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和天花板结构 本发明涉及地板和天花板结构,更具体来说,涉及混凝土和钢的复合地板和天花板结构。
具有支承在钢梁下凸缘板上且现场覆盖一层混凝土的成形钢铺面的复合地板和天花板结构是公知的。这种结构的优点包括可减小地板的厚度和重量,构制方便快速,且在装配中可节约人工和吊装成本。
现有复合结构的一个问题是需要保证在混凝土层和支承钢梁之间要有足够的剪切粘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支承梁和混凝土层之间增强的结合以保持其间的持久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建筑物提供改善的供给性能,在钢铺面中并通过支承梁形成通道进行通风,并利用天花板/地板结构形成完整的空调管道或用作透热表面以增加热效率和空气流量,从而降低空调成本。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复合地板或天花板结构,它包括一个由多根I形截面钢梁支承的成形钢铺面,每根钢梁具有一个由上、下凸缘板界定的直立腹板,并且在现场覆盖混凝土,所述铺面包括多个并置的狭长成形铺面构件,每个铺面构件包括由向下、向外倾斜的侧表面界定的基本水平的上表面,每根梁地上凸缘板在其上表面形成多条成一图案的槽以增强梁和覆盖它的混凝土之间的结合。
每根支承梁最好轧成一个单件,其下凸缘板的宽度大于其上凸缘板的宽度以限定钢铺面的支承平台。
形成图案的槽最好横过每根梁的上凸缘上表面的整个宽度延伸并倾斜于梁的纵轴线。槽可限定一个基本对称的棱形图案。
边缘余面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铺面构件的一个或两个倾斜侧表面的边缘向外延伸。
每个铺面构件的上表面和/或边缘余面可形成燕尾槽。
成形铺面构件在其端部可支承在成形隔板上,成形隔板固定在有关梁的下凸缘板上。
混凝土可泵送、浇注或用其它方式送至钢铺面的上表面及支承梁。
在将混凝土送至结构之前,梁和/或钢铺面可支承防裂钢网。
钢铺面的形状可在其倾斜侧表面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通路,其用于接纳加热和/或冷却介质流的管道,特别是空调管道。在使用中,装好的地板结构可用作储热装置。
现在以举例方式对照以下附图描述本发明。
图1是从按照本发明的复合结构的支承梁的一侧看去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支承梁和按照本发明的复合结构的钢铺面的立体图;以及
图3是部分覆盖现浇混凝土层的按照本发明的复合结构的立体图。
如附图所示,每根支承梁1是非对称I形截面的并具有一下部凸缘板2,其宽度大于上部凸缘板3。上述增加的宽度使凸缘板2可为成形钢铺面4的一端和在其上设置铺面构件的钢板5形成一支承平台。在铺面构件设置在梁上之前将钢板5固定在凸缘板2上。一般来说,铺面4使用爆破销(shot fired pins)或自钻孔/攻丝紧固件以600mm中心固定。钢板可减少混凝土泄漏并提供铺面轮廓精确对准。
每根支承梁1轧制成一个单件,下部和上部凸缘板2,3与梁的中央腹板6形成整体。梁最好是用S355或Fe510(等级50)钢形成。特别是当挠度标准控制设计时也可以采用F430(等级43)钢。
上述非对称梁的典型规格表示在表格A中。
表格A
公称重量钢厚度(mm) 梁 梁 施加的负载尺寸 (kg/m) 凸缘 腹板 跨度(m) 间距 (kN/m2)*280ASB 100 16 19 6 6 5.0280ASB 135 22 25 7.5 6 3.5或者 135 22 25 6 7.5 5.0300ASB 150 24 27 7.5 7.5 3.5
*除隔板负载以外
槽7的图案在每根梁的上凸缘板2的上表面形成,以便有助于在支承梁上结合结构混凝土层及产生有效的复合结构。槽7伸过凸缘的整个宽度并形成菱形图案。一般来说,槽的深度约为1mm至2mm,而且槽在上梁凸缘的生产过程中轧在其上表面上。
如图2和3所示,钢铺面4包括多个并置的狭长成形铺面构件,每个构件具有一个加肋表面8,该表面由向下、向外延伸的加肋侧面9界定,侧面8的上表面形成容纳混凝土的槽。固化的混凝土层由标号10表示。每个铺面构件的一个侧面9终止于一条向外延伸的余面11,该余面搭接,也可以例如通过压合装订而连接于相邻铺面构件的侧面或邻接的余面上。一般来说,余面11以350mm中心(at 350mm centers)用自钻紧固件装订,所述紧固件也通过铺面的剪切连接夹连接。各铺面构件的跨度一般可达6m。每个铺面构件的上表面8包括一个燕尾槽12,以便有助于将混凝土结合在铺面上。每个余面11也包括这种燕尾槽。
如图2所示,在梁的中央壁部上形成孔,以接纳维护管道。在梁之间,上述维护管道穿过一个三侧面通路,该通路是由铺面的上、侧表面8,9的下表面限定的。一般来说,上述加肋表面的几何形状可容许直至160mm直径的或椭圆的维修开口。一般来说,在梁上形成的孔在有关梁的中间三分之一处形成600mm间距。
钢铺面就位时,在轻重量或通常的混凝土泵送或浇注在结构上以完全覆盖铺面和梁之前,一个钢防裂网受到梁的支承并铺在铺面的上表面上,然后进行调平。加固杆设置在各铺面构件的倾斜表面9之间形成的槽中。混凝土主要是为了刚度而使用的,以便增加惯量并在其极限状态下对地板提供侧向限位。
一般来说,地板包括覆盖钢铺面的60mm或70mm的一层混凝土,该层混凝土在支承梁1上最薄,为30mm。
铺面的钢最好是电锌的,一般为1.25mm厚。肋一般在600mm中心(at 600mm centres),铺面的深度一般为225mm。铺面用作现浇混凝土板的永久模板,与混凝土一起形成复合作用。
对于平均平面网格,例如,以6m为中心距的9m梁跨度来说一般无需梁或铺面的支承。但是,对于(达7.5m的)较长铺面跨度来说,可以需要支座中心线。如果铺面被支座支承,那么,当建筑负载支配设计时,梁截面可构制得较为经济。
从附图可以看出,在倾斜侧表面9和上表面8之间在钢铺面上形成狭长空间。在使用中,这些空间可以用作管道,以便将加热和/或冷却介质送至地板结构装在其内的管道中的各部位。为此目的,阀门、分配器、封闭地板/天花板构件和其它需要的构件可以安装得使上述在结构中形成的空间可用作以天花板装修至上、下分隔间的空调空气的分配管道。
这种复合地板结构也可用作储热设施。因此,白天通过地板结构下面的透热天花板上升的空气可加热混凝土层,而混凝土层在夜间又可加热吸入建筑物的较冷空气。
与钢筋混凝土或预浇结构相比,按照本发明的地板结构的优点包括建筑的速度和方便性以及较轻型结构,从而节约了钢材及吊装成本。另外,由于已切至所需长度的铺面构件成捆地送至工地,因而它们可方便地吊到需要的位置并人工转运而形成需要的平台,可快速完成安装。另外,这种铺面可在建筑阶段形成安全工作平台,为设备提供干燥的工作区域,而且铺面构件的加固上表面可在开口和竖向供给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另外,当固定时,铺面用作抵抗共面力的隔板。结构总体可用作供给通风系统,从而降低供给安装的成本和加热和冷却有关建筑的运营成本。
上面只是举例描述了按照本发明的地板结构,显然可以对其作各种修改而并不超出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