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砼结构管片渗漏止水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隧道砼结构管片渗漏止水施工方法,特别是建设中和建成使用的盾构隧道管片拼缝受不均匀沉降、振动、止水带破坏、冒泥、漏水、管片拼缝及周边围岩的固结止水补强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采用盾构技术进行水利、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如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引黄水利工程的引水隧道及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隧道。如图1、图2所示,盾构技术即由多块(常规为五块)砼结构盾构管片1拼装成环状,再环—环相拼延伸,拼缝间设置止水条2。然而,正在建设和已建成使用的盾构隧道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局部盾构管片拼缝渗漏,由于管片为片—片相拼、环—环相连,连通性好,只作局部止水处理就会演变成盾构管片片—片间、环—环间的渗水处理,导致处理工程量增大,增加处理投资。如常用的止水施工方法有:
1、为防止渗漏,设计通常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嵌缝材料对所有拼装缝进行嵌缝防渗漏处理。但在盾构隧道的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拼缝仍然会出现渗漏,不但大大增加了投资,同时亦会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
2、对建成后的盾构隧道出现的渗漏,采用常规的局部渗漏止水处理。但是由于拼缝内在的连通性,往往会导致盾构管片片—片间、环—环间的拼缝渗漏处理,从而增加工程量,延长施工周期,增大处理施工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限制盾构管片拼缝渗漏范围扩大的盾构隧道砼结构管片渗漏止水施工方法,增强了拼缝粘结止水效果,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周期,满足盾构隧道的使用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盾构隧道砼结构管片渗漏止水施工方法,使用普硅水泥、环氧材料、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等材料,按如下步骤进行:
A、在两盾构隧结构管片间拼缝渗漏处的两侧缝端各钻一终止孔,孔径为0.8~3.0cm,孔深至管片止水条位,并埋管封孔;
B、两终止孔间拼缝渗漏处布注浆孔,并埋入注浆管及缝面封闭,孔距10~50cm,深入至拼缝外“凹”口位下至1.0~5.0cm;
C、注浆:注浆次序为:先水泥浆液注浆—→再环氧材料注浆—→间歇注浆—→待凝,注浆压力为0.1~1.0mpa;
D、饰面修复。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能够有效地控制管片渗漏部位的延伸、扩展,减少管片全段面的渗漏止水处理;改变盾构管片拼缝由局部渗漏变为全拼缝渗漏处理地施工方法,对含水拼缝的粘结止水效果良好;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且施工方法简单,使在建和建成使用的盾构管片满足动态条件的粘结处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盾构管片的拼装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盾构管片拼缝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终止孔及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施工时,使用普硅水泥、环氧材料、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等材料。首先在管片环向拼缝渗漏位置5的两侧缝端各钻一个孔径为0.8~3.0cm的终止孔3,孔深至管片止水条2位,终止孔3采用环氧砂浆嵌入封闭埋管;然后在两终止孔3间拼缝布注浆孔4,孔距10~50cm,深入至拼缝外“凹”口位11下至1.0~5.0cm,并埋入注浆管和缝面封闭;注浆采用间歇注浆方法,即:先水泥浆液注浆—→再环氧材料注浆—→间歇注浆—→待凝,注浆压力为0.1~1.0mpa;最后做饰面修复,两终止孔3间渗漏处拼缝外“凹”口位11嵌缝并用刮槽器修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