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牌终端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车站或商业街等公共场所的、 用于提供该设置场所周边的各种 信息的标牌终端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设置于车站或商业街等公共场所的、 用于提供该设置场所周边的各种 信息的信息站终端或街头终端等设置型信息终端装置。 这些设置型信息终端装置公知的是 在其显示画面上显示地图信息从而进行向特定场所的引导。
此外, 最近讨论基于与网络连接的显示器等的数字标牌 ( 电子看板 ) 的新可能性 的活动非常盛行。由于该数字标牌 (digital signage) 能够根据场所或时间来适当变化显 示, 所以能够对目标消费者高效地发送电子广告, 作为不同于现有的宣传画 (poster) 或广 告霓虹灯的广告媒体而备受瞩目。
作为这样的系统的一个例子, 有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广告插入式影像分配系统。 在该系统中, 预先在广告分配运营商的服务器中登录能够在各数字标牌中显示广告的时间 栏 ( 空闲时间栏 ), 在考虑了来自广告主的委托以及禁止规则等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器来决 定使在该所登录的时间栏显示的电子广告的分配计划, 根据该分配计划从服务器向各数字 标牌分配电子广告信息由此来适当地显示广告。此外, 最近还提出了如专利文献 2 那样向 多个数字标牌的显示空闲时间栏分发电子广告信息的显示以提高收益的技术。
【专利文献 1】 日本专利公开 2008-2229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日本专利公开 2010-128694 号公报
但是, 数字标牌虽然具有话题性, 但是其利用效率和其效果却并不明确, 因此实际 状况是并没有被广泛普及。 最近的话题中, 实际情况是报道进行如下验证试验等, 收集高效 地运用数字标牌的数据 : 在带有能够识别人脸的小型照相机的画面中流过广告, 并在瞬间 记录有兴趣的人的数量或性别、 年龄, 从而调查什么样的广告能够吸引眼球。
另一方面, 数字标牌并不是由于设置于公共场所因而只要单纯地提供有使用效率 的信息就可以的。 例如还不得不考虑以下情况 : 由于显示吸引眼球的广告等, 使得使用者驻 足、 设置场所的周边拥挤而带来不好的影响。 尤其是在早晚拥挤时大量的人通行, 这些行人 交叉或者驻足。 不得不考虑在这样拥挤时由于显示感兴趣度高的信息而使得设置场所周边 堵塞或是人的交叉变得严重等对通行的不好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牌系统以及标牌终端, 其能够检测设置场所周 边的行人流并提供易见的适当的广告信息。
本发明的标牌系统或者标牌终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具备 : 用于检测移动体的 动作路径的激光雷达、 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 用于控制该标牌终端的控制部、 以及 用于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部。 控制部将由激光雷达检测出的移动体的动作路径与移动体动
向判定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模型数据进行比较, 选择出相应的模型数据, 根据分配给该模 型数据的信息来变更标牌终端的显示内容。
根据本发明, 由于对应于行人流的拥挤程度来切换广告信息的显示内容, 所以不 会引起阻碍行人流的堵塞或人的交叉, 从而能够高效地实现向周边设施的指示和引导。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标牌系统的概念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标牌终端的装置框图。 图 3 是本发明的标牌终端的外观构造。 图 4 是本发明的标牌终端的外观构造。 图 5 是本发明的标牌终端的外观构造。 图 6 是本发明的标牌终端的外观构造。 图 7 是本发明的标牌终端的外观构造。 图 8 是表示本发明的激光雷达的检测状态的设置状态图。 图 9 是本发明的人物动向履历信息的数据构成图。图 10 表示本发明的时间调度 DB 的数据构成图。
图 11 是本发明的内容信息 DB 的画面图。
图 12 是本发明的内容信息 DB 的画面图。
图 13 是本发明的标牌系统中的人流图样的分析图。
图 14 是本发明的人物动向判定信息中的模型数据图。
图 15 是本发明的标牌系统的动作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标牌系统, 10 因特网, 20 主服务器, 30 主干道, 31 辅路, 50 站点服务器, 51 站点控 制部, 52 站点通信部, 60 站点存储部, 61 检索履历信息 DB, 62 终端配置信息 DB, 63 设施信 息 DB, 64 地图信息 DB, 65 路径检索信息 DB, 70 内容信息 DB, 80 时间调度 DB, 90 人物动向履 历信息 DB, 91 人物动向判定信息 DB, 100 标牌终端, 100A A 类型终端, 100B B 类型终端, 110 显示装置, 130 激光雷达, 131 传感部, 132 传感器控制部, 133 传感器存储部, 134 伪传感部, 150 壳体, 151 终端控制部, 152 终端存储部, 153 终端通信部, 154 触摸板, 155 扬声器部, 156 电源部, 157 总线, 160 本体壳体, 161 支承壳体, 162 脚部, 163 放音部, 164 装饰板, 165 宣传 册收纳部, 166 凹状槽, 167 内部安装空间, 168 通风部, Q、 Q1、 Q2 检测范围, Z、 Z1、 Z2 特定范 围, P 移动体, P1、 P2 特定人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图 1 ~图 15 对本发明的标牌系统进行具体说明。以引入到经设置于公 共交通机构的车站周边或繁华街的中心地点周边的多台标牌终端 ( 电子告示栏 ) 向使用者 提供各种信息的标牌系统的事例, 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根据该标牌系统, 通过检测 标牌终端周边的使用者的拥挤状况或移动线路, 并向使用者提供与该状况对应的容易看清 的信息, 能够有效地实现关于周边设施的指示或引导。
首先, 参照图 1 对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进行具体说明。这里, 图 1 是标牌系统的概念图。在图 1 中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1 构成为包含 : 按特定区域设置的、 由一个或多个服务 器构成的站点服务器 50, 该特定区域包括特定的车站周边或特定的繁华街 ; 以及设置于该 站点服务器 50 的管辖区域的多个规定位置的多个标牌终端 100。
该站点服务器 50 构成为包含 : 对该标牌系统 1 进行统一控制的站点控制部 51 ; 存 储各种信息的站点存储部 60 ; 以及用于经软线 (cord) 或近距离无线等方式与多个标牌终 端 100 连接的、 或者用于与网络 10 连接的站点通信部 52。在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1 中, 能 够通过特定区域限定而有目的地仅适用该特定区域的信息提供。但是, 也可以扩大区域作 为特定区域的集合体来使用。
例如, 可以将特定区域设定为车站周边, 在各个车站设置站点服务器 50, 设置统一 控制该多个站点服务器 50 的主机服务器 20 来使用。在这样扩大而得的标牌系统 1 中, 可 以以地铁等公共交通机构的运营公司为主体来运营系统。即, 在东京或大阪等大城市中铁 道如网眼似地设置, 利用该铁道行至目的地附近, 接着步行至目的地是很频繁的。 尤其对于 地铁这样的情况是很显著的。并且, 对于地铁, 由于与大型的地下街道一体化, 所以能够高 效地提供这些地下街道的事件信息或广告信息。
站点存储部 60 构成为包括 : 检索履历信息 DB(database : 数据库 )61, 其存储有在 各标牌终端 100 中检索到的履历信息 ; 终端配置信息 DB62, 其存储有各标牌终端 100 的设 置位置和设置方向等设置条件 ; 设施信息 DB63, 其存储有车站内部的卫生间或引导台或者 地上的设施信息等 ; 地图信息 DB64, 其存储有车站周边或车站内部的地图数据 ; 路径检索 信息 DB65, 其用于检索到车站内部或车站周边的目的地的路径 ; 内容信息 DB70, 其用于存 储在各标牌终端 100 中显示的广告等的内容 ; 时间调度 DB80, 其存储有在各标牌终端 100 中显示的内容的时间调度 ; 人物动向履历信息 DB90, 其用于存储各标牌终端 100 周边的人 ( 移动体 P) 的拥挤状况或动向的履历信息 ; 以及人物动向判定信息 DB91, 其存储有各标牌 终端 100 周边的人 ( 移动体 P) 的拥挤状况或动向的多个模型数据。
此外, 该站点服务器 50 能够与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连接, 从而进行各种设定或信 息的输入输出。
标牌终端 100 对应于设置场所而准备有多个类型。在本实施例中大致分为以向大 多数使用者提供信息为主要目标的 A 类型终端 100A、 和以向个别使用者提供信息为主要目 标的 B 类型终端 100B。
并且, 由这两种类型的终端构成的标牌终端 100 的一大特征在于 : 具备大型显示 装置 110 和激光雷达 130, 能够经由该激光雷达 130 来检测各标牌终端 100 周边的人 ( 移动 体 P) 的拥挤状况和动向 ( 移动体 P 的流动 ), 并对应于该测得的人 ( 移动体 P) 的拥挤状况 和动向来在显示装置 100 中显示容易看清的适当的引导信息或广告信息。
即, 在现有的标牌终端中选择并提供与早晚时间段相配合地进行显示的影像内容 ( 广告信息 )。但是, 却在不明了如上那样预先设定的影像内容对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影响到 何种程度的情况下一直进行显示。例如, 即使刚显示了瞬间显示的限时抢购特卖广告行人 就移动去特卖场, 也还是原样地继续显示预先设定的影像内容。如果捕捉到行人移动去特 卖场的行为而增加显示限时抢购特卖广告的次数的话, 就能够促使更多的人去特卖场。
在最近的标牌终端的现有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 通过装备有能够识别人脸的小型 照相机来掌握使用者关心程度高的影像内容。但是, 该技术中虽然能够确认关心度高的影像内容, 但没有涉及影响使用者行为的方法。
因此, 本发明者们构想了以下观点 : 通过激光雷达 130 来检测标牌终端 100 的设置 场所周边的行人 ( 移动体 P) 的流动, 对应于该测得的拥挤数据或行人的行为, 来切换在显 示装置 100 中显示的影像内容。作为切换内容, 有显示时刻、 显示密度等。
根据本发明者们的实验验证, 看见了广告信息的使用者到实际购买行为的过程可 以视为 : 从 “注意” 到该信息、 “理解” 该信息、 “认可” 该信息开始, 直至 “购买” 行为。在本 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1 中能够考虑了直至上述使用者的购买行为的过程来运用系统。
即, 在使用者的购买行为中, 看在标牌终端 100 中显示的引导信息或广告信息等 影像内容会引发 “注意” 。例如, 如果延迟显示调速 (timing), 则引发 “注意” 广告信息、 驻 足、 “理解” 该信息的行为。相反, 如果加快显示时刻, 虽然 “注意” 到广告信息, 但由于显示 切换所以难以发展至驻足、 “理解” 该信息的行为。另一方面, 若缩小显示内容的密度, 例如 在整个显示画面上显示大的广告时, 会引发 “注意” 到该广告内容、 一眼就 “理解” 内容, 或 者驻足、 更进一步 “理解” 该信息、 进而 “认可” 的行为。相反, 若增大显示内容密度、 即在显 示画面上显示大量的广告信息, 则使用者难以在短时间内 “理解” , 但能够对有广告信息这 一情况引起 “注意” 。 此时, 如果有较强的关注度, 则能够产生为了进一步获得信息而驻足从 而加深 “理解” 的行为。此外, 通过缩小显示内容的密度, 也就是将信息显示得很大, 即使对 于处于远离标牌终端的位置的使用者也能够促使 “注意” 。进而, 通过随着 “注意” 到提示信 息的使用者靠近标牌终端, 而扩大显示内容的密度也就是大量显示较小的信息, 由此能够 促进 “注意” “理解” 。 另一方面, 显示各种信息的标牌终端 100 若不设置于人来人往较多的场所, 则广 告效果较低。但是, 人来人往较多时, 若在标牌终端 100 显示使用者要驻足以进行 “理解” 的 信息, 则担心会引起堵塞或行人 ( 移动体 P) 的交叉。相反, 当人来人往较少时, 如果在标牌 终端 100 上显示使用者要驻足以进行 “理解” 的信息, 则能够有效地充分利用标牌终端 100。
在本实施方式的标牌终端 100 中, 能够通过激光雷达 130 来检测行人 ( 移动体 P) 的流动, 将该测得的拥挤数据或行人的移动线路等人物动向数据与预先设定的人物动向判 定信息进行比较, 来选择具有了最佳显示内容或显示时刻和显示密度等的影像内容, 在显 示装置 11 上显示该选择出的影像内容。此外, 在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1 中, 能够与早晚时 间段相配合地预先选择影像内容, 将该选择出的影像内容与激光雷达 130 测得的人物动向 数据进行组合, 在显示装置 110 中显示更合适的影像内容。
此外, 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1 的其它特征之一是 : 通过以向大多数使用者提供信 息为主要目标的 A 类型终端 100A、 和以向个别使用者提供信息为主要目标的 B 类型终端 100B 的协同动作, 能够向使用者提供最合适的信息。
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主要的主干道 30 中设置 A 类型终端 100A, 在该 A 类型终端 100A 的激光雷达 130 的检测范围 Q1 内的辅路 31 设置 B 类型终端 100B。然后, 检测在激光 雷达 130 的检测范围 Q1 中包含的特定范围 Z1 内变化的特定人物 P1 的动作, 当检测到该特 定人物 P1 向在 B 类型终端 100B 的激光雷达 130 的检测范围 Q2 内设定的特定范围 Z2 移动 时, 能够使 B 类型终端 100B 显示与特定人物 P1 在 A 类型终端 100A 的特定范围 Z1 内视听 到的影像内容相关联的影像内容。
也就是, 在本标牌系统 1 中, 通过激光雷达 130 检测到使用者 ( 特定人物 P1) 在 A
类型终端 100A“注意” 或者 “理解” 的行为、 即从 A 类型终端 100A 向 B 类型终端 100B 的移 动, 在 B 类型终端 100B 上显示与使用者 ( 特定人物 P1) “注意” 或者 “理解” 的影像内容 ( 广 告信息 ) 相关联的影像内容, 使使用者 ( 特定人物 P1) 能够 “理解” 或者 “认可” 。由此, 如 果使用者 ( 特定人物 P1)“认可” 影像内容 ( 广告信息 ), 则能够被影像内容 ( 广告信息 ) 引导, 引起下一次的 “购买” 行为。
这样, 在本标牌系统 1 中, 在人来人往较多的主干道 30 中设置 A 类型终端 100A, 不 阻碍人 ( 移动体 P) 的流动地向使用者显示要 “注意” 或者 “理解” 的信息, 将使用者引导至 B 类型终端 100B, 在 B 类型终端 100B 显示与使用者所 “注意” 或者 “理解” 到的信息相关的 关联信息, 使得 “理解” 或者 “认可” , 从而能够容易联系到最终的 “购买” 行为。
以下参照图 2 至图 7 对本实施方式的标牌终端 100 进行进一步说明。这里, 图2 表示标牌终端 100 的装置框图, 图 3 至图 7 表示标牌终端 100 的外观构造。
首先, 参照图 2 对标牌终端 100 的装置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 A 类型终端 100A 和 B 类型终端 100B 的任何一个都具有图 2 所示的装置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标牌终端 100 在壳体 150 内 : 对该标牌终端 100 进行统一控制的终端控制部 151、 存储程序和各种内 容等的终端存储部 152、 能够与站点服务器 50 进行通信的终端通信部 153、 显示各种信息的 显示装置 110、 设置在显示装置 110 的前表面的触摸板 154、 产生伴随内容的声音的扬声器 部 155、 电源部 156、 激光雷达 130 与总线 157 连接。 激光雷达 130 构成为含有 : 具备检测范围 Q 的范围的传感部 131、 对该激光雷 达 130 进行统一控制的传感器控制部 132、 能够存储动作程序和各种信息的传感器存储部 133。本实施例的传感部 131 可以采用例如日本特开 2005-221336 号公报公开的现有的被 称为扫描型距离传感器 (scanning type range sensor) 的装置。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 以在终端存储部 152 中存储例如日本特开 2009-85927 号公报中公开的现有的物体检测系 统的动作程序, 终端控制部 151 使该存储的动作程序工作, 由此通过传感部 131 来扫描检测 范围 Q 的范围, 检测存在于该检测范围 Q 中的移动体 P, 从而计算出移动体 P 的路径。
在该标牌系统 1 中可以与各终端存储部 152 分担存储在站点存储部 60 中存储的 各周围的数据库, 并运用该数据库。
接下来, 参照图 3 至图 7 对该标牌系统 1 中采用的标牌终端 100 的外观构造进行说 明。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 A 类型终端 100A 而准备有图 3 至图 5 所示的 A 类型终端 100A1 和图 6 所示的 A 类型终端 100A2 这两种壳体 150, 作为 B 类型终端 100B 而准备有图 7 所示 的壳体 150。此外, 图 6 所示的 A 类型终端 100A2 还可以兼用作 B 类型终端 100B。
首先对图 3 至图 5 所示的 A 类型终端 100A1 的外观构造进行说明。这里, 图3是 A 类型终端 100A1 的装置外观图, 其中, (a) 图是主视图, (b) 图是右视图, (c) 图是立体图, (d) 图是左视图, (e) 图是后视图, (f) 图是俯视图。图 4 是表示 A 类型终端 100A1 的特征 部分的装置外观图, 其中, (a) 图的主视图、 (b) 图的右视图、 (c) 图的左视图、 (d) 图的后视 图、 (e) 图的俯视图和 (h) 图的 A-A 截面图, 是与图 3 所示的 A 类型终端 100A 相同的实施 例, (f) 图的主视图、 (g) 图的右视图、 和 (j) 图的 A-A 截面图表示 A 类型终端 100A1 的其 它应用例。图 5 是 A 类型终端 100A1 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 (a) 图是从上方观察的使用状态 图, (b) 图是从侧面观察的使用状态图。
图 3 中, 该 A 类型终端 100A1 具备 : 采用纵向配置的 40 英寸的显示装置 110、 整体
高度为 1730mm、 宽度为 640mm、 进深为 750mm 的壳体 150。壳体 150 构成为包括 : 在前表面 具备带触摸板的显示装置 110 的薄型的本体壳体 160 ; 在下方支承该本体壳体 160 的支承 壳体 161 ; 高度为支承该支承壳体 161 使其不倾倒的高度的、 薄板状的脚部 162。显示装置 110 偏向本体壳体 160 的前表面的上方地配置, 在显示装置 110 下方在两侧设置有具备扬声 器部 155 的放音部 163 的装饰面板 164, 在显示装置 110 的更下方设置有由透明的树脂材料 形成的宣传册收纳部 165。 宣传册收纳部 165 的上方开口, 能够从该开口部收纳商品目录或 商业街的宣传册类。
在本实施例中将本体壳体 160 和支承壳体 161 设为具有相同截面形状的很薄的形 状, 并且在该两个壳体的连接部设有凹状槽 166, 由此, 成为将纵向长的壳体 150 上下割裂 的构造。凹状槽 166 从正面向两侧面迂回, 成为割裂分别形成在本体壳体 160 和支承壳体 161 上的侧板的构造, 因此, 能够更加凸显上下割裂的构造。
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在凹状槽 166 的一个角部设置传感部 131, 不使该传感 部 131 从壳体 150 突出就能够获得很广的检测范围 Q。在图 4 中进一步说明该传感部 131 的配置构造。
在图 4 中, 图 4 是实线表示包括图 3 的 A 类型终端 100A1 的传感部 131 的特征部 分 ( 部分外观设计 )、 虚线表示其它形状的图。这里, 在图 4 中展示了两个实施例。即, 以下 两个实施例 : 用图 (a)(b)(c)(d)(e)(h) 表现与图 3 所示的实施例的传感部 131 相关的特征 部分的实施例 ; 以及用图 (f)(g)(e)(j) 表现与传感部 131 相关的特征部分的应用例的实施 例。另外, 应用例的左视图与图 (g) 所示部分表现为对称, 后视图与图 (d) 的圆圈内所示部 分表现为对称, 因此省略左视图和后视图。俯视图是平坦面因此省略。 在图 4 的图 (h) 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凹状槽 166 的正面侧的一个角部设置有传感 部 131, 该传感部 131 的圆形的 1/4 埋入到了壳体内。由此, 具有不使传感部 131 从壳体的 角部突出就能够确保检测范围 Q 的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 在图 (j) 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与传感部 131 对称的位置还设置有一个传 感部 134。由此, 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感测标牌终端周围的使用者的动向。此外, 即使在将 传感器部仅设置在一个部位的情况下通过将伪传感部 134 设置在与传感部 131 对称的位 置, 能够使外观设计为对称的形态, 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接下来, 参照图 5 对传感部 131 的配置构造和 A 类型终端 100A 的内部进一步进行 说明。
在图 5 的图 (a) 中, 本实施例的传感部 131 采用传感部 131 的检测范围 Q 为 270 度 的部件。在该情况下, 若将具有 270 度的检测范围 Q 的传感部 131 安装到壳体 150, 则必须 使传感部 131 从壳体 150 向外侧大幅度突出。若采用这样的突出构造, 则存在突出的传感 部 134 会与行人 ( 移动体 P) 接触而妨碍通行, 或者传感部 131 破损的可能性很大的问题。 特别是, 若要检测行人 ( 移动体 P), 传感部 134 的安装高度为容易与行人 ( 移动体 P) 接触 的高度。
本发明者们首先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想出在俯视呈四边形的壳体 150 的角部设置 传感部 131。通过该角部的配置, 能够使得容易确保 270 度的检测范围 Q。但是, 即使是该 角部的配置, 仍留下了必须使传感部 131 的大部分从角部突出的问题。
因此, 如图 5 的图 (b) 所示, 本发明者们着眼于标牌终端 100 的显示装置 110 需要
符合行人 ( 移动体 P) 的视线的高度而想到了这样的方案 : 在形成具有显示装置 110 的本 体壳体 160 与将该本体壳体 160 支承于较高位置的支承壳体 161 之间形成凹状槽 166。特 别是, 如图 (a) 所示, 通过使该凹状槽 166 为从正面侧向侧面侧迂回的形状, 如果将传感部 131 设置在凹状槽 166 的角部, 能够确保 270 度的检测范围 Q。而且, 如果使凹状槽 166 的 深度为吸收传感部 131 的突出量的大小, 则无需使传感部 131 突出就能够确保检测范围 Q。 而且, 还能够使传感部 131 从看显示装置 110 的使用者的视线中隐去。
另外图 5 的图 (b) 中, 在本实施例中, 只要使凹状槽 166 的深度为吸收传感部 131 的突出量的大小即可, 因此也不会通过凹状槽 166 而将本体壳体 160 与支承壳体 161 的内 部安装空间 167 上下割裂开来, 因此能够使两者的内部安装空间 167 为一个连续的内部安 装空间, 因此能够高效地应用该内部安装空间 167, 能够对标牌终端 100 的薄型化和紧凑化 做出很大贡献。特别是由于该标牌终端 100 设置于人来人往多的通道等, 因此所述薄型化 和紧凑化是极其有效的。
另外, 由于能够将整体很高的标牌终端 100 的外观通过凹状槽 166 而上下分割开 来, 因此对于外观设计, 也能够给使用者一种很紧凑的印象, 因此设计性也能够提高。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在内部安装空间 167 的最下部配置具有重量的电源部 156, 在内部安装空间 167 的上部配置激光雷达 130、 在最上部配置显示装置 110, 在该显示装置 110 与激光雷达 130 之间配置终端控制部 151 等, 实现了薄型化。 而且在背面的上下设置有 用于对产生于内部的热进行排放的通风部 168。
接下来, 参照图 6 对 A 类型终端 100A2 的外观构造进行说明。该 A 类型终端 100A2 与 A 类型终端 100A1 的不同点在于使 A 类型终端 100A1 的配置成纵向较长的显示装置 110 配置成在横向较长, 而其它结构与 A 类型终端 100A1 具有同样的功能。但是, 由于采用配置 成横向较长的显示装置 110, 因此壳体 150 的横向宽度增大到 1030mm。因此, 若如 A 类型 终端 100A1 那样通过侧板来构成壳体 150 的两侧, 则设计性变差, 因此, 通过使两侧为侧板 迂回到上侧边和下侧边的框体结构并且在四个角形成很大的圆弧, 减轻了壳体 150 的大型 化。
根据该 A 类型终端 100A2, 由于在壳体 150 的最上部具有很宽的显示装置 110, 因 此能够使显示的信息为行人 ( 移动体 P) 所容易看清。另外, 具有传感部 131 的凹状槽 166 的高度设定为相同高度以实现动作程序的共用化。
接下来, 参照图 7 对 B 类型终端 100B 的外观构造进行说明。该 B 类型终端 100B 假定为设置于辅路 31, 为此, 是比 A 类型终端 100A 要小型的壳体 150, 以避免成为通道的障 碍。
具体来说, 采用 20 英寸左右的配置成纵向较长的显示装置 110, 其大小为将高度 设定成 1300mm, 将横向宽度设定成 400mm, 将进深设定成 450mm。 另外, 为了实现设置性和安 全性以及装置的小型化, 壳体 150 的侧面形状为三角形。另外, 在该 B 类型终端 100B 中, 装 置结构也与 A 类型终端 100A 相同, 另外, 为了实现动作程序的共用化, 将具有传感部 131 的 凹状槽 166 的高度设定为相同, 详细情况由于是重复的因而省略说明。
接下来, 参照图 1 和图 2 以及图 8 和图 9, 说明激光雷达 130 的行人 ( 移动体 P) 的 检测动作。这里, 图 8 是表示激光雷达 130 的检测状态的设置状态图。图 9 是人物动向履 历信息的数据结构图。首先, 在图 2 中, 本实施例涉及的激光雷达 130 中, 传感控制部 132 加载存储在传 感器存储部 133 中的动作程序, 使传感部 131 工作, 检测到行人 ( 移动体 P), 将其人物动向 数据根据终端控制部 151 的动作指示经由终端通信部 153 发送到站点服务器 50。
在图 1 中, 站点控制部 51 将经由站点通信部 52 取得的人物动向数据写入到人物 动向履历信息 DB90, 将该写入的人物动向数据与存储在人物动向判定信息 DB91 中的模型 数据进行比较监视, 如果与特定的模型数据吻合, 则将分配给该模型数据的指示内容以及 与该指示内容对应的影像内容等发送给标牌终端 100。
在图 8 中, 激光雷达 130 的未图示的存储控制部 132 成为伴随着标牌终端 100 的 启动而成为电源接通状态, 使传感部 131 启动从而开始感测。在本实施例中, 检测范围 Q 设 定为 270 度。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 5 的图 (b) 所示, 传感部 131 设置在标准的成人的 膝盖高度。因此, 如图 8 所示, 通过使传感部 131 进行感测, 检测到成对的双腿。在本实施 例中, 将该感测到的双腿判定为一个移动体 P。当然, 双腿会随着步行而变化成为一个或成 为一对,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 将该变化的范围中的成对的感测物的中心判定为一个移动体 P。另外, 在检测范围 Q 设定位置坐标。关于该位置坐标, 根据标牌终端 100 的设置状况而 对通道或固定的设备进行了预先设定。 另外, 在设置场所为地下的地下街道等情况下, 能够 立体地设定检测范围 Q。 另外, 传感器控制部 132 当在检测范围 Q 中检测到移动体 P1 时, 对该移动体 P1 设 定移动体号码, 并监视其轨迹。例如, 当在某传感时刻 t1 检测到移动体 P1 时, 将该移动体 号码的中心坐标记录为 X 坐标和 Y 坐标。并且, 将下一传感时刻 t2 时的当时的移动体号码 的中心坐标记录为 X 坐标和 Y 坐标。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感测, 能够计算出移动体 P 的轨 迹。
在图 8 中, 表示 : 首先, 将移动体 P1 检测为坐标 X1、 Y2 的位置, 在下一感测中移动 体 P1 移动到了坐标 X1、 Y4, 即 T1。并且, 表示 : 当移动体 P1 移动到了 T1 的时候, 移动体 P2 移动到了坐标 X2、 Y1。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感测, 能够计算出移动体 P1 按 T1、 T2、 T3、 T4、 T5、 T6 移动的轨迹。同样地, 也能够计算出移动体 P2 的轨迹, 如果检测到其它移动体 P, 则 也能够计算出其轨迹。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移动量即移动体 P 的速度也能够计算出来。另 外, 如移动体 P1 的 T4 那样, 如果移动量少, 则可以知道移动体 P 驻足。另外表示移动体 P3 与移动体 P2 交叉因此变更了轨迹。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使多个标牌终端 100 的检测范围 Q 重叠, 还能够计算出进入到 该组合而成的大范围的检测范围 Q 中的移动体 P 的轨迹。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可以根据存在于检测范围 Q 的特定范围 Z 的移动体 P 的状况 来进行特定的判定, 例如将人数或者驻足的人的数量等移动体 P 的状态与预先设定的模型 数据进行比较, 并将分配给该模型数据的指示动作在对应的标牌终端 100 中执行。
图 9 表示了将图 8 中说明过的移动体 P 的启动存储到人物动向履历信息 DB90 中 的数据结构图。站点控制部 51 依次记录在感测的时刻检测到的移动体 P 的坐标。
此外, 当从检测范围 Q 一度离去的移动体 P 再次进入到检测范围 Q 的情况下, 生成 新的移动体号码。 另外, 当在是台车或者轮椅等不是一对的感测物的情况下, 判定为一个移 动体 P。
接下来, 参照图 1 和图 10 到图 12 对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1 的影像内容进行说明。
这里, 图 10 表示了时间调度 DB 的数据结构图。 图 11 和图 12 表示了内容信息 DB 的画面例。
首先, 在图 1 中, 站点服务器 50 的站点控制部 51 按照针对规定的标牌终端 100 预 先设定的时间调度来将影像内容分配给规定的标牌终端 100。 站点控制部 51 调用存储在时 间调度 DB80 中的每个标牌终端 100 的调度, 将构成该调度的影像内容从内容信息 DB70 调 入, 并分配给各标牌终端 100。当然也可以通过站点服务器 50 和各标牌终端 100 分担这些 信息来进行运用。
图 10 表示了内容信息 DB70 的一例。在配置该标牌终端 100 的检票口附近的主干 道 30, 由于通勤、 上下学的人以及商店街的顾客等进行使用, 因此根据早晚的时间段, 行人 的行为被某种程度地格式化。 例如, 早晚是通勤、 上下学的人多, 而在上午使用者比较少, 下 午购物的顾客较多, 晚上则是用餐、 购物的人多。
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 具有如下影像内容的调度 : 将显示的影像内容种类按照从周 一到周五的平时与周六周日等休息日分开。另外如图 10 所示, 根据上午、 下午、 傍晚、 晚上 等时间段, 来将显示的影像内容的种类编成针对其顾客的内容后反复进行显示。
各时间段的影像内容的调度是按照各标牌终端 100 的各时间段来设定影像内容 名和顺序号。各时间段的调度在由设施名和地图构成的基本菜单的内容 1 期间配置多个广 告信息或引导等, 并设定一个顺序号, 然后重复对其进行显示。站点控制部 51 在到了规定 的时间时将该调度从时间调度 DB80 调出, 将构成该调度的内容从内容信息 DB70 调出并进 行分配。 在图 11 中, 在本实施例的内容信息 DB70 中, 对于一个内容, 由显示密度不同的多 个图像构成。即, 标牌终端 100 所具有的显示装置 110 的大小有限, 因此, 通过该大小有限 的显示画面如何使使用者产生注意而不妨碍行人的通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如果在一个 显示画面显示很大的广告 ( 显示密度小, 或者信息量少 ), 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使用者注 意。 另一方面, 如果在一个画面通过分割画面等显示大量的信息 ( 密度大、 信息量多 ), 则难 以在短时间内引起使用者注意, 但是有兴趣的人或时间有富余的人会驻足从而被从注意导 向理解。
因此, 本实施例中在例如图 11 所示的一个广告标题中准备有多个画面例的内容。 即, 图 (a) 和 (b) 是用于介绍商业街的店铺的广告画面, 但 (a) 图仅限于店铺的介绍, (b) 图 为还附加有店铺的地图信息的广告画面。同样地, (c) 图和 (d) 图是用于介绍一个店铺的 广告画面, 但 (c) 图限于图像广告, (d) 图为含有场所和其它信息的详细广告信息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 在预先设定的调度中作为初始值登录有其中一方的内容, 站点控 制部 51 可以对应于从激光雷达 130 取得的行人 ( 移动体 P) 的拥挤状况, 来变更在调度中 设定的内容。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 各影像内容准备有与该插入对应的画面例。例如, 图 12 中展示了该插入画面例的一个例子。
在图 12 的示例中, 展示了将使用者引导至 B 类型终端 100B 的画面例。站点控制 部 51 经由激光雷达 130 检测到驻足于 A 类型终端 100A 的使用者 ( 移动体 P) 较多时显示 图 12 的画面例, 此时显示的影像内容在本示例中促使显示饮食场所的详细信息。由此, 可 以将驻足于 A 类型终端 100A 的使用者引导至 B 类型终端 100B。
上述的影像内容不但是静止图像, 即使是动态图像也同样可以采用。
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不但是影像内容的信息密度, 还可以根据拥挤状况进行切换
调速。即, 站点控制部 51 可以根据激光雷达 130 的行人 ( 移动体 P) 的拥挤状况来变更各 影像内容的显示时间。
接下来, 参照图 13 和图 14 对人物动向判定信息 DB91 进行说明。这里, 图 13 是本 标牌系统 1 中的人流图样的分析图。图 14 是根据人流图样的分析而设定的人物动向判定 信息中的模型数据图。
在图 13 中, 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1 中, 对于由激光雷达 130 获得的人物动向数据, 将人 ( 移动体 P) 的密度设定为纵轴, 将这些人 ( 移动体 P) 进行交叉的数量设定为横轴, 由 此设定有跟随模型、 交错模型、 游走模型和滞留模型这四种模型。
即, 跟随模型是人 ( 移动体 P) 的密度高, 人 ( 移动体 P) 的交叉少的模型。该跟随 模型中在人流上具有方向性, 难以引起交叉。此外, 该模型中容易形成移动线路, 但由于容 易为只有移动的空间, 所以是需要促进高效的移动的模型。
此外, 交错模型中人 ( 移动体 P) 多、 流动复杂, 所以容易为拥挤状态。 此外, 该模型 中存在接触、 冲撞等的可能性, 在安全方面存在危险性, 所以是要求确保安全状态的模型。
此外, 游走模型中人 ( 移动体 P) 的数量少、 没有流动, 所以容易为闲散状态。 此外, 该模型中存在犹豫、 迷失方向等的可能性, 有引导或指引的必要性, 所以是要求消除环境不 安的模型。 此外, 滞留模型中人流的方向性多、 容易引起交叉。此外, 该模型中难以形成移动 线路, 但容易引起购买等利用, 所以是要求提高多种便利性的模型。
在该标牌系统 1 中当判定为跟随模型时, 提供给予 “注意” 的各种信息以避免只有 移动的空间。同样地, 对于滞留模型也提供从引起购买意向的 “注意” 到提供 “理解” 的各种 信息。另一方面, 当判定为交错模型时, 提供引起顾及到了安全方面的 “注意” 的各种信息。 此外, 在游走模型时, 提供从考虑了指引引导的 “注意” 到 “理解” 的各种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预定的检测范围 Q 内的人 ( 移动体 P) 的预定数量, 将所述四 种模型数据分为跟随模型或交错模型、 或者游走模型或滞留模型, 并进一步通过伴随交叉 的人 ( 移动体 P) 的轨迹变更的预定数量, 来判定是跟随模型还是游走模型, 或者是交错模 型还是滞留模型。此外, 作为判定单元, 使其要考虑人 ( 移动体 P) 在预定的检测范围 Q 内 的滞留时间。
图 14 中,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所述四种模型, 针对各模型设定有映像内容的显示内 容。本实施例中, 能够变更显示密度、 显示时间、 显示内容、 显示切换。
如上所述, 显示密度是在内容的显示画面中的密度, 所谓显示密度小是例如在显 示画面上进行较大的广告显示, 相反所谓显示密度大是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具有较多信息的 广告。 这里,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进一步获得较多的显示密度, 将显示画面分割, 在这些分割 区域中显示广告信息。 此外, 所谓显示时间是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内容的时间, 显示时间的标 准可以比基准短或者比基准长。
本实施例中, 以所述显示密度和显示时间为基础来切换内容, 但也可以是将显示 内容变更为动态或静态内容, 或者, 瞬间进行或持续进行切换内容的切换调速。
在本实施例的标牌系统 1 中, 将激光雷达 130 取得的人 ( 移动体 P) 的拥挤状况或 移动线路与预先设定的模型数据进行比较, 提取出相应的模型数据, 并在显示画面上显示 具有分配给该模型数据的最合适的显示密度或者显示时间等的影像内容, 由此能够不引起
阻碍行人流的堵塞或人的交叉地、 有效实现向周边设施的引导和指引。
接下来, 根据图 15 的动作流程图来说明该标牌系统 1 的特征性的动作流程。 图 15 是标牌系统的动作流程图。
在图 15 中, 当标牌系统 1 启动时, 站点控制部 51 判定日期和时间并从时间调度 DB80 调出调度数据, 从内容信息 DB70 调入该调度数据所需要的影像内容, 并分配给相应的 标牌终端 100( 步骤 200)。在该阶段的分配数据分配初始值的数据。
然后, 在人物动向履历信息 DB90 中存储从各标牌终端 100 发送的人物动向数据 ( 步骤 202), 同时将该人物动向数据与人物动向判定信息 DB91 中存储的人物动向判定信息 进行比较, 判定并确定该人物动向数据是图 13 和图 14 中说明过的四种模型数据中的哪一 种模型数据 ( 步骤 204)。然后, 向该标牌终端 100 发送为了执行该模型数据而需要的影像 内容或信息 ( 步骤 206)。
在本实施例中监视 : 人物动向数据是否产生变化从而需要变更模型数据 ( 步骤 208) ; 人物动向数据是否产生变化从而需要进行插入显示 ( 步骤 212) ; 以及是否需要变更 调度 ( 步骤 216)。
在步骤 208 中, 判定人物动向数据是否需要变更为在步骤 204 中确定出的模型数 据, 如果需要变更则返回步骤 204 判定模型数据。
此外, 在步骤 210 中, 设定若干需要进行插入显示的人物动向数据的变化, 在产生 该变化时向相应的标牌终端指示插入显示。即, 当在步骤 210 中判定为需要插入显示时, 判 定该插入显示的类别 ( 步骤 212), 从内容信息 DB70 调出 ( 提取 ) 分配给该类别的影像内 容, 并分配给相应的标牌终端, 并且还通知给与该插入显示相关联的标牌终端。
例如本实施例中, 当在特定范围 Z 内驻足的移动体 P 超过预先设定的时间时, 就显 示促使向图 12 所示的其它标牌终端 100 移动的影像内容。 此外, 例如图 1 中说明过的那样, 检测在特定范围 Z 内变化的特定人物 P1 的动作, 当检测到该特定人物 P1 移动到设定在 B 类型终端 100B 的激光雷达 130 的检测范围 Q2 内的特定范围 Z2 时, 使 B 类型终端 100B 显 示与特定人物 P1 在 A 类型终端 100A 的特定范围 Z1 内视听过的影像内容相关联的影像内 容。
此外, 作为插入显示的类别可以设定出现了极端的人群聚集的情况、 产生了极端 的堵塞的情况等, 作为影像内容有促使消除这些现象的引导显示等。
此外, 在步骤 216 中, 站点控制部 51 监视调度的变更的时间, 当到了变更的时间 时, 转移至步骤 200, 当判定为还没到变更时间时转移至步骤 208。
这样, 本发明的标牌系统构成为包括站点服务器和多个标牌终端, 其中, 所述多个 标牌终端设置于预定位置, 所述站点服务器向该多个标牌终端提供各种信息, 所述标牌终 端具备用于检测移动体的动作路径的激光雷达、 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 以及用于 控制该标牌终端的终端控制部, 所述站点服务器具备站点控制部和站点存储部, 所述站点 存储部具备内容数据库和移动体动向判定信息数据库, 所述站点控制部将由激光雷达检测 出的移动体的动作路径与移动体动向判定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模型数据进行比较, 选择出 相应的模型数据, 根据分配给该模型数据的信息来变更相应的标牌终端的显示内容。
此时可以是 : 在所述站点存储部中具备时间调度数据库, 该时间调度数据库存储 有针对各标牌终端而设定的显示调度, 所述站点控制部使各标牌终端按照所述显示调度显示各种内容, 并且所述站点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激光雷达检测出的移动体的动作路径来变更 所述显示调度的内容。进而还可以是 : 在所述模型数据中设定移动体的特异的动作路径模 型, 当检测到所述特异的动作路径模型时, 所述站点控制部根据在所述特异的动作路径模 型中预先设定的内容来变更显示内容。进而还可以是 : 所述显示内容的变更是内容的显示 密度或者显示时间, 或者, 是插入内容。
此外, 本实施例中以向多个标牌终端提供各种信息的站点服务器构成的标牌系统 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还可以应用于单独的标牌终端。 即, 一种标牌终端, 其设置于预定位置, 并具备 : 用于检测移动体的动作路径的激光雷达、 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 用于控制 该标牌终端的终端控制部、 以及用于存储各种信息的终端存储部, 所述终端控制部将由激 光雷达检测出的移动体的动作路径与移动体动向判定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模型数据进行 比较, 选择出相应的模型数据, 根据分配给该模型数据的信息来变更相应的标牌终端的显 示内容。
此时还可以是 : 在所述终端存储部中具备时间调度数据库, 该时间调度数据库存 储有针对各标牌终端而设定的显示调度, 所述终端控制部使各标牌终端按照所述显示调度 显示各种内容, 并且所述终端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激光雷达检测出的移动体的动作路径来变 更所述显示调度的内容。