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量转换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01021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12817.5

申请日:

2000.03.30

公开号:

CN1271058A

公开日:

2000.10.2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3.30

IPC分类号:

F03G1/02

主分类号:

F03G1/02

申请人:

邓朝炬;

发明人:

邓朝炬

地址:

635000四川省达州市南外新桥路55号(华川厂生活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省达县地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余显忠;陈学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弹簧弹性势能转换为对外作功的机械能量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在其机壳内设有起始位置不同、结构相同的四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与弹性势能转换机构配装的启动控制机构和弹簧势能控制机构,每两组预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装于一根支承于支承板上的传动轴上,每根传动轴中部上装设有一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均与装于输出轴上的输出传动齿轮啮合,输出轴支承于支承板和机壳上,其一端上装有输出串接轮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机械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壳(19)内设有起始位置不 同、结构相同的四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与弹性势能转换机构配装的 启动控制机构和弹簧势能控制机构,每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装于一 根支承于支承板(5)上的传动轴(31)上,每根传动轴(31)中部上装设有一个 传动齿轮(34),传动齿轮(34)均与装于输出轴(30)上的输出传动齿轮(23) 啮合,输出轴(30)支承于支承板(5)和机壳(19)上,其一端上装设有输出串接 轮盘(2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予置 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由装于传动轴(31)上的转盘(2),套装于传动轴(31)外面 的圆轨盘(3),两端分别通过弹簧架(4)并联的两根相同的弹簧(6),与上弹簧 架(4)和转盘(2)上的直轨槽(21)相装配的不同心轴(24),与圆轨盘(3)上的圆 形轨槽(3a)和不同心轴(24)装配的滚轴(35)构成,圆轨盘(3)上的直轨柱 (22)通过稳定滑块(26)和螺钉装于支承板(5)上的直轨槽(20)中,装于同一根 传动轴(31)上的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的滚轴(35)在两个圆轨盘(3)的 圆形轨槽(3a)中的起始位置相差90°,装于不同传动轴(31)上的滚轴(35) 在圆轨盘(3)的圆形轨槽(3a)中的起始位置相差180°的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 换机构的两个圆轨盘(3)联成一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启动 控制机构由一根支承于支承板(5)和机壳(19)上的凸轮轴(11),装于其上的两个 凸轮(7),凸轮稳定螺钉(15),装于凸轮轴(11)一端上的操纵柄(28)构成,凸轮 轴(11)另一端上装有串接盘(36),两个凸轮(7)分别与一个联成一体的圆轨盘 (3)配装。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 势能控制机构由与下弹簧架(4)装配的弹簧控制架(8),与弹簧控制架(8)装配 的装于机壳(19)底板上的直轨柱(9),与弹簧控制架(8)相配装的弹簧控制凸 轮机构构成,滚轴(35)在两个圆轨盘(3)的圆形轨槽(3a)中的起始位置相差 180°的两组弹簧(6)的弹簧控制架(8)联成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控制 凸轮机构由凸轮轴(13),装于其上的两个凸轮(12),凸轮稳定螺钉(38),装于 凸轮轴(13)一端上的操纵柄(29)构成,凸轮轴(13)支承于装在机壳(19)底板上的 支座(14)上和机壳(19)壁上,其另一端上装有串接盘(36),两个凸轮(12)分别与 一个联成一体的弹簧控制架(8)配装。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 支承板(5)通过螺钉结构(17)装联,支承板(5)两端与机壳(19)之间设计有稳定轨 槽(18),相互间通过螺钉结构(16)装联,机盖(25)通过螺钉结构(1)装于机壳(19) 上,输出传动齿轮(23)两侧的输出轴(30)上设有螺栓稳定结构(33)。

说明书


机械能量转换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弹簧的弹性势能转换为对外作功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

    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同类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将弹簧的弹性势能转换为对外作功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其目的的:该装置的机壳内设有起始位置不同、结构相同的四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与弹性势能转换机构配装的启动控制机构和弹簧势能控制机构,每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装于一根支承于支承板上的传动轴上,每根传动轴中部上装设有一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均与装于输出轴上的输出传动齿轮啮合,输出轴支承于支承板和机壳上,其一端上装有输出串接轮盘。

    本发明亦可这样来实现其目的:每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由装于传动轴上的转盘,套装于传动轴外面的圆轨盘,两端分别通过弹簧架并联的两根相同的弹簧,与上弹簧架和转盘上的直轨槽相装配的不同心轴,与圆轨盘上的圆形轨槽和不同心轴装配地滚轴构成,圆轨盘上的直轨柱通过稳定滑块和螺钉装于支承板上的直轨槽中,装于同一根传动轴上的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的滚轴在两个圆轨盘的圆形轨槽中的起始位置相差90°,装于不同传动轴上的滚轴在圆轨盘上的圆形轨槽中的起始位置相差180°的两组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的两个圆轨盘联成一体。

    本发明的启动控制机构由一根支承于支承板和机壳上的凸轮轴,装于其上的两个凸轮,凸轮稳定螺钉,装于凸轮轴一端上的操纵柄构成,凸轮轴另一端上装有串接盘,两个凸轮分别与一个联成一体的圆轨盘配装。

    本发明的弹簧势能控制机构由与下弹簧架装配的弹簧控制架,与弹簧控制架装配的装于机壳底板上的直轨柱,与弹簧控制架相配装的弹簧控制凸轮机构构成,装于不同传动轴上的滚轴在两个圆轨盘上的圆形轨槽中的起始位置相差180°的两组弹簧的弹簧控制架联成一体。

    本发明的弹簧控制凸轮机构由凸轮轴,装于其上的两个凸轮,凸轮稳定螺钉,装于凸轮轴一端上的操纵柄构成,凸轮轴支承于装于机壳底板上的支座上和机壳壁上,其另一端上装有串接盘,两上凸轮分别与一个联成一体的弹簧控制架配装。

    本发明两块支承板通过螺钉结构装联,支承板两端与机壳之间设计有稳定轨槽,相互间通过螺钉结构装联,机盖通过螺钉结构装于机壳上,输出传动齿轮两侧的输出轴上装设有螺栓稳定结构。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四组结构相同、起始位置不同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在启动控制机构和弹簧势能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将起始时的动能差转换成传动齿轮的旋转机械能,通过输出传动齿轮和输出轴,将其输出,对外作功。由于同一传动轴上的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的弹簧的起始位置相差90°,启动后,各组弹簧有序地、交替地进行储存弹性势能和释放弹性势能,维持不断输出能量。工作时,只需先操纵启动控制机构,使各组予置势能转换机构的圆轨盘在支承板上的直轨槽内左、右移动,当向右移动时,由于不同心轴的作用,圆轨盘与转盘构成一定程度的偏心,不同心轴在转盘的直轨槽中作动态力矩调整,不同心轴的着力点自动地进行动态失量调整,进行加速,打破各运动机件起动前的动态平衡,各转盘在起始动能差的作用下,有序产生正、反动能差,其中必有一组弹簧的储能通过不同心轴传给转盘,转盘旋转,带动传动轴旋转,从而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使输出传动齿轮和输出轴输出机械能,当圆轨盘在支承板上的直轨槽内向左移动时,工作过程是相同,只是旋转方向相反。通过操纵弹簧势能控制机构,可改变弹簧予置弹性势能的大小,从而获得不同的机械能量输出。通过控制与圆轨盘配装的启动控制机构的凸轮,可控制圆轨盘在支承板上的直轨槽中,左、右移动的程度,可控制输出功率和转速,当控制到与转盘同心时,无动能差存在,转换能量的过程停止,无机械能量输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加以进一步描述,但不仅限于此。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剖掉了机壳);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示意图(剖掉了机壳);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取去机盖);

    图4是本发明不同心轴的示意图,其中(a)主视图,(b)俯视图,(c)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后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未剖掉机壳时)。

    如图中所示,本发明的机壳19内设有运动起始位置不同,结构相同的四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与该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相配合装设的启动控制机构和弹簧势能控制机构,每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装于一根支承于支承板5上的传动轴31上,每根传动轴31的中部上装有一个传动齿轮34,两个传动齿轮34均与装于输出轴30上的输出传动齿轮23相啮合,输出轴30支承于支承板5和机壳19上,其一端上装有输出串接轮盘27。每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由装于传动轴31上的转盘2,套装于传动轴31外面的圆轨盘3,两端分别通过弹簧架4并联的两根相同的弹簧6,与上弹簧架4和转盘2上的直轨槽21相装配的不同心轴24,与圆轨盘3上的圆形轨槽3a和不同心轴24相装配的滚轴35构成。转盘2通过键联方式固定装于传动轴31上,在与弹簧架4装配的不同心轴24的外端上装有止动卡环10,圆轨盘3上的直轨柱22通过稳定滑块26和螺钉装于支承板5的直轨槽20中,使工作时,圆轨盘3不致于脱落。装于同一根传动轴31上的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的滚轴35在两个圆轨盘3上的圆形轨槽3a中的起始位置相差90°,装于不同传动轴31上的两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的滚轴35在两个圆轨盘3上的圆形轨槽3a中的起始位置相差180°,该两个圆轨盘3联成一体。启动控制机构由一根支承于支承板5和机壳19上的凸轮轴11,装于其上的两个凸轮7,凸轮稳定螺钉15,装于凸轮轴11一端上的处于机壳19外面的操纵手柄28构成,装于凸轮轴11另一端上的串接盘36,用于与另一个同样结构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启动控制机构相串接,以增大输出功率。两个凸轮7分别与一个联成一体的圆轨盘3配装,即实现同步控制起始位置相差180°的那两组弹性势能转换机构的联成一体的圆轨盘3。弹簧势能控制机构由与下弹簧架4装配的弹簧控制架8,与弹簧控制架8装配的  装于机壳19底板上的直轨柱9,与弹簧控制架8相配装的弹簧控制凸轮机构构成。滚轴35在两个圆轨盘3上的圆形轨槽3a中的起始位置相差180°的两组弹簧6的弹簧控制架8联成一体。弹簧控制凸轮机构由凸轮轴13,装于其上的两个凸轮12,凸轮稳定螺钉38,装于凸轮轴13一端上位于机壳19外面的操纵柄29构成,凸轮轴13支承于装于机壳19底板上的支座14和机壳19的壁上,其另一端上装有串接盘36,用于串接结构相同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弹簧控制凸轮机构,以增大功率输出。两个凸轮12分别与一个联成一体的弹簧控制架8相配装,即与起始位置相差180°的两组弹簧6的联成一体的弹簧控制架8相配装,以实现同步控制,弹簧控制架8沿直轨柱9移动,从而改变弹簧6的予置弹性势能的大小。起支承作用的两块支承板5通过螺钉结构17联成一体,其两端与机壳19之间设计有稳定轨槽18,相互间以螺钉结构16装联,机盖25通过螺钉结构1装于机壳19上。为了稳定输出传动齿轮23,在其两侧的输出轴30上装设有稳定螺栓33。

    上述的传动轴31与装于其上的传动齿轮34间用键联,输出轴30、传动轴31与支承板5、机壳19之间,不同心轴24与上弹簧架4之间,下弹簧架4与弹簧控制架8之间均设有轴套结构32,以减少摩擦,降低能量损失。凸轮轴11、13与凸轮7、12之间采用键联,该两轴与支座14、机壳19之间设有轴套结构32,操纵柄28、29与凸轮轴11、13之间,输出串接轮盘27与输出轴30之间均用键联。不同心轴24的轴端上、装联弹簧6两端的轴销37的端头上、与下弹簧架4装配的弹簧控制架8的端头上均装设有止动卡环10,以紧固,这些结构均系通用技术,故不详述。

机械能量转换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械能量转换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械能量转换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能量转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能量转换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弹簧弹性势能转换为对外作功的机械能量的机械能量转换装置,在其机壳内设有起始位置不同、结构相同的四组予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与弹性势能转换机构配装的启动控制机构和弹簧势能控制机构,每两组预置弹性势能转换机构装于一根支承于支承板上的传动轴上,每根传动轴中部上装设有一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均与装于输出轴上的输出传动齿轮啮合,输出轴支承于支承板和机壳上,其一端上装有输出串接轮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或重力发动机;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