰部区域在侧边缘的附近设有带式紧固件,其适于沿横向从前腰部区域或后腰部区域向外展开到侧边缘之外。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供送一片材,该片材形成了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且其上固定有带式紧固件的表面,所述片材包括一些将要形成穿着制品的侧边缘的区域,从而沿着将要形成侧边缘的区域将多块片材相互连接起来并由此形成片材的连续体,其在那些将要沿横向形成侧边缘的区域附近可沿横向被弹性地拉伸;在除纵向中间部分之外的沿纵向相对的端部处,向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单个条带构件的下表面上涂敷第一粘合剂,用于将所述端部牢固地粘结到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上;向在中间部分与各端部之间形成的区域涂敷第二粘合剂,以将该区域临时地粘结到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上,以便形成一粘接带单元;将该粘接带单元输送到片材连续体的一侧上,从而粘接带单元的纵向可与横向一致,而且中间部分可在将要形成侧边缘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利用第一粘合剂将粘接带单元粘结到所述一侧上,然后沿着将要形成侧边缘的区域对片材连续体以及粘接带单元一起进行切割,以获得单块的片材,每一单块片材都形成了将要面对穿着者衣服的表面,该表面在侧边缘附近沿横向的收缩显著地大于粘接带单元;以及,在侧边缘的附近将带式紧固件粘结到片材上,以获得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超过侧边缘的带式紧固件。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的实施方案。 (1)片材可沿横向受到弹性拉伸并以受弹性拉伸的状态沿横向供料。 (2)片材包括不可拉伸的片层以及线状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这些线状弹性构件沿横向受到拉伸的同时被粘结在片层上。 (3)带式紧固件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超出侧边缘0.7mm或更多。 图1是局部切去的俯视图,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带式紧固件的使用方式的视图; 图4是表示带式紧固件的另一使用方式的视图; 图5是表示用于制造一次性尿布的方法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由部分地不同于图5所示方法的工艺过程制成的尿布的一些重要部分的视图,图7B是沿图7A中的Y-Y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但表示的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 图9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但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 图10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但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案; 图11是局部切去的透视图,表示作为本发明另一典型实施方案的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 图12是沿图11中的XII-XII线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13是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的透视图,示出了带式紧固件的使用方式。 从下面参照附图所作的描述中可更加全面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及其制造方法的细节。 图1是一个局部切去的俯视图,表示一种开放式一次性尿布1,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尿布1包括:面向穿着者的身体的透液的顶层2,面对穿着者的衣物的不透液的底层3,以及被夹置在这两层2、3之间的吸液芯部4。对于图1中所示的尿布1,其底层3位于上侧,而顶层2则位于下侧。尿布1的外形轮廓是由前、后端部12、13以及一对侧边缘13围成的,其中端部12、13沿横向(图1中的水平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侧边缘13沿着与横向垂直的纵向相互平行地延伸。在纵向上,尿布1由胯部区域8、从胯部区域8延伸至前端部11的前腰部区域6以及从胯部区域8延伸至后端部12的后腰部区域7构成。在胯部区域8中,侧边缘13沿尿布1的横向向内弯曲。顶层2和底层3上向外延伸到芯部4的周向边缘之外的部分相互叠置并借助于热熔体粘合剂(图中未示出)粘结到一起,从而形成前端搭片16、后端搭片17以及侧搭片18。在前端搭片16和后端搭片17中,环绕腰部的弹性构件19在受拉伸的状态下被粘结到顶层2和底层3中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在侧搭片18中,环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1沿着相应侧边缘13的弯曲部分受拉伸,且在该受拉伸的状态下粘结到顶层2和底层3中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在相应的侧边缘13的附近,带式紧固件30被连接到后腰部区域7中的侧搭片18的底层3上。该带式紧固件30是被折叠着的,从而可将这些带式紧固件30展开,以便使其向外延伸出相应的侧边缘13之外。顶层2和底层3分别具有各自的前端部2a、后端部2b、前端部3a、后端部3b以及侧边缘2c、3c,这些部分形成了尿布1的前端部11、后端部12以及侧边缘13。 从图2中可清楚地看出,每一带式紧固件30都包括上带段31、下带段32以及位于这两个带段31和32之间并将它们相互连接起来的中间带段33。上带段31具有位于尿布1的内侧的内端部分36、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出侧边缘13的外端部分37以及位于侧边缘13的内侧的中间部分38。这些部分36-38在其底面上涂覆有第二自粘剂39。在图2中,外端37向外延伸超出侧边缘13的尺寸由S表示,而且在尿布1中,该尺寸S优选地为0.7mm或更长。下带段32位于侧边缘13的内侧,并与尿布1的面向穿着者衣服的表面相对。下带段32也具有内端部分41、外端部分42以及中间部分43。在包括三个带段31、32、33的带式紧固件30的下带段32如图中所示那样构成的情况下,至少内端部分41可作为带式紧固件30的固定端部且被第一粘合剂44牢固地固定到底层3上。在如图所示的作为优选实施方案的下带段32中,内端部分41、中间部分43以及外端部分42除了其中使外端部分42与中间带段33连接的区域之外都被这些部分上所涂覆的第一粘合剂44固定到底层3上。下带段32的外端部分42利用第一粘合剂44与中间带段33局部地连接。中间带段33也位于侧边缘13的内侧并具有内端部分46、外端部分47以及中间部分48。这些部分在其底面上涂覆有第三自粘合剂49。 在上带段31中,其内端部分36的向内延伸超出中间带段33的内端部分46的区域被临时性地粘结到尿布的面向穿着者衣物的表面上(在图示实施方案的情况下,该表面为下带段32的上表面32a)而且被牢固地粘结到中间带段33的向上弯折的内端部分46上。在外端部分37的一个合适的区域上,上带段31所涂覆的第二自粘剂被一薄膜条51遮盖住,所述区域至少包括沿上带段31的纵向向外延伸超出侧边缘13一定尺寸S的区域。按照这种方式,外端部分37在其两个表面上都变成基本上无粘结性的,并由此形成了带式紧固件30的将要被抓在指间的自由端。上带段31的中间部分38被临时性地粘结到中间带段33的位于上带段31的中间部分38下方的上表面33a上。除了被粘结到上带段31上的内端部分46以及被粘结到下带段32的外端部分42上的外端部分47之外,中间带段33的其余部分,即其中间部分48被第三自粘剂49临时性地粘结到下带段32的上表面32a上。此处应当指出的是:中间带段33可被临时性地粘结到上带段31和下带段32中的任一者上,这两种情况都不悖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样,上带段31、中间带段33以及下带段32被组装成一在使用该制品之前处于Z形的折叠状态的连续构件。可用手指拿起上带段31的外端部分37以及薄膜带51并按照箭头P所示的方向向外牵拉尿布1,以便使临时粘结的各个部分相互分开,由此将带式紧固件30展开,从而使上带段31和中间带段33可如图中假想线所示的那样延伸。为了便于将第二自粘剂39从下带段32和中间带段33上剥离以及便于将第三自粘剂49从下带段32上剥离,第二自粘剂39以及第三自粘剂49的粘结力可被调整为低于第一自粘剂44的粘结力,和/或这些带段32、33上可预先涂覆有硅油等物质。在这种带式紧固件30中,上带段31的外端部分37向外延伸超出尿布1的侧边缘13,因此,即使当由于弹性构件19收缩而在尿布1的腰部上形成了多个皱褶并因而变得难于从这些皱褶中找出带式紧固件30时,也能用手指迅速地拿起带式紧固件30的外端部分37。为了保证这一效果,只需要将外端部分的一部分,例如上带段31的外端边角设计成从侧边缘13向外延伸0.7mm或更多就足以了。上带段31的内端部分36和中间带段33可拆分地连接到下带段32上,但并非直接连接到底层3上,因而,即使反复地进行这种可拆分的连接,也无须担心底层3会被损坏。 图3和4是表示带式紧固件30的使用方式的视图。图3示出了这样的情形:尿布1被穿到穿着者的身体上,且带式紧固件30从后腰部区域7向外打开并利用第二自粘剂39临时性地粘结到前腰部区域6的面向穿着者衣服的表面上。图4示出了使用过的尿布1被卷起并由带式紧固件30保持在该卷起状态下的情形。按照这种方式,带式紧固件30不仅用于将尿布1穿在穿着者的身体上,而且用于将用过的尿布1卷起后丢弃。 图5是表示用于连续制造图1所示尿布1的方法的一部分的视图。在图5的下部所表示的一系列步骤(1)-(3)中,向左的方向被称为机器方向MD。在步骤(1)中,沿方向MD供给尿布的连续体,该尿布的连续体包括连续的透液的卷材62、连续的不透液的卷材63以及夹置在卷材62和63之间、以便沿机器方向MD按照理想的间隔间歇地布置的芯部4。卷材62包括多块顶层2,这些顶层沿着各顶层2的横向相对的侧边缘2c依次相互连接,形成了图5中的下层。类似地,卷材63包括多块底层3,这些底层3沿各自的横向相对的侧边缘3c依次相互连接,形成了如图5中所示的上层。环绕着各个芯部4,这两个卷材62、63被叠压起来,并利用热熔体粘合剂(图中未示出)粘结到一起。在这两个卷材62、63之间,除了设置芯部4之外,还夹置了环绕腰部的线状弹性构件119和环绕腿部的线状弹性构件121,且这些弹性构件以受拉伸的状态粘结到这些卷材上。卷材63在机器方向MD上是可弹性拉伸的,并且在卷材63沿机器方向MD以所需百分比被拉伸时,将该卷材粘结到卷材62上。在与机器方向MD垂直的横向CD上,尿布65的连续体的尺寸对应于尿布1的纵向尺寸,而且图5中的假想线A对应于各尿布1的侧边缘13。芯部4处在一个位于每一对相邻的假想线A、A之间的中间区域上,且在位于各假想线A上的大致中间区域中,从相互叠置的卷材62、63上切去圆形部分,以形成开孔66。即使在制出了这些开孔66之后,连续体65的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仍然产生真空抽吸作用,在该作用下,卷材63沿机器方向MD保持着受拉伸的状态。 如图5的上部所示,在步骤(2)的子步骤(a)-(d)中,带式紧固件单元67被依次地供送过来且连接到沿机器方向MD行进的连续体65上,从而各个带式紧固件单元67可分别跨骑在假想线A上。 在步骤(3)中,沿着假想线A对尿布的连续体65以及带式紧固件单元67进行切割,以获得每个均如图1中所示的单片尿布1。在按照这种方式获得的尿布1中,在连续体65中已经处于拉伸状态的卷材63沿横向弹性地收缩,以形成底层3。卷材63的收缩造成与其粘结的卷材62也收缩,从而形成皱褶。于是,开孔66的周向边缘被对分开,形成了尿布1上位于其胯部区域8中的圆弧形侧边缘13。在图5所示的尿布1中,环绕腰部的弹性构件119以及环绕腿部的弹性构件121均处于拉伸状态。 在图5的上部所表示的一系列子步骤(a)-(d)中,形成单个带式紧固件单元67。该单元67在其纵向上是不可拉伸的。在子步骤(a)中,将要被切割成单独的带式紧固件单元67的单元的连续体367被从图5中的右侧输送向左侧。在子步骤(b)中,沿横向将连续体367切割成单独的单元67。在子步骤(c)中,将在子步骤(b)中制得的单元67旋转90°,从而各单元67的长边可沿机器方向MD延伸。在子步骤(d)中,将已按照上述方式旋转的单元67输送到尿布的连续体65上。也可沿横向CD输送带式紧固件单元的连续体367,而不是如图示实施方案中那样沿机器方向MD给料。在此情况下,通过对连续体367进行切割所获得的各个单元67可沿横向CD被输送到尿布的连续体65上。 图6是沿VI-VI线截取的尿布连续体65的剖视图,图中,图5所示的单元67已被连接到该连续体65上。单元67相对于假想线A是对称的,而且图中基本上未示出其左半部分。该单元67包括:沿机器方向MD跨过假想线A地延伸的第一带段131,在假想线A的两侧利用第一粘合剂44粘结到不透液的卷材63上的下带段32,以及在假想线A的两侧利用第三粘合剂49临时性地粘结到下带段32的上表面32a上的中间带段33,。第一带段131借助于自粘剂139临时性地粘结到中间带段33的上表面上,而在与单元67的纵向中间区域相对应的假想线A附近,自粘剂139又被塑料薄膜条151遮盖。尿布连续体65连同单元67一起沿着假想线A被切割。在被切割之后,卷材63、与卷材63相粘结的卷材62以及环绕腰部的弹性构件119一起如图6所示的沿水平方向,即沿尿布1的横向收缩,但单元67不收缩。因而,制得了如图1所示的、其上连接有带式紧固件30的单块尿布1。在按照这种方式制得的单块尿布1中,透液的卷材62和不透液的卷材63分别形成了顶层2和底层3,并且沿着每对相邻的假想线A形成了顶层2和底层3的侧边缘2c、3c和尿布1的侧边缘13。第一带段131、自粘剂139和塑料薄膜条151沿着假想线A被对分开,以形成图2中所示的带式紧固件30的上带段31、第二自粘剂39和薄膜条51。下带段32和第一粘合剂44分别对应于图2中的下带段32和第一自粘剂44,而中间带段33和第三自粘剂49则分别对应于图2中的中间带段33和第三自粘剂49。在由图6中所示的单个单元67所制得的两个带式紧固件30中,将相对于假想线A位于右侧的一个带式紧固件折叠成Z形,而将相对于假想线A位于左侧的一个带式紧固件折叠成倒Z形。 假设在图6的步骤中带式紧固件单元67在沿其纵向受到弹性张力的情况下被供送,则在已经将尿布连续体65与带式紧固件单元67一起切开以制得图1所示尿布1之后,可将在尿布1的侧边缘13附近发生的顶层2和底层3的收缩量调整为大于在带式紧固件30的上带段31中产生的收缩量,该大于量优选地为0.7mm或更多。 在用于连续地制造单块尿布1的过程中,处于拉伸状态的卷材63连同带式紧固件单元67一起被切割仅会造成卷材63发生收缩或使卷材63的收缩量大于带式紧固件单元67的收缩量。结果,带式紧固件30的外端部分37自然会延伸超出侧边缘13。 对于图7A和图7B,图7A示出了尿布1上的一些重要部分,这些部分是通过在图5所示方法的执行过程中对单元67和/或弹性构件119进行移位而形成的,移位的结果会使带式紧固件30叠压着环绕腰部的弹性构件19,而底层3则介于其间;图7B是沿Y-Y线截取的剖视图。在图5所示的步骤(1)和(2)中,弹性构件119在每对相邻的假想线A之间处于拉伸状态且被粘结到卷材62和/或卷材63的内表面上。在步骤(3)中,当弹性构件119在对尿布连续体65进行切割时在线A-A附近收缩,顶层2和底层3也收缩以形成皱褶。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那样,带式紧固件30不收缩,而且带式紧固件30向外延伸超出侧边缘13一定量,该超出量即为顶层2和底层3的收缩量。用于按照这种方式制得的尿布1的带式紧固件30具有与用于按照图5所示方式制得的尿布1的带式紧固件相同的功能。在该尿布1中,弹性构件19的收缩方向与带式紧固件30的打开方向相反,从而在每对相邻的带段之间施加了很大的剥离力,并在打开带式紧固件时有助于将这些带段相互撕开。还可将处于拉伸状态的可弹性拉伸的卷材作为图5中的卷材62,以获得图7A和7B中的顶层2。在此情况下,在沿着假想线A、A切割卷材62时,卷材62与弹性构件119一起弹性地收缩。 图8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但表示的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在该尿布1的带式紧固件30中,上带段31的内端部分36终止于中间带段33的内端部分46,并且没有向内延伸出中间带段3的内端部分46、进而伸向尿布1的内侧。 图9和图10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但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另外两种优选实施方案。图9和10中所示的带式紧固件30包括上带段31和下带段932。参见图9,下带段932的内端部分941被向上折叠且借助于第一粘合剂44牢固地粘结到上带段31的下表面上,而下带段932的外端部分942则被向下折叠且通过第一粘合剂44牢固地粘结到底层3的上表面上。上带段31与图2中所示的上带段31的类似之处在于:它们的内端部分36向内延伸出下带段932的内端部分941、进而伸向尿布1的内侧,且被第二自粘剂39临时地粘结到底层3上。外端部分37至少部分地向外延伸出尿布1的侧边缘13。采用这样的带式紧固件30,可用手指抓住外端部分37,并在由箭头P所示的方向上从尿布1向外牵拉,以将上带段31的内端部分36从底层3上撕下,由此使上、下带段31、932从底层3向外延伸。在图10所示的带式紧固件30中,下带段932平直地延伸,而且其内端部分941和外端部分942未经折叠,这两个端部941、942利用第一粘合剂44牢固地粘结到上带段31和底层3上。该带式紧固件30也可沿方向P受到牵拉,以便将上带段31的内端部分36与底层3扯撕开,并使上带段31和下带段932向外延伸出尿布1的侧边缘13之外。从图9和10中可看出,该带式紧固件30包括:具有可变形的、将被抓在指间的外端部分37的上带段31以及具有用于固定到底层3上的内端部分942的下带段932,从而当上带段31和下带段932被相互展开时,这些端部37、942可形成纵向相对的端部。该实施方案能取消图2中的中间带段33。但是,这种带式紧固件30要比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带式紧固件短了中间带段33的长度。虽然图9和10中所示的带式紧固件30在结构上要比图2和8中所示的带式紧固件简单并相应地也能降低成本,但由于带式紧固件30的外端部分37受到牵拉以将上带段31从底层3上撕开,所以易于将底层3损坏。 图11是局部切去的透视图,表示了一种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201,其被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典型实施方案。该尿布201包括透液的顶层202、不透液的底层203以及夹置在这两层202、203之间的吸液芯部204,以便形成前腰部区域206、后腰部区域207和胯部区域208。前腰部区域206和后腰部区域207具有横向相对的侧边缘213,该侧边缘相互叠置且在沿这些侧边缘213按垂直方向间隔地布置的区域210处连接在一起,以便形成腰部孔271和腿部孔272。这些孔271、272沿其周向边缘分别设置有以拉伸状态固定于其上的环绕腰部的弹性构件219和环绕腿部的弹性构件221。在后腰部区域207的侧边缘213附近,与图2中所示的带式紧固件30类似的带式紧固件230被连接到尿布201上。各带式紧固件230的外端部分237部分地向外延伸出尿布201的各侧边缘213之外。 图12是沿图11中的XII-XII线截取的剖视图。尿布201的前、后腰部区域206、207在这些区域的侧边缘213附近叠置在一起。在区域210处,前、后腰部区域206、207的顶层202和底层203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在尿布201的侧向上延伸的平坦的层压部分240(也参见图11)。带式紧固件230的与图2所示带式紧固件30类似的部分由相同的参考标号加上200来指代。在该尿布201中,构成带式紧固件230的上带段231的外端部分237沿尿布201的横向向外延伸出由前、后腰部区域206、207的层压部分240限定的侧边缘213之外。这一特征有利于用手指抓住带式紧固件230的外端部分237,由此使外端部分237能够被夹在指间以沿方向P如假想线所示地拉向前腰部区域206(见图13)。 图13是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的透视图,示出了尿布201中的带式紧固件230的使用方式。在图13所示的尿布201中,在环绕腰部的方向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冗余量,利用从后腰部区域207延伸出的带式紧固件230将这些冗余量褶拢起来,这样可将前腰部区域206拉向后腰部区域207。与图4中的带式紧固件30类似,这些带式紧固件230也能被用来将用过的尿布卷包起来,以便处理。 尽管在参照附图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还可应用到其它的一次性穿着制品上,例如失禁患者的尿片和锻炼时的内衬短衬裤。 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制品具有这样的有利效果,即,各带式紧固件上适于被拿在指间的外端部分向外延伸出该制品的侧边缘之外。这一特征便于带式紧固件被抓夹在手指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这种一次性穿着制品的方法包括使其上连接着带式紧固件的底层弹性收缩的步骤,由此使各带式紧固件的用于夹放在指间的外端部分向外延伸出穿着制品的侧边缘之外。
《一次性穿着制品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穿着制品及其制造方法.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一次性穿着制品(1),其在贴靠着穿着者的衣物的一侧上具有带式紧固件(30)。构成带式紧固件(30)的条带具有沿纵向彼此面对的固定的端部(41)和紧压的自由端部(37)。自由端部(37)至少部分地从穿着制品(1)的侧边缘(13)向外延伸。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