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大画面、薄型、重量轻的显示装置而已知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与液晶面板相比,可高速显示,由于视野角度宽、容易大型化、因为是自发光型而显示质量高等理由,作为多人聚集的场所中的显示装置或家庭中享受大画面图像用的显示装置而用于各种用途中。
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其结构是在基板上设置由隔壁区分的显示单元,在其中形成荧光体层,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紫外线,由该紫外线激发荧光体,使之发光,进行彩色显示。
在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作为驱动方式,大致区别有AC型和DC型,放电形式上有面放电型和对向放电型两种,但因为高精细化与大画面化的容易性及制造简便性,以三电极AC型面放电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为主流。其结构是:在一侧基板上具有平行邻接的显示电极对,在另一侧基板上具有沿与显示电极交叉方向排列的地址电极和隔壁、荧光体层,因此荧光体层可以较厚,适用于荧光体的彩色显示。
另一方面,因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作为大型显示装置而被用于各种用途中,所以在信号输入端子结构中,要求可与个人计算机、电视调谐器、录像等输出包含各种信息信号的图像信号的外部设备相连接的结构。
因此,就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来说,必然设置各种信号输入端子,以便可与众多的外部信号发生源连接,但从一般用户角度来看,使用全部信号输入端子的使用情况少,基本上仅连接特定的外部设备来使用,因此,以可对应于各种设备的方式来设置的各种信号输入端子的一部分是不需要的。
另外,可以制造具有对应于用户的信号输入端子地多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但如上所述,就用于各种用途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来说,必须生产多种制品,生产效率差。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现状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可简单地提供一种具备对应于用户利用目的的信号输入端子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等离子体面板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即,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面板;配置在底板(chassis)部件上且在面板施加信号并进行显示的显示驱动电路块;连接于该显示驱动电路块和输出图像信号的外部设备之间的输入信号电路块;以及容纳这些面板、显示驱动电路块和输入信号电路块的壳体,
输入信号电路块由:配置于底板部件中并具有向壳体外部开口的安装口的外壳部件;以及经由安装口可拆装地安装于该外壳部件中且具备通过安装在外壳部件中可拆装地连接于显示驱动电路块的信号输入用连接器上的信号输出用连接器、并且具备可拆装地连接用于连接在外部设备上的连接电缆的输入端子部的块主体;构成。
通过该结构,可简单地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通过预先准备多种具备对应于连接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上的外部设备的输入端子部的块主体,可根据用户期望来替换块主体,具有对应于使用形态的信号输入端子结构。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示意结构的剖面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的电极排列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一个实例的信号波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内部配置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元件配置至底板部上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部与控制电路块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下面看到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的外壳部件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的块主体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的块主体的仰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的块主体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的块主体的后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的块主体的主视图。
图14是图9所示的块主体的A部的详细剖面图。
图15是图9所示的块主体的B部的详细剖面图。
图16(a)~图16(f)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输入信号电路块的输入端子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图1~图16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首先,用图1来说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玻璃基板等透明的前面侧基板1上,由扫描电极和维持(sustain)电极形成多列成对的条纹状显示电极2,而且形成电介质层3来覆盖该电极组,在该电介质层3上形成保护膜4。
另外,在与上述前面侧基板1对向配置的背面侧基板5上,与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显示电极2交叉地形成由外涂层6覆盖的多列条纹状地址电极7。在该地址电极7之间的外涂层6上,与地址电极7平行地配置多个隔壁8,在该隔壁8之间的侧面和外涂层6的表面上设置荧光体层9。
夹持微小的放电空间来对向配置这些前面侧基板1和背面侧基板5,使得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显示电极2与地址电极7近乎垂直,同时,封闭周围,从而在上述放电空间中封入氦、氖、氩、氙之中的一种或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另外,通过由隔壁8将放电空间切分成多个区间,设置显示电极2及地址电极7的交点所在的多个放电单元(cell),在该各放电单元依次配置荧光体层9,使得红色、绿色及蓝色等各为一种。
图2表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排列,如图2所示,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地址电极为M行×N列的矩阵结构,在行方向排列M行扫描电极SCN1~SCNM和维持电极SUS1~SUSM,在列方向排列N列地址电极D1~DN。
在这种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通过在地址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施加写入脉冲,在地址电极与扫描电极之间进行地址放电,选择放电单元后,通过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施加相互反转的周期的维持脉冲,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进行维持放电,进行规定显示。
图3表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显示驱动电路的脉冲波形图的一个实例。如图3所示,在写入期间,在将全部维持电极SUS1~SUSM保持为0(V)后,若分别向与第一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相对应的规定地址电极D1~DN施加正写入脉冲电压+Vw(V),向第一行扫描电极SCN1施加负扫描脉冲电压-Vs(V),则在规定地址电极D1~DN与第一行扫描电极SCN1的交点部产生写入放电。
接着,若分别向与第二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相对应的规定地址电极D1~DN施加正写入脉冲电压+Vw(V),向第二行的扫描电极SCN2施加负扫描脉冲电压-Vs(V),则在规定地址电极D1~DN与第二行扫描电极SCN2的交点部产生写入放电。
依次进行上述同样动作,最后,若分别向与第M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相对应的规定地址电极D1~DN施加正写入脉冲电压+Vw(V),向第M行的扫描电极SCNM施加负扫描脉冲电压-Vs(V),则在规定地址电极D1~DN与第M行扫描电极SCNM的交点部产生写入放电。
在后面的维持期间中,若将所有的扫描电极SCN1~SCNM一旦保持为0(V),并且向全部的维持电极SUS1~SUSM施加负维持脉冲电压-Vm(V),则在产生写入放电的上述交点部中的扫描电极SCN1~SCNM与维持电极SUS1~SUSM之间产生维持放电。接着,通过向全部扫描电极SCN1~SCNM和全部维持电极SUS1~SUSM交替施加负维持脉冲电压-Vm(V),在显示的放电单元中继续产生维持放电,通过该维持放电的发光来进行面板显示。
在后面的清除期间,若将全部的扫描电极SCN1~SCNM一旦保持为0(V),并且向全部维持电极SUS1~SUSM施加清除脉冲电压-Ve(V),则产生清除放电,并且放电停止。
通过以上动作,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显示一个画面。
图4表示组装上述说明的结构的面板后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整体结构的一个实例。在图中,容纳面板10的壳体由前面框11和金属制组装盖12构成,在前面框11的开口部中配置兼作保护光学滤波器和面板10的由玻璃等构成的前面盖13。另外,为了抑制不必要的电磁波辐射,在该前面盖13上例如进行银蒸镀。而且,在组装盖12中设置用于向外部排放面板10等产生的热的多个通气孔12a。
上述面板10通过热传导片15焊接在由铝等构成的底板部件14的前面来被保持,而且在底板部件14的后面侧安装用于显示驱动面板10的多个电路块16。上述热传导片15高效地向底板部件14传导面板10产生的热,进行放热。另外,电路块16具备进行面板10的显示驱动及其控制的电路,由越过底板部件14的四边边缘部延伸的多个弹性布线板(未图示)电连接至在面板10边缘部引出的电极引出部。
另外,在底板部件14的后面安装电路块16,通过压铸一体成型来突出设置固定组件盖12用的凸起部14a。另外,该底板部件14也可以将固定销固定在铝平板上来构成。
图5是表示在这种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取出组件盖12后的内部配置结构的平面图。在图5中,扫描驱动电路块20向面板10的扫描电极供给规定的信号电压,维持驱动电路块21向面板10的维持电极供给规定的信号电压,地址驱动电路块22向面板10的地址电极供给规定的信号电压,因此,扫描驱动电路块20、维持驱动电路块21分别配置在底板部件1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另外,地址驱动电路块22配置在底板部件14的高度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
控制电路块23基于从具备可拆装地连接用于连接至电视调谐器等外部设备上的连接电缆的输入端子部的输入信号电路块24发送来的影像信号,将图像数据变换为与面板10的像素数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信号后供给至地址驱动电路块22。而且,具备产生放电控制定时信号、分别供给至扫描驱动电路块20和维持驱动电路块21、进行调谐控制等显示驱动控制的显示驱动电路块,并配置在底板部件14的近乎中央部。
电源块25向上述各电路块供给电压,与上述控制电路块23同样,配置在底板部件14的近乎中央部,通过具有安装着电源电缆(未图示)的电源电缆连接器26的电源输入块27来供给商用电源电压。
托架28安装在台柱中,安装在底板部件14的高度方向的下端部的位置上。将安装在安置用台上的台柱的前端部插入托架28的孔中,通过用螺钉等将台柱固定在托架28上来安装台,由此可将面板保持为竖立状态。
弹性布线板29连接面板10的扫描电极、维持电极的电极引出部和扫描驱动电路块20、维持驱动电路块21的印刷布线板,弹性布线板30连接面板10的地址电极的电极引出部和地址驱动电路块22的印刷布线板,通过面板10的外周部,从前面侧弯曲180度至背面侧圈上配置。
图6、图7表示控制电路块23和输入信号电路块24的部分结构,下面详细说明该部分。
控制电路块23的电路基板31搭载构成上述规定控制电路的微型计算机、驱动IC、电路部件等,由此构成控制电路块23,另外,该控制电路块23的电路基板31由螺钉等与上述面板10近乎平行地固定在底板部件14上。另外,在该电路基板31的端部配置信号输入用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2,通过该信号输入用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2,从输入信号电路块24输入信号。
如图6、图7所示,输入信号电路块24包括:具有与面板10近乎平行地配置在底板部件14上且设置成由壳体的组件盖12向外部开口的安装口33的外壳部件34;具备从安装口33可拆装地安装在该外壳部件34中且通过安装在外壳部件34中可拆装地连接于上述控制电路块23的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2上的第一信号输出用连接器35、并具备可拆装地连接用于连接至外部设备上的连接电缆的第一输入端子36的第一块主体37。
在外壳部件34内内置另外的第二块主体39,该块主体39具备可拆装地连接用于连接至调谐器或计算机等其它外部设备上的连接电缆的第二输入端子38,第二信号输出用连接器40总是连接在上述控制电路块23的信号输入用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2上。另外,图6中省略图示外壳部件34,图7中省略图示第一输入端子36和第二块主体39侧。
该外壳部件34通过弯曲加工金属板来构成,如图7、图8所示,在底板部件14侧的面上,在任意部位一体设置具有安装在底板部件14上的螺钉贯通的孔41a的固定片41,另外,在由该底板部件14的安装面近乎直角地立起的面上设置端子配置部43,该端子配置部43形成有配置上述安装口33和外壳部件34中内置的第二块主体39的第二输入端子38的开口42。而且,外壳部件34由设置于组件盖12的开口(未图示)以端子配置部43露出外部的状态安装在底板部件14上。
另外,在该外壳部件34的内壁面上安装沿与上述安装口33垂直方向延长且通过金属板弯曲加工成型的突出状的导向部件44,由安装口33将第一块主体37安装在外壳部件34内时,进行导向,使得第一块主体37的第一信号输出用连接器35容易插入上述控制电路块23的信号输入用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2中。
在此,在该导向部件44中,在安装口33侧的一端部设置朝向安装口33缓慢变细的锥部44a,在另一端部设置突起44b。
而且,在该外壳部件34的内壁面中设置立起壁45,在外壳部件34的上面设置切口,通过向内侧弯曲加工由该切口分离的部分,使第一块主体37部分和第二块主体39部分分离,通过设置该立起壁45,电磁屏蔽第二块主体39部分。用螺钉将设置在由外壳部件34和立起壁45包围的屏蔽空间内的第二块主体39安装在固定片46上。
图9~图13表示第一块主体37的详细结构,图9是从上面看的图,图10是从下面看的图,图11是从横侧面看的图,图12是从后面的第一信号输出用连接器35侧看的图,图13是从前面的第一输入端子36侧看的图。
第一块主体37具备:搭载构成输入信号电路的IC或电路部件等部件的电路基板50;安装于电路基板50的上面且电磁屏蔽构成上述输入信号电路的部件的同时、具有由嵌入安装于上述外壳部件34内壁面中的导向部件44中的凹部形成的导向部51的屏蔽板52;电磁屏蔽同样安装在电路基板50的下面、构成上述输入信号电路的部件的屏蔽板53。上述两个屏蔽板52、53大小基本相同,并且,通过将两个屏蔽板52、53固定在电路基板50上来安装在上述电路基板50上的同一位置上。另外,通过成型加工屏蔽板52形成凹部来设置屏蔽板52的导向部51。
在电路基板50的单端部侧,通过电连接固定来配置第一信号输出用连接器35的端子,在电路基板50的另一单端部侧,形成多个孔54a,以便电连接于电路基板50上的第一输入端子36贯通突出,同时,安装具有U字把手55的端子板54。
图14、图15是表示在电路基板50上安装屏蔽板52和屏蔽板53用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图,图14是图9的A部的放大图,图15是图9的B部的放大图。
如图9、图14和图15所示,在电路基板50、屏蔽板52中设置插入螺钉56的孔50a、52a,而且在屏蔽板53中设置螺钉56拧入的螺纹部53a。另外,在图9的A部中,如图14所示,在电路基板50和屏蔽板52中,与孔50a、52a相邻地设置方孔50b、52b,而且在屏蔽板53中设置插入该方孔50b、52b中的定位片53b。
即,通过将屏蔽板53的定位片53b插入在电路基板50、屏蔽板52中设置的方孔50b、52b中,可相对于电路基板50定位配置屏蔽板52、53,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螺钉56穿过电路基板50、屏蔽板52的孔50a、52a拧入屏蔽板53的螺纹部53a中,可仅由螺钉56在定位的状态下将屏蔽板52、53安装在电路基板50上。
在此,在上述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例子是,作为输入信号电路块24中的第一块主体37侧,将11个销插座用作第一输入端子36,以可连接录像、DVD播放机等设备,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图16(a)~(f)所示结构的端子板54。
在图16(a)所示的实例中,是仅将与用于连接在调谐器上的连接器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设置为第一输入端子36的实例,此时,在输入信号电路块24的块主体39侧,将连接于个人计算机上的连接器作为第二输入端子38。
在图16(b)所示的实例中,是在块主体37侧的端子板54中未配置第一输入端子36时的实例,此时,仅由块主体39侧的第二输入端子38从外部设备输入信号。
在图16(c)~(f)所示的实例中,是比上述实例中说明的端子板的长度长的实例,图16(c)是作为与上述图13的实例相同的输入端子结构的实例,图16(d)是将5个销插座和连接器用作第一输入端子36的实例,图16(e)是将12个销插座用作输入端子的实例,图16(f)是与图16(b)相对应、分别表示在块主体37侧未配置输入端子的实例。
如以上实施方式所述,就本发明来说,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输入信号电路块24包括:配置于底板部件14中并具有向壳体外部开口的安装口33的外壳部件34;以及,经由安装口33可拆装地安装于该外壳部件34中且具备通过安装在外壳部件34中可拆装地连接于显示驱动电路块的信号输入用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2上的第一信号输出用连接器35、并且具备可拆装地连接用于连接在外部设备上的连接电缆的输入端子部的块主体37。仅通过交换输入信号电路块24的块主体37,就可具备相应于用户使用目的的信号输入端子结构。
尤其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将可拆装安装块主体37的外壳部件34相对于面板10近乎平行地安装在底板部件14上,所以可利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背面侧厚度来配置由外壳部件34和块主体37构成的输入信号电路块24,可实现装置整体的厚度不会变厚。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结构是设置外壳部件34并相对于外壳部件34可拆装地配置块主体37,由外壳部件34来保持拆装的块主体37,所以应力集中在作为块主体37和控制电路块23的连接部的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2、35中,既可防止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2、35破损,也可以防止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
而且,块主体37的结构是,具有配置于搭载构成输入信号电路的部件的电路基板50上的屏蔽板52,且在安装有块主体37的外壳部件34的内壁面中配置通过嵌合上述屏蔽板52来定位块主体的导向部件44。可定位块主体37并顺利地装入外壳部件34内。
另外,如以上实施方式所述,在本发明中,上述两个屏蔽板52、53的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在上述电路基板50上的同一位置将上述两个屏蔽板52、53固定于电路基板上来进行安装,可一次地在两面上安装屏蔽板52、53,而且可在同一位置上进行安装,所以可节省空间地进行安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提供一种仅通过交换输入信号电路块的块主体、就可具备相应于用户使用目的的信号输入端子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另外,由于其结构是可相对于外壳部件可拆装地配置块主体的结构,并由外壳部件保持拆装的块主体,所以应力集中在块主体和控制电路块的连接部的连接器等中,既可防止连接器破损,也可以防止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
另外,块主体的结构是,具有配置于搭载构成输入信号电路的部件的电路基板上的导向板,且在安装块主体的外壳部件的内壁面中配置通过嵌合上述导向板来定位块主体的导向部件,由此可取得的效果是,可定位块主体并顺利地装入外壳部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