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α—烯烃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聚α—烯烃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聚α—烯烃降凝剂是润滑油降凝剂的一个重要品种,现有技术使用以下三种原料制备:(1)乙烯齐聚的α—烯烃,α—烯烃含量在90%以上;(2)硬蜡(含油量3%以下)裂解烯烃,α—烯烃含量在80~90%:(3)皂蜡(含油量5~10%)裂解烯烃,α—烯烃含量在60~80%。
DE.2,316,730公开了一种制备聚α—烯烃降凝剂的方法,聚合原料由两段烯烃组成,其中C5~C10的α—烯占总原料的70~96mol%,C16~24α—烯占4~30mol%,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万至100万。
US3,151,181公开了乙烯齐聚得到的C10~C18α—烯烃共聚物,主链上有取代基为C10~C14的烷基,聚合物分子量在650~1,000,000。
US5,188,724公开了一种聚α—烯烃降凝剂,由C10、C14、C16三种α—烯烃共聚,每种单体不少于10重%,平均侧链碳数为10.5~12.0,分子量15~54万,解决轻油凝点问题。
FR 1564812公开的降凝剂是以硬蜡裂解得到的C7~C20烯烃为原料共聚,并用已烷作溶剂。
上述乙烯齐聚的α—烯烃和硬蜡裂解烯烃在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进行聚合时,需加入溶剂,而且分子量难于控制,导致分子量较大,增粘问题突出,剪切稳定性(SSI)差,因而作为降凝剂使用并不理想。
市售工业牌号为T803降凝剂是以皂蜡裂解得到的C7~C20烯烃(烯烃含量在60%以上)为原料制备的,聚合时不用溶剂,与使用前两种原料相比,分子量相对来说稍易于控制,但还是比较困难,需要更高的氢压调节分子量。由于分子量仍然很高,后处理较困难,产品中的催化剂较难除去。另外,虽然皂蜡裂解烯成本要低于乙烯齐聚烯和硬蜡裂解烯,但由于皂蜡来源不充足,仍解决不了市场对廉价降凝剂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凝效果好,剪切稳定性好,增粘问题不突出的聚α—烯烃降凝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以廉价烯烃为原料,制备上述聚α—烯烃降凝剂的方法,所制备的降凝剂分子量小,粘度低,后处理容易。
本发明提供地聚α—烯烃降凝剂具有以下特征,聚合物中含有C6~C16连续碳数的烷基侧链,和C18~C22偶数碳数的烷基侧链,其中后者占侧链总数的1~20mol%,优选3~15mol%,更优选5~12mol%。聚合物侧链平均碳数为11~15.5,优选12.5~14。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30万,优选10~25万,更优选10~20万。
本发明提供的聚α—烯烃降凝剂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的:将蜡下油裂解的C8~C18 α—烯烃与占烯烃总数1~20mol%的C20~C24乙烯齐聚烯烃混合,使烯烃平均碳数为13~17.5,将上述混合烯烃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聚合,所得产品即为本发明的聚α—烯烃降凝剂。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按如下方式实施,将蜡下油裂解的C8~C18α—烯烃先进行精制,以除去硫、氮、氧等对催化剂有害的组分,精制剂可以采用白土、活性炭、硅藻土或AlCl3等,优选AlCl3,以AlCl3为精制剂的精制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般是将0.5~2重%的AlCl3加入到裂解烯烃中,在30~80℃下搅拌20~120分钟,去酸渣并用碱中和,水洗至中性,然后蒸馏,将C8~C18烯烃切割成1~3个馏分,根据烯烃平均碳数为13~17.5的要求,将裂解烯的不同馏分与C20~C24乙烯齐聚烯烃按所需比例混合,混合原料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作用下,以分子量调节剂或氢气调节分子量,在表压为0~300KPa,优选0~200KPa的压力下,在80~150℃,优选80~120℃的温度下反应1~10h,最好3~6h,反应结束后,加入醇终止反应,将产物用水洗至中性,蒸馏除去未反应单体,得到的产品即为聚α—烯烃降凝剂。
本发明选用了两种原料,一种是蜡下油裂解得到的C8~C18连续碳数的烯烃。所说蜡下油是润滑油生产过程中含油蜡脱出的油,含油量一般为10~30%。由蜡下油热裂解得到的烯烃馏份中,烯烃含量一般不超过60%,而且由于杂质含量高,组分复杂,进一步利用比较困难。
本发明选用的另一原料为C20~C24的乙烯齐聚得到的混合烯烃,乙烯齐聚烯烃占原料烯总数的1~20mol%,优选3~15mol%,更优选5~12mol%。
将按照上述比例混合的原料烯进行聚合得到的聚α—烯烃,含有C6~C16连续碳数的烷基侧链,和C18~C22偶数碳数的烷基侧链。根据所使用的润滑油的种类,可调节侧链平均碳数为11~15.5,优选12.5~14。
所说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为烯烃聚合时常用的催化剂,是由Ⅰ~Ⅲ族金属烷基化合物与Ⅳ~Ⅷ族过渡金属衍生物相互作用(如烷基铝或卤化烷基铝与卤化钛作用)生成的络合物,可用固态体系(粉末、颗粒),也可以是溶于有机溶剂的液态或胶体体系。
本发明提供的聚α—烯烃降凝剂在润滑油中的添加量可以是0.1~2.0重%,优选0.2~1.0重%。
本发明提供的聚α—烯烃降凝剂,结构中含有C6~C22较宽的侧链碳数分布,在轻油中降凝效果与T803相当,但是对于含蜡量高的重质润滑油有更好的降凝效果。另外,与T803相比,本发明的降凝剂分子量小,剪切稳定性好(SSI小于50),增粘问题小,而且与较高乙烯含量(60~65%)的OCP有较好的配伍性。
本发明提供的聚α—烯烃降凝剂,由于所选用的原料为润滑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蜡下油裂解烯,因此比以皂蜡裂解烯为原料生产的T803成本更低。与T803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在聚合时同样不用溶剂,但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所制得的聚合物分子量更小,粘度更低,因而后处理更为容易。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中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1.凝点:GB/T 510
2.分子量:凝胶渗透色谱法
3.剪切稳定性(SSI):超声波法SH/T 0505
4.碳数分布:气相色谱法
5.原料平均碳数计算法:
6.侧链平均碳数=Cn—2(聚合过程中,认为烯烃基本反应完毕)
实例1
将含油量为20重%的蜡下油热裂解得到的C8—C18α—烯烃(烯烃含量为55.1重%,燕化三厂生产)1000g用AlCl3精制后进行蒸馏,并切割成两个组分,接收馏出物,第一馏分为C8~C15的α—烯烃,平均碳数为12.5,烯烃含量为61.3重%;第二馏分为C15~C18的α—烯烃,平均碳数为16.1,烯烃含量为48.8重%。实例2
将实例1中第一馏分70mol%、第二馏分20mol%与10mol%的C20~24乙烯齐聚烯烃(平均碳数21,雪弗龙公司生产)相掺和,原料平均碳数为14.5,放于250ml的三口瓶中,用氢气保压(表压为0KPa),在TiCl3、Al(iC4H9)3存在下聚合,温度维持在100℃,反应时间3h,然后加入乙醇7ml终止反应,将产物用水洗至中性,蒸去未反应物,加入与产物等量的150SN润滑油,混合均匀,得浓度为50重%的产品。产物侧链平均碳数为12.5。降凝效果见表1,分子量及剪切稳定性(SSI)见表2。实例3
将实例1的第一馏分50mol%、第二馏分38 mol%与12mol%的C20~C24α—烯烃混合,用与实例2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产品侧链平均碳数为13.1,降凝效果见表1。实例4
将实例1的第一馏分40mol%、第二馏分54mol%与6mol%的C20~C24α—烯烃混合,用与实例2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产品侧链平均碳数为13.3,降凝效果见表1。对比例1
按照市售T803的制备方法,将精制的皂蜡(含油量为5重%)裂解烯烃C7~C20(α—烯烃含量70%,兰州炼油厂生产),按实例2的方式聚合,其中C7~C12烯烃为30重%,C12~C20烯烃为70重%,得侧链平均碳数为12.2的产品,降凝效果见表1,产品分子量及SSI见表2。
表1 降凝效果,℃基础油大连150SN东炼减二线大连10#车用机油1m%JEX9600+大连150SN基础油凝点,℃—12—16 0—14实例2—33—34—14—27实例3—30—33—18—31实例4—30—31—17—27对比例1—31—32—12—20
注:1 添加量为0.25重%(干剂)
2 JEX9600(锦州埃克森石化公司产品)为乙烯含量约63重%的乙丙共聚物(OCP)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聚α—烯烃降凝剂在轻油中的降凝效果与T803相当,但是对含蜡量高的重质润滑油,如大连10#车用机油有更好的降凝效果,而且与乙烯含量较高的OCP有更好的配伍性。实例5
按实例3的比例和工艺条件制备,但是氢压为150KPa,产物分子量及剪切稳定性见表3。对比例2
采用对比例1的原料和方法聚合,但氢气压力为150KPa,得平均碳数为12.2的产品。产品分子量及SSI见表2。对比例3
参照US 5,188,724的方法,按实例2的反应条件,用29.1m%C10、37.8m%C14、33.1m%C16烯共聚,平均碳数为11.02。产品分子量及SSI见表2。
表2
原料重均分子量Mw剪切稳定性指数(SSI)*实例2蜡下油烯+C20~24烯17.6万45实例4蜡下油烯+C20~24烯15.1万39实例5蜡下油烯+C20~24烯12.6万32对比例1皂蜡裂解烯烃32.2万58对比例2皂蜡裂解烯烃16.4万42对比例3纯烯烃50.3万75
*在含1%降凝剂的大连150SN基础油中测试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用蜡下油裂解得到的C8~C18烯烃加少量乙烯齐聚重烯烃制备的聚合物,保留了蜡下油裂解烯聚合物分子量小的特点,比纯烯烃的聚合物、皂蜡裂解烯聚合物等有更小的分子量,更好的剪切稳定性,而皂蜡烯烃聚合物要得到相同分子量必需提高氢气压力(见对比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