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多语种自动语音同声翻译系统 本发明涉及多语种之间的自动语音同声机械翻译(非人工同声翻译)装置系统的组成及一般工作原理。
目前,经过计算机检索,还未发现与本发明相类似的装置系统,属世界首创。
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可供持不同语种的人们,在进行面对面的即时对话,或是在进行远距离异地电话对话时所使用的“全球通多语自动语音同声翻译装置”(本专利说明中,以使用中英两种不同语种的语音为例)。它共有两个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全球通自动电话语音同声翻译装置系统”。第二种类型为“全球通即时对话自动语音同声翻译装置系统”。而在第一种类型中,又可细分为两种子系统,这就是“全球通固定电话自动语音翻译装置系统”,和“全球通移动电话自动语音翻译装置系统”。如果从翻译装置系统的性质上来划分,在每一种类型之中,又可分别划分为“家庭式自动语音翻译装置系统”和“公用式自动语音翻译装置系统”。
全球通多语种自动语音同声翻译装置系统,其特征为:它将自动电话(非人工控制),个人计算机所设置的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自动转换装置,组合成一个“家庭自动语音翻译系统”,然后再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或者是双向对讲机,共同集成一个“全球通家用多语种自动语音同声翻译装置系统。”它还可以将电信局自动交换台或网络平台,与中央计算机处理装置终端所设置的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自动转换装置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公用式自动语音翻译系统”,然后再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或者是双向对讲机,共同集成一个“全球通多语种公用自动语音同声翻译装置系统。”
这种装置系统,可供持有两种或多种不同语种的人们,实现远距离自动电话语音同声翻译(非人工声翻译),或是进行面对面的即时对话自动语音同声翻译(非人工同声翻译)。
这一装置系统的新颖性在于:它首创把自动电话(非人工控制)通导技术、个人计算机、中央计算机处理装置的语音/文字/多语种之间互译自动转换技术,以及电信局自动交换台或网络平台引进到语音语自动同声翻译之中(非人工同声翻译)。在这一过程中,它多次应用了将不同语种的语音分别转换为各自的文字,再互译为对话双方的对方的文字,然后再将其转换为语音的高新技术,而它的可行性在于:在这一装置系统中所应用地计算机的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移动电话以及电信局自动交换台、各种网络平台,都是在当今市场中现有的、各方面发展都已非常成熟的技术,只不过现将它们重新集成为一种新的自动语音同声翻译装置系统,因而是完全可行的。
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展,各个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日益扩大和日益频繁,这就迫切急需能使持不同语种语音的人们能进行相互对话的自动语音同声翻译装置(非人工同声翻译),因此,本专利所提供的自动语音同声翻译装置系统,必然会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市场,因而具有极大的实用性。
多语种全球通自动语音同声翻译系统(本专利只列出汉英两个语种)的一般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从甲方的固定电话或是移动电话,或者是“双向同声翻译装置”输出的某语种语音(本专利是英语和汉语,但也可以是法语、日语、德语或是阿拉伯语、印度语等等),或是直接输送到电信局、各种网络的“公用自动语音翻译系统”中,或是直接输送到甲方个人的“家庭自动语音翻译系统”中,应用系统的计算机所使用的多种语言文字互译软件,将其转译为乙方语种所使用的文字。当然,在此之前,还要经系统中计算机中所设置的语音/文字转换装置,将甲方语音转换为甲方语种的文字。然后,再将乙方语种的文字又输送回计算机所设置的语音/文字转换装置中,将其转换为乙方语种的语音,随后,又把乙方语种的语音通过分机盒输送到电信局或各种网络,再输送到乙方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中。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从甲方到乙方的单程通话过程。而当乙方向甲方通话时,也遵循同样的程序,将乙方语种的语音转换为甲方话种的语音,输送到甲方的固定电话或是移动电话中。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双程通话同声翻译过程。但在“即时同声自动翻译系统”中有所不同的是:甲方和乙方同时、同地在同一个场所,面对面地通过一个“双向同声翻译装置”进行即时对话,然后,甲乙双方的对话又通过“双向同声翻译装置”中的移动电话传送到这一“双向同声装置”的持有者,例如甲方的“家庭语音翻译系统”中,互相转译为双方各自所用的语种语音,随后再通过系统中的自动电话又传回到“双向同声翻译装置”的移动电话里。而移动电话是通过一条导线与一个双向对讲机联接在一起的,这时,传送回来的语音就通过导线输送到双向对讲机中,再通过对讲机的扩音器,将声音分别传送给甲乙双方。双向对讲机是由两个对讲单向对讲机背对地组合在一起,分别面对着对话中的甲乙双方。甲乙双方每人都面对着一个微型麦克风和扩音器。当甲方通话时,先启动面向乙方的麦克风(声音接收和传送装置),以及面对乙方的扩音器,然后再在与双向对讲机相联接的移动电话上(假设定双向对讲机为甲方所有)。拨通甲方所拥有的“家庭自动语音翻译系统”中的自动电话,并按予先约定的数字号码来启动计算机所设置的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的汉语转换部分。自动电话被启动后(已事先按好免提键),可自动将甲方所传送的语音输送到计算机设置的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中,自动将甲方语音转换为乙方语种的语音(可在移动电话上设立选择键,按事先的约定的数码来选择所需转换的语种的语音),然后又通过自动电话,经由电信局或其它各种网络将甲方被转译好的语音输送至甲方的“双向同声翻译装置”中的移动电话里,接着又通过联接导线将这一语音传送到面对乙方的扩音器中,使乙方通过扩音器接收到甲方的声音。这时,如果乙方要回话,甲方可启动面对甲方的扩音器和面对乙方的麦克风,同时关闭面对甲方的麦克风与面对乙方的扩音器,并按事先约定的数字号码,启动计算机所设置的语言/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功能装置的英语转换部分就可以了。乙方的声音会经过相同的程序转送到甲方的扩音器中。
以下按照示意图,按照从图(一)至图(四)的顺序,说明“全球通多语种自动语音同声翻译系统”的工作流程。
(一)固定式电话语音自动翻译系统示意图
100步:甲方通过固定电话向乙方输送汉语语音。甲方汉语语音被直接输送到甲方的“家庭自动语音翻译系统”中的计算机所设置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里,被转换为相应的中文。
110步:转换后的中文又经过计算机的汉英互译软件的处理,转换为相应的英文。
120步:所译英文又在计算机所设置的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中,被转换为英语语音。
130步:这一英语语音被输送到分机盒中。
140步:英语语音又被输送到电信局或网络中。
150步:电信局或网络又将英语语音输送到乙方的固定式电话中。
一次单程语音输送完毕。
当乙方在答复甲方时,从乙方发出的英语语音经过150步至210步,以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方式被转译为相应的汉语语音,又被输送到甲方的固定式电话中。
整个一次双程自动同声翻译过程输送完毕。
(二)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的公用语音自动翻译系统示意图。
这一系统的语音双程输送方式完全与图(一)“固定式电话自动语音翻译系统”的输送程序与转译方式相同。只不过进行转译的装置是“公用的语音自动翻译系统”而不是个人的“家庭语音自动翻译系统”。
从220步至270步是将甲方的汉语语音转译为相应的英语语音,并被输送到乙方的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的单程过程,而从280步至330步则是将乙方的英语语音转译为相应的汉语语音,又被输送到甲方的移动电话或是固定电话的单程过程。需注意的是,固定电话是用有线方式与电信局或网络相联接,而移动电话则用无绳方式相联接。
(三)即时对话同声音翻译系统示意图
其语音翻译与传送的双程程序完全与图(二)中的按照移动电话的传送方式来进行语音的翻译与传送的程序与方式相同。所不同的是,甲乙双方的语音是分别通过“双向同声翻译装置”,再经过联接导线被输送到移动电话中去的。从340步至440步是将甲方的汉语转译为相应的英语传送到乙方,被乙方接收,完成一次单程过程,而从450步至550步则是将乙方的英语语音转译为相应的汉语语音,又被传送到甲方的单程过程,两者合起来就构成了一次完整的即时对话的同声自动语音翻译过程。
由于使用了“双向同声翻译装置”,因此甲乙双方可以进行面对面地对话,而甲乙双方的对话则要先通过移动电话传送到甲方的“家庭语音自动翻译系统”中。这一系统与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自动语音同声翻译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增加了一部自动电话,并被事先按好“免提键”,通过甲方的移动电话启动这部自动电话后(自动电话的电话号码为甲方所知),整个“家庭自动语言翻译系统”就可以自动启动,以完成甲乙双方的即时对话同声翻译工作了。
(四)移动电话语音自动翻译系统示意图
这是一个个人专用的“家庭语音自动翻译系统”,但它的工作程序与图(二)“公用语音自动翻译系统”的程序和方式完全相同。从560步至640步,是将甲方的汉语转译为相对应的英语,并传送到乙方,而从650步至730步则是将乙方的英语转译为相对应的汉语,被传送到甲方,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双程通话过程。
以上是对图(一)至(四)的工作流程的说明。应指出的是,在所有上述说明中,都设定凡是“家庭自动语言翻译系统”,都为甲方所拥有,就连进行即时对话所使用的“双向同声翻译装置”也为甲方所拥有。
如果可以作到将“家庭语音自动翻译系统”中个人计算机及其所设置的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集成到一个手提箱内,做成“手提式采访箱”,则只需将双向对讲机与它联接,再去掉“家庭语音自动翻译系统”里的自动电话,就可实现甲乙双方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即时对话同声翻译了。程序则为:先用对讲机将甲方语音直接输入“采访箱”,将甲方语音转换为文字并翻译成乙方所持语种的文字,再将它转换为乙方语种的语音,然后,又输送到双向对讲机中发送给乙方,这时,就不再需要经过电信局与移动电话和自动电话来沟通甲乙双方的对话了。
此时,如果再联接一台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那么,持有者甲方的语音,就可经由双向对讲机——手提式采访箱——移动电话或是固定电话的程序,将已译成乙方语种的语音,经过电信局,输送给正在进行远距离电话通讯的乙方,而乙方的语音,也可经由移动电话——电信局——手提式采访箱的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手提式采访箱——双向对讲机的相反程序,将已译成“手提式采访箱”的持有者甲方语种语音,传送过来,但事先必须先将双方电话拨通。
另外,如果将“即时对话同声翻译系统”(图三所示)中的双向对讲机改换为一个移动电话(此时共有两部移动电话),那么,持不同语种的甲乙双方,可各持一部移动电话,并同时拨通由甲方或乙方所持有的“家庭自动语音翻译系统”中的自动电话。这时,甲乙双方就可通过这部“家庭自动语音翻译系统”装置来进行面对面的即时同声翻译的对话了。对话时,甲乙双方语音的互译程序与“即时对话同声翻译系统”的互译程序完全相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专利中所提到了语音/文字转换装置,是由在个人计算机或中央计算机处理装置(终端)中所设置的语音入录设置和电脑播音设置而共组合而成的,例如,可将IBM公司的有关语音入录软件ViaVoic插入到计算机中,并联接一个麦克风,组成“语音入录设置”,又将能实现文字转换为语音的软件“电脑播音员”插入到计算机中,并联接一个扩音器,以组成一个文字/语音转换设置,再在计算机中插入汉英互译软件,可将己入录的文字直接转译为相应的中文或英文,这样就可构成了一个计算机——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但为了在示意图中能够更好地说明它们的工作流程中,也就是将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的工作流程的每一步骤都说清楚,所以在说明书附图中,将语音/文字转换的部分装置,即将文字转换为声音,以及将声音转换为文字的部分装置,单独分立出来,记为“语音/文字转换装置(部分)”,并在示意图中用括号注明了“部分”的字样。但实际上,它是个人计算机或是中央计算机处理装置(终端)的多种功能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功能则是处理多语种文字的互译功能,它们共同集成了一个计算机——语音/文字/多语种互译转换装置系统。
附录:说明书附图标题
图<1>固定式电话语音自动翻译系统(汉英)示意图<a>
图<2>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公用语音自动翻译系统示意图(汉英)
图<3>同声语音自动翻译系统(汉英)示意图
图<4>移动电话语音自动翻译系统(汉英)示意图<b>
(注)因为移动电话向电信局(网络平台)语音自动翻译系统输入语音的程序,都与固定电话的输入程序相同,所以移动电话的输出与输入数字用括号表示并加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